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建安风骨 第32章

作者:少侠请饶命啊

  呸!

  谁敢这样说,毋乐章就敢啐他一脸唾沫!

  是我家太子殿下提出来的,他武士彟不马上屁颠屁颠的跑去东宫感谢太子殿下的力荐,反而要去谢秦王?

  如果他秦王早就有这样的想法,那为什么他不主动提出,反而要我们太子来说呢?

  如果李世民不同意?

  那就更好!

  你秦王这是嫉贤妒能,生怕自己手下的人超过自己啊?

  哎哟,诸位可要多想想了,在这样的人手底下,还能不能再进一步了!

  退一万步说,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李世民和武士彟也没有任何的不和,那对太子来说,最多是没有什么收获而已。

  根本就没有什么损失。

  不对,也不能说是没有什么收获——到时候可以发动太子一系的官员,对此进行大肆的炒作,将太子塑造成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贤君。

  反正太子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想到这里,毋乐章对于李文斌的钦佩是越发的加深了。

  如果说原本他看重的只是李文斌是李世民庶长子的身份,那现在对于他这个人就有着几分欣赏了。

  哼,我果然是慧眼如炬,发掘出了这么一个人才出来!

  李文斌看着毋乐章的样儿,就知道自己说的话已经被他听了进去,当即微微一笑:“怎么样,毋兄,我这个办法,还可行吧?”

  “高,实在是高!”宛如一个老汉奸一样,毋乐章竖起了大拇指,“小郎君这一招,实在是厉害的紧啊!”

  现在毋乐章已经有些坐不住了,恨不得马上就飞奔回东宫,将这个主意禀报给太子。

  “毋兄如果有急事,尽管去忙。”李文斌善解人意的说道。

  “呵呵,倒是让小郎君见笑了,某确实有些事要回去处理。既如此,那便告辞了……小郎君请安坐,卑不动尊,不敢劳您相送。”

  毋乐章连连拱手,倒退着出了雅间,然后招手唤来了百花楼的老板。

  几个金饼子丢在他手里,指着雅间道:“里面的客人不管有什么吩咐,一定要满足他。哪怕他要摘天上的……算了,这个你们也确实办不到,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吗?”

  “是,老朽明白,贵人请放心就是。”

  虽然是个宦官,可也是东宫的宦官首领,百花楼的老板自然不敢得罪。

  “嗯,办好了此事,太子殿下重重有赏。”毋乐章临走前还不忘了吩咐一句,“那个以后雅间不要动了,就给里面的贵人留着,明白吗?”

  “诺……”

  ……

  雅间里面,长孙无垢已经是急急的摘了面纱,连声问道:“文……主人,您怎么可以这样做?要知道,王爷他毕竟是你的父亲啊!而且,难道你以为这人接近你是什么好事吗?如果你父王出了什么事情,整个秦王府都不会有一个活人剩下,难道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李文斌自顾自的倒了杯酒,慢条斯理的说道:“观音婢,你却不是忒小瞧于我。我连你都能收服,更何况区区一个阉宦?”

  长孙无垢气道:“不许你拿我和这种人比。”

  李文斌哼了一声,说道:“我不是傻子,如果我是傻子的话,可能早就死了。”

  听出他话中的怨恨与寒意,长孙无垢打了个寒颤,不敢说话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不用你说我也明白。有了秦王在,我的存在才有意义。如果不是这样,他李建成,甚至就是那个毋乐章,都不会拿正眼瞧我一下。”

  “主人您能明白就好,您……”

  “我的话还没说完。”李文斌打断了长孙无垢的话,接着说道,“可就算是这样,也不代表着我要毫无保留的帮助他李世民。不是吗?”

  说着,他眯起了眼睛:“你这样劝说我,难道是与他余情未了?也是,俗话说的好,一日夫妻百日恩嘛,这也正常。”

  长孙无垢脸色煞白,不敢说话了。

  虽然她劝阻李文斌,是有为他着想的意思,可她也不能否认,大部分的心思还是在为李世民考虑的。

  看着长孙无垢的脸色,李文斌就知道自己猜的没错。

  心中暗暗叹息听话丸果然还是有它的不足之处。

  人心,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琢磨的东西。

  仅凭一颗药丸就想要控制,实在是如同痴人说梦一般。

  “奴……说错话了,请主人责罚。”长孙无垢低垂螓首,可怜巴巴的说道。

  看着她这副模样,李文斌心中的暴虐一下子再也控制不住。

  李文斌一边解着腰带,一边说道。

  “既然你想要责罚,那便如了你的愿。”

  “唔——”

  长孙无垢的眼泪都出来了,鼻孔中发出了一声悲鸣,可这却让李文斌感到更加的刺激。

  李文斌哈哈大笑着:“我亲爱的父王,你有没有想过,当初你视我为无物,甚至如猪如狗一般。可如今,你最爱的妻子却只能跪在我的面前,用唇舌为我服务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探向长孙无垢的身后。

  他惊奇的发现,那里居然已经是小溪潺潺,潮湿不堪了。

  “哟,真是想不到,我亲爱的秦王妃居然还有抖M的特质。这可真是让人感到惊喜……来人,给我送一盘冰块上来。”

  冰块很快就送到了,李文斌抓起一把冰块,然后在长孙无垢惊恐万分的眼神中,塞进了她的……

第六十一章以退为进

  几日之后,朝会。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随着宦官颇有底气的一声高喊,东宫洗马魏征应声而出:“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哦,爱卿有何想要说的?”

