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49章

作者:老老王

 明明跟选举制度相比,地方自治才是美国政治的真正精髓啊!以最低的成本来拼凑一个国家!

 为什么美国不到处复制一堆联邦出来呢?这可不是什么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务实的表现。

 虽然在很多历史书上,都称赞那些改土归流、实现中央集权的君主是「雄才大略」云云。

 但问题是,在条件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是要在短时间内搞中央集权,基本上都是祸乱之源。

 有多大的胃口,才能吃多少饭,如果统治者好高骛远,想要一口吃个胖

 子,下场只能是被撑死。

 对于眼下政治手腕尚嫌稚嫩的美国来说,南越还是太大了,分成几个更小的国家,才会更好操控啊!

 就这样,按照菲里信手描绘的蓝图。在南越政权的残骸余烬之中,将会诞生出三个浴火重生的民族国家和宗教国度,凭着更强大的凝聚力,跟得到意识形态加成的越共来扳手腕。

 当然,在此之前,作为驻越美军总司令,他得先努力守住海云岭,阻止北越正规军的大举南下。

 否则的话,这一切的P社蓝图,就都只能在北越的T-34坦克履带之下,统统化为泡影……

 作者的话:  PS:在越南姓阮的占总人口40%,姓尊室的就稀罕得多了,一般来说都真是皇室旁支后裔。

 毕竟尊室这个姓也是十九世纪才生造出来的。

 另外,《幕府将军》的架空日本战略游戏已经出来了。但奇怪的是,魔改后的「五大老」分布图似乎有点奇怪。除了吉井虎永(德川家康)位于关东,剩下的石田三成原型在近江,前田利家原型在越前,大谷吉继和小西行长的原型,全都魔改到了九州岛上。毛利家、上杉家、岛津家和伊达家却被神隐了。

 总感觉强藩分布得太不均匀了啊,两家大大名平分九州,还执政中枢,该算什么事儿啊?

 第237章、坚持到雨季就是胜利!

 

 ">

 1963年5月5日,越南,岘港,海云岭

 铅云低压,水汽蒸腾,阴霾密布的苍穹之下,热带丛林的天气闷热而潮湿,散发出淡淡的腐臭。

 在广袤山林间零星响起的枪炮声,还有愈发残酷的斥候前哨战,似乎正在预示着一场血战即将来临。

 位于海云关的前线指挥部里,王宝将军有些焦躁不安地来回踱着步子,不时回头看一眼桌上的地图。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目前部署在海云岭防线上的步兵,绝大部分都是他从老挝用飞机运来的苗兵。

 虽然这些王宝将军麾下的苗兵,只接受了三天的速成训练。但随后就在战争中学了好些日子的战争,凡是不合格的都已经死了或残了,剩下的都是运气爆棚的幸运儿和生存力极强的硬核狠人。

 尊室订将军麾下的前南越国军,现在的广南国政府军,只派来了两个炮兵营。在美军顾问的指导下,为第一线的苗兵提供火力掩护。同时,美国陆军也空运来了一个炮兵连,今天才刚刚进入阵地。

 除此之外,在海云岭防线上,还有从菲律宾紧急运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营,以及来自冲绳的一个营的美军空降兵,外加数百名从西贡地区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收拢起来的残余美军,被临时编组成为一个「营级战斗群」,放在第一线阵地的后面,作为机动补漏的预备队。

 三国联军的总兵力合计四千五百人左右,不过半个师,随后却要面对北越五个师四万人的猛攻。

 (北越的师编制很小,架子师才两三千人,二线师五六千人,主力师才有七八千人。)

 ——差不多都已经是以一敌十了!

 就算守卫海云岭的联军,坐拥着著名的天险地形,又紧急挖掘修建了小半个月的防御工事,还有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优势火力支援。但面对如此众寡悬殊的兵力对比,还是让王宝将军不由得心中紧张万分。

 尤其是根据空中侦察,尽管遭到了美军飞机频繁轰炸和扫射的干扰。但北越正规军各部队还是从顺化大举南下,陆续进入了海云岭脚下的攻击阵地,眼看着已经总攻在即,马上就要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了!

