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第七百零九章:一更!
—方有难,八方支援,蒙古遭遇大雪灾,损失惨重,自然需要各地人民的帮助,捐款捐物。所以,张英豪在接到雪灾的消息以后,立即就指示报纸刊登消息,然后接受人民的捐款捐物。
但是像四川,云南等地相距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张英豪着重指示陕甘地区,山西等地收集运送抗寒物资北上,尽可能地减少雪灾带来的损失。
就在解放军救灾,解放区民众踊跃捐钱捐物的时候,在温室内的朱尔典正拿着收集的资料细细的研究解放区和前进党,此时的前进党还挺神秘,但是有心收集资料的话,依旧能够拿到大量的公开资料。
尽管朱尔典对解放区和前进党的推行的政策在具体情况方面不是很了解,像土改政策,做起来让人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但是朱尔典等列强公使已经调查清楚了张英豪的过往,在这个信息不算特别落后的年代,解放区政府和前进党的所作所为让无数人惊讶不已。
朱尔典知道张英豪他们趁着满清政府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迅速扩张占据四川,然后基本都是靠各种偶然事件继续扩张。XZ的反侵略战争,陕西的旱灾,两湖地区的洪灾,珠三珠角的风灾等。
但是让朱尔典完全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民参与革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张英豪在四川广安起家的时候,手下只有十几名战士,但是在几年时间里面膨胀到了几十上百万,解放区人口更是达到差不多三亿。前进党到底是何等的好召力能让这么多中国人民愿意追随他们,只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就能找出克制前进党革命的方法。
对于张英豪来说,革命迅速发展的理由其实非常的简单。中国人民苦满清,苦列强久矣;中国人民必须求生存,求活路,所以被受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能够不顾一切,舍生忘死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当中。而张英豪只是响应了革命的号召,主导并且促进了这场革命,两者结合变成了现有的革命伟业。
怎么让人民投入革命?如何鼓动人民加入革命,这是革命的根本性问题。在张英豪看来,中国前进党始终坚持宣传并实施土地革命,发展工业等政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所以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张英豪及其最初领导的革命军突然解放四川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些叛军能够抵抗满清朝廷的围剿,能够站稳脚跟并且能够把地方治理好。
但是前进党在带领革命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立即开始强力推行各种政策,在民生上面,四川的情况越来越好。军队在快速增加的同时,农民的赋税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不少,老百姓的生活比之满清统治的时候慢慢的都得到了改善!
张英豪更是多次发表声明,不光欢迎各地的中国人去解放区那里建工厂作坊投资,还给海外华人,甚至是列强资本家通过各种渠道发出消息,欢迎他们到解放区经商投资建厂。
更让朱尔典匪夷所思的是解放区政治上的铭主,施行基层全民选举制度,这在世界上是首开先河的。而解放区经济上也半开放,更是全力发展进口出贸易,建立工厂,建造铁路等。
朱尔典知道前大英帝国驻华公使萨道义完全小看了前进党,朱尔典更是知道,如果让解放区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政策在各地范围慢慢推行下去,那么,前进党很快就能够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中国也很快会再次完成一统。
这完全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不符合文明世界的利益,即使是某些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利益也是如此。前进党一旦主宰了中国,也许中国的市场会向全世界开放,但是如果和现在的解放区的一切都一样的话,那是绝对不适合列强的。
朱尔典知道满清政府已经完了,大英帝国和其他所有列强都已经抛弃了满清政府。现在中国可以说没有了中央政府,所以接替满清的可以是北洋,也可以是解放区政府。
但是解放区从成立之日起就对大英帝国极其不友好,多次发生冲突。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完全不符合大英帝国在亚洲利益,甚至可能成为大英帝国噩梦。如果仅仅如此或许还可以忍受,但是解放区和德国的亲密关系是英国绝对不能忍受的。
“穆默公使,你们德国是怎么回事?把雷克司留在武汉不说,还要和清国叛军进行合作?这不符合列强对华—致原则。我想,你应该给列强公使团一个解释吧!”
