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第233章

作者:会手艺的猫

  “倒装句的定义是什么?”

  “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顾长歌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不错,回答的很好。”

  杨夭儿闻言眨了眨好看的大眼睛,丝毫没有因为被顾长歌夸赞就得意忘形了。

  它知道,这一番问答叫做‘知识回顾’,被顾哥哥称之为‘考验的前戏’。

  接下来的问题,才是这次考验的高潮。

  果然。

  顾长歌在笑着夸赞它一句后,立马又严肃的问道:

  “问:属于是逆大天了,这句话是倒装句吗?”

  听到这个问题,杨夭儿立刻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顾长歌教给了它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小狐狸虽然开始变得稍微成熟了一点。

  但它好奇的本性,在处于成长期的时候,终究是改不掉的。

  为了防止杨夭儿再次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顾长歌果断选择了这种考验加教授的学习模式。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非常的正确。

  至少在这一个多月里,顾长歌再也没有被小狐狸给问到无言以对了。

  时间悄然度过,杨夭儿在脑海中推断了许多次,最终还是确定了‘属于是逆大天了’这句话不是倒装句。

  按照顾长歌的理论来讲,‘属于是’放在后面才应该是倒装句。

  所以,杨夭儿带着自信又兴奋的语气,肯定的回答道:

  “这不是倒装句!”

  顾长歌闻言挑了挑眉。

  “只有一次机会,你确定吗?”

  杨夭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确定!”

  “不改了?”

  “不改了,这句话就不是倒装句!”

  “很好!”

  顾长歌笑容灿烂的点了点头,看得杨夭儿当即就准备要胜利的欢呼。

  可他的下一句话,却让杨夭儿当场有种要石化的冲动。

  “可惜了,答案错误!”

  杨夭儿闻言愣了许久,才有些悲愤的问道:

  “为什么?

  顾哥哥,你不要耍赖!

  这明明就不是倒装句,你教过我的!”

  顾长歌笑眯眯的摆了摆手,示意它先不要激动,旋即语速不疾不徐的解释道:

  “夭儿,你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跳出惯性思维。

  当一句话用‘属于是’开头,你会认为我没有用倒装句。

  但实际上,这是倒装句的倒装句,也可以是倒装句的倒装句的倒装句的倒装句。

  主句是奇数次的倒装,‘属于是’在后面。

  主句是偶数次的倒装,‘属于是’在前面。

  奇变偶不变,这就得牵扯到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的口诀了。

  同时,这也是我明天准备要教给你的东西!

  所以,我说夭儿你不懂的还有很多,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长大了。”

  顾长歌经典胡说八道的‘循循善诱’着,把杨夭儿给听得一愣一愣的。

  良久,杨夭儿才挎起个小狐批脸,幽怨的看了顾长歌一眼,转身跳窗户跑去寻思倒装句的格式去了。

  顾长歌坐在桌边,优哉游哉的喝着茶水。

  夏秋已过冬夜至,蝉鸣消逝梅花开。

  在大秦一直坐等恋人归来,偶尔再蒙骗一下无知的小萝莉。

  这种生活,还真是挺不错呢!

250-大秦史上第一位UC式的记者(求月票)

  一连三日,改革派的核心大臣们集体在家休息。

  在这几天里,京城中的舆论几乎是快要掀翻阴沉的天气。

  京畿地区的上空又开始聚集起了阵阵乌云,像是要酝酿着今年的最后一场大雨。

  气温渐渐随着初冬的寒风所降下,吹冷了百姓们的身子,也寒了众多保守派大臣们的心。

  顾紫真及一众凤阁大学士,与六司条例司主权官员们的休假,经历了几天时间的发酵后,终究还是在朝廷上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

  起初,除了保守派的官员们之外,没有多少朝臣怀疑被当今陛下忽然向顾紫真等人下达恩旨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

  可等到京城的舆论莫名其妙的传播到了‘当朝首辅大人又有新政要发布’的地步时,许多中立官员们方才反应了过来。

  怪不得这几天保守派的大臣们突然在朝中用各种借口向改革派发难,企图逼出顾紫真等人上朝辩解。

  原本她们还不明白这些没作用的弹劾究竟是有什么意义。

  但到现在,大家都醒悟了过来。

  原来是保守派慌了!

