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为了迎接总统的视察,菲里已经在上个星期带着他在中情局的「老弱病残」四人组,以及五角大楼派来帮忙的几个后勤军官——都是他在当推销员时的老同事,提前赶到昆仑岛做准备。
总的来说,岛上情况还不错,菲里想办法联系了船只和飞机,把绝大部分越南难民提前运到了关岛的中转站,只留下了大概四五百人,让他们住在岛上的监狱里——南越政权原本在这里关押政治犯。
因为难民的人数少了,清洁卫生什么的也就容易搞了,至少看起来还算体面。
更让菲里松了一口气的是,肯尼迪总统在昆仑岛的难民营只待了不到一刻钟,他对这些难民的廉价感恩似乎没什么兴趣,而是更关心这一带的地理环境,询问有没有可能在昆仑岛建设一个军事基地。
这样的话,即使美军与其盟友有朝一日在大陆上站不住脚,也能后退到这座小岛,对越共构成牵制。
菲里对此自然是大拍马屁,夸赞总统英明。
在昆仑岛匆匆一撇之后,肯尼迪又去了西原联邦的藩朗,在这个古代占城国(占婆国)的最后保留区,见了那位被西原山民选出来充当花瓶总统的嘉莱族美女赫姮尼依,表演了一番白人权贵在土著美女面前的「绅士风度」,许诺会给「受越共压迫」的西原地区少数民族提供更多的军火援助。
随后,肯尼迪总统来到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芽庄,下榻于昔日越南阮朝保大皇帝的海滨别墅,还跟正在芽庄海滨度假村里放假休整的陆战一师四等人大兵们,一起参加了一场盛大而热烈的篝火联欢会。
11月12日,肯尼迪总统抵达富国岛,见了实际管理该岛的基辛格博士,随即巡视了岛上的难民营。
因为这里是越南难民赴美之旅的头号始发站,菲里也提前一步来到岛上张罗。
不得不说,虽然其中有不少藏污纳垢的罪恶之处,但在基辛格博士的监督下,总体被隐藏得不错,中情局也没荒唐到直接在公开的难民营里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至少要把人运到自己的秘密基地再说。
再加上还有不少「和平队」美国青年志愿者,在岛上难民营乃至于整个富国岛的各处渔村活动,短短半年之间,就拓宽了公路,建立了医院、学校、农技站和桥梁,给这座岛屿增添了不少「文明的气息」。
也让此刻的富国岛,看起来颇有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气象,显示出一股难得的朝气。
——所谓的「和平队」,乃是肯尼迪总统建立的宣传队伍,也是一张提升美国形象的重要名片。
在肯尼迪上台之前的冷战初期,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普通平民能够接触到的美国人。除了趾高气扬的美国大兵和资本家,就是富有的旅行者。他们这些人的形象,就代表着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国际形象。
因而,在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眼里,美国人是富裕,傲慢和难以接近的,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则是霸道和蛮横无理的,其推行的对外政策,是维护欧美白人老爷和第三世界国家少数恶霸的利益的。
这种把美国搞得好像联合果品公司一样的凶残形象,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杜鲁门总统看来,似乎没啥问题。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愚蠢落后的土著人,原本就应该乖乖跪倒在白人老爷的脚跟前,乞求饶命。
但这却不是眼光更长远,并且带有一定进步思想的肯尼迪总统,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因为,殖民时代已经结束了,殖民地人民正在纷纷翻身赶走白人主子,犹如滔滔大势一般不可逆转。
再单纯用武力胁迫第三世界国家屈服,已经变成了赔本买卖,必须软硬兼施,才是正确的争霸之路。
在此基础上,美苏冷战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意识形态的争夺,苏联的红色思想,在争取广大平民的支持上,天然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美国把自己搞成大魔王的形象,显然不利于用较低的成本
来管理世界。
要知道,冷战时期的苏联人,可是一直在花钱扶持着各个社会主义小兄弟,慷慨地大笔援建,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就算是再愚蠢,也明白究竟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啊!
