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而在高峰时期,比如1948年到1949年的柏林危机期间,驻德苏军更是曾经达到过空前的290万人!
在苏军的装备现代化更新中,驻徳苏军总是最先接受最先进、最现代化的装备——包括核武器在内!虽然六十年代的驻德苏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并没有达到巅峰。但拥有的坦克也超过了6000辆。此外还有四千多辆装甲车,三万多门火炮,以及强大的配属空军和防空兵力。
除此之外,由于苏联军队一直在准备打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因而保留了一套规模庞大的动员体系。
二战结束之后,绝大部分的苏军野战师,都是只有10-20%编制人员的架子师和缺编50%的缩编师,这些师无法在战争爆发后便立刻投入前线,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动员。
而驻徳苏军却全部是齐装满员的满编师,无需任何动员便可以立刻投入战争,是苏军中战备等级最高的部队——对比之下,苏军莫斯科军区塔曼师、坎捷米罗夫卡师,其战备等级仅仅是I/II级缺编师。
尤其是部署在东德的富尔达谷地的近卫第8集团军,更是是苏军驻德集群这支精锐中的精锐,也是在整个冷战期间被苏联领导视察频率最高、被新闻媒体报道宣传最多的明星部队。
——有点类似于美军的101空降师。
在和平时期,这个庞大的重兵集团,自然是苏联震慑东欧国家不敢离心的定海神针。
一旦到了战争爆发后,驻德集群就会立刻化身为突破铁幕,横扫西欧的巨大矛头!
嗯,大体上相当于美国第七舰队在西太平洋地区扮演的角色。
总之,一旦三战打响,德国战场开辟,北约联军就必须立刻面对苏联驻德集群的狂暴攻击!
但在铁幕的另一边,美国的驻德部队只有6万人,加上驻德英军和驻德法军(英军3万,法军1万),也才刚刚过了十万而已。哪怕再加上西德自己的部队,也远远不是驻德苏军+东德人民军的对手。
想要阻滞苏军一路推进直抵英吉利海峡,北约联军靠常规武器是办不到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引爆核地雷、投掷核武器——虽然英国的「蓝孔雀」计划因为要求太离谱,经费又太抠门。所以最终没能成功,但美国的「绿光」计划,还是成功地在欧洲各大城市都陆续埋了雷,而且还是核地雷。
可这样一来的话,就算能战胜苏军,整个欧洲岂不是又要跟二战结束时那样,被炸成一片废墟了?
作为一个思想悲观的失败主义谋士,一个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基辛格博士一点也不希望驻欧美军被苏联驻德集群打得溃不成军,更不希望看到德国故乡被核弹化为辐射焦土。
更何况,基辛格还指出了另一个问题:当导火索不在欧洲的时候,欧洲盟国还会愿意跟着跟着美国打三战吗?如果英法各国宣布局外中立,美国又该怎么办?
“这不可能!我们已经建立了北约!欧洲盟友必然会跟美国联手参战!”布热津斯基教授叫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共同防御组织,而不是共同进攻组织!”
基辛格立刻反驳说,“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要开战,我们就得在欧洲主动发起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意大利就因为德国主动开战而背弃三国同盟,拒绝加入同盟国一方。在中立了一年之后,意大利人更是倒戈加入了协约国。谁能保证现在的英国和法国,不会模仿一战时的意大利?
届时只有联邦德国(西德)跟我们并肩作战,在苏联驻德集群面前,可以说是一点儿胜算都没有……”
“只要华盛顿下定了决心,英国和法国就没有选择的权力!它们难道有勇气得罪美国?”
另一位坚决主战,并且认为应该进行全面大战的鹰派人士,站起来对基辛格质问说。
“平常情况下,英国自然不敢与美国对立。但在核爆炸的蘑菇云面前,说不定就会有勇气了。”
基辛格摇了摇头,“醒醒吧,先生们,伦敦和巴黎不是华盛顿的奴仆!至少现在还不是!
甚至就连罗马和布鲁塞尔,在即将降临的核战争面前,恐怕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西欧各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之所以能够放下傲慢的架子,接受美国的庇护和称霸,关键就是面对苏联人强大的钢铁洪流,战后损失惨重的欧洲各国感到难以抵御,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
简单来说,西欧各国之所以愿意接受
美军的驻扎和一定程度的渗透,是请美军来欧洲当保镖看门的,不是让驻欧美军去主动挑事,惹怒对面的苏联。然后把「老欧洲」丢到炮口下当炮灰的。
如今胆气日怂的老欧洲,心里想的是破财消灾,不是花钱让美军给自己招灾!
