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95章

作者:豪圣勇贤

“.....是的,巡抚命令京山的兵力向钟祥集结,保卫钟祥,确保钟祥不失....…”

这可真是一个意外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周宝贵当即推门而入,打断了讯问,用眼睛盯着眼前俘虏的巡防营军官说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次,京山的清军部队现在正在赶到钟祥的路上?”

“应该是的,知府大人在得知贵军出川以后,就立即下令,派人让京山的部队立即支援钟祥,天门、潜江那些地方太远,知府大人知道已经赶不及了,就没有派人去。”

果然是喜出望外的好消息,周宝贵又问清楚了几个细节以后,也不再耽搁,当即回到办公办室就在地图上查看起来。荆门到钟祥的距离只有五十公里,如果说安陆知府得到消息,那就应该是李武华同志在解放荆门以后,那些逃离的人把消息带到了这里,当然,也有可能是张之洞想办法通知的消息。但是既然现在侦查兵同志们还没有传回丝毫的消息,那就是这些清军距离钟祥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周宝贵在地图上看了一眼李武华同志沿着竹陂河进攻的沙洋,他们的目标之—就是天门。当即就转移了目标,毕竟那不是自己的战斗任务。

钟祥距离京山的直线距离也仅仅只有六十公里,如果是解放军需要赶路的话,也要一天时间。解放军在荆门耽搁了一天,也就是说现在京山的清军如果没有耽搁的话,现在确实已经在支援的路上了。

这是一个打一场伏击歼灭战的好机会,而且,现在的重镇京山兵力被调离,那么此时城防肯定会异常空虚,正是拿下此地的绝佳时机。不想错过这般天赐良机的周宝贵马上说道:“命令侦查兵同志扩大侦查范围,延伸向京山方向搜索,尽快弄清楚这股从京山出发支援钟祥的清军位置。第二,拿缴获的银钱在钟祥用于雇佣城里的所有马匹、马车、驴车等运输工具,运输我们的物资,六连留在钟祥维持秩序,等候大部队的到来.…...."

计划没有变化快,周宝贵再一次食言了。先锋团的同志们没有在钟祥停留,同志们也没休息多久,在征集了骡马大车以后,就继续向着解放湖北的目标往前行军了。

就在周宝贵试图出其不意打伏击消灭京山支援钟祥的清军和突袭解放京山的时候。进入山西的解放军此时也在拼命行军,山西这个地方沟壑纵横,你想去的一个地方甚至这个地方看着就明明在沟壑对面,但是如果你想达到那里的话,就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

表里山河这几个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要彻底解放山西有多困难,看看前世的抗日神剧就知道了,中条山、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等在前世都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日本人最终不也是做不到彻底占领山西嘛!

所以张英豪对山西的同志要求也是这样,先解放山西的汾河平原地区和太原盆地以及各州府城市。采用的不是以前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而是优先解放城市,再解放农村的策略。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了,当然,这也是在新解放地区搞土改最好的办法。解放区政府占据着城市,人力物力集中,优势明显,能够对乡村的地主阶级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土改就会顺畅许多......

“报告。”

张英豪听到了刘琦的声音,当即抬头说道:“进来!

坐!老刘啊,前线有什么好消息?”

刘琦是刚刚自己让秘书叫过来的,为了不至于刘琦尴尬询问自己叫他来有什么事,张英豪直接反问了他一个问题。

其实与人谈话就是这样,就像张英豪如果不反问刘琦一个问题,他肯定会问:“主席,你找我?“这样的问题。

张英豪怎么回答?难道回答"是我找你!”

