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38章

作者:风兮破地

同样的道理,要是汉朝的主力在和匈奴人的决战中损失太多,关东的诸侯们自然也会有人想要造反。

军臣单于根本不知道他正在往一个圈套里面钻,他看到的是十万铁骑纵横,声势浩大无比,这位草原之主游牧之王提起马鞭指着铺满大地的匈奴骑兵,说道;“有这么多勇士,别说是区区一个马邑,就算是长安城也去得!”

随行的中行说在边上道:“单于,老奴以为,此事颇为蹊跷,还是小心谨慎为上。”

中行说是西汉汉文帝时候的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

军臣单于正在兴头上,哪里肯信,但是架不住中行说的反复劝说,于是指着远处的烽燧道:“去抓几个汉儿过来,要活的。”

匈奴人的庞大军势停了下来,分出了数百名骑兵,前去攻打只有五个人驻守的烽燧。所谓的“烽燧”也就是烽火台,能在敌人到来之后点起烟火示警。烽燧中的兵力一般在五人以下,关闭出入的大门之后,能够应付十来个匪徒,但是对于数百名匈奴骑兵就没什么办法了。

烽燧中的守军拼尽全力,也只是抵抗了两刻钟。但是在败亡之前,他们已经将匈奴人来袭的消息传回了后方。见到这边升起了狼烟,更远处的烽燧中一个接一个地点燃了烽火,消息就这么一程一程地传递到了后方。

兵败被俘的两名汉军士卒被带到了军臣单于的面前,被严刑拷打了一番后,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说了出来。但是他们能知道什么呢?顾璐的计划只在他自己的脑袋里面,除了他和聂壹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军臣单于放声大笑,“中行说,你太多疑了。我们匈奴人是狼,汉人就是牛羊,只有狼捕食牛羊的,何曾见过牛羊反过来猎杀狼群的?”

中行说道:“看来是老奴多虑了,但是烽火已经燃起,马邑那边只怕是已经得知了消息。”

“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我带了十万大军来,那些汉儿只能躲在城墙后瑟瑟发抖!”

中行说:“汉人中还是有些能人的。听说韩安国去了陇西,苏建去了辽东,汉人的太尉亲自带了一万多兵马来了北边,单于还是不能太大意。”

军臣单于不以为然地道:“韩安国是一个老头子,那个什么云中侯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过是个靠着女人爬上高位的废物。一万人能顶什么用?本单于麾下有十万铁骑!也就苏建还有些本事,但是苏建去了辽东,让左贤王多注意一些,不要去辽东郡也就是了。”

既然确定了前方并没有危险,军臣便让麾下的兵马迅速地向马邑推进。当到达马邑的时候,城墙外的集市中一片狼藉,许多货物来不及被带走,就那么留在了原地。匈奴人见了,当即就冲进去大肆抢掠。

王帐亲兵的军纪好一些,没有像其他部落那样见到财物就什么都不管了,但他们是眼红不已。他们可是匈奴大单于的人,其他部落的人能去抢劫发财,他们为什么不能?

军臣哈哈大笑道:“不用你们动手,其他人抢到的东西,难道还敢不分给我们一份吗?城外有什么好抢的?打破了马邑,能有一百倍的财富!里面还有许多女人和奴隶,难道你们不想要吗?”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匈奴单于,鼓舞士气的手段已经是信手拈来,几句话就让匈奴骑兵的士气变得更加高涨。许多匈奴骑兵围绕着马邑的城墙挥舞着兵刃,并且发出各种威吓的叫声。

城墙上的守军见到漫山遍野的匈奴人,个个都是面色发白。打仗这种事情,人多就是有优势。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投射武器还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绝大部分的战斗最后都是要靠肉搏去解决。

马邑不是军事要塞,这里是“榷场”,也就是交易的市场,城墙不高,不过两三米;守军也不多,即便是把逃进来的青壮都算上,也不过五千多人,其中真正的精锐连两千都没有。

以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够抵抗如狼似虎的匈奴人?

不少商人已经开始私下串联,想要出点血,换取匈奴人的退兵。但是他们想的太简单了,匈奴人怎么可能会答应这样的条件呢?本地的太守想着或许能拖延个两三天,所以同意了商人们的请求,派出了使者,说是愿意奉上金银财货。

军臣单于闻言对儿子于单道:“汉人想要给些钱财就让我们退兵,你觉得如何?”

于单骄横地道:“要是打破了马邑,里面的财物都是我们的!”

军臣大笑道:“于单王子说的不错,我们匈奴人想要什么,自己去抢就是了!”

