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55章

作者:老老王

 如果美军能够出动三到四个师,再加上两个航母战斗群,投入到非洲战场,那么必然能形成武力上的碾压式优势。届时,不要说什么势如破竹,甚至在非洲的法军是否有抵抗的勇气,都还是个未知数。

 很可能,美国刚刚作势进驻西非「维护和平」,非洲法语区各国反对派刚刚竖起旗帜喊话要「驱逐法国殖民者」,法国就自己灰溜溜撤军,而各国黑人统治者也会纷纷滑跪于星条旗下——区区一群黑皮白心的「山竹人/甘蔗人」或者说黑人买办,还真当自己是什么独立运动的革命领袖啊?遇到新爹还不跪好?

 当然,在非洲法语区易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边角料的「火耗」损失,比如深处于内陆腹地的乍得,就很有可能保不住。但这对于美国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反正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就像强盗在打家劫舍的时候,基本不会锱铢必尽。反而往往会故意留下一些笨重家当一样。

 按照黑格上校的看法,只要拿下了达喀尔和利伯维尔这两座海港,之后就能兵不血刃地接收非洲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计划,凭着黑格上校的家世和人脉,还有尼克松总统对他的提携与青睐,他的这份作战草案,估计很快就会被五角大楼的参谋们修订和完善,并在几个月内化为现实!

 届时,法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被一扫而空,法国经济的血包被抢走,之后必然堕入萧条和困窘。

 而美国则在抢到法国的自留地之后,就能弥补东南亚战败的损失,重新竖立起支配世界的霸主威望。

 然后,按照菲里的观点,这样的变化只是苦一苦法国佬,对于美国人和非洲人都挺好。

 ——目前这会儿的美国,还不是日后那个「去工业化」搞得乌烟瘴气,全靠炒概念和玩金融来吸血全世界,不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堕落帝国,而是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硬实力。

 美国的商品眼下还能在全世界畅销,美国的基建能力虽然已经在萎缩衰退,但尚未崩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驱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法国佬,将广袤的黑非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圈,那么不仅能让美国工业和建筑业获得新的大市场,美国工厂可以抢下一大堆的新订单,已经穷到狗都不干的美国土木狗,也能在非洲开启一系列的新工程。另一边,对于非洲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应该能够获得不少美国的援建项目,让家园焕然一新。

 那么,想要顺利执行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场外因素要设法预先排除。

 “黑格上校,为了发动这次非洲远征,我们必须在大西洋一侧的领土上大规模集结兵力和舰队,这显然是瞒不住人的。必须想个办法误导法国佬的思路,转移法国人的注意力才对。”

 思考了好一会儿之后,菲里才如此说道,“否则,若是法国提前得到风声,向非洲紧急增兵,甚至抢在我军舰队抵达非洲海岸之前,搞几个黑人代表在联合国提出我国控诉,白宫可能会有点儿难堪。

 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些劲爆和能够引起大热度的话题,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你是说假新闻……不,情报欺骗,或者说认知作战啊!这个我知道。”

 黑格上校举杯喝了口咖啡吐槽说,“但没有合适的素材,全靠瞎编的话,也很难搞出热度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房间一角原本播放着无聊肥皂剧的电视机里,却突然闪烁了几下,随即插播了一条重磅级新闻:就在刚才,作为冷战另一极的苏联,本土也遭遇了核爆!

 一枚微型核弹由一架超轻型民航飞机运载,从瑞典启程飞过波罗的海,抵达苏联境内。然后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近郊自爆升起蘑菇云,瞬间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命伤亡,冬宫的玻璃窗户都被震碎了!

 听说苏联也被核爆,克格勃特工表现的没比美国的CIA和FBI好多少,让在座众人不胜唏

 嘘。

 “太好了,忽悠素材有了!被激怒的苏联很可能暴走,所以,我军云集于东海岸,是为了远赴欧洲,帮助盟友抵御苏军的报复。如此大约就能掩饰为了非洲攻略而调动的船只和物资……”

 菲里对黑格上校说,“新闻标题这么写如何?欧洲人应当学会与核爆共存的辐射生活?”

