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魏君子 第312章

作者:平层

魏君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莫以为军中就没有山头。

军中的山头主义,很多时候比朝堂要更多。

儒家插手军权,等同于触碰了杨大帅姬帅他们的逆鳞。

所以军方的反击,是必然会来的。

无非就是能造成多大的后果。

白倾心主动问道:“姬帅,卫国战争期间,是否有出现过儒家弟子有危险,大乾其他军队见死不救的案例?”

姬帅迟疑了一下,还是选择点了点头:“自然是有,这种事情根本无法避免。白大人,你没有从过军,你可能不懂。令行禁止是书上说的事情,可是具体到实务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两支军队有仇的话,指望其中一支军队去救援另外一支军队,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事件。世人总喜欢神话军法,但在战时,又有几人舍得用军法杀人?都是大乾的栋梁啊。”

“可儒家弟子也是大乾的栋梁。”白倾心皱眉道。

姬帅道:“我知白大人的意思,但是人心从来都是最难测的东西。即便是在战时,在军中,也不可能上下一心。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况且,让儒家在朝堂一家独大,整个朝廷都只有一种声音,整个军队也只有一种声音,当真是好事吗?”

白倾心无法回答姬帅这个问题。

她还没有站到那个层次上。

而且姬帅、杨大帅、先帝,明显都不是昏君奸臣。

卫国战争就是在他们这群人的统帅下打赢的。

重要的是打赢了。

作为太平盛世的一份子,白倾心自问自己没有资格去质疑他们。

所以她只探求真相。

魏君听姬帅话中的意思,听出了一些门道,主动问道:“姬帅好像知道一些内幕?”

姬帅摇头道:“我本是不知道的,不过看你们的反应,我猜到了一些。”

魏君能说什么?

大乾真的不缺人才。

但是这群人才互相之间也斗的厉害。

姬帅问道:“魏大人,千般算计,万般谋划,我只问一句,卫国战争是否我们赢了?”

魏君点头。

姬帅沉声道:“杨大帅用兵如神,先帝呕心泣血,面对西大陆大军压境,面对真神降临人间,我们成功击退了敌人。战争只看结果,魏大人,慈不掌兵,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魏君道:“姬帅,魏某只寻找真相,秉笔直书,并不对当年所发生的事情予以置评。史官不会有自己的倾向性,即便有,也不会写在史书上,请姬帅相信我的职业道德。”

姬帅皱眉。

“魏大人你我自然是相信的,但若真的将这一切公开,只会徒增争议。”姬帅道。

魏君轻声道:“可儒家弟子在卫国战争期间,纵有自暴自弃者,通敌卖国者却极少,很多人亦是英勇战死。姬帅,他们泉下有知,也当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站在掌兵的角度,或许不能妇人之仁。可站在本官的角度,本官要给所有人公正的评价。而站在儒家弟子的角度,姬帅,那些战死的儒家弟子,何错之有?另外,姬帅,不止是儒家啊,还有墨家,还有被屠的墨城,那些人又何错之有呢?”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姬帅沉声道。

魏君道:“但求无愧于心。”

姬帅沉默。

……

从姬家告退,魏君和白倾心去拜访了上官丞相。

上官丞相本也是儒家弟子。

但是在他上位之后,并没有选择站在儒家那边,反而自己自成了一党。

白倾心要调查当年事情的真相,魏君在调查真相之外,还要尽可能的把各方的真实情况还原出来,以求当他把当年那段历史写在史书上之后,有足够的公正性。

所以上官丞相这里,魏君和白倾心是必须要来一趟的。

上官丞相也确实不负众望,给他们爆了一些猛料。

“其实我没有正式脱离儒家,只不过很少在朝堂上提拔儒家弟子。”上官丞相道。

魏君问道:“丞相能否告知原因?”

上官丞相解释道:“我经历过儒家几乎一统朝堂的时代,说句老实话,几乎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堂上听不到第二个声音。闭目塞听,并非好事。且一家独大,总有不妥。

当时因为儒家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我明显能够察觉到,儒家有想拿大乾当中试验田的意思。当然,儒家并非想害大乾,只是若让大乾按照儒家设想的方式所运转,其后果和修真者联盟想用九品仙门制度控制大乾又有何本质区别?

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儒家一家独大之前得罪了太多的人,人在人上时,是不会把别人当人的。儒家树敌无数,我上位时,军方和皇室都已经想要疏远儒家,我若想做丞相,除了疏远儒家之外别无选择。

“怎样?是不是对老夫的印象十分幻灭?”

上官丞相最后自嘲了一句。

魏君道:“自然没有,上官丞相直抒胸臆,我十分感激。在您看来,按照儒家那套,救不了大乾?”

