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吴大源自然是有骨气地选择了留下来,第一是他心里憋着一股气,他不相信别人能干好的事情,知道原因以后自己还干不好。
第二当然是他真的舍不得部队的饭菜,进了部队以后,是有他以前奢侈的大米白面吃的,而且不仅仅是只有大米饭吃。解放军所到之处,必然是要分田分地的,但是前进党讲究自给自足,讲究劳动创造财富,所以部队也会开荒给自己地种,如果将来部队离开,这些开荒而来的地就交给当地政府处理。在东北有大片的土地,军队里面有都是壮小伙,部队自己种地,种菜,养鸡,养猪,养鱼,开始一段时间或许会比较艰苦,但是有了收成以后,伙食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好。而且,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军队要打仗,后勤优先保障的也是部队的吃饭问题。
吴大源本来就是因为家里过不下去了才参的军,以前根本就没怎么吃过肉,他也知道无数的人一年能够吃一次肉就不错了。但是在部队里面,部队不仅有肉吃,烹饪的时候还有各种调料,食用油,那味道真的不是一般的棒。
事实也确实如此,解放军一个星期怎么也有两天吃肉,特别是在解放了Xz,内外蒙和号召百姓养殖,建立罐头工厂以后,肉食的供应量就更加的充足了。若是回家,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等伙食。在这样的伙食滋润下,部队的战士们经过训练条例,此时是身体强壮,即便在战斗和训练中经过风吹雨打,个个晒得黝黑,但是人人脸上都有那种大户人家才有的油光肤色,皮下脂肪里面也积攒了薄薄的一层脂肪。
所以吴大源没有任何的考虑就当即表示,只要大家不欺负人,他自然愿意留下来。当然,他认为自己在部队干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他也不愿意离开,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混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觉得解放军对他是不公平的。
不过吴大源在一改以前有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的做法,他也终于能够在铭主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上敢于说自己的心里话。正是因为他主动开始尝试去融入这个集体,吴大源也就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因为他发现,不管是在道理上,还是在实践上,他都发现自己以前确实错了。在最初几次羞愧的面红耳赤,被迫承认自己错误以后,吴大源渐渐也就放开了。因为他终于发现自己以前读的书没有读懂。
比如不耻下问,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发现自己确实是知行不一的,他仅仅是一个学问翻译的机器,而没有把这些学问用在生活实践当中。当他僵化的理解这些书本上的知识的时候,他恰恰不能“与时俱进了。
吴大源甚至渐渐的发现,自己以前读书是不求甚解的,甚至自己的前半生都是在曲解"圣人"之意。他自己以圣人门徒自居,觉得自己就是圣人的代言人,其他人都不如自己。
而在以前吴大源之所以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第一是因为自己的周边也是自己这样的一类读书人,也看不起没有读过书的劳动者,所以让吴大源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就是劳动人民也没有那个闲功夫去和吴大源讨论那些劳动者觉得无意义的话。事实就是在吴大源自己看不起劳动人民的那―刻起,其实也就封闭了他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大门。
明白了这些以后,吴大源心里是非常的痛苦的,同时充满了悔恨之情。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再度重塑,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以前会那么的愚蠢。更有甚者,当他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的要求仅仅是不受欺负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以前所学习的一切都坍塌了。
所以,为了寻找答案,吴大源变了,在战场上他勇敢作战,战场下虚心求教,而他积累的战功很快就够得着去军校里面学习了。对于军队里面的人来说,进了军校,不出意外,军校出来以后就是要提拔使用了。
当连城诀在给这些军官培训的时候,吴大源立即向这位东北解放区最大的“大人物"虚心请教,希望能够摆脱自己的痛苦与悔恨。
直到现在,孙铜炮依旧还记得连城诀听完吴大源的描述以后,沉吟了一会,然后笑着对吴大源问道:“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个问题,吴大源不明白连城诀为什么这么问,当即脑袋就当机了,愣愣的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然后孙铜炮就记得连城诀接着说:“我们主席说丢脸才会成长,成长就会丢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你觉得自己心里充满了痛苦与悔恨,说明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完全不相合了。从大环境上来讲,你是想着探寻自己以前到底为什么会那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把你变成那样的。其实旧时代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你个人没有任何的责任,因为你学的东西都是别人教给你,你挑不出自己认知的范围。因为没人教你其他的东西,所以你变成那样也不是你的错。
