群星,但是群穿成灰风 第105章

作者:火锅店铺

  ………

  “我们需要一个人作为苏联航天局的代表去休斯顿完成最后的交接谈判。”在会议结束后,这位据说是情报安保部门出身的新任苏联航天局长叫住了玛高。

  “我同意,我会尽全力帮助代表准备这次行程,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建议。”

  “我和科尔申科总统希望由你作为谈判代表。”

  “what?”

  “你在美国期间将会享有外交豁免权,他们无法逮捕你,也动不了你。”

  “不,这不行吧?”

  “你知道我不能回去,这是我们协议的一部分吧?”

  “协议内容需要变一下,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派最有能力、最具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作为谈判代表。”

  “科尔申科想让我回去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等于在打戈尔那家伙的脸。”

  “但接受这个要求依然是个明智之举,不是吗?”

  …………

  “这个混蛋骗我!这货一直在问有关玛高的话题,跟小行星有关的事情,她是一句都没提!”

  阿莱达的家里,除了阿莱达自己,她的丈夫,儿子,女儿几乎都在一脸憋笑的看着电视采访当中当众怒喷主持人的阿莱达。

  【今天接受我们独家采访的是阿莱达罗萨莱斯,他现在任职于赫里厄斯航天公司,他和玛高·麦迪逊密切共事,后者被国内的许多人称呼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叛徒之一……】

  【你知道我现在对你有什么感觉吗?你可真TM是个好记者,搞得像坨狗屎一样!让我想狠狠的踹你的那张臭嘴!】眼见电视里的自己已经开始对那个毫无礼貌的主持人怒骂的自己已经开始狂喷脏话,如同看到了黑历史一般,阿莱达赶紧拿起遥控器关闭电视。

  “呃,也许采访没那么糟糕?”

  “我好朋友给我发短信说,他特别喜欢你离开的时候对那个讨厌的主持人竖中指的画面。”

  “他还说那段画面和声音全都打码了,看起来特别喜感。”

  “知道吗?一开始我高兴极了,因为我不然知道她还活着,没有死在那场爆炸里,我当时都觉得自己在做梦……但现在她要回来,我甚至开始觉得她还是死了比较好。”对于这位昔日的恩师,阿莱达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或许…效仿火星那些工人的某种做法,反对和抵抗?”

  “无论是为了自己也好,还是为了她也好,你或许应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

  …………

  与此同时,火星基地的医疗室内,医生正为刚刚抵达的亚历克斯,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火星上出生的婴儿进行着身体检查。

  “好,吸气,然后再慢慢呼气……很好,很好。”

  “你知道吗?孩子我和你的外公和父亲在这里做了好几年的同事,他们喜欢玩游戏,四下找来各种物件,螺母螺栓,甚至是吃剩的糖果纸,然后用这些作为棋子来下棋。”

  “我很擅长国际象棋。”

  “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下一盘?”医生微笑着对坐在床上的男孩说道。

  ………

  “OK,他的健康状况十分良好,火星仅相当于地球1/3的重力让他的身体在血液供氧方面的压力大大减轻,和他在地球上的体检报告对比,他的血压,呼吸和各项身体数据都更好,他在火星上比地球上更加自在,甚至更适应。”

  “谢谢你,迪米医生。”凯莉向这位在当年救了自己命的医生表达了感谢。

  “我也很高兴能在火星上再次见到你们两个。”

  与此同时,浑身都是水字和灰尘的几名宇航员终于从连接基地和燃料工厂的主要输水管道里钻了出来,开始尝试重启燃料工厂的燃料生产制造设备。

  “如果他们把小行星运到地球去,这里就会变成一滩死水,就像南极的麦克默多克那种科研基地,人类的探索步伐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尺度上就此止步。”

  “这里原本可以更加繁荣的,而不是像麦克默多克站那样,只有五六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和一两个清洁工,这里甚至可以成为人类真正走向星空的跳板,一个家园!凯莉!”宿舍中,火星元老对自己女儿诉说着他不希望看到在自己余生中,人类向外探索的步伐就此止步于这颗红色的行星上。

  ………

  另一边,燃料工厂内

  “奇怪,进气管道似乎没有储存罐空输气啊?”