但如今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苏联没有跟西欧各国爆发利益冲突。反而绕过欧洲,直接在美洲的古巴跟美国人对上了——西欧各国在古巴可没有什么利益,能够在古巴获得利益的只有美国!
按照绝大多数欧洲人的想法,这时候肯定是应该坐山观虎斗,最多就是在口头上装装样子咋呼几声,说一些政治正确的场面话,为美国盟友「提供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可是,如果美国因为在古巴战场被暴打而恼羞成怒,竟然要引爆欧洲战场,让驻欧美军带着北约联军以卵击石,主动向铁幕的东边发起入侵,导致整个欧洲都被美国拖进核战的火坑……
这样从天而降的无妄之灾,欧洲各国又有哪一家愿意承受?
要知道,因为麦卡锡主义的荼毒和破坏,目前美国的软实力并没有被发挥出来,在欧洲还没培养出多少精神美国人。美国眼下在欧洲维持势力范围的方式,主要是靠驻军威慑和综合实力优势强行压制,其简单粗暴的程度,跟苏联在东欧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无非就是彼此的口号和理念不一样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民普遍没有那种决心和意愿,能乐意为美利坚合众国而赴汤蹈火,走上战场。
如果驻欧美军非但不能保障欧洲的安全。反而会成为破坏欧洲和平的罪魁祸首……
那么,英国和法国说不定就真的要退出北约了!或者至少也是找借口拒绝履行参战义务。
尤其是眼下的法国,可是戴高乐这个「法兰西最后的男人」在掌权,他早就已经不爽北约很久了。
——自从195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之后,一直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并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摆脱美国的控制,放弃在美国主持和领导下的大西洋集团。
过去的几年里,戴高乐已经多次要求修改北约章程,提高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地位。
在被美英方面严厉拒绝之后,戴高乐先是于1959年3月宣布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之后又逼迫美国撤出它在法国部署的核弹及能够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
等到1960年,法国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成功引爆之后,自以为腰杆硬了的戴高乐,更是处处跟美国对着干和唱反调,动不动就叫嚣着要退出北约,跟后来的英国人嚷嚷脱欧一样。
这样一个已经在北约内部拆台多时的法国总统。若是遇上美苏因为欧洲以外的事情而摊牌,恐怕多半不会跟美国盟友同生共死,而是会像当年斯大林和希特勒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波兰一样,背地里偷偷跟对面的赫鲁晓夫签署一个「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然后瓜分西德和欧洲最富庶的低地三国吧?
所以,基辛格认为,美国的综合实力虽然是全球最强,北约阵营的各个成员国也都比华约各个强得多。但在欧洲战场上,驻欧美军依然只能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因为背后都是一群可疑的盟友。
——驻欧美军是不能随便发动进攻的,一旦擅自主动进攻苏联,北约就要散架了!
根本不存在美国主动开战,倒逼盟国跟进的操作空间,只有盟约瓦解,自取其辱的唯一可能!
更何况,五角大楼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嗜血好战——尤其是跟苏联正面PK打核战!
“一个小时之前,我刚刚找到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聊了几句,五角大楼之前虽然主张武力解决古巴问题。但对于在欧洲跟苏军作战,还是不太赞成的。毕竟,苏联实在是有点儿强得过头了。”
基辛格博士如是说,而与会众人也是纷纷点头——美军从来都是喜欢蹂躏弱小,而非跟强敌硬抗。
五角大楼整天咋呼着要打这个打那个,其实都不过是争取军费的手段,真要他们跟日本帝国的军部参谋们一样动不动就「赌国运」……那么除了极少数疯子之外,整个美军高层都会瞬间变得老成持重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眼下苏联人都已经打响了第一枪,把核弹丢到了西半球,并且打得美军一下子损失了好几艘舰艇和两万多名士兵。如今全世界都在眼巴巴地看着美国在挨了核打击之后的反应。
假如连这等蹬鼻子上脸的大胆冒犯,美军都能忍气吞声地承受下来,不做出足够强硬的反击……
那么,美国之前通过二战营造出来的「无敌神鹰」形象,就会在全世界面前跌下神坛、轰然坍塌。
——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美国是绝对不能在战场上拉胯示弱的,否则整个阵营的人心就要散了。
说到底,这世界终究还是以力为尊的丛林社会。古往今来,这世上岂有不能打的霸主?
此外,美国本土的公众舆论也会彻底炸锅,政府会因为「软弱无能」的罪名而支持率暴跌。
只要肯尼迪总统还想连任,就不能跳进这个坑里。
所以,美军在古巴战场主动停火是不行的,政府主动向苏联要求谈判也会遭到反对党的口诛笔伐。
只有想办法让苏联方面感到痛苦而主动服软,让赫鲁晓夫自己低头,本届政府才有可能涉险过关。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克里姆林宫似乎还没有服软的迹象——毕竟在挨打的只是古巴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是直接消灭古巴问题:废话那么多干什么?只要干死卡斯特罗,不就行了嘛?
