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越战时期,美国陆军正在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的极力推动下,进行着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改革。
鉴于朝鲜战争中,美军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只能沿着公路机动,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步兵只能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跟中国志愿军展开拉锯,无法发挥出机械化优势的教训。一些美军少壮派参谋军官,就企图把太平洋战争中卓有成效的「跳岛作战」,搬到陆地上,用直升机代替登陆艇和航空母舰,提出了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避开地面障碍,从而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展开作战的新军事理念。
按照这些少壮派参谋军官的看法,直升机既能够像装甲车一样运输部队和给养,还能像坦克一样提供火力打击,同时又不像车辆一样受到地形的限制。即使在泥泞的沼泽地和三角洲,或者崎岖的峡谷与丘陵,茂密的莽莽森林之间,直升机也能在上空自由驰骋,并且还不怕敌军的埋伏偷袭,速度也比汽车更快。
从理论上说,直升机可以在任何地形进行原地悬停,放下梯子把人员运走,或是把火炮和弹药吊运过来。除了比较费油之外,用直升机来运动地面部队,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应该是未来陆军的发展方向。
为此,五角大楼在1965年把第11空降师,第10航空运输旅和第2步兵师,整合成为第1骑兵师。
——就像二战后的美国骑兵,基本上都是装甲骑兵,不骑马而改为「骑乘」坦克和装甲车一样,整合完成的第1骑兵师也用机械载具代替了马匹:只不过他们骑的是直升机,故而又称「空中骑兵第一师」。
按照国防部的计划,该师将用于实验地面作战部队的空中机动战术,即用直升机完成营级部队的部署、保障、撤离,并得到攻击机、炮兵、直升机外挂武器系统的火力支援以及空中协同指挥、战术侦查等。
接下来,这个依靠直升机来进行空中机动的第1骑兵师,号称「麦克纳马拉之子」,很快就在东南亚战场上大放异彩:由于该师美军都从空中机动,后勤线也靠空运维持,越共游击队既无法利用地形设伏阻击该师的空中跳跃推进,也没办法骚扰和切断空中的直升机运输线,只能靠游动炮击机场来勉强挽尊。
——这年头的单兵防空导弹,还远远没有实用化,装备落后的越共游击队,没办法像阿富汗的圣战士一样用「毒刺」来打直升机,只能一边「望天兴叹」,一边挖地道当地鼠,把隐蔽伪装的天赋点满。
既然直升机在越南能够避开越共埋伏的稻田和村庄,那么在国内也能绕开堵车的公路。
所以,虽然埃斯特莱恩既没有指挥过空降兵,也没有开过直升机。但对于新组建的「暴恐机动队」为什么要像空中骑兵第一师一样,采用直升机空中机动的原因,也是立刻就能秒懂的。
“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这支重要的实验性部队,为什么要用亚裔和拉美裔士兵?”
埃斯特莱恩皱眉看着菲里,而菲里则是微笑以对:“您是在装傻呢?还真的不明白?埃斯特莱恩前辈,我想,如果您知道法国为什么会有外籍军团,沙俄为什么要用哥萨克来镇压革命,您就该明白,五角大楼为什么要您组建起一支这样的暴恐机动队了。”
第379章、「中情局之花」玛丽塔也想进步
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菲里的避难所别墅
“总之,现在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洛杉矶之战已经打完了,普通市民和大学生死了四百多个,康普顿的黑鬼和其他暴徒死了将近一千人,全城的房子烧了五千间,本地的保险公司破产了二十多家。
但在五大湖工业区、西雅图和南方那些州,骚乱和战斗还在持续展开。”
铺着厚厚的绒毛地毯,跟以往一样弥漫着女人体香的宽敞地下室里,菲里懒洋洋地躺在阿莱娜的光洁大腿上,一边享受着赵秋娘趴在胯下的口舌侍奉,一边向家里的女人讲着最近这些天的工作情况。
