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第六百五十章:第二更!
直到城内声响开始慢慢变得稀疏,孙铜炮才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得到命令的野战军战士们这才开始对赤塔展开进攻。
团属75毫米野战炮,迫击炮立即向赤塔进行了猛烈炮击,打的原本就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的俄军立即是死伤惨重。人类组成的军队就是这么奇怪,不管是多么精锐的部队,一旦士气受到影响,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大势之下,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
大炮轰炸过后,野战军发起了全线进攻。经过了城内暴动,俄军的士气全无,他们正处于迷茫惊慌之中,哪里还有信心守住赤塔呢?所以抵抗变得虚弱不堪,面对野战军凶猛的进攻,他们根本就无心抵抗。不少的俄军甚至是扔掉了武器,躲进民宅之中,企图以此来逃得性命。
在俄军士气全无的情况下,想要抵挡住野战军的进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仅仅第一轮进攻就有战士从缺口处攻入了赤塔。这里不是在国内作战,所以野战军的这部分战士们攻入城内以后就立即开始放火制造更大的混乱了。原本,野战军还以为将和俄军打一场艰苦的巷战。但是,在穿墙战术面前,俄军此时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应对办对法,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战术。
野战军一步步推进,进展非常的顺利。打到后来,俄军彻底崩溃了,他们只能拼命向后方退去。如果俄军拼死顽强的和野战军进行巷战的话,或许会给野战军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小的伤亡。但可惜的是,这些俄军根本就没有勇气战斗下去。在野战军穷追猛打之下,当天傍晚,野战军就基本攻占了赤塔。
对于此战,野战军抓获的俘虏极少,而且经过审查,俘虏都是俄军,没有发现革命者。战史中对此战的记载是这样的:俄军因为野战军的围城导致压力过大致使军队发生了哗变,承受不住压力的俄军在城内肆意杀戮,造成了城防的混乱,致使野战军轻易就拿下了这座东西伯利亚中心城市......
当然,以后也有相关传言,说野战军在此使用阴谋诡计,并且背信弃义,食言而肥,坐视赤塔的俄国革命党全军覆没,要对此负责。甚至说如果不是如此,赤塔还是俄国的领土.......不过这些都是一些不经证实的言论,没有丝毫的证据,中国方面自然是予以反驳,并且严正声明这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妄图分裂国家的丑恶行径......
解放赤塔的电报,刘文秀接到的战报就要详细得多,里面详细讲述了和沙俄革命者的约定,并且担心这是沙俄的诱敌之策从而判断错误,延续战机等都讲了出来。当然,赤塔里面的革命者都在镇压时被杀光了的事实是着重强调的。等到张英豪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立即就猜到了当时的情况,不过也仅仅是淡然一笑。
这种事情看似卑劣无耻,毫无信义,但是在张英豪记忆中却并不是没有案例,而这个案例还就是出自苏联。二战后末期的1944年8月1日,也就是在苏联解放华沙之前,波兰人为了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组织了四万多起义军发动起义,声势浩大。但是这起义却是很快被德军残酷镇压,起义军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巷战,同时向盟友求援。
英军离华沙太远了,而苏联方面虽然不拒绝伸出援手,但却开出了一个条件――起义必须按照苏军的计划进行,波兰人自然拒绝接受。
两个月后,华沙被德军全面攻破,德军更是包围了整座城市,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总共有25万华沙市民在屠杀中丧生......