 第587章、人人挨核弹,世界才不乱!(上)

 1971年3月1日清晨,一架塞斯纳-172型飞机,从瑞典乡下的一个偏僻机场起飞,在朝霞中绕了个圈子,就掉头向东展翅翱翔,向着波罗的海对岸的苏联领土直扑而去,踏上了一去不复返的旅途……

 ——塞斯纳-172型飞机,由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于1956年研制生产并推出销售,代号「天鹰」。

 虽然代号听着很威猛,但其实塞斯纳-172只是一款飞得慢悠悠的单发四座活塞式小型通用飞机,它是西方历史上最成功、产量最多的小型民用飞机,驾驶门槛极低,经常被用作青少年航空俱乐部的运动飞机。

 这架塞斯纳-172型小飞机在飞到波罗的海中央时,悄悄调整了航向,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或者说沙俄旧都圣彼得堡飞去,并关闭了除无线电罗盘以外的一切通讯设备,让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又过了一个小时,爱沙尼亚防空系统的雷达捕捉到一个不起眼的飞行目标。但很快,随着塞斯纳-172型飞机向下俯冲降低高度,改为掠海飞行,雷达信号又丢失了。于是,爱沙尼亚的雷达站也就没有上报。

 ——自从去年英国伦敦遭遇北爱尔兰共和军的核弹袭击,让欧洲大陆升起了第一朵蘑菇云之后,苏联的边防部队和雷达站就奉命提高了战备等级,并且绷紧了神经、擦亮了眼睛,随时提防天上有外敌来犯。

 然而,这年头的苏联雷达性能还不是很靠谱,苏联雷达那些喝着伏特加上岗的操作人员则更加不靠谱,长期精神紧绷之下,频频触发各种误报——有雷达操作员眼花了的,有雷达本身出毛病的,有把侦查气球误当成导弹或敌机的,还有雷达系统什么都没发现。但后方警报系统的人喝多了,擅自拉响警报的……

 结果就导致克里姆林宫变得一日三惊,勃列日涅夫在半年之内五次被警卫员从床上拖起来,八次被误报吓得躲进地下避难所——对于一位身体不怎么健康的老人来说,这实在是一项难以忍受的可怕折磨。

 更要命的是,苏军的防空导弹也在一级战备状态之下,多次因为雷达误报而误射,浪费了昂贵的防空导弹不说,还先是把自家的两家客机给击落了下来,造成两百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随即又击落了一架芬兰人的海上搜救飞机和一架波兰政府官员的公务飞机,搞得苏联国内怨声载道,国外也对此多有指责。

 最后,也最让人绷不住的是,如此神经兮兮地折腾了大半年,却没有抓住任何空中恶客。就算是乌克兰那边被克格勃抓住的反苏恐怖分子团伙,也是把微型核弹藏在走私船上,企图走海路运到敖德萨等地的。

 所以,防空部队弄得这么提心吊胆是为啥?专门折腾自己人吗?

 面对着上到克里姆林宫,下到平民百姓的普遍抱怨,苏军只好在1970年底下达了秘密命令:在无法判明是否有不明飞行物未经批准进入国境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发出警报,更禁止防空部队随意开火。

 于是,此时发现了一闪而逝的不明信号之后,爱沙尼亚的雷达站也不敢随意上报,只能保持警惕。

 10分钟后,随着这架塞斯纳-172型飞机进入芬兰湾,苏联雷达站再一次捕捉到了它的踪迹。这一次,雷达站就不敢再打马虎眼,而是一边呼叫对方,试图确认这架飞机的身份,一边紧急打电话上报消息。

 结果,面对苏联边防人员的无线电呼叫询问,这架塞斯纳-172型飞机全程默不作声,毫无反应。

 可即便如此,苏军也不敢随意发射导弹,把这架飞机打下来——万一人家只是无线电坏了呢?

 为了确认这个不明飞行物的真面目,苏军两架米格-23截击机从爱沙尼亚的军用机场升空进行拦截。

 但此时的芬兰湾海面雾气弥漫,紧急起飞的苏联米格-23截击机飞行员,根本看不清楚掠海低飞的塞斯纳-172型飞机,而高速的喷气机想要搜索低速的螺旋桨飞机,也实在是有点不太合适。

 超音速的喷气机在高空兜了几个圈子,时速二三百的螺旋桨小飞机可能还在下面慢慢「爬」着飞呢。

 又过了5分钟,这两架米格-23截击机的飞行员,才发现了海面上的塞斯纳-172型小飞机。

 在绕飞和三次警告无果,海平线尽头已经隐约出现列宁格勒的城市天际线时,米格-23截击机的飞行员才终于得到了上级的开火击落许可。但还没等他们把这

 架小飞机打下来,飞机上的核弹就爆炸了!

