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06章

作者:老老王

 ——历代总统的亲信班底,基本都是从竞选时开始组建的。如果你没有在大选中帮忙,那么除非资历深厚到一定程度,又或者本事大得突破天际。否则很难在白宫内阁里获得一个好的职位。

 然后,那个还没成立,就已经关系到国会山老爷们的健康和长寿的超能力管理部门,注定会很快成为热门的香饽饽,首任局长非得有足够厉害的背景资历,或者得到了总统的充分信任,才能做得稳当。

 所以,想要谋求超能力管理局的局长职位。对现在的基辛格来说,还是有点不切实际的。

 他的想法,是在国会山设法钻营——通常来说,美国的每个政府部门,在国会都有对应的委员会。

 “我准备在回到华盛顿之后,就联络一帮老朋友,再推动几个认识的议员,在国会成立一个新的「超能力问题委员会」。然后,我再设法在委员会里搞个容易刷存在感的顾问职位,比如当个「天体营问题顾问」什么的,指导全国天体营的管理条例立法之类。这事儿挺麻烦,但却能铺设不少人脉。”

 基辛格博士如此说道,“这样,在下次总统大选之前,我就不愁没事儿做了。

 至于超能力管理局的局长?这个大概可以作为远期目标吧!

 然后,中情局那边如果真的通过了《伊甸园计划》,你估计也会成为至少某个实验基地的负责人。届时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互相配合,把这全新的事业搞起来!绝不能输给苏联人!”

 菲里:???!!

 基辛格想要去管天体营?这简直比之前他去伺候总统的情妇还离谱!

 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地缘政治大师和冷战操盘手,居然也想搞H的事情?

 呃,不对,现在的天体营,可不仅仅是娱乐休闲设施,而是跟超能力挂钩了啊!

 因为修炼成功的密宗大师,必须终生赤膊赤脚,穿得越少越好。所以其中相当一部分密宗大师,估计都会乐意常住在天体营里。而那些想要修炼密宗的人,自然也会往天体营里钻。

 这样一来,美国的天体营,就等于变成了法师塔,变成了《哈利波特》的魔法界……

 而这就代表着巨大的金钱与权力!

 并且,超能力部门还是一个全新出现的领域,尚未形成稳固板结的利益集团,新人进去就能上位!

 这根本就是一等一的天赐良机嘛!

 作为典型的「政治动物」,基辛格博士自然会跃跃欲试,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啦!

 当然,在明面上,基辛格博士还是得要唱一唱爱国高调,表示这都是为了跟苏联的竞赛云云。

 但他和菲里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苏联方面,确实也已经开始在筹谋自己的超能力研究计划……

 第333章、克格勃的惊叹

 虽然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的中情局和苏联的克格勃,一直在彼此斗智斗勇,似乎并称一时瑜亮。

 但实际上,就人员规模和编制而言,中情局和克格勃根本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存在。

 要知道,苏联的克格勃,包括了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格勃驻外站组等一大堆部门。整个克格勃系统的「编制内」工作人员达到五十万以上,光是总部机关就有1万人,外加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

 此外,克格勃在苏联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端的是军容盛大。

 相比之下,美国中情局的规模就很可怜了,其雇员加线人的总人数,在冷战期间从未突破十万。

 至于英国的军情六处,以色列的摩萨德,法国的对外安全局,日本的「公安(前身为特高课)」等等,跟克格勃相比,更是只有蝼蚁一样的体量,在冷战期间只能作为配角甚至龙套而存在。

 但是,如此的「人多势众」,并不代表着克格勃的谍战水平就一定比中情局高出多少个数量级。

 克格勃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其实是因为克格勃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情报部门,而是涵盖了苏联人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被称为是苏联统治的三驾马车之一,业务范围包括间谍、反间谍、军内动态监控、民间思想、高层警卫、边防等等。在职责上相当于美国的中情局+联邦调查局+财政部总统保卫局+国民警卫队

 。

 可以说,在二战期间击败了拥有类似职能的纳粹德国党卫军之后,克格勃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没有了对手。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克格勃职能和权威,远远凌驾于其他所有部门之上,堪称苏联国内第一实权部门,贝利亚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都足够证明克格勃的可怕实力。

 如此庞大的职权范围,自然就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人手,才能填坑运作啊!

