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66章

作者:风兮破地

不管他们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也不管他们耍什么手段,比如说把占地上千倾的豪强说成是平头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再就是把“私人的”换成“民营的”,也掩盖不了其本质。既然他们不想好好说话,那就不用说话了。

我大汉朝自有国情在此,就是靠着对上层权贵和既得利益者的不断清洗,这才保证了国家的活力。以前的掌权者敢于发动清洗,顾璐同样也会,而且干的更好。

将朝堂上清理了一番之后,自然就空出了很多的位置,于是张汤,汲黯,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董仲舒等人占据了朝廷上的高位,又罢黜太守二十一位,全都换上了新学的人。

这些人里面,有些人开始就不是儒生,也有些人是从儒家那边跳车到新学这边来的。

主父偃在齐地的时候,因为家中贫寒,被那些儒生很是排斥。那个时候他想要当一个儒生,可惜因为家中穷困,人家不肯带他玩。他一怒之下就跑到了长安,转头开始学习新学,很快就自学到了很高的水平。

董仲舒倒是曾经被称作是大儒,但是当大儒不能当大官啊。太皇太后窦氏摄政的时候把儒家很是收拾了一番,好不容易天子亲政了,儒家迎来了春天。但是好景不长,天子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时任太尉的云中侯手里,儒家再次被打压了下去。

那个时候董仲舒就做出了决定,大儒还是大官,这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于是他就扔掉了儒学,转投到了云中侯的门下。也不说什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了,他现在杭口闭口的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仿佛他是云中侯最忠实的追随者。

他这样左右横跳的行为被齐地的儒生们很是鄙夷,但是顾璐却说这是“幡然醒悟”,“弃暗投明”,给他连续升了好几次官。

等顾璐挡了丞相,又办了一份《长安日报》,专门让董仲舒去批判儒家的落后思想。

第一百七十章

苏建说想要带兵去攻打朝鲜,顾璐没接这话,而是说道:“连续打了好几年仗,军费开支太大,将士们也疲惫了,让他们歇歇吧。”

他对边上的卫青说道:“太尉要做好士兵们的复原工作,边墙的修建可以放慢一些,把精力放在沿途兵站和道路的修整上。”

苏建急道:“我还听说朝鲜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正在重新加固他们的城池,不趁着现在打败他们,以后就更加的难打了。”

今日乃是家宴,来的都是军中将领。武人们在大堂上大呼小叫,举杯痛饮,好不快活。卫青,苏建他们这些地位最高的一批人则是在最靠里边的位置开小会。

卫青在慢条斯理地喝酒吃肉,边上霍去病说道:“我也想去会会朝鲜人,看他们有什么本事,竟然敢断绝与中国的交通。”

顾璐大笑道:“会让你去和朝鲜人交手的,不过不是现在。”

“唉,”苏建叹了口气,“丞相您也太偏心了。去病都已经是大将军加大司马,万户侯了,也该给我们这些人打仗的机会啊!”

霍去病小时候在太尉府住过一段时间,苏建那时候就跟他认识,关系还不错,所以说话显得很是亲近。苏建摸了摸大腿,叹息道:“从辽东回来之后,已经有两年没上过战场,再过几年,只怕就连弓都拉不开了。”

“老而不以筋骨为能。苏建你也不看看自己有多大了,该是让苏武撑起家门的时候了。在长安城里喝着美酒欣赏歌舞,不比跟士兵们挤在帐篷里面舒服?”

苏建道:“打仗的时候是想着回家了好生享受一番,但是回来了之后吧,又开始怀念在军中的时光。”他的话锋一转,笑道:“再说丞相府上也没有什么好的舞姬啊,要不我明天送两个胡女过来,那小腰.....啧啧........试过之后保证神清气爽!去病还没成亲,我也给你送两个!”

