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74章

作者:不落骨

屈景昭三族对于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们就像是昔日的秦国老士族一样,但是他们比老士族更狠,他们和宗室是一脉相传,都是楚国宗室分裂或者分封的大族,依托在楚国身上,吸取着楚国的骨血,来养大自己,昌平君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他,当初他就想过来整理朝政和国家来改变楚国,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被赶走了,如今昌平君回来肯定会继续拿他们开刀。

“现在该着急的不说我们,是李园这个丞相和刚上位的那位楚王。”屈家家主说道。

屈家家主说到楚王之后,其他三人的神色都变的奇怪了起来,他们也都听说了关于楚王熊悍的隐秘,他们也派人去调查过这个秘密,但是一无所获,所以这件事被当成了一个秘闻,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但是李园杀死春申君是真的,他们心中其实已经认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证据罢了。

“其实公子负刍最近一直在和我接触,每次请我赴宴喝醉之后,言语之间说了不少鸠占鹊巢和感叹田氏代齐的辛酸这样的话,看得出来他也想染指王位。”三闾大夫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说道。

兄弟们今天有点事情晚上一章,明天上午继续

第169章 ,马三宝,羽林军

听到三闾大夫提到公子负刍,屈景昭三族族长也意味深长的看着三闾大夫,三闾大夫的职位是当初楚国为了治理屈景昭三族特别设立的职位,掌管三族的祭祀和日常纠纷。

最开始的三闾大夫的职位是由楚王派人担任,用来监管三族的,但是随着三族势力愈发强大,这个由楚王安排的职位,逐渐变成从屈景昭三族中选拔出一人担任,用来代表调和三族之间的矛盾。

“公子负刍如果你不说我都忘记了楚国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了。”昭家家主说道,公子负刍为了明哲保身在楚国朝堂一直名声不显,平日里更是表现得如同一个酒肉之徒,但是没想到这人竟然也对王位起了野心。

“忍常人所不能忍,谋常人所不能想之事,这个公子负刍倒有些昔日越王勾践的样子。”屈家家主说道。

屈家家主说完这句话脸上嘲讽的笑容升起,其他人也露出了一样笑容,三闾大夫说道

“如今项燕有了昌平君这个盟友,而昌平君一旦大权在握矛头肯定要对准我们,昌平君有着公子的身份,负刍也有着一样的身份,如果我们扶持了公子负刍,这样我们就有了和项燕争斗的矛头。”

三闾大夫说完之后看向了思索的屈景昭三族族长,虽然他是三族一起推出来主导三族祭祀和日常事务的事情,但实际上是做给外人看的,大小事情都是三族族长处理,一旦出现问题他这个三闾大夫第一个去背锅。

看着三人还有些犹豫继续说道

“这个公子负刍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如果把他扶持成楚王,整个楚国将会是我们三家的天下。”

三族族长闻言对视一眼问道

“你确定这负刍是个平庸之辈?别是真的是一个越王勾践。”

“三位族长可以亲自见一见这个负刍,他可是早想和族长们一叙了。”三闾大夫说道。

“明日中午,让他们来醉梦楼一叙。”屈家家主说道。

三族会议结束之后,三闾大夫回到了府上之后,打开了书房的密室对着房内的人拱手说道

“大人,三族族长已经答应见负刍了。”

“很好,你务必促成这件事,先生是不会亏待伱的。”罗网楚国的负责人说道。

“诺,定为先生,为秦国效力。”三闾大夫说道。

魏王在接到廉颇的回信之后,一辈子懦弱平庸的魏王增竟然有了胆气派遣国内仅剩下的大军全部放到了上蔡等地,用来抵抗秦国的进攻,同时调动国内的粮草支援廉颇。

而韩国看到魏国这一副准备死守边境,继续进攻楚国的样子,纷纷喊出玩不起,就在准备商议议和的事情时,魏王增见此派遣侍者前往了韩国,魏王增知道魏国要想彻底占住在楚国攻下的土地,韩国就不能率先撤退。

为了稳住韩国,魏王增给了韩国不少好处前线的廉颇和卫庄也松了一口气开始全心准备应对楚国大军的回援。

百家的吃瓜群众看到魏王增竟然有如此胆气和楚国死磕,魏王增的名声一时间好了不少,一些魏国内隐居的名士开始出山想要入魏为官,这让魏王增喜笑颜开,原本他认为被秦国打下的土地是不可能拿回来了,不如从楚国身上找些弥补,但没想到竟然有了这么多好处。

