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59章

作者:豪圣勇贤

“退役是必须的,我们的队伍容不下这些蛀虫,然后送这些人去和那些吸毒人员一起劳动改造直到戒掉毒瘾为止。

在这个时代说鸦片这东西,像后世什么金三角,银三角,黑三角,金新月在现在的满清面前,也就是个小老弟的角色。像金三角鼎盛时期,每年鸦片仅仅年产量才6000吨。

在中国的清朝道光年间,由于皇权不下县的原因,当时在民间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大肆销售鸦片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同时也进行着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清朝所需军费浩繁,财政非常紧张。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清廷于1859年颁布《征收土药税厘条例》,向鸦片征税。

这一条例的影响,不止在于税收本身,它无异于肯定了鸦片买卖的合法性,间接允许、甚至鼓励各地农民种植鸦片(即罂粟),这就把潘多拉魔盒给彻底打开了

因为鸦片种植获利远远高于种庄稼,各地农民纷纷弃种农作物,而以最好的田地种植罂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自不必说,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甘肃以及直隶等等,大江南北,无处不种鸦片,所以说,后世这些鸦片种植基地都是小老弟而已。

1894年,澳大利亚年轻人莫理循在中国西部旅行,据他所见:“(从湖北、四川到云南)整整1700英里的旅途中,罂粟种植园从未从我的视野中消失过。"

鸦片种植大大挤压了粮食种植的空间,严重影响到清朝的粮食安全。1877-1878年惨绝人寰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就跟粮食种植面积大大缩减有关。

面对鸦片这个祸国殃民之物,清廷无力严禁列强的倾销,只得采用等而下之,采取所谓的“鸦片商战”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满清官府放松对国产鸦片的禁令,不仅防范自银外流,还可以对此征税,增加财政收入,农民也可以增加收入。不得不说,这正是鸦片问题的根源。

毒品这些毒害人民身体的东西,但是里面却蕴含着巨大的,无以伦比的利益,有句玩笑话不是说的好,最好赚钱的行业都在刑法里面写着呢。

要杜绝毒品,靠人们的自觉抵制或者舆论引导都是不行的。只能靠国家暴力工具,最厉害的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铁拳,才有可能阻止毒品的泛滥。后世不是说在墨西哥禁毒和在中国贩毒一样困难吗?

张英豪接着说:“我们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了一锅粥。很多人为了有一锅好粥,拼命的在找那粒可能出现的老鼠屎,这就本末倒置了。发现有老鼠屎的第一做法应该是马上想办法把那只老鼠给干掉,这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主席的意思是要把那些贩毒的人该抓出来?

“对,我们自己不给种植,如果没有人贩卖了,那些想吸毒的人也就没有毒品来源了。现在毒品居然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军队里面,那么就肯定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销售渠道。军队保卫部门、情报机构会同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起来,给我把这条线找出来,打掉他。”

“是,保证完成任务。

“好,会议也差不多开完了,你们现在就去提审,务必把整条链条都给找出来,我等这你们的结果。

“是。

“好了,大家也都去工作吧,张峰,咱们军事部门就先慢慢把人给召集起来,一次不要召集太多而影响工作了,对外扩张的事情你就不要参与了。世林,如果要买粮食,买多少粮食,你这里做个计划,还有买棉花这些也尽量多买点回来。大家也都散了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计划就做计划,时间不等人啊。现在就去吧。”

"是。

看到他们转身的背影,张英豪想到的是清除毒品的艰辛。但是再怎么困难,这毒品的流毒绝对不允许在华夏大地上延。现在自己力量有限,那么就绝对不能够让毒品在根据地里面出现。

张英豪在以前还不理解一些抗日神剧里面找后勤部门要东西是不给钱的,现在张英豪是完全理解了过来。部队来领装备都是事先打过报告或者是按规定时间领取的。军队里的人实际上就是国家养着,在国家内部来说,军队差不多就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消耗物资的单位,军队的消耗其实已经买过单了。

