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联荣光永存 第263章

作者:号角余音

第【92】章·电梯?重力收束通道!

距离前一章两个月前——

“奥林帕斯基地,这里是火卫一行动指挥部,我需要你们打开激光校正系统,并再一次检查重力稳定环状况。首次对接任务将在一个小时后进行,请做好准备。”

通讯中传来了庞贝总监的声音,而从火星的地面上眼头看去,居然切实地能看到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天空移动着,而且还很大。同步轨道没有想的那么远,稀薄的大气层无法遮蔽天空中的景物不说,何况火卫一本来就够大。

而通讯的那一头却突兀地传来了一个怪异的女声:“需要那么麻烦吗?想要捕捉到你们这破石头还不简单,我用眼睛看都不会丢失目标。”

“咳咳...奥林帕斯负责人,研究员伊蕾娜!这是在执行任务,还请严肃一点。”

“哦,是任务啊?行,是激光定位系统不是激光炮对吧,好,搞定...奥林帕斯基地呼叫火卫一行动指挥部,我方已做好对接工作准备,激光器已打开!怎么样,我是不是很认真?”

“(短暂失语)对接工作倒计时一个小时,已经接收到重力收束通道下层结构定位激光,误差在0.1正负内,符合需求。火卫一基地减速调整,上升进入永久停泊轨道。”

九千三百公里上的火卫一,一年前的那颗巨型小行星已经模样大变。曾经不规则的表面已经被抹平覆盖上了一层复合材料的外壳,小行星主体已经被加工成了一个规整的四方形,上面覆盖着人工的建筑,依稀可见被划分出来的区域中供给运输机停泊的蜂巢型机库以及工程无人机行动的磁力线路。

但更多的空间实际分配给了小行星表面上的工业区块,二十六公里宽的长度加上良好的空间规划,一个真空中的立体工厂早已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拔地而起,它就是锡拉火神都市的太空版本,光是熔炉与锻压场就有三位数,最高的垒起来有八百米高——在几乎等于无重力的环境下你想怎么垒积木都行,而且仓储也变得极为简单,比如说这一年来的施工工研部从火卫一和附近零散小行星上挖出了数千万吨冰,计算好轨道后就直接堆在真空中完事了,其他的原材料也一样,非常方便。

而同样宽广的火卫一内部是另外一副景象,一年来工研部几乎挖空了这个小行星——这么说有点夸张,毕竟火卫一体积非常惊人,人联在内部建立起了多个大型聚变电站,这个长26公里,宽22公里,高18公里的小行星实在太大了,人联目前挖掘的深度才五分之一罢了,但那也是3.6公里的深度啊,面积足够修建一个千万人级别的城市了!

可惜的总是没有足够的居民...简而言之,如今的火卫一拥有人联需要的一切,它的大小足够住下全部锡拉的居民,停泊下全部的船只,装下一个文明赖以需求的一切——而工研部做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和地面上的奥林帕斯基地形成一个对称罢了。

如今在这里工作的工研部人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做到了什么,也没有意识到人联这些年究竟成长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毕竟火卫一其实和奥林帕斯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都没有人家火山口大!

所以如果有人问火卫一的工作人员,对方会一脸不耐地告诉你:“我们这算啥,你去看看地面,看看奥林帕斯光环里的景象再来说火卫一很了不起,看你怎么说的出口。”

那么,将目光投向地面吧,那座占地几乎有一个法国面积大小的太阳系最雄伟山脉可以轻易地被目视道。由于这座巨山边缘处有几乎环绕一圈的沟壑与悬崖,来自于亿万年来山体的成型并且看起来像个圆环,因而被称为奥林帕斯光环,在人联的划分中光环内便是重力收束通道的地面组成,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火星上的施工绝非易事,极端恶劣的气候,强大的沙尘暴对于人联赖以需要的工程无人机来说是致命的,不仅是狂风还有被沙尘掩埋的风险——而没有了无人机的人联就是个FW了。从客观现实来考虑,一年的时间顶多让工研部做好防沙工程的准备罢了,怎么可能会...

