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15章

作者:豪圣勇贤

起来。最后他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的想法合盘脱出,完全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起

来:“张主席,要处理这些同志我不反对,现在处分这么重,大家整天提心吊胆怕做错事情后就被免职,这怎么工作?”

果然是硬挺着不是办法,男人要射的时候谁也挡不住。

“还是那句话,这不是处罚不处罚的问题,他们犯了错,就要去学习改正错误。如果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依旧让他们继续工作,那么他就会继续犯错误。因为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认识和理解就是错误的,只能从根本上下手才能解决问题。”

“但是,处罚还是太严重了,即使是学习,他们的前途的也不能耽误了,总要给他们一个保证吧?”

“我们并不会放弃任弃何一个同志,依旧组织组织他们学习,期待着他们改正错误,好重新参加工作。我个人的看法是,你始终把这些同志的官位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这些同志的劳动能力,不是这些同志思想觉悟。如果你依旧还是这么认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前进党党员,不是一个我们前进党需要的革命同志。”

听到张英豪这么严重的批评话语,所有的同志都呆住了。接着反应过来的同志有的倒吸了一口凉气,有的立即端正了坐姿,集中了精神,有的下意识的去拿茶杯,想喝水缓和一下心情。众多的同志表现不一,但是都有点惊慌的看着坐在主席台上正中央的张英豪。

龙圩胡此时孤零零的站在那里,他没有料到张英豪只接就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评价,此时他脸色变得通红,他知道如果此时舍了脸面坐下,或者直接就承认错误,或许还有缓和的余地。但是,龙圩胡知道自己犯的错误,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再保持现在的职位了,甚至自己就是那个在学习毕不了业的人。

带着即使是死,也要给同志们争取机会的悲壮心情,龙圩胡还是打算奋起余勇最后挺动一下,于是开口直接说道:“张主席,我犯了错误也不敢请你原谅,但是那些被整顿的同志,如果过关以后,还请你表个态,这些同志能够官复原职,这样也好让同志们安心学习和工作,我只是求你这个事情.....”

没等龙圩胡把话说完,不少人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玛德,这是碰到传说中的猪队友了。坐在龙圩胡身边的李志强立即站了起来,一把按住龙圩胡饿的肩膀,把他按倒在椅子上,并且大声说道:“坐下吧你,错了就要认错,不要说废话,更加不要胡说八道。”

在场的同志能够爬到这个位置,都不是瓜娃。龙圩胡到底要表达什么大家心里清清楚楚。如果龙圩胡方才在张英豪说出了那么严厉的话以后老老实实承认错误,或许还有机会,也会有同志给他说说话,但是,龙圩胡自己依旧是没有丝毫的悔改,直接把最后的机会丢弃在地,即使刚刚之说了一半就被阻止,但是此时已经谁也救不了他了。

张英豪在心里不得不感慨,龙圩胡这个官僚特权阶级的代表还真是顽固,真理越辩越明,矛盾激化到这个程度,某些同志已经不是内部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解决问题了。革命全凭自愿,来去自由。虽然这是事实,但是张英豪觉得现在说这样的话其实很伤人,但是也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了。

张英豪自己不能代表党委作出决定,虽然自己有宪法赋予的权力,但是张英豪此时并不打算用这个权力。所以张英豪拿起之前刘东旭整理的材料举起来说道:“我们说做事有始有终,现在同志们已经都在这里培训学习新制度了,算是结果中的一个。但是这次整风还需要有一个结果,这是咱们这次整风的原因和经过,现在也就缺一个处理结果了。至于里面的同志到底怎么处理,我们有纪律,就交给党委按照纪律处理就好了。”

说完,就把资料递给了身边的王大牛,由他组织党委会讨论对于龙圩胡等同志的处理。张英豪虽然也可以拿到学习大会上公开讨论,但是事情一码归一码。张英豪这次组织同志们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针对某些同志的批斗。