 至于真正跟CIA特工斗智斗勇的克格勃间谍数量……嗯,差距就没那么悬殊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克格勃既然有着如此庞大的编制和规模,那么就算再怎样人浮于事,针对全世界的情报收集,也还是一直在比较有效率地进行——哪怕调查不出一些机密情报,但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席卷西方世界的「密宗超能力者」热潮,克格勃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

 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正是克格勃的巅峰期,这个组织的威名响彻世界,影响力更在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之上,在谍战方面自然更不可能浪得虚名。

 1965年7月底,里海之畔的石油名城巴库,阿塞拜疆的克格勃分局

 苏联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在一群高官要员的簇拥下,走进了当地的一处克格勃培训基地,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佛教徒的超能力?亚洲的和尚竟然真有这玩意儿?”

 “是的,主席同志,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也不敢相信世界上存在如此不科学的事物。”

 阿塞拜疆本地的克格勃分局负责人,满脸堆笑地说,“但事实就是这样摆在眼前,所谓的「密宗大师」真有超能力!主席同志,我哪儿敢拿假货来欺骗您呐?不要命了吗?同志们都不会放过我的。”

 ——谢米恰斯内在接下谢列平的班,担任克格勃主席之前,就是在阿塞拜疆任职的。因此,如今阿塞拜疆的克格勃领导,也都是谢米恰斯内的亲信:大约可以类比为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河黑帮」。

 “我看,你不仅是亲眼目睹,而且还亲身体验了吧?你的酒精肝是不是全好了?”

 谢米恰斯内回头打量了这个心腹几眼,笑着随口调侃道,完全看不出「大魔王」的肃杀和恐怖。

 对此,阿塞拜疆的克格勃分局负责人,只是谄媚地笑笑,并不答话。

 ——跟之前杀人如麻的贝利亚、威风八面的谢列平,还有未来跻身克里姆林宫之主的安德罗波夫相比谢米恰斯内这个1961年上任的克格勃一把手,却是以温和而著称,被人评价为「最低调的克格勃主席」。

 在他的任期里,谢米恰斯内一直在努力改善克格勃的形象,试图让人民尊敬而不是厌憎克格勃。

 他曾在消息报上以「一名克格勃高级官员」的署名发表文章,并在文章中写道——「许多年轻的党员和团员加入了克格勃。但是在大清洗时代参与镇压无辜民众的人,现在都被清出了克格勃」。

 总的来说,谢米恰斯内希望广大人民能够觉得克格勃特工「很酷」,而不仅仅是「很可怕」。

 因此,在他的任期内,很多有关克格勃的文章和书籍得以出版,苏联间谍在里面被塑造成为苏联的英雄。从而让克格勃在苏联的形象有所扭转,由克宫鹰犬和刽子手,变成了为了国家牺牲一切的奉献者。

 除此之外,克格勃内部的氛围,也在他的任期内,变得温和了许多,不再是时时刻刻令人毛骨悚然。

 当然,宣传需要归宣传需要,实际工作归实际工作。

 跟保守的中国同行相比,苏联的克格勃可要会玩得多。后世说起克格勃,就会忍不住想起美人计——派遣代号「燕子」和「乌鸦」的美女俊男来引诱目标,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泄露高级机密。同时,借助先进的电子窃听、录像等手段,偷录偷拍各种「色情证据」来讹诈、收买、策反目标,乃是克格勃的拿手好戏。

 顺便一提,跟克格勃的美女间谍「燕子」春风一度,也是无数闷骚男人的梦中幻想啊!