  “我去检查一下。”

  “主气体流量调节器好像不见了!”

  “我试试让气体从副调节器走。”

  “嘿,你不能就这么跳过调节器,这么一个关键环节!”

  “别紧张,在我老家。机械设备缺点零件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只需要变通一下就行。”就这样,在缺少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一顿俺寻思式的蛮干下,燃料工厂的生产设备被重新启动了。

  “指挥官! 燃料工厂输送管道的压力读数已经达到危险数值了!”

  “让他们立刻关闭,快!”

  “快去按紧急停机按钮!”

  然而,一切已经晚了,随着一根输送甲烷的管道超出设计极限值,泄露而出的甲烷气体,因为燃料工厂内供电设备短路产生的一个小小的电火花,直接在燃料工厂内制造了一场威力不小的爆炸,所有在燃料工厂在工作的人员都直接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飞在地,人类历史上在火星上的第一起导致了人员伤亡的安全生产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

  “谢谢你的好意提醒,但是我是不会让中情局在火星上搞戒严令的。”伊莱憋着一肚子的火,才忍住没对面前这货直接当面骂出来。

  “我们必须重新掌控基地,以阻止这种恐怖袭击的发生!”

  “恐怖主义?你TM认真的?你把工人的合理罢工,叫恐怖主义?真是够了!”

  对于面前这个企图把火星上参与罢工的工人们当恐怖分子镇压的无良政客,伊莱简直要无语了,作为一名曾经和多家企业的大型工会的工人们进行谈判代表的工作经验,即使在航天领域上是个外行,伊莱也清楚,火星上工人们罢工的理由和要求是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而面前这个毫无底线的政客显然就没把这帮工人当人看,并把这次惨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罢工的工人身上,标准的这帮眼高手低的政客最常见推卸责任和无底线解决方法,自己必须想出一个更加温和的解决方式,否则这帮又蠢又坏的无良政客和政府高层,只会让这件事情无法以最小损失收场。

  “这…说实话,我有点无语……”结城坐在戴夫在地球上的那处已经空无一人的私人沙滩上,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大脑里同时处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怎么了?”戴着兜帽的紫发少女手里把玩着一块在海滩上捡到的石头,在海水的长期冲刷下,这块石头已经变得相当的圆润。

  “这…差的也太大了吧,隔壁为了乌托邦社会的长远未来而开始规划恒星级天体工程了,这边还在为了一颗小行星,一群喜欢以政治和各种理由作为借口,毫无底线的家伙满嘴的大道理,却成天干着压榨剥削基层民众的事情,到时候基层民众因为不满而反抗的时候,他们就把引发社会不稳定的责任全部推倒被他们压榨的基层民众身上,这种场面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次了?”

  “无数次吧……”

  “所以人类才陷在这种周期性的规律之中死活跳不出来呀,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和文明发展模式,又怎么可能迈向星辰呢?就算迈向星辰,也只不过是把自己身上的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悲剧在更大规模的尺度上重演而已。”

  “说到底。我们给他们的是机会,能不能把握得住,还得看他们自己。”

  “如果不能以一个更加健康持续的方式迈向星辰,那就死在摇篮里吧。”紫发少女将手上那块坚硬圆润的石头捏了个粉碎。

  …………

  天大将军六恒星系,正在建造的星门

  “文明的结构性解体吗?”藻赤柒凝视着正在形成一个完美圆环的人工星门,如此想到。

  “啊?你说啥?”一只和它一起呆在舰桥上的璃鳗问道。

  “没事,偶只是想到了池橙叁之前跟偶提过的一个话题,就如同真正的超级人工智能出现后的结构性失业一样,像偶们这样的文明在进入星际文明阶段之后,已经不需要再依赖人口的增长来保证文明的发展了,那么,当高度发达的技术让一个单独的个体就能撑起一整套建立在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上的文明级别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偶们的社会很有可能回归到只有几千几百人的小社群甚至是完全不需要社会这种结构存在的单一个体的阶段。”

