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建安风骨 第75章

作者:少侠请饶命啊

  “边主事不用多礼!”秦琼笑道,然后伸手一指李文斌和程咬金介绍道,“这是卢国公,这位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齐王,这次来是帮你们对冶炼技术进行改进的。”

  听到对方竟然是齐王,边主事吓了一跳,立刻躬身施礼。

  不过当听到李文斌来帮他们改进冶炼技术,这位老边的眉毛微不可查的一挑,眼神中闪过一丝隐晦的不屑之色,不过脸上却一点也没有显露出来。

  “边主事,可否先带我看一下这冶铁用的高炉?”李文斌将对方的反应尽收眼底,不过却没有点破,反而笑着一指高炉说道。

  听到李文斌的话,边主事先是一愣,然后笑道:“殿下若有兴致,下官荣幸之至!”

  边主事带着李文斌他们走到高炉前,刚一走近,李文斌就感觉一阵热浪扑面而来,再看高炉上空烟雾滚滚,看样子里面的炉火烧的正旺。

  “殿下,这就是冶铁用的高炉,我们将燃料和铁矿石、石灰石层层叠加在一起,将里面的燃料点燃后,再用鼓风机从底部吹入空气,当达到一定炉温时,矿石里面的铁受热化为铁水,从下面流出来,就是十分常见的生铁了。现在里面正在用刚送来的焦炭炼铁,焦炭种新燃料,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的性子摸清楚,方便以后大规模的应用。”

  边主事并不知道焦炭就是眼前的李文斌所制,所以才对焦炭介绍的如此详细。

  “呵呵,边主事,你可能还不知道,这焦炭就是殿下的杰作。”听到边主事的话,秦琼笑呵呵的说道。

  “哦?”边主事有些迟疑不定的看了李文斌一眼,他也听说过李文斌的名字,知道这位皇子善于制器,不过炼铁不同于其它,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不是说聪明就能行的,可看李文斌的年纪,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炼铁的经验。

  所以刚才他听到李文斌来指导他们炼铁时,才会显得那么的不屑。

  “殿下高才,小老儿不知焦炭是殿下所制,倒是让您见笑了。”边主事一躬到地说道,做为一个炼了一辈子铁的匠人,他当然知道焦炭的出现对于炼铁的重要性,这焦炭透气性好,而且又能支撑大量铁矿石的堆压,最关键的是,用焦炭炼铁能提高炉温,使得出来的铁品质更好,出铁量也更高,而且还不像石炭那样,会让铁变的太脆,可以说是他这辈子见到的最好燃料。

  “呵呵,无妨!”李文斌看这位边主事立刻对自己态度变得更加恭敬,心中也颇为得意,对方刚才的恭敬只是因为他皇子的身份,现在的恭敬才是对自己才能的恭敬,这两种恭敬的意义可是截然不同的,“当初本王也只是随口提了一句而已。”

  “边主事,这些应该是鼓风用的吧?”李文斌伸手一指高炉旁边的那一排皮囊,这些皮囊正在一伸一缩的做往复运动,出气口用一根铁管通到高炉底部,而为皮囊提供动力的则是几匹驽马。

  “启禀殿下,这东西名叫水排,的确是鼓风之用,因为一般都是以水力来驱动,所以才叫做水排,不过因为我们这里的高炉只是实验之用,并不真正产铁,用的时候并不多,再加上这周围又没有水源,所以就以马力驱动,因此又可称为马排。”边主事上前介绍道。

  “哦,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边主事,在炼铁的时候,是不是炉内的温度越高越好?”李文斌笑呵呵的说道,这高炉炼铁他虽然能改进的地方不多,不过眼前恰巧就有一个,而且借着这次改进,也能震一下边主事这帮匠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才能,这样在之后的炼钢时,才能更好的指挥他们。

  “呃……”边主事一愣,他还不适应李文斌的这种跳跃性思维,刚才还问水排的事,怎么一下子就跑到炉温上来了?不过他毕竟干了一辈子冶铁的事,所以对这些问题张口就来,“启禀殿下,如果不考虑炉子的耐烧程度和成本,这炉温当然是越高越好,比如殿下您制成的这种焦炭,它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比炭燃烧时温度高,而且也更加耐烧。”

  李文斌听到对方的回答后,哈哈大笑道:“边主事,你们既然知道温度越高越好,可为什么还要向里面吹冷风呢,这不就像是往一锅快要沸腾的开水里倒凉水吗,怎么可能会让里面的炉温达到最高呢?”