作为冷战的另一极,美国不能只顾着跟苏联搞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同样也得在慈善方面进行比拼。
肯尼迪总统认为,美国既然想要统治世界,就必须赢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认同和好感,而不是一味滥用武力来进行恐吓,更不能站在欧洲白人的狭隘立场上,单纯把自己变成欧洲殖民者的继承者。
所以,肯尼迪总统号召美国青年组建「和平队」,志愿奔赴全球落后地区,去帮助发展当地的教育、卫生和农业,希望透过和平队志愿者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改变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美国人和美国的基本看法或印象,打造出美国除了霸道之外的「软实力」——按照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对于「和平队」的描述就是:「它体现了我们所代表的不是一个自私的社会,而是一个关心其他人的社会」。
不得不说,黄金时代的美国,终究还是有着不少理想主义者的。和平队的美国青年志愿者,也确实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美国的慷慨与善意。按照当时泰国外交部长的描述,和平队志愿者——「不是与我们的人民一起生活在宾馆里,也不是在奢侈的住宅中,而是在农民的小棚屋里,与他们共享食品和茅舍」。
这些志愿者放弃了在美国的富裕舒适生活,来到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展示了美国人"乐善好施"的形象,给当地人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并使当地人对美国及美国人心存感激。同时,他们也充当了美国文化的载体,把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念渗透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毕竟,美国就算想要把好莱坞的影响力进一步播散开来,也得有人扛着放映机下乡去放露天电影啊!
总的来说,和平队既是联系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媒介,也是美国更好地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途径。而且,如果能够从第三世界国家的角度来看美国,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利弊得失。
整个冷战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于美国频频派遣军队干涉他国内政,以及中央情报局策动的暗杀和政变,有很深刻的印象,并对此深恶痛绝。和平队的出现,则多少可以减弱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美国的糟糕印象,让他们看到美国「善良」的一面,这是以往美国任何援外机构或官员都难以做到的。
就连深受美国之害的拉美人民,在高呼「美国佬,滚回去」时,也会加上一句「和平队,留下来」。
而从冷酷的一面来说,和平队又充当了殖民时代的「传教士」角色,帮助原本对世界各个偏远旮旯缺乏了解的美国政府,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查,从而使得美国的外交决策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富有成效,同时也能在这些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亲美分子,让亲美思想在广大民间真正地扎根下来。
就像欧洲殖民者征服七海,靠的是一手枪炮,一手圣经——如果只有征服者的枪炮,没有传教士的圣经,那么结果就是蜕化为单纯的海盗。除了抢到一些浮财之外,根本没法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必须要有那些不畏艰险,心怀善意的传教士,年复一年地奔走于蛮荒之间,才能让异族向欧洲文明下跪。
此时,虽然距离和平队的建立只有两年,志愿者的规模相对有限。但因为越南战场成了美国舆论中的热点地区,吸引到了大量的关注、资金和人力,导致小小的富国岛上,竟然有上千名和平队成员在活动。
他们为岛上的原住民进行免费基建,给涌入富国岛的越南难民提供食物、饮水和医疗。原本的「帐篷城」简陋难民营,靠着巨额资金的投入和难民们的海量劳动力,也正在渐渐变成一座像模像样的小城镇。
比如说,相当一部分难民已经用上了电力和自来水,还有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美国的英语速成班。
以上种种成就,让组建和平队的肯尼迪总统看得既骄傲又感动,觉得就算自己发动的太空竞赛,最终输给了苏联人,光是凭着「和平队」取得的文化胜利,就足以让他在之前历届总统面前自夸一番了。
总之,在看过富国岛上的各种「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井然有序」的难民营后,肯尼迪就踏上了他的柬埔寨之旅,乘坐专机直飞金边,准备跟西哈努克亲王进行一番私下的沟通……
——
富国岛的美国领事馆,菲里和基辛格博士四仰八叉地瘫倒在沙发上,脸上都露出了疲惫之色。
“啊,总统终于走了。这一路上都得陪着小心伺候,还要打起精神应付记者,可真是够累的。”
菲里一边喝着杯子里的可乐,一边嘟囔着说,同时打量着已经分别了半年的基辛格博士,发现这个犹太人似乎很适应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在这个濒临着泰国湾的海岛上过得挺惬意。
嗯,一身短袖衬衫,一条大大的花短裤,赤脚穿着凉鞋,露出黑黝黝的腿毛和脚毛。
皮肤虽然被晒得发红泛黑,但整个人看着健壮,一副「很有精神」的模样。
就像未来的东南亚各国红灯区里,都很常见的美国退休老头儿游客一样。
“感觉累了的话,要不要找人来给你按摩一下?我这儿有几个新来的泰国小妞,手艺挺不错哟!”