于是命人将使者抽了几鞭子,然后赶了回去。随后匈奴人就开始拆毁外面的房子,做攻城前的准备。守军见状非常惊恐,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开始准备迎战。但是城墙不坚,兼且兵力悬殊,哪怕是匈奴人不擅长攻城,马邑又能坚守几天呢?

朝廷的主力都在关中长安附近,做的防秋准备也只是应付几千到上万匈奴人的袭扰,哪里想得到匈奴人会出入如此多的数量?马邑城外的那一小块平原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匈奴骑兵和他们的牛羊马匹。即便朝廷得知消息后就立刻发兵前来救援,等到援军到达的时候,这里早就被匈奴人抢光了。

见到城头上人心惶惶的样子,军臣单于志得意满地道:“聂壹说的没错,马邑就像是一头肥羊,只要我们伸伸手就能放进口袋里!传令下去,攻破马邑后不许放火,等过几年,我们再来抢一遍!”

附近的匈奴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于单王子笑道:“汉人不会这么笨吧?”

军臣得意地道:“我们说是要跟他们和亲,也没耽误勇士们抢劫。这都多少次了?难道他们还不笨吗?我看呐,汉人就跟那些傻狍子差不多。”

在左贤王的地盘上,有一种叫做袍子的动物,肉质鲜美又非常蠢笨,猎人最喜欢不过了。

第八十六章

匈奴人一向不擅长攻城,在草原上打仗就不需要点亮攻城技能。但是马邑的城墙也不高,说是城墙,也就比土围子好了一些,这里本来就不是军事据点,和真正的城堡要塞没法比。所以匈奴人的战术很简单,框起来A上去就完事了。

他们最多也就是制作了一些长梯,什么冲车,云梯,投石车之类的,那是一概没有。饶是如此,马邑的守军也应付的很吃力。匈奴人毕竟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他们可以从几个方向上一起攻打,还能不断地替换,而守军就只能一直坚持在城墙上面。

一天的战斗下来,他们打退了匈奴人的数次进攻,士兵和守城的青壮都有些疲惫了。

在马邑西边数里的一处较高位置上,军臣单于和匈奴贵人们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骄狂。一天的战斗下来,虽然曾经攻上了城头,却还是被推了回来。军臣单于的心中充满了烦躁的情绪,伤亡的数百名精锐可都是他麾下的勇士。

“区区一座马邑就如此难对付!”

“汉人也死了不少,”于单不服气地道:“让我再带人去打一次,肯定能拿下城墙!”

军臣看向自己的弟弟,问道:“伊稚斜,还是没找到聂壹的人吗?”

伊稚斜是匈奴的左谷纛王,地位和曾经的梁王有些相似。他既是军臣单于的有力支持者,也是军臣的一个巨大威胁。只要有机会,伊稚斜也是能当上匈奴大单于的。

“没有,马邑已经被围了起来,聂壹的人大概进城里面去了,”一只鞋道:“也有可能是被杀了。”

“被杀了?”

伊稚斜道:“儿郎们过来抢东西,没收住手,杀了不少汉儿,说不定聂壹的尸体就被扔在什么地方了。”

下面的部落往往自行其是,军臣对此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匈奴人。“派个人去城里面,告诉马邑的太守,只要他开城投降,我可以免他一死,并且还会封他为王。在我大匈奴为王岂不是比当汉朝的太守更好?”

伊稚斜道:“我这就去派人。”

等到伊稚斜离开后,于单很是不服气地道:“只要再打一次,马邑就能拿下来了!根本不就不需要这么麻烦!打下来之后,把里面的男人都杀光就是了!”

“愚蠢!”军臣骂道:“汉人的数量是我们百倍,在马邑后面,还有无数个更加坚固的城池,要是像你说的那样每一个都去强攻,那我们要死多少人?”

中行说在边上补充道:“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汉人去打汉人,这样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退一步说,让其他部落的人去攻城也是好的。”

于单蔑视了中行说一眼,“渔翁能有什么利?”

他是不学无术的的匈奴人,听不懂中行说话中的意思。中行说只得给于单王子解释了一遍“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然后说道:“大单于,您不愿意多折损将士,但是也要做好强攻的准备,有些汉人是很顽固的。”

“我当然知道。”军臣单于道:“财物都在城里面不会跑掉,将士们远道而来,都有些累了。先让他们歇息一天。”

他看了看中行说,“你不用担心,汉人的军队就算要赶过来,那也是在十天半个月之后,我们早就已经带着抢来的财物和奴隶回到草原上去了。”

中行说:“大单于英明,我们的战士都是骑兵,即便是汉朝的军队来了,他们也打不过我们。但是大单于得到马邑就心满意足了吗?长安的繁华和富庶是马邑的一千倍,一万倍,若是能够夺取长安城,那里的财富足以供养大单于麾下所有的将士,难道大单于就不想将汉朝的土地也变成匈奴人的牧场吗?”