朱尔典在召开公使会议上,完全不给面子,当着所有与会公使的面直接发难道。
欧洲是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德国的技术如果和中国的资源与廉价的人力资源相结合,那么最受威胁的就是大英帝国。而且,这种合作的效果非常的明显,比如中国出口钨矿,桐油等物资到德国,德国出口机器,甚至是军工机械,化工机械到中国,不管中德都直接威胁到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也直接伤害到了大英帝国的盟友。这是绝不能接受,不能忍受的事情。
此次对付解放区,朱尔典必须采用强硬的态度,就算德国佬不支持,也绝不能让德国佬反对,所以朱尔典一开口就把矛盾对准了穆默。
穆默只是笑了笑,现在的德国从解放区获取的利益极大,哪里是英国佬几句话就能说服的。不过,某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说,穆默还是懂的。
穆默弹了弹手里的雪茄说道:“朱尔典爵士阁下你多心了,我们德国承认满清政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从来没有和清国叛军有什么合作,最多也就民间有一点贸易而已。”
朱尔典用力敲了敲桌面说道:“穆默阁下,大家都是外交人员,现在我们还是坦诚相待,必须坚持列强对华━致原则,所以还是收起外交官的那一套。我们也不需要什么答案,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保证。你们德国到底想怎么样?你们难道不知道如果前进党统一了中国,中国强大了起来,必然拜托列强的控制,对列强的利益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吗?“
英布战争,清国叛军的敌视,日俄战争,中俄战争等,英国外交一系列的失策导致大英帝国在全球的收缩越来越多。德国的壮大,沙俄的削弱导致德法的关系越来越僵,大英帝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是以前,大英帝国开会都是处变不惊,甚至是站在裁判的地位上,自然不可能如此咄咄逼人的说话。
穆默按灭雪茄说道:“和清国叛军的贸易可不仅只有德国,你们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比利时甚至是日本都与他们有生意上的往来,生意就是生意,和政治无关,哪里需要什么交代?如果要交代,是不是各国都要有个说法,那么这个交代又该给谁呢?谁要听谁的话呢?请朱尔典给我一个解释吧。”
美国公使柔克义当即说道:“好了诸位,我们坐在这里讨论中国目前的局势,以及亚洲的和平问题,没有必要吵架。现在中国的形式复杂,叛军已经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北洋集团控制了津京直隶地区,满清政府已经完了,但是新的中央政府在诞生以后如何保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失,这关系到所有列强利益,美利坚合众国依旧秉持着门户开放政策,依旧愿意和各国一起解决问题,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时的中国其实大部分利益已经瓜分完毕,美国在美西战争后取得了菲律宾群岛,势力进入东亚,为了分享侵略利益,美国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以后,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但是没有影响到列强的利益,因此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反而是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
在1899年,美国再次照会各国提出保持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保护各国条约及公法上的权利,保障各国在华的商业平等原则,使中国暂时避免了领土瓜分之祸。
但是前进党不承认列强和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直接侵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破坏了美国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再次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
对于瓜分中国,沙俄是最为积极地,所以就听璞科第率先说道:“俄罗斯帝国希望各位能够理解,有一点我国要说明,那就是我们支持北洋政府,即使中国再次完成统一,这股统一的势力也必须是北洋政府。前进党及其占领的解放区必须消失,大俄罗斯帝国现在受到的损失也必须得到弥补....”
璞科第此时是抖起来了,因为英法日俄等国的公使已经进行秘密会谈,意见统一,列强将联合召会解放区再次要求缔结条约,前进党必须承认满清政府签订的所有条约,否则列强就再次组建联军进攻中国。
穆默听了蹀科第的话,当即说道:“以清国叛军强硬的态度,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绝对得不到。”
柔克义也说道:“战争绝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诉诸于武力,美利坚将保留意见。”
日本公使内田康哉立即反驳道:“中国现在是最后一块足够列强各国瓜分的殖民地,我们应该再次联合起来,派出更多的军队,彻底消灭中国的反抗势力,削弱中国,达到瓜分中国的领土的目的。”
璞科第当即支持道:“大俄罗斯帝国可以派出至少三十万军队从北面进攻牵制叛军军队,允许各国军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进攻中国东北。海军也将派出军舰和运兵到中国,和各国一起进军,彻底消灭中国的反抗势力...…"
“大日本帝国也可以派出至少三十万军队从朝鲜进攻中国东北,允许各国在弯弯获取煤炭,粮食等补给物资,运兵船也和各国一起行动登陆上海等地,军舰也和列强一起联合对付清国叛军势力...”
