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65章

作者:豪圣勇贤

“每年的财政收入就那么多,除了要还债外,还要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教育,军队建设,加上陆军,海军的军饷以及军备采购。我们现在确实是没有钱了。”

高桥是清无奈的解释了一句。本来为日俄战争借款的高桥是清是要被打倒的,但是首相西园寺公望却是觉得高桥是清的经济建设能力是帝国不可或缺的,所以硬是把他给保了下来。

“八嘎呀路。”

桂太郎在心里暗骂一声,作为前首相,他自然是是知道日本财政紧张的原因。日俄战争就是在他的任期里面打出来的。好不容易撑到快要打嬴战争了,却被中国人摘了果子。而花费了巨额的军费,其中就有14亿日元是借来的。而在和俄国的谈判之中,又没有获得任何的赔款,日本的财政是雪上加霜之后又遇到冰冷的寒流,直接就降到了冰点,差不多就要被冻死了。

要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日军花费的军费只有两亿日元,但是却获得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日本几年的收入。这使得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日俄战争的军费更多,但胜利果实却被摘走了,日本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导致国内米骚动不断,一个小小的岛国,用了半年的时间,现在依旧还没有把米骚动彻底的平息下来,其损失可见一斑。

“军费的问题,可否向国内的银行和大企业借贷?”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借款的那些钱可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被用来购买战争物资了。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这些钱实际上不少还在日本人的口袋里面,日本也借此机会形成了几个著名的财团雏形,一战后日本就彻底形成了几个财团。日本政府虽然没有钱,但是这些银行和大企业家现在却是富得流油,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不可能,大藏省已经想过办法了,但是几个财团态度很坚决。"藏相老鬼子摇了摇头说道。

“八嘎,这些帝国的蛀虫,没有大日本帝国的支持,他们怎么可能发展起来?现在需要他们出钱的时候了,他们居然推三阻四,这些人良心大大的坏了。"桂太郎气急败坏的吼道。

听到这些话,众人立即陷入沉默当中,要知道这些财团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哪个没有在坐的人的支持?他们哪个没有从中大获其利?官商勾结,在内阁当中,不少人就是这些财团的代言人。

“我看还是向欧米鬼畜借钱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中国人太过于强大,他们也不希望前进党统一中国。而且法国还是俄国的盟友,现在俄国人丧师失地,他们总不至于无动于衷吧?”

“高桥是清阁下,你怎么看?”

“借钱难,我们现在还欠着这些这些国家十多亿日元。就算是借钱,也需要抵押,而且能够借到多少钱还不能确定,但是肯定不会很多。"高桥是清老实地说道。欧美可不是慈善家,风险太大的事情他们自然也不会干。

“那就先让我们外务省和欧米鬼畜接触一下,看看他的态度如何。不过根据情报,他们对于此次俄国的这一战态度极端的暖昧,他们会不会同意还真难说,毕竟法国也只是借了不多地法郎给俄国而已。”外相直接接过话头说道。

其实日本被赶出东北地区的时候就已经像欧米国家借钱了,但是这些国家拒绝了再次向日本提供借款的请求。毕竟日本人再次攻入东北地区,可能又是一次日俄战争,那么花费就不是一星半点了,难道再次花费十多亿日元?英法美再有钱也不可能往这个无底洞里面丢钱啊。

最重要的是英国通过布尔战争,现在已经知道了游击战的威力,英国为了金矿,开启了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果此次战争就是英国衰落的开始。英国虽然宣布兼并金矿所在地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但是,战争还在继续,布尔军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迫使英军采取野蛮残酷的“三光"政策来反击。

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从1901年3月开始,英军采取建碉堡和战俘营,以及摧毁布尔人家园等极端手段来迫使对方投降。对于游击队员和家属,英军也从之前的宽大政策,改为现在流放和就地处决;妇女、老人和儿童全部送往英军修筑的营地中,由于缺医少药且环境恶劣,据统计,约有2.8万民布尔人在因各种原因死于这里,英军的残暴也受到了欧洲各国的一致谴责。

