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三年获得巴掌之力 第107章

作者:张玄一

讲话结束后,院里有人问能不能给他们详细说说事情的经过,最后抓到的那个人结局怎么样?

闲着也是闲着,时队长就跟大家伙讲了起来,主要目的还是借助这个机会给群众进行普法工作。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夏收欠收

“傻柱,来你看看我这奖状上面的字写的怎么样?我跟你说啊,这可是王主任亲手写的,我给你念念‘现有我街道南锣鼓巷95号院住户许大茂,勇于举报一起封建迷信案件,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卓越贡献,现颁发此优秀市民奖状,以资鼓励!’”

“哎,傻柱来看看啊,别走啊。我还要请你帮我贴奖状呢,我腰不好啊。”

傻柱重重地关上了门,差点夹住许大茂的鼻子。

许大茂捏了捏鼻子,说了句,“这傻柱真没礼貌。”

而后满眼欣喜地看着这张奖状,这是第一张,往后还会有第二张,第三张……,总有一天他会把奖状贴满墙。

姜凡和许伍德看着笑的像个孩子一样的许大茂也很无奈,多大的人了。

现在的许大茂跟剧情里的完全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点缺点,但他更加偏向所谓的正面角色了。

剧情里一开始许大茂和娄晓娥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想借着老丈人的势往上爬一爬也没做到,许伍德又不在院子里住,他长期遭受易中海和傻柱还有老聋子的欺凌。长此以往,许大茂才逐渐变成剧情里的“反派”。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姜凡回到家里,把奖状跟上次的放在一起。他们家都不怎么在意这种事情,相对之下,家人的安全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接下来的日子正常发展,除了许大茂每天都要跑到傻柱跟前炫耀自己的奖状。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去学校的去学校。不过姜凡估计学校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吃不饱饭学都没法学,更别说老师教书了。

估计下半年,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不会去学校了。

六月中,算是进入夏收的时间了,各地都开始抢收。不过还是那句话,天灾面前,人力又能做些什么呢?

一个月来,几乎没什么好消息传来,几乎各地都在受灾,粮食再度欠收,黑市上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细粮的价格都快到十块了,就是棒子面的价格也来到接近三块。(查不到具体的资料,只能这么定。)

明面上粮食的价格倒是不高,依旧是那几毛钱一斤,可问题是你想去买上几百斤,他也不卖啊。

夏收结束就已经来到七月下旬了。(当时几乎全是人力进行收割,所以很慢。)

粮食受灾欠收,又要支援别人,还要还账。从上到下,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

不过这些事情普通百姓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的定量又减了。王主任刚刚过来通知,粮食定量再减一成,现在只有原来的七成了。

姜凡知道最多也就是降到这个程度了,不能再降了。不过买定量粮食的时候,慢慢地就买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了。

定量的减少不只是普通人生活更加艰难,那些遗老遗少的日子更不好过,他们过惯了好日子,以前吃的都是精粮精面。

哪怕是去年他们为了保持体面,依旧在黑市上购买大米白面,哪怕是是溢价购买也要买。为什么?因为对他们来说要是跟普通百姓吃的一样那也太丢份了!

实际上,也就是这几年,大量的古董文物,金银财宝从这些人手里流出来。

姜凡其实也有想过去做这件事,用手里囤积的粮食去换点古董回来,不过他思虑再三,还是打算等一等。

粮食的变化对姜家影响不大,他们早就有了准备。而对四合院里其他人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尤其是贾东旭,从各地粮食欠收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就焦急地不得了。他拿出家里几乎全部的存款去了黑市,想要趁着粮食价格还没有太高去买粮食。

可卖粮食的也不是傻子,大家都能看出来马上粮食的价格会上涨一大波,在价格没有彻底统一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傻子抛售手里的粮食。

哪怕贾东旭有熟人,也没有买到多少粮食。

尤其是再度减了定量以后,贾东旭真的是愁的整晚整晚的睡不好,嘴巴上起了好几个泡。

“东旭,喝点水吧。你也别太着急了,总会有办法的不是吗?”

秦淮茹心疼地看着贾东旭,她知道因为他们一家的身份问题,这段时间贾东旭有多焦虑,这让她每天都要在暗地里骂贾张氏。

贾东旭喝尽杯中的水,苦涩地看着秦淮茹,“淮如,都怪我没本事,现在连粮食都没法买到,连累你跟着我受苦了。”

“东旭这怎么能怪你呢,天灾这种事咱们也无法预料。咱们夫妻同心,我相信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秦淮茹握住贾东旭的手给他打气。

“再说了,我们还能向易大爷寻求帮助不是吗?他是你师傅,也是棒梗的干爷爷,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活不下去的。”

贾东旭点点头,实际上他并不想去麻烦易中海。易中海现在不是高级钳工了,每个月只有三十多块钱的收入,除了必要的生活花销外,易中海夫妇每个月最多也就能存下来二十块。

而易中海为一直没有放弃过找偏方治疗手臂的事情,他也在攒钱寻找良方。这件事是贾东旭偶然发现的,他谁都没说。

不过秦淮茹说的也对,易中海是棒梗的干爷爷,对棒梗很是宠爱,他不会让棒梗吃太多苦的。

“淮如,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多久?”

