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49章

作者:豪圣勇贤

而且,私人企业提升了生产力以后,基本只能通过交易才能让群众享受到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好处。而国家提升生产力以后,却能把这种生产力带来的好处给普及到全民当中。

“主席,我们现在压低一些劳动力的价格,又让以前卖出去的劳动力变得有价值,什么时候可以放开限制,让劳动力自由体现他们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建设性,张英豪想了一下才说道:“让劳动力自由体现他们的价值?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这一代人基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文盲太多,国家太过于落后,交通太落后,人民还不能自由流通,而且,大量的百姓还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太低了。所以,让劳动力自由体现他们的价值,至少要到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才可以。当然,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理念,在可预期内,劳动力的价格还需要在控制之内,我们必须通过税收进行二次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

其实张英豪心里清楚,要高工资是每个人的想法,但是在中国却是非常难办的一件事情。因为中国还有广大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发达地区的人民已经过上了发达国家才有的日子,但是,这些贫困地区依旧过着温饱的生活,甚至为了温饱而辛苦的劳作,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如果提高全民的工资,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这些贫困的地区该怎么办呢?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呢?总不能发现金养着这些人吧?

合村并居,让这些地区的群众搬出世代居住的地方才是正理,把这些地区的人民纳入到工业化发展的体系中来,才能让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张英豪想到这里就想笑,前世总是有所谓的砖家反对合村并居,反对农民离开农村,反对农民放弃土地,甚至还想让农村回到那家家养猪的年代,甚至是宣传道德经里面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悠闲"生活.......这就是不懂时代的大势,或者他们这些人比谁都懂,只是利用农村情怀给自己贴金,捞好处而已。

当然,张英豪在前世也很无奈,一方面国家甚至对愿意给高工资的企业进行约谈,限制工资。一方面又制造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给人的感觉就是让少数人巨富,却不让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拉开收入的差距,压制群众。

张英豪知道,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或者大企业都是如此,越是内卷,工资就会越高,福利待遇越好。其实道理很简单,内卷的越是厉害,大家就越是自己人,不对自己人好对谁好呢?以后大多企业都会出现三代四代甚至十代,这不是内卷吗?这样的企业难道不迟早被掏空吗?

所以,对—个刚刚进去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和光同尘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打老虎的时候才会蛇鼠一窝,拔出萝卜带出泥.......

张英豪想到这里,突然想到一段话,有人问太祖说:"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就会吃二遍苦吗?"

太祖说:"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吗?最多是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去了。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而积累资本资产的,而搞修正主义的走资派们敢于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了,他们只能是联合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对外软弱妥协,对内重拳出击。最可怕的不仅是国内资本家如此,队伍内部的很多蛀虫也同样如此,两者相互勾结合二为一,趴在整个社会身上敲骨吸髓。”

张英豪想到前世的种种情形,顿时有点不寒而粟的感觉,想起了一个一家四代医生的笑话:祖传四代庸医,第一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去不了病根,但起码能减轻症状,让你自以为治好了。第二代头痛医脸,脚痛也医脸,对他们来说,医不医得好不要紧,面色看起来好就行。第三代更邪乎,头痛堵嘴,脚痛也堵嘴。只要不喊出来,病就算是医好了。第四代更魔幻,干脆连嘴都不堵,脸都不要了,医生直接捂住自己的耳朵,听不见叫喊就算是医好了!从此也就━片和谐,大家都如羔羊一般生活着最好.....

就在张英豪给同志们培训讲课的时候,秘书拿着一张电报纸突然进来交给张英豪,张英豪停下嘴巴就看了起来。没有重要的必须要自己处理的事情,秘书不可能这个时候进来打扰自己,对于这一点,张英豪还是理解的。

看完电报,张英豪叹了一口气说道:"给第五野战军发电,询问他们是否有机会,可以伺机夺取山海关......”"

