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第153章

作者:阿斯顿发

“公爵阁下,真是好久没见了。”一旁的侍从接过了博莱努斯的斗篷,而博莱努斯则大步走到了冯森的面前,“本来我想着在汉堡等您,可是我听说了您因为淋雨生了病,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这里。”

“我的病基本已经好了,现在还在养病。”揉着肩膀,冯森从床上坐起身,依然用毯子盖住了大腿,“怎么样,从汉堡到这,一路上顺利吗?”

“很顺利,阁下。”博莱努斯笑着说,“不瞒您说,我之前也探查过易北河的北岸,我不得不说,这里的道路要好走多了。”

这段时间,在大量的奴工的帮助下,维莱蒂的道路网络以每天一里的速度疯狂推进,假如没有雨水的干扰这个速度甚至能上升到每天两里甚至三里。

这可不是之前那种能走就行的土路,而是真正的道路,要先挖一个小腿深的长坑,打杉木定桩,然后铺上碎石块、碎砖块、河沙以及黏土。

等到了春天,稍微干燥一点,还要把最上面那层给挖了,重新夯土压实。

在雨水和寒冷之下,哪怕是那些适应此地气候的维莱蒂奴工都生病了不少,平均每推进五里都要消耗三个奴工。

但毕竟这些战俘都算是劳动再改造,等路程修建完毕,他们还是要归到维莱蒂旗的百户所当包衣的。

目前维莱蒂旗的差不多已经攒出了一个千户所的人口了,但是还有不少村寨没有加入冯森的八旗,只是接受了冯森各种校尉的册封。

这倒不是冯森不想把他们纳入八旗,而是他暂时不准备在维莱蒂身上花太多钱,本来就是亏钱的买卖,他只想要维莱蒂的人力与兵员。

那么派出八旗作为钉子,临战时直接朝这些维莱蒂部落索要勇士和青壮就行了。

这些维莱蒂人要是再靠投降来当八旗,那些义从、包衣以及旗丁们就要有意见了。

“怎么样?这次你为我找到了哪些人才?”

博莱努斯微笑道:“殿下,这一次,我带来了一批学者,分别有数学家一位,文法学家三位,神学家六位,哲学家一位。除此之外,还有工匠,分别是建筑工程师两位,炼金术士四位,还有一些铁匠。”

“哦?”冯森的眼睛瞬间亮起,连身上的瘙痒和痛感都没有了,“这次你算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啊,你之前不是说学者们都不愿意离开君堡吗?这次怎么有这么多?”

博莱努斯无奈地苦笑道:“公爵阁下,虽然这次我带来了大量的学者,可他们的身份却有些特殊,他们都是圣像破坏派或者说跟被圣像破坏运动所牵连的学者。”

冯森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拜占庭的一桩子烂事。

在天父各个教派的教义中,天父的圣灵都是没有形体的,像洪天王那种上帝是白胡子老头的那种说法,在这个时代就是纯纯的异端。

但唯独天父教义在希腊地区传播的时候,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希腊人认为圣像是一种教育和传播工具,并非十诫中的偶像崇拜,于是开始大肆修建圣像(包括雕像、壁画、绘画等)。

希腊人的本意是好的,下面的人的执行坏了。

那些教士与主教,甚至一些平信徒,他们以给天父和圣母塑像的名义,大肆号召信徒捐款,并以供奉圣像为名,大肆侵占土地。

可是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在撒拉逊人的军事压迫下,不得不进行军区制改革,军区制改革需要大量的土地,这些国有土地和起始资金从哪儿来?

不就只能是从教士们手中拔地了吗?

而这场斗争也逐渐从单纯的宗教斗争,变成了事实上的教权和王权的政治斗争,一些倒霉催的,比如博莱努斯自己,就被这该死的政斗牵连了进去。

“在进行恢复圣像运动之后,伊琳娜女皇清洗了一批圣像破坏派的官员与学者,他们失去了在东方的土地,又失去了公职,备受排挤。”

博莱努斯感叹了一声,“我之前曾邀请过他们,但那时他们还心存希望,但现在,随着圣像致敬派的掌权,他们已经绝望了,所以才承诺到汉堡来,继续进行他们的研究。”

“这些人之前担任过东帝国的公职?”