 不过,同样坐在海云关要塞指挥部里的驻越美军司令菲里,倒是表情很平静,甚至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这倒不是菲里对于这场战役是多么的胸有成竹——恰恰相反,因为缺乏实战经验,他这会儿心虚得很。

 虽然菲里曾经担任过古巴攻略的指挥官,但那时的古巴已经没什么仗可打,纯粹就是谈判收尾而已。

 如今在越南突然要接手一群乌合之众,抵抗北越的倾国之兵,要说他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他现在表现得如此坦然和淡定,貌似「颇有大将之风」,是因为菲里觉得他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将手头的军事资源,都尽可能有效地使用上了,并且充分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尽量避免了各种错误。

 至于剩下的,那就超出了他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只能是「尽人事,知天命」了……

 更何况,在菲里看来,即将爆发的海云岭大战。虽然看起来兵力众寡悬殊,但守军这边的胜算并不差。

 首先,在海云岭防线的背后,尊室订将军充分发动了岘港地区的天主教民兵,拿着空运支援的美国

 军火,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拦截住从西面渗透过来的越共游击队,避免防线遭到两面夹击。

 同时,海云岭的守军背靠着二十公里外的岘港机场,空中运输始终源源不绝,还有岘港这个深水港口,可以随时获得海量的后勤补给。无论是弹药、粮秣、医药、燃油和军械,海云岭守军都完全不缺。

 从亚洲各处美军基地紧急空运来岘港的步枪和手枪,甚至多到了每个士兵能发十杆枪的地步!

 此外,美国在5月3日已经正式宣布出兵越南,还有澳大利亚和韩国第一时间响应,表示愿意跟随出兵。来自韩国、泰国、菲律宾、台湾、冲绳甚至是美国本土的援军,这会儿都在陆续赶来越南战场的路上。

 甚至就连下一任的驻越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这会儿也已经飞到了冲绳的那霸。

 按照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的计划,他将在下周带着夏威夷的第25步兵师,跟随舰队前来岘港上任。

 如果届时岘港已经陷落,他就在南越海岸线的随便什么地方,挥师攻击上岸,打下一块桥头堡来!

 ——威斯特摩兰将军之所以不肯直接飞来岘港,从菲里手中接过指挥棒,是因为眼下的越南战场上暂时没多少美军,他不想来越南当光杆司令,更不想为可能因为兵力空虚而导致的败仗背锅。

 所以,威斯特摩兰上将坚持要带着一个师来越南,届时手中有兵,心里也就有底了。

 菲里也表示赞成这一观点,他并不认为,提前十多年打进了西贡的越共,就能扛住美帝王师充满盛怒的铁拳一击——自从二战以来,有哪个第三世界小国,是能够在正面决战之中,摧垮和打崩美军主力的?

 那些能够击败美军,赢得自由的国家,都是靠着游击战和恐怖袭击,慢慢把美军给拖垮的。

 但想要打游击战,前提就得是把城市和国土让出来,放美军进去,才能有游击的空间啊!

 如果越共还妄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又该如何游击呢?

 强行硬碰硬的结果,就只能是被美军用「燃烧的钢铁之雨」,活活打成齑粉而已。

 或许,本位面的美军,也会在越南慢慢陷入泥潭,甚至有可能走向失败——但绝对不是今年!

 ——

 另外,听说菲里在南越废墟上搞出一堆奇葩小国的计划之后,威斯特摩兰将军还发电报跟菲里抱怨说,他刚刚被任命为继任的驻越美军司令官,越南共和国就被弄没了,搞得他这个头衔有点名不副实。

 菲里则很客气地发电报回复说,没关系的,威斯特摩兰上将,当年二十七岁的拿破仑担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官,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欧洲地图上也根本没有一个叫做「意大利」的国家啊!

 您只要把未来的「越南」,当作中世纪的意大利那样。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就好云云……

 ——这相当于是把威斯特摩兰将军恭维成了第二个即将扬名天下的拿破仑,让上将非常高兴。

 除了威斯特摩兰将军从夏威夷带来的第25步兵师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101空降师,美国陆军的大红一师,以及在古巴战役之后重新组建的陆战一师,这会儿也都在从世界各地赶往越南参战的途中。

 虽然这些援军不可能打开传送门,直接出现在海云岭。但光是知道身后还有这么多规模庞大的援军,明白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就已经足够让海云岭的四千多名联军官兵士气大振,战斗力飙升了。

 众所周知,防御战最忌死守,看不到希望的防御战,是打不了多久的。

 但只要还有希望的曙光,守军还有足够的信心,那么防御战就好打多了。

 除了后方无忧,补给充裕,援军在望之外,这一战的作战形式,也让菲里感到信心倍增。

 ——不是搜索扫荡,不是野战攻坚,而是联军坐守防线,等着敌人一波波冲上来送死……

 这种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堑壕战的「结硬寨,打呆仗」,恰好是美军非常熟悉和擅长的战斗模式,尤其有利于美军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却让对手的各种花俏战术都难以发挥。