看着秘书离去的背影,张英豪知道,满清距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电报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原来,在解放区的压力下,满清就扩招了不少的兵马,虽然之后在与解放军的冲突当中损失了一些,但是为了与解放区对抗,甚至是认为解放军兵出湖北以后,会一口气打到京城,所以招兵的事情一直没有停止,直到解放军没有了动静,满清才发现自己兵招了不少,但是却没有银子了。

满清朝廷的兵可不是讲政治的解放军,这些人不少在这个时候还当兵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他们为的就是当兵吃粮,没得粮食吃,没有军饷发下来,想让这些士兵给满清卖命,那是想都不要想。所以满清以至于后来连让军队出兵的“开拔费"也拿不出来了,解放军没有动,满清自然也就不敢乱动了。

不过也幸好解放军出兵的行动迅速,并且迅速的占领了几个省份。否则就又要开启太平天国对付民团的办法了。因为在不久之后,满清立即发布了剿匪檄文,允许各省自行筹备民团,剿灭赤匪以及各地的乱党。

这也就导致了满清内部对地方的掌握能力进一步削弱,目前真正能够掌握的也就是直隶以及山东小部了,江苏往南就直接鞭长莫及了。东三省由于日俄战争的原因,同时又在刘文秀同志带兵打击之下,本来就只有存在感的满清朝廷力量就更加弱小了。

袁大头看着一众军官叹了一口气,他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前进党占据了武汉三镇,比在四川的时候更加的有钱有枪有人了。难道就真的拱手让出自己辛苦创下的基业?袁大头又实在不甘心。他这段时间可是不停的找列强商议和借款,可是成果暂时依旧寥寥无几。

开完会的袁大头正想说众人回去以后看住手里的士兵,不要出什么乱子的时候,突然就听到远处传来了枪声。军官们都是行伍出身,枪声和鞭炮声自然一听就能够分辨的出来。段祺瑞等人立即就站了起来,想去外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他们还没有出去,就有人气喘吁吁的跑进来汇报,有北洋新军发生了兵变了。

真的是太突然了,此次兵变让满清朝廷和袁大头这些北洋新军的实际掌控者都措手不及,洋人对此更是哗然,立即封锁了街道,戒备了起来。

其实北洋新军发生兵变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京城物价飞涨,上面还没有军饷发下来,都活不下去了,不兵变还能怎么样呢?当然,这里面或许也有前进党的影子,但是,兵变抢掠确实这些新军最想做的事情。

北洋新军发生哗变,他们先在城外劫掠小摊小铺,后与城门内变兵士兵会合,分头抢掠,凡金银钱铺首饰店、饭馆及洋杂货铺全遭洗劫,并火焚东安市场、东四牌楼等处,劫掠前后绵延三日!

铁良等人在陆军部召集了高级军政会议,但是却一直争论不休,最后才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乱事蔓延,除照章补发各未兵变军队应领的欠饷外,同时令尚在掌握之中的旗人组成的北洋第一镇四处出力进行弹压,遇见乱兵任意抢掠者,立即格杀。

北洋第一镇四出以后,京城看似制止了兵变,不过兵变随后由京城扩及天津、保定和丰台,天津的洗劫较京城更为惨烈.......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兵变,欧美各国看到满清已经约束不住自己手下的军队了,现在自然几乎已经认定,满清朝廷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这就要看前进党什么时候发兵而已,现在看来,即使前进党不发兵,满清迟早也要崩溃掉。

萨道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红茶,对着参赞问道:“如果我们借钱给满清,前进党有没有可能承认呢?“

英国参赞苦笑道:“前进党是反政府武装,他们怎么可能会认满清的借款?前进党现在不是连满清签订的条约都不承认了吗?“

萨道义其实完全认同参赞的话,所以他沉默不语。过了良久,萨道义才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要继续维持满清的存在,就必须给满清放一笔款子。否则以现在的情况看来,满清不用前进党打过来,他们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面就会内讧起来,肯定会崩溃,最终便宜了前进党,我们必须让远东保持分裂状态,只有这样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这话就深得大英帝国搅屎棍的精髓,大陆平衡是对于海洋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陆统—或者协调一致对外的话,对于海洋国家就会感到非常的头痛甚至是灾难,如果一旦发生冲突,海洋国家的麻烦可不是一点半点。