然而,规模庞大的苏联军队此时是近在咫尺,面对华沙的求援却是置若罔闻,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就如同看热闹—般按兵不动。直到德军解决完了所有事情,消灭完了波兰的抵抗组织,苏军才挥兵攻下了华沙。
张英豪看完内容之后脸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只是在心里记下了薛大斌,认为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
历史是不谴责胜利者的,历史也不能谴责胜利者,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兵者,诡道也,这是中国千年来的智慧。在明面上没有违反纪律的情况下,死多少俄国人其实张英豪是一点都不会在乎的,甚至死得更多,更能让新解放区长治久安。
攻占赤塔之后,野战军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步自然是摧毁俄国人的基层政权组织,最好把所有的俄国人全部清除干净。因为张英豪自己不记得《尼布楚条约》的具体内容,所以张英豪的计划,也是在这一战之后,能够废除《尼布楚条约》以及之后的那些和俄国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将被俄国人强占的领土全部夺回来。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野战军不仅要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同时在谈判桌上,还要抵挡住世界其他列强的压力才行。
在张英豪的规划中,在已知的条件下,保卫北方领土最容易的就是修建铁路。而最容易的,只需要不长的时间,那么工程兵部队或许就可以从赤塔修建—条通往库伦的铁路,这是目前最简单直接且省事的办法。只要铁路修通以后,那么这些地方也就基本算是彻底的成中国所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时代里面,修通铁路虽然有着无数的好处,但是坏处在这个时候也显露无疑了。如果自己不够强大的话,铁路一旦被敌人所用,那么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国家孱弱,没有誓死一战的勇气,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保家卫国,那么铁路就是修给侵略军用的。就比如前世日本入侵中国,火车直接把日本的兵力从京城投放到了济南等地,大大加快了日军的侵略步伐。
都说老毛子是什么战斗民族,其实想想俄国人的铁路用的轨道宽度和旁边国家不—样就知道俄国人其实是怕的要死的。他们其实非常惧怕其他的国家利用他们修的铁路来入侵,所以修的铁路轨距都不一样。而且,前世历史上苏联没有一次是和美国直接硬刚过,对兄弟国家却是重拳出击了几次,典型的外忍内残,所以老毛子是什么战斗民族,是真有待商榷的。
到了这个时候,野战军的图谋也已经昭然若揭,他们不仅仅是要收回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更是要开疆拓土,而是且还要彻底、干净地全歼沙俄远东方面军。
赤塔被破,没有了铁路运输,没有了后勤补给?位于东方的沙俄军队和人民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消亡只是时间问题,投降或许是最好的出路!如果远东方面军被歼灭,或者是像日俄战争时期那样差不多数万军队被俘虏的话,那么沙俄现在的的贝加尔湖地区的大门就向野战军彻底洞开了,如果再严重一点,那就是乌拉尔地区也不稳了,到了那个时候,沙俄就只能处于完全的守势了。
野战军停顿在赤塔以后,立即开始四处出击,整个远东地区除了部分地区在清除老毛子时爆发了小规模的战斗之外,局部已经慢慢的平静下来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多了,战争的消耗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如果不是中东铁路掌握在手里用以支持后勤,又提前了几年准备战争的话,野战军在此战中可能就要坚持不下去了。即使是缴获了大量日俄两国的物资,后勤又补充了部分物资,但是依旧是远远不够的,窟窿实在是太大了啊。
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一更!
解放区和俄国之间的战争,此刻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战争持续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比巨大的。毕竟,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的世界,虽然并不太平,但是,大规模的冲突或者战争也就只有那么几次而已,而远东爆发的日俄战争,之后就是野战军把日本赶出东北,以及这一次野战军和俄国之间的战争,都是双方投入军队达到几十上百万的大型战争,是各大战争的佼佼者,各国政治和军事家没有不关注的道理。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军事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武器和新技术的出现,都需要得到战场的检验才行。所以,各国都非常关注这场战争。法国和俄国是盟友关系,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在俄国陆军当中派遣了观察员。英国,美国和德国都是解放区现在的重要商业伙伴,同样也在第五野战军中派遣了军事观察员。
这不仅可以使得他们详细的了解到各种新式武器和新战术的运用,更能够使得他们背后的国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战局的发展。
在战争开始之前,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都不看好野战军,毕竟中国的钢产量仅仅只有沙俄的零头。但是,战争爆发没多久,俄国人在远东就损失惨重了。这样的损失速度,已经非常的恐怖了。如果野战军能够一直保持这个速度歼灭俄军的话,那岂不是说俄国陆军的一百四十万常备兵力,在不到大半年的时间内就会被全部消灭吗?当然,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说法而已,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可能做能到的。
也正是因为野战军快速的打败日本和沙俄,导致欧洲各国在矛盾激化以后,更加想尝试用武力解决问题,双方都认为只需要最多—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击败对方,快速地结束战争,导致欧洲各国矛盾冲突比前世增加了不少。不过,他们都高估了自己而又低估了对手,谁又能想到这场战争会变成一场持续几年的超级消耗战呢?