  有道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李文斌一句看似戏言的话听在边主事耳中,却好像是一道炸雷一般,将他早已经固定成型的思维炸开了一道缝隙,再加上李文斌的那个比喻十分形像,让他一下子就抓到关键,激动的说道:“殿下,您的意思是说,可以将这空气加热后再吹入炉中?”

  “呵呵,边主事果然经验丰富,一下子抓住了要害!”李文斌赞道,空气预热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道理人人都明白。

  可是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么办,主要还是前人的经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李文斌上前走到水排的旁边,伸手在地面上比划道:“秦伯伯和边主事你们请看,可以在这里建一个预热室,将空气加热后吹入炉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得炉中的温度不会因为冷风而降低,而炉温越高,铁矿石中的铁也能尽快被炼出,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炼出铁的品质也要比以前强的多。”

  秦琼做为工部尚书,对于冶铁之术还是懂得一些皮毛的,所以对于李文斌的话也能听的懂,不过做为一统筹大局的官员,他却从李文斌的话中听出一个不当之处。

第一百五十六章有把握搞出来

  当下提问道:“齐王殿下,你说的这个预热室我听明白了,不过你想过没有,这个预热室也是要消耗燃料的,虽然炼出铁来的品质好了,但是成本却也增加了,这会不会有些不划算啊?”

  听到秦琼的疑问,正在兴奋中的边主事却抢先说道:“尚书大人,增加预热室并不会增加成本,因为炉温提高后,冶炼的时间缩短,这样一来,冶炼时就可以减少燃料的量,省下的燃料刚好可以用来加热空气之用。”

  “咦,妙啊!这倒是我的疏忽了!”秦琼听到边主事的解释。当下两眼放光的赞道,同时对李文斌的才能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人家刚来不一会儿,对高炉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下子就让高炉炼出铁的品质上升了,而且还能加快炉子出铁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提升,大唐有无数个炼铁炉,若是每个炉子都按李文斌所说的做了改动,那么不但每年的铁产量会增加不少。而且铁的品质也能提升一个档次,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啊!

  “齐王殿下,人人都说你得神人指点,本来我还不太相信。今日一见才知道,那些传言对你来说简直没有任何夸大的成份!”秦琼想到自己凭空得了一个这么大的政绩,心中兴奋之下,再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上前拍着李文斌的肩膀大声赞道。

  “哪里哪里,姑父你太夸奖小侄了!”李文斌急忙谦虚道,不过脸上的得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特别是看到边主事对自己更是敬佩的两眼放光,看自己好像是看到一堆金银财宝似的。恨不得把抢过来抱在怀里亲两口。

  做工匠的都是行动派,边主事立刻将几个主要的匠人都召集过来,把预热室的办法一说,立刻引得这些人震惊不已,看向李文斌的目光也都和边主事如出一辙。

  这些人都是专家,而且李文斌也在。所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这个预热室的详细方案给搞出来了。

  而且其中还有人提出来,这预热室加热时,燃料和空气是隔开的。这就对燃料的要求很低,根本不必使用那些省下来的焦炭,大可以用更便宜的石炭来做为燃料。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一个预热室,可其实却能省下不少的燃料花费,绝对能让一炉铁的成本下降一些。

  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引得李文斌和边主事等人的赞赏,连被晾在一边打瞌睡的程咬金也是大声叫好。

  秦琼更是兴奋,别看工部每年能拿到的款项很多,可是花钱的地方更多,所以他这个工部尚书只要一听到能省钱,马上就会变得精神百倍。

  预热室的方案一搞定,边主事本来想马上亲自去办,不过李文斌却将他和那些工匠叫住。

  改造高炉只是李文斌立威的一个小举动,他最主要是想将这些工匠组织起来,帮自己一起把那个灌钢法搞出来。

  毕竟高炉炼出来的来的只是生铁,可是如何把生铁变成钢?这才是最麻烦的一步。

  大唐的炼钢用的还是炒钢法,所谓炒钢,其实就是把生铁融化,然后不停的搅拌,就好像是炒菜一样,这样可以让空气中的氧气和生铁中的杂质和炭发生反应,使铁中的含炭量降低。

  不过这种炒钢法炼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熟铁和低碳钢,如果掌握的好,也可以得到一些用处更广的中碳钢和高碳钢。