一圈建立在奥林帕斯山光环上并且打通了全部阻隔的管线已经用合金的外墙屹立在了沟壑之中,依托天然地形建立的“管线”不是管线,它的内部空间宽和高度都足以用公里计,就是一个不惧风沙的地下城市与交通网络,内部可以跑高速的列车并且管道还打通进了奥林帕斯山底部,沿着古老的熔岩喷发道爬坡300公里向上27公里抵达火山口的位置!

直径为两个伦敦城的火山口中,从地面到围墙早就铺上了一层细看正是beta巢穴结构的黑石,这种材料能抵抗战术核弹,极端惰性的作用令工研部十分青睐,但这种被称之为“磐石”的自成长硅化物是从原子层面重新排列的微纳米材料,除了实验室,工研部还没有掌握大规模制造的手段,但如今这里却铺满了火山口,还精心打磨过就像铺地板一样把基地弄得工整无比。

曾经荒芜的火山口如今布满了科技的造物,规整的建筑沿着火山口排列成一圈,来自周围的列车在环形站台卸下物资,又送入更靠近内部区域的工厂生产成成品,然后送入真正居于中心的一个直径五公里的原型高台去打包成货柜的模样——这有点像我们在锡拉失去的轨道电梯底座,不过这里没有看到有形的电梯,只有那个深深抓入山体,被称之为“重力收束通道”的平台。

“增材制造的大规模普及取代了机床,但只是对传统工业进行了效率上的提升罢了,但纳米制造不同,它是一个分界线,未来的人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生产的过程了。”

地面基地的指挥室中,已经在火星呆了一年的恩斯格...什么都没做,整个基地的控制与运作全都由伊蕾娜在处理这已经成了公开的规则了,因为这座火星上的基地只有两个人....不对,这里没有任何人,有的只是一个快乐的纳米生命体以及祂的人形工业百科全书。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年啊,这里发生的一切可以颠覆一个凡人的所有认知,就算是伟大如人联的四位领袖都在目睹了伊蕾娜的潜力后都无法保持镇定。银色的海洋行驶过荒凉的火星表面,于是从中拔地而起座座建筑,火星的表面充满了氧化铁,虽然品位低下但是省去了伊蕾娜很多事,自从工研部从轨道上输送下来一台聚变电站给伊蕾娜充电后,她便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加快了工作。

从一开始的学习认知元素然后用纳米机器人模拟复制,到后面给伊蕾娜提供工业成品让祂自己模仿。前几个月收集材料,中间几个月学习设计蓝图,伊蕾娜对数据的接受能力是以太级别的处理量。大部分造物祂的纳米机器人都可以架构出来,不能直接架构的她可以自己生产生产设备,唯有火星上没有的资源才需要工研部提供,这一年来恩斯格一开始还可以给伊蕾娜做做质检,而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画火星基地的设计图纸,好给伊蕾娜打下手,并提出诚恳的谏言,似乎伊蕾娜才是主导。

但工研部之主并不在乎,相反祂欣喜若狂。

“我们确保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繁荣!当人类拥有了领袖的远见指引,以及伊蕾娜的创造力,人联,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将身躯化为了基地,无形之中已经成为资深工程建设大神的伊蕾娜大概没有听到楼上恩斯格的感慨,身体已经从小孩子模样成长到了和奥利维亚一般...甚至还要更高一点的伊蕾娜留着一头到腰间的长发,不再穿军装而是一身洁白研究员装束,气质也变得更沉淀稳重的奥林帕斯基地负责人轻轻按下了控制台上的按钮。

不复过往的粗暴,野蛮和不讲理,伊蕾娜爱惜着身边的一切,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吧,毕竟这些东西全都是她付出了辛劳建造出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道理不需要人教授,伊蕾娜也在实践中自己领悟到了。

破坏很容易,创造却很难...创造比破坏要更多的付出,因此也显得更为宝贵。宝贵,在过去的伊蕾娜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宝贵的,就像她未曾意识到创造的力量远比破坏要来的伟大。

她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重力收束通道,开始第一轮对接测试,呼叫火卫一基地,你们可以启动冲击点引力控制器了。”

“收到,正在建立控制,测试单位质量为五百吨,拉平火星引力,开启磁力挂钩...开始!”