英国参赞点头说道:“满清现在已经没有了多少价值,我认为必须立即扶持袁大头,让他行动起来。他是北洋新军真正领导者,也有足够的武力。如果前进党要统一全国,那么在远东现在能和前进党一觉高下的,或许只有袁大头领导的北洋新军了。”

“问题是满清和袁大头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了,给袁大头提供贷款,前进党也不会承认。"说完这一句,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英国向袁大头提供贷款与前进党会不会同意,这貌似风马牛完全不相及的问题,参赞却完全明白。现在中国能够抵押的就是关税,盐税。前进党目前只有广西钦州很短的一截海岸线,这么短短的一截海岸线的位置虽然适合晒盐,但是这么大的解放区,按理说盐等物资应该是非常紧俏的商品。

原本英国人认为前进党在食盐方面会受到产盐地的钳制,很多地方食盐供应会出问题。可前进党提升了采盐的技术,大力开发盐矿,经过加工以后,卖的都是精细的食盐。这些食盐更是全部磨成粉状,食盐品质之高,连远在京城的各国公使馆的厨子都选择使用前进党的食盐,毕竟盐粉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各地食盐产地不仅没有能卡前进党的脖子,前进党的食盐甚至向各省份低价倾销,甚至反攻食盐产地。满清政府的盐税受到了空前的打击,作为抵押的价值大大降低。

至于关税么,满清的关税本来就在英国人的手里,而且现在英国与满清的贸易额还不到与解放区贸易额的三成。除非英国单独向满清提供—笔贷款续命,但是以满清现在的状况,正常的借贷合同中,他们甚至连还款的能力都没有。

“难道不能说服清国政府和前进党协商吗?或者直接组建联合政府?“

参赞对问道,“即便是让前进党掌握了一部分中央的权力,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我看前进党也把他们打下来的省份的满人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并没有大肆杀戮啊。”

萨道义想了一下才回答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皇帝,中国一直是绝对君主制,只有虚名,没有相对应的权力,对中国的皇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事情。地位越高,他们越是不能接受。这是一种大国心态,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想法。慈禧应该就是如此,而前进党始终不愿意和满清交流,只怕也有这种考虑吧,他们都想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真是不可思议的想法。“参赞叹了一口气的说道。他并非不能理解这等心态,不过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慈禧老太太还死死把住权力不放手,这对英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

萨道义缓缓说道:“满清政府应该是撑不了太久,如果按照眼下的局面发展,满清与前进党的力量对比会越来越悬殊。远东将不再出现平衡,而是前进党一家独大,如果再次爆发战争,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对远东局面的控制,这将严重的威胁到我们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前进党现在不就是在不停的准备战争吗?他们突然发难把日本从东北赶走了。那可是日本战死了无数士兵才获取的胜利,最终也被前进党占了便宜。我想他们接下来的战争目标不是满清就是沙俄了吧?“参赞立刻回答道。

参赞比谁都清楚萨道义的心思,满清的存在与否不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死多少也不需要在乎,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利益才是唯一的核心。当下能够维护这个核心的并不仅仅是满清,前进党这个地方政权在维护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利益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但是前进党到现在为止的表现,都证明前进党绝不可能主动投奔英国的,也不可能和大英帝国妥协。如果前进党肯投奔英国或者做出妥协的话,英国或许早就扶植前进党政权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了。

