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40章

作者:豪圣勇贤

接下来就是又是一出呼呼啦啦的跪地戏码。慈禧看着这群宗室,眼睛里面没有半点感情,有的就是一个曾经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家的威严。

众人在慈禧的注视下,都不由得低下头。

“铁良,我问你,八旗兵可否做好了出征的准备?此事你安排的任何了?”

铁良听了慈禧的话,头低的更深了。铁良要求惩处新军,倒不是和那些新军一样,不希望八旗兵出征,而是如果不惩处那些闹事的新军的话,害怕八旗里面有人借机闹事,找不出兵的理由。八旗要是想打仗,那么母猪都会上树了,对于这点,铁良清除,袁大头也清楚,所有的将领也清楚,包括慈禧也清楚。

所以慈禧不问别的,直接戳中问题的关键,让铁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说准备好了?那就得罪了一帮子满臣。说没准备好?那不是显得自己无能吗?

现在已经到了我大清的生死存亡之秋,如果八旗兵还和以往那样,像个大爷一样要满清朝廷养着,等着绿营,新军替他们打仗,那么朝廷到会让这群八旗兵给拖垮,局面只会越来越糟糕。

但是现在铁良是正在验证墨菲定律,怕什么就真的来什么。八旗统领此时面对八旗军要求严惩新军的声浪,不仅不去安抚军队,反而是推波助澜,借机把问题扩大,从而推迟出兵时间,甚至是希望取消出兵。

很明显,慈禧一眼就看透了八旗搞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直接问出了问题的关键。慈禧这算是把问题解决了,但是却把铁良架在了火上烤了。

这个时候,新军是能得罪的吗?铁良很清楚,现在新军也是不能得罪的。否则来一次哗变,不用赤匪打过来,我大清就会自己崩溃掉。但是他也清楚八旗兵其实并不想真的把新军怎么样,他们所有人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拖时间,只要不出兵,赖在这京师里面,那就万事大吉。

此时就算是把所有的新军大卸八块,千刀万剐。八旗兵依旧还是会找出新的不出兵的理由。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打定主意不出兵,总有办法阻止出兵。

慈禧玩惯了这些权力的游戏,对于下面人心里想的是什么,自然被她琢磨的七七八八。看到铁良不敢说话的样子,看到袁大头一副战战兢兢模样,她也不再过分逼迫,直接说道:“我看还是八旗兵出兵以后再做决断,若是八旗那边打

了打胜仗,那么新军就由得八旗处置,此时我大清正是用人之际,就让新军暂时戴罪立功吧。”

慈禧的办法就是高明,不管八旗还有什么理由推迟出兵,只需要一个打了胜仗再说,就能够解决问题。大不了胜仗,那么自然是一切皆休。

铁良听了慈禧的话,一颗心终于是落回了肚子里面。他斜眼看了一眼袁大头,发现袁大头嘴角撤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嘲笑。不过铁良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把八旗用这个光明正大,冠冕堂皇的理由忽悠出兵,其他的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新军现在也是不能有任何处理的,让新军满腹怨言甚至把新军逼到了造反的地步,对满清朝廷没有丝毫的好处。八旗兵如果依旧不能打仗,反过头来还是要靠这些新军的,如果此时自相残杀起来,那么我大清的江山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

慈禧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让—众王爷都面面相觑,看慈禧的目光之中又多了几分敬畏。而铁良和袁大头倒是默契的高呼:“老佛爷圣明。”

慈禧也不理这两个人,转头又看向其他的几位王爷大臣,冷冷的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这些王爷皇族都知道此时只能如此了,再反对就要小心自己的顶上花翎了,而且慈禧这么说,让他们也没有反驳的余地,于是也只能跪地高呼:“老佛爷圣明。”

慈禧先让这些王爷大臣回去赶紧整顿八旗军,等他们出去以后,慈禧才让袁大头起来说话。跪了这么久,就算是年轻的小伙子也受不了,何况袁大头已经是一个四十六七岁的人了,跪了这么久,他努力的想站起身,但是两条腿已经不怎么听使唤了。