基辛格博士仿佛献宝一般,挤眉弄眼地向菲里推销说。
泰国小妞?不会是人妖吧?
菲里的脑海里下意识地冒出了这个念头。但随即就想到,现在才是六十年代,而泰国人妖的崛起,则要到七十年代才开始——如今这会儿的泰国,还没有日后那种专业的人妖。
至于男扮女装的事情,在泰国倒是自古就有。但基本就跟中国京剧里的「男人扮演女人」差不多,属于「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既用不上雌激素这么高科技的玩意儿,也没法充当招牌名牌来吸引游客。
因为这事儿在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有。哪怕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都不例外——后来有个马来西亚的总理,小时候也曾经穿女装跳舞赚钱。但他丝毫不认为这事儿有啥羞耻,还说这是勤工俭学的美德。
果然,在菲里点头之后,基辛格伸手摇了摇铃铛,从屏风后面就走出来六个皮肤黝黑,但却眉清目秀的泰国少女,拿着按摩油瓶和白色浴巾,让两个白人老爷脱下上衣,趴在沙发上,享受她们的服务。
不得不说,这几个姑娘的按摩手法还真不错,让菲里感觉挺舒服的。
菲里就这么一边眯眼趴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基辛格博士聊天,谈他在富国岛的近况。
总的来说,在渡过了最初那段时间的手忙脚乱和焦头烂额之后,随着后续各种资源的陆续到位,基辛格这个岛主还是做得挺开心的。不仅在这片小小的领地上,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利,给他的好些学生和晚辈安排了工作,刷了镀金的资历,甚至还跟泰国和柬埔寨的不少商人搭上了线,拿了不少的好处费。
到了现在,基辛格博士已经觉得在富国岛上干得差不多了,开始考虑起了他的下一个工作岗位。
——自从吴庭艳上台,南越政权建立以来,美国的驻南越大使,通常都是一年一换。
眼下虽然吴庭艳暴毙,西贡陷落,半个南越被越共插上了红蓝金星旗。但美国从南越废墟上重新扶持起来的几个割据政权,其大使的更换规律,也依然遵循着一年一换的旧例。
所以,基辛格的这个富国岛领事,大约也就是能当到明年春天。
接下来,他究竟是重新争取去岘港,接替瑙尔汀,成为下一任的驻广南国大使?还是卸任回国,重返白宫当顾问,争取参与肯尼迪总统的选举班子……眼下的基辛格博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所以,他就想要听听菲里的意见,并且咨询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菲里小弟,你刚从国内过来,可以说一下,你觉得肯尼迪总统在明年能够成功连任吗?”