“最好还是让中国人自己打起来?现在就鼓动袁大头推翻满清,让各地实力派也立即起兵,一定能让中国血流成河,他们打的差不多了我们就出来收拾残局。"参赞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打起来并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相互牵制才是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萨道义说完,思忖片刻,继续说道,“现在先不用着急,我们不妨再和满清再去谈判,看满清准备拿出什么方法解决当前的局面。如果满清实在是解决不了,我们再让袁大头立即起兵推翻满清朝廷。而且,如果北洋能和赤匪和平相处,相互牵制,才是最好的局面。大陆的局势,我还是主张保持平衡,只有相互牵制才是我们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保障。"

玩大陆势力平衡是英国最拿手的伎俩,如果满清现在倒台,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必然受到极大损害。而更加危险的局面,那就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落入一个强大的势力手中,那样的话,大英帝国获得的特殊利益将得不到任何的保障。

第六百零三章:

英国面对欧洲大陆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一片大陆的强权统一是英国必然阻止的,英国政界人士最畏惧的就是一个统一的欧洲大陆。一个统一的强大欧洲大陆国家绝对是英国这样岛国不同戴天的天敌,是梦靥。这无关个人好恶,而是一种必然的事实。即使前世欧盟成立以后,虽然原因很多,但是英国最后还是脱欧而出了。

所以英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斗争,与法国拿破仑斗争,与沙皇俄国斗争。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地区霸主的国家都是英国的敌人。哪怕不久前这股势力还是英国的盟友,英国也会毫不犹豫的针对这个新兴的强国进行打压,例如当下的德国和美国。对这类国家,只存在英国有没有能力打压的问题,不存在英国打不打压的考虑。

当然,到了后世,美国也是一样的套路,能够挑战美国世界霸主的国家,能够成为地区性强国的国家,都是美国打压的对象,这是利益冲突的必然。

面对当下的远东,英国的态度就是如此。他与日本达成军事同盟,目的是限制俄国和美国在远东的扩张。尽管在远东压制俄国,在欧洲,英国却又试图拉拢俄国一起压制德国,这就是利益和矛盾的多样性。面对中国当下最强大的两股政治与军事力量,英国人也秉持这种态度,尽可能维持这两股势力的平衡。

参赞当然支持这种思路,但是他微微皱起了眉头,“爵士阁下,我一直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觉前进党是不是有其他的图谋?或者他们能未卜先知?“

“嗯?为什么?"萨道义有些愕然。

参赞梳理着自己的思路,慢慢的说了下去,“从前进党出兵Xz开始,然后是我们炮击万县地区,接着就是缅甸边界上的冲突。前进党—直说维持现状,维持现状。好像只要我们不去挑衅他们,他们就不来干涉我们一样。

这样前进党就可以继续避免与我们大英帝国的直接冲突。与我们大英帝国发生冲突的话,前进党注定不可能胜利。而前进党不声不响之间,又立即出兵拿下了蒙古,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这些省份。而在日俄战争期间,前进党又悄无声息的部署,在日俄精疲力尽,快要结束战争以后,突然发难,把日本赶出了东北。如果前进党是一开始就在外交上有了这样的准备....…”

这种想法萨道义也不是没有,不过他只是偶尔这么想过而已。张英豪这个前进党主席的身世大英帝国早就调查的一清二楚,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没有出过国,没有留学学习的经历,甚至以前都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就这么一个人,突然崛起于四川,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或者用神迹

来形容了,就是说他是上帝耶和华的私生子都有人相信。不过想到太平天国也是短短时间就席卷了满清的半壁江山,而

且八国联军就那么点人,就能打的满清满地找牙,然后又觉得满清确实垃圾的可以。

过了一阵,萨道义才答道:“现在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假定,不管前进党有什么打算,我们都有必要扶持一股势力和前进党对抗,现阶段先尝试以给满清提供贷款为主要手段吧,如果不行,再考虑其他!”

