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这几天,科学,实践,总结这些词语一直出现在张峰的脑海里面。对于野战军来说,即便攻克不了要塞,却能围困要塞,就像现在的海参崴一样,根本就没有动用野战军前去攻城,没有去过多试探俄军守城部队的厉害。张英豪主席有句话,叫做要么就做,要么就不做,千万不要去试。如果赵勇去攻击了海参崴,其实就是试的成分,这确实是没有必要,除非野战军决定了用人命把海参崴给攻打下来,否则完全没有必要用野战军的性命去试探海参崴的火力。
1906年8月18日,总数高达四万五千的俄军再次对被围的水泄不通的库伦发起了进攻。此时俄军已经破了野战军的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也已经残破不堪了。这次是俄军阿列克谢耶维奇参谋长亲自到一线调整并指挥库伦攻城战。之前的战斗中,俄军接连吃了败仗。在库伦的野战军是清国叛军的精锐部队已经是俄军指挥官的共识了,只要俄军解决了这支部队,不仅让俄国在蒙古地区再无后顾之忧,更能让清国叛军心惊胆战。对于此战,玻利瓦尔依旧是志在必得。
在俄军阿列克谢耶维奇参谋长对面的库伦里面,张峰先指挥着后勤战士们把所有的储存物资先给安置好,这才进入了指挥部。在开战之前的一个多月里,野战军也在库伦城周围的疯狂搜集食物。
此时,为了补充维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在张峰的建议下,野战军还不得不从解放区弄了一大批耐储存的黄豆,一旦有必要,那么让这些黄豆发芽变成豆芽就可以补充维生素。现在天气炎热,战士们对于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需求量非常的大。
不长时间,俄军又开始了炮击,这次至少聚集了超过500门大炮参与了炮击,张峰猜测可能是俄军把他们的全部可用的火炮都给聚集起来使用了。工业国就是工业国,在这方面还真不是农业国所能比拟的。在要塞坚固的核心指挥所里,张峰只觉得山摇地动,指挥所顶部木料缝中,泥土簌簌的往下掉。照明用的马灯来回晃动,其幅度之大,几乎要从铁钩上掉落下来。指挥所里面的参谋,卫兵都脸色难看,有些人甚至在不经意间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一众人纷纷起身观察俄军的情况,张峰却是拉了一张椅子稳稳当当的坐下。俄国没钱,工业实力也比较弱,即便有上千门火炮,却不可能像日俄战争期间那样不吝于火力投放。虽然解放区的工业实力比俄国更弱,但是此刻张峰不认为这种惊天动地的炮击能维持太久。
果然不到半小时,俄国的炮火就弱了下来。张峰站起身,对通讯员命令道:"马上让人去检查交通壕,确定各个火力点有没有遭受损失。”
前几天的炮击战斗里面,俄军的火炮并没有直接摧毁库伦的火力点,然而要塞大部分重要火力点都是修建在地面以下,大量被炮弹炸翻起来的土壤堵住了射击口与通风口。因为没经验,排查不细,造成两个因为位置偏僻而不受重视的火力点中的战士窒息而死。这次,张峰可不愿意再犯下同样的错误。
发生了一次这样的事情,野战军立即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总结,也专门确定了负责人。很快,各个专职部门的人员就冒着炮火开始行动。等俄军再次排开散兵线向着库伦滚滚而来的时候,各个火力点都已经准备完毕。这次俄军的火炮威力比上次更大,有十几个火力点的射击口以及通风口被堵住,幸好部队应对得力,除了一个被敌人炮火直接命中射击口的火力点之外,并没有出现人员损失。
俄国人在这段时间的进攻当中,一路进攻,两路进攻,多路围攻和全面进攻,步炮协同等的战术都被玩了个遍。这次有四万五千精锐士兵参与进攻,俄国佬采取了全面围攻的战术,妄图毕其功于一役解决野战军。
有一点是非常出乎张峰的预料地,那就是战壕被俄军攻破以后,自己坚守的地盘是急剧缩小的。虽然己方的兵力更为集中了,但是,自己可腾挪的地方变小了,反而是更有利于俄军的集中兵力进攻了,短兵相接的概率更大了。而且,野战军这边此时也不得不开始节约弹药,并且希望搜集更多俄军的弹药了。
四面八方同时发动进攻的俄军如一个铁环紧紧把库伦包围在中间,野战军的应对与上次相同,先是野战炮,接着是迫击炮,之后是机枪,步枪,如果还不行就手榴弹最后就是刺刀,按照计划,前三条战壕是不进行大规模的拼刺刀的,后面还有战壕等着他们,所以没有必要。
等俄军接近到200米的距离之时,野战军就用重机枪和五发弹夹的步枪开始猛烈射击。这些来进攻的俄国军队已经都变成了老油条,这些俄军可能经过了几天的休整,精气神十足。当然还有就是他们更能死撑。俄军不仅在200米的距离上与要塞内部的野战军对射,有几支部队甚至冒着枪林弹雨向要塞开始冲锋。只要敢于付出代价,军队基本都能继续前进。
这几支俄军凭借着一腔悍勇,不顾损失的冲到了库伦城5O米的距离。野战军立即主动的放弃了了第三到防线,撤到第二道防线里面去了。俄军冲过第三道防线以后继续进攻,这时候,一道俄军原本没能看过的堑壕突然出现在俄军面前。这就是张峰按照张英豪特别吩咐的人为挖出来的一个斜坡。