战争越来越走到尽头,双方伤亡惨重。布尔人几乎全国成年男子都被动员当兵,土地缺少人手耕种,牲畜濒临绝种。英国则三易主帅,投入45万军队,伤亡近10万人,耗资2.23亿英镑。这种沉重代价使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世界舆论也强烈地抨击英国。年迈的维多利亚女王为战争日夜焦虑,忧心忡忡,加之国内政治斗争和丈夫过早逝世,女王最终于1901年1月病逝。

1902年5月31日,英国知道不能杀绝布尔人了,便与其签订《弗里尼欣和约》,规定英国是布尔人的合法主权者,但承认布尔人的自由和财产,并拨款援助布尔人重整家园,设立自治政府。

在这个世界上,张英豪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了解英国人,而且英国人在布尔人的手里尝到了游击战的苦头以后,自然知道在东北地区,日本人想要反攻进去,将会面临英国人在布尔时候所面对的遭遇,甚至更为严重,日本人没有英国的家底,是必输无疑的。所以想找英国借钱,那是想都别想。

“好吧,外相阁下先和欧米鬼畜接触一下,探探口风。如果他们支持大日本帝国对野中国的战争的话,那么我们就投入到这场战争里面,如果他们不借钱,甚至是反对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放弃了。“西园寺公望最后进行了总结式的发言。

虽然这是入主东北的好机会,但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现在的日本表面上是渐渐平静了下来,但是实际上依旧是暗潮涌动。如果没有欧米列国的支持,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还必须要在短时间内以胜利告终,并且要获得足够多的赔款,否则对于日本短时间内也就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首相阁下,现在是否准许陆军先进行动员?毕竟野战军在中朝边境上面也部署了不少的军队,而我们现在除了部署在朝鲜的边界军队满员外,其他的师团都严重缺编。如果仓促动员的话,将来可能需要不少的时间。"陆相老鬼子打算把这件事坐实,当即说道。

西园寺公望略微犹豫了一下就说道:“等我们和英法俄接触以后再说吧,没有钱现在什么都做不了。而且,要是俄国不同意和我们一起消灭野战军,那么我们不可能独立作战。“

"俄国人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就算俄国人同意,我们还需要英法米国的同意,你要知道现在俄国国内的革命是怎么一回事。“

陆相当即就不说话了。

西园寺公望说的就是明石元二郎的事情,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战争只要能够获得胜利,就能够无所不用其极。

从陆军大学毕业以后,明石元二郎作为一名军事人员,先后在印度、菲律宾、中国和法国等国活动过。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语言,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能与当地人毫无障碍的交流,明石元二郎总共学会了七门外语。

1904年,日本与俄国之间为了争夺在中国在利益,爆发了战争,明石元二郎在日本情报之父福岛安正的推荐下,成为日本驻沙俄公使馆附武官,并兼职特工,驻扎在彼得堡。

正是这一时期,明石元二郎对俄国的社会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他对于外强中干的俄国社会深有研究。当时的俄国,虽然对外军事力量强大,但国内矛盾重重,随时都可能发生革命。明石元二郎将这些信息深深记在脑海里,通过结识列宁,最终让他帮助日本打败了俄国。

日本与俄国爆发战争之前,日本的当权者早已经对双方的实力展开了对比,对比的结果让他们害怕。如果双方爆发直接冲突,日本胜利的机会将非常小,就算取得胜利,也必然付出惨重代价,美国人也劝告日本人,不要试图与俄国产生正面冲突,最好避开其锋芒,要让俄国腹背受敌。日本人接受了这些建议,决定通过颠覆俄国的政权来削弱俄国,好让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日本在正面与俄国开战,这就是日俄战争,不过战场在中国境内。就在俄国想把主要军事力量调往远东,打算狂揍日本人的时候,列宁在国内发动起义,导致俄国腹背受敌,竟然打输了日俄战争。

俄国不仅输掉了与日本的战争,也为后来沙俄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没有日本金钱和武器上的支持,列宁的革命事业就不可能壮大。过了没几年,列宁果然推翻了俄国,昔日的老牌强国彻底趴窝。

后来,日本如法炮制,在东北扶持傅仪,在南京扶持汪精卫,都看到了明石元二郎战略的影子。

但是世上哪里有不透风的墙,一旦俄国人知道了他们国内发生的这场革命里面有日本人的影子,是什么后果其实是不用多说的。俄国或许就算是和前进党停战,也不理会日本想独占东北的想法了。