听了基辛格博士的这个问题,菲里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
所以,菲里穿越前那条时间线上的1964年美国总统大选。在肯尼迪被脑洞大开了之后,民主党的约翰逊VS共和党的高华德,最后约翰逊以极大的优势获胜,是史上选票差距最大的两场总统选举之一。
更别提,肯尼迪总统还建立了和平队,动员了大批热血青年,向全世界宣传美国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肆输出美国的软实力,以改变美国昔日的粗俗暴发户形象。
又启动了能够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太空竞赛,吹响了奔向月球的伟大号角。
凭着这些开创性的伟大功绩,就足以让他成为冷战时期最富传奇色彩的美国总统之一了。
(说起冷战,未来美国人一般立即想到的,就是肯尼迪和尼克松,然后是打赢冷战的里根。)
一般来说,只要肯尼迪在明年没搞出什么天翻地覆的大灾难,绝大多数选民应该都会投他的票才对。
——当然,这仅仅是普通美国选民的想法,不代表企业财团和豪门权贵的观点。
而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宝座花落谁家,从来都不是仅仅取决于选民手中的选票……
但在菲里他们身处的这个位面,肯尼迪总统执政的这三年里,就显得颇为跌宕起伏了。
如果说,在第一年,多米尼加之战的辉煌胜利和美国经济的全面振兴,还有阿波罗登月的宏伟蓝图,让美国人民一度为肯尼迪总统的上台大唱赞歌的话;那么到了第二年,随着古巴之战被打成核战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美动荡、物价蹦极和经济紊乱,则让肯尼迪在美国民间的口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等到了第三年,不仅美国经济依然起色不大,随着南越政权的骤然崩盘,以及二十多万美军陆续渡海登陆印度支那半岛,正式参加越战,国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运动也愈演愈烈。
虽然美国民众凭着长期以来的官方规训,眼下还能支持这场争霸世界的海外战争,甚至能够忍受战争带来的物价上涨和巨额军费开支。但他们对于肯尼迪总统的怨言,恐怕又进一步增加了。
更何况,和菲里知道的那段历史上一样,这个世界的肯尼迪兄弟,同样热衷于推动黑人民权运动。
他不仅纵容、默许和赞助马丁·路德·金在全美奔走疾呼,发动一次又一次声势浩大的黑人政治集会,用总统的权力为黑人们保驾护航,强行瘫痪了FBI等强力机关对黑人运动的干涉破坏。
当密西西比大学的第一名黑人大学生,在1962年企图入校注册,引发了当地白人的激烈反对,甚至州长都亲自出来阻拦,咆哮着「黑鬼滚出学校」时,肯尼迪总统竟然下令出动400名联邦执法人员和3000名国民警卫队护送这名黑人学生上学!
此举自然是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固然让肯尼迪深得进步派的爱戴。但也让他成了南方白人保守派的眼中钉肉中刺,此时还颇有不少势力的白人种族主义者,纷纷大骂肯尼迪是「白奸」和「黑鬼之友」。却全然忘了他们这些盎撒绅士,何时曾把肯尼迪这样的爱尔兰人天主教徒,真正当作白人来看待了?
总之,由于不得不发动越战,肯尼迪勉强满足了军工复合体的胃口;由于没来得及撬走美联储,收回发钞权,现在的肯尼迪也还尚未触及休斯、洛克菲勒、杜邦、摩根等诸多财团们的核心利益。
嗯,虽然他确实是说过一些要收回发钞权,改革美联储的言论。但说归说,做归做,财团们还没气量狭隘到连美国总统说几句空话都不允许,要用大棒来教训总统的程度。
所以,如今肯尼迪在大资本家和金融家那边赢得的支持率,要远远高于另一段历史。
但是,也因为同样的缘故,使得肯尼迪总统在美国普通民众之中的声望,远远逊色于另一条历史线上的同期——根据1963年10月的民调,肯尼迪总统在全美的支持率降到了49%左右,并不足以确保连任。
换而言之,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肯尼迪总统在明年就有被赶出白宫的风险。
鉴于此,菲里还真的没法推敲,肯尼迪在明年的大选中究竟是会赢?还是会输?
“这个,怎么说呢?反对总统的人,在这三年里是一年比一年多,而眼下距离大选投票,又还有差不多一年时间。所以我也很难说,到了明年的这会儿,肯尼迪总统是否还能继续稳坐在白宫。”
针对基辛格博士的询问,菲里思索了片刻之后,如此答道,“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能够影响选情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且不说国内的黑人们是否能在一年内保持安分,威斯特摩兰将军在越南的仗会打成什么模样,光是明年可能爆炸的中国原子弹,就能给国内选情带来很大的冲击了。
毕竟,作为现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先生注定要为他在职期间发生的一切而负责……”
“中国的原子
弹啊……”基辛格博士趴在按摩沙发上,眼神复杂地沉吟道,“这确实是个麻烦,根据我这半年来跟西哈努克亲王打的交道,只要总统有诚意,让他帮忙去跑一趟北京应该没问题。
同样的道理,如果美国不是妄想让北京放弃他们的核武器研发计划,只是想要让北京把原子弹引爆的时间,推迟到明年十一月的美国大选之后,似乎也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但传话归传话,想要把这事儿给敲定,肯定还得有中美双方代表之间的秘密谈判……即使只是一个不大的让步,北京也不可能仅凭西哈努克亲王的一句话,就随便敲定下来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基辛格博士,您或者布热津斯基教授,有没有兴趣试试?”