  李文斌要搞的却是更进一步的灌钢法,虽然无论是炒钢法还是灌钢法,他都是只知道一个大概,毕竟他也没有专门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从一些杂书或网络上看过这方面的介绍。

  不过即便是对炼钢之事一知半解,但李文斌却有十足的把握把灌钢法搞出来,毕竟对于钢铁的本质,他却是再清楚不过。

  说白了,所谓的钢,不就是含碳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铁吗?

  要想让边主事他们帮自己把灌钢法搞出来,李文斌就得先让他们明白钢与铁的区别。

  因此他只好暂时客串一下化学老师,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了一遍。

  当然了,李文斌可没傻到讲什么原子分子之类的,只是告诉他们,这铁里面含有许多杂质,这个边主事他们当然知道,然后李文斌又说,这些杂质里其中有一样十分特别,它的含量会影响到铁的性质,含这种杂质多了就是生铁,少了就是熟铁,正处于中间就是钢了。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听明白了,然后李文斌就将灌钢法的原理讲了一下。

  虽然灌钢法在汉末就有了,不过直到宋朝时,才开始大规模使用。

  所以在唐初时,知道这个炼钢方法的人极其稀少。其实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只要比例正确,钢也就出来了。

  当然了,灌钢法肯定没有李文斌想像的那么简单,不过原理却是没有错的,只要按这个方向花点精力和时间研究一下。绝对能将灌钢法搞出来。

  听完李文斌的灌钢法,边主事和一帮子匠人都陷入了沉思,对于李文斌的讲解,他们也听懂了。

  如果是别人在他们面前大讲钢铁的区别,他们肯定是嗤之以鼻,毕竟论起对钢铁的认识,他们这些玩了快一辈子铁的人,可谁都不服谁。

  不过刚才李文斌对预热室的见解。已经让他们对李文斌这位与众不同的王爷产生了一种敬畏。

  现在仔细听了李文斌的讲解后,再和自己对钢铁性质的了解加以印证,发现以前自己只知其所然。

  而不知所以然的地方,如果用李文斌讲的理论加以解释,竟然一下子都畅通起来。

  边主事和周围的匠人小声商量了一会,然后站起来禀报道:“殿下,您说的这个灌钢法,属下们都明白了,虽然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不过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若是给我们一段时间研究一下,的确有把握将这种办法搞出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猪肉

  “好!”李文斌一听有门,立刻大喜,伸手用力的在边主事肩膀拍了两下,“边主事,若是能将这灌钢法搞出来。肯定能使大唐的钢产量增加好几倍,而你们做为此事的主要参与者,也绝对能名垂大唐史册!”

  “不错!你们都给我大胆的去做,需要什么就来找我,这段时间你们把手头的其它事情都放下。全力将这个灌钢法搞出来。”

  秦琼这时也站出来说道。

  看到连尚书大人也全力支持搞这个灌钢法,边主事他们再也没有了顾虑,立刻开口说道:“谢尚书大人支持,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将灌钢法研究出来!”

  李文斌虽然身为亲王,但毕竟管不到边主事他们,秦琼才是人家的老大,所以在这里,还是秦琼的话更管用一些。

  李文斌交待完了灌钢法后,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

  毕竟提起冶铁炼钢的实际操作,他和边主事这些人差的远了,所以理论知识一说完,李文斌和秦琼也就不再打扰这些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的匠人,一起离开了这个大工坊。

  ……

  回到王府,李文斌可饿坏了,他才吩咐锦绣把午饭给送上来,李世民就带着李承乾还有李泰上门了。

  不一会的功夫,厨房早就准备好的午餐就送了上来,其中红烧肉、咕噜肉、糖醋里脊等几样猪肉做的菜是一样不少。

  李承乾和李泰年纪小,闻着这几道菜的香气,口水都流了出来。

  就连李世民也忍不住抽了抽鼻子,一来他也真的饿了,另外这些新菜式香味独特,让人闻到就食欲大开。

  他提起筷子夹了块色泽红润的红烧肉,放入口中品味了一番,立刻发现这肉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李文斌没想到李世民的动作那么快,自己还没来的及阻止,他就把猪肉扔嘴里了,而且还一脸享受的神色。

  这下他心中哀叹,不知道他知道自己吃的是下贱的猪肉时,会不会勃然大怒?