“是的,大部分都担任过,这些学者常常作为各个官员的顾问,为他们出谋划策。”

太对了,太对了!

“好好好!”冯森大喜过望,轻轻鼓掌,“你这次可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大惊喜,我之前承诺的,西不列颠公司的股份,你回头就去汉堡那边领吧。”

“感谢您的恩赐,慷慨的公爵阁下。”博莱努斯喜滋滋地回复道,要说对在拜占庭的仕途绝望,不仅仅是这些学者,连着博莱努斯自己也是一样。

虽然君士坦丁堡宏伟壮观,可那里却不是博莱努斯的未来。

“这次你们一共带来了多少人?”

“除了这些学者与工匠,还有他们的家属以及雇佣来的护卫,还有一批失地的拜占庭士兵,总共一千多人。”

“这次的人怎么这么多?”

“这还得是您的功劳啊。”博莱努斯感慨地说,“原先,我们不管是从伏尔加河走还是从潘诺尼亚过,都是十分危险的。

可今年我从多瑙河走的时候,却有着您的牙兵以及哫罕部落的沿途守护,到了波西米亚,又有犹太人帮忙,除了一开始逃避保加尔人惊心动魄外,基本没遇到什么危险。”

冯森微微点头,手指轻敲膝盖过了一会儿才问道:“老方那边情况如何?”

“听那些哫罕部落的人说,他们先是夜袭了附近几个斯拉夫村社,逼迫他们纳贡。

然后又和哫罕部落敌对的部落大战了一场,吞并了那个挑事的部落,游牧民嘛,向来强者为尊。

现在的哫罕部落,在方校尉的帮助下,基本已经摆脱了之前的困境,虽然依旧被排斥,但至少不至于像之前那样危在旦夕了。

听说他们后来还建起了一个版筑城,而方校尉最近学着您的法子,在对哫罕进行八旗化,只是缺少物资……”

“原来是找我哭穷来了。”冯森哈哈大笑,“这样,这次你回去,给他们带上一百副铁扎甲和二百副皮甲,然后还有一些武器与农具也带上。

你船够吗?要是不够的话,我这里有许多船,我派一个汉人商队跟着你,一起去维也纳,以后,等保加尔人平定了,就在维也纳建一个商栈,就在那里进行互市交易。”

第三百五十章 蛐蛐三倍兵力也想打赢我?

云卷雨歇,疾风劲烈。

一面印着黑龙的三角旗在疾风中上下起伏,仿如一条真龙,正在发出咆哮。

掌旗的旗官高举手中的旗帜,身体随着坐下矮小的驽马而起伏,在他的身边,一头高壮的肥灰大马不屑地打着响鼻。

在旗官的后方,是府兵们。

他们就没有牙兵一人双马甚至三马的待遇了,只是每人牵着一头驴子或驽马缓缓前行,在驽马的身上,挂着府兵们的武器,粮袋,水袋,头盔,臂甲等。

府兵行军基本上只穿半甲,平时他们偶尔也会骑马前进。

但可惜的是,前段时间连日大雨,地面松软而潮湿,假如骑马还要带辎重,很容易陷入泥坑、折了马腿或者损伤马力,于是只能牵马前行。

旗丁们就没有马了。

他们大多数都是扶着驴车,驴车上放置重物,这些旗丁反倒是穿了全甲,毕竟皮甲或者锁子甲不如扎甲重。

“那里是何处?”冯森站在一座小丘上,朝着远方坐落在平原上的城寨遥望,远处的青山黑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一旁的维莱蒂旗丁向导马上回复道:“那是廷根,直属于布伦纳部落,过了廷根往东走,便是德拉戈维特市。”

冯森扭头又向另一边的诺斯轻骑问道:“德拉戈维特的大营就在这里?”