当然,从你个人来讲,你现在这种状态说明你要么活在未来,想要用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以前其实不愚蠢,或者以前的正确性。要么你就是活在过去,希望用现在的认知去解释过去,不相信自己以前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你想要去证明自己或者说是去粉饰涂抹自己的过去,去告诉别人你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如果你活在未来,那是你想去改变或者不承认过去,如果你活在过去,那你就是想通过未来扭转自己现在的新认知。不管你是想是活在过去还是未来,你都没有活在当下,也就是没有面对现实,没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告诉了我们,我们永远只能是活在当下。当下是什么情况,你当下在干什么,你当下应该干什么,你当下能干什么?这才是现实。我们永远不可能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当中。过去了的事情就要学会放下,没有任何负担的轻装出发。你对你自己很重要,但是这个世界离开了任何人,它都照样转动。我们也不能活在别人的目光当中,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下的事情做到最好。
所以我们既然是活在当下,就必须要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就算是没有终极的目标,也要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否则的话,人就必然会陷入到浑浑噩噩当中去,空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你有了一个目标以后,你的全身心,全部力量都会用于实现这个目标之上,你哪里有时间,精力和力气去痛苦和悔恨呢?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砍柴就是我们的目标。当你哪一次没有磨刀就上山了发现刀不够锋利,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心里难免就会有悔恨之情产生。因为道理你都懂,就是做不到而已。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吃一堑长一智,这为你以后要去砍柴都会想到磨刀,打好了基础。
主席说过,一个人觉得丢脸了,那么他也就成长了。因为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因为只有走过错误的道路,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个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阶段性的,是螺旋上升的,有时候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的进步,或者进步极为缓慢。个人可能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毫无变化,人类可能是几百上千年原地踏步。有时候许多人真的除了年纪的增长,好像一直就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有时候一个人或者社会的进步又是突飞式的,所以才会有顿悟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吴大源接受了连城诀政委指出的问题,通过对自己的改造,现在肉体上或许还是以前那个吴大源的样子,但是在内里,在精神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
活在当下,现在的吴大源,在指挥当下的战斗,即使面对变化万千的战况也能平静应对了。此时面对俄军的投降,吴大源的内心极为平静,既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仅仅是面对当下,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用尽自己的学识,随时应对永远不可知的未来的下一秒。
俄军空手走出海参崴以后,解放军开始接收城防,接管了俄军的防御阵地与堡垒,随后向海参崴市区内部挺进。失去了前线的阵地和堡垒的防御之后,海参崴已经象是一个被扒光了衣服的美女,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了解放军的面前了。他们只需要扑上去,捅进去,征服她就行了。
而早已有了准备的防化部队穿上防护服也迅速进驻海参崴开始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工作。
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没有了敌人,占据海参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对海参崴里面的俄国普通民众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还要对整个海参崴进行消毒,否则这病可能会在解放军身上传播开来,那样就完全得不偿失了。
不过此时孙铜炮却想起了连城诀的另外一句话:“古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虽然我们前进党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根据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原理,老毛子能在北方这些天寒地冻,环境恶劣的鬼地方生存几千年,真的就要变成妖魔鬼怪了,很多方面我们都需要承认比不过老毛子,否则元明清也不会称老毛子为罗刹人了......所以必须对老毛子永远保持警惕。”
孙铜炮看着毛子们,眼睛微微眯起,对此话很是赞同。中俄战争,海参崴被解放,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给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记重锤,任凭他无能狂怒也无济于事了。解放海参崴既标志着中国收复远东失地的战争阶段性结束,也标志着俄国暂时失去了重回远东的能力。在失去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后,在觉醒的中国人面前,俄国也就已经没有了再在远东地区存在的基础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更了!