 而为了培训这些以色诱人的俊男美女,克格勃专门开设了大量的性间谍学校,未来将会成为「燕子」的女学员每天裸体上课,围观男女教官的现场交配表演。之后还会跟附近的军校进行「联谊」,让军校的男学员和未来「燕子」们在摄像机镜头下打炮,每个女学员的「作业」还会出现在银幕上,供教员与其他学员们欣赏、评论,指出不足以便改进等等——换而言之,克格勃的燕子,各个都是职业A片女郎。

 不过,跟007间谍电影里那些英姿飒爽、能打能杀的「邦女郎」不同,大多数「燕子」的战斗力都非常差,甚至可以说聊胜于无。因为真实的情报组织是有分工的,不会让一个人包办所有的活儿。

 克格勃的「燕子」和「乌鸦」,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并不需要去窃取情报,也无须去组建间谍网,

 更不用干「湿活」。他(她)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拿自己的身体当本钱,以最有效的方式诱捕猎物而已。他们根本没必要知道行动的目的和后果。事实上,他们上级也不会让「燕子」和「乌鸦」知道得太多。

 所以,克格勃的绝大多数「燕子」,就真的只是段位比较高的交际花而已。

 然后,作为苏联国家机器运转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的腐败现象,相当一部分的克格勃「燕子」。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没有出过任何间谍任务。而是直接成为了某些苏联大人物的贴身女仆兼情妇……

 此时此刻,谢米恰斯内来到巴库视察的这所克格勃培训基地,就是一座专门培训「燕子」和「乌鸦」的性间谍学校,校内到处可见各种活色生香的性感海报,装修得也很豪华,乍一看简直宛如妓院一般。

 更有甚者,大门敞开的学校礼堂内,居然还在不断响起女人高昂的愉悦尖叫,在大白天显得尤为突兀。

 当然,这种小小的风流阵仗,对于谢米恰斯内这样的大人物来说,显然是不值一提的。

 所以,他只是淡定地走了进去,随后看到礼堂中央摆了床垫,一名赤身裸体、肌肉发达的帅气小伙子,正在跟一名三十多岁的裸体少妇,在床垫上「激战正酣」,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儿和某种不可名状的气息。

 距离这对交配男女的不远处,一名穿着短袖衬衫的摄影师,正在将摄像机对准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跟拍,还有灯光师负责打光,录音师用长杆子吊着麦克风进行录音等等。

 在礼堂的角落,又有十几个年龄各异的女人,坐在地板上围观,表情和眼神中充满了兴奋与渴望。

 这环境和氛围,乍一看之下,简直就跟在拍A片的片场差不多。

 除了整个剧组成员都是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之外……

 嗯,美国的A片归FBI管,苏联的A片归克格勃管,这似乎也很合理?

 “这位小伙子就是在美国修炼出了超能力,获得「密宗大师」能力的别尔科夫同志。他和另外两位女同志,原本奉命潜入洛杉矶的高等院校,掀起美国学生的反战运动,在美帝国主义的腹地制造混乱。”

 这个A片拍摄片场的导演,或者说负责本次人体实验的苏联教授,如此向谢米恰斯内介绍说,“结果,他们却意外获得了据说源于佛教「密宗」的超能力,并且以最快速度赶回了祖国……”

 “别尔科夫同志的资料,我已经在来这里的路上看过了。”谢米恰斯内开口说,“所以,你们现在这是在做什么?人体实验?还是治疗病人?那个被别尔科夫同志骑着的女人,患有什么疾病?”

 “啊,薇拉同志是一位残疾人,她……”教授刚刚开口,就听见一声犹如海豚音的狂喜尖叫。

 “啊!!!!我看见了,我又看见了!”

