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26章

作者:老老王

 嗯,大概是因为从韩国李承晚总统开的坏例子,让全世界的反动独裁者们惊喜地发现,只要站对了阵营,牢牢抱紧了美国老大的粗腿之后,居然就连剿共这种事情,都是可以甩给美国老大包办的啊!

 这样慷慨勤劳又富有奉献精神的美国老大,真是太太太棒了!一定要狠狠地揩油水才行呐!

 ——

 总的来说,在朝鲜战争之前,世界各地的独裁者们。无论有没有拿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至少在剿共的事情上,都是很积极的,从来都不惮于烧光国库和大开杀戒,因为他们知道这

 事儿堪称是生死攸关。

 比如,李承晚在1948年搞的「济州岛大屠杀」,就把济州岛民从28万人杀到只剩3万人。

 李承晚对韩国各地的「清乡」和「肃共」行动,合计更是杀死了150万到300万的韩国人,而当时韩国总人口也不过2000万——也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李承晚就已经杀掉了十分之一的韩国人!

 但问题是,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鉴于美国大兵不惜亲自上阵,跑到朝鲜半岛鏖战三年,打得血流漂杵,烧掉800亿美元的庞大军费,也要把韩国的李承晚政权重新扶持起来……

 全世界的反动独裁者们,都不由得眼神一亮,发现了一条轻松愉快的躺平之路!

 ——只要有美国爸爸撑腰,就算是剿共这种麻烦的事情,也可以让美军代劳嘛!

 至于他们自己么,就只要专心地抓权和贪污腐败就好了!

 南越的吴庭艳总统,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南越的战略地位不亚于韩国,美国政府也无法承受「失去越南」的代价,这种「政治正确」必然会倒逼着美国不断加大对南越投入的资源,最后只能主动参战,帮南越解决一切麻烦!

 鉴于朝鲜战争的先例,只要美国老大出兵参战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于是,吴庭艳就心安理得地把美国援助的物资和金钱给扣下来,又把军队都收拢在各个据点,一边消极避战,保存实力,一边清理反对派,培养心腹嫡系,搞宗教迫害,打造属于吴氏家族的南越江山……

 与此同时,北越却在不断向南越输送训练有素的地方干部和指战员,扩大南方的游击区和根据地。

 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1961年开始,越南乡村的基层政权渐渐被争取到了越共那边。

 从1962年起,越南国军也开始有部队被越共渗透甚至策反,让吴庭艳政权如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

 就这样,因为南越政权的消极剿共,竟然真的倒逼着美军不得不下场参战了!

 作者的话:  PS:陈丽春是个很恶毒也很搞笑,看着很像邪恶组织女干部的人,并且体型相当萝莉,穿着专门加高的高跟鞋,也才刚到一米五——很符合我们关于「雌小鬼」的刻板印象。

 另外,关于治安崩坏的思考,记得秦始皇在出宫溜达时(其实是从一个宫殿走到另一个宫殿的路上)曾经遇到强盗,亏得卫士及时赶来把他救下。如果卫士慢了一步,让秦始皇在咸阳城里被强盗打死了,那么秦始皇的后世名声会不会变得更好笑呢?

 还有,假如有小毛贼偷进白宫,顺便把总统崩了,那会是怎样的魔幻场面?

 呃,顺便一提,眼下富人在美国银行租保险柜也是没用的,因为如今抢银行的太多了。

 第196章、一步错,步步错

 说起来,在南越和北越隔着北纬十七度线「竹幕」的对抗之中,开局之初的南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

 首先,在签署《日内瓦协议》,将越南一分为二之时,南越分到的领土面积比北越更大一圈儿。

 相反,在按照三八线南北分隔朝鲜半岛时,韩国分到的版图,却比朝鲜的面积要小一圈儿。

 其次,南越不仅版图面积比北越更大,而且境内平原广阔,土地肥沃,自从近代以来,一直都比北越更加富裕;北越则多为崇山峻岭,即使是首都河内所在的红河三角洲,面积也要比湄公河三角洲小得多。

