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最初,天真的卡斯特罗律师在得知古巴国会被解散后,他的反应竟然是到法院控告巴蒂斯塔。
但是,巴蒂斯塔这个大军阀已经把宪法都废除了,怎么还能指望法院作出不利于他的判决呢?
这不是成了——“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所以,卡斯特罗的控诉,连庭审环节都没能进入,就直接被打回票了。
发现文斗解决不了问题之后,气急败坏的卡斯特罗律师决定开始走武斗路线,他家是豪门出身,颇有些人脉和资产。所以卡斯特罗在1953年7月26日设法纠集了一百多个乌合之众,企图夺取军火库造反。
问题是,这会儿的卡斯特罗律师还是个菜鸟,完全不懂打仗,他和他的手下根本没能混进军火库就遭到识破,然后被军队一网打尽,当啷入狱——其过程比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还要更像是一场闹剧。
没办法,作为一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豪门阔少,卡斯特罗只是出于激情和浪漫投身政治活动,出于叛逆和血勇发起武装斗争,此时还根本不是什么合格的革命者,更不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
如果是在东亚,卡斯特罗走到这一步,就该被千刀万剐,或者至少是枪毙砍头了。
幸好,拉丁美洲的革命与反革命,远没有欧亚大陆上那么血腥残酷。
面对卡斯特罗这样的反贼头目,巴蒂斯塔竟然只是让他坐了一年的牢,就驱逐出境了事。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此时的古巴已经反贼遍地,巴蒂斯塔根本顾不上卡斯特罗这等小人物了。
于是,卡斯特罗逃亡到墨西哥,在这里结识了切·格瓦拉等一干同党,再次鼓起了斗志。
之后,为了给他的革命活动筹款,卡斯特罗又跑到美国,联系上被巴蒂斯塔推翻的前总统普里奥,靠着三寸不烂之舌
,从普里奥的手中拉到一大笔投资。
接下来,找到天使投资人的卡斯特罗,成功召集其他古巴流亡者,建立了一个革命组织。
1956年11月24日,卡斯特罗自封少校,带着八十多人,从墨西哥的图斯潘港,乘坐玛格拉号游艇出发,驶往古巴奥连特省,踌躇满志地想要反攻故乡——按照后世的历史描述,这是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遗憾的是,由于古巴人都缺乏守口如瓶的习惯,导致卡斯特罗的远征,在出发前就已经消息走漏。
卡斯特罗刚刚登陆古巴,一支早就守候多时的政府军立刻杀来围剿。然后是一番菜鸡互啄的混乱交火,卡斯特罗带来的「八十勇士」被当场打崩,只剩下二十多人跟着他逃进了马埃斯特拉山躲藏。
之后的日子里,又零星有人逃亡或失踪,卡斯特罗的部队在最艰难的时候只剩下12个人和7支枪。
如果政府军继续进山追击,全力围剿卡斯特罗的话,卡斯特罗估计根本活不到第二年。
但问题是,巴蒂斯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放松了对卡斯特罗的打击,给了这个大胡子喘息之机。
没办法,此时古巴早已是遍地烽火,各路反巴蒂斯塔势力四处造反,把古巴变成了一锅加勒比海风味大杂烩。在合计超过三百股的反贼之中,卡斯特罗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更不是最危险的一个。
四面起火,焦头烂额的巴蒂斯塔,根本不可能放着其它反贼不管,只是一门心思地去镇压卡斯特罗。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古巴局势最动荡的时候,古巴人的生活也远远没有糟糕到民不聊生的程度。
卡斯特罗游击队在山里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过是「两个人分着吃一只烤鸡」而已。
对比同一时期东亚各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活水平,古巴真是富庶得令人落泪啊!