“接下来,那些刚征来的亚裔和拉美裔新兵,可以不用去东南亚晒太阳,而是就地编入暴恐机动队,只在国内执行平乱镇压任务——相当于是当了联邦特警,比去越南做大头兵强多了。之前在古巴瘸了腿的埃斯特莱恩前辈,得到了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的破格提拔,一步登天成了暴恐机动队的上校指挥官。
就连刚从越南辞职下野、全家移民到美国的尊室订前总统,也因为
他长期跟越共游击队较量和打治安战的丰富经验,被聘用为暴恐机动队的顾问,在美国实现了再就业,大家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说起经历过此番大乱之后的各人际遇,菲里也是不无唏嘘,心中感慨万千。
回想五年之前的老上司雅各布·埃斯特莱恩,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手下带着近万兵马,身负两次灭国之功,威名响彻西半球,正踌躇满志地策划着征服古巴,成就一番沙场伟业。
谁知却硬是在古巴撞上铁板,被苏联原子弹一发入魂,几十年功业在蘑菇云下化为尘埃。
好不容易从古巴人的战俘营里捡回一条命,又遭遇了中情局的无情开除,成为了「向社会输出的人才」,一度几乎要沦落为流浪汉,最后只能在自己曾经的下属,菲里·金上校的手底下做打工仔。
这脸面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然而,同样是谁都没有想到,看似已经命运跌落谷底的埃斯特莱恩,居然还能咸鱼翻身,靠着一帮拉美裔和亚裔新兵,打得国内造反的黑鬼们抱头鼠窜,顺便也让自己再次入了五角大楼的视野。
当埃斯特莱恩的肩膀上挂着上校军衔,重新回到华盛顿时,在洛杉矶这边的社交聚会上,甚至已经有马屁精吹捧菲里和埃斯特莱恩,是六十年代的布莱德利和巴顿!
——二战中,美国陆军在欧洲战场上最出名的「铁三角」是艾森豪威尔、巴顿和布莱德利。其中,艾森豪威尔是主帅,巴顿的资历更深,长期以来都是布莱德利的上司,布莱德利也一直以巴顿的小弟自居。
然而,在1943年西西里战役期间的「耳光事件」之中,巴顿遭到美国舆论的广泛抨击,仕途几乎腰斩。等到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时,巴顿和布莱德利的位置已经倒了个个儿,巴顿变成了布莱德利的下属,很多人都担心他们两个处不好上下级关系,导致盟军指挥层发生内耗。
甚至布莱德利自己都有这个担忧,在电影《巴顿将军》里,他干脆当面向巴顿挑明了这一问题。
当然,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突破庸人的桎梏。之后的一年里,巴顿和布莱德利并没有因为地位倒转而产生什么芥蒂,而是努力相忍为国,一切为了胜利,彼此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至于战后两人有没有闹出什么矛盾,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巴顿在德国投降之后没多久就死了。
反正呢,菲里觉得埃斯特莱恩是肯定比不上巴顿的——本事远远不如,而骄横犹有过之。
而他自己似乎也没有布莱德利的能耐,至少菲里不觉得自己会有幸被用来命名一款战车。
最后,他和埃斯特莱恩的关系也没那么好。当初一起负责古巴攻略时,就相处得非常不愉快……
“啊,埃斯特莱恩又当上校了?这算什么光明的前途啊?我可是一点儿都不高兴呢!”
原本正埋首于凯特胯下,伸着舌头亲吻花瓣的玛丽塔,闻言顿时就气呼呼地抬起头,伸手理了理散落的鬓发,“当初就是他把我给强行绑进中情局,又在逼着我刺杀卡斯特罗失败之后,把我丢进黑牢,差点卖到妓院里去的!这样的烂人,就应该丢在垃圾堆慢慢腐烂才对,怎么可以让他又爬起来呢?”
作为一朵名不符实的「中情局之花」,玛丽塔这位红发美人其实心眼儿很小,也很记仇。乍一看似乎很有成为蛇蝎美人的资质。怎奈她从身体到心灵都非常的软弱和怯懦,所以想毒辣也毒辣不起来。
别看她现在提起雅各布·埃斯特莱恩,满脸都是咬牙切齿的恨意,一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样子。
但若是埃斯特莱恩真的成了流浪汉,蜷缩在街角的垃圾堆里奄奄待毙,那么菲里就算塞给玛丽塔一把手枪,玛丽塔多半也会临时犯怂,根本没胆量一枪崩了这个仇人,以消自己的心头之恨。
所以,对于玛丽塔的抱怨,菲里只是视为小猫咪的张牙舞爪,随口敷衍着说道,“唉,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反正你早就从中情局退出了,还计较什么啊?