咸阳在得知韩魏和楚国准备继续耗着的时候,更是各种支援,一方面让杨端和和李信、冯毋择停止进攻,给魏国留口气,另一方面让昌文君暗中答应支持李园,同时让罗网继续帮助负刍,还调动了十万大军放在了南郡没有叛变的城中,一幅随时光复南郡的样子,让原本准备回援的项梁不得不留下主力防备秦军,自己带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回援。

现在的楚国看似风平浪止,全部精力都在对外的战争中,但是暗中的争斗还是丝毫不曾停息,昌平君看着刺杀自己的自尽的刺客,挥了挥手,示意护卫将人抬走。

“公子,您没事吧?”闻声赶来的项梁看着昌平君问道。

“没事,我这还没到寿春便被人刺杀,看来楚国有人不想让我活着回去啊。”昌平君看着漆黑的天空无奈的说道。

关于被路上刺杀的事情,昌平君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还在他和项梁攻打平兴的时候就来了。

“这帮人真的不顾楚国安危吗?”项梁怒道,他也知道昌平君在楚国不受待见,但是现在他们正在攻打占据平兴的韩军,现在就派人刺杀军营中的楚国公子,一旦昌平君遇刺,对于楚国的士气是巨大的动摇。

“现在应该以大局为重,先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准传出,尽快拿下平兴,和项燕将军汇合,至于那些宵小之人,自然有机会收拾掉。”昌平君看似平淡的说道,但是衣袖下紧握的拳头说明他并非是如此平静。

“公子这些日子还请在军中安稳待好,我会派人保护好公子。”项梁说道,昌平君对于项家很重要,项家要想在楚国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找一个足够可靠的同盟。

“有劳项梁将军了。”昌平君说道。

随着昌平君便待在了军营之中不再外出,而四周的士兵护卫将昌平君的大帐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了起来。

廉颇看着僵持的战局,他知道再拖下去没用了,于是调转大军开始拼命进攻城父,在楚国还没来得及反应下,城父就被廉颇拿下了,屈景昭三族看到城父被拿下顿时坐不住了,要知道屈家的宗祠和大量族人都在那里,

正好这时昌平君和项梁靠着人数的优势拿下了平兴准备和项燕合兵收复实地的时候,李园和屈景昭三族为了防止昌平君和项燕的名声再度提升,果断选择了议和。

韩魏看到楚国有议和的想法果断派出侍者,正准备反攻的项燕看着议和的消息气的差点砍了楚王侍者,但是考虑到现在楚国上下依旧被李园和屈景昭三族把控,也只能忍下,停止进攻准备议和。

看到韩魏楚三国议和,对此秦国也没有阻挡三国议和的想法,他们也不能看着昌平君和项燕做大,而且韩魏注定无法再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阻碍的,倒不如彻底把许和上蔡等地治理好。

现在嬴政、王翦、蒙武和吕不韦正看着秦墨打造出来的物品。

“老师这三物真的可以让我秦国的骑兵战力更上一层楼吗?”嬴政看着眼前三个东西说道。

桌子上放着三个铁质东西,不远处的马上同样有着一模一样的东西。

“大王放心,这个三个东西绝对可以让我秦国骑兵战力在上一层次。”子游信誓旦旦的说道,马三宝,马镫马鞍和马蹄铁这可是骑兵三宝,有这了三个东西不能说让秦国骑兵成为天下最强的骑兵,只要稍微训练打匈奴骑兵都是丝毫不费劲的。

相里贯开始给嬴政和其他军方高层解释这三个物品的用途,听着马三宝的好处,军方的高层是眼中直冒精光,嬴政自然明白如果这是真的对于秦国的骑兵是多么的重要。

“寡人要亲自试一试。”嬴政说完就走向了远处的白马。

嬴政一手抓住马鞍,一脚踩在马镫上一个翻身便上了白马,开始在这个皇家园林中开始策马扬鞭,有了马镫的支撑,嬴政发现在马上射箭要方便很多,不用再用一手稳定身形,两只双手可以全部解放出来了。

嬴政搭弓上箭对准了靶子,羽箭噌的一声射中了靶心,赵高看到这一幕当即鼓起了掌,作为秦王近侍,其中一个职责就是在嬴政装逼的时候负责叫好。

其他人则是死死盯着骑马的嬴政,开始在脑中模拟如果秦军骑君装备了马三宝,只要稍微训练就是一支劲旅。

嬴政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赵高端着汗巾上去,嬴政满脸笑容的说道

“这马三宝的确是利器,若是装备全军,我大秦铁骑横扫天下指日可待。”