不过,鉴于古巴岛上已经有了核弹和中程导弹,美军继续采用常规方式进攻,未免风险太大。
所以,基辛格博士建议发动一场「有限核战争」——“我们可以对苏联保持冷静,对古巴重拳出击!用铺天盖地的核弹摧毁卡斯特罗的捣蛋鬼俱乐部,并果断击沉任何进入西半球的苏联舰艇和船只。”
他如此侃侃而谈,“只要战场始终被局限在西半球的加勒比海,那么作为首先承受核打击的对象,美国就能在国际舆论之中占到上风。即使对古巴发动核反击,也能得到美洲国家组织和北约盟国的谅解。
同时,只要我们抢先摧毁古巴岛上可能存在的中程导弹阵地,就能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
当然,苏联也有可能会主动升级战事。不过,我想就算是赫鲁晓夫,也应该不会如此鲁莽才对……”
作者的话: PS:韩国釜山申请世博失败,但还没申请下来,场馆就已经盖好两个了,这下不知道干啥用。
日本大阪明年要办世博会了,但场馆完全没建,连下水道和电线都没铺。因为日本想要大赚一笔,向参展国家狮子大开口。但参展国家也不肯出钱,准备搭建几个帐篷凑合凑合,弄个庙会了事。
如果大阪世博会转移到釜山去办,岂不是两难自解了吗?
第118章、古巴事件不扩大方针
对于色厉内荏的美国政客们而言,基辛格提出的「有限核战争」,确实是解决眼下困局的一剂良药。
一方面出核子重拳暴打身边的古巴,以彰显美国白头鹰的宝刀未老和有仇必报,在广大拉美国家面前立威;另一方面又对大洋彼岸的苏联北极熊镇之以静,避免主动挑起三战,引发英法盟国惊骇和离心。
反正,加勒比海的古巴岛,远在苏联的力量投射范围之外,却近在美国的家门口。
在战事已经爆发,整个加勒比海航线都被封锁的情况下,苏联除了在报纸上和广播里放放嘴炮,在自己的城市里搞几次支持古巴的群众游行之外,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没办法再向古巴提供任何新的援助。
同时,在正常情况下,苏联也不太可能为了美国「核平古巴」的做法,而主动在欧洲挑起一场核战。
——克里姆林宫真要这么做的话,那么北约盟国就会忠诚而又紧密地团结在美国这一边了!
唯一的问题是,如今古巴岛上既有中程导弹,又有苏联核弹。若是古巴人用来核爆美国本土该怎么办?
对此,基辛格博士摊了摊手,表示除了对古巴人加倍报复回去之外,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想要解决已经爆发的核危机,还要灭亡一个已经拥有核弹的国家,这点风险总是要承担的。
假如对古巴都要认怂,那么美国这个世界霸主也就没法做了,全球各地跳出来的捣蛋鬼也会越来越多——从古至今,维持世界秩序的底层逻辑,一向都是最强的暴力。
美国想要维持住通过二战赢得的霸权,让其它国家继续敬畏和服从自己,就得不断地鞭挞世界,暴打各路刺头儿,以胜利来震慑屑小,否则必将会永无宁日。
反过来,假如美国总是一点儿风险不敢冒,遇到稍微麻烦点儿的事都缩头,结果就只能是霸业崩塌。
而且,他相信苏联方面应该不会把核弹的控制权直接转交给古巴人,赫鲁晓夫也不会有直接核爆美国本土的勇气——否则,这两天承受导弹暴击的,就应该不是关塔那摩基地,而是新奥尔良或迈阿密了!
