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理由是,美国同北京「争取新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就能「牺牲美国的老朋友」。
但这根本就是虚空造牌,捏造筹码。因为联合国如今是一年比一年更接近于驱逐台湾代表团。
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看清楚了。如果坚持不让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坚持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排除在现行国际秩序之外,那么新中国也不会有任何维护联合国的动力和意愿。
这样一来,联合国涉及东亚、东南亚甚至南亚,也就是中国周边地区的任何决议,都会因为新中国的搅局而横生波折,甚至直接流产:就像一战后、二战前组建的国际联盟。因为一直没有美国这个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参与,始终只能保持半瘫痪的瘸腿状态,最终在二战的烽火中名存实亡、自行解体。
——并不是中国需要重返联合国,而是联合国不能缺少了中国!
不是联合国向五大常任理事国赐予了地位,而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给联合国赋予了力量!
如果联合国一直不让新中国上桌,新中国就会一直把联合国的权威往脚底下踩!
虽然中国确实贫穷而落后,但就凭它庞大的体量,便足以让任何人都难以对其长期无视。
就连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也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文中写道:“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她的狂热,增进她的仇恨,威胁她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十亿最有才华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虽然如今处于封闭状态,但对于美国和国际形势的这些动态变化,北京方面也绝不是一无所知。
所以,中方表示,美军必须完全撤出台湾
,这一条没得谈;联合国里只有一个中国,不接受任何分裂国家的阴谋,这一条同样没得商量。同时,如今美军还在东南亚狂丢核弹,怎么也看不出多少和平的诚意。
美方总是奢望着保持什么体面、威望、国际信誉——但战败者根本没资格要求这些东西!
幸好,中国人的性情是喜欢折中的,就算双方谈不拢,只要能够保留一个交流的渠道,也是好事。
总之,在「搁置争议」和「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双方还是达成了一份中美联合公报的草案,只等基辛格带回美国,得到尼克松总统的批准,就能发布出来了。
同时,北京还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外交访问的邀请。作为中美正式外交破冰的象征活动。
当基辛格在钓鱼台进行秘密谈判的同时。作为掩护他的幌子,简·方达的明星团队则在北京到处走秀: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和故宫,爬了长城,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了花圈。
此外,作为本次简·方达窜访北京的重头戏,她带着一票各国记者(以驻北京的东欧国家记者和得到特批跟来的香港记者为主)访问了位于京郊昌平的越战美国战俘营,观看了昌平战俘营里一万多名美军战俘的生活情况,向他们赠送了肥皂、剃须刀等小礼物,并举办了一场慰劳他们的演唱会。
面对来自故乡的歌声,美军战俘们普遍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无论是否得到了人道主义对待,战俘营的日子总是很难熬的,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已经做了七年的俘虏。但迄今还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被释放。
简·方达见状便安慰他们说:加油坚持住,战争已经快打完了,你们最快在圣诞节就能回家!
最终,在五天五夜的北京之行后,基辛格博士重新混进简·方达的明星团队,乘坐火车重返香港。
虽然本次外交破冰,还差最后一步——那就是中美联合公报的公布和尼克松总统的访华。
但按照基辛格博士的估计,这事儿应该问题不大,尼克松总统对此可是迫切得很。
以美国的体制,在外交事务上,就算是参众两院也扛不住尼克松总统的一意孤行。
——反正,尼克松访华本身,就跟二十一世纪的懂王想要去见朝鲜那位金三胖的「特金会」一样,最初单纯就是想要摆个姿态而已。至于要不要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那还得有待另说呢!
总之就先两边互相说说空话,握个手,在记者面前释放出一些友好亲善的信号,就行了。
保守派依然强大的国会,当然可以卡住尼克松总统的对华关系法案,使之流产,不予通过。
但如果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法案,尼克松单纯就只是去北京转了一圈呢?
国会山总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尼克松访华这事儿本身,就发动对总统的弹劾吧?这罪名可远远不够!