而且西园寺公望可是知道日本军队就是喜欢独走,下克上,这些都是日军的传统了。要是陆军完成了动员,但是日本却没有借到钱,那么到时候内阁可就尴尬了。是要日军出兵呢?还是得罪军队不让他们出兵呢?所以西园寺公望直接拒绝了陆相老鬼子的请求。

寺内正毅即使心有不干,但是也没有办法,穷人志短,说话的底气自然不足。

日本外相自然是散会以后就紧急约见英国驻日本大使,向他提出日本希望加入到战争当中,和俄国一起消灭野战军的态度。当然日本肯定不会说自己想要吞并中国的东北地区,而是要说日本在帮助英国稳定远东的局势。

“大使阁下,现在中国人已经占据了俄国的远东地区,并且攻占了赤塔等地。如果野战军再次在蒙古获得胜利,那么他们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对于大日本帝国将是巨大的威胁。同样也严重的危害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作为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盟友,日本有责任和义务为大英帝国解决野战军这个麻烦,我们希望大英帝国能够支持我们加入到对野战军的战争之中。”

英国大使皱了皱眉,看着眼前这个小锉子,心里顿时无语起来。自己国内现在都还没有平息下来,内心的野望就又开始突破天际了。此时他们这些大使已经得到了国内的指示,他们现在并不愿意野战军和俄国的战争继续扩大,反而是要这场战争尽可能的早日停止。

现在的局面已经失去英国的把控了,一旦日本人再加入其中,战争的规模肯定还会扩大,最终的后果是怎么样子,英国已经不想去猜测了。现在德国咄咄逼人,英国支持日俄战争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俄国的注意力从远东给移开,回到欧洲去。

如果日本加入其中,俄国肯定还要再次增加兵力,不管接下来的战争局面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大英帝国的利益必定是要遭受损失的。因此英国人自然是不会再支持日本再次卷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外交大臣阁下,你们想要加入战争里面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这是俄国与清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伤亡了几十万人。这不仅影响到了世界和平,更影响到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所以大英帝国不希望战争继续扩大。”

“纳尼?“

日本外交官目瞪口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听多了,但是英国人居然会这样回答,这让日本外交官措手不及。在他想来,英国人也应该是支持俄国,打击野战军的。毕竟英国的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现在是前进党的解放区,现在英国的军舰都开不进长江中游了,对于英国的利益不知道损害了多少。

“阁下,可是如果前进党推翻了清国,统治了中国的话,这依旧会严重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

和远东的利益比起来,欧洲才是关乎英国核心利益的地方。所以英国佬毫不犹豫的说道:“中俄战争应该尽快停止,现在日本不适宜加入战争。远东地区的土地本来就是俄国人侵吞清国得来的,但对于俄国广大的土地来说,不过是一个荒芜边角而已。只是微小的损失,不会伤筋动骨。”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单单失去一个海参崴,对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来说,就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野战军收回以前俄国被侵占的领土,那么俄国人的土地就全在冰原之上了。那么,这些土地又如何开发呢?明眼人都知道,中俄之间必将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

英国的表态让日本感觉很受伤,只要英国不支持日本,那么日本几乎就没有可能参与到战争当中。毕竟没有英国打带头,法国,美国也根本不敢强出头。否则就是挑战大英帝国这个世界霸主的权威了。果然,外交人员拜会法国,美国,提出贷款的时候,他们对于给日本提供贷款却是很有兴趣,但是需要抵押,而要他们支持日本打仗嘛,那是想想就好了。

不长的时间,日本再次召开会议,外相把这些情报一说,本来就不想出兵的文官集团自然心里高兴,但是武官集团就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了。

“八嘎呀路,欧米鬼畜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宁愿俄国战败,宁愿中国崛起,也不愿意我大日本帝国崛起吗?”