同样的,野战军表现出来的强大军力,也让各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英法两国在安心之余,同时又忧心忡忡。安心是因为野战军的强悍和侥幸,或许能够击败俄国人了。这样的话,俄国向远东的扩张的步伐就会以失败而告终。到时候,英法两国自然有办法让俄国人将精力从远东转到欧洲去。
忧心的则是因为担心俄国在战争当中如果损失过于惨重,甚至是伤筋动骨的话,那对于压制德国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另外更有忧心的是,一支强大起来的野战军,或者说是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显然也不符合英法等列强的利益。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将因此将受到巨大的威胁。他们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施加到中国人头上的灾难,会不会让这些中国人怀恨在心?然后向他们进行报复呢?那样的话,对于列强特别是英法来说,可真是一场灾难。
美国政府之前也是完全不看好野战军的,解放区向他们借款和发行债券的时候才不情不愿,最终只愿意给解放区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贷款,还需要解放区用猪鬃等物资出口作抵押。但是,现在野战军表现出来的实力,明显有战胜沙俄的可能,解放区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美国观察团的代表,甚至认为野战军已经成为了世界准一流的强军了。这使得美国政府在拿到报告之后,当即决定向解放区追加五千万美元的贷款。如果解放区还需要更多的贷款的话,双方还可以再商量。
毕竟,从目前来看,解放区还是亲美国的,前进党当中就有不少美国留学生身居高位,美国佬认为,他们完全可以拉拢解放区政府。当然,到了这个时候,美国人对于野战军和解放区同样怀有戒心了。一旦解放区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恐怕也会撕破脸压制解放区。
德国人对于野战军的表现则是欣喜若狂。德国之所以大肆购买解放区发行的债券,可不是德国发善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人去牵制甚至是削弱俄国。现在,野战军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怎么能不让德国欣喜若狂呢?另外,野战军在这场战争当中展现出的实力,虽然火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列强看不上的,但战斗力也已经属于世界准一流水平了,着实让人惊喜不已。如果前进党能够统一整个中国,得到了充足的人口资源的话。如果有足够的武器,那中国岂不是能够轻易武装几百万军队吗?如果解放区能够成为德国的盟友,那么,德国的实力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可以说,正是因为野战军的表现,甚至使得刻板的德国人也第一次认为解放区有资格成为他们的盟友了。不过,张英豪可不会把自己绑在德国人的战车上。现在的中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就算是加入到德国人那一边,在这个海权为王的时代,解放区根本没有能力帮助同盟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张英豪可是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有多大,美国现在一旦被动员起来,基本可以吊打全世界了。
中国如果和德国在一起,一旦战败的话,那张英豪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当然,和德国人虚以委蛇一番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德国的资金和技术,都是解放区所需要的。
而且张英豪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和哪个国家或者团体结盟的打算,就像前世的中国一样,张英豪也自觉凭借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只要中国内部自己不出问题,完全有资格对抗全世界。而且现在还没有出现严重的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张英豪自然不会自己去找罪受,去拼命输出革命,去强调打倒帝国主义那一套说辞,更不会在列强面前大肆宣传阶级斗争那一套......
言归正传,野战军这边的打法,特别是集中火力的运用,给了列强许多的启发。重机枪的火力确实很猛,但是现在,它并不受各国的重视,甚至很多国家都拒绝使用这样的武器。毕竟这个时代工业还不够发达,钢铁产量不足,还有后勤运输困难等,用这样的武器的话,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太浪费子弹,而且太贵了。
也难怪这种枪刚刚出来的时候,裱糊匠李鸿章也去看过,在演示的时候,机枪直接打倒了一棵大树。看完之后,李鸿章给了这样一个评价,太快,太快了,问了价格以后就说太贵,太贵了。
很多人觉得李鸿章愚昧无知,没有格局,没有眼光,错失良机。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李鸿章的选择也是没有错误的,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理论当中,一分钟能够射出600发子弹,连欧美这样的工业国家都玩不起,觉得太浪费子弹了,更何况是中国这样生产子弹都非常困难的国家?重机枪或许买得起,但是那海量的子弹才真正是吞金的巨兽啊!