所以,国会是拦不住尼克松访华的,最多就是让尼克松总统对北京的承诺无法落实。
但如果尼克松总统除了在中国发表一份公报之外,其它什么都不做的话,国会山也只能对此干瞪眼。
那么,一次总体上纯属空对空的美国总统访华,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看似没什么意义,其实意义很大。
首先,尼克松总统可以将其吹嘘成一项政绩,赢得左翼势力和反战运动的支持。
其次,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就足以让敏感的越南人产生被抛弃的观感,进而削弱他们的斗志了。
只要越南人知道他们有可能被中国抛弃,再看到越战实质上已经结束的现状,相信也会同意对外缓和、休养生息的:越南都已经被打烂成这副模样了,难道接下来还要继续穷兵黩武不成?
——所以,虽然此时的人们不可能预料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大三角外交」能奠定冷战胜局。但也都能看得出,中美接触「打破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对于体面地结束越战,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
“不管怎么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事,总算是被您谈下来了,这可真不容易呐,基辛格博士。”
菲里对基辛格博士如此吹捧说,“五角大楼让我把驻越美军司令部搬迁到香港的时候,我还担心这会不会触及到北京方面关于领土完整问题的敏感神经——现在看来,似乎没有影响到您的工作……”
“其实是有点影响的,周先生在最后一天的谈判中跟我提起过此事。但恰好我军在关丹打了个大败仗,所以对方在嘲笑了我们几句话之后,也就没有多关注你把司令部搬到哪儿……”
基辛格博士耸耸肩,“在胜负将定的时候,胜利者对于失败者总是比较宽容的……”
——就在越共「神风特攻队」飞机载着核弹攻击昆仑岛之际,南方的马共也对美军发动了攻势:虽然克拉地峡的补给线被美国海空军完全切断,但光靠前线缴获的弹药,就足
够马共武装打上很久了。
结果,原本就在3月份的玻璃市大败亏输的美军陆战一师,还没来得及休整和补充,就在关丹又挨了一发微型原子弹的暴击,乱糟糟地逃出了关丹,于一年之内创下了「十连败」的历史最差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陆战一师这样的美军王牌,应该不至于如此屡战屡败。怎奈从古巴之战开始,陆战一师挨的核爆实在太多,士兵们都已经普遍养成了PTSD,看到蘑菇云就会发狂逃跑。
更别提,美国本土反战运动已经发展到巅峰,征兵变得极度困难,现役部队早已对勋章毫无兴趣,更乐意留在美国本土,跟各路黑人暴徒和反战大学生玩街头无限制格斗大赛,而不是去亚洲吃核爆。
所以,在1970年的马来亚战场上,美军的战斗力进一步雪崩式下滑,前线各部队的新兵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傻子和罪犯,还有被抓来冒名顶替的非法移民,也没有时间好好训练,就胡乱丢到前线——结果自然是一触即溃,今天被打垮一个营,明天被打崩一个团了,后天就是一个师夹着尾巴逃之夭夭了。
乍一看之下,简直宛如二十八年之前的二战时,日本南方军横扫马来亚,速通新加坡的情形。
眼看着现在的美军如此废柴,北京自然对于驻越美军司令部搬到香港的事情不甚在意了。
“好啦,现在,我们在中国这边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美国那边的事情了。”
菲里耸了耸肩膀,对基辛格博士说,“虽然国会没办法阻止总统的外交行动,但白宫内阁的各个部门里,应该也有着不少的保守派和主战派吧?总统有信心排除他们的干扰和阻碍吗?”
“尼克松总统之前就跟我说过,他为了实现和平,不惮于消灭任何战争疯子。”
基辛格博士搓了搓手说,“在二战结束之后,我们本来已经脱离了贫苦和战乱的艰难岁月,生活在一个逐渐安逸的时代,但却偏偏有人想要破坏这美好的一切,这种坏人就应该被除掉!”
“你说的很对,但为了利益,还是有人想要让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菲里答道。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牺牲来铸就,他们或许不理解,但必须服从。”
基辛格打了个谜语:“伟大是一种诅咒,它立于尸骸之上。”
菲里闻言先是微微一愣,但随即便是了然:
明白了,尼克松总统这是不惜动用私刑和黑道的力量,甚至安排精神病枪手,也要推动停战了啊!
很好,很有精神!
就凭这股混不吝的劲儿,一定能把美国这辆失控的战车拉回来!