 床垫上的赤裸少妇,一脸惊喜地抱着刚刚一泄如注,显得有些疲软无力的别尔科夫,将热吻如雨点般倾泻到他的脸上,“谢谢!小伙子!你真是我的马克思!我的上帝!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

 对此,教授耸耸肩,向谢米恰斯内说,这个少妇是某个实验室的助手,前不久因为遇到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而被熏坏了眼睛,导致双目失明。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实验,结果刚刚果然又重见光明。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因为下肢瘫痪而坐轮椅的退役女特工,今天也刚刚被别尔科夫又操到能站起来了。

 “盲人复明,瘸子走路……这不都是《圣经》上的神迹吗?”

 谢米恰斯内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说,“就差死人复活了!”

 “呃,其实,死人复活的案例,也已经有了。主席同志。”

 在克格勃主席的目瞪口呆之中,那名教授继续说,就在昨天,这个培训基地里出了车祸,一名女学员当场死亡。为了测试别尔科夫同志这个「密宗大师」的能力极限,校方在把还没凉透的女学员尸体送去太平间之前,先让别尔科夫对女尸趁热来了一发。结果……那个姑娘竟然又活过来了!!!

 “大概是因为心脏停止跳动之后,还要再过几个小时才会脑死亡吧?”教授有点不确定地推测说。

 “真的连死人都操活了??半个世纪之前的妖僧拉斯普京,不过是让皇太子的血友病稍有好转,就获得了沙皇的宠信。而现在的别尔科夫同志……唉,说他是救世主(弥赛亚)都绝对有人信!”

 克格勃主席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腥臊的热空气,“跟这样的神迹相比,连太空竞赛都不算什么了!对了,还有两位也学会了超能力,成为了「密宗大师」的女同志呢?她们在哪儿?”

 “玛利亚和安娜在另外的地方进行实验,主席同志,请跟我来……”

 接下来,在一座类似医院手术室,有着钢化玻璃观察窗的“实

 验室”,谢米恰斯内有些无语地看到一丝不挂的玛利亚,骑在罹患多种慢性病的巴库市委书记身上,一边满嘴骂着脏话,一边施展「性疗术」。

 而另一位从照片上看似乎长得更漂亮的安娜同志,则已经被阿塞拜疆共和国领导人给请去了……

 就这样,在巴库进行了三天的「人体超能力项目」的视察和调研之后,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带着一脸三观破碎的表情,带着三位「密宗大师」和数名「密宗学徒」,分乘几架飞机,返回了莫斯科。

 随后,整个克里姆林宫,都为之发生了震动!

 第334章、克宫论超凡

 “真是让人做梦都想不到,这世上不但真有超能力,而且还是这么……呃,不正经的超能力。

 密宗大师?亚洲的佛教修炼秘术?该死的,我们的东方同志,竟然还瞒着我们藏了这样的好东西!”

 克里姆林宫的一间会议室内,以平庸而著称的苏联四代目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看着克格勃送来的「最新人体超能力研究报告」,沉默了很久之后,才如此感慨道,“这种超能力的确很有价值……”

 (中日朝越各国党员:真的没瞒老大哥,我们也不知道哇!)

 与此同时,阅读过报告副本的其余中央主席团委员,也都是面面相觎,外加满脸的抵触、迷惑与不可置信——如果不是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里。而是在什么哗众取宠的报纸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故事,他们一定会把这当做愚人节玩笑来对待。即使到了此时此刻,他们对这种粉碎三观的事情,也还是很难接受。

 “虽然这样说可能有点失礼,但我还是想要确认一下,谢米恰斯内同志,你能保证这份报告上说的东西都是真的吗?不是什么喝醉了之后的胡言乱语?或者是下面的研究所里有人在骗经费?”

 片刻的沉默之后,谢米恰斯内的好朋友,前任克格勃主席谢列平,首先站了起来,毫不客气地说,“盲人复明,死人复活,瘸子走下轮椅,绝症患者不药而愈?这到底是超能力还是神话传说?”