法国公使吕班也是说道:“法兰西陆军将从越南派兵攻入广西和云南,各国军队可以到越南各港口或者广州湾停泊,获取补给物资.....”"
朱尔典身体后靠地说道:“这次绝对不是说说而已,中国如果被前进党统一,那将是列强各国的噩梦。为此,我希望各国能放下一部分利益,停止不愉快的动作,联合一起行动,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瓜分中国。”
意大利公使巴乐礼兴奋地说道:“我们意大利表示支持,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支持列强对华一致原则。”
意大利此前就有派出军舰强租三门的劣迹,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时,总数约为2500人的意大利侵华军到达北直隶,后又陆续开赴北京,所以,意大利从始至终都是联军的组成之一,同时也是坚定地侵华列强之一。
吕班也立即说道:“此次行动,法兰西与大英帝国保持一致,将采取统一的行动。”
在列强说完话以后,朱尔典环顾四周说道:“大英帝国会给予北洋袁大头最大的资金和武器等物资的支持,支持中国内战,派出军官进入北洋军......确保袁大头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保证列强各国的在华利益。”
穆默却是说道:“你们想过没有?之前我们进攻清国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瓜分中国?甚至我们都不能攻入山西?就像李鸿章说的,如果我们想灭亡中国,那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遍地的义和团。北洋军是解放军的对手吗?所以,即便我们投入再多,可能也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们从四面八方都同时进军,从各个方向夺取清国的土地,想尽办法削弱中国,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持之以恒削弱中国,总有一天能够彻底灭亡中国。”
穆默听完,心中一惊的同时也起了别样的心思,如果真的列强同时出兵的话,那么德国是否能够在山东获得更多的利益呢?甚至谋夺整个山东呢?
就在穆默想要说话的时候,巴乐礼却是立即说道:“意大利虽然在中国没有多少利益,但是我们和列强各国一样采取统一的行动,如果联军进攻的话,意大利的勇士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面对意大利不经过商量的背刺,穆默立即就选择闭上了嘴巴。同盟国内部可以不合,但是绝对不能让英法看出漏洞。看来前进党对洋人的一致态度,很是让他们没有人缘啊。
朱尔典用深沉的语气说道:“我希望各位各位都同母国讨论清楚,中国必须在各国的监督之下融入文明世界,决不能脱离各国的掌控,这是我们每个国家的责任。”
内田康哉当即站起来表态道:“大日本帝国可以保证,一旦各国有需要,我们将不留余力地提供应有的帮助。我们还会支持海外的革命党,让他们配合各国煽动起义,迎接帝国的军队,同时,帮助亲近列强的势力,帮助被前进党迫害的地主等势力建立军队,削弱叛军的利益.....…”
如果说英国只是有点恐惧中国的强大的话,那么对日本来说就是存亡兴衰的问题了。日露战争的胜利果实被解放军夺走,这是日本永远的痛,日本损失极其惨重,国内出现米骚动到现在依旧还没有完全平息,甚至明治大帝都不得不再次号召国民每天只吃一顿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日本不是不想进攻中国东北,而是穷得没有能力再次进攻。而且,前进党在东北的政策,中国的局势日本是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继续下去,不用多长时间,日本将再无能力和中国—战了,中国的强大完全不符合大日本帝国的利益。如果出兵中国真的有人买单,甚至可以抢掠或者再从中国身上割肉的话,大日本帝国是绝对不允许错过这个机会的。
柔克义听了,只是笑了笑说道:“如果大家都同意动用武力的话,我们美国自然也会参与,不过各国必须保证门户开放政策,保证美利坚的利益。”
美国现在只有十几万陆军,是一支袖珍军队,自然知道比不过其他列强,不能夺取多少中国的土地,所以美国必须强调门户开放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接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比利时甚至是葡萄牙等国都做了表态。朱尔典继续盯着穆默,最终穆默只是笑了笑说道:“德意志也是文明世界的一员,我们自然愿意同各国一起帮助中国融入到文明世界之中....."