“本单于当然也有想过。可是汉人不像是西域人那样软弱,他们之中还是有一些硬骨头的。”

中行说阴恻恻地道:“我们可以联系关东的诸侯王,从南北两个方向一起进攻,那样长安必将会落到大单于的掌中。”

军臣道:“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南方的距离太远,消息传递太慢。之前不就是有诸侯王叛乱吗?等我们知道的时候,那个什么王的脑袋都被砍下来了。”

“大单于若是有吞并汉地的决心,什么时候都不迟。吴王和楚王虽然兵败身死,但是汉地的诸侯王还有不少,大单于可以派人去和他们联络,下一次和诸侯王起兵的时候,便可尽起大军攻入关中。”

军臣大笑,“这正是本单于所想要的,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先享用胜利的果实吧!”

马邑位于桑干河的上游,是一块三面环山的冲积平原,北面,西面和南面都有高山,山势较高,只有东面的地势很是平坦,匈奴人从北面而来,越过马邑之后向东,深入汉朝腹地,在附近的村庄和集市中大肆抢掠,就和他们在其他边郡干的事情一样。

军臣在马邑城外修整了两天,主要是让部落里的那些强盗们抢高兴了。在这期间,他让部下胡乱打造了一些长梯和木盾,又用数百上千个麻袋装满了泥土,然后接着继续攻城。冲在最前面的都是和单于王庭关系较远的部落,对军臣单于来说,这些人也是不稳定因素,能多消耗一点也是有好处的。

城头上弓弩齐发,装备简陋的匈奴人立刻就被射翻了十几个。一些人并没有被射死,身上中箭后鲜血长流,倒在地上大声哀嚎。但是更多的箭矢被木盾挡了下来,哪怕只是最简陋的蒙皮木盾也能对箭矢有良好的防御作用。

汉军的箭矢不断落下,匈奴人也对着城头上不断地抛射箭矢,将城头上的守军打的苦不堪言。汉军的强弩固然是力道雄浑,给予了匈奴人以极大的杀伤,那些对着城头上射箭的匈奴人也不是弱者。

这个时候的匈奴帝国拥有河套,西域等地,同样拥有耕种和冶炼铁器的技术,虽然不能给所有的骑兵都配上优质的武器,但是供应一部分精锐是没问题的。那些匈奴射雕手和精锐射手下马后逼近城墙,用精湛的射术将城头上的汉军射死射伤了不少。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到非常激烈的状态,于单王子看的热血沸腾,主动请战道:“让我带人上去杀一阵!”

军臣很是失望,认为于单还是太年轻了,“你是匈奴人的王子,别把你自己当成射雕手!”

作者的话:昨晚睡的很早,今天早上三点多就醒了。醒来后右边的智齿疼的厉害,一怒之下咱就自己动手把那颗牙齿给拔了,流了很多血,疼了一上午。现在终于好些了。

第八十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军臣单于和匈奴人将马邑当成了一块大肥肉,就想着怎么吃进嘴里。顾璐也将这些匈奴人当成了一块大肥肉,早就准备到了刀叉,就准备下刀了。

在匈奴大军刚刚集结的时候,顾璐这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然后开始了行动。在匈奴人攻打马邑的时候,汉军三万步骑已经在忻州完成了集结,接着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从东面的山峦间杀了出来。

顾璐麾下的一些将领曾经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匈奴人的军队太多,须得等到汉军主力从长安过来之后,才能和匈奴人进行决战。毕竟在马邑附近的是十万大军,而不是十万头猪。汉朝初年高祖刘邦带领军队将匈奴人赶回了草原上,但是随后就有了白登之围,汉军上下对匈奴人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

要是兵力相当,哪怕是对方的兵力在己方的两倍左右,大家也敢于上前挑战,但是现在是三万对十万,是不是先等等?

顾璐笑着道:“三万对十万,优势在我。”他转头望向一言不发的卫青,“卫将军怎么不说话?”他对卫青另眼相待,不过现在是在军议,自然不能像是私底下那样亲热。

卫青之前带领中军赶路,无论是行军速度还是在保持阵型这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军中第一,于是顾璐就让他去统领前军。这时候他坐在马扎上,拱手道:“太尉既然已经有了决断,我等只管尊令而行就是。”

“很好,”顾璐道:“我将带头冲锋.......”

