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45章

作者:老老王

 所以,在8月13日,这一回合的美苏斗法,以「冷战奇观」之一的柏林墙诞生而告终。

 ——当天午夜时分,黑暗无人的柏林街道上警笛狂鸣,矮墩墩的T-34和T-54型坦克,带领着满载东德士兵和警察的卡车,包围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线。

 头戴钢盔的东德警察封锁了街道,东德人民军士兵从车斗卸下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

 等到第二天的日出之时,墙基已经完工了。四天以后,一道环绕整个西柏林的长墙被建了起来,将北约控制的西柏林,与东德的其余部分完全分隔开来,阻止华约国家的公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自由世界。

 西欧和美国称之为柏林墙,而华约阵营则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

 这是冷战时代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分割欧洲的铁幕象征。

 从此,西柏林就像孤岛一般,被漫长的墙壁包围封锁在东德境内,成为了「自由世界的橱窗」。

 对于柏林墙的修建,整个西方都措手不及,美国政府过了四天才向苏联提出正式抗议。

 不过抗议归抗议,肯尼迪总统其实并没觉得特别生气。反倒觉得就这样结束一场对抗,似乎也不错。

 “(柏林墙)不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一堵墙总比战争好得多。”

 ——在商议此事的白宫会议上,肯尼迪总统如此说道。

 总之,到了8月底的时候,美苏双方已经从战争边缘缩回去了,开始做出缓和紧张局势的姿态。

 而生产「末日生存套装」的企业,同样结束了又一波销售高峰,一边算着收入,一边等待下一次危机。

 与此同时,已经在佛罗里达州珊瑚顶市的「波浪」妓院里,每天抱着光溜溜的妹子「居家办公」,当了四个月「薪水小偷」的菲里·金上尉,也终于结束了这段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接到了新的任命……

 “呃,鉴于多米尼加之战已经胜利结束,中情局原多米尼加特别任务小组,全员改为古巴特别任务小组,资深主管雅各布·埃斯特莱恩重新担任古巴组的组长,全权负责筹备古巴攻略事宜。

 至于现有的中情局古巴特别任务小组,则在完成档案移交之后,就地解散,小组成员另行任用……”

 看着比斯尔副局长传真过来的保密文件,菲里轻松地吹了一声口哨,“呼,我这个有名无实的古巴组代理组长,总算是可以卸下胆子了!古巴的卡斯特罗大胡子,就让埃斯特莱恩去对付吧!

 不过,局里给我安排的新岗位,又是在哪里?

 嗯?什么?让我当校长?去加利福尼亚州筹办一所新的女子间谍学校?保证全员不合格肄业的那种?

 第一批女学员……就从「波浪」妓院的地牢里选?

 这,这不就是我之前提出「避难所女郎」计划和女奴间谍学校吗?

 该死的,中情局还真要我把人贩子当到底,从今天开始为人师婊呐!”

 ——发现之前丢出去的回旋镖,居然又打回了自己的脸上,囧囧有神的菲里不禁如此嘀咕道。

 高182厘米的阿莱娜,有着古铜色的流线型窈窕躯体,以及一头耀眼的金发。在菲里的豪华套房里好吃好喝,外加适量锻炼了三个月之后,她曾经伤痕累累的皮肤,早已变得如绸缎般光滑。

 尤其是当她因为运动而出汗之后,更是会泛起金属样的华丽光泽,让玛丽塔看得羡慕不已。

 如今换上了短袖的迷彩服,再在腰间插上手枪之后,立刻就有一股英姿飒爽的风范,扑面而来。

 “亲爱的玛丽塔,你也快把衣服穿上吧!然后抓紧时间收拾一下行李!我们马上就要搬家了!”

 菲里一边把私人物品装进行李箱,一边对床上的红发丽人说道,“我这个代理组长已经当到头了!局里给我安排了新工作,现在古巴组的组长又是埃斯特莱恩了!我得在他回来之前,把这间套房给腾出来!”

 “吓?埃斯特莱恩这个混蛋要搬回这里来?天哪!这混蛋什么时候会到?

 我们现在去哪里?局里给你安排了个什么新工作?”