前首相桂太郎心态都失衡要炸了,勃然大怒的咆哮起来。

西园寺公望扫视了一圈,说道:“欧米鬼畜到底是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是呀,又能怎么办呢?他们现在没钱,没钱是小事,现在依旧欠着一屁股债,这才是大事。现在欧米鬼畜明确的表示反对,不支持日本出兵。如果日本铁了心出兵的话,得罪的就是欧米列强,只要欧米列强在贸易上对日本稍微的封锁一下,日本立即就得跪了。

“我们可以和俄国人联络,看看俄国人是否能够支援我们一笔贷款,让我们加入到战争里面。“陆相寺内正毅说道。

“可是,这样的话,英法国家怎么说?"外相皱眉问道。“哼,我大日本帝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现在是列强之一,用不着看其他国家的脸色。只要我全部国民团结一心,团结在一个目标之下,完全服从,那么我们就可以度过一切难关。”

再次听到陆军马粪们猖狂之极的言论,又是那一套全部人无偿献身的话语。这么不顾实际的话都给说了出来,文官们都不知道这些陆军马粪脑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日本内阁又再次达成一致,如果俄国人愿意提供提笔贷款,并且和大日本皇军合击野战军,胜利以后把东北地区交给大日本帝国的话,那么大日本帝国就不惜忤逆英国人的意思,也要加入战争。

现在日本还没有什么南下的战略,所以日本想要真正的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就必须从中国获得资源才行。而这个资源的宝库就是东北地区。只要获得了东北地区,那么日本才有足够的资源,如果野战军崛起,以日本和野战军的关系,日本就彻底丧失了占领中国的机会了。所以只要能够占领东北地区,即使是得罪英国也是值得的。

可惜,日本人似乎忘记了。俄国人也是穷的要命。他们自己的军费都是靠向法国贷款搞的,而且现在还在死乞白赖的想要从法国那里再多贷到一些钱,用以战争的需求。俄国人自己都顾不上,哪里还有钱来贷给日本人。而且,俄国的国库就是日俄战争给打空的,现在想从俄国借钱,那是白日做梦了。

对于日本人的要求,俄国人直接回复,攻打中国人,帝国欢迎。但是,如果要钱,想都不要想,自己想办法。至于后面的要求,东北可以降交给俄国,但是中东铁路必须交给俄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明知这是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只能坐失良机,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

第六百五十九章:

张英豪并不知道日本借款失败,暂时没有能力再次大规模对华发动战争了。此时张英豪什么都没有做,而是在书房里面静静地看秘书整理好的报纸,特别是租界的报纸里面那些反对的声音。

对日对俄的战争,因为现在取得了很大地胜利,所以民众目前还是很支持前进党的,但是时间拖得久了或者出现一场败仗,张英豪知道,反对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大。

张英豪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确实是世界上最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之一。即使像现在这样取得了良好的战争局面,开疆拓土,依旧有人鼓吹解放军应该退兵回国,不要进入俄国领土,从而和友邦保持和平,维持睦邻友好,或许这样,入侵蒙古的俄军自然也就退兵了。更是说如果继续打下去惹毛了列强,中国就要开始吃亏,甚至遭到更多的列强入侵,从而亡国灭种.....

张英豪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对于承认列强和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张英豪嗤之以鼻,张英豪和前进党从来就不承认这些条约,只有能不能废除的问题,前进党现在只是维持现状而已,不存在该不该废除的问题。不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就算是满清倒台了,共和国成立了,依旧会被列强瞧不起,广大人民的腰杆也挺直不起来。

在中国革命革,在中国参加革命,那就必须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抛头颅洒热血,没有随时牺牲的觉悟,那就最好不要参加革命,中国那鲜红的旗帜就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中国人民或许愿意跟着前进党和解放军保家卫国,人民或许也愿意接受前进党的领导在日俄主动进攻的时候抗击日俄侵略者,把敌人赶出国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还是有勇气的。

但是,随着解放军赶走日本,驱除沙俄,打了几个打胜仗以后,导致中国人积聚在心里的愤闷与怒气得到了宣泄,然后大家就开始想要过安宁日子了,又想回到农妇山泉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中去了。

每个战士都关乎着一个家庭,他们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这种全民性的心理变化,不是张英豪和目前的前进党可以阻止的。

在这个文盲遍地,信息流通缓慢的年代,张英豪或许是菩萨一样的人物,威望或许够了,但是前进党还没有能够达到引导民众心理的程度。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多少胜机,即便和法国人对战时取得了一些优势,可最终还是签署了一个战败条约。因此,有识之士的心里对于列强都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哪怕现在对日俄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人们内心还是认为胜利充满了机会主义的心理。

张英浩很清楚自己任重而道远,因为满清的统治,全体中国人民又有几个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呢?有多少人有民族意识呢?现在的全国教育率才不到10%,而绝大多数农村女性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如果前进党没有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的胜利,和持之以恒的民族国家主义的宣传,又如何唤起现在这些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呢?如果不普及义务教育,下一代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又从何而来呢?