如果本末倒置,现在让全体同志进行批斗的话,就是张英豪自己都无法预测最终的讨论结果是什么。前世太祖就是在庐山会议上公开彭总写给他的信件进行讨论,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的,甚至张英豪也难以保证将来就不会出现类似“白雀园"大肃反屠杀的事情。

“是,主席。”

王大牛接过资料,当即敬礼,很认真的答道。

这件事到为止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大部分同志都认为龙圩胡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但是具体受到什么处罚,也是众说纷纭。时间很快,两天后的连续出了多道通告处理这些串联的同志,而里面的内容也让同志吃惊不小。

鉴于龙圩胡同志的行为,一九零三年三月三日,经工程兵部队总部柏树坳临时工程部党委会讨论,免除龙圩胡同志的党内职务,给予开除党籍的党纪处分。

—九零三年三月四日,经工程兵部队总部柏树坳临时工程部党委会讨论,免除龙圩胡先生一切部队职务,保留军籍的决定。

党委接着又陆陆续续的贴出通告,通报其他一些同志的处理结果。

前进党到目前为止处理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处死的也不在少数,但是现在龙圩胡从一个师长,师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直接被贬成为一个只有军籍的普通人,得到消息的同志无不感到震惊。而基层同志们的讨论学习的对象也从耿彪这些团长上升到了师长级别,这些同志可以说丢脸丢到家了,这些动作无不让领导干部们感到畏惧,无不战战兢兢的开始尽心尽力的工作。

对于要不要给同志们讨论学习,张英豪的主张自然是要的。领导的权威不打落,不让他们感到畏惧,他们依旧会胡作非为。同志们也只有知道了这些同志哪里做错了,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即使犯了同样的错误,党委以后也只要照章处理就可以了。

等到彻底结束这次整风,张英豪回到成都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底快四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各地的小麦就要开始收割,收割完小麦,就要开始准备插秧了。

现在四川暂时没有战事发生,张英豪还是让三万老兵战士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现在四川已经差不过无匪可剿,新兵蛋子训练出来以后,都没有见血的机会了,张英豪可不敢直接让这些新兵直接开上战场,分配到前线去。

这次张英豪在工地转了一大圈回来,也算是收获颇丰。在看到工地上处处都是利用人工的时候,张英豪就下定了决心,并且已经下达了命令,让研究人员研究热球式发动机。这种东西其实制造出来没有什么难度,就是一个思路问题。

事实上像发电机,发动机这些东西,原理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做一个简单的发动机或者发电机的话,只要有简单的工具,就算是在家里,一个人也能过做出来。只是如果要性能可靠,工业化生产,那么就需要相应的材料和工艺了。

洋人瞅准了中国国内未来对电力的需求大,而且必须从国外引进发电机机会,想要大发横财。所以张英豪从洋人那里买的发电机组贵的要死,一个小小的二百千瓦的发电机,就要了张英豪几万两银子。如果是一些大型的发电机的话,那就更贵了,而中国人买至少还要翻上几倍的价格。

根据地依照洋鬼子的样机,其实已经能够制造发电机和内燃机了。但是能够造出来和能够生产,特别是工业化的生产,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四川现在虽然造出了这些机器,但都是工人们手工制造,完全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技术。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但是自己就是没有能力吃下去,急的张英豪眼睛都红了。张英豪可是知道未来是电力和内燃机的时代,而且在张英豪看来,蒸汽机,珍妮机算是第—次工业革命的话,内燃机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使用其实也算是一次工业革命,只是电力和内燃机在几乎同一时间兴起了而已。

也正是两样都足以成为一次进行工业革命的东西,居然叠加在一起,相互促进发展,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有了机器提供动力,就能节约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盐井,矿山,煤井,挖隧道以及工业生产的时候都能使用。张英豪相信,只要打开了研究人员的思路,解放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就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机器。