霍去病和田娥有了一个儿子,但并没有明媒正娶,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眼中,那个孩子就只是私生子。霍去病有些嫌弃地道:“胡人身上那么臭,你也能受得了。”

苏建哈哈大笑,“多洗洗就不臭了嘛。”

在苏建与霍去病说话的时候,顾璐问卫青,“仲卿以为,两年之后,我们是南下夺取百越之地,还是东进攻占朝鲜?”

卫青将手中的烤肉放下,想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南边瘴气丛生,北方人去了很容易生病。”

“这么说,你是支持东进了?”

“是。朝鲜与胶东不过一水之隔,我们并不需要从陆地上一路打过去,可以用水师搭载步兵直扑朝鲜的都城。”

顾璐笑道:“这也是一个办法。恩,咱们多攒些火炮,两年后可以用这个办法试试。仲卿到时候要不要担任东征主帅?”

卫青是知道火炮的,他看了看霍去病,然后摇头道:“还是让去病当主帅吧。”

顾璐笑笑,“到时候再说。”

太阳每天高高升起,然后在傍晚的时候落到地平线下去。世界每天这样重复,周而复始,仿佛没有尽头。不管离开了谁,地球都是照常运转。

前任丞相韩安国在病榻上熬了许久,终于在今年冬天的时候去世了,他生前的时候是文武百官之首,但因为打仗的手艺不够好,活着的时候没能封侯,所以韩家很快就不再是最顶级的豪门,而只是长安城中有点钱的小家族而已。

这件事情在长安城中被谈论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就被人们抛在了脑后。新的事物和新的热点太多了,在报纸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像是陡然加快了似的。各地不同的信息出现在报纸上,有风土人情,也有当地的特产与经济情况。此外,报纸上还有现在小说,像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很是受人们的欢迎。

因为连载小说的出现,长安城里还诞生了“说书人”这个新的职业。

长安城变得越发的繁荣,很多人都想在此长住。可是长安城内和附近的地价房价是越来越高了,与十年前相比,不是高了一成两成,而是高了一倍两倍。司马相如从蜀中来到长安的时候,就曾经感叹过“长安居,大不易”。

司马相如娶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得到了很多钱财,连他都要发出“长安不易居”的感慨,可想而知在长安生活的压力有多大。不过呢,想要活的既体面又有排场是不太容易,但如果只要求温饱的话,也没有那么难,甚至于比其他地方还要简单些。

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司马相如是被蜀地的老乡杨得意举荐给先帝刘彻的,说是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子虚赋》,《凤求凰》等也算得上是佳作,得到了刘彻的喜爱。但是好不容易等到先帝亲政,司马相如得以受到重用,结果没几天先帝就驾崩了。

然后他也不想离开长安,靠着文采出众,与司马迁等人交好,最终在长安当了个郎官。后来又奉命去开拓西南,功绩卓著,进为中郎将。再然后,司马相如的官运止步不前了许多年。因为抛弃了卓文君的缘故,韩安国觉得他心术不正,将他闲置不用。

等到顾璐成了丞相,司马相如才再次被启用,受命去修筑联通西南到蜀中的道路。花了两年的时间将道路修好之后,汉军将领唐蒙立刻出兵将西南方向上的几个小国,像是夜郎,且兰等给灭掉了。

司马相如功成返回朝中,在长安附近却发现这里和几年前大不一样了。他知道长安一直都有变化,但是那么多人拿着纸片聚在一起是在什么?

“唉,才中了两个!”

“我更惨,中了三个!还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哈哈哈,我中了五个,两百贯啊!”有人挥舞着小纸片,癫狂地大喊大叫。

司马相如命御者停下了马车,问道:“他们在喊什么?”

御者瞟了一眼,回答道:“今天是开奖的日子,那些人在看报纸上的六合彩。”

花了一点时间,司马相如明白了六合彩是什么东西,他的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这不是聚众赌博吗?本地的三老难道也不管管?”

