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54章

作者:豪圣勇贤

在《中经》“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遭淫酒色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咱们现在是不是乱世呢?就是乱世。作为情报部门,必须要好好研究怎么说话,不然的话你遇到一个人要从他身上不着痕迹的通过谈话套取情报,但是却和他话都说不上一句,或者说了两句就不投机,那你怎么能够得到情报呢?

我们说话就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通的话,就像鬼谷子在文章里面说的,与智者,与博者,与辨者,与贵者,与富者,与贫者,与贱者,与勇者,与愚者,与每一种人,每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一不一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的不同,所以对每一种人用一种言辞,对每一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来说话。

什么是术?术就是方法,就是法门。佛教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同的人用不用的方法,这就是有为法,用了一次可能就没用了。所以我们还要旁敲侧击,调动对方多多发言,从他的言论中套取我们所需要的情报。

所以说我们要面对那么多的人,说着不同的话,我们自己就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不然的话别人说的内容你听不明白或者就完全听不懂,你说的内容别人没有兴趣或者别人听不懂甚至是你自己无话可说,这是我们情报人员最大的失败。

今天的这节课上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现在同学们有问题的可以提问了。”

“老师,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呢?

“你问我啊,我也不知道啊?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调查啊。通过他的亲戚朋友,通过他的生活习惯,通过你能够收集到的他的一切去研究,去调查分析你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老师,我们怎么知道最开始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表情呢?"

“提前多多演练,自己在脑子里模仿或者找同事询问或者相互对练。咱们以后会有情景对话,就是让大家熟悉不同环境下如何应对。我们说凡事最怕认真,我们前进党人最讲认真。只要咱们认认真真的照着规律办事和思考,就差不多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了,”

“老师,你觉得最佳的说话技巧是什么?"

这是外面想起了了敲钟的声音。张英豪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要下课了。

“哪里有什么最佳的技巧,不过我这里说一个,大家想想我们知道谁的秘密最多?那就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为只有成为了“自己人”,别人才会跟你分享秘密或者你问他事情的时候他才会告诉你。如何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再讲。好了,”

“下课。”

“起立。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张英豪站起身看到前面老师在等自己,快步走到前面去和老师一同离开了课室。

“老师,我讲的课怎么样?"

"没想到你龙傲天会到这里讲课,怎么我感觉你的课件这么熟悉呢?

“嘿嘿,这个还不是你给我们讲过的吗?我就是拿过来用了。你说就我这水平也能够当老师了,我也是怕误人子弟,所以只能拿老师你的课件来充场面。

"你呀,你自己刚刚还说凡事最怕认真,我们前进党人最讲认真呢?看来你还没学到位呀!"

“嘿嘿,这不是在您老面前讲课压力大嘛!

“打住,少给我卖乖,咱们根据地现在什么情况你不知道?能够找到一个像你这样学习能力那么强的人吗?没有吧。你以前也就认些字而已,没想到你是个记忆力那么强悍的人。好好努力知道吧。不要浪费了你的天赋。

“是、是、是。

谁把你找来讲课的?你不是在商务部门工作的嘛?我记得你这课程我就给商务和对外工作办公室讲过吧?"

“是天桥同志叫我过来上课的,老师你的课件被政治保卫局的同志给收集起来用作培训了。张天桥就分别找到那些听过课的同志过来给这里的学生上课。”

自己的讲课内容政治保卫局全部收集起来用于学习研究自己是知道的。没想到张天桥这么用心,把听过课的人拉来这里讲课。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能够来这里讲课的人都是比较优秀的

“看来天桥同志确实是用心了,能够找到你们过来讲课也不容易啊。

“老师等下还要听课吗?"