  毕竟没有人愿意在得知对手藏着底牌的情况下,还傻傻的装作不知道的模样。

  唯有想办法将顾紫真等人逼得不得不把手牌摊开,大家才能放下心来。

  人们总是会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

  在如今这种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派系斗争一触即发的重要节点上,两方势力的官员们更是感到紧张。

  一步错,步步错。

  没将所有的预兆都算进来,只有满盘皆输的结局。

  大秦南方州郡的反抗新政的动作开始消停下来了。

  兴许是这几天被朝堂上的大佬向那边传话严禁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闹事,以免被改革派抓到把柄。

  京畿地区的百姓们也开始在街头上议论纷纷,都对现在的改革不抱什么希望。

  凭心而论,大部分的大秦子民其实是想要改变现状的。

  属于老百姓们的土地越来越少。

  从军的将士们收到的银钱更是一年不足一年。

  朝堂上每月都能传出政令下达、各方纠缠不清的言论,以至于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政迟迟落实不下来。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这些事情,民众们都能亲身体验到。

  她们又不眼瞎耳聋,自然都能看得很清楚。

  可‘变法’二字,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百姓们担心改革后的大秦帝国,可能还会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加艰难。

  听说秦北之地的州郡已经进行了裁兵,并重新计量军费开支。

  但除此之外,依然还是在坊间流传着削兵之策的坏处,曲解新政的内容与意义。

  搞得许多百姓们还以为当今陛下是和平惯了,连武备之事都开始轻视了。

  故而大秦凤阁与六司条例司的变法延续至今,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多少的民心。

  对于一个数百年未曾经历过大型改革的国度来讲,保守的心理一向都是占据主流的。

  朝臣们是极度现实的。

  而大秦帝国的民众们,同样也是现实的。

  官员们顾着自身的利益,百姓们顾着眼前的利益。

  没有切身的好处,别想让任何人支持改革的进行。

  朝臣们看得到新政的好处,却装作看不到,并派人在私底下大肆传播变法的坏处。

  百姓们看不到新政的好处,又听到坊间的谣言,自然没人会对改革抱有多大的好感。

  正是因为这个现状太过于真实,顾长歌才会在前些天的时候,对顾紫真首先提出要将变法的重心放到获取民心上面。

  或许是由于时代的桎梏,大秦朝堂上鲜有人看得到民心的重要性。

  毕竟这不是华夏古代,没有‘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在‘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世家门阀于百姓们而言就是一座大山。

  朝堂上的官员位置,也尽皆都有定数。

  寒门中人不可能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上来。

  而在百姓们的心中,其实也将她们自己当做天生的平民。

  这才有了大秦前中期的‘州牧’,表面上的意思为‘牧守一方,守护民众’,实则意指‘代天牧民’。

  到得世家门阀们覆灭前百年时间,大秦帝国开始出现科举制的雏形。

  寒门势力逐渐崛起,却依旧抗衡不了世家门阀掌控朝局的局面。

  直至世家覆灭、门阀倾覆,秦清寒用上的力量也不过是顾紫真等人的寒门势力罢了。

  至于民心所向,只会趋同于胜利的一方。

  人们从来都是这样。

  明明应是她们帮谁,谁会赢。

  可实际上,现实却是谁赢,她们才会帮谁。

  所以,在改革之初,就连顾紫真本人都多么看重百姓们的支持。

  只不过,后来的变法屡次受阻,凤阁的大学士们从秦北之地的军士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尽管秦北四州有三大州的地方官员们对新政阳奉阴违。

  但各州各郡的底层军士们却相当的拥护这一项‘削兵’的政策。

  军营中的老弱病残,其实早就想回故乡了。

  可大秦律法中有条律,严禁五十以下的军士归乡,否则按照逃兵论处。

  故而她们在军营中拿到的军费会少之又少,且大部分被上层的将官们克扣。

  更有甚者,将官们会将这一批将士们的军费全部贪墨,一分钱也不给她们下发,只给些每日供给的饭食而已。

  又因为她们本身就是身体残弱之人,在军营里面极为不受待见,自然过得相当艰苦。

  因此,在新政下达之初,青州的戍边军就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哗变。

  原因是青州太守柳望谷做的太过分,根本不像其余两大州的太守一般,象征性的改善一下军队的状况,反而还一直隐瞒不发。

  以至于到得青州的戍边军得知此事后,已然是新政下达的一个月后了。

  突然燃起的希望破灭,许多底层军士们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直接策划了一场哗变,乱战中杀了十三名贪墨军费的中层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