换而言之,古巴人在这一时期内的造反活动,并不是已经完全活不下去,才不得不造反。
巴蒂斯塔统治的古巴,之所以反贼遍地,是因为他的一通智熄操作,把能得罪的人几乎都给得罪了。
首先,古巴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反对巴蒂斯塔。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被一个黑人国王骑在头上。
其次,古巴的黑人也反对巴蒂斯塔。因为他们想要独立,或者至少是自治,但却被巴蒂斯塔镇压了。
第三,古巴的天主教会反对巴蒂斯塔。因为巴蒂斯塔有着一定进步思想,在独裁之余,却又推动女权运动,往教科书里添加无神论内容,批判宗教。于是激怒了古巴的天主教保守派,导致了教会的造反。
第四,古巴的庄园主同样反对巴蒂斯塔。因为巴蒂斯塔出身贫寒,同情底层民众,在他的主导下,古巴政府鼓励农场工人组织工会和庄园主议价,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时长,要求庄园主给予雇工更多的福利,还要承担伤残者和老人的赡养费用,结果大大触犯了庄园主们的利益,招致了他们的激烈反对。
第五,爱国者反对巴蒂斯塔,因为他对美国出卖了太多的利益,基本把古巴给搞成了殖民地。同时,巴蒂斯塔又非常贪婪,贪污了很多钱,还在美国的佛罗里达置办了许多房产,在百姓中的名声也很差。
第六,民主派反对巴蒂斯塔,因为他靠兵变推翻文官政府,又解散议会,废除宪法,简直是想要在共和国里做国王。原来的政界和法律界都被他给敲掉了饭碗,断绝了仕途,自然要跟巴蒂斯塔对着干到底。
第七,古巴的红色游击队和社会主义者反对巴蒂斯塔。因为这个独裁的军政府怎么看都不够进步。
总而言之,巴蒂斯塔这个独裁者,既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也有开明进步的一面,再加上眼高手低,导致他在「宏观上卖国,微观上进步」,结果就是谁都不念着他的好,从左到右的政治派别都恨透了他。
穷人造反,富人也造反,白人造反,黑人也造反,基督徒造反,无神论者也造反,地主造反,贫农也造反,亲美派造反,反美派也造反——整个古巴宛如隋朝末年的华夏,一时间几百路反贼烽烟四起!
作为一个独裁者,巴蒂斯塔既反动又不够反动,结果就是落到了这种被所有人群起而围攻的下场。
若非这些反贼之间互不统属,彼此之间还经常打得头破血流,巴蒂斯塔只怕是早就被推翻了。
说真的,与其如此受夹板气,巴蒂斯塔还不如反动到底,真的开时代的倒车当封建君主为好。
所以,利用巴蒂斯塔四处平叛,忙得腾不出手的空隙,卡斯特罗在马埃斯特拉山终于站稳了脚跟。
遗憾的是,卡斯特罗的军事天赋实在很平庸,他的游击队也很弱小,没打出过什么漂亮的胜仗。
卡斯特罗打过的最大一次战斗,是1958年政府军对他展开的夏季清剿,当时只有两百多人的卡斯特罗游击队,被一万政府军围剿,打死
了四十多人,其余的人彻底崩溃,只能放弃根据地,分散逃进山里。
然而,尽管游击战争没取得什么进展,卡斯特罗的串联工作倒是做得不错,他跟古巴很多其它的反巴蒂斯塔势力建立了往来,又建立了一个叫做「起义之声」的地下电台,与巴蒂斯塔政府打嘴仗。
但光凭嘴炮是打不倒巴蒂斯塔的,所以,卡斯特罗又想到了继续从外界去拉风险投资。
为此,他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
——为了革命的胜利,卡斯特罗决定成为偶像!
很快,卡斯特罗派人找到了当时正在哈瓦那度假的《纽约时报》记者赫伯特·马修斯,邀请这位记者偷偷进入游击区,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希望《纽约时报》能够宣传他的「正义抗争」!
——因为作为一名消息灵通的豪门子弟,卡斯特罗很了解美国国内的政治风向,知道美国上层其实对巴蒂斯塔很不满意。因为巴蒂斯塔发动兵变推翻民选政府的做法,严重违反了美国当时的政治正确。
所以,卡斯特罗在美国记者面前大谈民主政治,自由社会,推崇宪政和三权分立,并声称推翻巴蒂斯塔后将会坚决保护私人企业和外国投资,对美国人百般讨好。
另一方面,卡斯特罗本人也确实很有偶像潜质:谈吐风趣,口才极好,性格热情,颇有人格魅力。
很快,来访的纽约时报记者,就被卡斯特罗那些在事实基础上添油加醋的传奇故事给迷住了,认为这就是一个样板级的美式冒险故事传奇主角。故而在回国后立刻撰写了关于古巴革命的长篇采访《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青年起义者的领袖》,报道中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卡斯特罗在马埃斯特拉山的游击事迹,把他塑造为一位魅力四射,英勇顽强,聪明机智,渴求自由民主的孤胆斗士形象。
这份报道引起美国舆论轰动,让卡斯特罗一炮而红,也让纽约时报迎来一波热卖。
其它媒体见状,立即跟进,芝加哥论坛报,太阳报,BBC,法新社,以及其它一系列欧美媒体,都组团派遣记者前往马埃斯特拉山采访报道卡斯特罗。
一时间,马埃斯特拉山俨然成了网红打卡热点,而无能的巴蒂斯塔政权居然根本拦不住!
最离谱的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派人扛着摄像机进山,对卡斯特罗进行了电视采访。
一时间,各种关于卡斯特罗的奇闻轶事,如潮水般淹没了西方媒体的视野,让他成为了流量红人。
在西方媒体对卡斯特罗的高强度滚动式报道之下,导致了这么几个结果:
第一,大量捐款和物资,仿佛直播间的打赏一样,如潮水般涌向卡斯特罗在马埃斯特拉山的小小游击政权,甚至有海外志愿者千里迢迢地跑去帮助他,让卡斯特罗的游击队瞬间财大气粗,实力暴增N倍!
