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302章

作者:豪圣勇贤

“不懂就问,这是好事!我给同志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安徽,浙江,广东,江西,江苏,山东等地都盛产丝绸,蚕丝业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但是啊!丝绸业长期以来属于农民的家庭副业,也就是大家随便养养,没有形成真正地规模。导致技术、设备、管理均陈旧简陋。中国土法剿制生丝,由于长期得不到扶持,品种没有改良,导致粗细质地不匀,胶质坚硬,现在运到欧美销售需要经过再次剿━遍丝才能适用于机器织绸业,随着生丝外贸的不断扩大,这一严重问题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引人注目。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肯定要出问题啊!所以,就在中国蚕丝业生产抱残守缺,徘徊不前,甚至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的时候,国际上一些蚕丝业原来并不发达的国家开始注意进行改良。早在中世纪,意大利就发明了“拈丝"的工序,即把丝拈成股以便可以经得住纺机的拉力。18世纪初,这种技术传到英国并被广泛使用!1828年,法国发明共橪制丝器械,使里昂积丝业发放异彩!

尽管意法两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从未撼动过华丝的霸主的地位。但他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改良则远远走在中国的前列,并对中国蚕丝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说意法蚕丝业改良的兴起表明中国蚕丝业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日本蚕丝业的迅猛崛起则表明中国蚕丝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日本蚕丝业向来不如中国,明治维新以前只有少量的蚕种和土丝出口,日本政府对此不重视,“且有提高税率,及取缔出口丝商之谬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朝野充分地认识到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使日丝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1870年,日本生丝输出量只有七千担,只有我国生丝输出量的七分之一!此后迅速增长,到去年,日本生丝输出量超过十万担,超过了我国的生丝输出量,在国际生丝市场上跃居霸主地位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我国蚕丝业是一个莫大的刺激和讽刺。”

“主席,我们居然被小日本赶上了,这可不行啊!丢不起这个人,我们确实要大力发展生丝产业,那要怎么做啊?“

“因地制宜发展生丝,鼓励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桑蚕我们可以通过卖化肥,提高粮食亩产,提高桑叶产量的方式来提高桑蚕的养殖数量。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辽宁等省份都非常适合养蚕,而且基础深厚,只要用心扶持,鼓励养蚕0丝,桑蚕丝业很快就会变成中国有力地回击日本经济侵略的武器。就算不能把日本的生丝贸易挤垮,至少也能搅得他无法一家独大。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在出口中,生丝这样可再生商品是大头。只要日本没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军备发展就会拖慢,而中国也能多赢得一些准备的时间。”

张英豪也不懂的具体怎么做,但是养蚕不丝有了那么长的历史,哪里还需要张英豪亲自去调查弄懂呢?同志们统一意见以后,张英豪就把任务交给了农业部的同志去调查研究。

很快,张英豪就得到了解决办法,就听这位同志汇报道:“主席,根据调查,现在桑蚕业问题很多,主要是蚕多患病,蚕农也大都墨守成规,不擅改良!我们给的建议第一是设立一批蚕业学堂或者扩张如江西高安蚕桑学堂等原有的农业学堂,建立蚕丝业教育体系。

第二是优选蚕种,优良蚕种是整个蚕丝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蚕种的优劣不仅决定着蚕茧的收成,而且影响到◎丝的质量乃至华丝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

一直以来,各地农民都是采用自留种,所含病毒常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蚕种的粗劣构成了蚕丝业发展的致命伤。所以,改良蚕种成为我们要发展蚕丝业的中心议题!

第三是规模经营,栽桑养蚕是我国古老的行业,在以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时候,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墨守旧法,生产技术长期没有得到改进。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法替代落后的生产方法,购买机器设备,自己仿造研发,成立大型工厂,直接推进社会生产技术进步。

“如果是这样,那农民不是要破产吗?”

“主席,有些家庭是只养蚕,然后卖给专门绨丝的人家。有些是既养蚕也~丝,有些是不养蚕,只巢丝,非常的灵活。既然桑蚕业必须改革,那么我们就强行插手其中,既然是为了打压日本的丝业,那就直接把价格打下去。这样看似蛮横,但是反倒是效果较好的,虽然会有一点阵痛,但技术进步确实能给百姓带来好处。”

“你知道胡雪岩是怎么倒的吗?““略有耳闻!”