还有就是中国的传统实在是太强大了,经历了传统教育的年轻人,如果不经过激烈的斗争,思想根本无法转变,老式读书人更是传统的捍卫者,积重难返,农业国长出的前进党又如何抗衡呢?张英豪很清楚,凭借自己创立前进党和解放军的威望,能让军队踏出国门进行战争的次数绝对不会多,而且每一次都会透支自己的信用与威望。如果不趁此机会扩大战争,引来一个长久之敌,内部矛盾就会转化为主要矛盾,将来再想发动战争的困难将呈几何倍上升,如果全国人民都不愿意再打仗的话,张英豪再强制发动战争的话,那么自己都有可能被抛弃。

张英豪当然很清楚废除《尼布楚条约》的后果,甚至这就是挑战全世界列强制定的秩序。有些人是心里充满了恐惧,认为对俄战争完全可以适可而止,如果废除了《尼布楚条约》,那就是对俄的侵略,是不死不休,后果不堪设想,是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但是,如果真的只是废除满清和俄国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其实卵用没有,中俄之间的战争不打到最后精疲力尽,根本不可能停止,除非英法美等国强力介入。

就张英豪知道的历史,此时解放区对俄战争可以说抓到了近现代以来最好的时机,没有之一。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摧毁了西班牙这个老迈帝国最后的荣光,而甲午中日战争则让列强看清了满清虚弱的本质,引来了以后的八国联军;日俄战争本来就差点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如果要同俄罗斯开战,在往后的日子里根本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在这个残酷的殖民时代,在这个咄咄逼人的帝国主义时代,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列强根本不把亚非拉地区的人当人看,而是弱者只能成为强者的食物,成为别国崛起的踏脚石,日本吞食满清,列强遍布世界的殖民地都是一个个最好的例子,赢者通吃,战争的胜败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幸福安宁甚至是生死存亡,张英豪又怎么敢将自身的安危寄托在敌人的仁慈上呢?

张英豪为什么把《尼布楚条约》看得很轻,就是因为这条约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满清皇帝和沙俄签订的而已,为什么不能撕毁此条约?小胡子说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那里有什么万世不变的条约呢?世易时移,时移世易而已。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前进党是要建立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共和国,前进党带领人民要建立的国家不是继承于任何国家或者朝廷,而是各族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铭主联盟。所以对张英豪来说,推倒满清的从来不是自己,也不是前进党或者解放军,而是人民自己抛弃了满清,前进党和解放军只是起着一个促进和领导的作用。革命者如果承认帝国主义同各压迫的国家或者民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压迫剥削,那就是改朝换代,是轮流坐庄的行为,就是对革命的背叛。

列宁说过,沙俄帝国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列宁还说过西伯利亚是个监狱。对于前进党而言,解放西伯利亚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不是名正言顺的吗?那些挖出的白骨坑难道是假的吗?所以解放更多的土地只有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没有能做不能做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一句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张英豪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太祖他们那个能力,张英豪也知道拿下外东北和赤塔等地将和沙俄甚至是以后的苏联产生一道百年甚至更久都可能会有抹不去的伤疤。

张英豪来自百年后,自然知道未来实现共产主义遥遥无期。说什么一战二战时是最容易红旗插遍地球,除非有超级外挂,否则就是丫丫,就是痴人说梦,想想非洲二十一世纪还有许多部落处于原始社会就知道实现共产主义任重而道远,甚至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都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很是完全不是两场世界大战能够解决问题的。

当然,也不是无产阶级执政就万事大吉了,这只是个开始而已。而且,国家和民族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世界就不可能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国家和民族,甚至比消除种族和肤色还要困难,前世的张英豪是根本看不到希望的。