所以他常说——“外国记者的在场,尤其是美国记者的在场,对我们来说比一场军事胜利都要重要。”
第二,卡斯特罗的游击队,在古巴的诸多反巴蒂斯塔势力之中,原本只是个小字辈。但随着欧美媒体的高强度宣传炒作,导致卡斯特罗在全球舆论场上一炮走红,迅速获得了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的知名度。
在国际影响力的加持下,卡斯特罗在舆论场上得到了他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成为了古巴起义军的一面旗帜,其它派系的人纷纷遵奉他为反巴蒂斯特联盟的总司令,导致卡斯特罗在短短两年内一步登天!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美国白宫和中情局在公众压力下,逐步放弃了对巴蒂斯塔的支持,甚至开始支持卡斯特罗这个他们眼里的民主斗士,甚至通过中情局系统偷偷向卡斯特罗的游击队提供武器。
另一边,1958年3月,美国对古巴实施了武器禁运,导致了政府军的空军缺乏零配件,陷入瘫痪。
——对于一个没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买办政权来说,没有什么比被宗主国老大抛弃更可怕的了。
作为一个全靠美国扶持的买办军阀。一旦失去了美国老大的支持,巴蒂斯塔政权就成了无源之水。
得知被美帝老大抛弃,巴蒂斯塔彻底慌了神,开始试图争取天主教会的支持,结果却弄巧成拙。
——就在卡斯特罗和战友们转战马埃斯特拉山的同时,首都哈瓦那大学的革命学生发动武装起义。
这帮战斗力极强的古巴学生,同时攻击了总统府、国会和广播电台,并且成功打进了总统府,跟卫兵展开了一番激烈的枪战。最危急的时候,子弹甚至打进了巴蒂斯塔的卧室,擦着他的头皮把墙打满了洞。
侥幸逃过一劫后,巴蒂斯塔居然不肯出钱犒赏那些勇敢护卫自己的士兵。反倒用各种方式感谢上帝保佑,还让他老婆玛塔拿出贪污来的巨款,在圣卡洛斯要塞旁边的空地上,建造了一座巨型的基督耶稣立像。
虽然古巴这座耶稣像的规模,不如里约
热内卢的耶稣像那么高大,但却都是用意大利进口的雪白大理石建造而成,每一块大理石都得到了教皇的亲自祝福,论材料远比巴西那座钢筋混凝土的玩意儿高级多了。
但问题是,这种做法似乎并没有让巴蒂斯塔赢得教会的多少支持,却让他身边的最后一小股嫡系部队寒了心,再也不肯为巴蒂斯塔卖命——在这座耶稣像完工一个星期后,巴蒂斯塔就仓皇下台跑路了。
可见,就算是上帝,恐怕也不屑于他的不义之财。
总之,在1958年夏天还被政府军打得土崩瓦解的卡斯特罗,到秋天就已经能够下山发起大规模反攻。
尽管在卡斯特罗号在秋天召「向全国进军」时,他麾下才二百多个游击队员,还不如卡扎菲卡大佐日后在利比亚发动政变时的兵力(虽然卡扎菲的部下全掉队了,卡扎菲只能自己一个人占领电视台宣布政变)。
怎奈此时的巴蒂斯塔政权已经濒临崩溃,从上到下都离心离德、彻底绝望了。
故而卡斯特罗的小部队一路横行无阻,就跟三十多年前的墨索里尼进军罗马一样,沿途几乎没遭到什么政府军的有力抵抗,还有很多其它叛军前来合流,共同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反巴蒂斯塔联军。
当然,欧美各大媒体的记者们也是全程跟踪报道,向全世界发出「古巴自由斗士」的一个个捷报。
到了12月,整个古巴岛的东部地区,已经被反巴蒂斯塔联军完全占领,随后,联军又向西推进。
1959年1月1日,古巴中部城市圣克拉拉被反巴蒂斯塔联军攻占,巴蒂斯塔眼看大势已去,感觉心力交瘁,索性带着亲信朋友逃离首都哈瓦那,临走前还在美国的指示下,命令他的军队向卡斯特罗投降。
于是,卡斯特罗不费一枪一弹,就接受了巴蒂斯塔政权的全部资产,古巴革命轻松成功!