“生丝,丝绸品非常依赖于大额资金,只要生丝上市,当地银行钱庄必定银根吃紧。当年盛宣怀知道了胡雪岩要高价尽收国内生丝,企图垄断丝业。你要知道,生丝定价是由马赛纽约伦敦那里的纺织品交易平台决定的,与中国这个生丝产区没有任何关系,也与生丝的产量没有多大关系。洋行制定收购价委托买办收购生丝,至于买办和巢丝厂按照什么样的价格从农户那里收购蚕茧就是他们的事情,至于农户赚钱还是赔钱完全在于国际市场的定价和与之相联系的买办巢丝厂出的收购价格。这些信息农户根本就无从得知,洋行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生丝出口的定价权,在洋行的压迫下,生丝价格每况愈下,江浙一带的丝农们苦不堪言,当地的丝商们惨淡经营,高额利润尽被洋行鲸吞。

胡雪岩开始介入生丝生意后,对洋行的剥削压迫有了切肤之痛。眼看着丝农被洋行敲骨吸髓而陷入破产境地,他就想要夺取生丝贸易的定价权,迫使洋行在价格上让步。他仔细寻找洋行价格控制体系的破绽。

洋行控制了生丝贸易融资、国际汇兑、外销渠道和航运保险,又有大英帝国的炮舰做后盾,似乎不可战胜。不过,胡雪岩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洋行的死穴,那就是难以控制生丝的生产源头。胡雪岩深入生丝产地进行仔细调查,同时在与当地生丝商人们的交流中发现,当年的生丝收成减少,将出现严重的供货不足。他立刻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开始悄悄行动。

胡雪岩四处采购,广发定金,控制货源。这一招果然奏效,怡和洋行们突然发现不出更高的价钱就难以买到生丝。他们试图各个击破,但胡雪岩篱笆扎得很紧,稍微有些规模的丝商都被知会要遵守大家约定好的报价!上等生丝在伦敦每包售仅仅16先令6便士,但上海的丝价由于胡雪岩的收购和操纵,折合英镑竟达17先令4便士,这一行动不可谓不成功。

而大买办出场了。盛宣怀一边收购生丝并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偏偏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而又恰逢欧洲生丝丰产,价格下跌,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刚好胡雪岩有80万两借款正好到了还款期限,外国银行向胡雪岩要钱,本来这笔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代筹的军饷,应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但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打着李鸿章的大旗,指使上海缓发这笔协饷,然后又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银行倒闭在即,造成挤兑风波。

胡雪岩防不胜防,四面楚歌,最终穷途末路,即便卖房产,清仓股票,但最后还是没挨过挤兑风潮,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框被挤歪了,无力回天的胡雪岩终于破产。”

“主席,我觉得胡雪岩的破产确实有盛宣怀搞鬼的原因,但是真正原因是满清不善于创造财富,打家劫舍却是很在行。对于满清来说,商人就是猪,养肥了自然就要宰了,哪里会允许让一个商人做大呢?“

张英豪听了,哈哈大笑道:“很对,你说的很多,能想到是满清的原因,这很好,那桑蚕业就拜托你们了!务必把它发展好,让中国的桑蚕业重回巅峰!为世界人民做贡献!”

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更!

张英豪知道想要短期内解决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是一点都不现实的,但是要延缓拖慢日本的发展脚步却是有许多办法的,减少日本的收入,增加日本的开支就行了。

张英豪对着同志说说道:“贸易可以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也可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特别是日本这样一个没有多少资源的岛国,它要发展要强大,在这个时代就必须向大陆扩张,获取足够的资源。而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将来也必定需要走向海洋,在这个殖民主义时代,中日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直到双方决出胜负,一方倒下或者解决历史问题,不再对抗为止。既然早晚要大打出手,自然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生丝的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准备之一。”

“主席,我们可以进行养蚕巢丝的地盘是日本的好几倍,而且,我们还可以采用工业化大生产,必定能够让日本企业受到影响,农民失业。”

张英豪知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中国大力发展生丝,现在市场就这么大,中国突然多吃几口,日本的丝农就要大量破产,甚至会出现破产而饿死人的事情。但是,是为了减少中国人的死亡,现在只能委屈日本的农民去死了!