听到穆默说的话,朱尔典轻轻舒了一口气道:“中国绝对不能脱离各国的掌控,所以,列强对华一致原则才真正符合大家的利益。好了,诸位,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武装北洋集团,武装反对革命党的地方势力,为他们提供金钱和武器,然后准备瓜分中国。至于最后能获得多少利息,就看各国的出力情况了。最基本的一条,哪国军队获得的土地就是哪国的殖民地,等到灭亡中国,有利益冲突再通过协商解决。”
第七百一十章:
穆默对于朱尔典的逼迫心里还是非常不爽的,此时如果和解放区彻底撕破脸,兵戎相见的话,德国将损失极大的利益。而且,德国和中国实在太过于遥远了,中国的统一和崛起哪里能损害德国多少利益呢?
此时中德之间的贸易量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甚至德国民间都有了一些归还中国青岛的呼声,他们表示只要中国和德国进行更大的贸易,德国就算是放弃青岛那一点利益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见德国对海外贸易渴求,毕竟仅仅一个小小地青岛哪里能和整个中国比呢?一次大宗交易就完全吊打青岛所带来的收获好吧。
根据德国自己的统计,去年的对外贸易总额高达三百亿马克,而英国也只是超过德国十几亿马克而已。而德国所增加的那一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解放区的贸易,而且贸易量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德国有把握,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今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就能第一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德国的工业界和银行界人士都认为,只要继续保持解放区和德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贸易量将会持续增加,德国经济就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如果打开的中国市场被德国占据,德国的国经济将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中国人也是非常的懂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至今为止,解放区政府都一直宣传维持现状,确实没有和德国交涉过任何青岛方面问题。甚至从德国购买的物资还通过青岛上岸,双方的合作非常愉快。所以穆默此时还是真心不想在这个时候中断和解放区的经贸等合作。
但是,列强对华—致原则也束缚着德国,如果德国特立独行,那么德国将遭到列强的全面压制,不说其它,如果没有英国默许商船可以在沿途的英国殖民地获得后勤补给,那么中德之间的贸易绝对会困难无数倍,中德之间别说增加贸易量了,维持现在这个贸易额度都不可能。
只是没有想到今天朱尔典提出了瓜分中国消灭前进党的事情,更是几乎获得了所有国家的支持,连德国的盟友意大利都站在了英国人那一边,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也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也都纷纷投了赞成票,这不得不让穆默感到了为难。终止和解放区的合作损失很大,但三国同盟的意见也必须要一致,列强一致原则不能破坏,这让穆默心里非常的矛盾。
开完会回到公使馆,穆默当即给柏林发了电报汇报了今天的事情,并请柏林方面给自己指示。之后穆默还发了电报给负责和解放区军事合作的联络官马克斯.霍夫曼询问意见。霍夫曼以德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到远东考察日俄战争,之后见识了第五野战军以后,对这支军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向国内做了汇报,最终安排到了武汉做工作。
在等待回报时候,穆默坐在电报机旁大口大口地抽着雪茄,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自己是德国的外交官,任务就是维护德国在中国的利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为德国的利益考虑。究竟怎么做才能更符合德国的利益呢?穆默—时找不到答案。
两份回电先后交到了穆默的手里,让穆默更为难受的是,两份电报的对华态度居然截然相反。柏林之所以如此之快的回报,也是因为柏林里面高层并不真的了解中国,他们不少人依旧认为中国还是以前满清时候的样子,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候的样子。柏林方面甚至认为解放区能够和德国进行如此之大的贸易额度,那么之后的内陆势力也能如此。柏林甚至觉得只要联军组建起来,那么瓜分中国就板上钉钉了,德国更是能够趁机扩大在山东的利益,获得巨额赔款.......