总的来说,后勤部门的物资是永远处于匮乏状态的,特别是在准备打仗或者正在打仗的时候。仓库里面的物资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就流出去了。这就是像亮剑里面说的,打仗不能亏本啊,没有缴获的仗或者缴获少的仗都是亏本的仗。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面,敌强我弱的局面下,打下的地盘也可能占不住,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消灭敌人,没有足够的缴获就是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智者所不取也。

张英豪现在却不是这样,张英豪虽然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那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地盘保存有生力量。现在的真实情况是我弱敌更弱的情况,而且敌人是在走下坡路,自己这里不是张英豪自夸,确实是再走上坡路,而且是小步快走。

张英豪现在最想复制的就是美国最早期的发展模式,什么模式呢?就是就是美国的西部大开发。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又称“西进运动”,开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历时一个世纪之久。

美国的西进运动对西部起到了巨大的发展作用,但是,实际上,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对美国的东部地区起到的发展作用无疑是更大的。美国的西进运动,让美国的东部工业完成了积系。

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半个多世纪里,美国迅速由农业国转型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要知道美国在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1861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战争结束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

1860年,美国工业就居世界第四位,在没有对外发生战争,没有充足的殖民地的情况下,到1894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西进运动。

东部地区为西进运动提供资金和技术,西部开发为东部地区提供原料。而真正让人瞩目的就是美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凭借这西进运动完成原始积累和技术升级改造。就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中国,虽然还没有从量变引发质变,但是内部的变革已经充分孕育成熟了。

张英豪想借鉴的就是这个,现在自己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有的是什么呢?人力资源与原材料。张英豪只需要建设出最简单的工业,通过根据地一轮一轮的扩大,积累出足够的技术和人才,最好能够完成原始的积累。

这条道路就是现在张英豪设想当中最好的道路,前世共和国选择一边倒,倒向社会社会主义阵营,那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后来还是积极谋取同美国改善关系,那也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现在张英豪完全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现在的世界还没有分明确区分什么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抗暂时还在书面上。而且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最好时机,抓住机会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当然现在的这些还停留在张英豪的脑海里面,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这就需要实践和时间来决定。但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建工厂,买机器设备的问题。原始资料都没有,其他一切全是空谈,空谈的话还是最有害的。

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就靠陈一伟能够多发发力了。要建立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根据地,至少要整个四川都变成根据地才可以,自己这里也要努努力

张英豪觉得自己想的有点远了,但是也没办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现在整个根据地远虑要靠张英豪,近忧也要靠张英豪,内忧外患依旧要靠张英豪,也就张英豪自己心比较大,知道中国最后必然取得胜利,否则就现在这个局面,还真不是张英豪能够从容面对的。

张英豪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会畏惧死亡与苦难,也希望自己富贵长寿。可惜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终还是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张峰安排完军队保卫部门审讯那个战士和联系公安以及情报部门后,就回到办公室主持会议。

军事委员会人员已经在办公室等了一会了,既然聚在一起开小会。张峰自己作为文化最好的人,顺便做起了书记员的职责。这就是张英豪规定的,会议必须要有会议记录,甚至重要会议与会人员都要签名按手印。

张英豪也不止一次的搞起突然袭击,知道哪里在开会或者会后去看会议记录。现在根据地的领导都知道张英豪有这个习惯,大家也没有想着去触张英豪的霉头。因为张英豪抓到两次开会没有做记录的情况,主持会议的人都记过并且连降两级,参加会议的人全部都记过并且记入档案,同时还要通报批评。

现在一般情况下,在开会之前主持主会议的人就会找好书记员或者自己充当记录员。参与会议的人也会在第一时间寻找那个做记录的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不在乎记大过和通报批评的。

“大家坐,大家也都听了主席关于接下来的军队安排情况。这次的会议就是怎么把这个事情给安排下去,今天的会议就由我来做这个记录吧。我先把咱们最近的军队做的事情还有现在的一些具体情况给大家通报一下。