“主席,日本现在明治维新了这么多年,他们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自主吗?”

张英豪摇头道:“没有,明治维新是日本自己的事情,不去拼命争取,列强怎么可能把获得利益吐出来呢?不过,明治维新也不是白做的,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踩着满清的残躯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比如在1897年同俄,德,法,奥等国签订新约,完全废除强加在日本头上40年之久的不等条约。在后面的1899年更是改订关税,将出口税废除,同时废除原来—律5%的进口税,将进口物品分为有税品,无税品,禁制品三类。其中有税品税率约为5%一40%,细分为8种,工业制成品税率━般为20%。对于日本工业所需原料,譬如棉花的进口则实施免税,对于酒等奢侈品则课以重税。不过,英美套在日本脖子上枷锁并没有解除,所以这种改订是不完全不彻底的,对于西方列强的主要输出商品,譬如英国的棉毛织品,铁类,染料等,仍保留片面协定关税的特权,平均为10%左右。

不过,日俄战争导致日本借钱太多,消耗太大,现在枷锁被套的更紧了,日本现在依旧被戴着帽子,还没有完全收回关税自主权。”

“是呀,不和列强干一仗,列强哪里愿意放手呢?关税不能自主,想要发展工业是千难万难,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血汗啊!”

张英豪点头道:“确实如此,没有过硬的拳头,哪里可以逼退列强呢。特别是日本这种国家,日本的工业化需要海量的资源,进出口贸易必然是一条无可替代的生命线。在去年进出口总额甚至高达工农业生产总值的35%。毕竟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外贸依存度相当高,典型的外向型经济。而日本进行的产业革命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更别提之前甲午和日俄的扩军打仗的物资基本大部依赖进口。所以,尽管从1894-1906年这12年间,日本的进出口扩张了3倍,但累计入超则高达6亿日元,如何解决巨额外贸收支的赤字是日本面临的第一重大课题。

虽然现在日本的生丝贸易不再像1860年那般占据40%的出口份额以上,但现在生丝依旧是日本最大宗的出口品,依旧占据总出口份额的3成多。换句话说,假如我们把日本的生丝出口给堵死,那么在明后年日本的入超会猛增3/4亿日元,接下来几年生丝缺口带来的入超就会超越近12年的贸易积累。”

就在张英豪和同志们商量大力发展传统养蚕巢丝业的时候,刘文秀接到了张英豪关于对朝鲜的暂时处置的电报。

刘文秀看完电报,眉头当即就皱了下问道:“没收日本人的矿产我能理解,但是要我们给朝鲜人土改,这是什么意思?将来还要全民公投?“

张峰笑道:“我们的解放区在土改以后,社会治安基本都能转好,百姓生活水平也基本能够提高,这样均富贵基本都能让民众满意。土改是收买朝鲜人的民心,也可以顺便解决一些反华份子。至于全民公投,这就是代表民意啊!民意在手,谁能违背民意呢?”

“明白了,看来我们要尽快肃清残余的日本势力啊。那些义兵看看是送他们南下抗日还是当大韩帝国的顺民吧。如果听从安排,就安排到黑龙江以北的新解放区,那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开垦。”

“可以,现在位于东北的朝鲜人已经有了十几万吧?也不在意再多几个人...…”

就在刘文秀和张峰他们讨论朝鲜人的安排时接到了一份快报:“两位司令,刚刚得到消息,我军快速穿插部队在接近平壤时遇到一队逃窜的日军。被我军包围以后不仅拒不投降,还负隅顽抗,铁甲车的战士们为了尽快攻入平壤,直接用车上安装的机枪全部射杀了,那群被打死的人里面经过日军俘虏的辨认,有之前逃窜的日军大将黑木为桢。”

“黑木为桢?就这么死在了铁甲车的机枪之下吗?这是好事。”

“这个突击猛进的勇将就这么死了?不过,死在了铁甲车的机枪之下,也不算辱没了他的名声吧,死得其所,要是让黑木为桢逃进平壤,或许就会有一场苦战了,死的好啊。”

此时的骑兵和铁甲车部队已经到了平壤城下了,日本占领朝鲜以后,也确实费了不少精力经营。投入了不少资金对基础设施,道路铁路进行建设,也扩建了城市,办了不少工厂,现在的平壤也算是比较繁荣之地了。

不过,此时的平壤也确实是一副鸡飞狗跳的场景,全城只有两个大队两千来人兵力,而且,还不是主力部队,一个大队守备部队,一个大队是后勤部队,专门作为供应鸭绿江防线的物资,日军此前没有防备,哪里想到解放军突然攻击,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攻到了平壤呢?