“不听了,怎么,有压力啊?我等下再去逛逛这里的图书馆,然后就走了。你也不用陪着我了,去忙把。”

“哦,好。主席那栋就是图书馆。

说着就用手指一指,看到他指的那一栋房子,张英豪说:“好,刚刚天桥同志给我介绍过了,谢谢。那我就先过去了。”

“好,老师再见。

“再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张英豪来到图书馆,出示了证件以后进去看了一圈。藏书真不能算多,不过张英豪在政治类目上面看到了有关于资本论方面的书籍。张英豪这才想起自己以前还叫陈一伟给自买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相关的书籍现在也不知道买到了没有。

张英豪不是这里面的学生,不方便从这图书馆里借书。随手拿了本书看了一会,把书放下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了。经过这次对这几个地方的视察,张英豪心里面也更有底了。

才回到办公室一会,这时就有通讯员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

“主席,这是刚刚从重庆发回来的报告,洋鬼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咱们了。

“哦,拿过来看看。

张英豪接过手中的纸,仔细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是说洋鬼子由于掌握了通商贸易渠道,加上重庆开埠以来都是由洋鬼子管理,通过进出口贸易知道了咱们这个势力。其实前进党势力在重庆的发展就像夜里的火烛一样醒目,发展一段时间必然会暴露出来。上面说洋鬼子已经叫人带话给刘新生同志,他们要见刘新生这个重庆负责人。

实际上张英豪都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原因是《中国革命《团结就是力量》这些歌曲开始在重庆码头和工人们内部传唱,传播的速度超出了张英豪的预料,现在这些歌曲已经传到了上海。在那边张英豪对组织的控制力度几乎没有,歌词很快就被洋鬼子得到了。

那边的洋鬼子政治敏感度可是完全超过满清,比内地的洋鬼子水平也高的多,立刻发现了问题所在。马上展开调查,最后发现问题出在重庆,立刻发电报到重庆询问,重庆当局只要仔细一调查,肯定会有蛛丝马迹,所以才出现了现在这么个情况。

这就是张英豪的无奈了,本来这些小事完全可以他们自己处理。如果自己下不了决心完全可以开会讨论嘛,没想到还是那么远跑一趟过来请示意见。也就是就现在根据地贸易不停,每天都有人员来往,所以及时的把这消息传递了过来,否则黄花菜都凉了,浪费人力物力。

张英豪想都不用怎么想就知道洋鬼子要放什么屁。无外乎就那么几种情况,第一就是贸易,现在根据地通过重庆这个窗口,交易量越来越大,买进来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多。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洋鬼子想插手其中获得利益,对此张英豪是非常欢迎的。

第二种情况嘛,那就是调查清楚自己,同时看看有没有插手的地方。在没有调查清楚自己的情况下,张英豪是不相信这些外国人会简单的诉诸武力。最重要的是在这内陆地区,自己还真不怕这些洋鬼子。

要说这些洋鬼子想弄清楚自己对于列强和那些条约的态度,张英豪就觉得太高看自己的。自己现在还没有成长到列强关注的地步,否则也不会有洋鬼子跑到根据地来挑战捞钱了。

而且即使知道了张英豪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有什么事,实际上像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外国是完全公开的,革命这些思想在西方国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法国大革命,宪章运动,把皇帝送上绞刑架的国家也不是一个两个。外国还有大量的社会学学科的书籍,也不仅仅只有马克思主义一个。

西方国家重视共产主义这些思想还是在苏联成立以后,因为苏联把纸面上的国家设想完全变成了现实,之后才会疯狂打压和排斥共产主义思想。

像小日本那是对共产主义这些东西避之如虎,有学者发表了一本叫《昆虫社会》的书都不给发表。严重的时候,日本的公司叫做株式会社,有人把会社反过来读成社会,然后就进去公然抢劫的事情也不是发生一两起。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还时时不忘拉拢蒋介石政府共同对付共产党。

不过现在苏联还没有成立,对于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东西,全世界还不是完全的了解。毕竟辛亥革命中,小日本在其中就不知道出了多少力。没有小日本的支持,辛亥革命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呢。