现在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攻打地主武装,已经算是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地主在我们的队伍还没到的时候就已经带着家人逃跑了,还有一些是干脆上山当了士匪或者带着家丁躲了起来,适机杀害我们的工作人员或者屠杀我根据地的百姓。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扩张的速度快,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伤亡比较大,有些地主离开的时候恐吓当地的百姓,这些百姓不敢要咱们分给他的土地。

现在根据地又没有粮食了,所以革命军这次要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扩张方向就是绥定府,保宁府和州府。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地主,筹集粮食供给根据地。这次军事行动我不参加,你们把工作做扎实,拿下这三个府。

张英豪主席跟我们说的剑阁县以及米仓道提前布局的问题,之前也讨论过了。队伍我们也已经派出去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就要看我们派出去的同志的努力了。之前我们的队伍出现了龙铜须杀人事件,现在又出现了战士吸毒的事情。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是孤立事件,证明咱们现在的队伍已经出现了放羊的情况了。不在军营,战士的纪律意识已经下降的很严重了,所以这次开会的目的之一就是商讨如何把部队再召集回来,怎么召集?召集多少的问题。

当然了,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马上就把全部战士召集回来。但是现在张主席说了,暂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秘密召集一半的军队回来训练,大家都说说应该怎么办吧?田中义同志,你先来。”

“我觉得那些现在还在往外扩张的部队就不需要召集回来了,现在我们这州城里面那么空虚,部队都在修建水利设施和修路。我觉得先把这些人二抽一的比例召集过来,就差不多了。也就张主席胆子大,要是有敌人偷偷率领一支小队进到根据地,后果不堪设想呀,完毕。”

"下一个。

“张主席不是还要训练新兵吗?二抽一会不会太少了?我觉得三抽二还差不多,这样对于总体工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们这里也会有足够的人手,完毕。"

“张主席不是说给军队换鞋子吗?我觉得可以根据鞋子的生产数量来召集军队。这样才是真的两不耽误,完毕。"

等到所有人都讲了一遍以后,张峰才说道:“大家把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主席的意思大概就是说把军队全部换装的同时也再次训练一遍,我也去穿了一下那鞋子,很不错,用来行军的话,完全可以实现张主席说的用最短的时间横扫四川的目的。

这样吧,我们的部队先三抽一的比例返回训练营接受训练。等下我去了解一下鞋子的生产速度,再根据鞋子的生产速度来召集军队回来加训。张主席说马上要进行一次培训,但是我们这里也不可能全部人都去培训,肯定要有人来主持大局,这个就等组织部门的消息吧。"

“张峰同志,不知道这次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呵呵,我也不知道,去培训了就知道了。

这同志一问培训内容,就让张峰想起了这次龙铜须事情,心里就有点恼火。但是他也没有必要对着这些同志发什么无名火,所以说道:“这次我也要去参与培训,所以留下来的就可能会是你们中的人,所以,大家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好,不能把全部担子都压别人身上。

大家听到张峰这么说,各个脸上都浮现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张峰一愣,随后一想就明白了。在这个有朝气的团队里面,现在大家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的起点都很低。每一次培训,就是一次最佳的提升自己的机会,

就现在根据地疯狂扩张的局面来看,一般来说,培训完就会委以重任了,至少比别人更有上升的机会。现在大家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自觉,但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参与了培训意味着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更有机会。

张峰也只能是笑笑,总不能说自己是因为龙铜须事件才会必须去培训的吧。摇了摇头,继续安排工作。

会议结束,把会议记录归档以后,就出门去了鞋厂那里找厂长了。

而此时的包世林也在开着会议,就听他说道:“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统计出我们大概还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够支撑到我们早稻的收获。现在粮食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根据地最大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军队马上要开打扩大根据地,他们能够缴获多少粮食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把希望都放在军队上,而是要自己想办法。