——相比那些尸山血海的欧洲和亚洲革命,卡斯特罗的古巴革命,简直就是新手村难度的。
第11章、左右横跳的卡斯特罗
总之,犹如好莱坞英雄冒险电影的剧情一般,古巴革命以一种魔幻般的形式,取得了光速胜利。
但问题是,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对于卡斯特罗来说,真正的考验,在古巴革命胜利之后才刚刚开始。
1959年1月的古巴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实际上依旧坐在火山口上,甚至比打游击时更危险——原因很简单,古巴的各路反巴蒂斯塔势力鱼龙混杂,政治光谱从极左到极右一应俱全,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除了反对巴蒂斯塔之外,这帮乌合之众的政治诉求和战斗目标几乎是南辕北辙,毫无共同点可言。
这些组织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就已经是摩擦不断,频繁爆发火并,很勉强才维持了合作。
等到作为公敌的巴蒂斯塔跑路后,任凭怎样的天才,也没办法把这么多彼此仇视的势力给捏合起来。
所以,在1959年1月,联军攻占哈瓦那仅仅一个星期,就立刻爆发了内讧。
幸好,因为卡斯特罗拥有联军总司令的大义名分,并且完整地接收了巴蒂斯塔旧政府的军警——各地守军基本都投靠了他,让卡斯特罗麾下的兵力,眨眼间就彻底压倒了其它游击队。
也就是说,古巴革命刚一成功,卡斯特罗就立刻用巴蒂斯塔的旧政府军,镇压了他的革命同志。
同时,尽管军事天赋很平庸,但在政治天赋上,卡斯特罗却堪称优秀——他通过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火并清洗了联军中的刺头儿,将实在无法相容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和黑人分离主义者驱逐到国外。
仅仅一个春天,卡斯特罗就初步稳住了国内局势,从一个游击队小头目变成了真正的国家统治者。
但问题是,对于古巴这种加勒比海小国来说,只稳住国内是不够的,还得赢得美帝老大的支持才行。
在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看来,谁统治古巴并不重要,不过就是换个代理人,但前提是要听他的话。
巴蒂斯塔之前也是政变上台的,他以美国唯马首是瞻,美国很快便承认了他的统治地位。
现在,就轮到卡斯特罗想办法讨取美国爸爸的欢心了。
所以,1959年4月,古巴局势还没稳定下来,卡斯特罗就北上访问美国,企图获得更多支持。
然而,这一次,带着100箱朗姆酒访美的流量明星卡斯特罗,没能重复他以往的成功。
虽然因为之前的舆论媒体包装宣传,卡斯特罗访问美国之初,还是受到了美国各界的热情欢迎。
在美国期间,卡斯特罗大谈特谈恢复宪法秩序和民主选举,宣称古巴革命是一场自由斗士对独裁暴君的正义抗争云云,并把古巴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类比,这让他在美国再度圈了一波粉。
所以,访美期间的卡斯特罗,简直成了美国顶流,他走到哪儿,媒体和人群就跟到哪
儿。他参观纽约中央公园时,纽约政府为了维持秩序竟然出动了上千警察,许多美女簇拥在他身边,索要签名并献吻。
但问题是,跟民间的热烈欢迎相比,美国官方对待卡斯特罗的态度却颇为冷淡。
因为,在卡斯罗特抵达美国之前,中情局驻委内瑞拉的站长兼西半球局局长,曾经领导过推翻危地马拉左派政权的雅各布·埃斯特莱恩,就已经发来一份添油加醋的秘密报告,其内容对卡斯特罗充满敌意。
于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拒绝接见卡斯特罗,后来迫于民意压力,派国务卿出面跟卡斯特罗吃了顿饭。
随后,副总统尼克松勉为其难地跟卡斯特罗谈了谈,双方充分地交换了意见,然后发现根本谈不拢。
——按照卡斯特罗的思维,通过摧枯拉朽的古巴革命,古巴人民已经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力量,美国老大应该从实力的角度看待问题,向古巴适当归还一部分权利,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地盘剥了。
但是,按照尼克松的思维,你卡斯特罗能从一个手下只有几十号人的小头目,一跃变成古巴起义联军的总司令,全都是靠着我们美国媒体的宣传包装,现在自然应该倾尽古巴的财富,回报美国的大恩大德。
简而言之,两边都觉得对方欠了自己。
卡斯特罗认为美国剥削古巴得太狠了,要求修改一些不平等条约,让他取得外交成绩,风光回国。
尼克松认为卡斯特罗从起家就欠了美国很多东西,要求卡斯特罗进一步出让国家权利作为报答。
一边是翻身奴隶要求主人给赔偿的思路,一边是榜一大哥要求网红福利姬卖身的思维,这能谈得拢才怪了!
更要命的是,之前的巴蒂斯塔统治期间,古巴的各种产业已经基本被美资掏空了。古巴糖业的40%,采矿业的90%,烟草业的90%和通讯业务的100%,还有大批的赌场和妓院,全都被美国掌控。
如果还要继续向美国让利的话,古巴人究竟又是为了什么而闹革命呢?
就是为了一张没用的选票?还是仅仅为了不让黑人(巴蒂斯塔)当总统?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