退而求其次,张英豪也就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多多为中国谋取利益,然后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取利益。增加国家领土,就是增加国家底蕴,土地代表的就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利息。张英豪的眼里第一是国家利益,第二也只有民族利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张英豪是帝国主义也好,是侵略者也好,是战争贩子也罢,张英豪并不在乎,他只有自己认为要做的事情。

张英豪自认为自己的任何行动都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为核心,自己领导的解放区与列强之间是战争或者和平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这一点,除此之外,没有个人或者政党的特殊利息。

所以不管未来中国如何,俄罗斯都已经确定是敌人了,面对北方的一个大敌,前进党都始终需要保持其先进性,甚至中国都需要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否则就有可能亡党亡国。

当然,张英豪也自信,就算是自己百年以后,以后的领导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卖国贼的骂名再把这些土地还回去了。有了这个敌国外患,只要党不出作死般的大问题,中国内部就算是出些问题,也不敢懈怠,这也算是张英豪就给后来者的一个麻烦,不,是一个礼物。当然,如果这样在将来前进党都亡党了,那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至于说伤害到以后成立的苏联这个问题,伤害到俄国无产阶级的问题,那就一切等俄国无产阶级推倒了沙俄,掌握了俄国政权再说吧。前进党可不会因为张英豪知道的东西而会有丝毫的迁就之情,张英豪自己又凭什么自己知道未来的发展就迁就退让呢?沙俄送上肥肉而矫情不吃?这不是妥妥有病吗?

第六百六十章:第一更!

张英豪甩了甩头,把有的没的全部甩出脑袋,放下手里的报纸,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蒙古局势紧张,但是,现在解放区却是没有多少能力再去支援了,短期内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了,因为此时前进党和各地解放军再次开启了救灾模式。

《三国演义》里面说,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正在司马懿父子三人闭目等死,马上就要葬身火海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浇灭了大火,司马懿父子这才得以脱困。看着司马懿父子仓惶逃窜的身影,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而此时张英豪就在后面接了一句:不懈努力,辉煌人生。

前进党在1906年就很有这种感觉,在这个时候,老天却是太不给面子了!

自从前进党带领解放军接着日俄战争期间的空档,发动解放战争,突然出兵解放湖南湖北等地以后,对于地方的行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解放军每解放一地,后续到达地方的同志最重要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水利建设。当然,在兴修水利之前,还有一个要建设的东西,那就是当地的党的组织建设。

整个湖南、湖北、山西、江西、广西等地,前进党的工作核心就是围绕着这两件事展开的。前进党的同志同就任当地县长之后,前进党党员们很快就以"吏"的身份开始了基层的工作。

为了维持地方上的稳定,前进党不得不和地方士绅和实力派妥协。原来的官衙变成了新式学堂,以前的师爷、捕快、衙役以及县里面的各个重要职位的地头蛇经过调查,如果可用,就经过培训学习以后另行安排,如果不可用或者是有贪赃枉法的行为,那么就另行处置。

由于解放区的地盘扩充的太过于迅速,党员干部严重不足,没有办法,前进党依旧只是在官面上,把控住了当地的政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幸好野军队把这些地方的旧势力都给清扫了一遍,许多影响力大的人物要么就带离了当地,要么就肉体毁灭了,所以许多地区才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这样就给了前进党的同志熟悉当地的时间,给了前进党选举基层村干部的时间,也给了前进党组织群众兴修水利的时间。如果不是有这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张英豪觉得这次水灾的损失要大上数倍。不过,多难兴邦,也正是因为水灾,也给了前进党团结当地民众共度难关,组织当地百姓的机会,当然,也给了前进党发展党员的机会。

前进党的同志基本现在都知道蒙古,东北在和俄国人打仗,而解放区的大量物资之前都被抽调走了。此时也可以说是解放区最是虚弱的时候,中央已经下达了命令,让各个地方的党员干部大力组织当地的群众搞生产,而这些党员干部们也在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天,开始下雨了,而且这雨居然没日没夜的下。张英豪前世是不知道这次大水的,毕竟清末的中国灾难太多,小小水灾根本就不在那些文人骚客的记录之中,而且就算是记录了,不是专门研究水文地理的,谁又会去关心这么一场发生在上百年前的洪灾呢?