“大王不可,马三宝事关重大,如果贸然装备全军泄露出去,将会大大增加敌人的力量。”王翦上前说道。

“有道理,马三宝之事事关重大,必须封锁消息,如果谁敢泄露出去,诛三族。”嬴政厉声说道。

“诺!”在座的人齐声说道,他们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尤其是军方的人,同时开始盘算着怎么把第一批马三宝装备到自己的军队上。

“这马三宝也不能弃之不用,可以放到军队中逐步装备上,但务必要做好保密不能泄露出去。”嬴政沉思了一下说道。

一时间军方的几个高层开始争夺马三宝的分配,看着争论不休,还想要动手的军方大佬,嬴政也是头大,无论给谁对其他人都不公平,如果平分一方面保密工作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也无法发挥马三宝的作用。

“倒不如重新设立一支部队,咸阳如今只有禁卫守护,不如再设置一个部队,并且将第一批马三宝装备到这个部队中。”子游提议道。

“老师有何想法?”嬴政问道。

原本还在争论的将领们也看过来了,想要听听子游有什么想法。

“现在咸阳除了咸阳的禁卫之外,只能依靠骊山大营和蓝田大营的保卫,但是两座大营的军队常年在外征战,而且距离咸阳还有一段时间,不如再设立一支军队,专门保卫咸阳和秦王宫。

这支军队由大王亲自指挥,不属于军方序列,除了大王能够调动之外,其他人不得调动,这支军队可以分为八卫.”子游按照后世的汉八营: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将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

“这支军队全部选取军中精锐和对大王忠诚之人组成,战力和忠诚并重,如今组建期间可以从军中选取精锐,等到成型之后,可以从战死将士后代中选取从小培养,来确保对大王的忠诚。”

听着子游的话,嬴政愈发觉得可行,宗室手中的直属军队向来只有禁卫军,但是禁卫军同时也属于军队,并不是独属于他的军队力量,一个君王如果没有军队将会是一件很大的问题,现在嬴政征服了军方,但是难免以后的后人不会出问题,所以设立一个独属于君王的军队是很有必要的。

军队的将领们不动声色的看相互观望,他们自然知道子游这个提议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增加君王的军队力量,从而更好的稳固地位,虽然嬴政不需要,但不代表后人不需要,他们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开始讨论这个军队的编制。

因为子游已经提出了大概的编制和组成人员,他们讨论的自然是建制地位以及人员配备,最终几人和嬴政确定了大概的人数,最开始的人数定为一万五千人,等到编制确定下来再逐渐扩大。

“那这个新增的军队叫什么名字呢?”蒙武问道。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羽林军。”子游说道。

“好名字,羽林军的选拔和组建事情由寡人亲自负责,从骊山大营、蓝田大营、边军和禁卫中选拔精锐和忠心之人,同时询问战死士族的家属,如果他们的孩子愿意进入羽林军,通过选拔也是可以进入的。”嬴政说道。

“诺!”

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出来了,就是如果按照子游说的建立羽林军,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为羽林卫的独立性,这也代表着无法从朝堂支援钱财,否则很容易因为军饷这种问题影响羽林卫,如果是让少府出钱的话,很有可能养不起羽林卫。

按照子游的说法,羽林卫不仅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分成了八个不同兵种,每个兵种的训练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大量的钱财,更不要说军饷和日常的饮食,子游的设想中奢侈到羽林卫每天三顿饭菜,每天都有肉食,这样李信都恨不得加入羽林卫,就是蓝田大营也是每月只有那么一两顿才给将士们一点肉腥尝尝。

“这件事寡人来想办法,你们回去只要选拔精锐即可。”嬴政说道。

“诺!”看到嬴政很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

第170章 ,嬴政:我现在不想什么狗屁爱情,

就想着搞钱!!