等到日本人发觉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他们已经来不及把兵力集中起来应对了,只能尽可能的在外围防守解放军的进攻了。确实,如果被黑木为桢逃进了平壤,必然会有大问题,给解放军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解放军没有停留,铁甲车开路,机枪不停扫射,一路轰鸣向着平壤城冲去。

这个时候,汽车还是稀罕物。日军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铁甲车,也是第一次看到铁甲车上装机枪的威力,被打的抬不起头来,都开始两股战战了。

铁甲车一路冲来,日军都是望风而逃,精锐的日军在鸭绿江防线确实誓死抵抗,不惜一切代价,不过,在被解放军用飞艇等非常规武器轻松突破以后,日军知道大势已去,气势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仿佛精气神都被抽空了。

日军尚且如此,还跟着日军的朝鲜军队就更加不堪了,纷纷被吓得跪地求饶。解放军的铁甲车轻易的粉碎了日本仓促组织的防线,攻入了平壤。骑兵一面在铁甲车旁边护航,一面跟着也进入平壤。

平壤这座城市在时隔十二年,再次有中国军队进入了。时光好像是一个轮回,上次是日军轻易攻入平壤,现在是解放军轻易攻入了平壤。

解放军进入平壤,攻下了一片区域站稳脚跟以后,为了减少巷战的损失,立即开始发动受尽日人欺负的平壤民众加入进来,全民一起清除平壤里面的每个日本人。

平壤的民众见天朝的天兵到来,都欣喜若狂,见日军被打的落花流水,也立即拿着锄头铁|等武器加入了进来,他们被日本人欺负惨了,现在有机会自然都动了起来,掀起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朝鲜居民的帮助下,在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加入下,终于肃清了平壤城里的日军。

进入了平壤,骑兵快速行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三百公里,基本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不经过休息,骑兵是不可能再继续进攻了。不过,占领了平壤,意味着此次进攻已经达到了最低的战略目标,接下来再往前进攻一段,给平壤占领一片缓冲区就可以完成任务了。至于是否还要继续进攻,就要看后面主力部队的决定了。

不过,占领了平壤,并不意味着战争就结束了。后面还是十几二十万日韩两国溃兵,如果不能把溃兵清除干净,后方将永无宁日,朝鲜北部多山,这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啊!

“司令,刚刚接到情报,日军少将秋山好古已经到达了汉城,正带领军队北上准备抵挡我军进攻。还有消息称,日军大将大岛义昌也已经带领三到四个师团登录釜山,正乘坐火车北上,还有部分日军直接乘坐运兵船打算在仁川登陆,日军军舰也已经到达旅顺和鸭绿江口,并且展开炮击...…”

张峰和刘文秀对视一眼,两人立即同时说道:“不能再继续南下了!”

朝鲜地图都在张峰他们的脑袋里面,日军增援部队到了汉城,那么留给解放军准备的时间也不多了。

刘文秀当即说道:“日本的反应好快呀,这么短的时间就派出了海陆两军到来,看来日本真的是急了。”

“对,主席说日本绝对不可能放弃朝鲜,否则日本本土随时面对威胁,不会有任何的安全感,朝鲜作为缓冲区是日本的安全线呀!”

”甲午战争时大岛义昌带领混成旅团在仁川登陆,没有想到现在大岛义昌选择的却是铁路,果然,敌人也进步了。”

“不知道这仗要打到多大了,给主席发电报吧?”