一切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没有夺目的光线也没有震撼的景色,只是那座火山口基地中心的圆盘造物上堆叠的打包货物却突然漂浮了起来,好像下面有风在吹动,有看不见的绳子在往上拉拽。

五百吨的货物,十几个集装箱正飞快向上,飞往头顶的太空。

PS:现在可以公布的设定——原作中,beta巢穴与坑道的材料能抵御非核武器的攻击,极难被破坏,beta挖坑道也用这材料加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绝非自然产物,可是beta却产量极高。

第【93】章·闪耀星空的锋芒

开启虫洞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持续加速微观粒子使其对撞产生瞬时的强大能量,这一点人联与联合地球各自的虫洞技术都是一致的,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人联为了寻找到更大的加速道思路是寻找天体来做轨道,我们曾经环绕锡拉赤道,也选择用数个空间站接力建设了环日加速器这样算不得奇观的奇观,甚至有人认为再这样下去人联迟早要建造环星系加速器——虽然有几分玩笑的意思,但这也说明了人联原本的虫洞技术限制有多大。直到我们遭遇了联合地球,并且从俘获的战舰上发现了冲击点引擎后才让我们明白。

原来也可以制造一个人工奇点再让复数粒子围绕转圈啊,如此就能节省掉大量的空间,把原本工程奇观级别的虫洞发生器压缩到能船载的级别!该死,我们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不是没想到,只是人联不像联合地球对引力掌握地那么深,联合地球以比人联多几百年的时间优势强化了自己对空间的研究,他们学会了人工拉扯并抚平空间的褶皱,运动的速度,在一个既定的区域通过展开人工重力场。人联在此前没有获取引力方程式,被广义相对论所限制根本无法维持住一个“人工黑洞”,也无法制造出人工重力场与惯性阻尼器。

这就是联合地球的优势,他们不需要大质量天体级别加速器便能廉价地使用冲击点引擎制造黑洞实现空间跳跃,但人联也有对方没有的东西——而由于某些不能明说的原因,人联掌握了如何让原本瞬时展开的虫洞长期维持住的技术,虽然对人联来说这技术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有什么关系?

当敌人有的我们有了,我们有的敌人没有,在各种层面上我们都可以将此称之为“战略优势”。在距今两年前的风暴港战役结束后,恩斯格所在的工研部向人联做出了一个保证,他承诺有一天地球与锡拉之间将没有距离的隔阂——而当伊蕾娜加入工研部后,首席科学家更是骄傲地宣称

“约定期限是三年,但如今看来,两年就足够了。”

尽管链接两个星系的虫洞星门还没有真的如恩斯格吹嘘地那样耸立在星空之间,可是科技的积累引发的质变性飞跃却切实地展现在了火星这颗一年多前还未曾有人涉足的荒凉行星上。重力控制技术,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才有的名词却实在地出现在技术人员的嘴里,只因这是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它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还没有太多人能理解,也没有人有能力去想象,但毫无疑问,

这是好事。

时间:人联15年

地点:MUV星系火星轨道上一万公里

巨大的火卫一基地静静地悬浮着,不复过去每天环绕火星三圈时的狂野,安装在它躯体内部的惯性阻尼器通过“增加空间长度”的方式让卫星在拉长的时空中较为缓和地进行了减速与动能释放,安装于卫星底部的推进阵列小心维持着它与火星的高度,人工达成了和地面奥林帕斯山的相对静止。