然后刘琦又问:“找我什么事?“或者是"干什么?"。这样的对话就太过于生硬了,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这不是交流。

所以,除了讲课、演讲、开会等是一个人说话外,特别是两个人谈话,就像走亲戚或者和一个陌生人谈话什么的,为了不至于冷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一问一答,有问有答的模式进行谈话。

假如别人问了你一个问题,你直接回答完以后就闭上了嘴巴,那么对方自然还要重开一个话题,这就不是交谈,就像审犯人或者上下级谈公事一样,这可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如果对方健谈还好说,话题多的很。如果双方都不了解,而且对方也不是健谈的人,你不再反问对方一个问题,对方就会觉得你不想和他说话了,那么你们双方的交谈也就结束了,立即就冷场了。

所以一个会说话的人,当一个人和他交谈的时候,他回答完就应该要立即反问对方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是交谈,谈话多抠几个细节讨论,这样的谈话也就可以长久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平时闲谈些什么好呢?那就是谈论健康、快乐、向上的东西或者谈论一下天气呀、时事呀、抨击一下领导嘛!只有有来有往的交流,才会让人感到舒心。

如果你不打算做媒人牵红线,就千万不要去问大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如果知道对方没有发大财,就千万也不要闲着没事去问金钱和工作的问题,因为这些隐私的问题问出来,话题很快就会继续不下去了,尴尬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刘琦听了张英豪的问题,直接回答道:“现在前线的情况比战前预料的发展还要好。周宝贵同志率领先锋团在解放了钟祥以后,又用预先设伏的办法在孙家桥附近把京山支援钟祥的清军一枪不发就全部缴械了,之后又强行军到京山,两炮轰开城门,解放了京山...…”"

张英豪听了,笑着说道:“哈哈,周宝贵同志也是用最小的代价解放宜昌的,看来他把这一套应用的炉火纯青了,是不是要他来军校讲讲他的经验了!你觉得呢?”

刘琦知道张英豪这是开玩笑,不过还是微笑道:“可以是可以,不过一枪不发俘虏大队清军的事情太多了,仅仅让周宝贵同志来传授经验,会不会厚此薄彼呢?”

张英豪都不用多想,立即就知道这是事实,但是一枪不发迫降敌军,确实是值得鼓励的事情,所以张英豪说道:“那就把这类案例写成教材提供给同志们学习吧,不过一定要注意,这是对付清军这样腐朽军队才能用的办法。如果是对付列强的军队,除非是在绝对的优势下确定己方不会有损伤或者敌人主动投降的情况下,否则我们不要提倡多抓敌军俘虏。因为如果军官都想着抓俘虏,很容易造成我们自己同志的死伤,得不偿失。”

“是呀!主席说的对。战争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突然性,分秒之间就决定了无数人的生死,甚至是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所以,就算是我们包围了敌军,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能够立即消灭对方就立即动手,战机稍纵即逝。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我们需要的敌人。而且,我们和洋人语言不通,观念不同。如果脑子里面想着抓俘虏,决策就必然失误,给敌人足够的时间做战前准备,最终必然给自己同志造成伤亡...…”

听到刘琦这么说,张英豪也就放心了,也不再和刘琦闲扯了,拿出一张长江流域的地图说道:“这次解放战争,不管我们能不能立即赶走列强游弋在长江上的军舰,但是有些准备还是要做的。”

说完,张英豪就在桌面上把地图铺开,让刘琦过来一起看。其实这就是张英豪想出的解决列强军舰炮击长江沿岸城市的方法。张英豪始终相信要维护解放区的安全只能靠解放区自己的力量,而且张英豪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真正的列强战列舰出现在长江下游,甚至还会试图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所以张英豪知道现在必须为此早做准备,张英豪这两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张英豪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当年李白出四川的时候就是坐船而出的,在过三峡的时候写下了《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而在天门山,他又写了一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到之前击沉列强小军舰的荆门山和虎牙山的炮兵部队,张英豪只感觉自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其实办法自己一直在用,居然恰恰又不会用了。果然是囿于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见识的问题,实事求是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想明白以后,张英豪当即就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查看起来,果然,没有用多长的时间,张英豪就找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

武穴、九江、安庆、芜湖.....

张英豪指着自己画了红圈的地方对着刘琦说道:“李白入川写的《蜀道难》上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在陕甘绿营进入四川以后,成功偷袭了剑阁,切断了陕甘绿营的退路,直接把进入四川的陕甘绿营全部消灭掉了,一个不留。所以李白写的这些诗还是具有一定的军事参考价值的。而李白在出川以后,其中也写了一首诗《望天门山》...…."