统计出来我就马上汇报给主席,然后准备开始到长江两岸等地方购买粮食。不过,粮食这东西张主席早就说过是一种战略资源,宁可多也不要少。没饭吃那是要饿死人的。还有棉花,这个要大量购买不知道能买多少,反正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吧。

主席说我们现在其实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要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现在咱们的根据地还是成立时间太短,很多资源都没有能够用的上,就像新打下来的根据地,棉花都没有种多少,鸦片却种了一大堆,这个问题之前没问主席,还不知道怎么解决呢。

好了,同志们,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来。我也知道大家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很累,但是懂得算数的也就咱们这些人了,没办法啊。只希望能够早点培养出多些懂算数的人才,这样也能给我们分担点工作。”

听到包世林这么说,大家也纷纷开始抱怨起来。

“是啊,现在我睡觉都感觉脑袋里面有数字在飞舞,看到那数字都有点想吐的感觉。”

"哎,没办法,这样,那几个刚到我们根据地的留学生不是还有两个现在在翻译书籍吗?要不我们找他们过来帮帮忙,这两天把粮食数据统计出来后,咱们搞轮流,大家都轮流休息一下吧,这个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要是同志们身体都给搞垮了,那就不值得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包世林又想了一下才说道:“嗯,我等下去找那两个留学生过来工作。这两天大家坚持一下,忙完这个大家就轮流休息休息。好了,没事那就散会吧!"

张英豪不知道张峰、包世林他们回去以后又开了个会,也不知道有些同志已经很久在岗位没有休息了。因为张英豪现在就是没有周末的概念,哪天没有工作?说实话,现在的张英豪离开工作岗位去休息他自己都不放心。

现在根据地的问题还是很多,其实如果按张英豪的想法来说,这些也不算是问题。比方说因为修路而侵占田地的事情,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也是屡屡发生。合作社公用农具有人偷窃的事情,或者拿到的工具就往死里用,坏了也不修理的问题。

张英豪想着如果这些问题自己一个一个去解决的话,不说自己能不能解决好,就说这么多的事情自己也是分身乏术,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小事。

很多农民家里有牛车,驴车。这些农户可能不吝啬于自己的劳力,但是这些人坚决不允许用自己家的马车,驴车。对于这些事情,说实话,张英豪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张英豪自己前世就是农村人,自然知道农民的想法。同时呢,虽然显得比较小气,但是事实就是如果是借的别人家的牲口,那真是往死里用。前世张英豪家里一头牛借给别人家耕田,牛鼻子都被扯断了,乡里乡亲的,要赔偿也不好意思,自己家还不能说什么,吃了亏只能往肚子里咽。

所以说现在如果根据地要忙的话,根本就忙都忙不完。但是这些事情张英豪可以不管,但是下面的同志却是直面这些事情,不得不处理。可是下面的同志很多也没有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显得粗暴,甚至是显得不讲道理。

这就导致根据地里面纠纷不断,骂声不绝。为此,张英豪还亲自去听过几次这些人的骂架,也确实是让张英豪好好的回忆了一把。

其实这些吵架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前世的时候,张英豪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小村子里面,村里每隔几天就会传出骂架的声音。其实那是在什么时候呢?九十年代到两千年的第一个十年之间,在这住小村子里都经常出现骂架的事情。

其实不止是自己这个村子,隔壁那些村子也都是这个情况。因为是在落后的小山村里面,年轻人那个时候也没有到城市里面去打工,小小的村子为了一点利益导致矛盾到处都是。不是今天你家孩子偷了我家的黄瓜,就是明天我家的牛吃了你家的禾苗…

但是后来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年轻人都去了外面打工。村里面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大家已经不再为几块钱,几口饭而烦恼了,有吵架的时间还不如看看电视来的实在。

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英豪现在偶尔听到这些人的吵架声,张英豪却是有点莫名的怀念。张英豪心里明白,如果自己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些人的吵架声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面。以后你就是想吵架,也没人愿意和你吵架了。

“李开山同志,这是你的培训通知书,请在上面签字,并且请准时报到,参加这一期的培训。"

