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63章

作者:豪圣勇贤

帽、洋毯、背包、水壶,一应俱全,这也是近代中国士兵最

阔气的时候,后来的土八路和刮民党军根本难以望及项背。

袁大头的《劝兵歌》中写到: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

响来养兵。-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奉一般同。要知道满清

这个农业国生产力极不发达,物质资料极度匮乏。无数辛苦

劳动的农民一年忙到尾每个月都可能没有一二两银子,而到

了北洋新军,轻轻松松就能够获得清末中等地主、小资的收

入水平,怎么可能不让人趋之如鹜呢?

用整个大清国的收入就养着这么几镇兵马,待遇是可想

而知的,所以北洋新军招兵的时候,那是响者云集。用旧时

代的人来说,这钱其实就是卖命钱。

所以北洋新军可谓是百姓眼中的香饽饽,长期受晚清政

府压迫已久的贫民百姓,报名入伍北洋新军是个不错的选

择,至少军饷足以解决温饱问题。这骑兵营长说没有亏待过

新军士兵,让新军战士想想家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卖命钱

都拿了,到了此时难道还想苟活吗?

听了营长的话,又有了营长自己带头赴死,新军士兵们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本已经放下的手也再次举起了马

刀,脸上也慢慢露出了决死的表情。是呀,当初自己能够当

兵可都是有人担保的,家里的情况也都被调查的清清楚楚,

如果自己投降了,不仅保人要追究责任,家人同样没有好日

子过。看来只能是拼了,大不了一死而已,头颅掉了碗大个

疤。

北洋新军有多厉害不用说,北伐时候的军队都多次被北

洋军击溃,蒋光头的党军更是打不过北洋军,北洋军那是也

敢于刺刀见红的军队。对于在这个残酷的时代来说,死人是

那么家常便饭的一件事情,北洋军的高薪确实是值得买他们

这条命了。

就在骑兵营长鼓动新军骑兵冲锋送死的时候,他却是没

有注意到队伍里面有两名士兵已经悄悄的拿出了骑枪,并且

上好了子弹。这两个士兵就是前进党混入或者在北洋军中发

展的同志,张英豪知道北洋军厉害,自然是前进党渗透的重

点地方。但是北洋军的组成大部分是清廷旧部,对清廷忠诚

度高。而且袁大头对北洋新军掌控的太过于厉害,完全当成

私人军队来培养。再加上北洋的高薪和那一批对袁大头绝对

忠心的将领,使前进党渗透北洋的难度大增,革命思想传播

不容易。

第三百四十四章:

前进党的同志为了自身的安全,自然不可能随便去策反那些北洋老人,那样的话就是致自己同志于危险当中了。但是因为四川革命原因,北洋大肆扩军,镇压起义又会出现伤亡,这就给了前进党绝佳的混入北洋军队的机会。现在前进党的同志已经在河北扎根了,现在要派人混入北洋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由于前进党进入北洋的时候比较晚,现在同志们都还处于底层。此次入陕作战,肯定会有不少潜伏进北洋的同志被解放军战士误伤甚至直接牺牲成为永远没人知道的无名英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希望这些潜伏进入北洋的同志及时躲避,自求多福。

对峙依旧在继续,劝降也依旧在继续,新军士兵们慢慢的调转着马头,重新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冲锋队形,所有的新军骑兵此时都喘着粗气,积蓄力量,一言不发,场面凝重到了极点。即使是嘶叫的马匹和呻吟的伤兵,此时也感受到了这凝重气氛,声音放小了很多。

进入战壕的解放军也没有丝毫的闲着,他们立即更换了弹夹,子弹上膜,此时见新军骑兵又在做冲锋的准备,战士们也纷纷举起手里的枪,只要命令下达,立即就射出枪膛里面致命的子弹。骑兵营长躲在队列里面里面鼓动北洋骑兵送死,也让神枪手们颇为无奈。听到骑兵营长的鼓动,战士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北洋骑兵准备再次进攻送死。

骑兵营长再次喊道:“弟兄们,大不了一死,和这群赤匪拼了......."

此时,北洋军的士气已经被鼓动到了极点,只要骑兵营长一声令下,哪怕前面刀山火海,哪怕前面枪林弹雨,这些残存的北洋骑兵也照样往前冲锋,不少北洋骑兵此时也紧张到了极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面,依旧额头和手心冒汗,紧张的听着营长那一句进攻的命令。

“弟兄们,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跟我~额~”“砰~砰!”