收复了脱离祖国怀抱的故地:远东明珠海参崴,张英豪很是高兴,按照国际默认的规矩,张英豪知道想要占领一座城,得到国际上承认,除了驻扎军队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中国居民。张英豪相信,就算是之前有中国人生活在海参崴,现在也肯定被俄国佬杀光了,为了彻底解决海参崴的问题,张英豪给东北局指示道:马上从黑吉辽三省迁移十万左右的人口到海参崴,把这座城市经营起来。
这就是列强对中国的恐惧,也是中国恐怖之处。列强因为人口有限,只能把占领地变成殖民地来剥削获取利益,咱们中国哪里需要这么做呢?获取—块土地,在这个人多地少的时代,就会有足够的人口把这块土地填满,彻底融入中国。
解放了海参崴,可以解放出围困海参崴的军队,通过铁路运输,这支机动兵力在张英豪眼里是非常宝贵的。不过,此时朝鲜半岛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既然没有了对南朝鲜的领土要求,那么就不必再派更多的军队进入朝鲜了。
张英豪把目光看向了沙俄,又看向了中亚,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如果在持续斗争方面刁民能够胜够利的话,那就没有汉人什么事了,刁民敌不过组织。
不过,用兵西北,除了打仗,更重要的其实是政治。张英豪知道自己就算是此时趁机收复了失土并在中亚再次给予俄国沉重一击,但是沙俄依旧不会伤筋动骨,张英豪也知道,中俄都是大国,都是上亿人口,潜力十足,所以此时的解放区必须要趁着俄国还是沙皇统治的时候继续和沙俄死磕到底,不需要大打,但是战争不能停止。除非打到一战前后沙俄求和或者是直到沙俄被推翻,布尔什维克上台为止。
不过,近代的中亚各国与中东一样,是一个长期战乱不休的地方。因为中亚这片地区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在此地占据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拥有绝对地霸权地位,再加上宗教信仰派系众多,部落之间仇杀严重等。在十五世纪后期蒙古帖木儿帝国瓦解后,中亚从短暂的统一状态就进入了长期的分裂。
此时,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从北方进入中亚,于十八世纪初,在佛尔哈拉河流域建立的封建汗国,定都浩罕城,始称浩罕汗国。
在清初皇太极征讨蒙古,击败黄金家族的时候,这里曾经归附过满清政府,但随着清军入关,清廷的军事实力全面进入东南后,浩罕国便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她利用清朝开始衰落的机会,大肆进攻分散的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部落,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区。其疆域东北到达伊犁河流域,北到锡尔河,西达咸海。南接印度。十九世纪中叶中亚各汗国互相战争,浩罕征服了中亚重要商业和军事中心塔什干。
而事实上,在中亚这块土地上,国家和民族的概念现在并不强烈,更多的则是部落聚居区。因此,虽然满清当时有所谓的边境线,但这种疆域连同上面的民众一起,都是出于模糊概念的,谁也无法精确得出自己的国土边界应该怎么画,国境线究竟在哪里,只能是根据国力的强弱来进行划分。国家强盛时的边境线随时可以往外扩充,国家衰弱时别的国家也能向自己的国境扩张,否则牧民也不可能随意越界了。
就在张英豪研究中亚地图的时候,一封紧急的电报发了过来,张英豪接过来看了一遍,眉头就皱了一下。
“主席,有什么紧急情况吗?“
张英豪把电报递给蔡锷说道:“南京城外被围困的洋鬼子要投降。”
在投降这块,张英豪只能说西方国家真的是看得开,面对他们看不起的中国人,在死亡面前,也是说投降就投降。
不过,此时张英豪是不清楚前线的情况,如果不是洋鬼子们知道自己的暴行难以被饶恕,如果不是解放军不留俘虏,或许洋鬼子们早就投降了。
在解放军悍不畏死的进攻下,现在在战斗过的街道上,已经完全没有以前的样子,到处都是残存的瓦砾,许多雄伟的建筑包括牢固的城墙许多地方都化为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尸体,血水混杂着雨水,活生生的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侥幸未死的战士们也几乎人人带伤,而洋鬼子们聚集区几乎已经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有哭嚎的,有呻吟咒骂声,骂中国人的,也有骂国内那些发动战争的混蛋的。不少洋鬼子此时是全身湿透,瑟瑟发抖蜷缩起来,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
洋鬼子们的谈判员劳伦斯此时已经在前线指挥部,对着白建勇道:“将军阁下,我方可以向贵方投降,但是,贵方必须遵守"日内瓦公约”,切实保证我投降士兵跟军官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尊严,伤病患者得到救治,并允诺我们继续配备个人武器用于自卫......”"