慈禧轻轻的挥了一下手,李莲英马上会意,用眼神示意了两个太监赶紧上前扶袁大头一把。袁大头平时都是一副军人做派,不管是站还是坐,都是腰杆子挺的笔直,就算是在家里也是如此,要不是处理新军里面的人影响重大,他也绝对不会来受这份罪。

“赐座。"慈禧淡淡的说道。

袁大头立即就要跪下谢恩,不过却被慈禧制止了,只能弯腰拱手说道:“谢老佛爷。”

袁大头此时却是半边屁股做到了一张方椅子上,小心翼翼听着慈崎的问话。就听慈禧问道:“袁大头,你的忠心哀家是知道的,与八旗斗殴之事现在也不用再提了,倒是行军打仗之事你比较清楚,说说吧!”

“太后,对付赤匪,新军必效死力,为大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慈禧也不表态,之事轻轻的嗯了一声,接着说道:“那么八旗行军打仗之事,你有何说法?“

“太后,八旗若是出兵,火器是不能缺少的,现在这个情况,大刀长矛已经是打不了胜仗了。“

袁大头没有说我大清起家的弓箭,毕竟说出来就有点不好听了。

慈禧听完,微微点了下头,看向铁良说道:“铁良,火器可否准备齐全?“

说实话,满清在买武器方面颇有后世印度的风范,对于购买兵器方面,花钱还是很舍得的。虽然是万国造,但是就数量来说,确实非常不少,虽然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抢走了军械库里面不少的武器,但是,如果好好的整理筹集一下的话,八旗兵的火器却是可以完备的,不过这后勤嘛,那就不要搞了,都是一次性的军队而已。当然,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自然没人会提出来自找麻烦。

“老佛爷,虽然还差一点点,但是勉强也够了。““很好,让八旗劲旅尽快出京吧!”

慈禧的一句话就决定了这群八旗子弟的接下来的命运,对于满清朝廷和八旗子弟来说,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所以非常的可惜,富春的想法落空了,开玩笑,让八旗子弟守城还不如不守,单独留下这些人,这京城只需要几天就被祸祸完了。满清的官员对于这样的提议哪里会同意,自然是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富春第二天中午醒来的时候,刚出门就听到了一个令他无比绝望的命令。满清的八旗子弟终于是到了出征的时候了。整个京城都能够感受一片哀伤的气氛。八旗子弟的家人们有关系的到皇宫里面哀求哭闹,没有关系的就跪在皇宫门口。但是慈禧和铁良等人都决议已定了,自然不会再改变主意,最后只能是又跑到城门口为这些八旗子弟的出征送行,哭的那是一个惊天动地,满满都是悲壮的气氛。

这些八旗的家人在城门口,女的哭,男的也哭,老的哭,小的也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城门口哭成一团,真是一副人间难得剧情。这些八旗子弟也不知道自己这次出去了能不能活着回来,一边哭,一边一步三回头,不愿意离开这巍峨的京城。但是现在是慈禧发话了,他们现在也不得不出兵,就是给他们这些八旗子弟胆子,让他们闹个哗变什么的,他们也不敢啊。

“这群活祖宗可算走了!“

铁良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这群八旗子弟总算是离开了京城,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他可是烦的不行,求情的,做说客的,送礼的一大堆,就是指着他铁良的鼻子骂的也不少,现在这些活祖宗可算是离开了,总算是把这个大包袱给送出去了。但是,铁良一想到现在的财政收入,又再次叹了一口气。国事艰难啊,铁良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偌大的一个朝廷,现在居然就要维持不下去了,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在说话。

“大人可是为钱的事情而烦恼?“

铁良回过神来,就看到奎俊站在了他的身边,一脸高深的看着他。这位爷当初丢了四川,但是却带回来了不少的消息。又有李鸿章等人为他说情,再加上他是瓜尔佳氏京城四大财主之一,供上了不少的钱财,不仅保住了性命,现在还依旧混的风生水起。

“哦,奎俊大人有何良策?“

作为京城里面数—数二的人物,皇宫里面有什么消息哪里能逃得过奎俊这些人的耳目。所以奎俊也不再啰嗦,直接说道:“我有门路能购入大量的粮食,赚钱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我们要控制京城的粮食,就算是皇庄里面的粮食也一样控制,然后让粮价再往上涨一涨。这样一来,朝廷不就有钱了吗?”