第一百六十九章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顾璐当了丞相,自然也要有所举措。新帝登基,往往要大赦天下。顾璐则不然,当上丞相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关中及其他地方搜捕民怨极大的豪强,勋贵,列侯三十余家,一一公布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然后是斩首,流放,除国等一些列操作。

在上个世界里面,顾璐有了“老大哥在注视着你”这样的技能,不光能看到现在发生的是偶,还能看到过去的。要是肯付出代价,甚至还能看到未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刚开始他有点不适应,十多年下来,技能又恢复了,而且越发的纯熟。

即便是没有这样的能力,靠着朱安世和郭解他们收集上来的消息也是一样能用。

被杀的三十多人都是民怨极大的那种,砍头十次都不为过。但这只是治标,并不能治本,真要严格按照律法来执行,该杀的人至少要乘以一百倍。再说,律法就一定神圣么?有的时候甚至都不是对的,不然也不会有“恶法非法”这样的话。

顾璐对此也很清楚。但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治本的方法呢?不管是什么时代,也不管是什么制度,罪恶都是会存在的。而且汉朝的法律很是严酷,很有种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的既视感,所以他处理事情往往只遵循最朴素的几条道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抵罪”。

新任丞相总领朝政之后最先干的事情不是收买人心,反而是杀人,这就让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妙。然后他们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顾璐把廷尉署和执金吾(也就是以前的中尉)都换成了自己人,对豪强,宗室,勋贵们的管束越发的严厉,虽然不管他们在衣服,车马,家宅上的违制,但只要杀人伤人的,都要见识见识执金吾的厉害之处。

这时候可没有太后和天子来给勋贵宗室们求情了,天子和太后的权威加起来都没有丞相大,即便是说了话也不好使。对这个情况最高兴的是廷尉赵禹,却还是没有完全满意。他是纯粹的法律工作者,想要用法律把天下所有人,包括皇帝和丞相都给框进去。

对于廷尉的想法,顾璐表示很赞赏,但是一点都不赞同。法律是什么?那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被统治阶级的。不过赵禹老先生并不是坏,他不是那种想要把权利关进笼子的人,只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罢了。

像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少数,所以即便赵禹经常顶撞自己,顾璐也从来都没有在意。因为赵禹是就事论事,而且还是那种先把自己给框住了,然后才去框别人的做法。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

新的部门一个个地建立起来,新的法令政策一条条地被实施,国家的发展速度变得更快了。但是隐患也不是没有,就国家层面来说,军功封爵和重商主义这两条政策是有些冲突的。军功封爵是汉军强大的最根本保障,重商主义则是税赋的来源。军人还是商人,这是一个问题。

此外,儒家学派虽然被打压了下去,但依旧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儒家学说和地主豪强们结合起来,威力非凡。李蔡虽然没敢和他争丞相的位置,但一直在长安城里面充当反对派的角色。

顾璐当然是可以把他砍了,但是李蔡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喜欢胡搅蛮缠让人讨厌,却并没有罪大恶极到非死不可。顾璐还是有些底线的,作为政治家也不能随便杀人,至少要有说的过去的理由。

有问题不要紧,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会有问题,有矛盾的。矛盾有主次,问题有大小,作为丞相,只需要抓大放小就可以了。而汉朝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南方的越国和东北方向上的朝鲜。

南越国与逃亡台湾的吴国勾连在了一起,得到了不少的先进技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很快。卫氏朝鲜则是趁着匈奴帝国崩溃的时机,向着北方拓展了不少的地盘。安东都护府是三个都护府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苏建虽然是良将,但是他手中的兵马一向不多,还有近半是收编的胡人义从,在辽东那个地方只能稳步扩展,并不能像霍去病那样狂飙突进。

卫氏朝鲜是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由燕国人卫满带着千余人东进,车翻了箕子朝鲜后建立的,本来就是华夏文化圈的一部分。他们和中国一样,也擅长筑城和耕种。辽东东部和朝鲜北方有很多的山川与河流,朝鲜人依山傍水建造城池,防御力很强。