俄军哪里还管那么多,他们纷纷往战壕里面跳了下去。但是,这一跳下去,俄军才发现这道堑壕的怪异之处。靠着进攻方的那边,堑壕还和正常的堑壕一样。靠近防守的库伦的那边,堑壕则被完全铲平。也就是说,跳下堑壕的俄军发现自己就如同要遭到枪决的人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藏身地地方,他们就仿佛完全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的虫豸,只能在枪口之下等死。这是多么的绝望啊,背后靠着不太容易再翻上去的堑壕被枪毙,这是多么的让人恐惧啊,任由野战军的战士们尽情射击枪决他们。
片刻之后,这些跳进战壕的勇敢俄军就在步枪和机枪子弹的攒射中一命呜呼了。从跳下堑壕到被击毙或者被打成重伤,这些人移动的距离不到十米。生与死,就是这十米的距离而已。野战军此时也根本来不及清点战果,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俄军也不是单纯来送死的。他们也对着野战军猛烈开火,密集的子弹打死打伤了不少火力点中的机枪手。那些在外部阵地上进行作战的野战军士兵也伤亡更多,战斗完全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带着红十字标志的医护人员领着担架队往来于各个射击点,把伤者立即抬走治疗,新的战斗人员立刻接替作战。
此时负责运送弹药的同志,也纷纷扛着弹药箱奔行在交通壕里面,强烈的硝烟味道让这些运送弹药的同志呼吸都感觉艰难。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而是和其他运输部队的同伴—样,用一条沾了水的布蒙住口鼻,把弹药箱放在射击位置旁边的固定位置上。
每一个射击点里面也都有人负责把地上的弹壳尽量收集起来,放在空的弹药箱里面。运送弹药的同志还要扛起这些箱子,把弹壳放到各个交通壕口的相应位置上。这都是训练很多次的作战行动,也是现在分工合作的最优解。
有专人会把这些弹壳送到要塞的小型兵工厂。在兵工厂里面,五百多名兵工人员开始利用工具对这些子弹进行复装。运到库伦的物资中就有解放区制造改进的复装子弹设备,考虑到库伦的工业水平和战场情况,这些设备都是人力操作。这些设备适合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战场需要,格外适合现在的库伦。
张英豪前世可是进过工厂工作的人,自然知道流水线的优势。这些弹药生产也是采用流水线方式,去掉火帽,清除弹壳内的灰垢,扩大弹壳口部,装上火帽,把定量火药装入弹壳,装上弹头,把接口处用机器压紧。虽然复装子弹暂时不用立刻送上前线,但是军工厂也在紧张的工作着,完全不在乎外面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群号:七七五一一一八三八
在军委的安排和训练下,整座要塞依旧井然有序的运作着。而在要塞外面的俄军经历了五轮的进攻之后也顶不住了。接下来进攻的主力就变成了一些临时征召的军队,这些军队主要是临时拉上战场的人,不少就是从远东逃到西伯利亚的人,甚至是负责运送辎重的俄国人,还有不少人是跑到俄国修铁路的劳工,这些人也被征召给俄国人搬运辎重。他们没有俄国军队这么正规的训练,队列稀疏散乱,相当一部分还是前装滑膛枪。
这些人在爱国主义的宣传之下,也依旧是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战场,当然队列后面的机枪督战队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动作看上去再不正规,却没有人临阵脱逃或者迟疑不前。他们接近了库伦,并且和野战军开始交火。
这些俄国“散兵"灵活作战的优势在抵达五十米处的堑壕之后就不复存在,他们看到自己有机会一气冲到被炮火摧残的“破败不堪“的野战军阵地的时候,这些充满了对中国“刻骨仇恨"的人如同飞蛾扑火—般跳下堑壕,随即完全暴露在野战军的火力打击之下。
此时,野战军也顾不得这些队伍里面有没有中国人,只能是不停的开火。堑壕里面的尸体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堆积起来,这一波战斗结束之后,投入战斗的五千人中能够回到出发点的不足五百,不过,战死的这些人终于用自己的身体填平了张峰尽心挖掘的堑壕。
张峰在望远镜里面看到堑壕里面堆满的尸体时,他甚至没能生出得意的感觉。举着望远镜,张峰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有崩溃的冲动。看着那堆满一战壕的尸体,即便亲眼看见残酷到这种地步的战斗,他依然觉得完全不能相信。
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一更!