 当年在瓜岛的亨德森机场,美国海军陆战队就这样让日本第17军成片地挂在了机场边缘的铁丝网上。

 接下来,在朝鲜的三八线上,中美双方都修建了层层叠叠堪比马奇诺防线的坑道工事,搞得双方谁都没法前进一步:美军固然是打光了炮弹都啃不动上甘岭,志愿军同样也无力继续往南攻击哪怕几公里。

 日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里表现出来的现代战争,同样是好整以暇的美国大兵守在基地里,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硬抗着N倍数量的「恐怖分子」,从四面八方嗷嗷叫着杀上来……这都快成思想钢印了。

 当然,这也是靠着眼下还没有廉价的无人机。否则美军在基地里也是会从「死守」变「守死」

 的。

 现在,菲里觉得自己坐拥险峻的海云岭,紧急挖掘的战壕工事虽然不算坚固,但敌人也没有重火力——北越的坦克肯定开不上山,而重炮倒是可以用人力拉上山,可是眼下这点儿备战时间,他们根本来不及。

 在海云岭防线上,有擅长山地战斗的苗兵和作为底牌的少量正规美军,头顶有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和战术空军的A-1「天袭者」攻击机,随时可以为这条并不算长的防线,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和情报侦察。

 敌军虽然有五个师,但限于崎岖陡峻的地形,根本无法同时展开攻击,很难发挥出兵力优势……

 这样的仗要是还打不赢,那么他身边的这些部队,恐怕就都是豆腐做的啦!

 当然,尽管具备了上述的这么多有利条件。但敌我兵力上的悬殊差距,终究还是事实。

 所以,在过去的这些天里,菲里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每天都在山上到处巡视,督促士兵加固工事,挖掘更多的战壕和坑道,布置更多的地雷——尤其是定向雷,反复测量火炮的射距,组织实弹试射……

 并且让战术空军继续破坏海云岭以北的道路,摧毁桥梁,炸毁卡车,给敌军的后勤运输添麻烦。

 总之,凡是他能够想到和做到的,他都已经很认真地去做了,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啦。

 不过,看着王宝将军这样一副压力巨大的样子,菲里想了想,还是准备安抚对方几句,让他别搞得还没全面开打就神经兮兮的。于是,他便通过比尔·莱尔少校的翻译,对王宝说道:“王宝将军,听说您曾经跟着法国人,一起参加过奠边府战役,是吗?”

 听了菲里的问话,王宝点了点头,简短地说了几句法语,大致意思就是他当时还是个中尉,那是他一辈子亲眼见过的场面最大的战役,遮天蔽日的飞机折戟于群山之间,火山喷发般的炮弹震撼人心,可惜乡亲们被越共蛊惑,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早就能建起一个以奠边府为首都的独立国家了云云。

 ——虽然越南的京族人,认为这是一场正义的反殖民战争。但苗族人和傣族人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们越南京族人要独立要自由,怎么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来反殖民了?明明你们才是真的殖民者吧?!

 在那场震撼世界的战役中,当地的傣族人全部站在法国人那边,并且在事后遭到了北越的残酷清算。

 奠边府地区的苗族则在当时发生了分裂,有支持法国的,有支持越共的。到最后,还是支持越共的苗族人占了上风,协助越军运输后勤,打赢了奠边府战役,而支持法国的苗族人则被迫后撤到老挝。

 不过,由于北越方面极度粗暴的土改政策,导致很多曾经效忠于胡志明的少数民族部落也随后造了反。如今还在北越的西北山区,跟河内当局的清剿队伍打得难解难分呢!

 “确实,在那一仗之中,法国远征军打得非常英勇,王宝将军和您的同胞也很顽强。”

 菲里点头说,“不过,根据后来获得的情报,当时围攻奠边府的越共各部队,其实也很困难。后勤总是跟不上,粮食和药品短缺,疫病蔓延,要靠跟法国人抢空投物资才能勉强吃得饱饭。

 战斗持续到四月下旬,很多北越军队已经几乎要哗变,最后武元甲跟下面的人一番好说歹说,才约定最迟打到5月10日,也就是越南雨季开始的时候。如果那时候还打不下奠边府,他们就要停战撤退。

 但是很遗憾,法军在奠边府最终只坚持到了1954年的5月7日——换而言之,如果当时的法军能够在奠边府战场上再多坚持三天,接下来的战局发展,可能就会大不一样了……”

 他不无唏嘘地感慨说,随后伸手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日历,“这个道理,放到现在也一样,将军!