念完诗句,张英豪指着位于后世的芜湖市郊和和县的江边两岸的位置说道:“这里就是李白嘴里的天门山,这里的长江两岸是东西梁山,东西梁山隔江而立,似二虎相踞,所以有二虎山之称。长江流经此地时江面变的狭窄,形成一道长江天险。由于东西梁山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春秋时期的"吴楚长岸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南朝建都金陵后,这里作为护都的重要门户,曾屯兵东西粱山据守...…"

“主席的意思是这里建立炮台,守卫长江吗?“

张英豪听了,点了点头,又摇了摇了头说道:“在这里建立炮台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扼守长江,守护长江中上游的安全。但是,你看现在列强还有军舰在武汉等地停泊,如果他们发疯,炮击我们的沿岸城市呢?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反制他们的手段。只要这些军舰敢乱来,咱们就跟他们鱼死网破,必须把它击沉在长江之中,让这些开炮的军舰上的士兵给我们死难的群众陪葬。”

看到刘琦点头,张英豪又指着一个小圆圈说道:“这里是湖口九江地区,扼守长江水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就是在这里痛打湘军水师,打的曾国藩都要投水自杀。所以这湖口要塞的防范目标就是向着长江中上游的。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解放这里,把现在湖北等地军舰困在里面。我们只要把大炮往这里一摆,就等于扼住了列强停泊在湖北的军舰的脖子,只要列强的军舰敢乱来,列强的军舰又得不到丝毫的补充,我们就能够让他们永远留在中国。”

张英豪既然讲到了这里,自然也不打算停下来了,张英豪前世看了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的资料,自然知道还有一个著名的马当要塞。毕竟当初马当要塞失守以后,蒋光头也是难得硬气一次。第16军军长李蕴珩以疏于防范,作战不力受到军纪制裁,而第167师师长薛蔚英因贻误战机被枪决,该师番号也被撤销。

所以张英豪接着说道:“我们要逼走列强的军舰,就必须要有反制他们的手段,更加不能怕他们发出的所有战争威胁。所以,我们要时刻做好有敌人的陆军和海军联合大规模入侵的准备,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才不会怕他们。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天门山、九江、湖口等地建立堡垒要塞,还要在长江沿岸建立要塞群形成链条。”

说完,张英豪用手指在地图上一划,继续说道:“像吴淞、江阴、镇江、江宁、田家镇、马当等地都要建立永久性工事…..…"

“主席,这里不少地方都有满清留下来的旧有工程吧?““对,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满清因为无力拒止东西方列强于外洋,所以只能在镇海、福州、厦门、虎门等沿海城市及吴淞、江阴、江宁等长江要隘构筑了要塞炮台以备不虔。不过,满清的那些做这些事的人不是贪污腐败就是丝毫不懂防御要塞的建设,所以现在大多数的炮台武器又少又旧,而且这些地方现在基本已经年久失修,这些要塞炮台现在已经难堪江防和海防的重任了。

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否则我们没有海军,万一有事,长江门户洞开,敌人可到处上岸......那样的话,我们就要腹背受敌,没有这些要塞炮台,敌人军舰就能够横行长江,对我方极为不利,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够允许发生的事情。”

刘琦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如果建立要塞链的话,可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工作,而且,工程量也是不小。”

“这个是自然,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先想办法逼住列强,所以必须先控制九江、湖口等地,其他可以慢慢来,而且我们现在有飞艇部队,可以从天空中丢下来航空炸弹,上百公斤的高爆炸弹爆炸的威力有多大你也知道。所以我们建立的要塞链还要能够具有防空功能。现在全世界的要塞都还没有考虑过防空的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值得我们的同志好好的研究学习。至于工程量大的问题,完全可以动员当地百姓一起参与劳动,把修筑河堤,整理河道,清理河床结合在一起,只是要塞炮台的核心工程交给我们自己的同志就可以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张英豪现在觉得自己不是这么大的解放区领导者,而是不停给其他同志找事做,制造麻烦的人。当然,张英豪现在要比其他的同志想得多、想得远,然后是带领同志们一起做事,不玩虚的,这样所有的同志自然就跟着自己转了。