秦淮茹想了一下,“如果紧一点的话还能吃半个月。”

“好,那就再等几天,实在不行,我就去找师傅,让他帮咱们想想办法。”

跟贾东旭面临着同样困境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傻柱,虽然他们家有两个人有定量,可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杨淑芬怀着身孕需要营养,杨二狗和何雨水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哪个都需要粮食。更别说杨淑芬还挂念着乡下的父母和妹妹。

所以傻柱身上的压力也很大,这些天他也没睡好,想着从哪弄点粮食回来。黑市他也去了,那里的粮食卖的太贵了。他舍不得花钱去买。

第一百九十二章 贾家困境

四合院里除了姜家和许家基本上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粮食危机,只不过是贾家和傻柱家的问题更加严重罢了。

因为粮食不够,大家就把目光放在了许大茂身上,毕竟作为轧钢厂的放映员,许大茂下乡回来多少都会有一份收获。

所以当粮食产量减少的消息传开后,就有很多人去找许大茂,希望能够从他手里买点粮食。

不过有许伍德在,许大茂没有答应,而且他现在也基本不下乡了。城外的情况他可以说是最了解的。

虽然不至于说是到处都有劫道的,可也时不时地就会有失踪的消息传来。他害怕下乡的过程中会出意外,而且轧钢厂的领导也不允许他下乡。

毕竟轧钢厂就这么一台放映设备,若是出了事,以后再想放电影就得找别的厂借调了。(算是私设)

所以许大茂现在就跟宣传科工作人员一样,天天待在办公室里熬时间。

不只是他,其他人也是一样,现在各大工厂的工人基本上都属于一种熬时间的状态。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贾家和傻柱家的粮食就见了底。

这一天晚饭时间,贾东旭抱着空着肚子的棒梗来到了易中海家里。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贾东旭并不是很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一来大环境不好,哪怕是易中海夫妇的生活也不会过的很好。二来作为一个男人,让家人忍饥挨饿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他贾东旭还是要脸的。

易中海看到贾东旭抱着棒梗过来立刻就知道了他们来干什么。

棒梗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十分乖巧地喊着“爷爷奶奶”。这让易中海夫妇很是高兴。

门口,易中海率先打开话题,单刀直入,“东旭,家里粮食不够吃了吧。”

“师父,不是没办法我是不会来找您的,您知道的,我是个要脸的人,家里确实就要揭不开锅了。我和淮如少吃点没什么,就是委屈了棒梗,本来还打算下半年送他去上学呢。以后考个中专跟姜凡一样坐在办公室里,不用像我一样做吃力气的活。”

贾东旭的语气有些复杂,他很清楚易中海和姜凡很不对付,作为易中海的徒弟,他不应该拿姜凡举例子。可对贾东旭来说,在他身边,只有姜凡这么一个优秀的人可以拿来做榜样了。

听到贾东旭的话,易中海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东旭,我家里还有点粮食,待会你拿点回去。晚上咱们爷俩去黑市再看看,不管什么价格,先买些回来,钱你不用担心,我这么多年还是有些积蓄的。”

“东旭,你要相信这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就像当年打仗的时候一样,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听到易中海安慰的话语,贾东旭坚定的点了点头。困难只是一时的,好日子总归会来的。

贾东旭和棒梗拿着易中海早就准备好的十五斤粮食回去了。

“老易,这点粮食怕是也撑不了多长时间吧。咱们还是要给东旭想个办法才行啊。”吴大妈忧心忡忡地说道。十五斤粮食不算少,可对于贾家这好几口子人来说,还真不算多。

“我知道,可我能有什么办法?咱们还能把秦淮茹他们的户口改到城市里吗?”易中海也很烦躁,缓解贾家问题的方法不是没有,把秦淮茹的户口改成城市户口,那么连带着棒梗的户口也会改成城市户口。

可这么做要么是在相关部门里有人,要么就是给秦淮茹找个工作。只有这两个办法,可这两个法子哪一个对贾家来说都不现实。

吴大妈听了也是十分生气地骂了几句贾张氏,“都怪贾张氏,当初贪图村里的那点粮食,自己不转户口也就罢了,还不让淮如转,真是太可恨了。”

吴大妈的话让易中海想到那时候贾张氏因为每年夏收,她都能从村里分的那几亩地获得一些粮食。那时候贾张氏趾高气昂,春风得意活脱脱地像一个地主婆。

后来进行户口登记的时候,贾张氏死活不愿意改为城市户口,连带着秦淮茹也是一样。之后进行土地上变动,贾张氏彻底没了地,那段日子,她没少在院子里骂街。

“这个贾张氏真是啥也不是!”