“主席,这洋鬼子真是想得挺美,就要被围歼彻底覆灭了,还有这么多的要求,前线谈判的同志应该都咬牙切齿吧....…”
张英豪挥了挥手说道:“立即回电,允许被围的洋鬼子们投降,但必须是无条件投降,可以承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谓慈不掌兵,不过张英豪知道如果不准许洋鬼子投降,那么必然会让洋鬼子狗急跳墙,拼死抵抗,必然还会让解放军战士们继续出现更多的伤亡,这是张英豪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张英豪现在是一个政治人物,所考虑的一切都是利益,张英豪是真的不敢彻底得罪列强,把这些投降洋鬼子当做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那些老毛子一样对待。虽然这是敌我矛盾,但是洋鬼子的罪恶已经做下了,历史不能重开,受到伤害的百姓此时也已经被伤害了,无法挽回了。要怪只能怪国家积贫积弱,如果国家足够强大,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如果洋鬼子们选择了无条件投降,那么张英豪也愿意放这些洋鬼子一条生路,但是是否放这些洋鬼子离开回国,那就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了。解放区现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修桥铺路,南京被破坏需要人建设,需要人赎罪,那么这些暴徒不应该通过劳动赎罪吗?或许,留着他们的命劳动赎罪才是最佳的选择。
白建勇看完张英豪的电报直接对劳伦斯说道:“你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是无条件投降,懂吗?”
白建勇强调无条件三个字后继续说道:“当然,我们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也会救治你们的伤员,如果你们不投降,我们会继续进行全面的攻击,直到把你们这些暴徒全部消灭,不留一个俘虏。”
翻译将这段话翻译给来到指挥部的洋鬼子劳伦斯听之后,这个大校当即就大惊失色。他刚要争辩,就看到白建勇不耐烦的说道:“现在天已经放晴了,我们的飞艇又可以升空作战,如果你们拒不投降,我们将会继续轰炸。现在江面已经被我们封锁,你们就是插翅也难飞。现在你们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死,第二就是无条件投降。我们只给你们二十分钟的考虑时间,不投降就继续打,直到把你们彻底消灭为止,真的把我们当做是满清吗?“
劳伦斯想起之前那白磷弹的恐怖场景,当即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乖乖准备回去复命。列强军队缺医少药,受伤的士兵许多都被感染而发烧而已。
劳伦斯刚离开,白建勇当即命令道:“飞艇部队立即升空到敌军上方威慑,炮兵准备开炮。”
二十分钟一到,白建勇一声令下,飞艇投下了高爆炸弹,而炮兵阵地也射出了一发发收割生命的炮弹。
也就三艘飞艇投下了炸弹,就见下面挂起了数面白旗,看来是洋鬼子是真的怕了。紧接着就听见洋鬼子阵地响起了—阵欢呼声。投降居然会欢呼,也算是天下一大奇事了。
很快,就见一队队洋鬼子举着空枪出了战壕向解放军投降,整个队伍虽然略显混乱却也没有人闹事,毕竟解放军的一挺挺机枪就对着他们呢!
经过如此激烈战斗,谁还真的敢小瞧解放军呢?这就是革命的力量,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所有国家在经过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在短期内都会显著提高,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洋鬼子的队伍此时全然没有了—点神采,满脸沧桑,只有那些被抬着,被人搀扶的伤兵发出的一声声呻吟才提醒着所有人解放军的进攻对洋鬼子造成的伤亡究竟有多么的大。
接收了洋鬼子代表投降的军旗和军刀以后,接下来就是清点队伍,甄别士兵与官兵然后分开带离。因为解放军的实践表明,对于俘虏的军队,只要破坏了其原本的组织,分开了军官和士兵,士兵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军官没有士兵,也是没牙的老虎,分开就基本不会酿成重大的事端。
本来张英豪打算对收复海参崴进行大肆报道的,毕竟这是非常鼓舞国人士气的事情。但是,南京的暴徒也投降以后,张英豪反而是一点都不想宣传了。胜利太多反而会让列强同仇敌汽,共同抵制中国,这个时候,让列强觉得自己弱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也说不定呢,韬光养晦才是正理啊!