铁良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就是典型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操控市场发国难财了。但是,铁良也知道奎俊只是—帮人的代表而已,这里面涉及大量的利益,所以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开口说道:"这事还要再商量一下,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有了结果,肯定还是需要大人多多帮衬一二的。”

奎俊也没有办法逼迫,既然说道这个份上了,自然大家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奎俊回到府里,就有一大帮子的人过来和他问话。大家—听铁良的回答,顿时大喜。要知道最近粮食价格暴涨,这些有皇庄的王爷贵族可是赚了不少,但是后来大批走私的粮食进入京师,导致粮价还略微开始下跌,这可是完全不符合这些皇庄的利益。后来又听说老佛爷要打皇庄的主意,自然急得是火烧火燎的。

他们这些人听说铁良想垄断京师的粮食买卖,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差事肯定需要人去做,自然立刻就动了心思。只要他们参与进来,控制住整个京城的粮食买卖,并且把粮食的价格维持在一个高位,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大赚特赚。

当然,赚钱这么俗气的,这些王爷贵族自然不会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自然是不能离开嘴巴的,为国分忧,把控制粮食的差事交给他们可以为朝廷省钱,他们是不收人工费的,增加朝廷的收入,堵住走私的漏洞.......

现在这些王爷贵族自然是知道满清朝廷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他们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为我大清效死的打算。他们可是都知道解放军的厉害,自然要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现在他们就在忙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搂钱,然后想方设法把钱存外国银行,然后转移出去。这就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想要做的事情了。只要有了钱,他们到哪里都是大爷,满清亡不亡都无关要紧了,他们跑到租界甚至是国外,这辈子照样过好日子。

第五百八十二章:书友遍天下,千里共蝉娟!

刚刚走出京城剿匪的八旗劲旅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开始还异常团结并且小心翼翼。但是,不用多久就感觉不对劲了,很快他们就故态复萌,拿出了在京城几的嚣张劲,甚至开始扬眉吐气了。

从最初出京都哭的死去活来不同,此时的八旗子弟各个都是神采飞扬。八旗子弟一开始还慢慢吞吞的从京城进兵山东,为了不用战斗,他们一路尽量慢慢悠悠的行军,不知道的人看到了,一定会觉得这些八旗子弟不是去剿匪,而是出来旅游的。

但是,军队就是军队,再垃圾的军队,他的组织也一定是从上到下控制的比较严密的。当第一个八旗子弟控制不住自己,开始把手伸向当地的民众家里的时候。当第一个八旗子弟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闯进民众的屋子的时候。当他们面对当地一众唯唯诺诺的地主士绅的时候,当他们收礼收到手软的时候,他们终于是捂了......

原来他们依旧是那么的强大,原来外面的世界依旧是他们八旗子弟的天堂,原来他们八旗子弟下到地方是太上皇一般的存在,原来历史上八旗祖先抢掠的真相是这样的呀!原来自己也能去祖先一样纵横天下呀.....

如果张英豪看到这种情况,只会说八旗子弟的坏毛病都是被地方官员和地主士绅给惯出来的,是唯唯诺诺,是中国传统给统纵容而来的。

面对沿途数之不尽的好处,八旗劲旅真的就开始飘了,开始胡作非为了,沿途无数大姑娘小媳妇都遭殃了,无数的平民家庭被这些八旗搜刮的一干二净了。见到这些平民即使这样,依旧唯唯诺诺,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他们的时候,八旗子弟立即又发生了进化,立即就从胡作非为发展到了为所欲为,肆意妄为的地步了.......