在英国公使分析中国形势的同时,决定如何处理问题的时候,袁大头也与徐世昌、段祺瑞、曹银等人也在商讨着眼下的对策。

这次北洋新军哗变实在是让袁大头大为恼火,在恼火背后则是深深的恐慌。北洋军是袁大头唯一靠得住的力量,是他权力的基石,他万万想不到最先造反的居然是他辛苦组建起来的北洋军。

“芝泉,那些乱兵现在都镇压下去了么?"袁大头恶狠狠的向段祺瑞问道。因为不用恶狠狠的语气,袁大头的语气可能就会带上颤音了。

要说此时全国最难过的一个人,那就要数袁大头了。现在满清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开始为自己打算了。按照常理来说,满清面对如此危局,肯定是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但是现实往往就是比小说还要离奇,此时满清内部争权夺利反而更加的激烈了。特别是铁良和袁大头对于兵权的争夺,已经快要到了穷途匕现的地步了。如果是原本的历史上,现在还有慈禧压阵,自然是能够维持表面不乱的,但是此时慈禧也是黄土埋到了脖子,力有不逮了。

对于前进党大力宣传的中华民族的概念,满清现在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想让满清皇族乖乖放下手里的权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解放军还有一天没有进攻到北京,那么他们就要继续掌权一天。此时,救中国还是救满清的问题,其实已经不需要再多考虑了,能够为满清续续命就不错了。

此时的满清朝廷里面,满清官员自然是想把兵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此时所有的汉族大臣,心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怎么办?甚至不少官员此时已经跳下满清这艘破船了。

现在的满清不仅仅是官员出了问题,满清练的军队居然也照样陆续出了问题。作为一支用金钱堆起来的军队,在满清现在如此落魄的情况下,哪里还有钱养这么多的丘八大爷。但是军队可不是说解散就能解散的,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这些大爷没钱养着的时候,他们手里的枪杆子可真的都不是烧火棍。

而此时不只是北京在酝酿着风暴,从北到南都在酝酿着风暴。张英豪在到武汉的半路上就接到电报,广东,福建和浙江的革命党正在四处串联,准备起义。张英豪看到这个消息,笑了一笑就放下了。

直隶由于聚集着大量的新军,除了有兵痞闹事之外,倒也还算相安无事。山东除了沂蒙山地区被前进党控制之外,其他地方也打成了一锅粥。但是,直隶这种安静却并不是长远的,满清朝廷的人要吃要喝,但是现在只有这么几个省份可供他们剥削了。

再加上前进党的分地政策,大量的地主士绅携家带口的涌入直隶沿海地区,由于这些人带着巨量的金银财务,导致这些地方居然出现的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繁荣的背后,却是物价的飞涨,普通民众的逃离。

此时在袁大头的府上,一大帮子人坐在一起,互相商量着对策。段祺瑞,曹,这些人赫然在列。众人商量了一阵,最后依旧是没有结果,只能是面面相觑起来。

面对袁大头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询问叛军的问题,段祺瑞当即答道:“除了少数逃到偏僻地区的乱兵,其他的都已经落网伏法。”

听了这个回答,袁大头才点点头说道:“凡参与兵变的士兵军官,失踪的人都要查到家里,一旦发现,立刻抓捕,拒捕者可就地处决。”

这种命令大家都很熟悉,在山东大杀拳匪的时候,北洋军就是这种作风。或许正是如此强烈的手段,才激起了直隶与山东更多的反抗。其后,赵三多以“助清灭洋"为口号,拉起了五六万人。多次攻打教堂,随即与袁大头的北洋军激烈交战。没多久,河北景廷宾以"抗洋捐"为名、拉起十几万人造反。两股势力随即结合,打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与北洋军进行了大小上百次交战,直到洋兵的加入,北洋军才将起义军杀得尸横遍野,赵三多被俘后绝食自杀,景廷宾被俘后被北洋军凌迟处死,剩余的部队逃进了陕西,这才算是扑灭了"拳匪"。