菲里提议说,“短时间内,碍于政治正确的因素,华盛顿并没有抛弃台湾,跟北京建交的打算,这只是一场临时的秘密外交接触,甚至还得瞒着国会山,绕过腊斯克国务卿,以免引发舆论哗然。
毕竟,如今国内还充斥着数不清的麦卡锡主义者。对于政府跟铁幕对面的任何往来都表示激烈反对。
既然如此,联邦政府派出的外交官,地位肯定不能太高,要尽量地不起眼,但却又要得到总统的充分信任,同时还得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用最小的代价,让红色中国作出必要的让步。
现在,您作为富国岛领事,也算是身处于冷战「竹幕」前线的外交官。若是能把这桩事情漂亮地谈下来,想必一定能够大大提升您在白宫的地位,甚至进入总统的心腹智囊团吧?”
基辛格博士的眼珠子转了转,似乎露出了心动的神色,但又有点犹豫。
“这个……呃,风险有点大……我得考虑考虑,先看看总统跟西哈努克亲王谈得怎么样再说吧?”
——
柬埔寨王国首都,金边
全城最繁华的莫尼旺大道上,一支车队在摩托车的前呼后拥之下,缓缓驶出了皇宫的大门。
美国总统肯尼迪,跟统治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同乘一辆轿车,准备前往西哈努克亲王在首都新建的一座剧院,去欣赏高棉民族的宫廷舞蹈表演。
轿车的后座上,肯尼迪总统跟西哈努克亲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虽然因为连日奔波的缘故,肯尼迪总统的脸色有些疲惫,但眼神却是颇为放松的样子。
——请西哈努克亲王充当中间人,去北京就罗布泊原子弹爆炸之事传话的事情,很容易就谈妥了!
因为,西哈努克亲王最近正好也想要去北京告状,向某位教员控诉越共的「越南南方共和国」。不仅继续非法强占柬埔寨的东部省份,并且还拒绝归还胡志明之前已经承诺划给柬埔寨的边境争议土地。
——领土变更的友好条约都签署了,实际上却根本不执行,这样的友好条约岂不是废纸吗?
当然,鉴于柬埔寨王国如今军备废弛,缺兵少将的现状,要直接跟越共动武,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去找越南人的上司告状,总是可以的吧?北京之前不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吗?支持越南反对美帝国主义倒也罢了,怎么还能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领土呢?这个道义的牌匾还要不要了?
既然如此,在去北京告状的时候,顺便为肯尼迪总统私下里递个话,似乎也是很平常的事。
而能够因此获得世界第一强国统治者的私人友情。对于西哈努克亲王来说,就更是意外之喜。
人脉和交情嘛,不都是这样一点点攒出来的?就算平时用不上,真要用上的时候,可就珍贵得很了。
总之,在谈妥了正事之后,宾主双方很快就轻松了下来,西哈努克亲王为了尽地主之谊。不仅在宫中设宴隆重招待肯尼迪总统,还带着肯尼迪总统去参观金边的各处名胜古迹,欣赏各种文艺表演。
如果不是因为吴哥窟远在洞里萨湖的另一边,他说不定还想带肯尼迪总统去吴哥窟看看呢。
然而,就在这一片言笑晏晏,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中,却有一道阴霾正在悄悄降临。
——当皇室车队又一次行驶在莫尼旺大道之时,车里的西哈努克亲王和肯尼迪总统,都不知道的是,一个身穿黑衣的精悍青年,正趴在一座楼房的屋顶上,死死地盯着车队的行进轨迹……
等到西哈努克亲王的御用轿车,行驶到某个位置时,黑衣青年露出一丝狞笑,狠狠地摁下了起爆开关。
“去死吧!你这个投靠美帝的封建头子!”
下一刻,伴随着火光和烈焰,坐在车里的肯尼迪总统。顿时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随后失去了知觉。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