不过,也不是说现在张英豪就不玩虚的了,恰恰相反,虚的方面现在抓地更加勤快和严格了,《张英豪思想》和政治课是党政军所有培训同志必须要学习,还要及格的课程。

甚至针对后世很多党员居然党章都没有通看一遍的情况,又考虑到不少党员同志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还专门布置了一个专门抄党章的任务,每个人必须把党章咎抄两遍。

党的思想建设可是张英豪一直不敢有丝毫放松的领域,虽然同志们的思想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张英豪知道权力是自下而上的,所以自己只要拼命的教育基层,全部同志获得了一样的教育,这些讲述的东西同志们都觉得没有问题,他们自然会和领导的歪风邪气和不科学的做法作斗争。而且,在经历了整风以后,现在不少同志依旧在学校里面学习,也彻底震慑住了一批人,让不少同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至少在张英豪看来,胡作非为的事情现在变少了不少。

看着刘琦拿着自己标注的地图离开的背影,张英豪知道不管将来中国的海军如何,现在在长江沿岸修筑一个要塞堡垒链条群是非常有必要的。

前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苏联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秘密武器冰爆火箭筒参战,虽然解放军英勇顽强的反击最后击退了苏军。但是当时中国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庞然大物,双方打了一场,苏联更是在边界陈兵百万,万之后甚至妄图动用核武器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面对如此复杂且严重的国际局势,太祖直接提出了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时刻准备末日攻势。

太祖当时就是我不去打任何一个人,但是谁要是来打自己,就和谁拼命到底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前世中国也确实基本没有获取“有主"的土地,甚至在边界线确定上基本都是吃亏的。旁边的小国看到中国的态度,也都愿意和中国确定边界线,中国的目的就是不想多惹纷争,徒耗国力而已。

张英豪此时自然也是知道,有备无患,只有自己完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敌人才会真的不敢进攻。而且,长江流域是中国的核心精华地带,张英豪自然也是不愿意让这里经历战争从而变成一片废墟。至于修建要塞炮台花费的钱,将来还可以把这些地方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爱国教育基地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这些花掉的钱自然能够慢慢的赚回来。而且,只要保住了内陆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安定,这点钱真的不能用多来形容,可以说毛毛雨而已。

想到钱的问题,张英豪就想到了贸易问题,立即就又想到了长江水道的通航问题。现在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水道算是被解放区给彻底给控制住了,那么修整疏浚三峡这段长江河道的事情就该提上日程了。

在这个没有公路和铁路运输的时代,水运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而且过江需要渡船,大宗货物更是只能靠水运。而在四川,更是有水则行船、无水才上岸。像沱江,上连川西,下通川南,干流流经的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四川经济发达地区。所以,一直以来,自流井、贡井的盐,内江的糖以及川西坝子的米,都是靠水路运转重庆,再由重庆经嘉陵江、长江出川,古人出川也大多选择水路。

往来于资中、内江等地去的货船是大船不多,但是小船不断,络绎不绝。虽然重庆到成都的水运一次的总体运输量不大,依旧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所以,张英豪在解放四川以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河道的修浚和疏通,即使做不到全线渠化,但是炸掉河床上的一些大石,提高通航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加快爆破速度和效率,张英豪还专门为此成立了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隶属于解放军工程兵部队的编制,其下组建了几支清理河床的爆破船队,专门让这些同志爆破通航河道里面的拦路石。这些同志虽然很好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爆破任务,但是水火无情,最终也付出了十多名同志伤亡的代价。

现在,也该让这些同志开始着手三峡河道的爆破工作了。在这以前张英豪之所以没有修整三峡这段水道,除了这些地方还不是解放区外,就是担心洋人的军舰大炮,现在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那么这工作自然是要开始了。

张英豪当即就对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下达了指示,让他们立即开始清理三峡水道上的拦路石,还特别指示最先把艳预堆给炸了。张英豪知道艳预堆,自然是因为记得前世太祖在1958年3月30日乘坐江峡号轮船经过艳预堆时,船长莫家瑞念起在川江上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歌谣《艳预歌》。太祖问陪同的有关同志:“千百年来,艳预堆阻碍川江航运安全,何不炸掉它?"