这是周宝贵送的最后一份通知书了,这次培训也是张英豪主席主持,但是时间比较仓促,按照周宝贵的猜测,这次的培训时间不会太长。

周宝贵作为通讯员,知道的消息一般比较多,而且都是比较新的消息。这次培训内容是分多批次,不间断的培训。一批人离开,一批人过来。第一批通知起来比较赶时间,但是第二批的名单现在已经做出来了,在各方面就比较从容了。

张英豪知道现在也就是根据地还比较小,人员往来还比较方便,再不济也可以骑马赶到。而且现在人员也不是特别的多,组织部门现在几乎能够把根据地的所有人都能够组织统计到位。所以张英豪要组织培训直接和组织部门协商就可以了。

如果根据地扩大以后,或者像前世那样,根据地分开几块互不相连,那就就必然出现前世电视剧里面上演的画面。每个根据地派遣几名优秀的同志到延安进修学习,XX同志,你在咱们根据地里面表现优秀,而且一直没有到总部去学习,这次就你去学习的画面。

现在至于说哪些人来接受培训,这又不是一次性的,也就一个时间先后罢了。条件足够的人不久都会来培训一遍,当然是从近到远,过来培训。而且这次培训课程是张英豪讲,以后培训就不需要张英豪来讲了,而是那些优秀的同志照本宣科来讲来这课了。

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张英豪培训的内容讲出来,至少证明那些内容被他记住了。至于说融会贯通的使用,这就要看个人的能力问题了,张英豪也没有办法。

人和人之间先天上就有区别,因为基因的不同,导致内分泌也会不同。所以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天生忧郁,有的人天性活泼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决定人不同的原因,真正决定每个人不同的原因是每个人的经历和他的态度。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经历的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看到的事物和处理事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双胞胎可能会在小的时候有非常类似的经历,但是相同的经历每个人所面对的态度也不一样,所以就造成了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许这就是因为人生而孤独的原因吧

前世的时候,张英豪问过很多人同一个问题,人出生的那一瞬间是不是平等的?有的人回答说是,有的人回答说不是。而在一番争论和思考之后,全部人都回答是不平等的。

张英豪前世也觉得是不平等的,但是穿越过来以后,张英豪的回答是在那一瞬间,是生而为人最平等的时候。除了死亡以外的其他的时间里,已经没有比这一瞬间更平等的时候了。

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就注定了不凡?有些人辛苦一生也只能混个温饱?有的人取得巨大的成就,有的人的的起点就比这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高。除了出身不同以外,其他就是和一个人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天天和那些大老板在一起,那么这个人必然会懂得怎么做生意。如果一个人天天和牛马在一起,那么他必然会懂得如何放牛马。

人的经历不一样,那么他的人生就必然依着他的经历一路向前,直到遇到改变他命运的力量或者直到他死亡。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轨迹而不是他有多少钱。当一个人改变了整个时代,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轨迹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取得的成就就已经无以伦比了。

张英豪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轨迹,至于他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那就只能让后人说了。

以前有个争议:到底是时势创造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时代。这里面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议的,时代就在那里,从偶然和必然的角度分析,出现英雄是必然,出现在谁身上却是必然也是偶然。说是偶然,那是因为一个时代英雄众多,只是这个人脱颖而出而已。说是必然,那是因为这个人最先察觉时代的变革,最先适应了新的时代。

而英雄并不能创造时代,真正创造时代的是人民群众,但是某个人能够独领风骚,引领了时代而已,他是时代的弄潮儿。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就是这个道理。时代需要英雄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够孕育出英雄人物,这就是时代的悲哀。当时机已经过去了以后,再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徒呼奈何。时代孕育着一切,也在淘汰着一切。始终站在浪头的又有多少个?长江后浪推前浪,雨打风吹去以后,留下的只是万古的长吟。