张英豪接到攻入平壤的捷报以后很是高兴,再看到日军的行动,就知道解放军要打到前世三十八度线是非常困难了,需要付出很多代价了。至于刘文秀想要停止继续进攻进行防御的决定,思考了一下给刘文秀他们回道:“同意转入战略防御相持阶段。退一进二,力求剿灭日军有生力量,消耗日军物资。犬牙交错,准备与日军长期武装共存! “

接到张英豪的指示,刘文秀当即命令道:“部队立即走出平壤城,抓紧时间向南再前进五十到一百公里,依据各处有利地形,河道,城市村庄,挖掘战壕掩体,布置纵深防御阵地,准备应对日军的进攻。”

张峰也当即命令道:“命令后勤运输的同志加快速度,立即把铁丝网,地雷,钢筋水泥等军事物资运到前线。”

“命令,各部队立即展开对刚解放地区包围的残留日朝军队最后一战.....…"

“命令,发动朝鲜当地人开展杀日寇,杀朝奸的行动,抓捕普通日人,没收日人财产,务必保障后方的安全。”

“命令,征集朝鲜人抢修铁路,道路,务必保障后勤通道的畅通。”

……".

更多书籍资源请加QQ:775111838,本书持续更新中

第七百三十4章:第二更!

解放军此次突然袭击朝鲜,让日军受到了沉重打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日本居然在面对解放军突袭的时候连续吃了两次同样的亏,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可谓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但秋山好古始终认为,日军一直以来是被解放军卑鄙偷袭,所以连续受到较大伤亡也是有原因的,这并不代表解放军的战斗力就强于日军。

秋山好古与大井成元研究后,不知是他们战术思想确实过于保守,还是故意为自己打气的原故,两人均认为,同样野外条件下的战斗,日军战斗力完全不输于解放军。可他们就是没有或者说不愿意看到:一是解放军是党领军,思想远远优于日军;二是解放军的单兵及班排射击精度不是清军同日而语的,子弹弹道等内容对战士们讲得清清楚楚;三是解放军又不是傻子,凭什么要在日军要求的战场和日军开战呢?

解放军在朝鲜已经转攻为守,接下来就让日军来进攻乌龟壳了。这就是不停的让日本的消耗物资,拖延日本的发展速度。

张英豪想到自己的目的,就想起了前世进行了几年的俄乌战争,还有就是中越边境的十年轮战,战略目的就是拼消耗!耗越南哪里拼得过中国?乌克兰哪里拼得过俄国呢?而且,以中俄的生产力,哪里会支持不起冲突的那点持续地消耗呢?反而会刺激本国的生产力发展吧!

对于军队,特别是像现在这种战争年代,军队里面的高级将领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对于解放军来说,必须服从军委,还要必须无条件服从党中央的命令,绝对不允许违令和执行命令不坚决的情况发生。

就像这次整编军队,有非常多的干部调动,还要抽调大量的中低层干部进入学校接受培训。

许多干部心里其实是不情愿的,抽调到其他军区的干部还好说,那些抽调到军校学习的同志,不少人心里就不情愿了。

不过这一次的调动,是全方面的调动,由于之前出现了广西军队小规模叛乱的事情,所以异地从军的政策这次也要全面得到落实,而且还要彻底打乱编制,中国那么大,还容不下土客矛盾吗?这样改编虽然短期内军队的战斗力会下降,但是,只要稳定下来,稍加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恢复,长期来说,对军队的战斗力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话是历史上太祖说的,很客观,很实际,很唯物。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意思就是不能搞独裁,要联合其他进步势力共同参政议政。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说的就是党内必然有山头,有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任何一个组织,说任人唯亲有点过了,但是提拔上来的人几乎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人,这基本是没错的,这有没有问题呢?在现实里,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就是这么现实。同样一个岗位,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亲疏关系的两人,领导自然是更愿意提拔那个对自己亲的那个人,而不会提拔一个对自己没有好处甚至是有害的人。所以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人唯亲或者任人唯贤的说法,你就是任人唯贤,那也是这个贤人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

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谓利益固化,所谓内卷,并不是说领导就—定要换一批人。而是当每个人都提拔对自己有好处的那一批人的时候,一旦有新领导上位,那么无形之中,就必然会发生—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靠近领导的容易提拔,疏远领导,特立独行的上升困难。

很多人对于上级领导提拔下属觉得有很多暗箱操作或者是潜规则,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想—想,当你想要领导提拔你的时候,除了工作外,你是否亲近了领导呢?领导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个世界上也从来就不缺少天才,更加不缺少有能力,会办事的人,所以当手下的能力都差不多的时候,或者—件事情谁都能完成的时候,领导凭什么就提拔你而不是别人呢?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明白了而不愿意去做,自视清高,觉得靠关系就是歪门邪道的人,想往上爬,那是就一个字,难。