更何况,如果没有埃斯特莱恩把你丢进黑牢,你又怎么会变成我的所用物呢?
说起来,我似乎还得感谢他的做媒,才让我能够遇到你……”
他笑着伸手摸了一把玛丽塔的濡湿胯下,满意地看到玛丽塔脸上泛起娇羞的表情,“考你一个问题,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为什么要用拉美裔和亚裔士兵组建暴恐机动队,让一个毫无军人荣誉感的老牌间谍担任指挥官,在美国本土进行城市镇压作战,纵容这些有色人种坐着直升机,对美国各地重拳出击呢?”
“这不是很简单吗?就跟沙皇豢养哥萨克,希特勒组建外国人党卫军一样,面对遍布整个美国的反战运动和城市骚乱,五角大楼肯定也要组建一支干脏活的蛮族队伍,专门用来对美国公民开刀啊!
”
玛丽塔耸耸肩,“不过,让越南士兵在美国血腥镇压美国公民的反战运动,强迫他们去越南杀越南人,用越南人当督战队逼迫美国人去打越南……呵呵,这事儿怎么听着就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呢?”
——
在近现代的历史上,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普遍现象。
那就是,面对走上街头的「革命群众」,貌似可以轻松血洗暴民的军队,却经常软弱到不堪一击!
以至于法国文人托克维尔如此评价说:“士兵在革命中是容易慌乱的,一遇到暴民就会表现得软弱无比。”并最终得出结论——很多军队都能经得起战争的考验,却很少有军队经得起革命的考验!
举例来说,1917年,那场终结了沙皇俄国的二月革命,最初不过是首都圣彼得堡的妇女高喊着「我要面包」上街闹事,并且很快就被军队镇压了。但仅仅一夜之后,军队的倒戈和叛乱就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蔓延。又过了一天,受命镇压的俄国陆军在暴民面前迅速崩溃,并很快波及警察部队,最终导致王朝倾覆。
再接下来,在1991年8月,苏联保守派拯救国家的最后努力「八一九政变」之中,奉命抓捕叶利钦的政变苏军,也都在莫斯科暴民的包围下都先后倒戈了,还让叶利钦留下了站在坦克上演讲的名场面。
为什么很多军队能够直面战争和死亡的考验,但却往往抵挡不住暴民的轻轻一击?
很简单,因为近现代国家的征兵制军队,其实就是拿着枪的老百姓,对于革命思想并无免疫力。
既然征兵制的军队来自于人民,就不能指望这样的军队为了统治者,而不惜与人民为敌。
想要让军队能够抗拒革命,就要斩断军队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对人民的苦难毫无共情。
所以,对于反动的统治者来说,在革命浪潮面前,异族雇佣军远比本族公民兵更加可靠。
历代东罗马皇帝都喜欢雇佣蛮族士兵,比如维京人组成的瓦兰吉卫队,来镇压首都民众。
俄国沙皇则豢养草原上的哥萨克,以及动用高加索的山民,去镇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抗议市民。
西班牙内战期间,佛朗哥不顾自古以来的宗教矛盾,派遣大批摩尔人穆斯林雇佣兵,渡海入侵西班牙本土,大肆镇压和屠杀左翼民众,筑起骷髅塔,让支持西班牙共和国的民众为之恐惧和颤抖。
事实证明,在揭竿而起的革命群众面前,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与其装备和训练水平毫无关系。而在于组成军队的士兵与军队镇压的群众之间的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地域和经济阶层隔阂程度。这种隔阂程度越深,军队对群众的态度就越冷漠,对「革命病毒」就越有免疫力,对暴民的镇压能力也就越强。
只有语言、文化、宗教、地域上的巨大隔阂,才能使得士兵与民众之间不存在相互交流和认同,从而使得这些军队能够以对待敌军的姿态讨伐起义暴民,认认真真地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并战而胜之。
——越是反动政权的军队,就越是不能有「军民鱼水情」,而是要军民隔阂,彼此仇恨才好。
否则若是军队太得民心,就有可能会在关键时刻跟老百姓站在一起,对着政府倒戈亮剑了!