“是。”那诺斯轻骑有些激动地回复道,“禀节帅,我们折了九个弟兄,才确定了他们的位置、人数以及此地的地形。”

“嗯……”冯森望着眼前的平原,轻笑了一声,“你再说一遍。”

“喏。”诺斯轻骑清了清嗓子,眼珠朝左上移动,这段长难句汉话,他昨天可是背了一个晚上,为的就是不让他们诺骑营,被隔壁的斯骑营看扁了。

“据我们对他们土灶,炊烟,采水人数,营帐,粪便,直接观测等信息的记录,许孔目推测,维莱蒂约有八千到一万两千人。”那诺斯轻骑卡壳了半秒,又继续说道,“而据许孔目推测,廷根城寨内的老弱妇孺已基本全部被移动到后方,城寨内全部都是青壮,但真正的亲兵武士数量未知。

此地地形东北是山,东南是湖与树林,刚刚好卡在前往德拉戈维特的路上,但如果从北方绕路,也不是不能过,只是颇费时间。

若要攻城或野战,切要注意此处地势。

此处位于河口,水泽与矮坡纵横,还有沼泽,加之前几日大雨,地面松软泥泞,轻骑倒还可,若是重骑,恐怕要陷蹄子了,不可不注意。”

冯森点点头,笑意盎然地拍拍他肩膀:“嗯,干得不错,去领赏吧。”

“这德拉戈维特倒是找了好地方与我们交战。”张世成不爽地看着城寨前纵横的水流,“怪不得前几座城寨全是空城和老弱妇孺,原来全聚在这了。”

“这里森林阻隔,大多数的部落都是人口紧密居住在一个城寨附近,想要调集征召兵力,比别处要方便得多,起码不用层层下达了。”韩士忠考虑的却是对方的人数。

冯森瞧了眼一旁的萧阿贵,这位萧阿贵与方心如这批人不同,不是冯家自小收养的家丁孤儿(升迁优先考虑),能在关系户中脱颖而出,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萧校尉。”

“末将在。”

冯森掏出马鞭,指了指前方的城寨:“假若你是德拉戈维特,你会怎么打?”

萧阿贵思考了一分多钟才躬身道:“若是末将,以维莱蒂人中有两成精锐考虑,上策乃是弃城逃跑,将部曲分散在森林和小部落中,日夜骚扰。中策是固守城池,凭借地利以求天时。下策乃是出城迎战,以区区三倍兵力直面我军。”

“好小子,那你觉得德拉戈维特会采取何策?”

“当是中策。”

冯森刚想说话,一旁的张世成却急匆匆地说道:“戳啦戳啦!节帅你看他们,出城迎战了!”

冯森一听,转身便朝着那边遥望,而张世成则不屑地看了一眼萧阿贵,冷哼一声。

张世成属于家丁派,自然看不起这种靠讨好真慧副使上位的“幸进”,娘的,老子培养的那几个小弟还没出头,你倒是会抓机会,抢了个座。

对于这种情况,冯森有所察觉,却也没制止,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只要不是恶性斗争,他向来不制止,甚至有时候还会刻意诱导。

此时,廷根的城寨中大门洞开,一群乱糟糟的维莱蒂青壮从城门中挤了出来,他们大声吵嚷,晃晃悠悠,像一团无头苍蝇,从门洞中“嗡”地钻了出来。

哪怕是各级首领大声呼号,依然止不住混乱,在临战状态下,紧张的情绪还是让这些维莱蒂人躁动不安。

有武士上阵后忘带矛的,有走到一半拉肚子的,有挤到水里被冲走的,有跟错了队伍找不到首领的。

甚至有一个高个小首领,好不容易带人挤了出来,回头一看,身后全是不认识的人,而且人数比他带出来的都多……

只可惜地形原因,冯森只能步兵进攻,哪怕是轻骑兵都容易因为沼泽或水坑而出事。

要不是此处土地松软,这个时候,冯森派出轻重骑兵先射再引,最后重骑冲锋,就足以让他们溃败大半。

而从数量上来看,正如那些轻骑所说,德拉戈维特足足出动了一万一千人。

德拉戈维特算是掏空了家底,用光了人情,把前线几个城寨的青壮撤到廷根,强征了所有能控制的小部落,还从雷达里人、托伦斯人和切尔西帕尼亚人那里借来了五千援军。

为此,德拉戈维特得罪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维莱蒂部落,但他没有选择了,冯森攻城的速度太快了,假如继续慢吞吞的,冯森马上就到他家门口了。