但是,位于武汉的霍夫曼发来的电报却是截然相反的内容。霍夫曼明确的告诉穆默,北洋新军绝对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就算有英国人的全力支持也不行。至于列强联合起来直接军事入侵的问题,霍夫曼也明确表示联军最多依仗巨舰大炮占领沿海沿河的部分地区,在初期取得一定的胜利,分割一点领土,但是想要消灭解放军和前进党是绝对不可能的。霍夫曼说解放军短期也许不是联军的对手,但是联军想要嬴得战斗的胜利也绝对不是对付义和团那么简单轻松。而且,前进党完全有能力把中国变成一个战争泥潭,让所有参与国陷入其中脱不开身,这个泥潭远远超过英国布尔战争的泥潭,消耗百亿甚至更多的金钱物资也依旧是无底洞,列强军队最终必然将狼狈逃离中国,中国也以收回所有失去的领土和特权结束。
霍夫曼更是坚决反对加入联军,他表示这样的行动只会让中国人更加憎恶列强,更加排外,如果德国不加入联军,反而能获得中国的友谊,获得更多的好处。德国应该和解放区进行更多的合作,让解放军更加的强大,武器更有危力,削弱英法俄日等国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符合德意志的利益。
两份电报让穆默陷入两难之中,柏林是外交官的最高指示,而霍夫曼说的更有道理,毕竟现在霍夫曼对解放军的实力最是了解,研究最是深入,最有发言权。那么自己究竟是听命于柏林还是支持霍夫曼呢?
穆默拿着电报坐了半个小时,最后下定了决心,当即向霍夫曼发电报问道:“你能为你说的负责?中国会变成战争泥潭?解放军和德军相比如何?”
“我对我说的负责,中德军队战力比三比一到五比一之间,但是,中国现在至少有四个自产钢铁的兵工厂,前进党随时可以武装十万,二十万,甚至一百万军队,深入中国的列强军队将陷入四面皆敌的局面....…”
穆默看着霍夫曼发过来的电报,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还是下定决心,做出了最终的选择。虽然柏林的指示或许正确,但是他还是支持霍夫曼的选择,如果联军真的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那么德国等等看,不立即加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一旦列强各国陷入中国的战争泥潭,那么对德国的好处是超级巨大的。一旦列强各国陷入中国这个泥潭,不仅能够削弱英法俄日等国,还能一窥列强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就算列强各国一路势如破竹,但是中国领土足够大,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过几个月德国再加入瓜分中国的行列也不迟。
穆默当即再次发报柏林写道:“部长阁下,我认为关于组建联军的问题你们做出的决定有些草率了。霍夫曼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回电已经附上,希望柏林方面可以参考―下......"
在这个信息传递缓慢且不透明的时代,驻外国公使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兼具间谍,商人,传教士等―系列角色,虽然他们需要执行国内的命令,但是他们的建议国内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当地的情况下,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个时候是必须要有的。
这次收到电报就晚了许多,直到两个小时后才收到柏林的回复:列强对华一致原则不得破坏,公使团的行动必须一致。如果需要武力进行干涉,可以出动德意志在青岛的部队。和清国叛军的合作和贸易继续进行,务必保证帝国的利益不受损失.....”"
看到这个践踏脚只船的电报,穆默当即是长舒了一口气。国家和国家之间利益至上,也根本不存在出卖不出卖的问题,只是各国的利益不同而已。有了柏林的电报,穆默自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如果联军进攻顺利,那么德国自然也可适当扩大在山东的利益.......
此时的张英豪还不知道列强已经联合了起来准备再次入侵了。在京城发生兵变的时候,张英豪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不过袁大头依旧把慈禧和光绪的死讯封锁的很好,张英豪此时也并不能确定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在袁大头派兵镇压"兵变"以后,京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袁大头在有钱以后,北洋军又开始了疯狂的扩军。不过也使得部队的战斗力不升反降,毕竟这个时代加入军队的人都不过是想要混一口饭吃,得一份军响而已,就算是很多解放军战士也不例外。不过,北洋军一旦打仗的话,这些新加入的人,没有足够的卖命钱,敢于拼命的就没几个了。
袁大头也知道这些情况,但是自己时间紧迫,哪里管那么多呢?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不解决,袁大头寝食难安。所以开会时对着段祺瑞等人说道:“山海关在赤匪的掌控之中,他们的骑兵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京城之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我们想要获得足够的练兵时间,必须夺取山海关。你们说呢?”
段祺瑞他们自然都知道山海关到京城再没有什么关隘要地,甚至可以说是一马平川。所以,北洋必须要夺回山海关,只有夺回山海关这个战略要地,京城才能够安全一点。
可是,赤匪占据这个战略要地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北洋只有出动军队才能夺回这个要地,这样的话,那就直接和赤匪正式开战了,这样真的好吗?