苏建曾经派兵去和朝鲜人交锋,汉军虽然强悍,却要面临“冲山跨河”的惩罚,虽然打下了几座城寨,却是耗尽了前进的力量,兼且粮草供应不上,只能撤兵返回了辽东。

后来苏建一直朝顾璐要援兵,最好是能把那支打着红龙旗帜的骑士团调拨给安东都护府。红龙骑士团即便下马步战,也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军团,在朝鲜的山地中正好用的上。

对于这样的请求,顾璐自然是拒绝了的。红龙骑士是很强,但是数量并不多,也就一千名骑士和两千名扈从,这样的精锐怎么能派去啃堡垒和要塞?

攻克堡垒和要塞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用重甲步兵去硬啃,而是要上大炮。只要把城墙轰开一道或是几道缺口,那事情就好办多了。铸造火炮需要的军事科技水平并不高,无非就是一根长管子,再加上火药就行了。造炮可比造枪简单的多。

苏建后来因为战功升了一级,返回长安当朝堂官去了,也没忘记在顾璐身边叨咕着要将朝鲜给灭了。他的年纪还不大,才五十多岁,还能趁着有力气的时候再往上升一升,也好给苏武多留一些封地。

“丞相,朝鲜如今地方千里,犹不知足。他们不光不再朝贡,还阻止真番等国入贡。”

苏建先是痛心疾首地,然后大义凛然地道:“我愿意提十万之兵,为朝廷除此大患!”

第一百七十章

苏建说想要带兵去攻打朝鲜,顾璐没接这话,而是说道:“连续打了好几年仗,军费开支太大,将士们也疲惫了,让他们歇歇吧。”

他对边上的卫青说道:“太尉要做好士兵们的复原工作,边墙的修建可以放慢一些,把精力放在沿途兵站和道路的修整上。”

苏建急道:“我还听说朝鲜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正在重新加固他们的城池,不趁着现在打败他们,以后就更加的难打了。”

今日乃是家宴,来的都是军中将领。武人们在大堂上大呼小叫,举杯痛饮,好不快活。卫青,苏建他们这些地位最高的一批人则是在最靠里边的位置开小会。

卫青在慢条斯理地喝酒吃肉,边上霍去病说道:“我也想去会会朝鲜人,看他们有什么本事,竟然敢断绝与中国的交通。”

顾璐大笑道:“会让你去和朝鲜人交手的,不过不是现在。”

“唉,”苏建叹了口气,“丞相您也太偏心了。去病都已经是大将军加大司马,万户侯了,也该给我们这些人打仗的机会啊!”

霍去病小时候在太尉府住过一段时间,苏建那时候就跟他认识,关系还不错,所以说话显得很是亲近。苏建摸了摸大腿,叹息道:“从辽东回来之后,已经有两年没上过战场,再过几年,只怕就连弓都拉不开了。”

“老而不以筋骨为能。苏建你也不看看自己有多大了,该是让苏武撑起家门的时候了。在长安城里喝着美酒欣赏歌舞,不比跟士兵们挤在帐篷里面舒服?”

苏建道:“打仗的时候是想着回家了好生享受一番,但是回来了之后吧,又开始怀念在军中的时光。”他的话锋一转,笑道:“再说丞相府上也没有什么好的舞姬啊,要不我明天送两个胡女过来,那小腰.....啧啧........试过之后保证神清气爽!去病还没成亲,我也给你送两个!”

霍去病和田娥有了一个儿子,但并没有明媒正娶,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眼中,那个孩子就只是私生子。霍去病有些嫌弃地道:“胡人身上那么臭,你也能受得了。”

苏建哈哈大笑,“多洗洗就不臭了嘛。”

在苏建与霍去病说话的时候,顾璐问卫青,“仲卿以为,两年之后,我们是南下夺取百越之地,还是东进攻占朝鲜?”

卫青将手中的烤肉放下,想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南边瘴气丛生,北方人去了很容易生病。”

“这么说,你是支持东进了?”