就在这时,骑兵队伍里面响面起了两声枪响,骑兵营长那个冲"字就再也喊不出来了,直接一头栽倒在了地上,没了声息,看到这一幕的所有的北洋骑兵顿时傻眼了,瞬间陷入呆滞之中,即使是不少准备射击的解放军同志此时也有点目瞪口呆的感觉。

“兄弟们,冲就是死,投降了。”

“对,投降了,满清无道,今天反了。”

两位潜伏的同志一唱—和说了几句以后,当即把马枪一丢,骑马向前,来到队伍前面以后喊道:“解放军同志,别开枪,我们投降了。”

喊完,立即下马举起双手就转身说道:“营长死了,监军也早就被打死了。兄弟们,都降了吧,都是中国人,打打杀杀死的都是中国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想想家里的亲人,这样冲锋送死值不值得。”

战争残酷血腥,像北洋军这样的半封建军队为了鼓舞士气,防止有人临阵脱逃或者是厌战、避战,而且满清为了控制军队,防止军队叛乱或者哗变,设立了有满族人担任的监军一职。这些满族的监军一般比同级的军事长官的权力还大。即使军事长官死了,监军不死,依旧没有人敢投降。

北洋骑兵们听了,也都纷纷丢下手里的武器,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想"东西,死确实不可怕,但是送死却是因为冲动,理智回归,众人都感觉一阵后怕,冷汗都流下来了,此时自然就没人再想冲锋送死了,众人纷纷翻身下马,举起双手走了出来。

对于接受俘虏,解放军很有经验,解放了那么多的地主武装,自然知道第一步就是让俘虏人枪分离。看到北洋骑兵们都走了出来,立即就有一班战士跑了出来,把这些骑兵带到了一旁。

刘大贵看了一眼狼藉的地面,再次喊道:“打扫战场。”听到这句命令,同志们当即冲出了战壕,捡武器的捡武器,牵马的牵马,摸尸体的摸尸体,快速打扫着战场。这时,从后面又出现了一个连的骑兵和一些辎重大车。此时,有些受惊的战马此时已经跑远了,这些骑兵同志就是为了抓捕那些跑远了的战马。对于解放区来说,这些战马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辎重大车自然是来运军马尸体的,这些肉食自然是不能浪费的。

王英楷此时听完后卫部队的汇报,叹了一口,一个队一百多人就这么简单又报销了。他此时只能寄希望于骑兵部队给他带来好消息了。但是好消息没有等到,却等到了远处再次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

王英楷一听就知道这不是骑兵在射击,毫无疑问,这肯定是骑兵遭遇埋伏了。他忙拍大腿喊道:“快,快,王怀庆,你带着骑兵二营前去接应。王占元,你的第一标也立即去接应骑兵回来。你们两支部队不得相隔太远,免得再遭到赤匪的埋伏。快、快、快~”

王英楷一连用了几个快字,可见他的心里是多么的着急。

“是。”

王怀庆和王占元当即起立,答了一声“是"以后就立即转身出了军营。点起人马立即向着后卫的地方赶去,王怀庆询问得知一营骑兵的去向以后,他再次带着骑兵向着解放军伏击地点赶去。

当王怀庆赶到解放军伏击骑兵的地点以后,就只看到躺在地面上的一具具尸体了,不说活人了,连马尸都全部收拾完,被赤匪给带走了。但是此时王怀庆也不敢仅凭一个营的骑兵就追击了,如果遇到埋伏,眼前的这些尸体就是他们的下场。

过了一会,王占元也带着部队赶到了战场,看到一片被鲜血染红的战场又到周围勘察了一遍战场以后,大致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当即对王怀庆说道:“懋(mao)宣,赤匪不一般啊。”

“是呀,现在赤匪面还没见着多少,就已经伤亡上千人了,这些可都是我们老北洋的精锐啊,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补充回来。”

“报告,发现赤匪撤退路线。”王占元当即问王怀庆道:“追吗?”