目前,美国各地表面上爆发的只是黑人骚乱,其实早已是阶级斗争,只是黑人担当了急先锋而已。
底层白人之中,各种反对政府的团体同样为数不少,每逢骚乱也一样会上街零元购和各种搞事。
这样一来,五角大楼如果用黑人军队去镇压黑人暴民,那么军队就有倒戈的风险。如果用白人军队去镇压的话,又有可能会诱使3K党之类的极端分子崛起,同样不利于现有统治秩序的稳定。
——后人都只记得3K党戴着高帽烧黑人,却不知道3K党最初是一个反对犹太人的组织!
对于目前在美国高层迅速扩张势力的犹太人来说,黑人暴徒要防范,白人暴徒也更是要狠狠镇压呀!
——在肯尼迪总统时期,白宫还能控制犹太人。但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时代,犹太人就已经完成了对美国政治的深度渗透,开始倒反天罡,操纵国会与总统如木偶……不过,犹太人在美国的这种「不可侵犯」地位,眼下才刚刚形成,谈不上稳定,激起的各方面反弹也很严重,所以多少有点神经过敏。
跟不成气候的黑人骚乱相比,犹太人更怕白人保守派借着「反黑」的名义,把自己也给一勺烩了!
于是,最近菲里和埃斯特莱恩征召起来的,这批连英语都不太会说的亚裔和拉美裔士兵,就突然间从人人嫌弃的「劣等兵员」,变成了华府眼中的香饽饽,认为他们有潜质可以被驯化为「新罗马」的蛮族雇佣军和瓦兰吉卫队,可以尝试着用于组建一支「对传统美国人特攻」的内战型特化镇压部队……
所以,埃斯特莱恩就
再次飞黄腾达了,而尊室订前总统也得以再就业了。
“咳咳,这么说了一圈,其他人都是升职的升职,提拔的提拔,就只有主人您没啥好事儿啊!”
之前虽然赤身裸体趴在菲里胯下进行口舌服务。但一直竖起耳朵倾听的赵秋娘,突然吐出了塞在嘴里的肉质棒状物,困惑地问道,“好歹也是打了胜仗,您为什么没有再升一级,当上将军呢?”
于是,瞬间心情变得郁闷的菲里,就把她重新摁了回去,“没让你说话呢!继续含着,不要停!”
就这样,赵秋娘翻了个白眼,继续让某个东西塞满了自己的樱桃小嘴。
但玛丽塔却已经被勾起了兴趣,嘴角绽开出一抹饶有兴味的笑意,起身轻舒玉臂,勾住菲里的脖颈,在他的耳畔吐气如兰,“说说嘛,亲爱的,你什么时候能当将军?我也想当将军夫人呢!”
面对这朵想要进步的中情局之花,菲里金上校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抹无奈的苦笑……
作者的话: PS:本位面的越战会非常魔幻,大批越南士兵在美国镇压美国人的反战运动。
第380章、「战场州」真的成了战场州
“关于怎样成为一名将军夫人,俄国那边有个故事,不知你有没有兴趣听一下,亲爱的。”
看着一脸荡漾地凑过来,满脸写着「我想进步」的玛丽塔,最近一段时间暂且「进步无门」的菲里,稍微犹豫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的名台词,便随口说了出来。
“有两个苏联姑娘从舞会上离开。一个姑娘回忆着舞会时看到的场面,对女伴抱怨说,为什么那些将军们身边站着的夫人,都是一些又老又丑的女人?而不是像自己一样的漂亮姑娘?真是太不公平了!
另一个稍微年长的姑娘则答道,你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雪原、森林、沙漠,甚至枪林弹雨中,过上二十年风餐露宿的日子,你需要陪着一个男人成长,才能成为将军的夫人。”
然而,接下来,玛丽塔的反应,却完全不在菲里的预想之中。
“啊,这是苏联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符合美国和欧洲的现实情况!”