正在这时,一名军官走进了会议室,向诸位顾问们通报了最新的古巴战况。
——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核爆惊魂,又因为肯尼迪总统病倒而搞得后方大乱。但古巴岛上的战火依然还在燃烧,关塔那摩基地的陆战二师还在被导弹和远程火箭炮轰得焦头烂额,不停地呼叫空军支援。
为此,1月12日晚上,美国空军再次对古巴岛进行了一场战略轰炸,共投入了六十多架B-52轰炸机,投弹二百多吨,据称彻底摧毁了古巴革命政权残存的可用机场和已经被发现的两个装甲兵训练基地。
但轰炸过
后,关塔那摩的陆战二师,还是在继续承受导弹和火箭弹的袭击,就连师长都不幸战死了。
而且,关塔那摩地区的古巴民兵和古巴革命军残部,也重新集结起来,开始对入侵的美军不断骚扰,他们找出了剩余的火箭炮和少量野战炮,继续对美军阵地发起游动炮击,打一炮换一个地方。
一时间,关塔那摩俨然成了八年前越南的奠边府,美军则成了当时蹲在山谷里挨打的法国佬。
从港口到营房,还有堆栈和港区内的船只,动不动都要挨炸,而美军反击的炮火却多半只打到了空气。
当地美军既被轰得不厌其烦,又时刻担心着天降核弹,一发入魂全部上天堂,士气低落得一塌糊涂。
无奈之下,继任的陆战二师代理师长,只得下令放弃刚刚占领的关塔那摩市区和周边乡镇,退回到拥有坚固工事和足够数量掩体的关塔那摩美军基地,以减少伤亡,准备长期对峙。
但问题是,就算是关塔那摩的美军基地,在设计制造时也从来都没考虑过要抵御原子弹的暴击……
所以,陆战二师依旧军心惶惶,很多士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据称已有哗变炸营的风险。
唯一的好消息是,根据雷达的跟踪侦察,美军终于在今天发现了部署在圣克里斯托佛的中程导弹发射阵地。随后,海军又派遣侦察机进入相关空域搜索,总算确定了敌人是在从这个地方向关塔那摩发射导弹。
代价则是两架从佛罗里达州西礁岛起飞的海军侦察机被击落,飞行员一死一被俘。
嗯?为什么不用卫星侦察?
拜托,如今这会儿才是1962年1月。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不过五年时间,距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更是只有几个月,侦察卫星技术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实用化还差得远。
——确实,因为,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急需对苏联的核武器活动进行监测。所以早在1959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就与空军合作,启动了一项代号为「钥匙孔」的间谍卫星计划。
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行,根本无法从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所以只能先使用卫星上的胶卷照相机进行拍摄,再弹出装着胶卷的返回舱,将胶卷丢回地球。
从发射、拍照到收回胶卷,整个流程起码要几星期,而且一旦胶卷用完,间谍卫星也就报废了。
此外,间谍卫星拍摄的范围也都是固定的,发射前就得设定好,上了天之后就不能再改动了。
可想而知,像这样使用起来极度不便,又毫无时效性的间谍卫星,基本上真的只具有象征意义。
更可悲的是,甚至就连这样笨拙的间谍卫星,其研发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历尽艰辛。
为了掩人耳目,第一颗间谍卫星里面还装了小白鼠,对外宣称是用于和平的生物实验。
谁知小白鼠在升空前就尿在了传感器上,美国的第一颗间谍卫星就这样泡汤了。
之后,美国空军又尝试了十几次间谍卫星的发射,结果要么是相机爆炸。要么是底片过曝,要么是返回舱丢到了没法收回的地方——其中有一个装着胶卷的返回舱,居然被错误地丢到了哈萨克斯坦,让一个中亚牧羊人捡回去摆在家里当装饰。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才被新闻记者偶然发现。
直到1960年底,终于有第一颗间谍卫星成功把胶卷弹射回地球,并且里面的照片还能洗得出来——但也仅仅是洗出了照片而已,画面看起来跟毕卡索的抽象作品差不多,基本看不清地面的任何目标。
并且,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发射失败、卫星失联、相机故障和返回舱失踪……
所以,如果五角大楼要用间谍卫星来侦察古巴的军情,那么不仅要耐心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还得紧急赶制一颗专用于拍摄古巴的卫星——眼下还在轨道上的试验性侦察卫星,如果有的话,都是对准苏联的。
等到发射成功,拍摄完毕,弹出装着胶卷的返回舱,再冲洗出来……整个流程最快也得两个月吧?
万一其中哪个环节出问题,说不定还得拖长到一年半载——那时候只怕连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打完了!
所以,这会儿的美国间谍卫星,基本就是个骗经费的玩具,在实战之中很难指望得上。
想要得到靠谱的敌方军事情报,唯一的办法还是跟二战时期一样,让飞行员开着侦察机过去玩命。
总之,得到情报的美国空军,准备在今天对圣克里斯托佛发动新一轮的轰炸,争取摧毁苏联导弹阵地。
——当然,只要部署在圣克里斯托佛的援助古巴的苏联中程导弹兵部队,其指挥官的智商能达到合格线,就应该知道发射之后应该尽快转移阵地,或者把导弹转移到洞窟掩体里。
估计,美国空军多半在圣克里斯托佛只能炸个空吧?最多就算是尽一下人事了。
然后,听说了关塔那摩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