就是现在来说,这种重机枪依旧很多国家都完全没有资格装配,解放区也是未雨绸缪才特意咬牙给军队装备了些马克逊重机枪,也只有这样的重火力才有能力让新生的野战军在前期对抗日军和俄军这些列强国家的军队。一旦解放军适应了战争,就算是没有重机枪,张英豪自信解放军也不会畏惧列强的军队了。
此战张英豪不担心都是假的,毕竟列强可真不是好相与的,中国的钢产量只有列强的一个零头。列强也拥有强大的军队,拥有重机枪,拥有克鲁伯大炮,而且常年训练,战斗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军队。和列强军队打仗,没有一点出其不意地底牌是难以打嬴的。
如果野战军真的一场战斗能够投入几百甚至几千挺重机枪的话,摆出来估计吓都能够把列强军队吓死,但是就算是真的有几百上千挺重机枪,张英豪也生产不出那么多的子弹,没有子弹的重机枪还不如一根烧火棍。一场大型的战斗,耗费的子弹都让后勤部头疼不已。
而且,在野战军的战法中,还用了大量廉价的手榴弹和手枪。在一战前重机枪,手榴弹,手枪都受到过一些冷遇,其实,在日俄战争期间,重机枪,手榴弹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现,开始稍微收到重视,但很快大家就不得不放弃了,因为各国还不知道近现代化战争到底应该怎么打,自然非常的盲目,军费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耗费钱财太多的自然不得不停下来,毕竟这些东西在训练的时候太耗费钱财了。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到了一战的时候,这些武器才重新绽放出他们应有的光芒,甚至因为重机枪得到重视,一些系列的战术打法都开始出现变化,原本很多的战术都因为这些新武器的普及发生了改变,就算是到了二战,新中国抗美援朝甚至是对越反击战时,这些武器都还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领土广袤,地形地势复杂多变,手榴弹可是相当好的武器。
当然,让列强眼前一亮的还有许多的东西,比如野战军装备的多功能工兵铲,这是张英豪亲自参与发明改进的,削、切、砍、挖、烤等功能一应俱全,甚至还可以用来拼刺,功能齐全,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也为解放区弄来了非常不小的订单,发了一笔小财。
第六百五十二章:第二更!
战争的胜利确实让人欣喜,但是快乐的烦恼却也是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战俘问题,还有因为解放军是收复被敌人侵占了多年的故土,所以这些新解放的地区还有俄国、朝鲜以及日本等国民众的处理问题,这些人都是需要妥善处理的。特别是鉴于俄国的国情,不少来远东谋生的俄国人之前是农奴,非常的贫困,而且还是一家人一起来到远东定居,所以就算是俄国人也不能一刀切就处理了。
所以在经过商议以后,前进党最终还是决定以自愿为原则。愿意留下来生活的可以办理一张临时居住证,可以分配耕种的土地保障他们的生活,过了几年的观察期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当然,俄国人的居住地必须被打散,不能聚居在一起。
不愿意留下来生活的俄国人,就全部送到海参崴去。当然了,那些还能过得去的毛妹自然是尽可能的劝说不能放走,甚至多次安排了相亲活动,毕竟能够跟中国男人配对的话,配一对就解决了一个中国男人单身的终身大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些也都是以自愿为原则,那些有丈夫的妇女自然不在再婚配的范围之内,否则就完全变成拉仇恨的行为了。
说实话,不少毛妹五官端正,四肢修长,除了保质期比较短之外,还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的。这也导致了东北各地流传出参加野战军就发就媳妇的不实流言,部队自然出来辟谣,但却让参军的人数暴涨,很是诡异。
此时所有的老毛子俘虏都参与到东北的建设当中,急需建设的东北也确实是非常缺少劳动力。东北大地现在本来就是沃野千里,地广人稀,在这么多人的劳动之下,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水旱灾害的话,组织大规模耕种的话,当地种一年就够吃两三年的粮食了。而且,野战军从来就没有忘记大规模种植和储存粮食,所以,养活一些俘虏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另外,野战军在这些俘虏里面经过排查,也发现了不少有用的人才,有些还是技术人员,不过也没有什么高级人才。对于这些人才,野战军自然是不会浪费掉,能够利用的就给予比较好的待遇,让他们为解放区工作。确定不能够利用的,确定不愿意为解放区工作的,那么就当作战俘使用,将来再做处理。国仇和私仇是必须分清楚的,不能无故树
敌。当然,野战军也可以偷偷的杀掉这些"有用之人",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张英豪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做的,不是妇人之仁,当然也不是所谓的善良,如果是打仗的