  “嗯,不错!”李世民筷子不停,眨眼间就把面前的菜尝了个遍,这才点头称赞道。不过随即又用有些玩味的目光看着李文斌,淡淡的说道:“文斌,能将平民百姓才吃的猪肉做的如此美味,你府上的厨子本事可真不小啊!”

  “咳咳……”旁边的李承乾一听,嘴里嚼的正香的糖醋里脊立刻吐了出来,他刚才也饿了。

  看到李世民动筷子,自己也夹了几筷子尝了尝,结果发现美味无比,当下也不管其它人,自己就已经开吃了,但他吃的正香时,没想到李世民说这是猪肉,立刻就被呛了一下。

  李泰虽然也觉得不妥,可这红烧肉实在是太香了,他说什么也没舍得吐出来。

  “父……父王。您怎么知道……”李文斌听到李世民的话出中一愣,这菜上又没有注明是用猪肉做的,可是他一尝之下就立刻知道这是猪肉,难道他以前吃过?

  “哼!不就是猪肉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李世民冷哼一声,脸色似乎有些怀念的说道,“当年我带着大军东征西讨,军粮供应不上之时,什么东西没吃过?别说这猪肉了,饿急了连抓只老鼠都能做锅汤来!”

  “唉!你们啊,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根本没有机会品尝民间疾苦,吃个猪肉也要这么偷偷摸摸,要知道,就算是猪肉,也不是所有人都吃的起来。”李世民一脸正色的教训道。

  李文斌抢着说道:“父王说的是,儿臣也知道有些大唐百姓生活疾苦,这主要还是社会财富不足所造成的,不过却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哦?文斌有何想法?”李世民有些意外,没想到李文斌敢在他面前说这种大话。

  “父王。其实这个很简单,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我大唐因为均田制的推行,所以农业十分稳定,最少在几十年内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也只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要想让民间富裕,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工业与农业和商业都不同,农业虽然也创造社会财富,不过因为土地的限制,所以农业创造的财富有限,而工业则不同,也许某个人灵机一动,就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进而养活依靠生产这种新产品的工匠及其家人,甚至还能带动一大批的相关产业,可以说只要人的智慧不绝,工业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是无限的。”

  李文斌说到这里时,禁不住激动的站了起来,刚开始他只是随便说说,可是没想到越说自己越投入,最后连自己内心深处的话也讲了出来。

  看着李文斌神采飞扬的样子,李世民也不禁有些讶然,他以前只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聪明有文才,甚至对某些事上也有些独到的见解,可是没想到他竟然还对农、工、商三个行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文斌,你说了农业和工业,那么剩下的商业呢?”李世民沉吟了一下,接着问道,对于农、工、商三个行业,他也十分了解,不过却从来没有从社会财富这个角度来想过。

  “启禀父王,商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它本身是不产生什么财富的,只是借助买低卖高赚取差价,这也是世人之所以鄙视商人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点了点头,李文斌说的也是世人对商人的共识。

  “可是,世人只看到商人投机取巧,却没有看到商人为此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比如就以大唐十分常见的行商为例,这些行商贩卖货物,首先,他们要先调查各地某种商品的价格,分析贩卖这种商品的风险与收入,然后再花上本钱卖上大批货物,千里迢迢运到目的地进行贩卖,而在这其中所花费的脑力、体力以及承担的风险和各种花费成本,都会叠加在这批货物的原成本上,所以人们看到商人赚取的差价,也是商人经过劳动所得来的,只是将商品的原有价值人为的提高了一部分。而且商人将工业和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往各处行销,使得天下间的财富流通起来,只有这些财富流通起来后,那些财富才能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李文斌说起商人这个职业时,除了后世在网上或书上看到的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思考得来的,而且用到的新名词也比较多,他还真怕李世民听不懂。