  “启禀陛下,臣弹劾剑南成都府太守郭令贪赃枉法……”

  “臣有本奏,臣弹劾剑南道嘉州刺史……”

  “臣有本奏,臣弹劾剑南道泸州刺史……”

  一下子跳出来十几个官员,都是弹劾剑南道的官员,不是贪赃枉法,就是各式各样的问题。

  而且是证据确凿,言之有物,绝非是道听途说,风闻奏事。

  李渊见了,当即下令将涉案官员免职,押赴长安,交由三法司定夺。

  “秦王……”

  “儿臣在。”李世民听到李渊喊自己,连忙出班。

  “你身为益州大行台尚书令,对此有什么想要说的吗?”李渊一双虎目盯住了他,不满的说道。

  “儿臣无话可说,儿臣知错。”

  李世民也很无奈,他这个益州大行台尚书令根本就没上任过一天,本来就是个虚衔。

  可父皇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这样质问他,他总不能来个当庭顶嘴,于是只能是认了下来。

  “知错?一句知错就完了?”李渊一拍桌案,怒道,“这是欺君之罪!”

  殿上的大臣们正在议论纷纷,就见李建成迈步而出:“启禀父皇,儿臣有本启奏。”

  这个时候的李渊还不是后面只能混吃等死时候的他,颇有些帝王的英武之气,听到李建成说话,很是开心。

  “哦,太子对国事有何建议,尽管提出来。”

  “父皇请息怒,儿臣以为,此事根本怪不得秦王。”

  哗——

  李建成此话一出,朝臣们的议论声更大了。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这个大哥,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难道,早上他吃药吃错了?

  李建成却是看也不看李世民一眼,只是自顾自的说道:“秦王刚刚从突厥远征归来,本就是为了国事操劳。二弟他虽然挂着益州大行台尚书令的职衔,可也是分身乏术。对于千里之外的益州就算有心,也是无力啊。”

  不管怎么样,对于大儿子给二儿子说情,李渊是乐见其成的,神色颇为欣慰。

  他也不希望自己的两个亲儿子如同斗鸡一般,动不动就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李渊看向李世民,神色缓和了许多:“二郎,朕确实对你有些过于苛求了。”

  “父皇,儿臣惶恐。”李世民连忙说道,然后又对着李建成表示感谢。

  李建成笑了笑——前戏唱完了,该上戏肉了。

  “父皇,儿臣以为,既然二弟分身乏术,那何不换一个益州大行台尚书令呢?儿臣以为,应国公武士彟,可担任此责。”

  听了这话,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就投到了武士彟的身上。

  武士彟一愣,然后是又惊又喜又忧——

  惊的是今天上朝之前,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喜的是,虽说他现在是工部尚书,数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如果去益州当一任尚书令的话,到了那里,更是天高皇帝远,那和土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益州治所成都也是十分的繁华,比起长安来也差不了多少,可谓是绝对的美差。

  至于忧……

  自己如果贸然答应下来,会不会被秦王误以为是抢了他的官职呢?

  武士彟偷眼看向李世民,却看不到他的脸上有任何的表情,心中更是忐忑。

  “哈哈哈,大哥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李世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父皇,儿臣也以为,应国公担任益州大行台尚书令,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李渊见被自己视作左膀右臂的两个儿子都这样说,欣然点头。

  于是乎,应国公武士彟卸任工部尚书一职,改任大唐益州大行台尚书令,兼任益州大都督。

  退朝之后,李建成出了大殿还没走几步,就听武士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太子殿下,请留步。”

  他回头一看,就看到武士彟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追了上来。

  “哦,应国公啊,唤孤有什么事吗?”李建成故作不知。

  “臣特意来感谢太子殿下……”说着,武士彟深鞠一躬。

  “哎呀,应国公太客气了。”李建成拿出了礼贤下士的劲头,将他搀扶起来,“孤也只是为国举贤罢了,应国公乃是追随父皇起事的老臣,不能这样啊。”

  两个人是把臂言欢,外人看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哥俩呢。

  “孤今日闲着也没什么事,应国公不如来东宫坐坐,如何?”李建成发出了邀请。

  武士彟看着不远处的李世民,咬了咬牙,一瞬间已经在心中做出了权衡。

  “臣,敢不从命。”

  “哈哈哈,走走走,昨日孤正好得了几翁好酒,正好与应国公尝尝。”

  看到李建成和武士彟手拉着手离开,李世民的脸色阴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一样。

  “王爷……”他身后,担任比部郎中,爵封上党县公,长相与长孙无垢有着六七分相似的长孙无忌喊道。

  “无忌,不要喊。”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摆手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就输了!”

  “是。”长孙无忌也知道,如果表现的太过,落入有心人的眼里的话,那李世民恐怕会更加的丢分。

  只是……

  这口气就这样咽下去,实在是令人心有不甘啊!

  “我们走。”

  “诺。”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仍然还有点放不下这件事,对长孙无忌道:“我那大哥一向材疏志大,今天表现的,好像有些不像他了。”

  “王爷,太子一定是得了高人的相助,才会使出这样以退为进的一计。”长孙无忌反复回忆着朝会上李建成的表现,最终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