“自然救不了,儒家还是有些天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官丞相道:“我真正入朝为官之后才意识到,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完全截然相反。圣人教导的那些大道理,有很多也已经被时代淘汰。但是很多儒生一味想要尊儒复古,完全脱离现状,属实是有点天真。”

顿了顿,上官丞相继续道:“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核心的儒家传人肯定不这样想,他们只会认为我上官云恋栈权位,背叛儒家。”

魏君和白倾心同时摇头轻笑。

还别说,王尚书之前的确透露过这样的意思。

互相瞧不上。

这种情况,在大乾朝堂,或者说在整个天下,好像全都普遍存在。

上官丞相把魏君和白倾心都视为年轻一代当中的领军人物,他并不想让这两人误会他,所以解释道:“老夫没有儒家想的那么肤浅,这些年老夫早已经坐稳了相位,儒家在朝堂的势力也大不如前。若儒家此时有惊才绝艳的弟子入朝为官,本相也会不吝提拔。

但直到现在,除了魏君你之外,最近几年本相并未发现儒家弟子有其他让人感觉惊艳的人才。

儒家这些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却是又走错了路,开始全盘倒向皇室了。

“当年所发生的事情本相也有所猜测,卫国战争一役,儒家的精英弟子,怕是被消耗光了,留下的都是一些不成器的,连反抗XX的勇气都没有。”

上官丞相最后一句话声音有些低。

不过魏君和白倾心都不是常人,自然听到了上官丞相的话,也明白上官丞相到底在说什么。

“多谢丞相指点,魏君受益匪浅,今日叨扰了。”魏君主动告辞。

他从上官丞相这儿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信息。

也基本明白了儒家的取祸之道。

不过为了不偏听偏信,魏君和白倾心又特意跑了监察司一趟。

拜访陆总管,同时查看监察司的资料。

姬帅和上官丞相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却也有他们的主观性。

王尚书说过,陆总管也有暗中打压儒家,所以魏君和白倾心也想问问陆总管打压儒家的原因。

另外,监察司的很多资料都是白纸黑字的记载了发生什么事情。

人也许会美化自己,可资料不会,魏君和白倾心也有能力看到资料背后所发生的真实事情。

让两人有些意外的是,陆总管对于儒家的怨念,竟然远高于姬帅和上官丞相。

陆总管:“儒家?一群腐儒,眼高于顶,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不知所谓。”

陆总管一连用了四个成语。

侍奉在旁的赵铁柱和陆元昊简直惊为天人。

原来义父真的会用成语啊。

难道义父果真是个文化人?

两人开始怀疑自己之前认识了一个假陆总管。

而陆总管也解释了他之所以这么看不上眼儒家的原因。

“卫国战争开启之前,你们猜儒家干了一件什么事情?”陆总管讽刺地笑道。

白倾心想了想,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些事情,脱口而出道:“废除监察司?”

陆总管诧异的看了白倾心一眼,然后点了点头,道:“不错,儒家弟子竟然上书先帝,言要废掉监察司。说监察司这种机构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只会让天下人和朝廷离心离德,简直是自取灭亡。魏大人,白大人,这种腐儒,你们若遇到能没有意见吗?”

他是监察司的督主。

最大的权力都来自于监察司。

若监察司被废了,他这个督主还有什么地位?

而且监察司于国于民,真的没有用吗?

陆总管冷笑道:“卫国十年,我监察司上下出生入死,牺牲的人不知凡几。老夫九个义子,有半数都折在了战场上。儒家弟子是英雄,我们监察司难道就是孬种?他们修浩然正气,就有资格看不起我们监察司的兄弟?魏大人,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魏君轻叹了一口气,道:“自然是没有的,陆总管,我明白了。”

果然,处处皆矛盾。

魏君站在儒家的角度考虑,废掉监察司的提议其实十分正常。

监察司监察天下,说白了就是特务统治。

儒家厌恶特务组织,简直天经地义,更何况儒家也厌恶权阉。

恰巧,监察司这两者都占了。

陆总管还是一个权势熏天的太监。

儒家弟子要是不集火他,才是见了鬼了。

白倾心此时低声传音给了魏君:“魏君,我记得王尚书之前在我们面前称呼陆总管的时候说过陆贼。”

魏君默默的点头,回道:“确有此事。”

白倾心默然不语。

儒家这个态度,监察司要是不生气才见了鬼了。

儒家弟子固然认为自己是一片公心。

但监察司上下不会这么认为。

甚至就连皇帝,也不会这么认为。

监察司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为皇帝处理一些明面上不能随意处置的事情。

废掉监察司,便等于废掉了一部分皇权。

九五至尊如何能忍?

忍无可忍,那便无需再忍。

“若大乾由这群腐儒说了算,只会让大乾走向歧路。好在太子殿下虽然深受儒家教导,但是并不迂腐。先帝也明察秋毫,运筹帷幄,是自古以来都排的上号的明君。”陆总管道:“老夫对于先帝和太子都是忠心的,但儒家落难,有机会打压一下,老夫也实在不会放过这等机会。老夫一直认为,把儒家赶出朝廷,未必是一件坏事,儒家的腐儒们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魏君点头道:“我明白了。”

他是真的明白了。

大乾朝廷这些内部矛盾,果然是错综复杂。

“陆总管,还有一件事,听闻监察司有一个影子。”魏君问话的时候,在很仔细的观察陆总管的表情。

“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让我见一下这个影子?”魏君道。

陆总管并不意外魏君知道影子,但他意外于魏君提到了影子。

陆总管只能为难道:“不瞒魏大人,影子在卫国战争期间就已经和我失去联系了。”

“陆总管,我能知道影子是什么时间和你失去联系的吗?”魏君问道。

陆总管摇头。

“影子向来神出鬼没,而且影子的任务也不由我负责,当时他是和先帝直接联系的,我亦不知他现在到底在做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影子是不是还活着。”陆总管道。

“他还活着。”

魏君帮陆总管确认了一下。

王尚书已经证实,这些年儒家但凡敢追查当年之事的人,全都已经死于非命。

下手的赫然便是影子。

影子的手中,疑似掌握着一支先帝留给他的武装力量,实力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