这么大的卫星停在天上承担的便是锡拉永恒之城承担的责任,只是这一次系住它们的就不再是一座有形的轨道电梯,而是一圈无形的引力通道了。从火星外的地方看过去,从奥林帕斯山顶上浅白色的火星大气中出现了一个轨迹明显的气流通道——那是受引力通道影响摆脱火星重力而飞出大气层的空气,这些气团在火卫一周边把基地包裹了起来,让这座基地居然有了接近地表的环境,至少能听到声音了。

但真正重要的是肉眼可见的来自奥林帕斯山基地每分每秒向轨道上输送的物资,这些数以万吨的货物被引力拖上天的速度算不得快,一万公里的路程就像坐了一趟长远的大巴车一样,进站抵达了火卫一内部的通道稳当地与磁力挂钩对接转入到了仓储区。这样的运输链条平均每五分钟要进行一次,每一次地面上都会输送2-3千吨的货物,效率已经比锡拉的轨道电梯还高出百分之三十了。

这也得感谢联合地球,重力收束通道技术就是行星裂解技术的另一个版本,在联合地球内部该技术已经用了两百年了。人联必须庆幸联合地球自己的效率低下,否则凭对方的体量我们根本没有机会。

回到眼前...火卫一太大了,大得做什么都行,它还有百分之七十的空间没有被有效利用便已经在完成对接任务后的两个月里接收了五十万居民——全都是锡拉公民,有的是全家一起搬来此地工作,还有的是报名参加人联舰队的人员,虽然火卫一与月球同时被选为了军方在太阳系的基地,但是月球主要培训地球籍学员,国仇家恨的锡拉军人们便只有这一个去处。

这里也有一个好处,因为新的舰队由火卫一的船坞开工建造,他们会是锡拉守卫舰队得到的第一批增援...也可能是史上最强的一批。

“伏尔甘造船厂是人联在特殊时代建立的,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人联工程学的一次大考试。它在半年的时间内紧急扩充的一百艘军团型黄昏级为我们赢得了在这里谈话的时间,所以我将其称之为一次合格的检验。”

一架渡鸦穿梭机慢速围绕着火卫一旋转着,机上的全向观景室清晰地反射着周围的一切,虽然没有这些东西李悳也能更清楚地感受这座伟大的造物。离远一点火卫一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不过地球上一座山罢了,可是就像李悳刚才说的一样。

“一年前,臂展1.5KM的伏尔甘船厂就是我们最大的设施,而如今在火卫一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我很清楚人联一直没有展现过它完全的潜力,不过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我依然会陶醉于这些壮观的景象——文明的美丽总是深切地吸引着我的灵魂。”

“我以为这是科技的进步...行,我也知道没有你这一切是做不到的。”

更加依赖观景设备的奥利维亚就在李悳旁边的副驾驶上,渡鸦相对宽阔的空间还容得下几张椅子。此时穿梭机的目的地发生更改,渡鸦转向至火卫一标注六点钟方向的区域,那个地方灯火通明,紧邻着工业区块是吸纳地面转运物资最多的地方,它就像一个资源的无底洞,并还在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体积。

这些新的结构看起来就像一个蜂巢,字面意思。沿着火卫一的侧面岩壁,在18公里的高度上依次下拉占据了约一半的岩壁,工程机器人在岩层中挖出孔洞并打入加固的材料,然后将粗大的钢架向宇宙深空里延伸。合抱粗的金属梁相互交织成一体,磁力吸附装置在管道表面排开,从远处看去,这些规整的六边形孔洞宽度平均为200米,内部活动的巨型工业机械臂依托在可伸缩的滑轨上足以有效地调整空间,人联已知的所有船型都可以在这些孔洞中进行建造。

“纵然是老伏尔甘船厂,船坞也只是单纵部署,四条臂膀加起来同时施工的船坞数量也不过四十个。但是火卫一的干船坞沿着卫星表面立体设立,第一期计划便有六十个船位。”

“太少了。”奥利维亚摇头,“beta在火星留下的资源足够人联用一千年,但也得看我们使用的效率。我不知道联合地球造船的速度如何,但既然他们理论上有几乎无穷的人力,我们想要赢那么工业产能上不能落下。”

“我们不会在一瞬间赢得或者输掉战争,不要着急奥利维亚统帅,工研部有他们的规划。第一期工程将在三个月内完成,然后速度就会逐渐提升上去...比起这个,军方向工研部提供了新的订单,不是么?”