 听得这话,玛丽塔顿时吓得脸色脸色煞白,整个人一下子从床上弹了起来,手忙脚乱地抓起裙子就往身上套,由于这套裙子装饰了很多带子,有点不太方便穿,小女仆胡安妮塔见状,也赶紧上去帮忙。

 “不用急,亲爱的,这会儿埃斯特莱恩还在多米尼加呢!他最快也要明天或后天才能回来。”

 菲里安慰女友说,“但为了免得尴尬,我觉得还是不要跟他碰面为好,所以我们今天就走。”

 “嗯,我也不想看到这家伙的可恶嘴脸。”玛丽塔点点头,“但你还没说你的新工作呢!”

 “啊,中情局让我去当间谍学校的校长,我选了你来当校长秘书。”

 菲里笑着答道——俗话说,「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现在终于轮到他享受这待遇啦。

 虽然以玛丽塔的笨蛋脑瓜,想要她做点事情是很难的。但作为被「干」的秘书,却是绝对合格。

 “啊?这是真的吗?亲爱的,局里竟然让你去管弗吉尼亚的「农场」?”玛丽塔皱眉狐疑道。

 ——玛丽塔嘴里的「农场」,当然不是真的农场,而是中情局间谍学校的代号。

 在二十一世纪,财大气粗的中情局拥有一所独立的中情局大学,下辖足足十一个分校区。

 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此时此刻,成立还不到二十年的中情局,只有一个规模很小、代号「农场」的间谍学校,位于首都华盛顿隔壁的弗吉尼亚州,门牌上写的正式名称是「三军实验训练基地」。

 之前,玛丽塔·洛伦茨被中情局绑票打胎之后,就是在那个「农场」接受特工培训的。

 很显然,中情局的杜勒斯局长就算再怎么心大,也不可能把这样重要的教育机构,随便托付给菲里。

 要知道,眼下距离菲里·金上尉从五角大楼调职到中情局,才只过了不到一年!

 这家伙就是个卖剩余军需品的推销员而已,懂得什么真正的谍战啊?

 “弗吉尼亚的三军实验训练基地?不不不,杜勒斯局长才舍不得把那么重要的部门交给我呢。”

 菲里一边整理着桌上的笔记本和剪报,一边撇嘴说道,“他让我从这边的地牢里选几个女人出来,带到加利福尼亚州,筹办一所新的女子间谍学院,名义上算是「农场」的洛杉矶分校……”

 “女子间谍学院?洛杉矶分校?间谍学校也有专门搞女校的?”

 玛丽塔困惑地挠了挠头发,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好几圈,才总算是恍然大悟,“等等,这该不会就是你以前跟我说起过的那个……女奴间谍学院吧?专门教床上功夫的那种?”

 “是的,表面上是一所女子间谍学院。实际上是中情局人口生意的深加工单位,针对怕死富豪推出的「避难所女郎」的培训机构——杜勒斯局长的意思是,既然是我提出的概念,就由我来落实。”

 菲里耸耸肩,“所以,洛伦茨秘书小姐,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为人师婊吧!”

 嗯,在英语里,肯定是不存在「为人师婊」这样的双关语。

 所以,玛丽塔听到的话,就是菲里邀请自己一起去当老鸨培训妓女,顿时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几分钟后,玛丽塔终于在小女仆胡安妮塔的伺候下,穿好了连衣裙,又套上尼龙丝袜和高跟鞋。

 胡安妮塔四处打量了一圈,发现好像没什么东西可带走的,却注意到屋里似乎只剩自己还光着身子。

 “那个……主人,我的衣服呢?”她伸手扯着菲里的胳膊,可怜巴巴地问道。

 不料,菲里看了胡安妮塔一眼之后。随即却把视线移动到了一只空着的行李箱上。

 胡安妮塔:“?!!”

 估摸了一下行李箱的空间大小之后,她那可爱的精致小脸蛋上,顿时流露出惊恐万状的表情。

 当然,胡安妮塔最后并没有被主人塞进行李箱里,不过也没有人专程为她去买童装。

 菲里只是给她光溜溜的身子裹上了一条毛毯,然后就抱进车里,丢在了座位上。

 不过,跟另外四名同行者的旅途待遇相比,裹着毛毯的胡安妮塔,已经算是很舒服了。

 ——中情局为菲里此次加州之行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用小型巴士改成的囚车。前半部分是简易房车的款式,除了两排座位之外,还有折叠式的桌子,而座位放倒之后,也能当床来用。