即便是那时候,袁大头脸上也没有露出如此痛恨的神色。面对北洋的叛军,袁大头大有亲自将其处死的那种强烈冲动,恨不得赶尽杀绝。

“菊人,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徐世昌曾经是袁大头的谋士,此时也已经调到了京城,在陆军部担任军机大臣。这就是张英豪改变历史的结果,由于解放军的压力,满清的兵部和练兵处也早早的合并成为了陆军部。虽然满清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事情只是提前了而已,并没有消失掉。此时袁大头问徐世昌对策,徐世昌沉默良久说道:“必须握住手里的兵权。”

这句话讲到了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了兵权,那么在坐的这些人就什么也不是了。有了兵权,不管谁坐这天下,都要让着三分。不过徐世昌也算是满清忠臣,自然现在还不会提出推翻满清的话来。

其实就算是袁大头此时也知道不能推翻满清,他们如果敢于现在推翻满清,那么他们立即就会变成董卓式的人物,遭到天下权臣的共同讨伐。

这时曹银说道:“我看我们也还是要继续招兵,现在我们兵力明显没有赤匪多,咱们现在这点兵,防御都不足,自保都难,进攻是想都别想。”

听到这话,众人又是沉默下来。招兵,谁不知道要招兵,但是现在就他们手里的那点子兵都快要养不起了,招进来喝西北风吗?

“前进党现在至少百万军队了吧?他们怎么能养的起这么多的兵?”

“哼哼,前进党把他们管辖区内部的地主都给抄家了,所以他们才养的起这么多的兵。”

听到这话,众人又不说话了,要说最大的地主,自然就是京城附近那无数的皇庄了。当初满清进关以后可是跑马圈地。如果把这些人给抄家了,自然再养几镇的兵力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这些高官哪个又不是地主阶级呢?积财万贯都说少了,打土豪分田地自然是他们所反对的。

“袁公,前进党百万兵力,我们就这么点兵力,不扩军的话,以一敌多我们能赢吗?我们更加没法打了。”

段祺瑞听了这话,抬了抬眼皮,最终还是忍住了到嘴的讽刺话语。只是接口说道:“现在都因为钱的问题闹兵变了,还怎么招兵?”

如果真要他说,他都想问问就算是一对一能不能赢解放军,他可是和进军山西的解放军交过手的少数北洋军高层,自然知道解放军的厉害,解放军和他们训练有素的北洋新军丝毫不差,个体战力甚至更强都说不定。

而且现在又过了这么久了,北洋军在段祺瑞看来战斗力却是下降了,因为传统的北洋六镇根本无力对抗解放军,面对这种情况,满清扩军倒是非常的迅速,这个年代,只要有钱,就不怕没有当兵的人。不得已,袁大头被迫定下军事计划,要建立18镇,总兵力达到40万的北洋新军。到现在也不过刚建成了10镇,新建的10镇全部是新部队,战斗力能有多少呢?

原本满清财政就有极大问题,新的10镇部队更需要海量的投入,那就只能暂时""降低一点"原先北洋军的待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早就被高薪喂成习惯的老北洋哪里能接受这等待遇,军心大为浮动。甚至有传言说,北洋军要大裁军,很多部队要裁剪掉,降低军饷本来就给了这些北洋军士兵极大的刺激,听到要裁军,这些丘八大爷哪里还受得了。

这还表面的问题,满清大扩军,是面对将要到来的解放军,但是解放军突然停下来军事行动,或者说停下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满清朝廷却没有勇气主动进攻前进党的地盘。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还要钱,现在满清朝廷连开拔费都拿不出来了。

段祺瑞等人还看到了更多深层问题,那就是当兵吃粮和

革命理念的问题。当下革命党四处宣传革命理念,这些士兵只要不是聋子,瞎子,都听过,看过这些宣传的东西,都知

道革命党如今势大,和他们打仗就是去送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很清楚满清命不久矣,自然不愿意给满清陪葬。现在这些士兵都是来吃粮的,能不能打仗都已经成了问题。

这次哗变的第十二镇队伍是以原本东北的部队改编而来,日俄战争期间,这些部队被迫离开东北地区,后来又在路上遭到不明势力的阻击,现在知道是第五野战军了。好不容易逃进了山海关,本来到京城是接受军事训练,并且发放武器的。