这些八旗子弟是真的没有学过组织学,并不知道有组织和没组织之间的那天差地别的力量差距;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做就是加快了给满清掘墓的速度,但是此时,尝到了甜头的八旗子弟谁要是敢于阻止他们捞取好处,他们立即就敢把这个人给撕成碎片。

更加奇葩的事情是,面对给他们送礼跪拜的沿途群众,这些八旗子弟顿时眼高于顶,视汉人为奴才,稍加不顺就是拳打脚踢。他们可不管什么朝廷宣传的所谓满汉一家,不管你是地主士绅还是平民百姓,本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想法,所过之处,都要刮一层地皮。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有点乐不思蜀了,在京城里面吃着那点子铁杆庄稼,哪有在这外面来的实在?金钱美女,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才是八旗劲旅该有的待遇呀。至于说那些之前得罪他们的北洋新军,之前的那些京城的恋恋不舍,各地赤匪的威胁等,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了。总之

就是一句话,这些八旗子弟出了京城的牢笼,心变野了!

所以这些八旗子弟一路走过,一路祸害,留下一地的狼藉,无数人对着满清八旗的背影咬牙切齿,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个人毕竟是无力的。最多就是就是一口唾沫,然后嘴里来一句:“吓,什么玩意。”

当然,这些八旗所作所为当然很快就传到了京城里面,除了极少数人,其他人自然都知道这些八旗子弟的做法不妥,但是,知道又有什么卵用?又能怎么样呢?满清没钱,没粮了。现在已经完全养不起这些八旗子弟了,不让这些八旗子弟外出打野食,难道让他们饿死吗?

而且这些八旗子弟出去没多久,现在就已经往京城里面送来了不少物资,银钱不说,就粮食布匹也不在少数啊。这有效的缓解了京城里面物资匮乏和银钱匮乏的局面。铁良他们自然是乐的如此,只是悄悄的发了一道命令,不痛不痒的谴责几句,然后让他们去剿匪,做的不要太过分了云云!

接到命令的八旗军官可是乐坏了,在他们的心里,这就立即变成了奉旨办事了,于是变得更加变本加厉起来,或许在他们的眼里,不要太过分的意思就是不要胡乱杀人的意思吧,至于说欺负欺负一下下面的汉狗,自然不能算在过分的行列当中。

从最开始的偷偷摸摸,到后面的为所欲为,这期间好像根本就不需要多加学习,而是这些八旗子弟与生俱来的天赋,水到渠成的事情,好像就是刻在这些八旗子弟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是现在才有机会展现出来而已。其实这也不怪,毕竟他们就是听祖上的“英勇"事迹长大的,抢掠的事情即使没有亲手做过,在脑袋里面肯定已经不知道演练多少次了,现在亲身实践一下,理论结合实际,自然是进步飞快。都是雕虫小技,手到擒来。

不过,由于革命军的出现,满清又开始了放开地方组建团练。所以稍微有权势,有能力的地主士绅和商人,都开始相互勾结,相互串通,相互联合组建团练。组建团练就要对当地的百姓刮地皮,这些地主士绅也不可能全部自己出钱。而这些八旗子弟的到来,自然和这些民团产生利益就纠纷。

民团当然知道自己的合法性来源于满清的承认,所以只要八旗子弟做完就选择离开或者不太过分,大多保持了容忍的态度,最多也只敢让这些八旗子弟碰个软钉子而已。但是凡事就有例外,凡事最怕的也是这个例外。

这天,作为副统领的富春和弟兄们一起乐呵乐呵,所以喝了点白酒,突然变得兴致勃勃,蠢蠢欲动,更是在酒精的刺激下神采飞扬了起来。于是他带着兄弟们在广饶四处寻找串通"土匪”的人.

富春转啊转,始终没有发现值得串通"土匪"的人,这让他感觉在弟兄们面前丢脸了。所以他干脆就领着人到了大道上去等待,等啊等,都快把眼睛望穿了,终于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等来了一头大肥羊。

当车队走近的时候,富春一看,眼都直了,五十几辆马拉的胶轮大车装的满满当当,遮的严严实实,但是,从轮廓就可以看出,里面肯定都是码的整整齐齐的箱子,这么多的货物,肯定值很多的银子!

