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第693章

作者:会手艺的猫

151-破局之法

  片刻后。

  文圣胥子听完了小弟子的解释,忍不住眉头微皱,说道:

  “陛下,不厚道啊。”

  杨钟很赞同的点了点头。

  “老师说的是,陛下确实做的有些不厚道了。

  讲经筵席向来是我们大夏文人之所,怎能让一秦国的小男子安然坐之?

  更何况,那个广陵县主算什么东西,也配让老师为之陪坐。”

  这位名为杨钟的文圣小弟子,便是杨颖的亲姐。

  关于杨颖一家在秦国安西城被处置的结果,杨钟也是前些天才从过往的行人口中听说的。

  很明显,杨钟得知此事后,对此感到极为愤怒。

  因此,杨钟这几日对那位秦国的广陵县主,抱有极大的偏见与厌恶。

  此刻听到胥子所言,杨钟立刻以为是自家老师不满于当今陛下没有请她去讲经筵席上讲学。

  而是去参加一场专门为那位广陵县主设立的讲经筵席。

  这对于大夏文圣来说,已经算是折胥子颜面之事了。

  身为胥子的小弟子,杨钟自然也会感到不满。

  只是,胥子一听杨钟的愤慨之语,就知道她这个小弟子又想歪了,顿时呵斥道:

  “钟,为师何时说过不满于为广陵县主陪坐了?”

  杨钟闻言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老师不是这个意思吗?

  那个广陵县主明明是秦人,却剽窃了老师与李才子的诗作。

  可当今陛下还要为了他准备筵席,岂不是...”

  话未说完,胥子气得拿起手中的竹简,拍在杨钟的头上。

  “为师怎么不知道,广陵县主剽窃了为师之诗作?”

  听到此话,杨钟顿时懵了。

  “老...老师?”

  胥子对自己晚年所收的这个小弟子极为失望,叹息道:

  “钟,诗词一道,本就是偶而得之。

  焉知今日今时之作,不会明日明时恰好对上词与句?

  况且,为师在街头的那首杂诗,不过随口一吟罢了。

  任何人都可用此格式,写出完全不同的数十首诗,凭什么就一定是为师先取之?

  说不定,那位广陵县主在秦国所作那首诗之日,尚在为师当日街头随口一吟之前。

  如此道来,是否为师也成了剽窃他人之作的无耻之徒?”

  听到这番话,杨钟讷讷不敢言。

  但很明显,她表面上不敢反驳,心里却还是对广陵县主有所偏见。

  毕竟她的亲妹杨颖一家,就是被那个广陵县主派人处置的。

  不管胥子如今说什么,杨钟心里对顾长歌还是会抱有敌意。

  胥子当然清楚自己的小弟子心里在想什么,语重心长的说道:

  “钟,为师早已让你的师姐们查过。

  广陵县主所作《白头吟》、《致行人》之时,已是去年的夏末秋初。

  然而,李府小公子却声称这两首诗是他在年初所作。

  钟,你好好想想,到底谁才是被冤枉的那个人。”

  胥子也不管杨钟惊愕的表情,直接将她最后的话说完。

  “故此,为师说陛下不厚道,便是因为广陵县主本就是清白之人。

  可是,陛下却将他放在了群臣之对立面。

  广陵县主此行是为了讨回清白,却被迫成了一柄砍向李家的刀。

  陛下只需在筵席之上,恢复广陵县主之清名,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砍倒李家之盛名。

  此计虽妙,却也让广陵县主平白遭受到了无妄之灾。

  往后不管广陵县主如何清白,都照样会被我国的文士们敌视。

  到时只需再出一个‘李府小公子’,广陵县主又会陷入污名之泥潭。

  对于我等文人来说,实在是委屈了广陵县主啊...”

  说到此处,文圣胥子长长的叹了口气。

  似乎是在感叹那位广陵县主的命运。

  杨钟听完了老师的话,此时也不由自主的动摇起来。

  诚然,她是因为家人的原因,对顾长歌抱有敌意与偏见。

  但若是换位思考的话,杨钟也能理解那位广陵县主被平白污蔑的愤怒。

  以及,现在被陛下借刀杀人的悲惨命运。

  说到底,如今的大夏朝廷之中,李家早已成了当今陛下必除之阻碍。

  只因李绮闻此人无甚大的治国才能,却偏偏有极强的投机眼光。

  论起李绮闻的发家史,无非就是攀上了当年先帝经历的五凤夺嫡的从凤之功。

  而李绮闻偏偏又是个文臣,还活得比当年那批人久得多。

  因此,真要论起资历来,李绮闻确实算得上是排得上名号的两朝元老。

  再加上李绮闻当初被先帝临终前设为辅政大臣之一。

  这导致整个李家都逐渐有了一部分不臣之心。

  说李绮闻当年只想做权臣,那可真是太抬举她了。

  人家哪里是想做权臣啊?