太祖的这个问题可以说问的让无数人尴尬!这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没有人主动提出来或者去做呢?

可以说这块大石头每个人看到了都会感慨一番,也会想如果这石头不在这里或者消失掉该多好,但是这石头矗立在这里千万年了,受限于千万年来的思维,就是没有一个人想要动手把它炸掉。即使是前世那些革命者也没有,解放以后十年了,这石头依旧在江心巍峨矗立。

但是太祖心里就没有丝毫的条条框框,他就觉得这拦路的石头既然不好,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便和危险,直接炸掉不就完了吗?其实炸掉一块矗立在江心的大石头有什么难的?用几吨,十几吨甚至是几十吨炸药而已。但是没有这样气魄的人,他就是想不到这个事情。其实这也是太祖和普通人的区别所在,太祖就是一个有改天换地气魄的人!

其实官僚主义就是这点不好,在没有上级的命令和利益的驱动下,主动性比较差。但是,如果上级下达了命令或者指示,交给了他们任务,那么,这些人的行动力又会变得非常强悍。所以前世太祖的一句话,随即,艳预堆就纳入到了航道整治计划之中。

不过,现在是大革命时期,同志们现在也还没有严重的官僚化,而且张英豪还专门成立了爆破部门。张英豪即使还没有做什么指示,他们也早就开始做相应的准备了。而且,解放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粗糙但是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些工作自然会有人主动安排。

所以,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的同志们早就已经开始准备在三峡水道里面的爆破工作了。在这些同志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在他们得知解放军同志们控制住宜昌以后,他们就对爆破队伍下达了命令,开始准备进入三峡搞爆破。现在又接到了张英豪的命令以后,他们也就再无顾忌,立即命令附近的爆破队伍集结。接到了指挥室命令的爆破队伍,也立即乘船前往了三峡航道进行疏通爆破作业。

他们乘坐的船是解放区自己制造生产组装出来的铁骨木壳船,外面还包了一层铁皮,和沿途的小船对比,也显得很威武霸气,不过这船是绝对经受不起一发炮弹的。但是,要说这船和其他船真正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这船是蒸汽船,船上安装了蒸汽动力,它能够自由行驶在江河之上。这本身就代表了四川工业的进步,是一个极大地成就。

张英豪重视航运,专门组建队伍爆破航道里的石头,自然不会忘记开设造船厂。生产不了铁甲舰,生产木船用于在四川内部的运输还是没有问题的嘛!这船厂生产的蒸汽动力船可是一个热销产品,现在就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方便在江河里面搞爆破,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还特意购买了两艘飞艇专门为爆破服务。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三峡里面的拦路石,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自然也早就已经调查清楚了。但是他们是真的没有把艳预堆列入到爆破的行列里面,所以此次的爆破工作自然是从张英豪主席指示的地方开始。

奉节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距奉节城东约十五公里,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是三峡的西口,入川的门户――夔门。由于地势险峻,古往今来,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占据巴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其实很小,奉节其实也不大,令奉节比较兴旺的原因就是这里靠近三峡,还有一块拦江大石。千百年来,凡是往来三峡之客货木船,无论商贾官员,还是船工纤夫,欲过瞿塘峡,最担忧和畏惧的不是激流涌浪,而是横挡在峡口的一尊硕大巨礁――“艳预堆”,它似神物━般逆江而立,横截半个航道。

船只通过这里都需要小心翼翼,在风帆动力时代,这里就是行船者的噩梦,自古以来,这里不知道撞沉了多少船只,葬送了多少拉船纤夫们的生命,所以,船只要经过这里下三峡,或者从三峡上来的人都想在这里休息一下,奉节由此兴盛起来。