很多年后,库伦城内这些修筑的要塞堡垒早就被拆除得不见了踪影。而此次库伦战役纪念馆就设在这道堑壕旁边。堑壕的位置再次被挖了出来,成了纪念馆的一部分。即便曾经被填埋,即便过去了多年,经历了无数风吹日晒雨淋雪冻,但是,饱吸了几万人鲜血的这段堑壕再次被挖出来之后,依旧能清楚的看到与其他土层完全不同的颜色。在旁边的展示牌上,除了介绍沙俄的侵略历史外,旁边还大大写着这段堑壕的名称――“血壕”。
8月19日开始的又一库伦攻防战在8月23日结束,俄国军队的猛攻付出了惨烈代价,四万五千人的俄军伤亡殆尽,一万多人的临时武装人员伤亡七千多人,临时指挥官也在前线战死。
为了攻下库伦城,俄军在这次攻防战中又再次损失了五万多人。驻守库伦城的野战军总数不过六七万人,据说这六七万人的的伤亡也到了一万多。当然,这都是据说而已,有关库伦城内野战军的消息也就到此为止了
库伦的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即使野战军这边没有军事观察员,但是俄军那边为了彰显俄国的强大,还特意邀请了债权国法国前来观摩。此时欧洲报纸上大篇幅篇的报道上写着骇人的标题,《坚不可摧的库伦》、《俄国在蒙古库伦的噩梦》、《崛起的中国》、《中国名将――张峰》,根据不同政治立场和吸引眼球的不同方式又有《中国的屠夫―—张峰》、《农民的儿子――张峰》、《从卑微到显赫――张峰》等文章也纷纷出笼。
和新闻界各种对立的报道态度相比,欧洲的财经界反应完全一致。欧洲各大交易所里预期俄国取得胜利而略有涨幅的俄国股票债券全部崩盘,卢布贬值逾三分之二以上,成为没人光顾的白纸,欧美各家银行都拒绝再销售俄国的战争公债。
“我在军校培训的时候,主席在课堂上讲,这个地球上从欧洲殖民开始几百年来,从来没有几天不打仗的日子。当时我和同学们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觉得这玩笑开大了。现在看,主席可一点都没开玩笑。”
张峰在库伦城内的指挥部里面和同志们聊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事情。众人很很佩服张峰的镇定,野战军并没有被人如此包围攻打的经验。最初的时候张峰四处搜集物资,从粮食到水果,从烟草到布匹,木柴与干草,甚至不放过路边的牛粪和马粪。张峰驱使着野战军战士们囤积所有能够囤积的物资。面对其他同志的质疑,张峰的理由居然是,“如果这些不能用上,也不过是多费些力气的事情。我们现在要总结一切经验和教训,收集这些物资,不管将来用不用的上,结束战斗以后大家心里才会有谱。打仗从来不会没日没夜的连续打几个月,现在累一点,蹲在坑道战壕里面的时候,是有大把时间来恢复体力的。”
事实证明张峰没想错,库伦攻防战固然激烈,真正投入战斗的时间也很多,但是休息的时间也不少。大家现在也明白了面对几十万大军到底是什么概念,如果野战军不是早有准备,几十万大军围城的话,真是一只老鼠都不可能逃出去。而那些搜集的物资,很有可能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总指挥,如果俄军一直围困我们的话,你觉得我们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我认为可以坚持的很久,预计至少到明年12月份才会进入完全断粮的阶段。”
张峰的语气平淡,不知道是在安慰,或者是在吓唬。“可是我们现在的食物好像根本就不足以支撑那么长的时间吧?“
野战军里面讲究的就是不要不懂装懂,要不懂就问,要谦虚谨慎,要戒骄戒躁。
所以面对同志们的疑问,张峰耐心的解释道:“我们可以自己种植嘛,如果不是确定了俄军的后勤有问题,我们前面的的防线就不会那么容易就让出来。有了前面的防线,咱们在城里面种上部分粮食,蔬菜,难道会没有收获?就算是俄军用炮弹拼命的炸,我们损失的不过是一点种子而已。”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起来,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种植成熟期短地蔬菜,土豆是没有一点问题的。面对如此"乐观”的未来,同志们已经无话可说。