有了部分机器的加入,铁路修建的速度再次加快了一些,不过还是没有达到张英豪预想的速度。当然就算是一天修好,张英豪也会非常高兴的。而且,这里面很多的工人其实非常的聪明,在用了机器之后,他们就会马上知道机器的好处。在以后的劳动当中,他们都会不自觉的想要使用机器。

第二百五十章:

以前个个都用双手劳动,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有人学会了使用机器,效率大大增加而且还不怎么劳累以后,就会有无数人去主动学习使用机器,机器的使用就会迅速的普及开来。更加重要的是,部分聪明的工人他们会对机器灵活改装甚至会为了方便的自己的工作,依照机器的原理对机器进行改造或者自己设计机器。

恩格斯说过: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前进。

这里面说明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动力。为什么满清买了那么多的机器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什么工业国不是简单的机器堆积?就是因为需求的问题。

工业要发展,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这最基础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衣食住行嘛。珍妮机为什么那么出名,因为她是机器生产的开端,它起到了一个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历史书上说中国的黄道婆也能用机器生产三根丝,但是却没有促成工业革命,为什么?就是因为需求的问题,英国有殖民地进行倾销,扩大了需求,而中国还是小农经济为主导,黄道婆就是能够一次生产五根丝也照样不能促成工业革命。

所以为了工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所有的人参与到生产与消费当中。那么,铁路,公路,汽车等等东西就应运而生。把所有人都卷入到工业社会里面来了。有了人就有了需求,有了需求才能有更强的发展动力。

根据地现在打造出了发电机,内燃机。但是制造这些东西的机器却要从国外购买。

机床,号称工业母机的机床,这才是工业一步步发展升级的基础。工业化其实就是机器制造更加优异的机器,所有的机器都能够自我的升级。而随着蒸汽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精密机床,从单一的机床再演化出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而此时的中国,对这些概念都还没有呢。

有人说清末这个年代的人有后世初中生的水平就是高素质人才了,这话对也不对。如果仅仅是学习开车床这些东西,初中生确实可以胜任,对比那些文盲和半文盲确实算是高素质人才。但是初中生让他们发明创造机器,除了少数几个天才,否则绝对不可能发明出机器。所以即使是这个年个代,数量庞大的初中生是绝对支撑不起国家工业化的重任的。有些人觉得这个时代外国好像也没有多少高素质人才吧?这是事实。但是外国的工业是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几十上百年了,他们的工人已经成为了熟练的操作工人,而且外国已经有了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技术的积累。只要某些“研究生"有想法,他们就有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年代一个“研究生"就是比十万,百万的“初中生"厉害。中国没有自己的“研究生",就是张英豪培养出一百万初中生,也是白瞎,根本原因就是创造问题,中国不能够自己设计制造机器。所以中国想要通过数量优势,人口优势来取得胜利,中国就要拥有自己的”研究生”,让研究生带领一大群初中生才能取胜。

所以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该是在保证“初中教育"公平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是让那些愿意学习专研的人继续进行深造,学习更加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就像有的学校分为普通班和尖子班一个道理,尖子班的学生一个问题讲━遍就过去了,不像普通班,一个问题讲N遍还是不会,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尖子生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是孩子们智力的先天区别,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精英教育不是贵族教育,更不是完全走歪了的素质教育,把孩子用出身分为三六九等,这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初衷。

不管是大批量的初中生,还是搞发明创造的"研究生”",其实他们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过这些对于张英豪来说都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张英豪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幸好现在可不是后世,技术封锁严密,就算有钱也学不到真正的高端技术。现在是只要你有钱,除了国防设备,其他的什么比较高端的机床,他们都会卖给自己。所

以张英豪从陈一伟到根据地以后,就开始大规模的引进外国的书籍,让根据地的工人,技术人员有参考资料。

于此同时,进口机器设备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只要认认真真的消化几年时间,四川就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毕竟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去积累,没有积累,就做不到厚积薄发,就跟破家值万贯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工业的发展要从基础开始,从基础开始其实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从基建开始。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从一开始就直接步入高精尖行列,他们都是从基础开始的。