胶轮大车组成的商队后面,还跟着几辆马车,不用说,那是主家家眷和掌柜等有身份的人坐的。

赶车的马夫和护从的家丁足足有六七十号人,他们头戴宽檐草帽、穿着黑布短褂、麻布裤子,黑布鞋,每人都有一把大刀,长枪等武器,有些家丁身上还背着长枪短炮,声势骇人。不过,再怎么有威势,到了富春面前也照样要乖乖停下来,因为富春他们的枪口已经对准他们了。

早就得到传信的掌柜当即麻溜的掀开帘布,跳下马车,小步块走地来到富春面前,两手抱拳一拱,满脸含笑,说道:“这位官爷,我们是青岛刘氏同济商行的,东家吩咐护送家眷去青岛。请各位官爷照应一二,兄弟有礼了!”

说完,掌柜立即从兜里掏出━摞银元递到了富春手里。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刘氏同济商行的掌柜,见了富春这八旗官兵依然不慌不忙。

富春接过银元塞进自己的裤兜里,眼睛看都不看掌柜,迈步走向了胶轮大车,对赶车的伙计命令道:“上头有令,对过往货物、行人严加盘查,严防有人通匪。打开!都打开,老子要检查!”

掌柜的见此情形,顿时有点慌了,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来,对着富春说道:“官爷,我们东家在青岛做生意,和咱们广饶县令也是朋友。我这里有青岛德国人开给的证明,请官爷查看!”

打开这些货物倒是没什么,但是眼前这军官的态度却让掌柜的心生疑惑,以前一直都不是这样的,收了钱哪有不办事的道理。而且,这些货物打开以后还要再次打包,麻烦不说,要是这些丘八粗手粗脚把货物弄坏了可怎么办?

这掌柜可是知道丘八们最怕的就是外国人,所以他不仅搬出县太爷,还立即搬出德国人来给自己撑腰。如果是在不久前,或者是还在京城那会,富春此时或许已经是两股战战了,但是在外面浪了几天,他的心也已经野了,而且,八旗初来乍到,还不知道道上的规矩,再加上喝了酒,在自己弟兄们前面耍威风也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自然要闹得尽兴。

富春接过掌柜递过来的通行证,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沂蒙山地区的土匪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在广饶━带活动了,这土匪最善于造假欺骗我们,说不定你这张证明就是土匪伪造的。来人,把他们的枪下了,打开箱子,老子要好好检查检查,看里面是不是藏着送给土匪的物资!”

“官爷,我们可都是正经的生意人啊,怎么会通匪呢?我们都知道通匪可是要杀头的。官爷就行行好,放我们过去的吧,小的在这里谢过官爷了。”

说完掌柜是不停的作揖,又从口袋里面摸出—摞银元出来就要递给富春。

富春接过以后,在手里一边惦着,一边冷声说道:“正经的生意人?“

“是,是,是。正经的生意人。”

“哼哼,正经的生意人你们贿赂官兵干什么?正经生意人还带枪干什么?”

“这,这不是防备土匪嘛!”

“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说防备土匪,哪来的土匪,你是说我们无能吗?我看你们就是些土匪,不是土匪也肯定通匪,来人,先把他们的枪给下了再说。”

得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这兵还是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呢。此时的富春完全就看不上掌柜刚刚送的那点子银钱,这么多的车马,不知道值多少金银,难道这掌柜认为自己不识货吗?就算是告到县太爷那里,他们敢管大清八旗的事情吗?那才是真的反了天了。这些八旗出了京城以后,才知道他们的身份是多么的好用,只要说一句我们是八旗,那些官员还不是立即乖乖听话?