在如此严密封锁的情况还能坚守这么久的话,野战军无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不过野战军现在根本不需要坚持那么久的时间,因为俄国现在内忧外患,而且是内忧多过外患。他们现在已经是自顾不暇,不然召集组建几十万军队不会那么困难,这几十万大军也不会这么拼命的攻城了。
几十万部队围攻六七万野战军守卫的库伦,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怎么看都是极为划算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一个勉强的守卫人数,再少就觉得野战军人数过于稀少了,再多就让俄军没有什么希望攻破了。
库伦城内,野战军还时不时发出一封封求援电报迷惑俄军,至于俄军能不能截获,截获以后能不能破译,张峰也就当布置了一颗闲子了。库伦的固守有利于野战军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采取行动,清除那些地方的俄国人,所以前进党现在是非常乐于看到这样的局面。
而在长城内,解放区自然是大力宣传库伦防御战的艰辛,这当然是必须这样宣传的,要是宣传野战军完全能够守卫住了库伦,要是万一最终丢失了库伦,最后就不好收场了。此时解放军已经成了真正的英雄军队。毕竟俄军如此大规模的攻城,库伦依旧没有陷落,城头依旧飘扬着前进党鲜红的党旗。
同时前进党开始大量的宣传俄国发生革命的事情,里面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告诉国人:靠野战军自己的力量彻底击败俄国并不现实,而此时却看到了拖垮俄国的可能性。如果库伦能坚持下去,俄国国内的革命就可能成功,一旦俄国革命成功,那么这场战争野战军就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除了宣传野战军的英勇外,那就是要表决心了。表示野战军一定能够把俄军赶出中国,一定能够保卫国家圣神的领土,即使库伦被俄国人攻破了,前进党和野战军也和俄国人战斗到底,绝不屈服,绝不祈和。
解放区的表态一方面是鼓舞国内的士气,一方面也是告诉列强,是通过列强的口把这个表态告诉圣彼得堡,告诉沙皇尼古拉二世,想要再从中国身上获得好处,那就是做白日梦。西方人战胜了敌人有割地赔款这一说,但是在前进党身上可是没有这一说的。前进党要么全部都战死,否则就绝不屈服,绝不妥协。
而在野战军和俄军在蒙古地区战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确实给玻利瓦尔下达了命令,要求俄军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一定要拿下库伦城。由于俄军在库伦城前面损失惨重,时间继续拖延,俄国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的卢布、股票、战争债券拼命的往下跌,俄国可是真的要玩完啊!
库伦的野战军靠着库伦城内的储存物资过活,即使现在国内发生了大洪水,库伦的战争压力也远比俄国小很多。俄国的革命非同小可,现在又必须依靠俄军的勇猛为俄国提升那岌岌可危的金融信用。而且俄国已经持续了由于进攻库伦抽调了俄国欧洲方向的几十万军队,此时俄国革命已经有了愈演愈烈趋势。俄国的贵族此时都已经想着早点结束亚洲的战争,把国内的革命浪潮给平息下去再说。
本来俄军进攻库伦就没有停止过,接到尼古拉二世的电报的玻利瓦尔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调动兵力全力进攻库伦,激烈的战争再次开始,库伦城再次迎来了俄军的猛攻。
猛烈炮击加步兵进攻,俄军的战术在吃了大亏以后,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又是远距离就开始用野战炮炮击,再近点就用迫击炮和重机枪射击。俄军冲到了距离守卫防线200米处,野战军的轻机枪和步枪开始射击。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射击,战士们的射击精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俄军依旧是如同割稻子般被打倒在地,可这次俄军也有了新意。紧跟在第一波横队后面的是俄军聚集了上百挺机枪,这些机枪组成的环形阵地在大概两百米的距离上对着野战军的堡垒开始猛烈射击。