如果现在的人知道未来的样子,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那么在张英豪想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希望满清倒台。因为满清倒台以后中国虽然在表面上依旧沉沦了几十年,但是她孕育出来的新的力量却改变了全世界。

张英豪拿着文件仔细看完,想了想然后提笔写道:“刘新生及重庆工作委员会同志,依照你处的意见同英国等列强当局接触。你处随机应变,目前猜测可能有两个,一是贸易问题,是英国人想接触并且了解我们。

对于贸易问题,只要是机器设备等贸易我们欢迎,你处有机会要随时为根据地扩大贸易规模,可以同商务以及工业部门共同参与其中。问及我方势力,对于外国态度,不涉密就回答,涉密就以权限不够拒绝回答。

有其他事情你们商量着办,确实关系重大可立刻送来具体情况,并且附上你方意见以供参考。刘新生同志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时间紧急可临机决断,以同志们的安全及根据地的利益为重。现在着重发展我们自己的同志,开办补习班,开办学校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

张英豪写完又看了一遍,觉得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放下了心,叫来通讯员把文件给送到重庆刘新生那里。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在根据地工作的西北那边和大别山地区的人都陆陆续续接到了调离的命令。人事部门也顺利的安排副职或者其他人员接替了他们的工作岗位。而在其它地方工作的人也会陆续接到通知回到根据地。

这第一批人员在根据地集合休整了一下,他们就在两天后离开了根据地,回到他们家乡闹革命。这些同志一听要返回家乡开始闹革命,个个都心情激动。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形势比较严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满清的反应会这么慢,现在还没有派遣部队来攻打根据地。

其实现在革命这么久了,学习班也不知道办了几期了,大家也渐渐明白了现在是在干什么。所以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好像在等待着满清政府的反击。现在这么久了,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傻傻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了。

张英豪倒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因为现实往往比小说还要离奇。毕竟小说还需要去费脑筋构筑情节,现实却不需要,因为这是现实,他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在张英豪的心理预期,要镇压自己这股势力可能至少要等到签订辛丑条约以后。这里的官府才会调动力量来剿灭自己,如果事情闹大了,要剿灭自己至少要调动其它省份的驻军,前世保路运动,四川都没有办法平定下来,需要从湖北调兵平乱,否则辛亥革命也不会从湖北开始。而且现在满清还没有编练新军,巡防营与绿营兵张英豪自觉还是应付的过来。

不过前世听说好像满清也有一支强军,叫甘陕绿营。其实只要会看地图的人都能够明白陕西、甘肃的重要性。再加上陕甘地区民风彪悍,战斗不断。所以这里有那么一只所谓的强军也不奇怪,不过甘陕绿营应该是骑兵部队,也就在现在还是比较精锐的劲旅,但是机枪一出,也都是活靶子而已。

而且自鸦片流毒中国以后,神州大地几乎没有净土。作为腐败堕落日盛的满清政府,虽然更加重视手里的武装力量。可借朝廷没钱,加之军队也迅速的腐败堕落。陕甘劲旅也就慢慢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面,混然于众了。

不过现在的甘陕绿营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毕竟满清正常情况下,按照历史的轨迹还需要十多年才会灭亡。这还是因为满清把大量的钱财用于编练新军,朝廷里面也没多少人还觉得八旗与绿营还有战斗力。

想到这里,张英豪迅速走到地图前面研究起来。在不久前张英豪还没有一张像样的地图的,这地图还是通过打下州城,在州府大人那里缴获的。

张英豪在地图前面细细的看了起来,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关中--秦岭--汉中,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穿越秦岭的部分主要有四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巴山的部分又分为四条,自西向东分别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它们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代穿越川陕的主要通道。

张英豪看了良久,觉得自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金牛道和米仓道就可以了。因为这两条道路行走大军是最方便的,当然到了现在这里还要包括黄金水道长江。而这里面只需要控制几个军事重镇就可以控制住局面了。

突然,张英豪又注意到几个熟悉的地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剑阁县,李白诗写的好,已经把蜀道的艰难写得淋漓尽致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不单单是剑阁对于张英豪来说是好地方,就这诗上面描述的那么多地方都是作为防守一方打仗的好地方。不单单金牛道上有这么多的关隘,米仓道也是,这些地方都应该提前布局。张英豪想了想,这些事不应该全部自己来做,不然军事委员会组建来干嘛?