收到南京的洋鬼子投降缴械的电报以后,张英豪当即发电报道:“全军继续进攻,务必彻底解放上海,驱逐列强军队和军舰,中国的领土之上,不允许出现列强侵略的一兵一卒。”
……--
所有人都想避开自己成长路上所有的坑,也会用自己经历劝说别人避开大坑,但是,实际上有些坑是注定要踩的,是避不开的。
现在的朱尔典心中忧虑不已,甚至英国都已经有点彷徨不安了。因为解放区在西藏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此时更是妄图驱赶英舰、收回租界区,甚至不惜与列强打一场举国之战,彻底震惊了至今还心有余悸,未能从'布尔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英国。
此时的英国国内对于很可能再被拉入一场"布尔战争"十分不安,尽管英国举国都认为,一旦选择惩罚中国,最后胜利者肯定会是英国。但是,解放区的实力和势力还在布尔人建立的的二十多个小共和国之上,怎么说也是远东第一大国。前进党也并不畏惧来自英国人的威胁,导致英国在中国问题上一贯使用的威慑手段不起任何作用了,那么剩下的就只剩下战争的手段了,但是,现在看,好像战争也已经不行了。
朱尔典的眼睛再次看向北方,期待着袁皇帝能够带来一些惊喜。可惜朱尔典不知道,此时的袁皇帝已经在不停的发出咒骂了。
第一咒骂的自然是解放区,驱逐列强,收回租界,废除特权,这些事情哪个中国人不想做呢?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袁皇帝现在是举步维艰,他更是不止一次在朝会上感慨说道:“帝国新建,内忧外患,国事艰难呐!”
第二咒骂的就是他以前的那些手下了,袁皇帝称帝以后,以“北洋六镇"为班底,迅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但其内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快速的分化堕落了。
北洋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袁皇帝的手下也有嫡系和旁系之分,还有段系、冯系还有旁支都已经隐然有分裂的迹象,只是在共戴一主的格局下才依旧表现为一个整体。
但是,在解放区的巨大压力和列强侵略的大势之下,在前线和解放军对峙的手握重兵的北洋军官已经有不听他袁皇帝调动的趋势了,士兵更是有离心离德的趋势,不过依旧是沉默占据大多数。
特别是第一镇,在满清时期,第一镇作为皇恩恩宠最浓的北洋六镇之首,无论装备还是饷银都是六镇新军之冠,但是在袁大头称帝之后,不但饷银逐渐差于其他五镇,连带装备更新也远远落后于其他五镇,甚至抢掠京城捞好处也没有他们的份。此时更是不到万不得已,袁皇帝根本不调用这一支军队,猜疑跟忌惮之心可见一般。
其实这也难怪了,在满清时期,第一镇中便多混有优中选优的满清八旗子弟,旗人众多的第一镇虽说也在袁大头的掌控之下,但是满人子弟到底心向朝廷。袁大头逼迫清廷退位自己当皇帝的时候,第一镇的人就骂他是反复小人,看不起他,甚至还闹出了下级军官串联欲要暗杀'国贼'袁大头事件,若不是赵秉钧发现的及时,跟冯国璋一同镇压了第一镇之变,恐怕袁大头就要去鬼门关前走一遭了。
这段时间来,袁大头也觉得自己之前的抢掠行为有些不妥,现在一直在努力恢复跟前朝旧臣之间的关系,毕竟那个前朝官宦集团掌握的资源也是他一直垂涎的,但他也不愿意学李自成铐饷那一套,毕竟现在袁大头上头还有列强爸爸,做不到唯我独尊。
袁大头为了表示对前朝皇室的歉意跟前朝遗老的尊敬,也一直在修补关系。他虽然―直都在缓缓图之消除第一镇中满人士兵的比例,但到底不好做的太明显,甚至为了安抚下面,还故意提拔些满人将领,可惜,从满人的天下变成他袁大头的天下那—刻起,他袁大头和满人的矛盾其实就不可化解了,在解放军这些威胁之下,袁皇帝现在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徒劳而已,离心离德,分崩离析都已经是注定了。
第七百五十八章:更咯!