不过,即然袁大头想要夺回山海关,那么,下面的兵士就只有效死力了。北洋也必须要知道关外叛军的军事实力,才能为以后的行动做准备。
段祺瑞当即说道:“大人说的对,那我们就夺回山海关吧!赤匪在山海关只有五千多人,大不了我们集中十倍的兵力,肯定能够一举夺回山海关,这样就可以轻松把这一路叛军挡在关外了。”
“好,芝泉,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我先给你四个镇的兵力,多带上大炮和水连珠,一定要一举拿下山海关。而且,—定要快,要秘密调动军队,不能让赤匪有所准备。”
四个镇,差不多五万人了。以十倍兵力进攻山海关,没有道理还不能拿下山海关。
北洋新军开始秘密集结调动到山海关下,准备一举夺回被解放军占领的山海关。只是四个镇的兵力调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做到保密,那就更加的困难,所以很快,张英豪就得到了消息,山海关上的战士们也很快就接到了命令,做好了御敌的准备。
袁大头在调动军队的同时,也依旧开始为自己称帝做准备了。就在袁大头派兵封锁皇宫以后,就派了忠诚的“北洋之狗”冯国璋觐见了裕隆皇后,在刺刀的威逼之下,要求她写一份禅位诏书!
“皇后娘娘,现在大清国已经风雨飘摇了,现在光绪皇帝被慈禧老太后害死,慈禧老太后也已病逝,百姓更是对大清朝离心离德,朝廷已经失去了民心,德不配位,大清朝实际已经亡国了。为了维护天下的太平,为了黎民百姓,袁总督希望皇后娘娘能够写一份禅位诏书,学习三皇五帝时期的制度,禅位给袁大人。”
“禅位?你们是.......是想要造反?谋朝篡位?”
“皇后娘娘,我们大人不是想要谋朝篡位,而是顺天应命,天意不可违,大人这么做也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为了拯救中华文明和传统不被赤匪所破坏。如果被赤匪攻入这京城,夺了江山,以他们的残暴,共产共妻,你们的遭遇不堪设想啊!“
裕隆太后自然不是傻子,她当然清楚这一切是什么意思。虽然她有预感大清将亡,她也害怕被传的面目前非的赤匪,但是她实在没有想到大清竟然亡于袁大头之手。但是,她只是一个位于深宫的女人,在全副武装的军士面前,又能怎么样呢?此时木已成舟,挣扎一下她甚至都已经不敢了。
她想要杀死袁大头等人,但是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现在整个皇宫,甚至整个京城肯定都在袁大头的掌控之中了。她只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哪里有能力力挽狂澜复国呢?甚至能不能苟活下去,都要看袁大头他们的脸色,此时自然不得不听从袁大头的命令了。
在刺刀的威逼之下,裕隆皇后只能一边啪嗒啪嗒地流着泪,一边按照袁大头的意思写下了禅位诏书。写完之后,冯国璋又用缴获的玉玺盖上了印。
冯国璋拿到了裕隆皇后写的禅位诏书就去向袁大头复命了,袁大头拿到了诏书之后,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峰。是扶持一个傀儡皇帝还是自己登基称帝,都可以自由选择了。此时,袁大头心里还是矛盾非常,他知道满清朝廷是到了不得不推倒的地步,但是如果自己直接称帝也问题更多,最主要的还是怕自己变成董卓一样,最终落得个身死甚至灭族的下场。
不过,赵匡胤能够被手下逼迫而黄袍加身,那么北洋就没有想这从龙之功的人吗?即使袁大头不想称帝,手下为了更进—步也会把把袁大头推上那个位置。如果还扶持一个傀儡皇帝的话,那他们的地位还能得到提升吗?
徐世昌看着诏书笑道:“宫保,禅位诏书已经到手,大义的名分就有了,皇帝的宝座没人和你争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获得列强各国的支持,只要列强站出来承认,那么就可以立即登基称帝了。”
袁大头拿起诏书也是点头,但是心里依旧忧虑不已。诏书只是个名分而已,能不能坐稳江山才是最重要的。
“唉,满人都骂我是活曹操,但我是担心变成董卓呀!如果北洋军打不过赤匪,那.....”"