张英豪从革命开始,就一直不停的开始修路。现在硬化的道路虽然不多,但是道路的好走程度却是增加了不止一倍。鉴于这种情况,张英豪还组建了一个快速反应部队,也就是自行车队。自行车虽然比不过汽车,但是在快速反应方面,也比两条腿好很多。

现在的四川,自行车还是高消费的产品。主要原因就是铁生产量不足,不能够大规模的生产。看着钱在自己眼前却拿不到,张英豪也是倍感无奈。张英豪也算是清楚了为什么后世流行结婚三大件的事情。现在看来,这就是引导人们去消费而已,人民只有消费了,商品才能销售出去,才能够刺激生产,刺激产业升级。

张英豪修路可不是无的放矢,工业化过程必然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这就好像一个人学习打螺丝一样,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一个从来没有用过手电钻的人,即使他学过原理,他总要打几个螺丝以后才会慢慢的熟练的起来。然后他的思想就会获得解放,他就会知道:哦,原来机器是这样的啊。这个时候再让他打风炮,用磨机,切割机,他只要看一看就知道怎么用了。

一个人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机器以后,他就会开始自己设计制造和改造一些简单的小部件用于自己干活,使劳动更加方便快捷了。比如把套筒延长,把一根钢铁磨成各种形状用于某个劳动环节。本来一个工作一天都完不成,但是用了这些改造的工具以后,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作用很小,但是其实这就是一个人技术上进步。这些人每个人都进步一点,生产力就提高一点,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

只有等到整个国家拥有大量这样会使用机器设备的人,技术也完成了积累,整个国家的设备能自我复制升级,只有等到这个时候,这个国家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机器设备,到了这个时候,生产力才会得到质的发展和飞跃,从而突破瓶颈。

当然前世新中国有点例外,那就是苏联手把手的教了中国一段时间什么是工业化,仅仅在“一五"期间,大概就有一万多个国营工矿建设单位开工建设,其中包括"156项"重点建设和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但是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其中的过程一点都没有少,依旧是从基础做起,依旧是积累技术和人才。

所以说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说wg让中国损失了多少钱,十年基本不涨工资,十年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工资增加不了,人民就增加工人人数来增加收入,而且还有大量的三线建设,培养的人才也不在少数。所以事实上文革期间的工业化积累却是没有丝毫停止的。

所以中国的前三十年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工人工资大幅度增加,必然产生报复性消费,短时间内提高了经济增长。所以很多人用改革开放后的成就去否定前三十年的成就,这是绝对错误的事情。想想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就知道了,那些国企哪里来的?肯定不可能天上掉下来的。国企改革以后,那么多的工人流向了社会,这本身就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想想中国作为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国,这些门类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吗?其实很多都是改革开放以前就有了的,只是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发展了而已。但是就像单片机芯片,出现在1976到1978年之间,由于前三十年没有什么技术积累,后世几十年依旧制造不出世界顶级的芯片,还要依靠进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说什么太宗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什么的,这就有点吹嘘的成分了。但是张英豪对出门感谢毛泽东,进门感谢邓小平这句话也颇为认同的。改革开放该不该进行呢?这是不用讨论的事情,去问问那些逃港的人就知道,那个时候到底要不要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决定国家生死的时候了。当然不是太宗去设计什么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国有企业已经到了严重亏损,到了玩不转的地步了,不改革就死。而且那个时候也已经不能禁止开放这股洪流了,只要

去看看开放前的走私规模就知道了。还有个互联网在兴起,所以再闭关锁国已经不现实,到了必须改革开放的的程度了。中国其实可以说是主动改革开放,也可以说是逼

不得已才被迫改革开放的。

至于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等等说法,在文革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所以说是太宗绝对是太祖他们的继承者,这是绝对没有错的,因为他继续坚持了太祖他们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只是他停止了文华大革命而已。至于某些人说太宗是盗圣,窃取了功劳据为己有,张英豪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够客观的。就像一个公司的建立者,自然是非常的辛苦,功劳也非常的大,他制定了很多政策方针也非常的正