看着密集的敌人,看着越来越激烈的战斗,张峰的瞳孔忍不住都有些收缩。暴风骤雨般的子弹不仅在猛烈打击着俄国人,野战军也在经受着残酷的考验。机枪和步枪向着射击孔攒射的时候,碉堡也未必是安全的。在堡垒上面的阵地上拼命射击的野战军遮蔽更少,伤亡更大。
因为所处的位置,张峰看不到俄军的子弹把防御阵地的外壁上打得土石乱飞,仿佛暴雨打在岩壁上进溅出的水花。防御阵地上的火力点在这样的猛攻下被压制住,数万沙皇的灰色牲口不顾生死的猛冲,在机枪的掩护下越来越逼近了防御阵地的外壁,局面转眼间就岌岌可危。
“命令飞雷炮部队开火!打炸药包!“张峰此时想也没想就高声喊道。
经过这么多天的实践,野战军部队在要塞防御上倒是颇有进步。在张峰下令之前,各个防御部队指挥官都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对,几乎在要塞传出命令的同时,预设的飞雷炮部队阵地上就腾起了团团烟雾。
野战军送到库伦的罐头名义上是罐头,实际上与国内那种玻璃瓶装的罐头完全不同。用香料和食盐仔细腌制的风干牛羊肉装在用铁箍箍成的木桶里面,一桶下来就得有六七十斤,木料不错,铁箍也很实在。
结实的木桶填满泥土沙石就能当作垒工事的绝佳材料,现在这些木桶外面缠了大量麻绳,内里填上火药,摆好角度半埋在土里,往木桶桶口塞上炸药包,就变成了臼炮。这就是最简易版的飞雷炮,也叫没良心炮。
"嘭嘭"的闷响声中,一个个点燃的炸药包飞出了防御阵地,落在潮水般涌来的俄军中间。飞雷炮的射程非常有限,甚至还要炸膛的风险,对于防御阵地边缘的打击完全不靠谱。就如俄国人不会轻易在步兵冲锋的时候动用火炮轰击前线—样。而这种简易臼炮射程近,抛射曲线大,威力大,每一次爆炸都能掀翻周围的一圈人。炸药包里面还塞了大量的俄军打进库伦的炮弹碎片,休息的时候士兵们没闲着,制造了大量的金属碎片,要知道人工制造金属碎片也是很大的工作量。
直接被炸死的俄军还算是少了些皮肉之苦,在这个时代,如果被那些锋利的铁片刺入身体,承受痛苦还死亡率非常高。只是大腿胸腹受伤还算好的,有些人脸上被扎了好多铁片,尖锐的惨叫声惊天动地,连枪声与炮声都无法完全淹没。
张峰也算是老军人了,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战斗。他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杀戮。俄军仅仅在这一波的进攻中就投入了将近两万人,半小时的战斗中,张峰估计俄军的损失就得有上万。
俄军此时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攻破库伦城。俄军几十万大军顿兵库伦城下,但是现在却是碰的头破血流,尸横遍野,这不仅是速战速决的战略出了问题,更是俄军整体战略的全面受挫。战局再这么继续拖下去,俄国或许就会崩溃掉。此时在俄国国内看来,俄军即使是战败,也总比这样久攻不下要强的多。
眼见距离库伦城的距离不到20米内,城墙已经倒塌,俄军的枪支对射也一定程度的压制住了库伦守军,俄军指挥官都认为只要再冲一下,就能摸到要塞外壁。针对库伦的攻击战术,俄军有专门的演练,爬墙、用东西堵住射击口。方法相当多,只要能够摸到要塞的射击窗口,这些作战方法都能用的上。
战前的时候,俄军各级军官们都接受了玻利瓦尔的严令。
“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库伦!“
此时俄军作为农奴的军队本质显露无疑,密集的枪声,浓烈的硝烟与血腥味刺激的军官们血脉喷张几近发狂。见识过头之前的攻防战,俄军军官都很清楚半途而废的可怕下场。那就是前功尽弃,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位置靠后的军官们视角里,部队已经不仅仅是接近了库伦的外壁,而是已经摸到了库伦城墙的外壁。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催促着部队继续进攻!进攻!