人的行动都是趋利避害的,或者说都是受利益驱使的。即使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里面实际上说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增加财富的事情。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提高生产力,都是增加了财富。生产力是发展的动力还不如说增加更多的财富是人的根本目标,或者说为了增加更多的财富才是根本的动力。

所以资本主义使得整个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里面出现了不可调和的问题,贫富差距和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问题。资本主义虽然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而且社会的人均平均财富也是增加的,本来社会应该是稳定的。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出现了一大批的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非但没有享受到社会财富增加所带来的好处,反而受尽了剥削,他们的财富反而变得更加的稀少了,所以才会产生革命的无产阶级。

而共产主义实际上就是把资本的逐利性变成了主动提高生产力,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大力建设基础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人均财富增加带来利益。

所以当领导的利益诉求变了以后,那么他提拔上来的人自然就会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所以为什么说政治斗争是极其残酷的?就是因为里面涉及的是利益斗争,是分配方式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调和的零和游戏。

不过现在的前进党和解放军内部,张英豪还是有把握的。主要就是前进党发展的过于迅猛,现在还没有培育出所谓的利益集团出来,这也是张英豪这次对解放军整编和调动大量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出现利益集团,或者利益集团开始固化,那么张英豪也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了。

湖南在清晚期末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当年太平天国从广西到南京的途中,湖南就是太平天国的大兵源地之一。几千人的太平天国军队来到湖南,短短时间之内就招到了十数万的兵。而后来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湘军就是出自湖南,无湘不成军可不是开玩笑的,因为左宗棠,曾国藩的榜样的力量,湖南投军谋富贵的读书人都非常多,何况是目不识丁贫苦群众呢?

到了戊戌变法,湖南又是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是湖南人,后来自立军唐常才也是从湖南开始闹事的,湖南也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全国唯一一个支持变法的省份。

到了留日风潮兴起的时候,在留日学生总人数当中,湖南也是最积极回应的,湖南籍的学生是最多的。一批一批的学生远赴日本,想要了解日本崛起的秘密。留洋人数最多的时候,湖南达到了留日学生之中的四分之一。

湖南最多的是地主士绅家族,地方势力实在太强大了,湖南是唯―一个士绅和满清官府鼎足而立的省份。在太平天国席卷半个天下,满清朝廷无力镇压,为了解决太平天国,满清朝廷放开了团练限制。功勋最大的莫过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他们攻破了南京,烧杀抢掠,财富用马车拉回了湖南,购买大量的土地成为了地主士绅,许多人都成了高官巨富,成了湖南新一代的统治阶层。

他们这些获得军功的人加上当年支持湘军的地主士绅,力量变得极其强悍,再加上相互联姻,关系变得极其复杂。一个小地方的地主,或许就有爵位在身,他的关系网更是可以遍及整个湖南,甚至还是最铁的生死战友关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完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湖南拥有几千顷地的大地主家族或许不是很多,但是有几百顷地的家族很多,拥有几十顷地的家族更多。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一顷就是一百亩,也就是说有的家族拥有几十万亩的土地。这是什么概念?这些大地主之家仅仅佃农就有成千上万,可以想象这些家族的富有程度,也可以想象湖南的剥削压迫有多严重了。

湖南本来就人多地少,又连续受灾,大地主家族还霸占那么多的土地,让贫苦的百姓怎么活?中国人喊了千年的耕者有其田,不经过暴力又怎么可能实现呢?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前进党想要土改,在湖南遇到的反抗最为严重。让他们减租减息或许还能答应,但是如果要动这些地主家族的土地,那就是动他们这些家族的命根子,敢玩命的家族可是不少,所以,现在湖南解放以后,依旧停留在减租减息的宣传阶段。

这也难怪只有孙仲山高呼"平均地权”,共进会、光复会他们从同盟会分出来的时候,都把这句话给删掉了。因为光复会也好,共进会也好,他们的高层基本都是士绅出身,都是地主出身,家里有很多田地。平均地权,不就是要分他们的地吗?革命革到了自己身上,他们哪里会同意啊!