这时,一条爆破船逆流而上,从对面开来,两条爆破船在江边停船相会,队长李子兴跳到另外一艘船上对着这条船上的队长吴浩同志兴奋的说道:“老吴,啊!政委也在啊!政委好!哈哈,你们知道吗?真是不游瞿塘峡,不知三峡美,这里的景象实在是太壮观了。我之前没有来过这里,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为壮观的山水。”

吴浩微笑着说道:“我们队已经游历过这里了,确实是壮观非常。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全长也就八公里,只要二三十分钟就游完了。霍塘峡不长,我当初还沉浸在震撼人心的时候,就已经悄然经过了。”

这时,河床疏浚爆破指挥室的政委徐铁山也插话道:“长江上游的水都要从这里流出,纳于瞿塘峡,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自然是非常壮观。我是奉节人我知道,因为这里壮观的景色,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歌足迹....…”

众人说着话,负责此次爆破的三支队伍终于汇合,他们立即乘着船来到了艳预堆旁边,只见它显露在瞿塘峡口不宽的江面中心位置,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看着这小山一样的江心石,徐铁山说道:“这块大石头就是艳预堆了!这次爆破过后,它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面了。”

如果不是张英豪要求爆破小组把这座"小山"给炸掉,他们这些爆破小组即使把三峡上的拦路石都炸一遍,甚至都不会动这大石头,毕竟这大石头现在看起来实在是太大了,动用的炸药都要按吨计。但是当他们接到了命令以后,现在却也觉得确实应该可以把这拦路石给炸掉,这件事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吴浩回答道:“对,艳预堆就是魏门前江中的这座巨大礁石,又称淫预、犹豫,还叫燕窝石。子兴你看,每年冬季至来年初夏的枯水月份,艳预堆露出江面二十多米,远看如牛如马如象,江流被阻挡后向四面扩散,形成巨大的逆向间歇性泡漩,宽达又达二十至三十米,艳预堆后面还有巨大的回流。下行船到这里,江水奔腾冲向峡口,先直奔这块巨礁而来,如离弦的箭,船只就算是想远远地避开,但是紊乱的泡漩水或回流往往改变行船航向,稍差分厘,结果就是正好撞上去,顷刻间粉身碎骨。”

李子兴也说道:“这个我知道,巨浪回旋非常的危险。《艳预歌》里面不是唱了嘛!艳预大如象,霍塘不可上。艳预大如牛,霍塘不可留。艳预大如马,霍塘不可下。艳预大如袱,霍塘不可触。艳预大如龟,瞿塘不可窥。艳预大如鳖,霍塘行舟绝。”

徐铁山点了点头说:“子兴没有来过这里居然也知道这首歌谣,不错,看来也是做了很多准备。不过四川现在较为干旱无雨还好,如果是洪水暴发,一江怒水直奔艳预堆,狂澜腾空而起,涡流千转百回,形成"艳预回澜"的壮观景象。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这块大石头还在,不管它看起来是大是小,看上去像什么模样,从这里经过的船只就要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就有很多人想要这块大石头消失。杜甫在《艳预堆》中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北宋诗人范成大表达出“不知艳预在船底,但觉霍塘如镜平”的理想。现在,他们的理想就由我们来实现吧!“

李子兴问道:“政委怎么对艳预堆这么熟悉呀?“

听到这问话,政委叹了口气说道:“唉,不是我想熟悉,而是我祖辈都是这艳预堆的领航员。我爷爷就死在了这里,所以我对这里比谁都清楚,这也是我此次跟过来的原因。我就是要看着这害人的东西消失在我眼前,让它再也害不了人了。不说这个了,咱们的任务就是把它给炸平了。”

吴浩此时自然也知道政委触景生情了,当即说道:“政委,我们队马上就派出潜水员,把艳濒堆水下的全部情况给摸清楚,争取今天艳预堆的模型做出来。明天就可以进行钻孔作业了。然后运来高爆炸药,就可以直接进行爆破作业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徐铁山自然也知道嘴上说的简单,但是在施工中,爆破工作远不是那么简单。进行爆破甚至只是最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而已,只要做好了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最后的爆破只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而已!