而库伦内的抛射器毫不停歇的把炸药炮抛入城外的俄军的队列中,一个炸药包里面填塞了五公斤炸药,上万个炸药包也不过是五十吨而已。制作这种武器的时候,为难的是铁片不多,而并非炸药不够。这些炸药包所填塞的杀伤碎片里面铁片只有三分之一,碎石头数量得有三分之二。不到两个小时,要塞直接发射出去一万两千多个炸药包,直接从顶部阵地扔下去的也有两三千个。
最后,投入了十万兵力的库伦攻防战又打了两天半才结束,俄军伤亡超过一万五千人。在此时的激烈战斗当中,“百"这个战损单位往往都已经失去了统计的意义。野战军的在这次俄军进攻之中也伤亡超过了八千,加上之前攻防战以及俄军各种试探作战导致的损失,最高兵力曾经达到七万人的野战军失去了近四成的战斗力。
而库伦城依旧岿然不动,赤红色的镰刀锤子旗依旧在库伦城的最高点上迎风招展。此次库伦攻防战,俄军损失了超过一万五千兵力。加上之前的战斗,俄军已经付出了十多万人的代价。
按照一般的理论而言,军队丧失30%的兵力就算是失去了战斗力。但是由于俄军是攻城战,所以此时即使是丧失了接近40%的兵力,俄军依旧没有崩溃,但是,此时的俄军也已经快要打不动了。
张峰面对俄军进攻自己守卫的库伦城,也做着无数的猜想,如果是野战军进攻这座要塞,估计采用炮火与纵队突击战术,只怕就已经得手了。即便没有得手,野战军那种坚韧的作风,也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攻破这座要塞。
但是张峰又想到如果是野战军进攻,那也要看是什么人来守卫。如果同样是野战军的部队来守卫的话,大家完全拼死,那么攻破的损失也会非常的大,可以说完全得不偿失。张峰又想到这要塞其实只是按着张英豪主席说的样式布置的,或许张英豪主席早就有了攻破这要塞的办法。
而且他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来自张英豪的点拨,来自解放军军校的传授。面对种种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张峰不得不动用所有脑细胞去回忆曾经学到的知识,并且试图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从未遇到的问题。
就得如同解放军中级指挥学院的标语上所讲。“团结、紧张、严肃、跳脱。”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如果没有这些态度,是干不好军人这个职业的。
经历了一次次艰苦与繁琐的工作,那个曾经满心认为自己在库伦战争是建功立业想法的张峰变了。他终于“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或许那不是畏惧,而是真正的尊敬。有了尊敬,才会虚心,有了虚心,才会去认真学习。
他也终于体会到了之前张英豪主席讲的: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了。
张峰突然又想到《礼记·大学》里面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难道不就是实事求是的去认识事物的本身吗?诚意正心和格物致知难道不是相辅相成的吗?且不说是否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指挥和态度。就是想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就必须先承认"自己的能力与知识非常的有限"这样的胸怀和气度。
半桶水乱晃荡,说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当一个人自满以后,他的心里又能装进去什么东西呢?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多少了解,他的知识可以说都是跟了张英豪主席以后才学的,不过成功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张峰逐渐显露出来认真,细致,谦虚,求实,谨慎的态度,就足以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指挥官。
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更!
如果被人知道张峰在如此年纪就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无数人肯定会对张峰充满了羡慕之情,甚至是嫉妒了。不过这对于张英豪来说却是一个顶好的消息,自己的同志通过学习实践成长的越快,张英豪就越是高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完仗就到了开饭的时间,和普通的士兵—样的饭菜被送了上来。这是以风干牛羊肉为主的食物,战争对于人体的能量消耗是巨大的。这些牛羊肉风干腌制的很彻底。香料食盐混合着牛油羊油,在牛肉羊肉外面厚厚的涂上几层。味道好,口味重,分量大,吃的让人满嘴流油的同时,非常的让人有饱腹感,让人心里无比的满足。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幸存的战士们都纷纷表示能够吃到如此丰盛的食物,是他们自从出生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段时间了。如果张英豪听到这些战士心声,必然是苦笑不已。为了给库伦的战士们提供充足的补给物资,解放区可是花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仅仅这些牛羊肉,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解放区生产的食盐布匹等物资同牧民们交换而来的。