贾东旭回到家,把粮食交给秦淮茹。

“爸妈,我明天还能去易爷爷家里吃饭吗?今天我吃的可饱了。”

棒梗说着还打了个嗝,这些天他是第一次吃这么饱。

“不行,你易爷爷家的粮食也不富裕,你不能三天两头地往那跑,这样不好。”贾东旭严厉地说道。

“好吧。”棒梗失望地点头,看着十分委屈。

“东旭,我看没什么不好的,易中海认棒梗作干孙子,付出点粮食给棒梗吃饭也是应该的。”

这时不知道沉浸了多久的贾张氏开口说话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的嗓音像是指甲划过黑板一样,尖锐刺耳,给人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

贾东旭冷眼看着贾张氏,虽然这是他妈,可他对贾张氏是越来越没耐心了。以前贾张氏借着老贾对他进行压制,在家里作威作福,那时候就在挑战贾东旭的底线。而后贾张氏怀孕的事更是将他们母子二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贾东旭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对贾张氏进行冷处理,就当是家里养了个吃闲饭的。

在棒梗有些期盼地目光中贾东旭忽然改变了态度,开口道:“妈,你这么说也对,我师傅是棒梗的干爷爷,理应拿粮食出来养棒梗。”

棒梗的眼神更加明亮,贾张氏也有些惊讶,反应过来后开心的说道,“东旭,你能这么想就对了。棒梗是咱们贾家的孩子,给易中海作孙子那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要我说,他不仅要给粮食,还要掏钱供棒梗读书,还有他那个工作岗位……”

贾张氏像是那跑肚串稀憋了半天才找到茅坑一样,看到贾东旭松口张口就喷。从粮食到工资存款,再到工作岗位,最后连房子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贾张氏开心的说着,一点也没注意到贾东旭那愈发不善的眼神。

第一百九十三章 年龄到了

贾张氏说完还一脸得意地看着棒梗,像是在说“看,还是你亲奶奶对你好吧。”

“妈,你既然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拿来吧。”

贾东旭伸出手,笑盈盈地看着贾张氏。这是在贾张氏流产后他第一次对贾张氏笑的这么开心。

而贾张氏则是一脸疑惑地看着贾东旭,“拿什么?”

“拿钱啊,我师傅这个做干爷爷的要拿粮食拿钱来养棒梗,那你这个做亲奶奶的不应该拿多点吗?”

贾东旭理所应当地说道,他知道贾张氏有钱,还有不少。

“没钱!我没钱!”

贾张氏尖锐地声音响起,疯狂地摇着头。她是想让贾东旭从易中海手里拿钱养自家孙子,那样她也能跟着吃点,可从来没想过拿自己的养老钱去养孙子啊。

“没钱?”贾东旭的语气冷了下来,微笑也消失不见,眼中冷漠更甚。“没钱,那就不要乱说话。棒梗是你亲孙子,你拿钱养他那是天经地义。”

“没有,没有,我没钱。”贾张氏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就是一句话,没钱。

贾东旭见状也不再多说,只是又警告了贾张氏一番,让她在家里好好地纳鞋底子就行了,不要去打易中海的主意,也别在他们面前说话。

倒是棒梗看了贾张氏的表现,机灵的小脑袋瓜一转,露出了狡猾的笑脸。

……

什刹海。

姜凡再次来到这里,自从上了班以后,他就很长时间没来这里钓鱼了。

今天再次过来,着实让他惊讶了一下。什刹海周边坐满了钓鱼佬,有很多人都是拿着一根破竹竿,系根线绳,绑上芦苇,鸡毛之类做浮漂就开始垂钓。

姜凡知道都是缺粮食闹得,大家都想着弄点鱼回去也算是给家里多弄点粮食。尽管做鱼耗油,费劲,可除了这个方法也没有别的路子了。

“王大爷,钓多少了?”

“哪有鱼啊,你看这坐的人挨着人,人比鱼都多。”王老头扒拉着鱼篓给姜凡看,里面只有三条三寸左右的小鲫鱼。

姜凡又问了问周边的人,基本上都是空军佬。

姜凡没有多待,看了一会就回家了。他没有抛两杆的想法,他现在的鱼饵都是系统奖励的,效果堪称鱼类中的魅魔,一甩杆那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回到家后,姜凡发现一家子十几口人又聚到一起了。

“这是有啥事啊,还等我回来。”姜凡拉了个板凳坐下。

“大事,刚才李媒婆来了,要给你和大雷说亲。”沈月说道。

姜凡立刻表示拒绝,“妈,我早就给你们说过的,我是不会相亲的,至少现在不会,不用操我的心。”

他可不想这么早就结婚,虽然说现在人们结婚年龄普遍偏小,可他还是不乐意在二十岁的年纪就去相亲,几个月后就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