王怀庆摇了摇头说道:“现在那边有什么等着都不知道,或许赤匪就等着我们追上去打我们埋伏呢,不追了,回去请统制大人定夺吧。”

王怀庆和王占元当即现场交给后勤部门,他们自己则带着军队返回中军复命去了。封建军队一般是不会让战士接触过多的尸体的,那样的话,对士气的打击就是不可想象的。士兵们不是为了自己打仗,而是为了统治阶级打仗,死人接触多了,就容易胡思乱想,所以一般都是专门的人打理这些战死的尸体的。而且北洋新军战死的士兵抚恤很高,所以也必须交给后勤部门统计名册进行抚恤。

“什么,骑兵一营全军覆没?”

王英楷听到这个王怀庆他们回来汇报的消息以后,当即一脸不可置信的反问道:“全部战死了?“

“应该有一些是被俘虏了,现场只有三百多战死的士兵尸体。”

王英楷听了,轻轻的点了点,此时他也知道不可能返回去寻找那些偷袭的赤匪了,那些偷袭的人已经不知道逃哪里去了。

王英楷咬咬牙说道:“各部队加强戒备,继续进军。”可惜他们还没有走多远,后面又传来一阵比之前更加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部队马上停了下来,纷纷向后面望去。王英楷已经有点麻木了,他此时举目四望,天宽地阔,原野仿佛无边无际,而北洋新军仿佛是沧海之一粟。面对这样辽阔的土地,面对赤匪的这种流氓打法,王英楷突然生出了一种无力的感觉。真的占据了西安就能够算是获得胜利了吗?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满满的疑惑。

“各部队之间缩短距离,后卫部队给我放一个营,我就要看看赤匪到底有没有这个牙口一次吃掉我们一个营,王怀庆,命令你的骑兵扩大搜索范围,务必保证部队的行军安全..…”

“是。”

王英楷又闭目仰头了一会,直接命令道:“继续前进,进入华州就安全了。”

这时,前后两面都来了通讯兵向王英楷汇报道:“禀告王统制,后卫遭到赤匪突袭,又一个队全军覆没。”

“禀告王统制,前锋部队再次遭遇赤匪的阻击。”

王英楷没有回话,他现在就一门心思想要先进去华州再说。果然,后面有了一个营的部队,又把骑兵扩大了搜索范围以后,后卫虽然依旧时不时出现枪炮声,但是即使有赤匪偷袭,也没有再出现整营全军覆没的情况了,但是骑兵部队就惨了,他们根本就不敢脱离部队过远的距离,否则骑兵就直接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后面不断的响起枪声,北洋新军的行军速度却是明显加快了很多,好像后面又什么怪兽在追赶他们,从军官到士兵,几乎每一个北洋新军官兵心中都生出了畏惧之情,都想离后面那里远一点。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每深入一步陕西,他们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直到傍晚时分,部队终于赶到了华州,所有的官兵都长长吐了一口气,所有的官兵都认为进了华州就安全了。人就是这样一种可笑的动物,没人告诉他们华州里面是安全的,但是因为这里有房子,所以他们就认为这里安全了。

就在北洋新军大部队进入华州的时候,朱泮藻带领的第二标官兵也没有再进攻赤匪的防线了,而是带着部队退了下来,安营扎寨了。在火炮射程越来越远的现在,安营扎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像古代那样扎个寨子一样的营寨,用木栏围住就可以了。为了防止敌人炮击,部队必须分散开,但是要防止敌人偷袭或者敌人从一个方向发起猛烈的进攻,所以部队安营扎寨必然是像一个八卦图那样的东西四面八方都要防备或者在一个靠山、靠水的位置,外围放着少数警戒的士兵,在大炮的射程之外就放着大部队,用以应变随时出现的战局。

夜幕降临,黑夜笼罩了大地,华州此时也已经慢慢的陷入安静当中。而在华阴城外的山神庙内的解放军临时指挥部里面,从各处过来的军官齐聚一堂,讨论现在的情况。

“司令,北洋军在赤水连破四道防线,我们诱敌深入的部队损失不小,现在赵亮师长继续带领部队向着渭南慢慢后撤,同志们的主要伤亡是由于开始不清楚北洋新军的战力,这次伤亡不少。”

“伤亡不小。"张峰皱了皱眉。

北洋新军进击的方向就是大平原,根本就没有多少防守之地。在这样的地区打仗,对于防守一方绝对不能说多么有利。现在没有了潼关天险,加上陕西军队大炮等重装备比较匮乏,正面作战是没有能力挡住北洋新军的,就正面对攻的能力来说,北洋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经验也比解放军丰富很多。

解放军在陕西的时间不长,但是陕西扩军以来,所有的部队率领的战士超过一半都是陕西人。而且现在陕西根本算不上恢复了元气,如果被北洋新军在陕西大闹一场,又让甘肃清军进入陕西的话,那么陕西的乱局将达到短期不可收拾的地步,损失必将非常的惨重。

“前线和沿途的群众疏散了没有?”