“大人,推翻大清朝廷势在必行,我们不奋起最后一搏也会被赤匪慢慢绞死。这诏书就是用来堵住悠悠众口的,现在是生死存亡之际,扶持一个傀儡皇帝维持大清朝廷继续统治已经没有任何的必要,反而会束手束脚,相互扯皮难以形成合力,所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手段,直接登基称帝,名正言顺号令天下谁敢不从,面对残暴不仁的赤匪,天下所有地主士绅也都是支持我们的。”
“什么时候对外宣布呢?“
袁大头的心腹智囊杨士琦立即说道:“大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我看现在是宜早不宜迟,迟则容易生变,越是拖下去对我们越是不利。我们应该立即宣布慈禧和光绪的死讯,然后用最快的速度登基称帝,等到其他人想要反对的时候,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了。”
“天下百姓会支持吗?”
“当然,赤匪分田分地闹得人心惶惶,杀戮过重不得人心,地主士绅们早就怨声载道了,他们必然是支持我们北洋的。"
对于镇压义和团和其它农民起义的北洋集团,对于“人屠"袁大头来说,“人民"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他们只相信自己手里的武器,至于人民?人再多又如何?还不是乌合之众?义和拳多少人啊!悍不畏死又如何?还不是想杀多少就杀多少吗?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袁大头此时也是利欲熏心,面对近在咫尺的皇帝位置也做不到冷静,反而头脑发热。在手下的劝说下,在自认为经过冷静的分析以后,也觉得这些话有道理,于是当即拍板道:“那就这么办,明天宣布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害死,慈禧病逝,接着宣布禅位诏书。”
第二日,袁大头果然对外宣布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讯。这一消息席卷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袁大头一再说明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害死的,但是谁会相信呢?慈禧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死了也就死了,但是,她有什么理由杀死光绪呢?现在大清内忧外患,难道慈禧会想让大清立即灭亡吗?完全就说不通道理嘛。
一时间,所有人都纷纷议论光绪的死因,被袁大头害死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毕竟袁大头不仅曾经背刺过光绪,他这个“活曹操"的称呼也不是白叫的,为他坐实杀死光绪皇帝也增分不少。而且,光绪皇帝确实是被毒药害死的,现在北洋军还封锁了皇宫,谁还会相信他的自辩呢?就算是袁大头找到满清皇族,找到裕隆皇后来为他开脱又如何,也会被认为是在他的刺刀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说谎的结果,袁大头也确实是百口莫辩了。
如果袁大头在满清皇族封锁光绪和慈禧死讯的消息时把这个消息给立即公布出来,那么自然没他袁大头什么事情了,此时当百口莫辩,真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但是,袁大头为了不让自己背上杀死皇帝的骂名,为了不让英日俄德等君主国反感,获取他们的支持,居然一直在争辩,一直在试图洗刷自己身上的冤屈,甚至邀请英法俄德等列强外交官介入其中,以求证明自己没有杀光绪。
张英豪看到袁大头的做法,真是大无语,袁大头真是神操作,没死过,居然好像没有任何公关经验呀,这处理方式真是自取灭亡,垃圾都不如。
第七百一十一章:
张英豪想了一下,如果是自己的话,遮遮掩掩干什么呢?自然是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地承认自己杀了光绪皇帝。毕竟圣人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中国历史上多少次改朝换代,多少割据政权兴旺衰败,历史上死了多少皇帝?现在死了一个皇帝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用传统的道理来说,自己杀了一个皇帝然后自己当皇帝,有问题吗?没有一点问题好吧!
百姓们的生活那么苦,根本不在意究竟谁当皇帝,皇帝不代表民众的利益,一个皇帝死了百姓真心不在乎。袁大头其实只需要大肆宣传满清祸害中国,祸害百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己推翻满清是替天行道,是不忍看百姓受苦的仁义之举,天下人还能说什么呢?还会说什么呢?
至于列强的敌视问题,那不过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只需要告诉列强外交官皇帝不是自己杀的就行了。至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光绪皇帝死都死了,最多也就说几句废话,谁还会真的替他报仇吗?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