 此外,南越是法国殖民者的统治核心,各种基础建设也都是优先围绕着南越首都西贡来进行。

 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东南亚,西贡的经济文化地位,大约就相当于旧中国的上海。而湄公河三角洲则是一片比江南更辽阔、更富饶的鱼米之乡。事实上,即使到了21世纪,南越的GDP依然是北越的两倍多。

 而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南北分裂之初,南越的GDP竟然是北越GDP的足足五倍!

 换而言之,南北分裂之时,南越在财力和资源上,其实相对于北越,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

 南越人普遍比北越人民更加富裕,打心眼里瞧不起「北方的穷鬼」——直到越战结束后,也是如此。

 (后世遗留的视频里,西贡街头到处是骑小摩托的,而河内街头则只有骑自行车的,贫富差距显著。)

 然后,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首都顺化,还有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首府西贡,都在南越的控制下,这就使得西贡的南越政权,相对而言比北越要更具备「正统性」。

 ——直到越战结束之前,代表越南参加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的,都是西贡的南越政权。

 再接下来,跟有着长期维持统一观念的中国和朝鲜不同。自古以来,越南就有南北分裂的悠久传统。

 先是越南跟占城国的南北对峙——现在南越的土地,在一千年之前,基本都属于

 占城。

 甚至早在越南从中国分离之前,交趾和占城在北纬十七度线附近的对峙,就已经持续了近千年。

 等到越南花了几百年时间打败占城,将版图向南延伸到湄公河三角洲之后,自己又搞起了南北朝。

 从1527年开始,先是莫朝和郑朝的南北对峙,接着又是郑朝「大越国」和阮朝「广南国」的南北分裂,中间还冒出了一个「西山朝」的异军突起。直到1803年,广南国的嘉隆帝阮福映,拿着法国援助的军火,北伐河内,攻灭了西山朝的余孽,一统南北,才总算是结束了越南历史上持续近三百年的南北朝时代。

 但接下来,阮朝的统一仅仅维持了半个世纪,到了1858年,法国就开始入侵越南,再次将越南撕裂。

 起初,法国以西贡为中心,占据了湄公河三角洲的南越地区,又一次在越南重现了南北分裂。

 之后,法国征服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但并未将其融合为一,而是分而治之。仅仅是越南旧地,便被法国分割成三个殖民地——也就是说,即使在法国殖民时代,越南其实也是分裂的。

 总的来说,从公元1500年到公元2000年的五百年间,越南统一的岁月,远远短于南北分裂的岁月。全国南北统一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个世纪。而南越和北越分裂对峙的时间却长达四个世纪!

 如此漫长的分裂历史,还有明显迥异的地理气候环境,自然造就了越南人民肉眼可见的南北之别。而法国以西贡为中心的半个世纪殖民统治,以及伴随着的文化输出,更是加剧了南越与北越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北越人眼中,南越人本身就混入了大量的占城人和高棉人血统,又被法国文化浸染得太深,搞得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南越的生活也是懒惰奢靡、腐朽堕落的。

 另一边,南越人则称北越人为「北佬」和「空心菜」(穷鬼的意思),极尽嘲讽。在他们心里,北越贫穷落后,北越人不思进取,而北越的生活是清苦无聊、愚昧落后的。

 总之就是两边互相看不顺眼,互相喷对方的段子多得要命,类似于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南越和北越之间维持统一的历史,比苏格兰和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的时间还要短得多呢!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国家分裂的接受程度,越南人要远高于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

 而对于统一国家的执念,越南人则没有其它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那么坚定:因为他们都分裂惯了。