 ——这是一架载着原子弹的自杀式神风特攻机!

 于是,整个列宁格勒的三百万市民,都惊骇地看到了一道比太阳更加明亮的耀眼白光,从西方的海平线上亮起,随之而来的炙热体感,让他们在恍然间仿佛让日历往前快进了三个多月,全都置身于盛夏。

 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以及排山倒海的冲击波,裹挟着滔天巨浪,一路汹涌而来!

 远方的蘑菇云冉冉升起,脚下的大地不住地颤抖,不远处的海面好像沸腾了一般……

 冬宫的玻璃窗在震颤中粉碎、坠落;屋顶和旗杆上飘扬的红旗着了火!

 等到这座沙皇旧都的苏联公民,从强闪光中恢复了视野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然后,伴随着渗入骨髓的恐惧,他们又很快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已经在这一瞬间变得面目全非。

 其中,喀琅施塔得要塞因为处于爆心附近,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还有港区的船只,无论是商船还是军舰,也被核爆掀起的巨浪波及,搁浅冲滩的搁浅冲滩,倾覆沉没的倾覆沉没。

 至于列宁格勒上空的飞机,更是如同流星般纷纷坠落,在地面轰隆爆炸,机舱里没烧完的燃油成为了燃烧的火雨,随着残骸覆盖了小半个城市,让全城各处都冒出零星的黑烟,就像是被空袭了一般。

 紧急出动的消防部队呼啸着在大街上奔驰,到处都是嚎哭和哀鸣,还有歇斯底里的咆哮。

 总的来说,列宁格勒的情况还算是得到了控制。但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已经十分惨重。

 裹挟着大量辐射尘埃的淅淅沥沥的黏稠黑雨之下,无数很有历史价值的楼房在蔓延的烈火中倾倒,街道上堆满尸体,伤员一时间塞爆了全城所有的医院,让列宁格勒陷入二战后最凄惨的痛苦中。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停泊在列宁格勒附近海域的舰艇就算没有受创,也遭到了辐射污染。

 短短二十四小时内,统计出来伤亡数据已经突破了一万,在清理完毕后的汇总数据,恐怕还要更多。

 当然,跟这点儿伤亡数字相比,更大的麻烦,还是这桩丢脸的事儿根本瞒不住——作为彼得大帝迁都以来「通向大海的窗口」,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一直是俄国最西化,跟欧洲接触交流最广泛的城市。

 即使在苏联时代,这里依然有许多外国记者和游客在活动,并且记录下这里发生的各种事情。

 所以,列宁格勒的核爆袭击事件才刚刚发生,这一爆炸式新闻就已经传遍了欧洲。

 而北约派出的辐射监测飞机,也开始在波罗的海上空收集射线和放射性尘埃,调查事件真相了。

 这样一来,随着轰动性的新闻传遍世界,苏联红色帝国的霸权和威望,只怕也要随之发生动摇。

 原本在美国仓皇退出越战,并且爆发第二次内战之后,克里姆林宫的高层几乎感觉苏联已经锁定了冷战的胜局,就像角斗场豪华包厢里的嗜血观众,只要看着敌人互相撕咬,慢慢流血和衰弱即可。

 可到了现在,列宁格勒郊外升起的蘑菇云,却给了苏联人当头一棒,告诉他们一切才刚刚开始。

 但凡是能够让美国流血的威胁,同样也能让苏联流血。

 大家还是得在烂泥坑里一起打滚,然后靠着毅力、韧性和不可名状的运气,决出最后的胜负。

 总之,从现在开始,克里姆林宫再也不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头号对手美国三天两头挨核爆和满世界丢脸,以及老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无下限内斗和疯狂撕咬。而是同样要面对最近这两年来全球范围核扩散带来的空前危机,以及核战争和核毁灭笼罩在全人类头顶上的灾难阴霾……