  那是想做圣人!

  李绮闻掌权期间,从不做任人唯亲之事。

  但凡是与李家有关之人,不仅不会身居高位,反而还会故意打压。

  李家作为高门大户,小辈的子女自然不少。

  但李绮闻自先帝驾崩之前的几年,就在暗中运作、广泛联姻,却偏偏不给那些与李家有关的人予以便利。

  而是专门培植朝堂之上,那些除了李家之外的亲信臣属。

  如此一来,李家之势力遍布朝野上下。

  这一系列巩固权柄的措施,使得李绮闻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名声。

  无论是良好的官声、民声,还是大夏朝政之权,都落入了她李绮闻的口袋。

  可以说,李绮闻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无疑不在展露着她们李家的野心。

  因为在另一个世界,篡汉者王莽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只可惜,李家的家业实在太大。

  那些怀着攀享富贵的目的之人,与李家联姻之家族也太多。

  因此,这些联姻家族对李绮闻之举的愤慨与不满,竟然也逐渐开始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苏窈窕继位后,准确捉住了这一点破绽。

  没费多少力气就将李绮闻的政治联盟给暗中瓦解了。

  以至于苏窈窕继位的第二年,提出擢升李绮闻为太尉的提议时...

  满朝文武大臣竟有将近半数之人,公开发声支持当今陛下擢升李相国的提案。

  这些满脑子都是利益的蠢才们,着实把李绮闻气得不轻。

  可大局已定,李家又不可能当场造反,只能眼睁睁看着手中的权柄一点一点被当今陛下给稀释掉。

  直至现在,李绮闻这位超品的太傅,手中已无多少实权了。

  空顶着个‘李相国’的帽子,却只能沦为朝堂御史们的靶子。

  若不是李绮闻自知能力平庸,此前从未有过太大的错误。

  恐怕没等到顾长歌被李嘉然污蔑,李家就已经被苏窈窕一撸到底了。

  所以,李绮闻在当今夏帝的眼里,其实就是一条正试图挣扎的丧家之犬罢了。

  尽管文圣胥子已然年老,也几乎从来不掺和朝廷之事。

  但是,杨钟知道自己的老师,看待未来局势的眼光,从来都没有错过。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当今陛下是一位很特别的帝王。

  她不同于大夏帝国的前几代大夏女帝,只会循规蹈矩的做一位不合格的守成之主。

  当今陛下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她已经开始对过度‘繁荣’的文官集团,展开了清洗的前奏。

  而广陵县主一事,将会成为扭转大夏帝国如今文强武弱之局势的导火索。

  杨钟想来想去,竟然想不出一个怎样为广陵县主破局的方法。

  想到那位让她心情复杂的广陵县主,杨钟不由叹道:

  “老师,弟子知错了。

  弟子只知家怨,却不曾想到如此深远。

  只是,弟子方才仔细思索,却也未能想到他该如何破局。

  可叹那位广陵县主一生才名,竟败在当今陛下的手上。”

  看到小弟子认错,胥子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破局之法。”

  杨钟闻言,顿时奇道:

  “在老师看来,他该如何破局?”

  胥子的目光落向窗外,想到这个方法的困难程度,却又忍不住叹息一声,摇头道:

  “若是为师自始至终都想错了。

  陛下专门为了广陵县主举办讲经筵席,单纯只是为了帮助他洗脱污名。

  而广陵县主又在明日那场讲经筵席之上,凭借真才实学彻底一鸣惊人。

  如此,陛下顺利铲除李家,广陵县主又能重获清名,可谓是两全其美之举。”

  杨钟一听这话,登时摇了摇头。

  “陛下与广陵县主又无甚关系,为何帮他一介秦国才子成名?”

  胥子闭上双眼,无奈的叹息一声。

  “此事,为师又何尝不知呢...”

  随着师徒二人的感慨过后,书房中又陷入了以往的寂静。

152-筵席之日,众才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