而且,俄军几十万人来进攻蒙古地区,既然准备依托库伦防守,守那么解放区就必须为野战军准备足够的物资。否则,要是俄军的物资还没有被消耗完,野战军的物资消耗完了,那么这个事情就尴尬了。而且给库伦,乌里雅苏台的物资也都是预多不预少的。可以说在确定打残了俄国的骑兵部队以后,俄军的失败几乎就已经注定了。当然,也是利用了俄军不熟悉现代化战争,如果经历过一战以后,再想这么开战就不是这么一个结果了。
此时的俄军指挥部,玻利瓦尔面色非常的严峻,他也知道气可鼓不可泄,所以就听他对着手底下的一众军官说道:“那些该死的黄皮猴子现在必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只要我们再次发起猛烈的进攻,那么就一定能够撕开那些黄皮猴子的防线进入库伦。只要我们的士兵攻入了库伦,那么最后的胜利就必然属于我们了.......圣彼得堡在看着我们呢,从现在开始,对库伦的进攻,在保持之前进攻力度的同时,在敌人兵力的薄弱处集中兵力进攻,不能给那些黄皮猴子半点的喘息机会。”
此时的库伦城,只剩下一道破烂的城墙防线和一道破烂的战壕防线了,对俄军来说,胜利真的近在咫尺了啊。玻利瓦尔相信,只要俄军持续的进攻,那么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大俄罗斯帝国。此时,面对国内的压力,玻利瓦尔也已经什么都不顾上了,只能拼命给手底下的军官鼓气,让他们把手底下的那些沙皇灰色的牲口送到战场上去。
玻利瓦尔此时还在幻想,只要勇猛的俄军攻入了库伦,那么消灭库伦的这些黄皮猴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管军队损失多么惨重,圣彼得堡都只会给他奖励,这就是政治正确。但是此时的玻利瓦尔也只能是装瞎子而已,野战军在库伦的主力部队分为了四块,其中两部分在唐努乌梁海旗和科布多那里,除了骑兵部队,剩下也是的库伦与乌里雅苏台平分。
即使玻利瓦尔攻陷了库伦,难道他还有勇气带着军队去碰乌里雅苏台那个钉子吗?即使他有勇气,他收下的军官和士兵会愿意?而且,他也没有这个人力和物力去继续进行战争这个事情了。
“是,将军。”
现在面对的是一种什么情况,这里的军官都非常清楚,也就他们对下面的士兵封锁了消息,前线负责冲锋的俄军战士知道的不多而已。所以这些军官也只能强打精神,督促部队,在驾着机枪的督战队威逼之下,把俄军统统的往战场里面催逼进去。此时这些将领对于能否攻克库伦,心里已经充满了疑惑,但是,不攻击的话,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此时俄国带来进攻库伦的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了,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部队损失30%的兵力就算是丧失了战斗力。但是实际上那也就是对于一般的军队而言的,对于解放军来说说,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把战争持续下去。就像抗美援朝中的铁原阻击战,九千多士兵分在两百多个阵地,没有制空权,没有重火力和支援的情况下抗击美军13天,这些可爱的战士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用生命换时间,所有战士都坚决战斗到最后一刻,是多么的惨烈,多么的可歌可泣啊!
而底层俄军作为农奴组成的部队,此时军队的优点也显露无疑了。伤亡超过50%,这些俄军上了战场依旧敢于嗷嗷叫的冲向了野战军的阵地。这些农奴组成的军队,经过严格的训练,服从性强,俄国确实也是出好兵的地方。而且战场是最好的老师,在战争之中学习战争,是人的本能,毕竟生死间有大恐怖,除非是万不得已,谁会去自寻死路呢?
当然,俄军虽然不想上这绞肉机一般的战场,但是这些被低级军官驱赶到战场的俄军上了战场就又变现出另外一副模样。巨大的伤亡也已经让这些俄军麻木了,某些幸存的俄军战友可能都已经换了两茬了。既然避无可避,那么就只能选择去战斗。所以到了战场的部队立即就像忘记了恐惧一样,他们猫着腰,冒着随时被打死的危险,向着野战军的阵地冲锋。
对于那些上过战场的俄军状态,此时完全可以用行尸走肉来形容,对于有的俄军士兵来说,或许死亡才是最好的归宿,他们在胸前画了十字,甚至他们不闪不避,直起腰向着野战军的阵地冲了过来。但是绝大多数的士兵却已经从战争之中学会了很多的战术要领。
他们有的猫着腰快速的前行,有的采用低姿匍匐或者高姿匍匐的动作快速往前移动,有的是从这个隐蔽物跑到另外一个隐蔽物后面,快速的接近野战军的阵地。
“乌拉!乌拉!“
那些急着送死的士兵高喊着口号向着野战军的阵地快速的接近,有的士兵不明所以,也跟着喊着口号跟在后面奔跑起来。