在军方的人离开之后,嬴政让赵高把吕不韦带来了,要说秦国最能搞钱的人是谁,吕不韦首选第一,作为昔日的巨贾吕不韦精通商贾之术,这些年能养得起如此大规模的门客和家仆靠的就是自己的商队。

吕不韦在听了嬴政想要赚钱的想法之后,沉吟了一下说道

“商贾之道,在于流通,将东海之盐运输于西北之地,将楚之新柴运至燕,将一地廉价之物运输到另一稀缺之地,这些是最普通的商贾,而真正的商贾赚取的乃是权贵和其他商贾的钱,百姓们手中余钱不多,除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生计之外基本上不会再去购买其他东西,所以权贵和其他商贾才是商贾最重要的目标。

权贵和巨商最不缺的是钱,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口腹之欲,虚荣之感,稀缺之物,酒色之想,亦或者盛名罢了,要想从他们手中取财很简单,但也很难。”

“仲父和老师可有什么好办法?”嬴政看着二人问道。

“如果说什么东西最容易赚钱,无非是盐铁罢了,但是这两样都是国家根本不能轻易贩卖,尤其是现在秦国要对外开战,更是稀缺。”吕不韦说道,行商本就是积水成流,积土成山的步骤,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都是很难的。

“我倒是有个办法,开酒楼。”子游看着嬴政和吕不韦说道。

“酒楼?咸阳之中酒肆不少,大多都是经营许久的,恐怕很难短时间赚取足够支撑军队的钱财。”嬴政说道,酒肆要想闻名除非靠着新鲜可口的美食美酒,或者足够大的名气,新开的酒肆往往是不容易混下去的。

“咸阳知名的大酒楼大多是朝堂派人营运的,所以在服务上跟百姓商贾私营的差距很大,但是因为法律的限定,这些私营的酒楼不敢扩张,所以导致出现了大的酒楼质量很差,权贵们不喜欢,小地方服务虽好但地方不够高贵,权贵们看不上,

大王不妨让少府经营一处奢华的酒楼,提供尚好的服务,让这些权贵和官吏去消费,最重要的是要让这酒楼运营开来,开满七国,借着他国权贵之财来满足我们秦国之需。”子游说道。

虽然秦国的法律对于官吏要求很严格,但是也是允许他们出入酒肆的,这段时间李斯已经着手修改秦法了,其中一些律条已经更改,相较于之前的严苛,已经变得相对开明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再让一些有名气的大臣或者权贵在酒楼吃饭消费,再打出酒楼的名声就好,当然权贵纵然有钱也不可能天天去,还可以将酒楼多修建楼层,以消费的价格高低划分楼层,越高的楼层服务越好,喜欢攀比之人自然会多花费金钱去更高的楼层。”吕不韦两眼放光的说道。

权贵和商贾最喜欢什么?当然是面子和奢侈的东西,但是秦国上下简朴,尤其是历代秦君很不喜欢这种奢侈的行为,所以秦国上下权贵官吏在表面上也是营造了这种简朴的行为,但是私底下也不会亏待了自己,而且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地方让他们好好享受自然会去消费,至于说会不会担心这些大臣因此而腐败了,吕不韦想他们也不会拿着自己的九族开玩笑,而且现在秦国也不缺少官吏了,靠着子游拉来的儒家弟子暂时也不用担心这件事。

秦国现在的读书识字程度要比之前更高一些,这一切都是归功于子游拉来的儒家弟子,这些弟子大多都在基层,其中很多人都属于是助理职位,平时并无太多的事情。

于是儒家弟子骨子里那种教化和当老师的基因开始躁动起来,一个个开始开办私学,效仿当初的孔子收两个肉条或者一点粮食,就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进学堂读书,虽然不能说教导出来什么名士,但也让他们摆脱了黔首的身份。

“至于说遍布七国,这点恐怕秦国不能出面,最好是从百家中选取一个代理人来。”嬴政说道。

如果是让秦国出面在其他国家开办,恐怕会被当成间者机构,嬴政比较中意的是儒家,因为儒家的弟子够多,还都是识字的,而且靠谱,但是儒家对这种商贾行为是不屑的,一时间嬴政倒不知道该让谁来了。

吕不韦和子游思索了一番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合适的,子游说道

“可以打着儒家的名义让罗网的人去经办,儒家内也没有什么善于经商的人才。”

“儒家会同意吗?”嬴政问道。

“儒家只是重义轻利,又不是完全不要利,拿一部分分成给小圣贤庄,而且运营酒楼也不是让儒家弟子去运营自然不用担心什么。”子游说道,商贾之事不仅儒家不重视,天下人都一样,儒家也并非是看不起商贾,儒家认为的是商贾是承载商品流通的重要工具,认为商贾需要放到正确的地方,反对的是商贾贪婪无度和重利轻义的行为。