 就像二十一世纪的韩国人,也已经渐渐地不再想统一。反倒害怕「北方的穷鬼」来跟自己「均贫富」。

 假如南越不准备统一全国,而是想要维持南北分裂,这种互相鄙视的心态,显然是非常有利于分裂。

 尤其是当南越还是更加富裕的一方时。对于被北方征服这种事情,抗拒的程度自然也更高。

 ——跟中国的南北分裂,胜利者多为北方不同,越南的历次南北朝时代,获得最终胜利的都是南朝。

 最关键的是,对于越战的胜利,南北双方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南越只要守住本土,维持了自身的存在,就算是打赢了越战。北越却必须主动进攻,突破北纬十七度线,彻底灭亡南越,才能算是赢家。

 可想而知,按照常理,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南越,赢得防御战的难度,要远低于作为进攻方的北越。

 举个类似的南北对抗旧例——假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之中,南方的经济实力是北方的五倍,海军全部投靠了南军,首都华盛顿还在南军手里,而且是南方主动要求分裂,不强求统一北方……

 那么,北军能用仅有南军五分之一的实力,在海上贸易被南军封锁的情况下,坚持扫平南方吗?

 诚然,吴庭艳从法国殖民者手中接管的南越,是一个乡村间封建割据、坞堡林立,城市里遍地黑帮,内部一盘散沙的国家。南越各地的僧院和高台教等地方教团,也都是势力颇为强大的封建主。

 但是,刚刚建国的北越那边,又何尝没有自己的麻烦?

 作为跟法国殖民者之间的主战场,整个北越的基础设施都被彻底打烂,全国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地雷和未爆弹。而接下来在农村地区实行的按比例枪毙的粗暴土改。除了制造出大批冤案,搞死了许多功臣之外,还导致了部分北越官兵的公然造反。北越在这一时期高层内斗的惨烈程度,并不比南越温和多少。

 除此之外,南越固然遍地活跃着越共游击队。但北越的西北地区,也长期活动着苗族、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叛乱游击队。因为持续千年的民族仇恨而跟河内当局展开殊死搏杀,并且得到了美国的援助支持。

 虽然北越将他们斥为帝国主义走狗,但这些山民实质上只是在跟越南的京族竞争生存空间。靠着民族主义的凝聚力,这些拿着美式装备的山民,

 一直跟北越的京族军队打到七十年代,才被基本清剿干净。

 当然,总体来说,北越面临的麻烦,终究比南越的麻烦要少一点儿。但另一方面,北越的GDP经济体量只有南越的五分之一,苏联和中国给北越的援助,也不如美国给南越的援助那么慷慨。

 如此一加一减之后,从纸面上来看,南北双方似乎也就基本打平了,南越的处境还稍好一点。

 然后,因为美国错误地选择了吴庭艳作为南越统治者,一切就都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深渊……

 实际上,如果说,之前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对吴庭艳政权多少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那么到了肯尼迪总统的任上,美国政府对于吴庭艳的要求,真的已经降到了极低的标准,可以说是非常的宽松。

 ——只要他能够在美军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拿着美国援助来保证南越政权的生存,就算是合格了。

 美国对南越提出的各种经济和政治改革建议,也不是为了刁难吴庭艳,而是为了让那些实际保卫南越政权的人,以及他们代表的社会群体,能多少分润一些好处,不至于产生「还不如投共算了」的想法。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美国不介意吴庭艳从权力和财富的蛋糕上切走最大的一块,也可以接受他掌握分蛋糕的权力,甚至可以接受他当终身总统,乃至于传位给他的亲属后代。

 而吴庭艳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别独吞整块蛋糕,仅此而已。

 偏偏问题在于,就连这么简单的事情,吴庭艳都死活做不到。

 虽然是美国扶持的军政领袖,但吴庭艳却是一丁点儿美式民主自由的思想都没学到。反而迷信家族统治,把六个兄弟,三个姐妹,再加上远亲表亲,统统安排进政府掌权,主打的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表面上,南越好像有个现代化的国家机器,有政府部门,有议会,有政党活动。