对于这些人,俄国军官看都不看一眼,他们或许本来就不把这些沙皇的灰色牲口当人看,他们只不过是炮灰而已,而且俄国有着上亿的炮灰,完全能够给俄罗斯帝国提供足够的优质兵源。而且这些军队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他们只需要胜利,因为他们对沙皇负责就可以了。
他们这些军官只要能够拿下库伦,那么这几十万大军就算是全部消耗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有这些冲锋的士兵吸引野战军的火力,后面的那些谨慎的士兵才有机会快速的冲到野战军的阵地前面。
俄军高呼着“乌拉”"口号向着野战军的阵地冲去,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找死的,那么他只能向他信仰的上帝祈祷,祈祷炮弹子弹不要落到自己的身上。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咻!咻!咻!“
当炮弹划破空气发出尖啸声从头顶传过来的时候,不少俄军士兵的脸色大变。有些俄军不做任何的停留,继续往前面冲锋,有的则立即趴下,试图躲过野战军的炮击。
俄军从最初的时候不怎么躲避炮弹,到现在能够熟悉的躲避,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更大的进步还是俄军在战术上的进步,奔跑翻滚之中开枪,对于现在不少的俄军来说,已经是小儿科的内容了。而且不少俄军能够在奔跑之中开枪,命中率还非常的高。
不过俄军的进步只能衬托出野战军更大的进步,野战军的教育之一就是追求科学,只要野战军有着科学的态度,那么他们在主动学习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取得惊人的进步。而且野战军还有总结会,学习会,还要士兵委员会,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可以说野战军之中,一人找到了一个好的对敌办法,那么很快就会有大量的战士掌握。
而且,野战军战士也是第一次可以射击这么多的子弹,这些子弹完全可以喂出无数个神枪手,至于狙击手,那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了,但是这些喂出来的神枪手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也是一个噩梦了。只要这些神枪手开始点名,那么俄军的伤亡人数就会直线往上飞涨。
“轰!轰!轰!“
炮弹爆炸,弹片横飞,几个附近的俄军士兵被弹片击中,纷纷倒地不起。即使是躲在障碍物后面,或者是趴在地上的俄军,也依旧被四散的弹片不停的收割着生命。而在爆炸点附近的俄军,直接被炮弹的爆炸后的气浪给掀飞,残肢断臂到处都是,看的令人作呕,但是此时俄军士兵们一点反应也没有,继续不停的做着进攻的准备。
俄军自己的大炮,在连续多日的对攻之中已经被野战军炮兵摧毁了不少,加之俄军自从到了库伦以后,就没有多少补给送来,此时的炮弹马上就要开始告罄。以至于俄军还剩几百多门大炮,却因为没有了炮弹而丢弃在一边。这就使得野战军的残存炮兵可以专心致志的向着俄军开炮,一边练习炮兵的技术,一边有条不紊的收割这俄军的生命,可谓是一举两得。
“达!哒!哒!“
俄军的士兵越来越近,野战军迫击炮射击过后,就轮到轻重机枪开始发出愤怒的吼叫。此时,野战军的机枪手手,特别是重机枪手,也和俄军—样麻木了,几乎每个机枪位都已经换了射手了。张峰知道,在任何的战斗当中,火力点都是敌人重点打击目标。即使野战军的重机枪位于低矮的碉堡之内,重火力点一旦暴露,只要敌人多人进行攒射,躲着的重机枪手也逃不过被击中的命运。
对于重机枪手而言,俄军却是越来越不好打了。俄军从最初的密集排列队形,到此时的分散队形,从最初的站着向野战军开枪到现在的边跑边开枪和卧姿开枪.......俄军的这些进步对于重机枪手而言都是致命的威胁,也正是这些俄军的攒射,导致野战军的重机枪手损失颇为严重。
不过此时的枪手们也已经不是刚刚开战那个时候的样子了,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当炽热的子弹飞出枪膛,带走侵略者罪恶的生命的时候,野战军的战士们还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是随着杀戮的继续,杀戮的增多,战士们也都已经麻木了,杀一个俄军和杀一只鸡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区别。
不过野战军在库伦毕竟没有准备让这些机枪手充分射击的子弹数量,库伦复装子弹的速度也远远跟不上重机枪射击的速度。所以重机枪手此时也必须根据需要,把重机枪玩出了花样。有必要的时候就不停的射击,没有需要的时候就断断续续的射击。重机枪从最开始面对俄军密集的队列进行扫射,到现在能够面对俄军零散的队形进行点射,无疑也是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俄军打算在库伦城外面挖━条藏兵战壕的时候,野战军除了用迫击炮对付俄军正在挖战壕的士兵外,创造性的用一定仰射的办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百米外,轻重机枪的子弹就和炮弹一样落到俄军挖的战壕里面,因为战壕不够深,炽热的子弹轻轻松松的就收割了无数俄军的生命。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