奥利维亚微微偏过脑袋,看向了坐在后面的人,也不知道是在和他们谁说话。

“没错,打了两场大仗,尤其还损失那么巨大,再不进行改变那么人联军队的指挥层可以枪毙了...我们改革了舰队作战思想,相应的,舰船装备也有了全新的需求。”

人联损失很大...这句话也许地卫联防军不同意,在他们看来人联矫情以至于犯贱,两场战争人联一共损失五十多艘军舰三千余人,而地卫联防军船只总吨位和人员倍数与此,人家也没说一句损失惨重,你搁这装什么凡尔赛?

但客观上人联确实损失惨重,舰队成军不过两年资历浅薄,由于人员门槛过高,总兵力算上后勤也不过万余人,而两场战斗直接打光了近五成的一线战斗兵力,如何能不称之为惨重?更何况,若非锡拉保卫战战前通过AI极大减少了人员需求,一线分散到了更多的船只那根本不堪设想。

教训伴随着经验,AI自动化对这场战争的贡献在人联军队上层总结作战时被一致肯定,接下来的舰队依然会坚持高度自动化的路线不可动摇,而另外,就是船只战斗力的事情。

“我们需要更强的火力,更好的防御,更优秀的船只。”

这听起来像一句废话,但军方的需求并没有这么简单。锡拉保卫战中参战的清一色军团型黄昏级,这些船只确实是中流砥柱,但客观上,一艘黄昏级能有效地对付敌方的驱逐舰,可是面对对方的重型战列舰就显得难以为继。黎明之锤满功率在近距离可以严重威胁对方,但也让黄昏级暴露在了冷却与敌战列舰密集火力的当口,4-5艘黄昏级换一艘战列舰是不争的事实,果然应了那句老话“个头越大越难死”。

和地卫联防军对比起来,黄昏级有类对方的驱逐舰但有巡洋舰的实力,可是单一的类别失去了战术上的弹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人反对黄昏级的主力身份。黄昏可以改进,但我们需要别的作战力量。

解决方案有很多,其中第一个就是雷云级的回归。

一开始军方大佬们是摇头的,体长不过150米的雷云级在风暴战役损失极为巨大,它原本防空舰的定位在普遍的非进攻战术核弹覆盖下显得无足轻重,除非抵近否则单门电磁炮的火力无法威胁敌人,几乎到了被除役的边缘。米兰上将几乎是皱着眉头评价“把舰队的士兵送上这样的船是让他们去送死”,但工研部的方案令人惊喜——雷云级可以替换掉武器系统作为一个单纯的平台,部署上AI子程序转变为彻底的无人飞船。

改进动力系统,进一步强化其速度与灵活性,防御不变,但在反舰火力上取消掉电磁主炮与导弹系统,而是强化能源换上单独一门黎明之锤。它的职责是为舰队做侦查的尖兵,填补战线的空缺并做高速的奇兵冲击敌军阵型寻找漏洞——新的雷云级是可牺牲也牺牲的起的,它对标的其实就是敌军的驱逐舰,单独一门黎明之锤足够完成这一任务。

“火星上百个巢穴已经被拿下,我们的零号元素储存爆仓,一定的消耗是可以承受的。复数的雷霆级配合黄昏级可以让舰队的作战效率提高百分之四十——你问我雷鸣级是什么?和旧型号区分改的新名字,毕竟如此大改几乎等于一艘新船。”

对于军队的改革奥利维亚款款而谈,这也是统帅分内之事,坐在后面的人认真地听着每一句话,一句都不像落下,最后脱口而出:“这和陆军的无人机战争思路是一致的,让敌人陷入消耗再集中击溃,这是用体量压垮对手的战略。”

问题是,人联体量比联合地球大吗?