 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政府高官都装装样子的,吴家的亲戚随时可以越级给任何部门下命令——比如,在顺化当主教的吴廷俶,就经常越级指挥任何地方的军警,捣毁佛寺,屠杀和尚,给吴庭艳总统添麻烦。

 而吴庭艳每一次都选择护短,对家人的各种胡作非为,统统视而不见,甚至主动打掩护。

 这样一来,由于吴庭艳堪称极端变态的权力欲和控制欲,只肯让自家人独揽大权,把家族凌驾于政府之上,偏偏又出身低微,缺乏法统,结果自然导致了法国遗留的整个南越公务员和军官团体的极度不满。

 尽管吴庭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根基不稳,并且企图通过实施特务统治和迫害佛教徒,打击不听中央号令的宗教团体和地方豪强,来加强那些忠于自己的天主教会势力,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问题是,他的力量太弱了。

 一方面,吴家只是小门小户,缺乏世家大族的根基人脉;另一方面,吴家都是虔诚狂热的天主教徒,只能试图拉拢仅占南越人口百分之六的天主教徒,却跟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佛教徒和其它宗教成了死敌。

 甚至就连这百分之六的南越天主教信徒,相当一部分也都是吴庭艳的冤家死对头——因为越南的天主教是法国传入的,当地的天主教徒也往往在法国殖民政府里有人脉和职务,亲法的居多,反法的较少。

 偏偏吴庭艳却是悖逆了法国主子的美国走狗,还把权力都收拢在自家人手里,不肯跟别人分享……

 这样一来,吴庭艳总统在南越的基本盘,大约就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凭着如此低下的支持率,吴庭艳还要强行搞宗教迫害,结果只能是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并让大量反对者和中间派纷纷倒向越共,或者至少是纵容越共在自己地盘的发展,以提高自身的统战价值、结果,很多地方豪强都低估了越共的渗透力,又高估了吴庭艳的责任心:他同样也想养寇自重啊!

 ——由于吴庭艳宁可看着越共染红江山,也硬撑着不让步不放权,不肯统战拉拢那些豪强,时间一长,地方豪强针对越共的养寇自重,就会主客易位,变成养虎为患,最后搞得是不想投共都不行了。

 同时,正因为南越被搞得如此摇摇欲坠,向美国老大表现出一副躺平摆烂,要么美军直接下场,要么死给你看的样子,才会逼得美国不得不卷入越战的泥潭——因为历任总统都承担不起「失去越南」的责任。

 美国想要避免这种「尾巴摇狗」的尴尬处境,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在打赢朝鲜战争之后,立刻动手把李承晚弄下台。作为他治国打仗无能的惩戒,换一个人统治韩国——这样奖惩分明之后,未来美国在第三世界扶持的统治者,就不敢耍心眼消极剿共,妄想自己躺平了什么都不做,让美国爸爸来包办一切了。

 接下来,如果韩国的事情木已成舟。那么,在南越选择扶持对象时,就不

 要再考虑什么「法国人的狗养不熟」的问题了——反正就算选了吴庭艳这个稀有的反法天主教徒。但因为他弟弟吴廷瑈是个精神法国人,而吴庭艳又对吴廷瑈言听计从,最终美国还是被忽悠着养了一条法国人的狗。

 至于其他的候选对象,基本都是公知文青艺术家之流,从各方面来看甚至还远不如吴庭艳呢。

 既然无论怎么折腾,美国在南越问题上都注定只能当冤大头,花自己的钱养法国佬的狗。

 那么,索性也别折腾了,直接出钱派顾问,扶持越南的保大皇帝,让他继续当大南天子吧!