 后半截车身则是闷罐车的造型,被一道不锈钢薄墙与前半截车身分开,只有一道小门可供进出。

 四个一丝不挂的漂亮女俘虏,从「波浪」妓院的地牢里押送出来之后,就被丢进了囚车的后舱。

 每个人都保持着仰躺的姿势,被禁锢在放倒了的座位上,手脚都被绳子牢牢束缚,眼睛蒙了黑布,嘴里也塞进了口球,用皮带在脑后系好,以免她们在旅途中乱叫乱嚷。

 在这个狭小的密封空间里,所有的车窗都被金属板封闭,只在车顶留下了通气孔。

 一旦关上小门,里面就会陷入完全的黑暗和密闭之中,并且因为外面的阳光曝晒,而闷热无比。

 从佛罗里达州到洛杉矶的旅途,需要从东向西穿过整个美国,预计耗时一个多星期。

 为了防止这些年轻漂亮的拉美裔女俘虏,在途中因为酷热而脱水生病,胡安妮塔也坐在了她们中间。

 当然,这个小女仆是不用被捆绑,也不会塞口球的,而是负责照顾车上这些牢牢禁锢的女囚们,给她们喂水擦身,清理排泄物,维持女囚的基本健康和车厢里最起码的卫生条件,避免搞得屎尿遍地。

 除此之外,胡安妮塔还有一个隐藏的任务,就是贴身监视这些女囚,防止她们在转移途中设法逃跑。

 按照玛丽塔的吐槽,开着这辆车出门,感觉就像是坐着一艘「陆上贩奴船」似的。

 菲里对此的回答是,不用说「像」,这根本就是一辆贩奴车,而我们都是人贩子。

 就这样,菲里·金上尉亲自开着囚车,驶出了佛罗里达州珊瑚顶市的中情局据点「波浪」妓院。

 但是,这辆载着九个人的囚车,并没有开出多远,就被堵在了街道上,远处还传来阵阵整齐的呐喊声。

 正当开车的菲里一头雾水时,旁边的一辆出租车上,传来了驾驶员的愤怒叫嚣:“见鬼!那帮该死的黑鬼!居然又上街闹事了!”

 于是,菲里立刻秒懂——前面是反对种族隔离的黑人在游行呢!

 这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当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线……

 作者的话:  PS: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状态。

 从嬉皮士到黑人平权运动,反越战和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潮,主打的就是一个混沌画风。

 犹太人也是在这一片混乱之中,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爱尔兰人一开始凭着人多势众,曾经想要夺取主导权,但很快就被犹太人摘了果子。

 第72章、通向天堂的道路

 说起美国的黑人问题,那真是从十八世纪建国时,一直折腾到二十一世纪都还没搞完的附骨之疽了。

 从理论上说,自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南方的黑奴就得到了自由,黑人和白人名义上已经平等了。

 但事实上,出于各种考虑,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北方势力,并没有怎么下狠手清算南方的地主阶级。

 尤其是在林肯遇刺身亡之后,当时基本盘在北方的共和党,为了稳定美国政局,甚至不得不接受了一个民主党的新总统。这就导致内战后的美国黑人虽然理论上不再是奴隶,却依旧没能获得平等的公民权。

 美国最高法院为了不再撕裂美国,也没提出针对黑人平权的联邦法案。而各州却有权制定本州的州法,于是,美国的南方各州,在内战后虽然相继废除了奴隶制,却又普遍推行了种族隔离法。立法者按照族裔,隔离了从学校到住宅区、公园、剧院、游泳池、墓地、精神病院、监狱和住宅的一切事物。

 公共汽车和火车都有白人座位区和黑人座位区,相当一部分公园都是「黑人禁止入内」。医院为白人和黑人分别设有单独的候诊室,活着的白人和黑人各有各的教堂,死了的白人和黑人各有各的墓地。

 甚至就连逛妓院找乐子的黑人顾客,在南方很多州的妓院里,也不允许睡白人妓女,只能睡黑妹。

 ——从而让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黑人和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尽量保持物理上的隔离。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城市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居然连公共电话亭都要分为黑人专用和白人专用!