不管张英豪如何分析北洋,这个时代愚忠的人不少,袁皇帝用金钱、义气和官位笼络的不少军官和士兵还是愿意给他卖命的。
就在张英豪以为自己今晚应该可以好好安心休息的时候,午夜时分,警卫员叫醒了熟睡的张英豪。张英豪真是太不喜欢深更半夜被人叫醒了,但是张英豪也知道发生了大事,否则也不会这个时候叫醒自己。所以安抚了要起床的雪儿,让她继续睡觉以后,立即穿衣来到了大厅。
蔡锷看到张英豪,立即汇报道:“主席,紧急情况,北洋进攻义阳三关了。”
张英豪感觉有点蛋疼,怎么事情就没完没了呢?当即说道:“这不是早有预计吗?需要在这时候和我汇报吗?”
“不是,还有另外一个情况。”
“什么?”
“英法两国的舰队炮击了北海港,而且还有军舰试图闯入钦州港以及防城港,不过我军戒备森严,被发现后被炮兵击退,然后英法舰队再次泄愤—般炮击了沿海的城镇。”
张英豪点了点头,在这个技术不发达,没有空军压制的时代,不到万得已,在海上舰队是绝对不会愿会意同岸上炮兵部队进行对射的。
“伤亡怎么样?”
“暂时还没有汇报,不过,法国军队在舰炮的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法国一个师越过了国境线,现在正向东兴县发起进攻,配合进攻的还有越南仆从军两个师的兵力。”
“可以啊,法国佬居然派出了三个师的兵力。”
张英豪立即看向墙上的广西地图,瞬间就在沿海边界位置找到了东兴县的位置,反问道:“东兴的群众应该早已经疏散了吧?”
“是的,现在东兴是一座空城。”
张英豪对照这地图继续问道:“洋鬼子这是海陆联合进攻东兴县吗?“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法国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正在进攻东兴县城...…”
就在蔡锷汇报的时候,此时的法军正在向东兴县发起进攻,解放军被法军的火力压制,越南仆从军伺机进攻。解放军缺乏重炮,只能用迫击炮和75毫米步兵炮对阵法国军队,损失惨重,面对敌人的侵略,解放军战士们只能被迫防御,内心非常的窝火。
不过因为是夜间,法军炮兵的准头也不怎么好,射击的炮弹大多都落在空地上,只有少数幸运的落到城墙上。但是,法国佬也算是准备充分,解放军为了造成不必要损失,停止了炮兵的射击,打算之后在进攻法军时使用。
解放军的炮击停止以后,法军越发的嚣张了,立即开始从北门方向向东兴城发起进攻,同时发起进攻的还有西门。至于南门,因为有沙滩和淤泥,只是安排了越南炮灰去骚扰进攻。
解放军在城内,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的敌军数量多,攻击力强,只能用迫击炮射出照明弹,更是在城墙外的空地上点上篝火,希望以此能够判断出法军的主攻方向。
位于东兴城的守军只有一个团,面对法国大军压境,想要守住东兴城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法军还携带着仆从军,在晚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导致团长徐聪志迟迟判断不出法军进攻的主力。因为表面上看到西门敌人多,南门也有敌人,只在北门留下了四门迫击炮。
法军开始进攻,西门是两个营的越南士兵首先进攻,在解放军用迫击炮放了几十炮,炸死几十人以后,数名法国军官都制止不了,直接就退了下去。让城墙上的战士们才刚刚打出几发子弹就停了下来,都是面面相觑,有点不可置信的感觉。
越南仆从军的战斗力不行,但是法军却是有战斗力的,在向北门进攻的时候,法军派人用手榴弹将篝火炸灭以后,立即发起了进攻,到了射程就趴在地上和解放军对射。这个时候,解放军等待已久的迫击炮和马克沁重机枪拼命地怒吼着,打得法军抬不起头,但是法军依旧坚持着。
解放军的迫击炮在这种守城作战中,实在是件利器。在城墙上居高临下,以大仰角发射特制的长尾形炮弹,能够有效杀伤躲在任何隐蔽角落里的敌军。因为不了解法军的战力,所以马克沁重机枪也是怒吼连连,结果在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出色发挥下,法军都被打迷糊了。