此时的培训室里面已经是坐满了人,李开山作为后起之秀,对于这里面一起来培训的人物很多都不熟悉。看到一些在根据地里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心里面还是莫名的激动起来,自己也终于和这些人坐在一起听课了。

李开山也是经过几次培训的人了,从新兵训练到干部培训,再加上党员培训等内容。但是以前都没有这些根据地的大人物在场,这让他意识到这次的培训非比寻常。

根据地从初创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很多人从头到尾都经历了根据地从无到有的变化。大家也都知道要想晋升,就必须接受培训学习,不合格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李开山家庭不能算是贫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小还读书,当然也会偶尔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家里面的人对他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所以看事情比一般人都明白。

自己家里的情况自己知道,所以革命军队以来,李开山非常配合军队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顺利加入根据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这个时候,他由于读书识字,在经过培训以后迅速被安排工作。由于能力出众,理解革命道理,很快就脱颖而出,晋升速度飞快,连张英豪都不止一次听过他的名字。

不过在这里他只能算是个新同志,虽然根据地创建时间比较短,但是论资排辈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于这个,张英豪也没有很好的,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要没有出现刻意打压别人的事情,没有出现明显的山头主义,张英豪就要容忍这些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像军营里面说的一句话,早一天到军营比晚一天到军营的士兵也算是老兵,这就是现实。

既然来这里培训,那个该有的自觉性还是必须的。这不张峰,包世林等同志就已经开始提议选出班干部来了。这些都是应该的,自己这些人可不是小学生,已经不需要班主任来主持了。虽然有带班的老师,但是大家都忙,哪里会管这些小事?

班干部竞选完毕,然后就是开始述职,这是培训会议的-个流程,听述职报告的不仅是政治部门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听,而是大家也都在听。在这课室里面,坐着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雪儿。这也是张英豪相当于动用了自己的特权提议的,张英豪不知道第一批人里面原本有没有她,但是张英豪还是把她安排进了培训的名单里面。

虽然大家都知道培训不是一期二期就完事的,但是大家还是不可避免的把眼睛盯到前两期上面。虽然在张英豪看来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组织部门还是不可避免的有压力。当然也会有想走后门的,对于这些张英豪就没有理会了。适当的竞争还是有必要的,现在根据地还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矛盾斗争都处于一个可控的局面。只要不是上升到人事斗争上面,就出不了率。

第一天述职完毕,李开山才知道根据地里面优秀的同志还是多的,而且这还不包括现在正在往外扩张根据地的优秀同志。心里面小小的得意在听了几个同志述职以后就再也没有了。特别是听到有同志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管辖范围内所有的村庄都给走路一遍,并且组织起所有劳动群众不要任何酬劳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而且工程已经差不多就要完工了。

李开山这才知道自己还是不够努力,现在想想自己对管辖范围还是不够熟悉。之后两天里面,陆陆续续又到了几个军队高级指挥官和中央委员。这些人李开山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这些人进来以后,该述职的就述职,该准备的就准备。

李开山经过这几天听这些人述职,居然差不多完全了解了现在根据地的大部分情况,真是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地步。这时,张英豪主席马上要结婚的事情也已经在这些培训人员里面慢慢传开了,大家看雪儿也多了几分特有的眼神,对待她的态度也悄悄发生了一点改变。

当培训室的人员全部述职完毕以后,张英豪才在大家的期待中走进了培训室。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开山觉得当张英豪主席走进来以后,这培训室都感觉变亮了不少,好像又无数的光线跟着张英豪主席进入了培训室,甚至他还看到张英豪身上发光了,他连忙揉了揉眼睛。

“起立。七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M

“这次的培训组织的有点仓促,但是在同志们的努力下还是克服了困难,并且如期开班了。其实这个会议最好是我们完全掌握了四川以后再培训也不迟,但是现在四川总督可能会主动找咱们动手,所以我才决定提前培训的。经过几天的述职与熟悉,在坐的应该不管以前见过,或者没见过的,现在都有一个印象了。现在我们这里六十个同志,四十八个男同志,十二个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