  “好像星系网络上是有这么个话题,不过说到底,那种事情对偶们也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吧?反正无论距离相隔多远,通过先进的技术,偶们始终能保持我们是一体的。”那名璃鳗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偶们的大脑和思维在意识层面上是共联的,体内的纳米共生体机械让偶们的身体永远不会衰老和死亡,思维与意识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到互相连接,对彼此完全的信赖,就算相隔数千万光年,偶们依然能做到万众一心。”

  特伊亚文明的社会管理人工智能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那就是自己没有接收到那艘航向一光年外的那颗红矮星伴星的无人探索船定期发送回的信号,它开始调动恒星系外围的大口径巡天镜阵列,尝试对那艘无人科考船现在的位置进行观测,不过由于光速的限制,自己观测的必然是这艘无人科考船在近一年前的状态,而也由于这个距离,特伊亚文明的社会经济管理通用强人工智能也只能将科考船设置为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朝母星方向通过大功率激光发送状态信息。

  【未接收到科考船定期发送回的信息,缺少关键情况…无法判断…】

  【根据计算的航行时间和位置,大致确认为在泊入目标恒星的减速阶段时失去联络。】

  【将对目标恒星及科考船可能还存在的位置进行持续观测和监视。】

  在监视着一光年外的那颗红矮星的同时,特伊亚文明的社会管理人工智能也在注意着自己在天大将军六恒星系内一号气态巨行星的卫星上建立的那座巨形超算数据中心,如今,这座花费了大量资源的计算中枢仅仅是

  巨大的服务器机柜就已经在这颗4000公里直径的卫星表面占据了相当于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大小的区域,而位于这座巨型服务器城市的外围,各种各样的工业设备仍然在不断的开采行星上的资源并将其在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程序后,变成新的超级计算机主机、供能用聚变反应堆、太阳能阵列、巨大的散热器阵列等等,而在卫星的赤道上,数十台仍处于建造阶段的质量加速器和太空电梯地面基站正拔地而起,它们将成为特伊亚文明大规模戴森云工程的起点。

第185章论资本家是如何瓦解工人团结的(6000字)

  “磐石”号掠过了巨大的自由电子激光阵列,这座直径210公里的硬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阵列由一万多台口径20米的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器组成,高达2500太瓦(TW)功率的激光束足以将装备了激光帆的恒星际无人探测船加速到1/10光速。

  这座巨型自由电子激光器阵列也是当特伊亚文明最大的太空建筑之一,为了给这座阵列中一万多座自由电子激光器供能,整台激光阵列同样拥有着一整套巨大的氘氘聚变反应堆发电机组与几乎与这座激光阵列同等体积大小的真空辐射散热器。

  特伊亚文明主流的主流聚变反应堆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主要作为地面及固定式空间站或太空设施发电用途的氘氚聚变与氘氘聚变反应堆,主要用于飞船和航天器推进的氘氦三聚变与纯氦三聚变,前者由于核聚变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中子,从而对聚变堆内壁造成损伤,不适合作为飞船反应堆和推进动力,而后两者因为聚变反应时产生的中子极少,或者干脆不产生中子辐射,因此,被特伊亚文明广泛作为各类火炬飞船的动力。

  作为一个诞生的恒星系内有四颗气态巨行星的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幸运文明,特伊亚文明聚变技术需要的的氦三燃料,也主要是来自母星围绕运转的气态巨行星天大将军6d,通过成熟的大气冲压铲和可以进出气态巨行星大气层的高性能无人化ssto空天平台,特伊亚文明得以克服气态巨行星的巨大引力与极高逃逸速度,获取气态巨行星中几乎取之不尽的氢同位素与氦三燃料。

  在驾驶着火炬船接近一号行星的过程中,摩伊亚?岩石注意到,在这条航线上还有不下十几条体型和吨位远超过自己的巨型火炬船正在同样朝着一号行星前进,根据对那些船的吨位和外观的观察,摩伊亚确认了这几艘飞船这几艘大型货运船是负责向一号行星的各个卫星运送建造戴森云工程设备的集装箱货船,这几艘运送的便是冯诺伊曼自我复制机的几项关键工业母机生产线。

  “也不知道一号行星的卫星上的那座太空电梯什么时候才能建好?”感受着1.5G加速度带来的轻微压力,摩伊亚花了点力气抬起手在屏幕上点了点,调出了还在建设阶段的行星级超算中心的画面。

  “星系内的通讯交流网络上不是有有关于那东西的资料吗?你没看吗?”