 接下来,挨了这样狠狠的一巴掌之后,还没等克里姆林宫的苏联高层反应过来,想好宣传口径,活跃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当地反苏团体「森林兄弟」,就派人在伦敦发表宣言,认领了本次恐怖袭击事件,声称是他们派遣敢死队员,驾驶载着核弹的自爆飞机从瑞典出发,向列宁格勒发起自杀式攻击,目的是为了戳穿苏联貌似强大的画皮,向莫斯科示威,以争取各自祖国的独立和解放。

 而瑞典则是随后赶紧发表了甩锅声明,表示自己是中立国,列宁格勒的核爆事件与自己无关云云。

 很显然,愤怒的克里姆林宫根本不会接受瑞典人的解释,勃列日涅夫更是在电视直播中挥舞拳头咆哮:“战争开始了!同志们!动员我们的军队,集结我们的战舰,准备好我们的导弹和轰炸机!

 如果虚伪的瑞典政府不给苏联人民一个交代,我们就要把他们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烧成灰!”

 第588章、人人挨核弹,世界才不乱!(下)

 总之,当本位面的日历

 翻到了1971年的3月时,整个欧洲大陆已经再一次阴云密布。

 继1947年柏林危机和1962年古巴危机之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又一次走到了正面对垒的危机边缘。

 ——伴随着一架从瑞典出发的民用飞机,飞过波罗的海给列宁格勒送上核爆,瑞典危机迅速爆发!

 尽管波罗的海三国的「森林兄弟」——距离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吞并已经有三十年了,目前还在搞反苏活动的「森林兄弟」,主要只剩了立陶宛人,认领了这次恐怖袭击的责任,声称是他们立陶宛人在搞事。

 同时,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也一再干巴巴地强调瑞典的「永久中立国」地位,表示作为诺贝尔奖的颁发国,现代的瑞典一向爱好和平,绝不会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中站队云云。

 但无论如何,核爆列宁格勒的「恐怖分子飞机」,是从瑞典起飞越过波罗的海的,这事儿根本赖不掉。

 所以,在苏联方面眼里,瑞典的所谓「中立国」地位和所谓「友好」,根本就是笑话中的笑话——你都已经纵容恐怖分子用你的国土当基地,往苏联第二大城市发射核弹了!这算是哪门子的中立和友好?

 隔三差五丢你一发核弹,以示善意和礼貌吗?

 那么,要不要索性换一换?让苏联以芬兰为基地,三天两头隔着波罗的海,向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射核弹「表达善意」?如果可以的话,头一发「善意」就用一亿吨TNT当量的「天下第一之超级核弹」!

 保证让你们这些维京海盗的后代,统统都被女武神引领升天,带到瓦尔哈拉去见独眼龙奥丁!

 总之,在从最初的愤怒和悲痛之中冷静下来之后,克里姆林宫很快就一边调兵遣将,动员华约各个盟国,对瑞典进行军事威胁——按照苏联方面的说辞,瑞典必须「为发生在列宁格勒的反人类暴行赎罪」。如果瑞典想要避免战争,勃列日涅夫开出的最低要求是除了道歉赔款之外,苏军还进驻瑞典,派遣克格勃监督瑞典军警,「协助」瑞典政府肃清境内的一切反苏政治团体,并且瑞典政府必须全面「芬兰化」

 什么叫做芬兰化?

 就是让瑞典跟芬兰一样,留着资本主义的皮。但必须让出部分主权,视苏联为宗主国。

 二战之后,芬兰一方面带着跟纳粹德国结盟站队轴心国的原罪,另一方面由于地缘关系,离可怕的苏联太近,离向往的西方太远,只好用实际上的臣服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

 在整个冷战时期,芬兰历届政府都奉行亲苏政策,在国际上事事追随苏联。尽管表面上还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外交。但在外界看来,根本就完全以苏联的马首是瞻。和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区别不大。

 国际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芬兰化」,最初由西德方面提出,企图挑唆芬兰的反苏思潮,但根本没什么用处——就跟墨西哥很难反美一样,芬兰也很难反苏,毕竟天堂太远,苏联太近。

 而且,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芬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要从苏联进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煤要从苏联和波兰进口,芬兰的工业产品又大批运往苏联,在经济上根本不能脱离对苏联的依赖。

 尽管苏联文化在芬兰国内的影响极小,芬兰人普遍不喜欢苏联歌曲和电影。相反,美国的文化影响却到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遍及芬兰全国,会说英语的芬兰人远远多于会说俄语的芬兰人……

 但对于西方阵营任何想要芬兰人拿出行动来反对苏联的教唆。即使是再亲美的芬兰人也置之不理。

 相反,在冷战时代的国际社会上,芬兰政府始终都是苏联的小跟班,万万不敢跳反到铁幕的那边去。

 ——强大的苏联红海军就停在芬兰的家门口,分分钟就能要了芬兰的命,芬兰人如何敢作死?