确,但是还没有好好的实施就离开了公司。继承者把这个公司做大做强,引用了很多之前制定的政策方针,这到底

算不算是窃取了建立公司的人的功劳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张英豪不知道自己将来需要憋多少年来积累人才和技术。但是张英豪知道自己不用憋几十年,解放全国以后,只需要憋到全国第一批中学生走向社会就应该差不多了。当然将来还需要借着一战二战的东风,发发洋财才行。

有时候张英豪突然会觉得自己真是寂寞如雪,这些基础的常识性问题,根据地也没有几个人懂得,只有自己能够明白。不过也幸好这玩意懵懵懂懂也没事,毕竟英法最初什么也不懂,还不是发展起来了?社会实践会教会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而这时,张英豪接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成康公路,或者叫做成康马路终于通车了。虽然现在通的是马车,但是张英豪已经非常的满意了。这也就预示着进入xizang的准备就要慢慢开始做了。张英豪当即下令开始在巴塘、康定地区建造秘密仓库,储存粮食,武器和弹药。

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英豪知道xizang地区海拔高,道路难行,后勤保障困难,特别是高原反应,这些才是进军xizang最大的困难。为此,张英豪还特地为军队制造了一批高压气瓶,专门用于将来进军xizang的时候用。

不过革命军在川藏边境也已经有一个多年头了,对于xizang地区虽然说不上非常的了解,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也知道了不少的信息。而且还秘密建立了交易渠道,与xizang人民进行贸易。

为了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和以后的贸易问题,张英豪又因地制宜的在那边组建了耗牛队。xizang高山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一般驮重为其体重的1/4,即100~120公斤。本书群号:775111838

xizang高山牦牛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是当地人民(主要是藏族)生产、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种。其分布地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少,日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其他家畜难以生存和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它均能适应。

同时张英豪还专门在巴塘、康定地区大量收购牲畜,并且在康定建立了罐头厂,皮毛加工厂,青稞酒厂等等。这罐头厂专门加工各种牛羊等肉,制成肉制品罐头,在供应当地革命军的同时,有多余的就放到市场去销售。所以现在整个四川,军队的伙食是最好的。很多的同志进入军队前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进了军队以后,天天都多少有点肉吃。

很多小伙子进了军队不愿意离开,伙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前面黄肌肉的人进了军队一段时间以后,脸上也会有油光。当然,军队是不养胖子的,吃的好训练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建造的工厂是张英豪撬动xizang的—根撬棍。《共产党宣言》里面说:…....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关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了。

要知道xizang牧民是养牛羊的,他们的肉食还是比较充足的。很多牛羊就要卖钱或者换成茶叶等生活用品。革命军到巴塘等地一年多了,靠近四川的地方的牧民对于喇嘛的对于前进党和革命军那些污蔑的宣传早就不攻自破了。藏兵被革命军狠狠教训了几次以后,川藏边境突围也就停了下来,而且贸易也逐渐多了起来。

川藏边境地带到处都是牛马出没。罐头厂在投入使用以后,大量的收购鲜肉。同时张英豪又把大量的食盐,茶,布,成衣,农具,煤油,面粉等运达康定和巴塘地区,与当地的牧民进行交易。大量物资涌入巴塘和康定地区,这些地方的人气迅速回升,从而导致肉价迅速上涨。