“司令,早就派人通知了,现在已经疏散了。”

“那就立即发电报通知赵亮同志,如果有必要,可以把渭南也让给北洋新军占领。”

张英豪对于部队的电报系统的建立是最为丧心病狂的,张英豪知道信息传递及时的重要性,所以镇守部队的电台必须最低要配备到团部,如果是出战部队的电台,电台最低必须要配备到营部,特殊任务的部队可以配备到班。至于说北洋新军,无线电台也就在王英楷那里才配备有那么一台。甚至现在日俄战争的日本军队,此时都没有配备无线电台系统,依旧需要用最传统的骑兵传递消息。

但是此时,指挥部里面的很多同志已经非常不爽继续透敌深入的计策了,与会的同志听了要把渭南让出来,脸色顿时就不怎么好看了。疏散人民群众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不少群众根本就不理解。而且他们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诱敌深入,他们又不是没有打过清军,甚至觉得即使正面对攻也能够战胜北洋新军。这些同志其实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而且他们现在知道四川进军云贵的消息,解放军在那边大杀四方,连英法联军都俘虏了几千人,他们陕西军队没有道理就不可以战士清军,不少军官此时已经失去了平常心。

张峰也不是不知道部队的这种情绪,但是该教育的都已经教育过了,张峰知道,这些事情同志们不吃亏就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们的对敌经验也都是需要靠刷人头刷出来的,不止有敌人的人头,还有自己同志的人头,甚至还会作出给敌人送人头的事情。

“司令,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渭南让出来吧,如果北洋新军在城市里面搞破坏的话,我们的损失也很大。”

“是呀,司令,我觉得我们就是对攻也能够战胜北洋新军。”

其实到底要不要让出渭南来呢?张峰此时也有点犯难,听到这些同志反对继续诱敌深入,张峰却是更加为难的同时,也下定决心好好好整顿一下部队了,军队立功心切可以理解,但是急切好战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政委蔡忠和明显也知道了同志们这种情绪,就听他开口说道:“同志们,我们不是干不过北洋新军,我们相信我们是必胜的。但是张英豪主席说过:只要形成了对射局面,不管敌人的武器多么低劣,我们都必然会有损失。而且北洋新军的装备还比我们好不少,如果我们和北洋新军进行对攻,我们当然相信同志们都是勇敢的,最后能够取得胜利。但是现在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和北洋新军进行对攻,平白的让更多的同志们为此牺牲。我们先削弱北洋新军的力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北洋新军自己都认为自己不可能赢的时候,就是我们战胜他们的时候。”

同志们听了,也只能默默的点头,不再说什么了。就在这时,就听机要员进来说道:“报告,监视潼关的同志发来消息,北洋新军有一批后勤物资运到了潼关。”

听到这句话,张峰突然想起张英豪思想里面写的一句话:现代军队有一个死穴,那就是后勤问题。北洋新军进攻陕西可不是在山东和直隶地区作战,能够得到当地地主士绅的帮助,北洋新军进攻陕西需要成百上千的骡马大车来运输后勤物资,在这个时代里面,上万人的后勤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每天消耗的物资就不在少数,只要吃掉他们几批后勤物资,困也能够把北洋新军困死。

参谋长赵金山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直接说道:“看看明天这批物资运不运出来,运出来的话,我们就在这物资上作作文章,明天半路吃掉这批物资,我个人也认为现在和北洋新军决战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决战时间推迟,还不到时间。”

张峰听了,点了点头说道:“但是我们也要尽快消灭这个北洋军,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北洋新军在这里耗着,有这时间还不如多修修路。但是和北洋决战之前,我们必须把潼关夺回来,占据了潼关,北洋第二镇也就插翅难飞了。”

这时,蔡忠和说道:“夺回潼关?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大家合计合计,看看行不行。”

说完,蔡忠和当即把自己计划说了出来,众人听了,也都连声叫好。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张峰听了蔡忠和的主意以后也觉得可行,直接命令道:“明天我们就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四个团压上去缴获这批北洋新军的后勤的物资,现在我们来合计合计缴获物资之后的行动。”