 当然,跟还讲点体面的大城市相比,那些乡下白人在歧视方面,做的更加简单粗暴。

 比如,内战后的很多南方小镇,普遍明目张

 胆地执行「落日镇」法律。该法律规定,一旦在日落后,白人镇子或者白人社区中出现黑人,白人警察可以不问任何理由,立刻击毙黑人——当然,法律条文上一般不会直接写「黑人」,而是用其他名词,譬如「可疑人员」,「低收入可疑人员」替代。

 这就是法律条文的妙用,哪怕是再怎么残忍毒辣的种族隔离和压迫,都可以用冠冕堂皇的词汇来粉饰。让白人能够通过「文雅以及毫不牵扯种族歧视的描述」,在现实层面,做出针对黑人的野蛮迫害和打击。

 即使在美国的北方各州,国会也在1917年创建了一个联邦分区委员会,其工作就是推动各地立法禁止低收入家庭搬入中等收入社区——虽然美国确实一直都有大量的穷白人,但在整个美国社会的低收入群体中,有色人种才是占到了多数。说得更直白点,黑人是目前美国低收入家庭的主体。

 立法禁止低收入家庭搬入中等收入社区。除了确保阶级固化,遏制阶级流动的必然结果之外,还意味着禁止北方城市的自由黑人进入白人社区居住。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些不是「低收入家庭」的富裕黑人,该怎么防止他们搬进白人社区呢?

 对此,国会很快又立法打了补丁,规定生于「抵押贷款不良风险区域」的人,没资格搬入上流社区。

 ——众所周知,美国的黑人聚居区,注定会被标为抵押贷款不良风险区域。而这个区域内的黑人就永远没有机会入住白人社区。哪怕他家财万贯、位高权重,但依然生而劣等,不能跟白人共处。

 从而让富裕的黑人同样只能跟同胞们混在一块儿,慢慢地在贫民窟里烂掉。

 那么,美国的黑人索性就不再妄想跟白人混居,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的——因为素来拥有种族屠杀传统的美国白人,在杀光了保留区外的印第安人之后,再次把屠刀对准了身边的黑人。尤其是那些过得比较好,让白人羡慕嫉妒恨的「上等黑人」。

 比如,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镇,就发生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屠杀黑人事件。

 在二十世纪初,塔尔萨镇的格林伍德区,曾经是一个繁荣富足的黑人社区,有两家报社、两家电影院、数十家餐厅,素有「黑色华尔街」之称。对于当时的黑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美国梦的梦幻社区。

 结果,在1921年6月初,这个美国黑人的梦幻社区,就遭到了美国本土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空袭。

 ——美国本土遭到的第一次空袭轰炸,并不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而是在1921年的塔尔萨镇。

 当时,白人种族主义者开着飞机,向这个黑人社区投掷了炸弹和燃烧弹,数千名白人枪手封堵路口,猎杀黑人,同时纵火烧镇,导致数百黑人遭到屠杀,上万人流离失所,从此被迫永别故乡。

 像塔尔萨镇这样针对黑人的屠杀,并非只此一起,而是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都在全美各地频频发生。

 而美国的司法机关却全程装聋作哑,宁可整天讨论中学里能不能教进化论,也懒得关心黑人的死活。

 以至于美国黑人不得不组团来到首都华盛顿,举着牌子游行抗议,要求政府禁止私刑处死黑人。

 当然,结果是基本一无所获,南方各州的白人,依旧把猎杀黑人视为狩猎动物一样的「勇敢表现」。

 换而言之,内战之后的一百年里,美国黑人依旧仅仅是死了也白死,没被杀就该感谢上帝的「类人动物」,连生命权得不到保障,更别提别的什么权力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还怎么能信任政府呢?

 总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跟二十一世纪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差不多,白人平时杀黑人取乐,忍无可忍的黑人偶尔爆发反杀一波,然后激起白人更血腥的报复。

 但是,时代终究是在不断进步的,随着美国取得二战胜利,成为全球霸主,以及冷战爆发,美苏双方展开了从社会制度到意识形态的全方位竞赛之后,美国本土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碍眼。

 ——美国政府总不能一边向全世界推广自由与人权之类的「美式价值观」,一边又推广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制度吧?这算是哪门子的人权和自由啊?怎么能吸引那些并非白人的富豪权贵和知识分子呢?

 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就是这种精神分裂症的做法,一边自己国内还在搞种族歧视,一边严厉指责南非搞种族隔离压迫黑人,南非表示这都是学美国的,然后美国一边装傻,一边继续关心南非的黑人权益。

 但效果么,大约就跟日后某国一边轰炸巴勒斯坦医院,一边谴责中国虐待西北穆斯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