这支部队军纪平日里就相当败坏,来到京城以后,堕落更甚。官长私自募兵,公开聚赌,娇纵淫逸,无所不为,训练的事,完全废弛了。

第十二镇这样,其余京畿一带的驻军无不如此。带兵的荒唐,士兵从而效尤,统帅者听任不问。好像他们以为天下将亡,一切都可以胡作非为,用不着受拘束的了。军饷不到位,没钱了,自然也就兵变了。

但是这段时间,解放军却是南征北战,所以,两厢对比之下,段祺瑞知道解放军的战斗力是一定又提高了。

兵是一定要继续招募的,但是,钱的问题怎么解决,众人也只能这么持续地沉默下去,这种沉默对于袁大头这种枭雄人物来说,真是让人无比痛苦的事情。

第六百零四章:

沉默,此时的沉默已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众人都知道他们不在沉默爆发,就要在沉默中死去。身为陆军部军机大臣,身为一个谋士,徐世昌对各类消息知之甚多,可是他现在对此也无能为力。眼看着当下的局面就这么不断败坏下去,他也是心急如焚。

然而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一个真正让所有人心底发寒的消息传来,并且是寒到了骨髓。因为外面突然跑进来的侍者嘴里喊的消息居然是:“山海关失守了....…”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包括袁大头嘴里都喃喃自语:“山海关失守了?”

“山海关失守了!“

愣了好一阵,袁大头突然回过神来,盯着进来汇报的侍者叫道:“关外第五野战军入关了?“

“额,暂时没有,只是夺取了山海关,现在已经没有动静了。”

"又是这样,赤匪这是慢慢收紧套在朝廷脖子上的枷锁,最终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把满清朝廷给勒死,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能坐以待毙.......”"

夺取山海关的军事行动其实第五野战军一直就没有停下,在赶走日本以后更是加快了脚步了。第五野战军在东北拥有如此庞大的兵力,自然不会再想着和满清分享东北的利益,封锁山海关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拥有大量铁路工人的前进党在解放沈阳以后,就立刻马不停蹄的修建京奉铁路,或者说东北的同志一直就在修铁路,他们也懂得如何如用铁路运兵。接到张英豪的命令以后,第五野战军的一个加强师的主力部队就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突然就出现在山海关—线,并且毫不停歇,立刻就对山海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山海关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城,而是指南起老龙口,东到九门口,全场26公里的山海关关隘。短短26公里的长城上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南山海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水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等十座关隘,扼守着东北,华北联系的咽喉。

山海关,城套城,城外城,关连关,又有长城可以沟通各个关隘之间的联系,山海关有重城回守之势,坚固雄伟异常。称呼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明末天下大乱,李自成攻占京城后率军攻击山海关,与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激战于山海关前。在一片石这个地方,双方激战方酣,在李自成和吴三桂比拼到最后时刻的时候,得到吴三桂输诚的满清铁骑在睿亲王多尔衮的指挥下,通过山海关加入战场,一举击败李自成大军,奠定满清两百年江山基础。也引来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中华两百年屈辱史。

满清定鼎中原,实际上是一种落后战胜先进、野蛮战胜文明的历史倒退。当然,历史有其必然和偶然性,在李自成进入京城,放松军纪的那—刻起,他的失败似乎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山海关依山襟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虽然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但是,在清朝入主中原后,这里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不过,这里仍然是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冲。随着晚清外敌入侵,其军事重要性再度突显。

不过雄关再坚固,再巍峨,这样的关隘守卫还是要看人,毕竟从来就没有不破的要塞!特别是在越来越讲究重火力的今天。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占领京城。随后联军陆续增兵至10万人,总司令瓦德西抽出部分兵力,下令由京津出发,兵分三路,一路侵入山西,一路侵入保定,一路侵入山海关。俄国又单独调集兵力17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