 ——作为冷战时期的苏联著名「清流」,共青团干部出身的谢列平。除了能力卓著之外,还一向以大公无私、不讲情面而著称。因为其极度的廉洁,而得到了赫鲁晓夫的大力提拔,不到四十岁就跻身中央。

 原本按照赫鲁晓夫的安排,在他去世或退休之后,就应该让谢列平接班当下一任苏联领导人的(之前还有一个接班人。但死得太早了),所以在赫鲁晓夫看来,别人都有可能造反,唯独谢列平绝不会造反。

 因为,谢列平造反图什么呢?他只要安安稳稳地不搞小动作,就能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了啊!

 同时,谢列平也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活不过赫鲁晓夫,他在1964年才刚刚46岁,而且身体好得很呢!

 但最终导致赫鲁晓夫倒台的那场政变,却恰恰是谢列平这个「太子」和苏斯洛夫等人牵头组织的。

 就算是得了最大好处的勃列日涅夫,在政变前后其实也只是个配角,远不如谢列平那么积极。

 为什么?因为谢列平这个人的私心实在太少,而责任心却实在太重,他是真的一切都从大局出发的。

 当时,赫鲁晓夫本身文化不高,在内政外交上都错漏百出,而且作风粗鲁,对下属压制得非常厉害。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当着众人的面把下属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在言语上对其极尽羞辱。

 此外,赫鲁晓夫还独断专行,不给别人施展能力的空间。作为助手的谢列平,也没少挨训斥。

 时间一长,不光其他人对赫鲁晓夫非常不满,就连谢列平也无法忍受赫鲁晓夫的态度和作风。

 因此,他才会和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不谋而合,联合起来动手推翻赫鲁晓夫。

 ——尽管赫鲁晓夫提拔了他,甚至想让他当接班人。但从苏联的大局出发,谢列平还是觉得应该让赫鲁晓夫下台:用「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来形容谢列平的做法,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可问题是,谢列平「成也清廉、败也清廉」。正因为他反对特权,生活极端朴素,小轿车不开,警卫员不配,津贴不拿,这让很多干部无法忍受——领导都如此艰苦朴素,你还好意思腐败享受吗?

 就算苏联干部的所谓「腐败」和特权。不过是吃点儿喝点儿,置办几件好衣服,顶天了也就是搞辆好车弄个大房子,跟美国官员的搞钱手段相比,真是清廉得令人落泪。

 怎奈有个「特殊材料」制成的谢列平做对比,搞得干部们就算吃吃喝喝也是那么显眼。

 所以,在赫鲁晓夫倒台后的权力争夺之中,谢列平尽管声望和能力都是出类拔萃,却遭到不少同僚的抱团排斥,硬是镇不住场子,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尼古拉·波德戈尔内相持不下,最后只能让看着像个老好人的「勋宗」勃列日涅

 夫捡了便宜,成了苏联的一把手,开启了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不过,尽管如此,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刚刚开始的现在,眼下的谢列平依然是苏联权力圈子里的重要人物,还有他的好友谢米恰斯内掌握着克格勃这个要害部门,彼此呼吁,声势仍旧不小。

 所以,在1965年的时候,根本没人能预料得到,再过短短两三年之后。如今还风光无限的谢列平,就会被扮猪吃虎的勃列日涅夫扫地出门,永远地踢出克里姆林宫,从此郁郁而终。

 相反,很多人都认为勃列日涅夫仅仅是个过渡角色,过几年就会让谢列平或别的年轻人来接班。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开口之后,谢列平就第二个说话了,而且异常的心直口快,丝毫不顾及什么情面。

 “唉,我也很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谢列平同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头脑中的无神论观念和科学思维理念,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嗯,还有克格勃的许多工作者,也都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变革。”

 脸色憔悴的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抬头看着他的好朋友,叹了口气说,“但是,事实就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就像美国无法否认我们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一样。

 中央主席团的各位同志们,代号「狼人」的默林·别尔科夫同志,代号「母狼A」和「母狼B」的两位女同志,现在都已经被我带到了莫斯科,就在外面的车上,你们随时都可以去检验他们的超能力有无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