 今天是1963年的5月5日,再过五天,越南的雨季就会来临!只要我们在海云岭上坚持到雨季,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相信以您麾下将士的骁勇善战,在这里坚守到5月10日,应该不会太难吧?”

 ——当然,事情并没有菲里说得那么简单,他只不过是在说些乐观的话,给王宝鼓劲打气罢了。

 在越南战场上,确实只有旱季才是作战季,而雨季则是自古以来默认的停战期。但在越南每一年刚刚进入雨季的最初几个星期,其实还是可以勉强进行作战的,只是会极大的不利于进攻方而已。

 所以,如果菲里只是打定主意龟缩不动,那么恐怕得要坚守到六月初,才能确保北越方面被迫退兵。

 不过,后面的仗就跟菲里无关了——他这个驻越美军司令官,估计也就能当到下星期而已。此外,在卸任后,应该也不可能让他继续留在岘港。因为国内已经另外派人代替他担任尊室订将军的军事顾问。

 对于菲里来说,只要能守到雨季,属于他的战争就算赢了,

 接下来则是威斯特摩兰将军的战争。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菲里想了想,又叫来了无线电员沃尔夫·李,吩咐他联络附近海域的「珊瑚海」号和「奥里斯卡尼」号航母战斗群,请求海军航空兵再对北越军队多进行几次火力打击……

 作者的话:  PS:封建王朝时期的越南,疆土是沿着海岸线分布的一条细线,跟智利似的,实控领土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公里,稍微远离海岸线,进了山,就是蛮夷土司的地盘了。

 所以,现代越南的内陆部分,大多都是法国殖民者帮越南人打下来的。

 就像印度是英国人帮忙统一的一样。

 比如大名鼎鼎的奠边府,直到越南沦为殖民地,都还不是越南的疆土。

 对于东南亚土著来说,越南人到奠边府抵抗法国,有点像是中国人到孟买抵抗英军登陆。

 第238章、鏖战海云岭

 “嗡嗡嗡——”

 掠过森林上空的A-1「天袭者」攻击机,几乎是擦着树梢,从北越士兵的头顶上飞过。

 活塞式引擎驱动螺旋桨的轰鸣声,让他们瞬间全都下意识地趴倒在草丛中,还有军官在厉声喝道:“隐蔽!隐蔽!分散隐蔽!不要聚在一起!”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如今这会儿的空军已经进入喷气时代。但对于北越军队和南方的越共游击队来说,「天袭者」这种研发于二战末期,貌似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螺旋桨飞机,却是统治着热带丛林上空的死神。

 进入五月以来,每天都有上百架次的「天袭者」攻击机,在北越军队的上空徘徊穿梭,将它们携带的凝固汽油燃烧弹投掷下去,炸起成片的火海,将青翠的草叶烘烤成灰烬,树木则化为燃烧的火炬。

 崩裂的火星随着炙热的气流飞起,将火势传播向四面八方,点燃地面上的任何活人和死物。

 接着,可恨的美国佬还会用飞机上的机枪火力,继续疯狂扫射那些逃出火海的北越士兵。

 尽管北越军队也会用重机枪和高射炮进行还击。但机枪的火力太弱,而高射炮又太笨重,在没有现成道路的崎岖山岭间,根本无法快速移动,难以随时为他们提供防空火力掩护。

 至于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这么高科技的武器,眼下就连美国人都还没有呢!

 ——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化的「红眼睛」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要到1964年才研发成功。

 除此之外,北越军队也没办法指望自己的战斗机,能够跟美军的飞机鏖战苍穹,保卫领空。

 因为,现在的胡志明伯伯手里,真的是连一架战斗机也没有啊!

 ——1964年之初的越南,虽然名义上已经成立了空军,但是并没有任何一架能够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只有大约20架教练机和50架运输机,执行一些本土空运和空投任务。

 除此之外,配着雷达车的「萨姆」防空导弹这种先进的玩意儿,胡志明伯伯眼下也是没有的。

 所以,从开战伊始,南下顺化平原的北越正规军主力,就一直处于单方面承受空袭的状态下。

 虽然偶尔也能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打下几架敌机。但这种制空权丧失、被动挨打的局面,却无法逆转。

 甚至就连北纬十七度以北的疆土,也不时遭遇轰炸,至于南下的北越军队就更甭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