只要四川和xizang的牧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旦把xizang也卷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洪流当中,他们的你奴隶制度就会自然的慢慢瓦解。那么任凭xizang那边煽风点火,在利益的趋势之下,他们也不能禁止双方的交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都把牲畜赶到巴塘或者康定贩卖,张英豪在这里也不限数量的收购,有多少就要多少。而且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现在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交易都已经是纸币交易了。现在这些牧民也比较信任这花花绿绿的钞票了,要知道根据地可是控制粮价和盐价的,这些牧民可是占了不少便宜。而且用纸币进行贸易比他们自己易货贸易或者银钱交易方便迅捷,交易完成的牧民手里拿着花花绿绿的钞票,心中喜悦之情那是难以言喻的,一张张黑红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有些xizang来的牧民不敢带纸币回去,卖了牲畜以后就到临近的市场购买茶叶,布匹,煤油、盐巴,把钱花完以后,就高高兴兴的背着回家了。开始的时候牧民不知道银行这个东西,直到有些聪明的牧民或者有关系的牧民把钱存入这里的银行,不需要把钱全部花完,这里的贸易才真正兴盛起来,而且存钱是有利息拿的,牧民们自然是非常高兴。当地的银行同志发现这种情况以后,主动出击,招揽储户,才算真正解决了牧民的后顾之忧。

当然这里面也催生出了一批中间商,他们奔走四方,带着商品到牧民那里交易,然后带着牲畜到巴塘或者康定地区贩卖。

张英豪知道以利益为纽带还是比较牢靠的,在信仰和利益面前,不少人自然先期会选择信仰。但是人总是要生活的,最终只能是信仰让步,选择利益。而且只要尽可能的把四川的情况传进xizang广大农奴的耳朵里,就算是巨大的胜利了。事实上也正如张英豪预料的一样,为数不少的奴隶私自逃离xizang,投奔到了四川,这些获得解放的农奴将来也是进军藏区的先锋队,甚至是主力军。

现在的老百姓要求很低,结婚也只要有口饭吃就可以了。绝大多数的人想要的就是吃饱穿暖而已。牧民们虽然暂时无力转变xizang的局势,但是他们生活的改善,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更多藏区百姓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工厂建立以后,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牧民被迫卷入工业社会的洪流,xizang和四川的经济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毫无疑问会动摇xizang原本的社会结构,激化原本的矛盾。如果时间足够的话,从内部瓦解奴隶制也不是没有可能。

“主席,重庆电报。”“哦,上面说什么?”

“上面说有英国炮艇要进入夔州,请求指示。”

张英豪接过电报看了起来,电报里只是说有同志看到英国佬的炮艇逆流而上,估计已经快到夔门了。张英豪想了想,觉得英国人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线,便说道:“给林正宏同志他们发报,让人去问问英国领事,英国人的炮艇进入重庆来干什么?要英国炮舰立即退出去。嗯~让他们去和英国人打嘴仗。”

“是。”

秘书出去以后,笑了笑继续工作。而远在重庆的重庆市长林正宏收到电报以后,看着电报有点迷惑,把电报递给刘新生。旁边的刘新生接过电报看了起来,看完以后说道:“走吧,我们去会会英国人。”

“主席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要打?”

“什么“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摆着主席不把英国人的炮艇当回事嘛。如果英国人胆敢开炮,我们自然也是坚决把这炮艇给打出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过咱们现在又没有打算和英国人交恶,和他斗争就可以了,难道现在英国人敢开炮。用主席的话说,这叫勿谓言之不预也。”

“我是说英国人到底想干嘛?”

“示威呗,欺负我们没有水上力量,告诉我们要敬畏他大英帝国。”

“额,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必要我们去了,让对外办公室的人去就好了,我们去问的话,那就太给英国人的面子了。”

“也对,那你打个电话给对外办公室,告知一下情况,通知他们去英国人交涉吧。我去联系一下军队,让他们的炮兵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一旦英国佬胆敢炮击,就坚决给我打回去。”

英国驻重庆领事馆内,百国观力金李的节题。要知道如何解决四川的问题,至少也要解决重庆的问题。要知道

现在重庆海关可是在英国人的手里,但是现在重庆市里面进出口货物都已经在重庆政府的看管之下了。

而且,根据数据显示,现在重庆政府在海关里面渗透的越来越深。里面的不少权力已经变相的被重庆给剥夺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偷税漏税的情况,但是重庆的海关现在已经到了重庆政府短时间就可以接管的地步。