 无论如何,阮朝统治南越四百年,在十九世纪还有一统南北,将越南版图扩大到最大范围的历史功绩,其影响力之广泛和根基之稳固,都绝非吴庭艳这个草根出身的「小镇做题家」可比。

 此外,南越一直都是阮朝的统治核心。如果要长期维持分裂的话,还可以恢复在历史上曾经存在270年的「广南国」名号(分裂时期的阮朝国号),放大跟北越的差异性,避免出现「两个越南」的状况。

 而是搞成类似奥地利和德国之间,这种虽然同文同种,但国际上都普遍公认为两国的局面。

 虽然保大皇帝和南越军官都是法国殖民当局的走狗。但既然换了新的饲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终究还是会慢慢向美国考虑的——没看到陈丽春这个受法国教育的女人,也结结巴巴地学起了英语吗?

 只要耐心花上一代人到两代人的时间,肯定能把整个南越高层都给啪成美国爸爸的形状。

 只可惜,到了1962年底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保大皇帝被废黜并赶到了法国流亡,昔年的阮朝遗老彻底失去了政治影响力,南越政权的法统没有竖立起来,民心却已经丧失殆尽——这个倒是小问题,李承晚的南韩政权也从来没有赢得过什么民心,而且屠杀百姓杀得比南越还要狠,但依旧屹立不倒。

 真正的问题是,吴庭艳没能在南越建立起一个有凝聚力的统治集团,政权一盘散沙,甚至连「反对越共」的共识都无法达成——南越的军官和豪强之中,一个家族「分散投资」,暗中通共的情况不知凡几。

 毕竟,就连吴庭艳自己都「消极剿共」。甚至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牵线搭桥之下,暗地里跟北越方面勾勾搭搭,并且半遮半掩地放出一些风声,妄图养寇自重,靠着越共的猖獗,来迫使美国多给援助呢!

 “哎,一步错,步步错啊!接下来,越南那边将会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面对忧心忡忡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菲里煞有介事地预言道,“首先是佛教徒造反,南越军队爆发叛乱,跟吴庭艳火并一场。但无论是谁取得胜利,都不再有力量继续压制越共的扩张。

 然后,为了拯救即将被打倒的南越政权,五角大楼只能出动美军参战。可是如果不能突破北纬十七度线,美军在南越就是完全的被动挨打,坐等越共一波又一波地渗透进来,没完没了。

 如果强行突破北纬十七度线,攻打北越本土,那么中国就会出兵越南,后果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

 “其实,假如后果只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话,那说不定还能接受,毕竟韩国现在还生存着……”

 布热津斯基教授嘟囔说,“就怕白宫缺乏魄力,既舍不得放弃南越,把东南亚的「竹幕」后移到泰国,又不敢北上突破北纬十七度线,最后就是把治安战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每年烧掉几百亿美元的军费——这倒是顺了国内军工复合体的意,但美国的财政可吃不消这么搞。

 肯尼迪总统眼下又是搞阿波罗登月,又是搞社会福利,到处都在疯狂烧钱呢!哎,对了!要不,我们可以像之前对待古巴一样,往北越投掷几十颗氢弹,杀死几百万人,这样或许就能迅速解决问题了?”

 “这样一来的话,作为反制手段,苏联就有可能核爆特拉维夫,帮助阿拉伯人消灭以色列。”

 菲里抬头看了他一眼,“自从今年一月的古巴核战之后,核武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大规模滥用,或许已经无法避免。但至少不应该由您来提议开这个头吧,布热津斯基教授!”

 身为犹太人和反苏魔怔人的布热津斯基教授:?!!

 ——糟糕,刚才思维全放在东南亚了,怎么忘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美苏冷战对抗?

 “如果苏联真的胆敢核爆特拉维夫,美国也会核爆开罗和大马士革作为报复。”

 他愣了片刻之后,依然嘴硬地反驳说。

 “然后呢?苏联继续核爆阿克城和埃拉特港,美国核爆亚历山大港和安曼(约旦首都)?”

 菲里摊了摊手,“无论如何,阿拉伯人的土地都比以色列的国土广袤得多,最后不管战事打成什么模样,整个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估计都会被数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