红发的纳粹潜艇指挥官之女,闻言气恼地翻了个白眼,“不管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有哪个将军是需要去荒山野岭里熬资历的?除非打起了世界大战,否则那些没背景的人,一辈子也别想升到将军!”
菲里:……
好吧,豪门世家累世掌权的美国,确实不同于至少在表面上「人人平等」的苏联。
这会儿经历过二战考验的苏联将军们,相当一部分都还是苦出身,靠着功劳从基层一步步爬上去的。
但美国这边的将军们,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晋升模式,并不需要爬冰卧雪、戍守边疆,从底层做起。
相反,大多数的美国将军,普遍都严重脱离群众,要么是豪门出身、投胎投得好——美国这边也有类似德国容克军官团的军事世家;要么是高智商顶流做题家起步,在学校里就已经跟同学们拉开了距离。
还有的将军则是投靠了政客的帮闲:军政分离是一回事,政客是否在军队里有影响力又是另一回事。
那些不怎么合法的勾当暂且不论,光是军人们的几百万张选票,就值得很多政客打破头去争取了。
虽然并不是说,在美国只要有一个好出身,就算没有什么军功,也能很轻松地走后门挂上将星。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这样的事情倒是很多:南北战争时期,地方豪族凭着影响力拉起一支民团,总统立刻就会赏你一个将军做。哪怕你从来没念过军校也完全不会打仗都没啥,只要能拉到人就够了。
不过,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美军的逐步正规化,豪门子弟只靠家世门第就想轻松当将军,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无论怎么灌水镀金刷业绩,好歹得有点功劳傍身,国防部才好提拔你啊!
(历史是轮回的,到了二十一世纪,美军再次政治挂帅,各种奇葩履历的将军越来越多。)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功劳够大,就一定能晋升到将军,而是还得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想要靠着功劳在美军里混出头,家庭出身起码也得是中产阶级以上,摸到豪族的门槛才行。
否则的话,光靠立功是升不上去的——当然,例外总有一些,但相对于整体,则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美国的将军夫人,自然也不需要跟着她们的丈夫,到什么条件艰苦的沙漠边荒之地受罪。
因为,能当将军的军官不需要吃苦,而需要吃苦的军官,则根本当不上将军。
换而言之,陪着美军中尉吃苦的夫人,是不可能成为将军夫人的,等着她们的只有吃不完的苦而已。
这就是苏式观念和美式观念的差异之处。
“呃,而且,就算小军官用二十
年的时间升到了将军,陪着他的夫人,也未必能走到最后啊。”
正趴在菲里胯下,继续用口舌侍奉的赵秋娘,忍不住又一次吐掉了嘴里的东西,再次插嘴说,“那些当上了官的人,都希望升官发财死老婆,或者找个理由休妻,换个年轻貌美的新老婆。
能够跟贫寒之时的糟糠妻,一路相守到最后的官人,恐怕连一半都没有吧?”
听了这话,玛丽塔表情复杂地环顾了一圈四周琳琅满目的美好肉体,伸手勾住菲里的脖子,叹了口气,“唉,你说得对,当初我差点成为古巴第一夫人的时候,也不曾陪着卡斯特罗去钻森林打游击啊!”
对于玛丽塔用自身例子举出的证明,菲里顿时感觉更囧了。
当初,卡斯特罗刚刚夺取古巴大权,想要迎娶玛丽塔为正妻的时候,其实身边的情人很多,之前在山里落草的时候,卡斯特罗就早已睡了好几个女游击队员,孩子都生了不止一个……
但最终,卡斯特罗没有跟任何一位革命时期的女战友走到最后,而是另外娶了更年轻的女人。
——就算他跟玛丽塔分手了,之后成为古巴第一夫人的人,也不是某位跟卡斯特罗打游击的前女友。
所以,美国跟苏联的国情不同,姑娘想当将军夫人,并不需要先嫁给中尉,再到边疆去受罪……
或者说,跟着丈夫去边疆受罪的军官太太,日后都是基本没希望成为将军夫人的。那些将军夫人都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和芝加哥的上流社交圈,整天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为丈夫铺设人脉和刷存在感呢!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