“只要体量每一次都能在局部中压过对方,总量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不管陆军还是舰队,战争的本质不以环境进行区分。”

奥利维亚没有感觉到冒犯的意思,统帅环手于胸,头转向面前的星空锻造厂。蜂巢结构的船厂边缘闪烁着工程无人机的灯光,在洞穴一般的船坞内,可以看见巨型的机械臂在固定架上来回移动,增材制造一层层铺就出战舰龙骨的形状。而制造岗位上有的不仅是无人机械,还有一群在现场参与施工对照图纸的人,他们就是舰队的新成员们,是来参与制造以学习了解自己未来的战舰的。

如今完成的船坞只有三十个,此时都没有闲置已经开始作业,一艘战舰将会经历从龙骨到全船的过程后下水,包括黄昏级在内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不需要担心,而唯一特别的是一个特殊的船坞,它与其他船坞距离较远,独立而且体型也更大,生产的设备复数于旁白的同类不说,里面出现的船只从龙骨的大小上就有两个黄昏级首尾相加的长度。

“另一个同样被采取的解决方案,就是它了,人联自己的巨舰。”

奥利维亚张了张嘴,神色有些恍惚,看来是这具义体不能完成叹气这么一个动作,但统帅的脸上有着明显的欣慰。

“闪耀星空的锋芒——耀星级,人联绝对主力舰。把人联拥有的全部军事技术堆叠出来的造物,尽管还没有实物,但设计数据上便震撼了整个联席会议,毕竟就在几年前我们都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李悳接过了奥利维亚的话,这一次领袖转过头来:“杰诺特,我们会确保联合地球的毁灭,这艘船就是证据。虽然等这艘船完工可能都还需要大半年,但这怎么也不会比锡拉保卫战前的那半年更让人难以忍受,至上权威号虽然战沉,但它的名字将随着它的舰长继续战斗下去,从黄昏到耀星。”

“至少今后我们不再需要用自毁的方式来抵抗敌人了,五艘黄昏换一艘战列舰这种事必须被终止,我想看现实反过来,看看联合地球拿什么来和我们换。”

话已至此,两位领袖都看向座位后面的人。

“思想负担?那就去上战场,打胜仗就是最好的思想工作,早知道你这么矫情,我当初把剑留给你干什么?”

那深空中巨舰的轮廓进入了杰诺特的眼睛,就再也出不去了。尽管还只是一根巨大的龙骨还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在杰诺特的理解中,那就是能了结自己心中一切遗憾和懊悔的武器。它就在自己的面前,仿佛触手可及,尽在掌握。

“我,可以继承至上权威号的名字吗,统帅阁下?”

杰诺特开口了,他满怀期冀地看着奥利维亚将军,后者那张冰冷得让人害怕的脸上露出了思虑的神情,这令杰诺特心中无比忐忑。

“第一艘船是我的,你还没资格和我抢。”奥利维亚如此说道,但话锋一转,“计划里总共有几艘来着?无所谓了,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但你得服从安排,懂吗?”

“遵命,将军!”

伴随着一声激动的呐喊和敬礼,实验室水槽中,杰诺特猛然睁开了那双闭了一年的眼睛,彻底地回到了现实——

PS:终于能在弹幕里看见大家了,想死我了!