“太尉不可!”

“太尉只管坐镇中军就是,我们自当奋勇杀敌!”

这里的将领们都是顾璐提拔起来的,他们当然知道这位太尉武艺非凡,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没有太尉带头冲锋这种搞法啊。云中侯治兵仿佛当年的条侯周亚夫,也能知人善用,就是太喜欢逞匹夫之勇了。

顾璐摆了摆手,“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众将还是苦劝,连卫青也加入了进去。战场上刀剑无眼,就算太尉和他的那些部曲骁勇善战,也难保不出意外。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本朝的太尉被匈奴人打死了,那就算是能打赢的仗也非得打输了不可。失去了统帅之后,肯定会军心大乱,大军也会失去了统一的指挥。

没有了组织的军队也不过就是乌合之众罢了。

“恩,你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顾璐道:“若是我出了事,由卫青接管军队。若是卫青也出了事,那就让荀彘接管军队。”

选择这两人是因为他们和顾璐的关系最亲近,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人的确有带兵的才能。相比之下,周吉做事虽然也很用心,但还是要差了一些,做个曲长还比较称职,再往上那就有些勉强了。

顾璐说到做到,亲自带领上千部曲为大军先导,从南向北,对匈奴人发起了攻击,卫青率领的前军紧随其后。数万汉军步骑兵突然出现在宁武,达成了突袭的效果,将正在附近放牧附近的几个匈奴部落的数千人碾成了齑粉。

那些匈奴骑兵刚开始还想为了自家的牛羊抵抗一番,但是交战没两个回合,那些贵人和族中的勇士就被射落下马。剩下的人也不敢继续抵抗了,打马就向着北边逃窜。

从宁武到马邑有七八十里的距离,当匈奴人的败兵退到这里的时候,顾璐已经带着部曲杀了过来。换装之后的新式骑兵对匈奴骑兵有着绝对的优势,交战的时候,三米的长枪能将匈奴人轻易地挑下马来。

虽然只有一万骑兵完成了换装,但就靠着一万新式骑兵,就将匈奴人的抵抗都碾碎。便是比骑射技能,有了新式装具的汉军骑兵也要比匈奴人更胜一筹。本来匈奴人还能依靠游斗的方式与汉军骑兵作战,但这里三面环山的地形限制了骑兵的机动,西面和南北两面都是高山,几处通道都不是很宽阔,匈奴人最擅长的战斗方式使用不出来,战斗力大打折扣。

和原本历史上的马邑之围不一样,顾璐并没有调动四十万大军来埋伏,也没想过要将十万匈奴人一口气吃下去。有多少本钱就干多少事,他手中的兵力只有三万,不可能将匈奴人堵死在马邑附近的平原上。

马邑之围的计策很不错,就是太贪了。计划做的再好,也要行的通才行。动用四十万大军,将匈奴人的退路全部堵死,这么庞大复杂的计划怎么可能不出纰漏?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马的时代,越是精密的计划就越是容易出错。

连分进合击这种最简单的战术都会出现差错,马邑之围那样的惊天奇谋失败了才是正常的。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越是简单的战术越好使。所以顾璐的选择很简单,框起来A过去就是了。

他带着军队从宁武一直杀到马邑城下,打垮了三四万匈奴人,然后碰上了匈奴人真正的精锐部队。顾璐身先士卒,神射无双,射杀了上百名匈奴贵族,打垮了一个又一个的千人队,然而匈奴人实在是太多了,汉军的骑兵奔袭了七八十里之后,跟在他身边的只剩下了两三千骑,不光是轻车,步卒和材官落在了后面,连骑士也有很多没跟上来。

面对着汹涌而至的匈奴骑兵,顾璐也不恋战,他在马背上高声呼喝,带着骑兵且战且退,缓缓地向着南边退去。不时有匈奴人靠的太近而被他射杀,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专门挑贵族军官下手了,有一个算一个,将冲在最前面的匈奴人射杀了就是。

北面的山丘之上,军臣单于愤怒地道:“不过区区几千骑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些汉儿把本单于当成是什么了?”

方才是被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注意力都放在了马邑那边,所以才会连败数阵,现在攻城的兵马都已经撤了回来,己方的军队也稳定住了阵脚,岂能看着那些汉军骑兵安然退回去?