所以张英豪写了一份文件,指明形势。要求军事委员会的同志派遣同志提前做好侦查工作,适当发展力量,早做准备,已备不时之需。把工作布置下去以后,张英豪也觉得松了一口气。不管满清什么时候反应过来,派遣军队来攻打自己,自己现在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现在根据地的扩张速度可以说被张英豪控制的非常的缓慢,因为在这么久满清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张英豪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迅速的扩张,打到哪里算哪里,扩大根据地。第二就是暂时缓慢的扩张,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推过去。

现在张英豪就是选择第二种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为满清争取时间,如果满清政府和外国帝国主义知道四川出现大规模的革命活动。对满清来说可能会乱了阵脚,对外国帝国主义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谈判的筹码,提高谈判要求,狠狠的从满清身上割肉,这是张英豪所不允许的。

很多人会说敌人的敌人不就是自己的朋友吗?这里很多人就出现了一个误区。因为在张英豪看来这是要看立场问题的,张英豪是站在中国的立场,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面看待这个问题的。

凡事损害中国的利益,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的行为,他就是自己的敌人。虽然现在满清是自己要推翻的对象,但是并不能说帝国主义打满清就是自己的朋友。反过来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帝国主义是自己的敌人,满清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但是并不意味这满清就是自己的朋友。

但是自己在双方的战争中,肯定是比较倾向于满清获得胜利。如果不是自己现在力量薄弱,而且还需要同帝国主义贸易,张英豪甚至都想攻打帝国主义军队缓解满清的压力。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二个原因还是老问题,就是自己的力量太弱。一旦地盘急剧扩大,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干部不足的现象。地盘的扩大不是给根据地带来更多的力量,而是稀释了自己的力量,一旦满清过来围剿,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损失。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才储备问题,张英豪手底下的人有多少个高材生呢?也就陈一伟算一个。然后呢?就找不到了,这也让张英豪心里非常的无奈。

要知道前世的时候,叫土共也好,叫赤匪也罢。但是队伍里面很多同志都是有留学经历的,他们并不太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人才。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张英豪之前常说的:不是前进党人创造革命,革命本来就孕育在人民当中。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民众觉悟性的问题,张英豪不可能带着队伍去到别人村子里面,端着刺刀,逼迫那里的老百姓无条件接受土改,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分地。这就不是去解放老百姓,而是去压迫,胁迫老百姓了,这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张英豪担心根据地的同志们粗暴的执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而不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习惯性的动用武器的批判,而不是批判的武器。张英豪才下达命令,一定要发动当地的群众参与到土改之中。

张英豪完全不相信人民群众在看到土改的巨大好处以后,自己的这些同志还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或者在消灭了地主武装以后还遭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抵制不能把土地给分配下去。同时也是给根据地培育干部的时间,让这些参与工作的干部能很好的学会根据的的工作内容。

所以张英豪才决定暂时的扩张速度是宜缓不宜急,采用的办法就是明太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可不是真的建立城墙,而是把根据地的老百姓变成自己人,当根据地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摒弃满清的时候,那么根据地就到处是铜墙铁壁了。

广积粮就是努力建工建厂,储备足够的物资和尽快完成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已备将来被封锁的时候用,不被封锁卡住自己的脖子。

缓称王就是暂时低调行事,绝对不搞出独立,自治等玩意出来。

张英豪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都是经过中央委员会举手表决的事情,其中还费了张英豪一番口舌。主要还是有同志觉得现在根据地的力量积累的差不多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极速的扩大地盘,当然现在也没人能够狂妄到迅速解决满清政府。