——
就这样,基辛格博士在香港只待了一天,就匆匆坐上飞机,重返华盛顿述职去了。
而菲里也就彻底闲了下来,几乎没什么公务需要处理:他这个驻越美军司令,如今早已有名无实,没有了任何的下属部队,完全是个空架子而已——就连撤出昆仑岛的那点残兵,也被划给别的美军基地了。
既然连兵都没有了,他这个司令官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
难道要他去亲自张罗雪风号上那些光屁股姑娘的无遮大会么?
幸好,虽然没有什么军务需要处理,但香港各界对他这个突然驾到的美军司令官,还是挺好奇的。
所以,各种邀请他参加宴会、舞会、赛马会和其它社交活动的邀请函,一直都是接连不断。
正当菲里坐在办公桌后,把玩着厚厚一摞邀请函,琢磨着今晚到底应该去赴哪家的宴席时,如今担任机要秘书的德州胖墩
沃尔夫·李,突然气喘吁吁地撞开房门,挥舞着一份电报纸,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出大事了!长官!出大事了!刚刚有一座城市被核弹摧毁了!”
“这有什么稀奇的?区区核爆而已。”
菲里从桌子后面抬起头来,对着他奇怪地问,“我们都已经在东南亚核爆过多少目标了?这次我军是用氢弹炸了哪座城市?看你这么吃惊的样子,该不会是误炸了自己人吧?”
然后,沃尔夫·李就向他爆了个猛料:“核爆的地点不是在东南亚,长官!这一次的核爆地点在亚洲的最西边!刚收到的消息!新一轮中东战争已经爆发了!而且刚开战就打成了核战!埃及人核爆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沃尔夫·李把电报纸递到菲里的面前,“埃及军队已经渡过苏伊士运河,反攻西奈半岛,叙利亚军队也在戈兰高地发动了攻势!而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却被氢弹炸了,以军这一次很可能会顶不住!
请您快打开电视机!说不定新闻里已经有更详细的报道了!英国佬的新闻记者一向很快!”
菲里:“……”
第470章、中东核战,首战核爆特拉维夫!
在原来的历史上,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
973年10月6日,又被称为「赎罪日战争」。
因为开战当天乃是犹太教的宗教节日「赎罪日」,全体犹太人都要休假斋戒,大多数以色列军人也会因此请假不在岗。所以阿拉伯联军选择这一天对以色列发动突袭,以求达成战术突然性的效果。
但在核武器已经全面扩散,连很多小国都拥有了核弹的本位面,阿拉伯联军的领导层认为。在双方都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战术突然性已经变得没什么意义,再坚固的防线也挡不住一发氢弹的暴击。
所以,决定下一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就是谁能抢先将更多的核弹,丢到敌人的头顶上!
——听着就像是古董科幻小说《银河英雄战争》里面的设定内容,那场毁灭了地球圈旧文明,也促成了全人类统一的「十三日战争」:短短十三天内,全世界的主要大国,都用核弹将彼此给相互毁灭了。
当然,以上只是小说家田中芳树的脑洞虚构,还有当时日本人对于核战末日过度夸张的幻想。
其实,即使以冷战时期世界各国核武库总量的最大值,也远远不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现代文明。
但是,如果把战场缩小到中东,尤其是缩小到本土面积仅有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不算巴勒斯坦),其中有一大半国土还是沙漠无人区的以色列。
那么,以眼下的核武器威力,还真有把以色列一波带走的可能!
此时,提出「阿拉伯民族复兴」口号的埃及领袖纳赛尔还在世。尽管因为上一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被以色列打得一败涂地,纳赛尔不仅威望受损,还失去了生存的意志,身体糟糕得几乎成了行尸走肉。
但是,苏联在去年送来的核弹,又让他重新看到了收复失地、洗雪前耻的希望,整个人也振作了起来。
只是他毕竟已经有了些年纪,精力大不如前。因为上次战败而损失的威望,也不可能很快地恢复过来。
所以,纳赛尔就决定趁着自己精力还算充沛,威望也还没耗尽,在1970年对以色列发动战争!
