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万界最强神豪 第376章

作者:黄金猪肉荣

  沿着石凳向上走去。

  大约几百个阶梯过后,一个巨大的宫殿浮现。

  好像故宫的建筑一般。

  雕栏玉砌,青砖绿瓦。

  十分的壮观。

  和故宫里面的宫殿,没有什么区别。

  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瓦片都是最好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两旁的门窗上面,镂雕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是鲜花,有的是龙凤,还有的是貔貅,什么都有。

  在内一层,乃是防弹玻璃。

  根本打不透。

  在美观的同时,周晔也不会忘记安全。

  美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安全。

  如果不安全,再漂亮又有什么用。

  他这里不是卖弄好看的,而是博物馆。

  整个大殿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面矗立着一个石碑。

  石碑上面写着文字——青铜殿,在其后面,乃是建造这个大殿的时间,人物,和背景,就好像在记录日志一般。

  在宫殿的上面,也挂着一个匾额——青铜殿。

  顾名思义,这是周晔打造的,放置青铜器的地方。

  整个宫殿很大。

  但这仅仅还是第一个阶段,上面还有。

  周晔接着,带着众人进入其中,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

第572章 青铜重器《四库全书》

  整个宫殿十分的奢侈,富丽堂皇。

  占地好几百平方米。

  分为好几个区域。

  除了巨大的大殿之外,还有几个宽敞的房间,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基本上按-照时期进行划分。

  里面的展台也已经建设完成。

  全部都是防弹玻璃,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玻璃材料。

  全世界最好的玻璃在什么地方?

  当然是华夏了。

  华夏制造的玻璃,绝对是世界上最强的。

  周晔记得,有个澳洲的人,想要挑战吉尼斯纪录,撞击玻璃。

  在自己国家,那是相当的轻松,但是在华夏。

  那就尴尬了。

  仅仅撞碎了一个。

  最后,那真是下不来台。

  相当的尴尬和郁闷。

  但是,这就是华夏的玻璃,华夏制造。

  ……

  除此之外,在房间的空地上还有突出的圆台。

  这是为那些大型青铜器准备的。

  不多,但是也不少。

  华夏的大型青铜器不少,其中主要集中在——钟鼎之上。

  青铜钟,青铜鼎。

  每一个都是重器。

  这几个圆台,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而且这些圆台之间,采用“星辰”格局排列。

  这涉及到郭璞组建的风水格局。

  可以汲取天空中的星辰之光,对这些青铜器十分有好处。

  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腐朽,而且,还会在星辰之光的淬炼下,变得更加的完美。

  蕴含宝光。

  整个青铜殿,古朴大气,富丽堂皇。

  青铜,华夏古代最为精湛的技术之一。

  众人在青铜殿内兜兜转转,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

  他们来到夏商周的展览馆,在墙上挂着很多壁画,上面描绘着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以及文化。

  到了隋唐展览馆,里面便变成了隋唐时期的风格。

  甚至还出现了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

  整个展览馆,颇有一种盛唐之风。

  ……

  从青铜殿内出来之后,在冯巧的陪同下,众人向上走去。

  大约有几百个台阶,众人再次来到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上,有两个好像楼阁一般的建筑。

  左边一栋,右边一栋。

  从外面上看去,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楼阁,高三层。

  左边和右边,完全一样。

  采用木质结构,以及现在的科技材料建设完成。

  在前面的广场上,有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写着字——藏书阁。

  这两个如同阁楼一般的建筑,正是周晔打算藏书的地方。

  周晔的手中,不是没有书。

  四库全书,他有一百三十六册,虽然十分的分散,不属于完整的一套。

  但是,确实是四库全书中的典籍。

  这东西的价值,不用多说。

  乃是李阳找到的,后来放入到“圆明园”之中,成为了周晔的珍藏。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有人说,这有什么珍贵的?清朝的东西。

  事实上,四库全书十分珍贵。

  如果仅仅按照时间来划分,那石头比古董要珍贵。

  0 …… 0

  因为石头的存在,都上亿年。

  四库全书为什么那么珍贵,还不是——物以稀为贵。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第573章 修书焚史清朝文字狱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周晔手中的一百三十六部书籍,其中包括了“书画”、“琴谱”、“人文”等等。

  其中有一些乃是残缺的,只有几部。

  ……

  当然,这些东西的由来,也是包含了很多“鲜血”。

  众所周知,清朝实行——文字狱。

  只要是一些造反的文字,甚至是含义,隐喻,都有可能满门抄斩。

  事实上,四库全书的出现,也焚烧了相当多的书。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修书焚史。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

  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然后,大明朝的很多皇帝,就变成了不务正业的窝囊之人。

  可以这么说,大明朝的很多皇帝,都被大清抹黑过。

  有的事情,没有的事情,全部往明朝皇帝的身上泼脏水。

  但是没有办法,成王败寇。

  史书就是由胜利者进行书写的。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大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

  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

  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

  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再如宋代《契丹官仪》记载辽国见闻:“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四库本则篡改为:“2.8契丹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异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国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改掉“胡服”、“胡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