相关历史书上是如此记载的: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安徽于春夏之交,淫雨60余日,山洪暴发,淮、泗、沙、汝、肥等河同时并涨,平地水深数尺,“上下千余里,尽成泽国”,“饥民饿毙者,日凡四、五十人,有阖家男妇投河自尽者,有转徙出境沿途倒毙者,道殖相望,惨不忍闻"。

张英豪前世也经历过洪水,而且在去年的时候,在四川还亲自上阵抗洪,但是张英豪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洪灾。都说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但是这次的洪灾是真的让张英豪开了眼。每天都是在不停地下雨,天仿佛是被捅了个大窟窿,每天都往下倾泻着无穷无尽的雨水。眼瞅着洼地变了水池,然后水池扩大成湖泊,湖泊还在不停的扩大,把大片土地淹没,最后一个个山头变成了孤岛,几丈高的大树都只有树梢部分才勉强露在水面上。

这个时代可基本没有钢筋水泥房子,甚至很多都是茅草房,它们有的直接漂浮在了水面上,田地更是不用再说了,

统统都被淹没的看不到。逃出命来的百姓们被困在一个个山头上,如果不是前进党立即组织群众,疏散群众,更是派出

部队乘船冒着大雨四处驾船救人,解救被困群众,把困在山头上的百姓接到更高的地方,否则,光是大雨的头几天就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此次水灾遍及江苏,安徽两省八府一州,其中以徐州,淮安等地灾情最为严重。持续不断的大雨使很多民居被冲毁,当时普通百姓的房屋多是土房,很容易毁于水灾。又由于江苏各江、河、湖排水不畅,一旦连续降雨,就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当然,这一年的春夏间,不仅仅淮河流域一地一直下雨,长江中下游都阴雨连绵,湖南各地堤岸溃决,洪水横流,造成上万人死亡,几十上百万人受灾。

灾情就是命令,前进党党员,各级政府人员,必须亲自带队抗灾救人,各级领导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擅离职守。天上暴雨倾盆,四处洪水滔天,驾船去救人极为危险,不小心掉进水里面就会被水浪卷走,一命呜呼。虽然前进党借调了能够找到的所有比较安全可靠的大船,但是伤亡还是无可避免发生了。

仅仅在救灾的最初十天之中,前进党就付出了很大代价,虽然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候,船上的人都会在腰里面拴上绳索,但是,仅在淮河之上,不幸落水而牺牲的同志就达到十二人,累倒,病倒在地的同志最高时一度达到上百人。

大雨不停,解放军,前进党抗灾救人的行动就不能停下,四处出动,救出了无数的人。

虽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是前进党和解放军也是人,如果不是张英豪和党员领导干部们每天都亲自带

队,始终站在最危险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前进党的成员里面有很多都是这段时间发展的本地党员,大家乡里乡亲,相互间颇有感情,而且作为本地人,他们也是真心希望能够救

出自己的乡里乡亲的。没有这些的话,仅仅靠一句前进党和人民血肉相连,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的口号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如此,到了第七八天之后,党员领导干部们也都是精疲力竭,伤兵累累的解放军也已经很是疲乏了,毕竟人都是肉长的,不是钢铁之躯啊!

但是救灾行动依旧不能停下,没有办法,军委只能宣布部分军队暂时休整,各军轮流休息,休整几天再出动救人,否则,人还没有救到,战士们如果都病倒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大家也都知道,部分同志休息意味着在外面被困在大水中的有些人就基本上没有了活路。但是大家已经努力了十多天了,同志们的命也是命啊,上面下达了命令,下面也只能开始休整。当然,前进党也从其它地方,特别是四川抽调了部队前来接替他们,就算是这些战士不那么熟悉这里的洪水环境,但是大家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到了此时,张英豪才知道其实洪水不可怕,而洪水过后留下的烂摊子才是真正的可怕的,对于现在的前进党和刚刚成立的地方新政府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已。

持续不断的降雨使不少受灾地区粮食将来必然是颗粒无收,没有了家园、农田尽毁的百姓流离失所,饿殆遍地,十室九空。如果前进党和地方新政府赈灾不力,那么没有活路的灾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的沿街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