英国人苦心垄断中国海天里兹昙和在,在不长是不想这些中国人也学会里面的门道。但是现在,在不长

的时间里面,英国人已经变相的为四川培养了不少的海关人才。英国人当然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英国人也不打算就这么简单的捏着鼻子认了。

虽然到现在为止,英国人还没有且按微全分据的这股者四川的想法,不过他们却也想整治一下目无列强的这股

四川革命党。英国人作为全球的霸主级国家,炮轰重庆市区的事情或许现在不会做出来,但是炮轰重庆段长江两岸地区那是绝对做得出来的。

要解决四川的问题,日本人是最积极的,当然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真的派兵深入到四川来,而是为了积极做给英国人看的,现在日本的核心利益不在长江流域,而在朝鲜半岛,在东北以及山东等地。所以英国人想做什么,日本人就会跟着做什么,反正有英国人做后盾。

在英国人看来,他们派出炮艇进入重庆地区,就能够让重庆妥协了。不过当前来询问的是前进党的对外办公室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的算计落空了。不过他们对于对外办公室的通牒不以为意,嘴炮哪里有真炮好用。他们想通过舰炮外交的心思失败以后,不过这炮艇最终是开到了重庆,不过在重庆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而早在1900年3月的时候,英国海军炮艇通过三峡并且成功到达重庆的西部。不久之后,两艘新的美国战舰出现了。而到了1901年11月的时候,那时重庆已经在革命军的管辖范围之内了,但是法国的“奥利”号依旧抵达了重庆。

所以这次英国人的炮艇重新抵达重庆,示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来再次收集相关数据的。毕竟此时整个长江流域,大量充斥着外国的巡逻舰船和炮艇,一旦有变,这些船上面的大炮就将向两岸开炮。

张英豪之所以这次放任英国人的炮艇进入重庆,主要就是三个考虑。

第—就是张英豪认为此时英国人这是在试探四川和重庆政府的态度。对于这种试探,张英豪的态度就是现在只要你英国人不开炮,我就可以忍耐。

第二就是英国人调查水文,收集资料。张英豪现在没有水军,也没有海军,所以现在也懒得管这些,嘴炮喊出去只会让英国人觉得自己是色厉内荏,虚张声势而已。

第三就是只要满清和列强没有主动断了四川的水道出口,张英豪就要忍耐下去。可是一旦有人拦截这条水道,并且确定短时间内不会打开的话,那个时候,张英豪就无需再忍了,那就真的是你不打我都要找借口灭了你。

第二百五十二章:感谢打赏催更加更!!

张英豪不知道重庆的两位领导没有亲自去找英国人抗议,直接让英国人的打算落空了。不过他们对英国人采用什么态度或者做些什么对现在的张英豪来说都已经无关大局了。因为这个时候,张英豪接到通知,根据地仿造的单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组装出了第一台拖拉机。

拖拉机的出现到现在也就五十年,虽然很久以前,人们都在试图以机械力量代替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但是直到19世纪改良蒸汽机出现后,才使动力型农业机械的诞生成为可能。

1851年法国的阿拉巴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这比乘用车更早的被发明出来,足见人们农业机械的迫切性需要。

1889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农用拖拉机。由于内燃机比较轻便,易于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现为拖拉机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张英豪现在才知道什么叫集中力量办大事,张英豪把四川最优秀的匠人给集中了起来,进入自己给他们买的拖拉机厂里面进行学习。能够成为匠人,都是心思灵活,动手能力强的人。张英豪画了一个单缸四冲程的发动机示意图,要知道这玩意在物理课上是必学的内容。

画出来以后,张英豪就把这个事情交给这些人开始研究了。同时安排了一个能够解说这图纸的留学生给他们当老师的同时和他们一起试验。有了相应的工具,又有了理论和图片的支持。第一辆拖拉机终于是制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