如大家所见,这几天都是设定,种田等内容,没有剧情。时间跨度也略微有点快,这中间有些东西肯定是在后面要交代的,而且马上要去主线和支线了。

这两天略微有点疲惫,大家就先不要等第二章了,今天的相当于二合一了。

好久没看到大家的弹幕了,一定要把弹幕与投票一同作为不可忘却的事情啊,就这样,我爱你们(●'`●)

第【94】章·昭昭天命

时间:人联15年

地点:锡拉星系

自锡拉保卫战结束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六个月。

战后的一年并不是轻松的一年,尤其是对于仍然驻扎于此的锡拉守卫舰队而言。客观上他们还面临着敌人的入侵处在冲突的最边缘,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职责和家园在筹备防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进取以掌握敌人的态势,但那场大战里锡拉已经遭到了沉重打击,这反应到现实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钟摆舰队很难得到就近的补给,部队的兵力不仅无法快速补充,更是要不断分兵执行任务,导致可动用兵力反而减少。

不过锡拉留守的部队依然克服着困难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能从锡拉轨道电梯输送来的资源,他们就竭力打捞清理轨道上的战争残骸,伏尔甘尚在月球,聚变熔炉与战争工厂把敌人的资源打造为人联的补给,就用这样的方式战争钟摆舰队自己搞出了自己的补给线,修复了十三艘重创的黄昏级,并且在得到工研部提供的新设计图后,负责主持工作的奥兰少将立刻将伏尔甘的锻炉转为新船雷鸣级的生产线,在老将看来这是弥补留守舰队兵力的最佳策略,堪称雪中送炭!

而这一年来事实上也是相当平静的一年,地卫联防军没有组织新的攻击,人联在地球舔舐好伤口后开始有了回援的姿态。不提锡拉上十万战俘已经变得极具自我管理意识这件事,在这一年的后半年从地球方向出现的动作也越来越大,让留守的军人们开始相信,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中。

锡拉之月基地,一座传奇的要塞,它见证了人联第一次踏入星空以及第一次见证来自降沉空间的敌人。传奇般的锡拉第一军团曾经在这里以劣势击溃了beta一次猛烈的攻势,在奥利维亚统帅的率领下血染此地的殿堂,一面纪念“人类与外来敌人”作战牺牲的纪念碑屹立在要塞中心的大殿上,往来路过此地的人联军人都不忘在此行注目礼。

黑色的方尖碑如挺拔的支柱,星环银翼旗下镌刻着镀银的姓名。这些英雄的名字中有前辈,也有一年前自己的长官与战友们。拉托洛娃上校同样在纪念碑下停住脚步,目光从上到下扫过密密麻麻的名字,然后抬起右手行了一个人联军礼。

“作为一名地球人,却在为一个遥远的星球而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奥兰少将从上校的背后走过来,老将军同样看了一眼这纪念碑,但他没有敬礼,而是用极为复杂的眼神望着这个纪念碑。而敬礼完毕的拉托洛娃上校转过身来,对于将军的问题她没有什么情绪上的起伏:

“人联需要每个人各尽其职,我已经是人联的一份子,我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长官。”

奥兰少将哑然失笑:“我不是在试探你,上校...也是,就当我年纪大了,有些多愁善感吧。”

老将军有些自嘲地说道,但虽然少将已经六十多岁,可是他摘下军帽还是满头栗色,脸上一点皱纹和老态都没有,这让人很难相信他的言辞。

“我老了,换在过去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不过在人联的社会里我却没有这个机会。医学让我回到了三四十岁的状态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奉献,可是我的心老了,我的精神没有年轻起来。我这一辈子经历过钟摆战争,经历过兽人战争。虽然都是战争但我还顶得住,然后人联出现...你们也经历过,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拉托洛娃有些不明白地看着奥兰少将:“您是说,人联改变了很多东西。”

“对,是改变,可是这种改变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少将突然着重了一下口气,“我亲眼看过历史的全部,如今锡拉人似乎都觉得人联就是锡拉,你们地球人也这么称呼,但所有人都忘了一件事,而这也是我们的领袖们一直以来不再提及的一件事。”

“人联是由领袖建立起来的,而我们的领袖们并不是锡拉人。奥利维亚统帅,恩斯格博士,乃至卡尼菲克将军和龙陵上将,由于大家融为了一体所以没有感觉,但客观上现在的人联是由两个地球以及一个锡拉组成的,人联是降沉宇宙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