掌柜一见富春耍横,就知道麻烦来了,甚至是遇到大麻烦了,这特码的还说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现在自己不就遇到了比土匪还光明正大的打劫吗?这家伙是想私吞财产了,说不定还会杀人灭口,掌柜就赶紧横在富春面前,依然笑着说道:“官爷说笑了,我们东家可是洋人的朋友,还请过青岛的德军司令官吃过饭呢。证明也是他们签发的,怎么会是土匪伪造的呢?请官爷行行好,不要为难我们这些跑腿的。"

富春劈手一巴掌甩到了掌柜的脸上,打的掌柜一个翅趄,张嘴就骂:“去尼玛的,你是什么玩意,敢在我们大清八旗劲旅面前大呼小叫的。老子大公无私,说检查就检查,现在就要检查。老子真是闲的蛋疼,和你个狗东西磨牙!查!“

就在这个时候,从一辆马车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女声:“住手,真是放肆,好大的狗胆!”

紧接着,马车上帘布掀开,跳下一个樱桃小嘴,柳叶眉,穿着纯白长裙,梳着两根麻花大辫子、手里拿着一把小折扇的邻家清纯小妹。看着那生气的小模样,看着那可爱的脸蛋,立即就能激发男人的保护欲,特别还是枪在手的时候,简直就是能够为她生,为她死了!

护卫们此时可不敢看这小姑娘,但是富春等一干八旗的眼睛一下就直了,抬着的枪都不自觉就低了下去,真是担心走火伤到了这邻家清纯小妹。不料,这姑娘还不是正主儿,只是一个小丫头而已,只见她又掀开了轿车的布帘子,嘴里说道:“二小姐,请!”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姑娘弯腰从轿车里探出了头,就见这姑娘鹅蛋脸,两个小小的酒窝出现在似清纯,似妖娆的脸上,臻首蛾眉,明眸皓齿,说不出的美丽,说不出的动人。

接着就见这刘家姑娘穿着一身小碎花连衣裙出来,如同仙女一般扶着侍女飘飘然跳下马车,手腕上戴着一个银白色的手表,闪闪发亮,显得落落大方。

富春顿时感觉自己恋爱了,小心肝更是扑通扑通的乱跳,心里酥麻麻的,全身感觉都是力气但又好像全身无力。富春从小就厮混于八大胡同,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见过,能够让他如此痴迷的人又该是怎么样模样?连富春都如此了,何况他的那些个手下呢?

刘家姑娘看到一群人傻乎乎的看着她,也不尴尬,只是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道:“你为什么打我们掌柜?“

“啊,天神呀!这是仙女下凡了。”

富春感觉自己的心突然像是要融化一样,以他那贫乏的学识,已经找不到形容刘家姑娘的词语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现在已经完全变得晕晕乎乎了。富春突然感觉鼻子发痒,用手—模,居然是鼻血已经喷洒一地了。此时此刻,一个魔鬼—般的声音不停的在富春的脑海里面响起。

“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死也值了,一定要得到她。一定要得到她,一定要得到她......"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放纵让富春走火入魔了,否则,如果是在京城的时候,哪里会有如此想法呢?当然,男人就是如此,当下半身处于支配状态的时候,一切都不管不顾,甚至自己的命都是儿戏,只为那激情的一瞬,只为留下优秀的后代。

富春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有时突然狰狞了起来,可是立即就又变得温柔似水,突然又变成恶狠狠的模样,一会又变得傻呆呆的样子......

掌柜却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看到眼前这清军军官的脸色就知道要糟糕,只能在一边急得直跳脚。他早就吩咐过小姐不要露面了,不管怎么样,他们也只是损失一点财务而已,但是,现在自家小姐就是不听露面了,现在天大的麻烦来了,当真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啊。

刘家姑娘看到富春的模样,眉头微微一皱。看到眼前的仙子皱眉,富春才从傻呆呆的状态完全清醒了过来,并且脑子里面已经转出了几个计策,不管这刘家小姐到底是怎样的人,自己可是八旗子弟,而且是副统领,让她嫁给自己那也是这刘家小姐三生有幸了。

思路转变了过来,富春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军阀的转变,当即哈哈—笑,当即挥手说道:“把他们的枪都给下了。”

富春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对这刘家小姐他已经有了打算,管他娘家有没有感情呢,他相信很快他们就能够“日久生情"的。再说了,这时代哪里有什么自由恋爱这么一说,自己现在就要娶了这刘家小姐,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饭,谁敢说个不字,那就先问过自己手上的家伙。

富春四下扫了一眼,见到那些家丁的枪乖乖的被自己的手下收走,心里顿时豪气干云。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富春把手往口袋里面一淘,就掏出了刚刚掌柜给他的银钱,随手就丢给了掌柜。

“这是娶你家小姐彩礼的定金,现在你们家小姐我就接走了,过两天我们再去拜见岳父大人,哈哈....…”

第五百八十三章:第一更,求票票!