当然,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一代豪杰,纳赛尔也不是那种会一怒而兴兵的莽撞之辈。
他选择眼下的这个时间点,在埃及军队准备得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就发动对以复仇的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埃及军队收复西奈半岛失地,而是有着多方面的理由和考量。
首先,今年美国刚刚在东南亚遭遇重创,几十万陆军在越战中被打得土崩瓦解,武器弹药损失惨重。除了海空军损失不多之外,美国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在越战中死伤惨重,连核武库都打空了大半。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到了爆炸边缘——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开始炸了,每次征兵都会搞成全城暴动。
其次,除了在越南战场上遭遇毁灭性重创之外,一败涂地的美军还没能获得任何的喘息之机。而是不得不让这些残兵败将立刻投入下一个战场,在马来半岛上继续不断失血,军械弹药的补充也跟不上消耗。
距离中东最近的驻欧美军,这一年来也都被大批调往东南亚战场救火,或是调回国内镇压骚乱。
也就是说,眼下美军正处于二战之后最虚弱的状态,堪比刚刚打输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纳粹德国。
五角大楼既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开一条新的战线,也拿不出多少库存的军火弹药去支援以色列。
然后,如果错过眼下这个美军还在东南亚雨林中缠斗的时间窗口。一旦等到美军壮士断腕,彻底放弃东南亚战场,收缩到国内回血的话……那么,以美国如今依旧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和「自由世界兵工厂」的强大生产力。一旦国内的混乱被平定下来,恐怕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把打光的装备重新补上!
届时,阿拉伯联军说不定就要像越南人一样,直接跟美军展开PK,才能打败以色列了!
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慢不得!阿拉伯人打败以色列的时间窗口就只有现在!
诚然,如今的以色列也有了核弹,一旦开战,埃及和叙利亚也要承受核爆。
但是,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不收复失地,一直任凭苏伊士运河沦为对峙前线,长期断航,让埃及人守着黄金水道却不能收费,反而穷得要讨饭吗?
打仗固然总是要有牺牲,但畏惧战争的唯一下场就是灭亡!
现代的阿拉伯人,虽然在组织度上实在是一言难尽,但就个体而言,却还是颇有一些勇气的。
否则,日后在绝境中跟以色列打生打死了大半个世纪的巴勒斯坦勇士,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于是,1970年5月16日清晨,埃及率先对以色列发动了核打击。
此时,虽然在越战被打成核战之后,核武器扩散已经势不可免。所以苏联给叙利亚和埃及各提供了100枚TNT当量1000到5000吨的战术级核弹,但却没有给阿拉伯联军
提供可以加装核弹头的中程导弹。
而以色列空军却在装备数量和飞行员熟练度上,相对于阿拉伯联军,拥有很大的优势。
——尽管以色列空军使用的幻影3战斗机、F4鬼怪式战斗机,跟阿拉伯联军使用的米格21、苏7战斗机之间不存在代差,性能大体相当。但双方飞行员和指挥官的水平,实在是差距太大,短期内难以弥补。
如果埃及和叙利亚选择用常规空军突防,轰炸以色列的话,很可能根本无法深入以色列腹地,就被以色列战机拦截,或是被防空导弹击落——上一次战争中,叙利亚空军也尝试过空袭特拉维夫,结果满载炸弹的叙利亚战机才飞过太巴列湖,就被以色列空军给拦了下来,连特拉维夫的边儿都没摸到。
想要把核弹丢犹太人头上,就得学二十一世纪巴勒斯坦各路豪杰的经验:用无人机或刷火箭!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AI驱动的无人机。但只要有不怕死的人,也是能代替人工智能的嘛!
早在二十多年前,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就给出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范例。
而在巴勒斯坦这片残酷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跟以色列有着国仇家恨的绝望勇士了——自从三年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打出故乡,跟着难民一起逃到约旦之后,可是天天摩拳擦掌,想要打回老家呢!
(1970年上半年,巴解组织和约旦政府的矛盾还没爆发。如果在这时反攻,约旦估计也乐意送瘟神。)
此时的纳赛尔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堪称「半个哈里发」,名声远在日后的本拉登之上,他想要从巴勒斯坦难民中招募一群死士,训练成自杀机飞行员,并且报仇目标是以色列的话,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总之,在1970年5月16日,一架伪装成客机的自杀飞机,从埃及的开罗机场起飞。但谁也不知道的是,驾驶这架飞机的是巴勒斯坦的志愿者,机舱里也没有乘客,而是装着一枚3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
——苏联给埃及的都是几千吨TNT当量的战术级核弹,这枚原子弹是利比亚的卡大佐从中国买来的。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