这也不怪法军,迫击炮出现的历史很短。原本历史上自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在日俄战争期间发明了这种战争利器之后,它虽然给日军一方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但是却在战后随着日俄军方的傲慢跟思想陈旧,迫击炮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这一世在张英豪的指点下发明了迫击炮,如今的它虽说已经诞生了几个年头,虽然解放军也经常使用迫击炮,但是列强军队看不起解放军的战斗力,看不起中国人,所以连带着这种小炮自然也看不起了。列强军队不要说大规模的装备,便是曾经使用过它的俄军跟受过它的打击的日军都对它不是很重视。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迫击炮的优越性注定了迟早会大发神威,大放异彩。
法国佬也装备了重机枪,重机枪威力虽然也很猛,但现在重机枪其实并不受各国的重视,甚至很多国家都是拒绝使用这种耗费大量子弹的重机枪。因为用重机枪真的太浪费子弹,而且重机枪也很贵。
这种机枪刚刚出来的时候,李鸿章也去看过,看完之后,李鸿章给了这样的评价:太快,太快了。然后对于价格说:太贵,太贵了。
马克沁机枪理论当中一分钟能够射出六百发子弹,现在钢铁产量有限,欧美这样的工业国家也都觉得太浪费子弹。更何况是中国这样,生产力底下,生产子弹炮弹都有许多困难的国家呢,也就张英豪先知先觉而已。所以,现在来说,这种重机枪很多国家都没有完全配备,法国佬在这殖民地装备并不多,更何况后勤物资需要从欧洲运输过来,法国哪里愿意多多装备马克沁重机枪呢?
且先不谈这些,在这种几乎没有射击死角,发射频率又高的迫击炮的一声声怒吼中,铸铁的弹片四下乱飞,几乎完全压制住城墙下的法军火力,又有城墙在前,几乎让法军毫无办法,第一次进攻就在样败下阵来。
打退了法军的地主波进攻,徐聪志的命令就下达说道:“各战士务必开始节约子弹炮弹。”
广西的军火后勤虽然可以从广州,湖北等地运来,但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在了解了法军的战斗力,对法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知道法军也可以战胜以后,就必须要开始节约子弹了。
法国佬知道如果没有重炮,不能解决城墙问题,不能解决迫击炮的问题,就非常难以攻下东兴城,就算是攻下了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面对古代防御城墙,又如何能抗衡现代化武器呢?法国佬很快就想到了办法,立即到军舰上拉了一门105毫米的大炮过来,炮口对准了城门就是一炮过去,惊天动地响声过后,木质的城门被炸得粉碎。
不清楚具体状况的法军当即就发起了冲锋,一跃而起向着城门冲去。但是,没冲多久,法军就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是城门洞早就用石头堵了起来。一炮虽然炸毁了城门,但却没有把里面堆积的石头给炸飞。
冲锋过来的法军完全被暴露了出来,就像死刑犯,真的就像面对枪毙一样,躲都没有地方躲。
这样难得的屠杀机会,解放军又如何愿意放过,城墙上的战士们立即朝城下丢下了一颗颗手榴弹。上百颗手榴弹爆炸,位于城门附近的法军几乎全部饮恨东南。解放军更是立即对着远一点的法军一通射击,再次射杀了这一波进攻的法军。
城墙上的战士们也知道法军就要炮击了,没有时间给那些哀嚎的法军补枪了,立即飞快的跑下了城墙。没有参与冲锋的法军此时都是骇然,吃惊的看着这么多勇敢的战友"转瞬即逝"了,真的是让人感到梦幻,感到不可思议。
法军的重炮再次炮击,这次就没有法军选择冲锋了,而是又等到了重炮再次一次次炮击,很快,城墙就塌了。法军看到城墙塌了,立即开始了进攻,解放军此时也在城内架好了机枪,已经准备和法军展开惨烈的寸土必争巷战了。
而此时,南门佯攻的越南仆从军最惨,这里一片空旷,越军跳下小船就向南门发起进攻,但是很快就发现两脚居然陷入了淤泥里。端着枪冲锋,吃力无比,趴在地上就没有办法同城墙上的解放军对射了。结果就是这些越南猴子被我城墙上的战士们当做靶子来打,在照明弹的帮助下,战士们用步枪一枪一枪的把敌人解决掉。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