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第226章

作者:会手艺的猫

  地域性的优势,使得南方地区自古就是大秦帝国的粮仓。

  自然而然的,仓廪足而知礼节,繁华的文风由此而盛行。

  只是,这种繁华的背后,藏着的是延续数百年的墨守陈规。

  大秦帝国的世家门阀们多出自于南方,早年的各大家族为朝廷奉献出钱财与粮食,以供秦夏两国大战时的秦军粮草战略储备。

  大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世家女子入伍为将,指挥了一场场击垮夏军攻势的优秀战役。

  丰厚的军功与高尚的觉悟,让众多世家门阀们应运而生。

  从那之后,世家门阀们开始在当地及其周边拥有了浩大的民声。

  可人与人总是不一样。

  初代家主对大秦帝国效以忠心,大秦女帝对其报以厚待。

  然而,后代的世家家主们却与她们的祖辈不同。

  在各大世家手握权利之后,野心便会变得越发膨胀。

  拥有了庞大的钱财,得到了强大的民声,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那还缺什么呢?

  除了一国之君的宝座,什么都不缺了。

  帝王的位置,需要军队来守护。

  所以,前几代大秦女帝才会极为强硬的斩去了她们胆敢伸向军队核心权利的手。

  直至两百年前,各大家族方才转武为文,用侧面控制地方官员的方法来当一个彻头彻尾的土皇帝。

  大秦南方的所有富庶州郡,皆在她们的运营与掌控之中。

  这种一家的几代人一直掌控地方的深层影响,使得当地百姓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认世家不认朝廷。

  尽管大部分南方的百姓们已然接受了世家门阀们覆灭的事实,也逐渐开始期待起了大秦朝廷的改革。

  但大秦南方的许多富庶州郡内部,在推行凤阁的改革政策之时,依然有着极大的阻力。

  削官、削职、削地,这三项自然是一项都没能够在这些经济重地落实下去。

  这也是秦清寒与凤阁阁老们能够意识到的情况。

  有谁愿意让出自己的利益呢?

  除了真正心有大义的有志之士,没有人会真正心甘情愿的为了帝国发展抠出自己手中既得的特权。

  人心总是自私的。

  不要指望着人性的上限有多高。

  因为人们总能让你知道人性的下限都多低。

  所以,秦清寒与顾紫真等人本身就没有对顺利改革的道路做出多大的期待。

  反而是早早的意识到了改革之路的艰难,以至于可能会让她们新建立起的‘无世家门阀’的新体系遭到剧烈的冲击。

  可不管怎样,国内的局面还是可以稳下来的。

  改革四部曲——削官、削职、削地、削兵。

  前三者受到的阻力,可谓是相当的强烈。

  无论是保守派的官员们,还是南方拒不配合的士绅乡绅们,都让‘削’这个字眼变得分外苍白无力。

  但后者,看上去却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改革项目。

  毕竟在和平年代里,相比起军队的缩减与精炼,显然还是官职与土地听上去更重要一些。

  大秦北方的军队也已经开始了大量的裁兵计划。

  预计在明年年初,大秦帝国的军费将会缩减至原本的四分之三。

  可这对于秦清寒与改革派的大臣们来讲,自然不可能是理想中的结果。

  大秦帝国的军费实在是耗费太多的资源与钱财了。

  光是军队吃空饷、喝兵血的银钱,便占据了大秦赋税的五分之一!

  这笔靡费极为巨大,待得秦清寒继位之后,已然不得不带领着群臣去面对这个难解的问题。

  然而,在她与改革派大臣们对全国大裁兵一举抱有必得之心的时候。

  十二月初三,大秦南方诸多州郡的邸报与官员们的奏折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京城,火速送往凤阁值房,再上传到秦清寒的御桌案台之上。

  从南方各州郡传达过来的信息很多,意思也表达的非常明确。

  但其中的相同点,却是让秦清寒读完后差点儿凤颜大怒。

  各州传来的邸报与各州官员们递上来的奏折上面,对于局势的描述相当清楚。

  她们说没钱,我们这里没人。

  她们说要钱,我们这里要人。

  前者皆是在当地与大量士绅乡绅们有连理关系的领兵将军们的反对。

  后者则是被秦清寒与凤阁阁老们亲自任命的下放当地父母官的求助。

  总之,如今的南方就是这种僵持的局面。

  军队不可能裁兵,也反对朝廷削减军费,而且还要变本加厉的申请增加拨向南方军队的军费。

  至于缺少当地拥有民望的乡绅士绅支持的空降州府官员们,对这些阳奉阴违的军队将领们无能为力,只好求助朝廷再拨人才过来帮忙落实改革。

  而秦清寒又不能直接开帝国先例的给各地的州府们约束军队的权利,自然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极为愤怒。

  落实在南方改革的第一步都受到了如此大的挫折,后续的改革岂能顺利?