现场勘测、设计炮眼位置、精确施工方案......每一个步骤都缺—不可,而且爆破的总方案还得经过多次论证和模拟,在一切没有落定之前,谁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特别是此次还涉及到水下爆破作业,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潮汐、水流、水深、天气等情况不一样,布置爆破作业的方案也会不一样。炮眼要多深,炸药要多少量,起爆是否安全可靠等等,这些都是精细活,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而且,这是在长江航道上爆破,湖北还在打仗呢!在正常通航水域施工与水上通航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所以必须科学合理的划定施工水域范围,还必须保障船舶正常通航,这些都是此次爆破的难点。也幸好艳预堆上和附近都没有什么需要保护文物,否则缩手缩脚就更加困难了。

.…-…--

此时,奉节本地的很多百姓看到这么多人乘船围着艳预堆不知道在干什么,当即就过来站在江边看热闹。就见几十个人开始在蒸汽船的帮助下,先后在岸边的大石上和艳预堆上打下钢钎,系上钢缆。如果这些事情还没啥稀奇的话,当他们看到有人从飞艇上面开始索降的时候,立即就是目瞪口呆起来,然后纷纷对此开始议论纷纷。

对于飞艇,奉节的百姓此时也不是特别陌生,毕竟之前就已经有飞有艇从这里飞过了。但是从飞艇上进行索降作业,这还是百姓们第一次见,这可真是个稀罕事!当他们远远的看到一个人慢慢滑下去的时候,所有的百姓都为这同志在心里捏了一把汗,当他们看到这同志平安落到艳预堆上时,顿时发出一阵欢呼。

李传杰同志索降到艳预堆上面以后,顿时有一种时光交错的错觉,又顿时感觉自己渺小无比,感觉—阵风就能够把自己吹走。站定了好一会,才很友好的向两岸的百姓招手打招呼。两岸的百姓也是稀罕,拼命地向李传杰同志挥手,毕竟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艳预堆上的场面。其实李传杰同志自己知道,如果不是靠飞艇这种工具,想要爬上这艳预堆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具的改善带来工作的方便也是他现在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就在这时,从各处都传来一阵镁光灯的闪烁,这是同志们请来见证艳预堆的摄像师在拍照,毕竟不用多长时间就再也拍不到这种照片了。本来还有不懂科学的同志提议到飞艇上面也拍几张照片,但是都直接被政委否决!开玩笑,飞艇上面是必须禁止一切火源的,吸烟的同志都不能成为飞艇上的工作人员,要是在飞艇上面引起了火灾,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传杰和两岸的群众打完招呼,又摆拍了几组照片以后,才开始对艳预堆展开测量工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实测。说来也是奇怪,千万年来,就从来没有历史记录有人对艳预堆进行过哪怕一次实测,历史上全部数据都只是一个大概。为什么?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想过要爆破这块大石头,测量了具体数据又有什么用呢?

经过李传杰同志的测量,此时的瀚预堆高出水面二十八米,长达四十米,宽度不规则,为十至十五米,水上体积差不多达到九千六百多立方米,至此,艳预堆的大小和规模终于有了确切的数据。

而在此时,潜水员们也穿上了潜水服,身上绑着安全绳和重物,沉入到江水里面开始探查艳预堆的水下部分的规模和形状......

政委也穿着救生衣,背上还拴了一根安全绳,乘着一艘船来到艳预堆跟前近距离观察艳预堆,迎水面为倒崖坎,是一个上大下小呈蘑菇形状的巨石,它的背水面又是陡壁......

经过全方位的测量,很快就用胶泥做出了一个艳预堆的模型。看着模型,同志们立即就对艳预堆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艳预堆现在经历河水千万年的冲刷,此时已经呈蘑菇形状,上大下小,多面临空。如果再被河水持续冲刷千万年,或许这块石头就会自己消失了。

同志们也都有了很丰富的爆破经验,看着这块大石头,立马就知道艳濒堆是采用碉室崩塌爆破法的理想对象,爆破后的岩石碎块甚至不需要清运,直接就塌入深深的江底了。

不再耽搁,同志们当即开始施工放线、布设控制点等前期工作,确定了两个平酮洞口以后,同志们当即开始在迎水面的石壁上开挖平酮,酮室开挖采取爆破掘进,先用电钻打孔,然后爆破,再出渣。碉开挖进深六米后转弯,再开挖支酮和药室。同志们轮流工作,但是,碉室、支酮和药室从开挖到成型依旧用了整整五天时间。完成以后,吴浩他们当即运来两吨炸药开始装药。

“起爆倒计时,5、4、3、2、1,起爆!”