  “貌似打算把一个直径1.5公里的小行星用作太空电梯的平衡锤,再加上建设太空电梯的天体本身重力就低,大气极其稀薄,这座太空电梯的规模,要比特伊拉尔那种25000公里高的太空电梯规模要小的多,大概总高度有10000多公里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咱们文明的第二座太空电梯,还是挺有纪念价值的。”

  “说起来,有件事情你们听说了没?咱们好像跟那艘前往我们恒星系的那颗红矮星的探测船失联了?”

  “也许只是通讯系统故障了?”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恒星际航行这种事情不会出现什么意外,通讯系统故障,也有可能导致那艘无人探测船没有按时向回发送信息。”

  “毕竟就算是多层惠普尔盾也无法保证整艘飞船的安全,不是吗?万一但凡有点微流星体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从惠普尔盾防御方向以外的角度袭来,击中通讯天线什么的,导致整艘飞船失联什么的也很正常吧?”

  “更何况咱们现阶段的恒星系航行技术本就不成熟,那艘探测船算是大力出奇迹的产物,加速到1/10光速都是依靠那功率高的恐怖的自由电子激光阵列提供的动力,据说当年建这东西的时候,还有不少质疑呢,质疑有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多的资源,就为了建造一台给恒星际无人探测船提供动力的激光发射器。”

  “可是当时这东西不是作为恒星级戴森云激光装置的前期实验工程的吗?”

  “确实是有这个用途,不过当时这玩意儿还是主要作为一台科学装置建造的,就跟旧时代的那些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才能建造的粒子加速器一样。”

  “有关于它的其他功能,那都是后来才扩展开的,比如用这台巨型高功率激光阵列输电,或者进行恒星际通讯什么的,目前的设想和计划是,这台巨型激光阵列将在未来和其他的戴森云模块一起作为,给以后的恒星际亚光速飞船提供动力的戴森云激光发射器阵列的一部分。”

  “虽然它的功率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相当离谱,但是相比于戴森云激光,能达到恒星量总输出3%到5%的功率,这东西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了。”

  “说起这个……我看到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个在我们星系交流网络上活跃的著名匿名作家,这篇小说的内容是我们的文明遭遇来自其他恒星系的入侵,小说中我们的文明使用这台巨型自由电子激光阵列重创对方侵入我们恒星系的火炬飞船舰队。”

  “那篇小说啊,我也看过,写的还不错,不过倒是有人质疑,一个拥有先进到能进行肯定的恒星际航行的文明的火炬船舰队,真的有可能被一个区区2000多太瓦功率的激光给伤到吗?”

  “那篇小说里入侵的外星文明使用的火炬船的动力和我们同样是核聚变,只不过它们的聚变火炬引擎和飞船的效率已经逼近理论极限,他们的飞船主要使用氘氦三聚变推进,排气速度达到光速的9%,在配合上比我们更大功率的激光推进飞船携带的激光帆,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4%,虽然说理论上不是不可行,但是工程学然后达到这个程度的理论极限,基本不可能,除非你拥有那些堪称魔法的材料。”摩伊亚对那篇小说的内容吐槽道。

  “聚变引擎的效率撑死了,也就那么高,现阶段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恒星际航行对于我们来说,在技术上都相当不成熟,我想可能得解决了反物质的批量生产之后,恒星际航行才能相对稳妥吧?”

  “可我们不是已经能一定程度上生产相当数量的反物质了吗?”

  “呵呵,就咱们母星上的那几台环赤道加速器产量才多少?花了将近十年时间,也就勉强才只生产了600克左右的反氢而已,就这个生产效率,想要制造出足够给恒星际飞船使用和消耗的反物质燃料,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啊?”