时候,杀了多少士兵甚至误伤多少平民,张英豪都不会在乎,但是战后面对俘虏,张英豪却不愿意丝毫地破坏党纪军纪,更不愿意党内出现一些个残酷杀人的恶魔。
当然,也可以送这些人去煤矿等矿场工作,但是如果明目张胆的迫害,也是破坏了党纪军纪,如果这些人受尽委屈,却在劳动的时候锻炼了意志,变得吃苦耐劳,一旦报复起来就会让国家损失惨重,也更加让人防不胜防。
前世那么多电影情节告诉张英豪,对待敌人,如果不能—枪打死,那就假装对他好点,最好把他温养起来,慢慢消磨其意志或者让其如饿狼般得寸进尺,让其变成一只绵羊或者在饿狼得意忘形时再一枪打死。
此时的远东地区,最热闹的地区除了解放区的劳动场所,剩下的一个地方就是海参崴了。就在俄军以为野战军会一鼓作气进攻海参崴的时候,野战军偏偏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就停下了步伐。只是把海参崴用铁丝网、战壕碉堡给圈禁了起来。面对这些东西,俄国人此时自然也知道这铁丝网加战壕的厉害,他们也知道此时就算是突破了中国人的包围圈也没有办法返回欧洲,所以根本就没有对野战军主动展开进攻,依旧老老实实守着海参崴。
海参崴要塞,这是俄军在远东的最重要的据点,也是最坚固的据点。如果野战军能够拿下海参崴的话,俄军在远东就可以说彻底的没有立足点了。但同样的,想要实现拿下这里的这个战略目的,难度非常的大。
海参崴要塞一直被俄国所重视,从1895年后便成为世界上五大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包括在俄罗斯岛构筑的一个坚固的223号海岸炮台,装备有五门280毫米和10门240毫米海岸炮,统称俄罗斯岛要塞。
而在俄罗斯岛要塞乌苏里湾对岸同样修建秋丽金半岛要塞,包括240毫米、152毫米的铁道炮,作为海岸防御体系来掩护敌人从海上攻占海参崴的可能性。为了保卫市中心,阿列克塞耶夫总督拨出专款,在金角湾东北山上修建了卢家洼亚要塞,在第二条河后方纵深位置,临近市中心补修了第一条河要塞,使得整个海参崴要塞从外到内被联为整体。
可以说,海参崴要塞的防御强度仅仅只差旅顺要塞一点点而已,面对这样的防御体系,如果野战军强行进攻,完全不能预料将会牺牲多少战士。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和对比以后,野战军毅然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暂时采取了围困的手段。而且,现在也不是最佳的进攻时期,因为海参崴有三个多月的冰冻期,在大海的冰冻期内四面进攻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俄国远东总督区的其他地区皆尽落入了野战军的控制之中后,此时的海参崴已经成为了俄国人最后的据点了。不过,即便这样,俄国远东总督鲁兹斯基也没有放弃希望。虽然现在海参崴残余的士兵不多了。但是,依托城内坚固的防御工事,鲁兹斯基总督完全相信他们依旧能够轻易的抵挡住野战军的进攻。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让野战军在这里碰的头破血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有人都深知,这个据点对于俄国未来的反击,对于彰显俄军的存在是非常有帮助的。
见到野战军没有任何进攻的意思,只是时不时的往那些堡垒开炮,城里面的达官显贵们此时依旧又有了心思召开酒会,交流感情了。因为这些人都知道,中国人没有海军,也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的生命安全已经是没有任何问题了。他们这些人都是有钱或者有权的人,到时候只要坐上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依旧是逍遥快活,此时自然是开始放松自己了。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现在面临的局势,非常的危险。那些可恶的黄皮猴子,已经攻占除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整个远东总督区了。但是,诸位可以放心,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中国军队别想攻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我们在这里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堡垒要塞,不仅能够保护我们的安全,也会让黄皮猴子们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且,皇帝陛下已经调集了重兵,相信伟大的俄罗斯军队很快就会重新打到远东,我们不仅将收回远东总督区,还要把黄皮猴子消灭干净,收回中东路,收回旅顺。来,皇帝陛下万岁,干杯,不醉不归!”
“皇帝陛下万岁!“
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三更!