随着口令的落下,按下开关,通电起爆。“轰”的一声巨响从江心传来,一时间真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艳预堆向背侧倒塌,夔门前的江面上顿时掀起巨大的水柱,霎时,如牛如马如象的艳预堆从此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

多年以后,有幸目睹解放军炸毁艳预堆的奉节百姓依旧会用一种复杂的心情谈论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艳预堆确实是鬼门关,吞噬了无数的人命。但是解放军却是没有任何畏惧的心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没有任何征兆,没有和他们进行任何的商量,就直接把这大石头给炸了。每每想到这些,总是让他们有种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好像心理面少了一种依托。

也是,千百年来艳预堆就一直矗立在那里,是人们心目中不可动摇的神物。古代船民为消灾避祸,还要杀牛祭奠这块大石头。现在他们心里不可动摇的神物被解放军彻底的摧毁了,但是他们心里现在又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填补内心的缺失,看着空荡荡的江面,自然会有空落落的感觉。

如果说酮室崩塌爆破法动用两吨炸药还是小意思的话,那么接下来对艳预堆进行清底爆破,这工作就危险多了。这些穿着潜水服的同志就要下到水里面进行作业。进行水下作业和水下爆破,就是与礁石“斗智斗勇"了,需要胆量与细致并存,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之前那些牺牲的同志,基本都是水下作业出了问题,把人救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这块矗立于江心的大石头,除了其中的一大块被解放军同志用卷扬机拖上岸留作纪念外,其他的残体均被彻底爆破,“尸骨无存"。

这其实是一个大功劳,但是解放区也仅仅是在报纸上发了一个小豆腐块和一张照片而已,仅仅简单地介绍了艳预堆的危害和解放军不畏牺牲把它给炸掉了,只是在最后写道:从此,翟塘峡口航行畅通无阻了.....

其实人民也真的不太在意解放军炸了这个一块大石头,对现在很多百姓来说,这件事距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而且,炸掉一块大石头又有什么好吹嘘的呢?只是炸掉了这块大石头,对在三峡行船的群众来说,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这件事也再次证明,只有去动手,行动起来,事情才能被推动,才能有结果,才有成功的可能。只要去做,就完全可以改天换地.....

就在徐铁山他们爆破艳预堆的时候,进军湖北的北路解放军同志们终于行军到了襄阳。襄阳又称襄樊,汉江把这座城市隔开,南面为襄阳,北面为樊城。三国里面关羽就是为了攻打襄樊,从而大意失荆州,这也导致蜀汉水路出川的道路被阻断,没有了前出基地,最后注定了偏安一隅的蜀汉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

襄阳历代为经济和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襄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中九大战略要地之一。

因为襄阳往南几乎没有什么险地,如果北方的军队攻占了襄阳,就可以南下攻击任何一个方向进攻,直面的就是广阔的汉江平原地区。所以,襄阳在南宋时期就是门户之城,南宋的军队必须死守襄阳。

襄阳因交通便利而商业发达,“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荆襄大道是南北商人往来的要道,汉江对岸的樊城更是一座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城市,是汉水流域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转搬码头。所以襄阳经济繁荣,是统治者的财税重地!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中关于湖北地区的战略形势有一句被引用很广的名言: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襄阳也?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警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

而襄阳的下面就是四川的门户――宜昌,所以,只有在襄阳挡住南下的军队,才能够控制四川。前世在抗日战争时,日本的军队就是打算占领宜昌后,攻占四川和重庆等地。所以,襄阳相当于一个十字路口,无论哪个方向都得挡住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