其实,冯森现在的位置,基本就等于他家门口了。

在泥泞平原的另一边,冯森的军队也在列阵,号鼓声金锣声不断响起,旗丁们飞速将驴车马车围成一个圈用作临时营地。

民夫们立刻从车上拿起拒马,安插在周围,同时拿起了木矛。

府兵与牙兵们快速地穿戴上兜鍪、臂甲等,在孔目官和军法官的监视下,队正们飞快地给下属火长下着命令,转化为一个个旗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形成军阵。

另一边的老旗丁们则挥舞大棒,一边怒吼一边殴打新旗丁列阵,甚至有新旗丁被打急了,跟老旗丁干起来的,但很快便被军法官处理了。

至于撒克逊武士们自然比维莱蒂人好不到哪儿去,但至少他们都是按照火长十人一队,没有部落和亲兵的限制,加上还有冯森分配的牙兵校官指挥,列阵速度和诺斯义从们不相上下。

另一边,诺斯义从们倒是出乎了冯森的预料,这群人攻城野战打了这么长时间,得到了锻炼,加上诺斯人的文化与狩猎传统,列出来的阵型居然有模有样的。

很快三个阵型出现了,依旧是经典的左中右三军,加上冯森率领的预备队。

毕竟就四千人,冯森搞不出那种几万人凹凸不平的复杂大阵了,但打这些维莱蒂人,斜击战术够用了。

冯森要考虑的不是赢不赢的问题,而是赢多少的问题。

这不是冯森傲慢,而是事实便是如此,战争不是战场上的豪情与拼杀,而是细致的规划,充足的饷银,严酷的训练,繁琐的计算。

哪怕不靠斜击,就站撸,维莱蒂人同样不是对手,只是冯森方伤亡会比较大而已。

就算天时地利都不在冯森这边,他顶多就是暂时退却,绝不会出现大败或溃败。

骑着飞鬃来到沉默的军阵之前,冯森并没有发表什么演说,他侧过身子,将马鞭指向前方,声音平静,却能让所有人都听到:“敌在那处!”

“杀!”

“杀!!”

“杀!!!”

第三百五十一章 六丁六甲,护我大军

冷风吹过,还带着一点雨丝。

一些衣衫不整的维莱蒂农兵甚至在瑟瑟发抖,他们抱着怀中的长矛,互相挤在一起,与其说是列阵,不如说是取暖。

城寨前,维莱蒂人开始了列阵,按照老传统,首先是第一二排最精锐的武士手持盾牌和短斧,而第三排的武士手持短矛和长斧。

在这第三第四排的敌人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兵种,那就是标枪兵,他们都是各自部落里最好的猎手,每个人背上都背了六到八根标枪。

疾风压过人们的头顶,号角和战旗一齐怒吼和飘扬。

在这肃穆的气氛中,军阵后方传来了一声古老而苍茫的呼唤。

一群斯拉夫术士们一边诵读古老的咒语和祝福,一边晃动身上的各色祭祀的道具,先一步快速地朝着冯森的军阵走去。

术士们聚集在一处事先搭好的宽阔土台上,正好能被所有的维莱蒂人看见,一团带着丝丝蓝色的火焰冒出,顿时让人群发出了一片惊呼。

身着长袍的斯拉夫术士,穿梭在篝火的光芒中。

他们的袍子是深红色、深蓝色甚至还有淡紫色,点缀着金丝的符号和图案,他们的头上戴着带有羽毛和动物角的冠饰,象征着他们与自然和灵魂世界的联系。

随着鼓声的敲击,术士们开始跳起舞来。

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神秘,身体随着节奏扭动和旋转。他们的手臂高举,向天空伸展,仿佛在与神灵对话。脚步有力地跳动,每一次着地都伴随着声音的回响。

随着舞蹈的进行,术士们继续诵读古老的咒语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