这话说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霸气十足。说完也不管其他人的反应,直接走过去,就打算用公主抱的方式立即抱走刘家姑娘。刘婉蓉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霸气的人,一时之间居然陷入了懵逼状态,竟然忘了反抗。

不过富春的话语和行动顿时可是惹了众怒了,其他人都被八旗兵用枪支和刺刀逼住没有办法,但是那个侍女小姑娘依旧自由,顿时就上来拼命,一个不防居然一耳光扇在了富春的脸上。可惜富春此时哪里还把这小姑娘看在眼里,顿时恶狠狠的说道:“你再打我,就把你送给我的手下。”

可惜,这侍女小姑娘完全不理富春的威胁,还是想上来拼命。富春之前被扇了一巴掌那是自己不小心的原因,此时这小姑娘再想打自己,那是想都别想了。就见富春突然用肩膀轻轻撞了一下侍女,这时候一个不稳,立即摔了一个屁股蹲。然后就在刘家姑娘醒悟过来要反抗的时候顺势就把她抱了起来。

富春毕竟在八大胡同混了十多二十年人物,对付一个少女那是轻而易举。在刘家姑娘大力挣扎之前,富春的一只手悄悄的往刘家姑娘的某个地方一放,然后一捏,刘婉蓉一个黄瓜大闺女,顿时就动都不敢动一下了。

这富春此时是色胆包天,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也是抢的如此理直气壮。毕竟彩礼的定金已经给了,谁也不能再多说什么了,最多将来多多的赔罪赔而已,能娶到如此媳妇,少活十年也是值得的,自己有人有枪,谁敢造次?

只见富春抱着刘婉蓉哈哈一笑就登上了那辆原先刘婉蓉之前乘坐的马车,手底下的八旗子弟干这些事已经有了相当的配合默契。当即就有人跳上马车开始赶车,而那些家丁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小姐就这样被人劫走,立即就想上去劝阻。但是这些八旗对此也非常的有经验,负责后面断后几个人立即抽出大刀就立即胡乱劈砍起来,这样整条道路也就没有人能够过去了。那些家丁马夫只能慢慢的跟在这些断后的八旗子弟的后面走着。

此时那掌柜已经是差点被气的背过气去,也亏的他见过不少世面,强行定住心神,立即就拉着一个家丁,让他骑马立即回去报信。而此时那个侍女小丫头,已经没有了先前任何的神色,只能是蹲在地上,在那里大哭抹泪。

富春想的是好,这个时代的人生活困难,地主劣绅欺男霸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天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卖儿鬻女。古代生女儿就是一个赔钱货,贫苦人家生个女儿最大的的用处大概就是为了给自己儿子换亲而已。如果彩礼给的足够,她们的家人也都是助纣为虐,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镇压了女性一切反抗。再一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决定了她们的一生命运。

但是这刘家姑娘刘婉蓉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是大买办之女,还是留洋归来的,见过大世面。而且,富春说刘家人通匪,那是一点错误都没有的,这时代做生意的哪里不是需要上下打点,还需要白两道照应呢?这都是潜规则了,但是你不说,我不说,又有谁追究呢。刘婉蓉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也真不是泥捏的,甚至还专门练过几手,也是个打过枪的姑娘。

富春他们这些八旗子弟兵新到山东,而富春也是新到广饶,自然是不是十分清楚地方的具体情况。由于革命军分田分地的压力,满清重新开启团练剿匪,各地的民团和商人武装也是趁势而起,渐渐有了失控的架势。满清本来对于地方的掌握就弱的可怜,民团一起,对于农村的把握就几乎到了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