他咆哮道:“杀光他们,本单于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第八十八章

即便是被汉军的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这时候的匈奴人依旧还是心高气傲的。在发现汉军只有几千人之后,他们立刻就展开了反扑,只是为时已晚,顾璐带着铁骑已经去得远了,没有给匈奴人留下任何机会。

荀彘率领车兵,卫青带着步骑从后方赶来,在马邑南边三十里的地方展开,形成了一道不太整齐的防线。战车被打横过来,堵在了不甚宽阔的道路上。匈奴骑兵的反击一头撞在了看似薄弱的防线上,反倒将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汉军先是以弓弩齐射,然后是拿着长矛的步兵冲了上来。双方围绕着战车组成的防线一通乱战,各有损伤。冲过来的匈奴人都是军臣单于帐下的精锐,装备和战斗力比被隔绝在南边的那些匈奴人强的多。他们骑在马背上大呼酣战,甚至直接从战车上跳了过去。虽然落地后就被一拥而上的汉军步卒杀死,却也造成了不少的混乱。

还有一些匈奴人纵马奔上两侧的山峦,想从侧翼发起攻击。

不管是对步兵来说,还是对骑兵来说,背后和侧翼永远都是薄弱的地方。但道路的两边都是山峦,骑马上山颇为不易,反倒不如步卒轻便。当匈奴人在向上爬山的时候,上面早就有汉军在严阵以待了。

汉军居高临下,弓弩的威力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身上没有几件甲胄的匈奴人被射杀了上百人,不得不撤了回去。双方在山谷中激战了大半个时辰,在匈奴人的冲击势头减缓之后,顾璐命人搬开战车,让开了几条道路,随即又亲自带着铁骑冲出,将当面的匈奴人击溃,然后再次冲到了马邑附近。

这一次他带来了七八千名骑兵,身后还有漫山遍野的步兵和战车,直接就杀到军臣的大纛附近。见到汉军势大,军臣单于大惊失色,顾问左右道:“难道汉人的军队都到这里来了吗?”

左右面色仓皇,正待回答,忽地一只箭矢飞了过来,没入军臣边上那人的胸膛中。

“保护单于!”

“快撤!”

兵败如山倒,成千上万的败兵倒卷回来,加上汉军不间断的攻击,将匈奴人的抵抗拍得粉碎。军臣还待死战,但是下面的人已经失去了方寸,大批的贵族军官战死使得匈奴人的指挥链条出现了问题。没有了军官督战,下面的士兵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后面就跟着人群一起乱跑了。

军臣大骂道:“我们有十万人,一天不到就败了!就算是十万头羊,也不能败得这么快!”

山坡下,隔着百多步的距离,顾璐再次拉开弓弦,对着山坡上连珠射出。冲到附近的汉军骑士也看到了竖在山坡上的匈奴大纛,同样的引弓发矢。箭矢落在大纛的附近,射死射伤了不少人,连军臣的坐骑也被一箭射穿了脖颈,将他摔到了地下。

军臣从地上爬起来之后,也不再说什么死战的话了,他连大纛都顾不上,换了一匹战马,在亲兵的护卫下,狼狈地向北逃窜。

顾璐纵马冲上山坡,一剑砍断了木杆,那面大旗掉落在地面上。见到了这一幕后,汉军士卒皆高呼“万岁”。而匈奴人见了则无不士气大沮,仅有的一点抵抗随之消散无形。所有的匈奴人都在向北逃窜,有马的是打马狂奔,没马的就只能甩腿爬上高山,想要以此逃脱汉军的追杀。

汉军追亡逐北,一直追出了山口,冲到了草原之上,斩首俘获无数。马邑太守适时从城中杀出,虽然只有一两千人,也获得了不少的战果。

“太尉,大胜啊!”周吉翻身下马,放声高呼。

将士们虽然有些疲惫,但是都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神色。从高祖皇帝开始,匈奴人就一直是汉帝国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几十年来,汉朝和匈奴之间多次和亲,但是每次和亲都只能管一两年的时间,匈奴人就会故态复萌。

现在他们一次就打垮了十万匈奴人,斩首和俘虏加起来怎么也有两万了,而且还缴获了十几万头马匹牛羊,那些被带到马邑附近的马匹牛羊都变成了汉军的战利品。这样的胜利可谓是开国以来的第一次,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借着这一仗封侯!

很多人现在都还像是处在梦中一般,怎么突然就胜利了呢?明明看上去敌人的数量要多得多。是匈奴人变弱了,还是汉军变得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