  “想要批量生产反物质这种东西,必须得建立更大规模的粒子加速器,至少目前的几台环赤道粒子加速器肯定是不够用的。”

  “至于行星同步轨道粒子加速器,想要建造一个环绕整个行星的人工星环,这个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学难度显然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高过头了,否则我们也不会母星上到目前为止连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电梯都没有。”

  “咱们母星的赤道地区,因为气态巨行星引力的影响,可是有相当多数量的高山和山脉,但是因为材料学技术的不足,咱们只能依靠质量加速器配合天勾,无法在母星上建造真正意义的太空电梯。”

  “还是卡在材料学上这一步了啊,想要真正进行靠谱又安全的恒星际航行,难道真的只能等到建成戴森云之后了吗?”

  “也不见得,现阶段较为稳妥的,恒星际航行方案并不是没有,只不过在工程学上有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或者,如果你能接受的话,建造一个巨形圆筒形空间站,然后装上效率较低的聚变火炬推进器,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能加速到最高速度,然后在靠近目标恒星系后,减速也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另外,你的整艘船重量可能会飙到上亿吨以上,这还没计算各种额外组件和附加设备质量。”

  “算了吧?那还不如等稳定了反物质量产,技术出现之后,再进行恒星际航行呢。”

  “总之,聚变火炬船的效率用来进行恒星际航行就是这么难看,就算咱们是太空旅行发烧友,也不会真的脑子坏掉了就要造一艘聚变恒星际火炬船,就跑去其他鸟不拉屎的恒星系的。

  ………

  天大将军6A一号行星轨道上,一颗直径1.5公里的小行星,已经被推入同步轨道,大量的无人施工机械正在小行星表面作业,通过挖掘小行星表面的矿物,辐射在小行星表面的冯诺依曼自我复制机工厂,将采集到的矿物冶炼加工嗯,并作为制造和建设太空电梯的相关零部件,同时,小行星表面也有着一组一组的巨大散热板,朝外通过辐射的方式,散发着废热。

  管理着整个项目的特伊亚文明人工智能,精细的调控着整项工程,为一个AGl通用强人工智能,它的算力依然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的ASI,即使是已经在这颗直径4000公里的天体上,建立了一座城市大小的服务器集群,是在特伊亚文明的定义之中,由于它的算力极限依然没有膨胀超出认知的地步,以特伊亚文明的标准来说,它依然是一个AGI,而不是ASI,根据特伊亚文明的判断标准,只有在真正建成并开始利用这座行星大小的巨型服务器提供的算力后,它才算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的ASI。

  如果44光年外的人类知道这点,可能是要欲哭无泪,在人类的标准中,足以被称之为asI的,特伊亚文明社会管理人工智能,在他们自己的定义中,竟然只能算一个通用人工智能。

  而由于一号和四号行星之间,那天文单位级别的遥远距离,受限于光速,位于母星系统中的那些服务器阵列,不可能为一号行星上正在进行的戴森云工程提供任何算力上的帮助,因此,想要给接下来的恒星文文工程提供足够的算力辅助,在工程建设区,附近也就是一号行星的卫星系统中,建设一套巨型超算中心就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艾琳娜,你好可爱。”洛阳一边说着,一边从身后抱住了艾琳娜。

  “怎么了,突然想跟我调情了?”

  艾琳娜也没怎么避讳,转过头去在落影的脸上亲了一口。

  “要做吗?就在这儿。”

  “嗯,反正这里也是你的卧室吧?”

  就在两人的嘴唇越凑越近,已经快要贴到一起时,一阵通讯提示音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很抱歉打扰你们俩,不过,那这件事情还是有必要跟你们俩说一下。”红发猫的身影出现在房间内通讯器的全息投影上。”

  “塞勒姆姐姐呀,有什么事儿吗?”

  “准确的来说我是找落影小姐的,你那几位朋友,想请你去一趟她们在新的平行宇宙里发现的那个地球,她们那边已经观测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最近她们和藻赤柒在那边一人一个,她们负责观察地球,藻赤柒和璃鳗那边负责观察特伊亚文明。”

  “平行宇宙的那个1995年就载人登火的地球?”

  “唔……我倒是确实有点兴趣,艾琳娜,能把奔跑者号借我开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