  原本她还以为只要能借此一步不着痕迹的杀棋,便可以悄无声息的打开南方那些顽固不化的保守态势。

  如此一来,这项削兵的改革,自然能够为朝廷接下来的改革政策做些准备工作。

  可谁曾想,那些人竟然完全不打算接受一丁点儿的改变,单纯就想着在大秦帝国上继续当吸血的‘寄生虫’。

  这简直就是要暗地里反抗皇权的架势!

  秦清寒在看清了这一点后,焉能不怒?

  只是,她在改革道路的未来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又不能率先做出激进的决策,以免事态的发展刺激到原本在北方进展顺利的削兵改革。

  所以,秦清寒在这几天连续召集改革派的大臣们,商量着如何应对南部的保守势力。

  连同顾紫真在内的凤阁阁老们,都开始对此感动棘手起来。

  时间在这种君臣焦虑的气氛度过。

  直至十二月初七,鸾凤内宫的霁月阁内迎来了一位负责宫内外传话的宫女。

  顾长歌从她的口中得知,秦清寒同意了顾紫真想要接他回家住几日的请求,今日便可以回府面亲了。

  他闻言几乎没做什么犹豫,便决定带着阿福离宫回府。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顾长歌除了已经开始有‘物理修复’琅儿回归原状的打算之外,也听闻了大秦朝廷对于南部地区改革的不利局势。

  尽管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却未曾想保守势力的反抗这么强烈,竟有点儿完全不给女帝秦清寒面子的意思。

  很明显,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信号。

  南方的保守势力显然不打算给改革一丁点儿的存活机会,直接在萌芽阶段就给掐灭掉了。

  同时,南部许多富庶州郡内的百姓们也有被煽动的迹象。

  好似朝廷裁兵损害得不是那些士绅乡绅与领兵将军们的利益,而是这些无知的民众们的利益一般。

  这种可笑的局面,仿佛让顾长歌看到了他印象中的华夏历史。

  似乎每个朝代,乃至于现代社会,都会有这种可笑又可怕的事情发生。

  古时的百姓们是被世族大家们迷惑,却又反抗朝廷的改革。

  现代的人们又是被万恶的资本控制,却又谩骂伸来的援手。

  历史总是无限制的轮回。

  何其可笑?!

  顾长歌整理好衣装,抬步走出房间,叫上了等在一旁的阿福。

  “小福子,走了。”

  阿福赶忙跟了上去,脸上有着回家的兴奋。

  “少爷,咱们这是回府?”

  “当然。”

  “那少爷可得好好休息一下了。”

  “我怕是休息不了了。”

  “啊?”

  听出了阿福的疑惑,顾长歌回头笑道:

  “小福子,你知不知道,什么叫作‘斩蛇之手’?”

  阿福茫然的摇了摇头。

  顾长歌停步在院落中,抬手挡住刺眼的阳光。

  忽然,他猛地一握拳,嘴角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若世上无龙,唯有搅乱人间之蛇。

  那我这个来到这里的旁观者...

  姑且就来当一次‘斩蛇之手’吧!”

242-我,顾长歌,回来了

  俗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

  顾长歌就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凭自己的本事,不可能去管得了天下人的闲事儿,更没有精力与能力去跟那些满肚子弯弯肠的官员们勾心斗角。

  顾长歌不会傻傻的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会在比较这个时代的时候,显得他有多么的高人一等。

  论起各种阴谋诡计,那些浸淫朝堂数十载的大臣们,几乎是碾压顾长歌的存在。

  例如当初在世家门阀被覆灭前的那段时间里,多少大臣被忽然冒出来的罪证给摘掉官帽,一夜之间沦落为牢狱之徒。

  这些隐藏在阴影中的杀机,平日里笑眯眯的如同老好人一般的顾紫真,从未在对手的面前暴露出过一丝蛛丝马迹。

  待得真正开战之时,立时爆发出骇人的威慑力。

  这便是凤阁首辅的手段。

  而这仅仅是顾长歌能够从那场派系斗争中看到的明面手笔罢了。

  更多不为人知的暗战,就连顾长歌都不知其中详情如何。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身为现代人的优势,并不是脑子多么的聪明。

  而是在知晓了历史变迁的规律后,眼界变得开阔,思维变得不同,具备跳出常规思维逻辑的能力。

  故而顾长歌依旧准备在这个事件中充当一个幕后推手的角色。

  毕竟上一次的覆灭世家门阀,他就根本没有正面露面过。

  即便到了后来,已经开始有人发现这场突如其来的帝国变故之中出现过顾长歌的影子。

  可那也仅限于聪明人的猜测罢了。

  没有可信的证据,没有可靠的依据。

  那么,便没有人会相信当时提供让世家门阀们面临灭顶之灾的重要情报,竟会是一个小男人算计过来的。

  说实话,顾长歌其实也不想参与到大秦改革的泥潭中来。

  但谁让他有个位高权重的娘亲呢?

  顾家是当年是一介寒门,因才华得到当代大秦女帝赏识后擢升为官,天生就是保皇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