如果说在中国民间有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而且读书人耻于加入军队的话,那么在湖南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当年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不少读书人都是靠着军功,成为了一方大员,或者是一方豪富。所以湖南有不少读书人,在看不到读书上升的空间的时候,会选择投笔从戎,希望到战场上捞军功,成为其进身之阶。

所以湖南的军队读书人相当的多,甚至有不少人是有秀才举人功名的。这些人中不少人思想非常的激进,主张剪发,易服,放脚,提倡新政,办新学,男女平等读书等等。

湖南也正是因为士绅集团势力庞大,贫富差距过大导致革命的条件迅速成熟。成千上万人供养一个家族,可以想见湖南的革命需求有多大。而这也是湘西土匪猖獗,甚至出现了不少土匪世家的原因,可见湖南斗争之激烈。

了解了这些的解放军到达湖南以后是非常的谨慎,在湖南这个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在革命时期,一切魑魅魍魉跳出来都不过是螳臂当车。在这剧烈变动的时代里面,就算是千年豪族,世家,一不小心就是灰飞烟灭的下场。

解放军暂时也不可能真的每个村子都去清洗一遍。新解放区尤为如此,在打土豪,分田地之前,新政府的力量也不能直接深入到村级。而且由于解放区迅速的扩大,基层没有强大的队伍,甚至不少地方连镇级都没有深入,只能到县级。那些落后偏远的农村,依旧维持着原来的生活方式,那里的地主阶级依旧维持着原来土皇帝一样的地位和生活。

不过很多的地方,都是在征兵以后,当这第一批士兵返回家乡以后,才是这个地方变动最大的时候。而且由于之前的严打,已经清除了一大批的恶霸份子,现在在地方,治安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而且这些人即使现在还存在一口气,依旧作威作福,但是当新政府的基层力量深入到乡村以后,在强制土改以后,相信就会慢慢变少了。

清晨,在湖南省湘阴的一个小山村里面,薄雾还在空中飘荡,犹如人间仙境。趁着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薄雾轮番滚动了起来,好像雾气是调皮的让同伴为自己遮住太阳,企图想再多存留于世间一会。

“吱呀”一声木门推开的轻响,村子北边一间破旧的茅草屋被一个十来岁,背着满满一筐野猪菜的小姑娘推开了。小姑娘长的是眉清目秀,眼睛灵动,两道眉毛微微弯起,头发被齐肩剪去。

大概是听到了开门的声音,茅屋里面传出几声中气不足的咳嗽声。小姑娘眉头微微一皱,露出担忧和痛苦的表情。

“小英,怎么起的这么早?“

“娘,我去割了一筐猪草回来了。我们老师说了,把这猪草切碎了,拌上点粗糠就可以直接喂猪了,不用再煮熟的,这样喂食,猪虽然长的慢点,但是却可以省下柴火。

还有就是医生开的药我放在桌子上了,我已经把它分好了。一次吃一份,你也不用再喝那又苦又没什么效果的草药了。吃了这个药,你也能尽快好起来。

你再多睡会吧,早饭也已经煮好了,就在锅里。你吃完红薯,那些水不要倒掉给猪吃了,我喜欢喝那些水,甜甜的。没有其它事我去上学了。”

说完,小英拿起早就放好的书包就打算往学校跑。家里有没人生病,她早上要早早起床干农活,减轻家人的负担,或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小英,你等等。昨天......刘老爷来过了。他家儿子害了一场病,一直不见好,请了仙姑,仙姑说要冲喜。刘老爷说了,你也马上就到十三岁了,不差这点时间,要过几天就把你娶进门...."

“哼,我们只是欠他家钱,可没有欠他人。现在新政府了,他还敢来老一套?”

“嗯哼~小英,我之前看病借了刘老爷不少钱,这驴打滚,利滚利,到现在已经快十两银子了。咱们家实在是还不起,你爹只能求他宽限几日。而且他们家要我们还钱只能还银子,不收政府的纸钱,给新政府干活只发纸钱,还用盐巴等付工钱,就是不给银子,还不让用银子了,现在人人都不再用银子了,你爹现在也没有门路去挣银子啊。

刘老爷那儿子上次来讨账就看上你了,他跟你爹说了,只要你嫁到刘家去,这欠的钱就免了。否则就要马上把账给还上,你爹也没有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