张英豪通过一番摆事实讲道理,才最终压下了这股急进的风潮。张英豪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算作急进的冒险主义,觉得这些同志就是没有实事求是的考虑问题。当然张英豪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但是张英豪觉得暂时这样做觉得稳妥,自己可以完全掌握这个事情,不会出现失控。

张英豪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过没办法啊!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小家子气了。张英豪在自己的学识有限的情况下,讲唯物辩证法,讲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张英豪还创造性的提出一个时间唯物主义的概念,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希望自己的这些同志和时间做朋友,不要搞冒进,不要着急,要戒骄戒躁。

张英豪可是非常的清楚,前世中国解放后完成了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任务,不久以后又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私人工商业的改造。在这一系列的胜利面前,很多人是豪情壮志,干劲冲天,无数人的内心开始急切了起来,他们就脱离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始了浮夸风和共产风的急躁冒进。最终的后果就是从生产斗争转化到了人事斗争,而从这个时候起,文革也就不可避免了。

就在张英豪打算收起地图看文件的时候,张峰急匆匆的跑进了张英豪的办公室,气急败坏的说道:“张主席出事了。

张英豪心里就咯噔一声,急切的问道:“满清打来了?"

“不是,主席,龙铜须那个二愣子杀了我们抓获的地主。

“哦,就这事?"

“是啊,是这事。

张峰疑惑道:“主席,这些地主现在抓获了总不能想杀就杀了吧?很多以前抓获的地主都看到了,旁边很多干活的老百姓也看到了。”

“当然不能想杀就杀啦,哦,对了,现在李自强同志在哪里了?”

“正在来这里的路上。

“他还有没有犯其他事情吗?

“没有了。

“他为什么杀那地主啊?"

“这个,他看到那些地主就跟疯了一样,冲上去就一刺刀就解决了,当时拦都拦不住,现在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呵呵,看来我们的刺刀训练练的很不错呀!你也不用护着那就我们在这里等他过来以后问清楚吧。”他,

知道张英豪看出了他的目的,张峰尴尬的笑了一下说道:”确实是刺刀练的不错,面对那些地主武装,有时候端着刺刀一个冲锋下来就完事了。

对于龙铜须这件事,不用问张英豪也猜出了大概的内容,肯定又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张峰这么火急火燎的跑过来肯定是来求情来的,还在这里跟自己打马虎眼。

果不其然,这人还没到,就听见龙铜须拿大嗓门传来的声音。

…你们放开我,我自己去找张主席,你们放开我,那地主就是混蛋,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听到这些话,张英豪也知道处理这件事问题不大。张英豪走到门口,看到四、五个战士抬着一个人走过来,这人还在战士们肩膀上面挣扎。张英豪摆摆手,示意他们把龙铜须放下栾。

同志们把龙铜须一放下来,他马上就看到了站在自己面前的张英豪,瞬间就像个乖宝宝一样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立即立正敬礼。见他马上就张口要说话,张英豪也不打算听些废话,就说道:"好了鷯お骯厩戾,狝骁繡童饈翁扫潤澗妎阙輓报具体情况吧。

“主席,那地主,格老子的.

"不要在我面前骂人。

“主席,那地主他不是人啊,当初我给他家放牛。我姐姐给我送饭吃,结果让这老畜生给看到了。当场就让那些狗腿子按住我,拉走了我姐姐。后来还想把我关进柴房,但是我趁那两个狗腿子不注意逃了,天黑才敢回家。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是烧起了大火……"

龙铜须再也忍不住,哽咽的哭出声来。大家听了他说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难受。

“我,我马上向领居打听,才知道我姐姐当天就被这地主给害死了,家里父母听说我和姐姐被地主抓了,马上去地主家里要人。没想到.…没想到那老畜生狼心狗肺,把我父母就这样活活的给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