下面的人听了,,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当即也跟着高喊出声,然后端着酒一饮而尽,心情很是舒畅。
鲁兹斯基总督此时一脸的笑容,他这么说第—就是阐述目前的困难,团结人心,第二当然就是表决心,然后给予希望,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是信了。
要塞守卫司令官希罗科夫中将当即附和道:“是的,总督阁下,您说的完全正确,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耗费了帝国无数的金钱打造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之一。即便是那些黄皮猴子有几门重炮,他们也别想攻下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黄皮猴子胆敢进攻,我军一定让黄皮猴子们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其他的俄军将领们,对于守住海参崴要塞也持乐观态度,当然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军队只管打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能够参加酒会的都是上层的贵族,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能不能真的守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反正他们也没有打算长期呆在这里了,老子有钱,坐船离开它不香吗?担心?担惊受怕?那是没有的事情。
不过,在这些将领中,还有一些穿着西服的中年人,他们的脸上却没有笑容,这些人就是海参崴的行政官员,其中一个还是符拉迪沃迪斯托克市长默多克。
“总督阁下,我不得不告诉阁下,我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储存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城内有六万多的士兵,还有超过七十万的平民百姓,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因为之前持续了一年的战争,加上国内暴动导致后勤补给困难,我们的粮食储备现在最多能够坚持三个月的时间。"默多克市长说道。
虽然,他也同样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攻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但是,他却担心中国人采用坚壁清野和采取围困的方式,那样的话,会将他们这七十余万军民全部活活饿死的。
将领们的高谈阔论声,顿时像被捏住脖子的鸭子一样,声音顿时戛然而止。大家也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算中国人打不进来。但如果他们如果得不到补给的话,那也会把他们活活饿死的。
“另外,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工业基础也近乎等于一片空白,除了造船厂之外,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工业。我们武器弹药的补给,恐怕也是一个大问题。"默多克市长继续说道。
顿时,将领们的脸色都变得更不好看了,顿时议论起来。他们固守的固然是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但如果没有武器弹药补给,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他们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旅顺的投降不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吗?
面对越来越吵杂的场面,鲁兹斯基总督倒是脸色不变,就见他笑着说道:“先生们,女士们,都放心吧,这个问题,我早就已经考虑到了。我们的敌人虽然暂时切断了我们的补给,但是,他们没有海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海路进行补给,也可以贸易购买粮食,皇帝陛下一定会全力支持我们的。或许此时,第一批补给的舰船已经离港了。最多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运抵符拉迪沃斯托克了。到时候,我们会得到兵源,武器弹药以及粮食和药品等。只要要塞能够抵挡住黄皮猴子的进攻,我们就能够一直坚守这里,直到最终打败那些黄皮猴子。”
将领们听了鲁兹斯基总督的话之后,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腰背都挺直了不少。只要能够得到补给,他们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中国人没有海军,也就无法彻底的封锁符拉迪沃斯托克,所以,他们还是无敌的。
但是,默多克市长脸上的忧虑并没有消散多少。虽然中国人没有海军,他也确定沙皇不会放弃这个东方的出海口,他们也确实可以得到来自于海上的补给。但是,俄国距离远东实在太过遥远了。没有两三个月的航行时间,船只根本就无法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就算是抵达之后,估计也不可能运来太多的物资。加上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有三个多月的封冻期,变数实在太大了。他们能够得到的补给时间,最多也就大半年而已。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停止战争,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一个永远不停的让俄国失血的伤口,虽然自己这里几十万人脱不垮俄国,但是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一旦出现任何的意外,他们这里的人最后必然就是弃子了。