“是。朝鲜与胶东不过一水之隔,我们并不需要从陆地上一路打过去,可以用水师搭载步兵直扑朝鲜的都城。”

顾璐笑道:“这也是一个办法。恩,咱们多攒些火炮,两年后可以用这个办法试试。仲卿到时候要不要担任东征主帅?”

卫青是知道火炮的,他看了看霍去病,然后摇头道:“还是让去病当主帅吧。”

顾璐笑笑,“到时候再说。”

太阳每天高高升起,然后在傍晚的时候落到地平线下去。世界每天这样重复,周而复始,仿佛没有尽头。不管离开了谁,地球都是照常运转。

前任丞相韩安国在病榻上熬了许久,终于在今年冬天的时候去世了,他生前的时候是文武百官之首,但因为打仗的手艺不够好,活着的时候没能封侯,所以韩家很快就不再是最顶级的豪门,而只是长安城中有点钱的小家族而已。

这件事情在长安城中被谈论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就被人们抛在了脑后。新的事物和新的热点太多了,在报纸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像是陡然加快了似的。各地不同的信息出现在报纸上,有风土人情,也有当地的特产与经济情况。此外,报纸上还有现在小说,像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很是受人们的欢迎。

因为连载小说的出现,长安城里还诞生了“说书人”这个新的职业。

长安城变得越发的繁荣,很多人都想在此长住。可是长安城内和附近的地价房价是越来越高了,与十年前相比,不是高了一成两成,而是高了一倍两倍。司马相如从蜀中来到长安的时候,就曾经感叹过“长安居,大不易”。

司马相如娶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得到了很多钱财,连他都要发出“长安不易居”的感慨,可想而知在长安生活的压力有多大。不过呢,想要活的既体面又有排场是不太容易,但如果只要求温饱的话,也没有那么难,甚至于比其他地方还要简单些。

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司马相如是被蜀地的老乡杨得意举荐给先帝刘彻的,说是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子虚赋》,《凤求凰》等也算得上是佳作,得到了刘彻的喜爱。但是好不容易等到先帝亲政,司马相如得以受到重用,结果没几天先帝就驾崩了。

然后他也不想离开长安,靠着文采出众,与司马迁等人交好,最终在长安当了个郎官。后来又奉命去开拓西南,功绩卓著,进为中郎将。再然后,司马相如的官运止步不前了许多年。因为抛弃了卓文君的缘故,韩安国觉得他心术不正,将他闲置不用。

等到顾璐成了丞相,司马相如才再次被启用,受命去修筑联通西南到蜀中的道路。花了两年的时间将道路修好之后,汉军将领唐蒙立刻出兵将西南方向上的几个小国,像是夜郎,且兰等给灭掉了。

司马相如功成返回朝中,在长安附近却发现这里和几年前大不一样了。他知道长安一直都有变化,但是那么多人拿着纸片聚在一起是在什么?

“唉,才中了两个!”

“我更惨,中了三个!还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哈哈哈,我中了五个,两百贯啊!”有人挥舞着小纸片,癫狂地大喊大叫。

司马相如命御者停下了马车,问道:“他们在喊什么?”

御者瞟了一眼,回答道:“今天是开奖的日子,那些人在看报纸上的六合彩。”

花了一点时间,司马相如明白了六合彩是什么东西,他的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这不是聚众赌博吗?本地的三老难道也不管管?”

第一百七十一章

御者不以为然的说道:“六合彩就是朝廷卖的,长安城里面才多呢。”

司马相如叹道:“朝廷本当导人向善,怎么反倒干起这等营生了?”

御者有些不乐意了,“一张彩票才两文钱,要是中了大奖能拿到二十万贯,这可比那些赌场有良心多了!”

司马相如当时就震惊了,“多少?你说中了大奖能有多少?”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二十万贯!”御者很是满意地看着乡巴佬脸上的震惊神色,“要是只有一个人中了七个数字,最少能拿二十万贯!等奖金池里面的钱多起来之后,还能拿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