“这件事劳烦老师了,还请老师和儒家内部商议一下。”嬴政说道。

“这件事交给我了,我去负责。”子游说道。

“单靠酒楼还是不够的,大王可以让少府成立专供王室的商队,让他们替王室经商,去赚取钱财。”吕不韦说道,官吏行商也是有的,他就是例子,只不过大多人都看不起也玩不转商贾,而且大部分都是官府举办的各种肆来赚取钱财,其中盈利一小部分是少府的,大部分都是朝堂的财政。

如果让少府有了自己的商队,那么可以很大程度的支撑起王室的财务。

嬴政听着吕不韦的话陷入了沉思,王室商队听起来有辱王室的威严,但是实际上没有钱,养不起军队有个屁的威严,嬴政已经能想到自己要是宣布王室商队开办之后,会有多少权贵和官吏上奏说这是与民争利,嬴政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子游听完嬴政的话不屑笑道

“什么与民争利,天下有几个百姓能当得起商贾,所谓的与民争利不过是损耗了他们的利益,有了王室商队他们就有了一个极为强大的竞争者,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喊出什么与民争利,如果他们要是敢喊出来这个口号,我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百姓的力量。”

“还请仲父和老师拿出一个章程来。”嬴政说道。

子游和吕不韦应下后离开了,路上吕不韦低声说道

“子游先生,现在的秦国还需要秦法来维持足够强大的战斗力,一些想法是不是太早了?”

子游当然知道吕不韦说的是什么,是指李斯修改的秦法中一些宽松的地方,和子游曾经上奏提出的放宽民间的限制,更多的是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这些都让吕不韦觉得是不是步子有些大了,以前的秦国是严苛的法家,现在子游希望的是在民间融入道家的无为,在政治上融入儒家的仁德和大一统思想。

后者还好,对于秦国而言能够加强君王的权力也能修改以前遗留下来的弊政,所以吕不韦允许了,而前者的无为,则是放开民间的一些限制,降低朝堂对于民间的把控,让民间有活力,吕不韦觉得这对于现在的秦国还太远了,这应该是一统天下之后,天下彻底稳定之后,扶苏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现在。

“文信侯自然不用多说,我自然明白这些事情,我提出的并非是现在,而是希望在一统天下之后,六国的百姓没有经过秦国变法的过程,也没有很长时间适应秦法,所以我希望在对于他们不要采用过于严苛的政策,而是逐步而来,倒不是说现在就放开民间的限制,现在秦国还需要足够的力量来一统天下。”子游说道。

吕不韦点了点头,他自然是知道子游真实想法的,但是有人就不懂了。

子游提出的政策是在天下一统后治理和修养阶段,并非是现在,但是一些官吏就不这么想了,他们会想着子游提出的大王肯定会允许,于是便想着先行一步来借此邀功,但好在吕不韦还在,有着足够的理智和威望压住这些,让秦国这辆战车不至于翻车。

“这些还请文信侯多多烦心了。”子游对着吕不韦行礼说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吕不韦就是如今秦国的镇国石,现在子游和李斯还有一些年轻人提出的东西都是尝试行为,其中难免会有过激和迈大步的行为,这时候就需要吕不韦出面作为保守派来拉一拉他们。

逐渐的秦国朝堂也分为了保守派和激进派,激进派负责去尝试,而保守派负责让秦国不至于翻车,好在他们遇到是嬴政这个理智有自己想法的君主,嬴政也不会去支持谁反对谁,居中调节,能够做出有利于秦国的决策,无论是哪个派系只要是有利于秦国嬴政都会同意去尝试。

“这是自然,老夫也希望能够在余生为了秦国的大计在发光发热。”吕不韦说道,他也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保证秦国不翻车的同时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和指点那些新人,在吕不韦看来秦国朝堂上的新人都还是太稚嫩了,其中包括子游,但这也是正常,所以才需要他们这些老家伙继续担任官职,不然他们这些老人那个不想要含饴弄孙,过个愉快的晚年呢?

子游和吕不韦继续朝着外面行走,同时就最近的秦国大事和韩魏楚之前的战事商议着,作为青壮派和老年派的两个领头人,两个人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两人没有回到各自的府邸,而是一起来到了为丞相府官吏设置的大殿办公。

这个大殿叫做理事殿,是子游效仿后世唐朝的中书省和明朝的内阁制度杂糅的,以三公为首的大臣在这里办公,一般而言这里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三公和下属的官吏,九卿则是有着自己的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