只不过,默多克市长还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却被鲁兹斯基总督以严厉的眼神阻止了。此刻,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面临最为危险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让默多克再说出一些影响士气的话语。默多克此时也想到了这些,只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闭口不言了。但是,他心中的忧虑,却又加剧了不少。
突然,外面有人跑进来汇报,有一大群俄国人穿过野战军的封锁线,进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界。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由于野战军来的太突然,根本就没有布置什么地雷,就算是布置了,也早就被野战军的大炮给引爆了。所以这些被野战军放进来的俄国老弱病残自然就顺利的到达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军防御区里面了。
刚刚才松了一口气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就开始脸色发黑起来。众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中国人的险恶用心,这是借着这些人加快消耗城内的物资,简直其心可诛。但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敢拒绝接收这些人吗?他们当然是不敢的。如果不接受这些人,导致军心涣散的话,符拉迪沃斯托克就不用守了,甚至城里面的革命党或许就又要煽动起义了,毕竟上一场起义才被镇压没多久,甚至一度建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和国,而且前世历史上,不久以后也确实再次发生了起义。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长默克多没有说话,而是立即拔腿就往前线赶去,此时野战军也停下了炮火,等着这些人进入海参崴,这些老毛子的老弱病残离开野战军的阵地以后,部队立即把防线再次封锁了起来。当然野战军也不会一次就把这些老弱病残全部放进海参崴,而是分批放进去,否则俄国佬要是把城里面的人像塞沙丁鱼一样,一次就能够把这些人打包全部运走了。
当然,如果海参崴里面的人要从陆地离开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偷偷离开的话,在追击之中可以开枪击毙。如果是正面来到阵地想要离开的话,野战军就把这人给安置起来,然后参与劳动。
默克多跑到前线,就看到一大片老弱病残,他们扶老携弱的向着符拉迪沃斯托克走来。不少人还抬着一个担架,里面是一些受伤严重的人。对于这些受伤的人,野战军虽然医疗条件也非常紧张,但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医生们依旧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给他们的伤口消毒,缝针,包扎等。
野战军的阵地距离海参崴可不近,毕竟海参崴的大炮射程可是不短。为了让这些人能够安然的到达海参崴阵地前面,野战军还体贴的在放这些人离开前给每人喝了一碗粥,又给了每人两个土豆作为吃食。毕竟野战军把这些人在远东地区的财产基本都给充公了,一碗粥和两个土豆,野战军还是承担得起的。
第六百五十四章:第一更!
野战军对于这些老毛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中国人自古仁善,而且前进党对于野战军的教育从来就不是那种强制压迫式的教育。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仁义道德也不允许强者或者胜利者去欺负弱小的人,反而是要对这些人颇为照顾。为胜者方能大度,如果张英豪知道了也会支持同志们的做法。
不过,这些人进入海参崴以后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毕竟他们没有钱财,也基本没有任何的价值可以榨取,城内的老毛子可不是前进党,越是困难越是能体现党的先进性,他们自然是立即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那些受伤的人,由于城内医疗条件实在太差了,根本没有条件给他们及时换药治疗,很快就发生了伤口感染,进而引发了高烧,不少伤员因此而死去。很快在这些伤员中间就流传出一些话语,诸如还不如留在中国人那边当俘虏,至少还有医生会给他们治疗看病;还不如留在中国人那边干活,至少有一口吃的等等流言蜚语,这些话语对俄军的士气打击是很大的。
同时这些老弱病残也给海参崴的俄军带去了被野战军俘虏的俄军士兵的情况,基本上干活就有吃的。对于现在海参崴施行的配给制来说,自然是好的多了。
其实张英豪也确实有过思考,到底要不要不把一些俄国人转化国籍,使他们变成中国人。毕竟这些来远东讨生活的人很多也是在欧洲那边活不下去了,受不了沙皇的残酷压迫统治了,才不远万里跑到远东来的。不过想到以后或许会出现的苏联,张英豪还是咬了咬牙,自己只是给出指示,具体交给同志们自己斟酌处理,当然,在张英豪的心里,最好尽可能的把这些人给送走了。
或许这些人不会反对前进党的领导,但是将来可能依旧会是一个麻烦。就像之前野战军本着革命友情放走的一些俄国革命者—样,在野战军进军外东北以后,不少革命者立即就放下了和沙俄的斗争,转化为了保家卫国爱国主义者,此时不也在远东地区抵抗野战军解放远东的军事行动吗?所以还是不留后患的好,要是知道俄国人这么不经打,当初也就不会让他们去扰乱俄军的后方了,而是说什么也不会就这么放走这些俄国革命者。