众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就把军队的行动安排完毕了,开完会,同志们也就回去部队做准备了。就在张峰他们做着最后的部署的时候,王英楷此时是一无所觉,北洋军提心吊胆的过了一天,晚上总算是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起床,王英楷让北洋新军吃完早饭就留了两个营的士兵守卫华州就继续上路了。部队直接一路行军到了朱泮藻于解放军作战的前线,此时,朱泮藻已经带着北洋新军又攻下了两道阻击阵地。朱泮藻知道今天主力会过来,部队自然是气势如虹,面对如此气势的清军,解放军只能是继续"后撤",节节抵抗。

王英楷率军来到前线,朱泮藻当即出来迎接,“子芹,前方赤匪战斗力怎么样?“

“报告王统制,陕西这边本来就不富裕,赤匪也没有多

少武器,也养不起多少部队。他们扩编部队如此快,肯定是穷兵装武,武器当然极其缺乏。赤匪能够挡住我们,还是靠

着潼关这个天险,渭南这里可没有潼关。”

虽然朱泮藻没有直接说解放军的战斗力怎么样,但是大家还是听出了朱泮藻看不上对面的赤匪。此时的朱泮藻在昨天连破四道防线,今天一早又连破两道防线,自然是自信满满。

“那你对路上偷袭我们的赤匪怎么看?”“不过是疥癣之疾。”

听到这评价,王英楷一愣,直接问道:“怎么说?”听到王英楷的问话,朱泮藻直接竖起五根手指说道:“五天,最多五天我们就能够控制整个西安西。控制西安,就等于控制陕西。而我们最多三天就能够攻克西安,攻克了西安,赤匪也就变成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朱泮藻今年才二十九岁,但是现在已经是一个标统。如果觉得他年纪轻就看轻他,那就是错了。虽然他只有二十九岁,但是他的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袁大头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是第一批人,或者说跟着袁大头的第一批人都是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人。自觉见识过列强军队的这些老北洋来说,自然是看不起窝在内陆的赤匪的。

但是也由于赤匪在四川造反,形式发展还比较严峻,满清现在也在想办法大肆扩编军队,军队扩编的太快,因此营管带甚至是标统这些职务都烂了大街。二十来岁没打过仗的营长一批接着一批,估计这些营长当中有四分之一是没有打过仗的,甚至连土匪都没有剿过。

可是像他们第二镇的老北洋这边却不同,大部分都是打过仗的老将。对于精锐的北洋新军来说,标统是一个一点都不低的职务。朱泮藻从最低的职位开始到现在的标统,是打过很多次仗的。只要简单接触一下,就能够大致判断对方的实力。

“对面的赤匪战斗力怎么样?”

听到这话,即使是朱泮藻也是眉头一皱说道:“赤匪的战斗力不能算差。”

接着就听朱泮藻解释道:“统制大人,对面的那群赤匪明显是没有打过大仗的部队,不过赤匪的勇气却是不错。悍勇无比,个个视死如归,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压力也不是很大,我们北洋新军的勇气也不在他们之下,我还从来没怕过这群赤匪?”

“自然如此。"好像是被朱泮藻说服了,王英楷点点头。王英楷从攻破潼关之后,接连经过华阴、华州,现在逼近渭南。但是除了受到赤匪的偷袭以外,他还真没有和赤匪面对面的进行对攻。此时到了第一线,这里有赤匪布置防线,王英楷自然是想立即让标统朱泮藻攻击一下赤匪的防守线,看看赤匪的防守情况。于是他转头对炮队标统田中玉问道:“炮兵到了没有?“

自家人知自家事,北洋新军是拱卫京城的军队,也就是保卫皇上和皇太后的御林军。北洋的装备、训练都是值得称赞的。赤匪即便是能消灭甘陕绿营,消灭了云贵所谓的新军,但是在北洋新军看来,前进党依旧是群土匪,什么都不能和他们这些老北洋比。一群乌合之众,朱泮藻和赤匪对攻的次数也不算少了,赤匪虽然悍不畏死,但是对于赤匪率领的所谓解放军的装备却是嗤之以鼻。要不是有潼关天险,赤匪率领的那些部队根本挡不住北洋新军。

“炮兵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