 现在,鉴于瑞典居然成为反苏团体的核打击基地,严重威胁到了苏联本土的安全,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要求瑞典也向芬兰学习,成为苏联的附庸国,并且还得更进一步,勒令瑞典接受苏联驻军,政府各部门也要安插苏联顾问……从而从根子上铲除瑞典民间的反苏力量,让整个波罗的海成为华约阵营的内湖!

 什么?瑞典是永久中立国?这又如何?

 永久中立国就可以庇护恐怖分子,随便往超级大国的本土乱丢核弹,而不受任何惩罚了吗?

 你让人从加拿大出发,往华盛顿丢一颗氢弹试试看?

 丢完之后,美军要是没有踏平渥太华和多伦多,美国这个联邦也就不用再维持下去了!

 于是,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发出了绝望的哀嚎:「我们正处于二战后最严峻的安全局势之中」!

 ——说起来,瑞典这个在现代颇为安逸富裕的高福利国家,也曾经有过一段武德充沛的辉煌岁月。

 且不说古代瑞典的维京海盗,如何扛着大斧子划着

 长船劫掠四方;就算是结束了维京海盗的岁月之后,近代早期的瑞典,也曾在波罗的海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军事霸权,把波罗的海变成了「瑞典湖」。

 先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在三十年战争中驰骋德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华伦斯坦并称绝代双骄;然后在17世纪中叶,穷兵黩武的卡尔十世连年东征西讨,将瑞典的疆域扩张到巅峰,国势臻于极盛。

 巅峰时期的瑞典,西掠德国,南打波兰,东征俄国,几乎打遍波罗的海无敌手。

 但是,这个寒冷而孱弱的北方民族,终究无力长期维持一个环绕波罗的海的帝国。

 在连绵战火的考验之下,如流星般崛起的强大瑞典,只过了短短百年之后,就如流星般陨落。

 再接下来,先后丢了芬兰和挪威的瑞典,在二十世纪初已经彻底退出欧陆争霸,之后又完美避开了一战和二战,国防力量不说是文恬武嬉吧,至少也是很久没有接受过战火的考验,让人实在是缺乏信心。

 目前,瑞典全国只有6万军队,虽然喷气机、潜艇等先进装备一应俱全,但这种「小而精」的军队,本身就只适合进行小规模的短期低烈度作战,而不是为大国对抗和全面战争准备的。

 更要命的是,如今苏联和瑞典的体量差距,是如此的悬殊,说是大象跟老鼠的对比也差不多。

 若是让瑞典的袖珍军队独力抵御苏联入侵,别说瑞典人自己,全世界都没人觉得这仗能赢——当年的苏芬战争,芬兰人已经是超常发挥了。但最后还不是被北极熊打到跪地,该割的地依然一寸没少割啊!

 至于让瑞典王国全民皆兵,坚壁清野,准备打一场本土游击战?

 呃,尽管瑞典在理论上还有四十多万的预备役士兵。但且不说作为一个封建制度遗存很多的古老王国,瑞典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动员能力。而且,在核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局部冲突的当下。若是选择跟苏联进行一场焦土作战,结果必然是把整个瑞典打得遍地辐射,处处废土,恐怕还不如让苏联驻军算了呢!

 反正,哪怕是最反苏的瑞典人,也不觉得在斯德哥尔摩开城投降之后,会遭到苏军屠城。

 ——当年苏军在打进了柏林之后都没屠城!

 除此之外,想要苏联息事宁人,似乎也真的很为难,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没有敢站出来调停的。毕竟,若是指望苏联在挨了一发核弹之后,还能唾面自干,假装无事发生……这距离痴人说梦也不远了。

 所以,尽管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看着自己曾经在瑞典领奖的面子情,都在纷纷呼吁和平与人道主义。但也拿不出一个能让苏联方面接受的方案,最后只能喊些爱与和平的空话来敷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