也是因为如此,前进党对处理俄国人的政策也是几次变化,这并不是说前进党善变,恰恰相反,这是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立即求变的结果。
当初赵勇进攻到海参崴前面的时候,确实是想真的进攻一下海参崴的,不过只是佯攻了几次,试探了一下火力就被及时接到的刘文秀的电报给制止了。其实如果要让野战军用人命去填,以现在海参崴的物资储备情况,就如同日军攻克旅顺一样,野战军也确实有可能把海参崴给攻下来,但是如果要死上十万八万战士才能拿下海参崴,野战军肯定是不会干的。
就张英豪来说,他最多能够接受以上万人的代价拿下海参崴,多于这个伤亡,那就不划算了。但是海参崴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五个要塞之一,野战军进攻双城子时面对俄军的激烈反抗就付出了上万人的伤亡,如果城内的俄军拼死作战,进攻海参崴的伤亡必然是要翻倍的,张英豪非常清楚要拿下这样一个要塞城市是多么的不易。
实际上,在张英豪的心里,现在的海参崴对于中国来说其作用也确实非常有限。这里虽然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但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良港众多,自己不仅没有军舰,商船也不多,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暂时并不在乎一个海参崴。
而且,现在解放区也没有能力组建海军,也暂时用不上这么一个军港。虽然现在海参崴依旧处于俄国人的掌控之中,但是,现在整个远东总督区,除了海参崴之外,其余的地方基本都落在了野战军的掌控之中了,俄国和海参崴之间的陆上通道已经全部被野战军给切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块飞地。海参崴不过是一个最后的孤岛而已,到嘴的肥肉还能跑了吗?海参崴在俄国人的手里注定不会长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人命去填从而拿下海参崴是极其不划算的,张英豪自然是不会干这样的蠢事。在接到野战军解放双城子就付出了一万人的伤亡的消息以后,张英豪就已经不打算去啃这个硬骨头了。就算是现在立即和沙俄签订停战协议,海参崴依旧留在俄国人的手里又如何?在张英豪的眼里,拿下海参崴的机会有的是,完全不必急于一时,时间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此时刘文秀也随着这些俄国的老弱病残到达了海参崴前线,当他也看到海参崴那巨大的堡垒群,看到野战军的大炮炮击的效果以后,自然也没有了用人命砸开海参崴的想法。
“总司令,你的意思是短时间内没有收复海参崴的打算?放弃对海参崴的进攻,暂时不需要派兵主动进攻了?"前线指战员问道。
面对海参崴,除了强攻之外,似乎就只有围困这一条路了。
“是的!我这次来就是来和大家统一一下思想的。“看了一圈—众指战员以后,刘文秀继续说道:“既然海参崴的防御力够强,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那还不如采用围困的方式。反正海参崴就在这里,她又跑不掉,我们尽可能的尝试用政治的办法解决。留下三个步兵师,挖掘我们最新设计的坑道工事就应该足以围困住海参崴了。”
“总司令,我们只能够从陆地上围困海参崴。俄国人依旧可以通过海上对海参崴进行补给,一艘万吨轮船一次就可以给城里运送一个月的食用的粮食,我们完全做不到封锁海参崴。”
其实这些问题大家一简单计算一下也都明白,俄军从海上补给的话,对海参崴陆上的围困就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了。
“我知道,谁叫我们现在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呢?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说不定我们通过海陆并进的方式,早就拿下海参崴了吧。既然没有办法阻止,我们现在只需要防备海参崴的俄军突然跳出来给我们找麻烦就是了。等到我军取得了西线战场的胜利,彻底的打败了俄国人之后,完全可以再解决海参崴的问题。"刘文秀说道。
只要野战军在西线获胜,维持住了胜利的局势,不管尼古拉二世多么的固执,到时候双方恐怕也不得不坐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了。
那时候,解放区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让俄国人将海参崴交出来。当然,前提条件是到时候野战军必须要有足够的底牌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俄国人不得不妥协。拼命的动用嘴皮子,总比野战军用巨大的代价去攻取海参崴要好。
将领们都立即答道:“是,总司令!”
“总司令,那我们的大炮之类的,还要继续对城内炮击吗?”
“当然!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自然炮击不能停止。我们虽然对海参崴从进攻转为长期围困,但是,炮击是不能够停止的。每打出一炮都要记录清楚数据,研究学习,这样锻炼炮兵的同时,最好能够一步步的摧毁俄国人的堡垒,一步一步向海参崴市区逼近。如果将来俄国人不愿意妥协的话,说不定我们最终还是需要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将来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做准备。“刘文秀说道。
只不过,对于解放海参崴,东线司令部就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了,只要准备得足够充分,或许可以让野战军进一步的减少部队的伤亡。
野战军采用重炮不断的对海参崴要塞进行炮击,因为炮弹昂贵以及难得,每天也打不出几发炮弹,主要就是恶心城内的俄军,最好就不让里面的人休息好。为了防止城内反击,野战军在一个地方放炮之后就立刻转移阵地,用这样的方式,虽然战士们是比较累,但胜在安全,基本没有伤亡。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