第一百五十八章商贾之道

  “嗯,文斌你说的不错,虽说世人都鄙视商人的不劳而获,不过从你的分析来看,其实商人也是付出的劳动。”

  李世民毕竟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理解能力十分强悍,因此对李文斌的话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

  这时李承乾和李泰也被李文斌的高谈阔论吸收了过来,十分老实的坐到他的两边听着。

  “父王,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农、工、商三个行业的特点与区别,那么解决民间贫苦也就很简单了,农业就不提了,除非忽然得到一大块的肥沃土地和足够的人口,否则很难会短时间增加,如此一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能从工业和商业上想办法,其中工业和农业又是商业的基础,因此若是想要快速增加社会财富,第一步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

  李文斌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世民听到李文斌的话时,却是忽然心中一动,想起这段时间他的种种举动,忽然有种福至心灵的感觉,当下脱口说道:“文斌,你这段时间搞出的炒茶、水泥、石炭等新商品,是不是开始就存了想要发展工业的念头?”

  “父王英明,其实我开始搞出炒茶时,并没有想的太多,只是一时手紧,所以才想赚些钱,不过随着资本的积累,我发现自己还可以做许多的事情,虽然无法在政务上帮助父王,但若是能将工业发展起来,使得我大唐百姓受惠,也算是侧面为父王您解忧了。”

  李文斌一脸道貌岸然的说道,他还需要李世民帮忙顶在前面打掩护,所以说些漂亮话还是有必要的。

  “那个……这我就想不明白了,工业发展起来后,最受惠的不还是那些工场主和那些商人吗,怎么能让我大唐百姓都受惠呢?”李承乾年纪小,有些想不明白的说道。

  “你想一想,若是工业发展起来后,总归是要雇佣人手的吧,一般家里富足的百姓当然不屑于做工,可是那些贫苦人家却能从中找到一条新的收入,而且工业越是发达,雇佣的人手也就越多,受到惠及的百姓当然也就更多。”

  李文斌笑呵呵的解释道。

  “嗯,不错!”李世民也点了点头道,“就好像文斌你和那个王鹤轩搞的那些水泥厂和石炭矿,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不过按我的估计,最少有数万户的大唐百姓受到惠及。”

  “这么多?”李承乾也是十分惊讶,大唐总人口才三百多万户,可是李文斌搞出来的这两个产业,竟然一下子影响了大唐百分之一的人口,想想就让人敬佩。

  “父王,其实你还是小看了这水泥和石炭!”李文斌一听李世民的话,立刻出言反驳道。

  “哦?”李世民一愣,有些惊奇的看着李文斌,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自己看不透的东西?

  “启禀父王,您只看到了水泥和石炭这两样产品,却没有将与之相关的产业也计算在内,比如水泥的生产,就立刻带动了石炭石、石膏、矿渣等原料的开采及运输,而且随着水泥的应用推广,肯定还有更多的水泥制品被人们发明出来。而石炭也是一样,虽然现在它还主要做为炼制水泥和冶铁的燃料,不过它的其它功能,我们石炭工业协会也已经掌握,到时推出来时,肯定会让大唐更多的人受惠!”

  李文斌说的十分豪迈,在他当初的计划中,水泥和石炭这两样东西,可是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另外一件即将出现的东西一样,都是李文斌布局天下的关键道具。

  李世民看着神采飞扬的李文斌,忽然间第一次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儿子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虽然对于李文斌话中的一些观点他还持怀疑的态度,不过却并不影响自己对李文斌的欣赏。

  “文斌,你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不过却太过看重工商的作用了,要知道,农业才是立国之本,而士人更是治国之本,只有将这两者抓在手里,整个国家才会稳定,国家稳定之后,才有可能大力发展工商业!”李世民语重心长的教训道。

  虽然李世民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但受限于从小的接触到的教育,已经将以农立国的思想深入到骨髓之中,因此虽然承认工商业的重要性,但士与农在他心中的重要性还是排在无法动摇的首位。

  “父王教训的是,我必当谨记!”李文斌躬身说道,他也知道,想要动摇古人这种重士农而轻工商的思想,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因此也不再反驳。不过转而又笑嘻嘻的说道,“父王,现在大唐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安居,儿臣也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才能在工业这方面做出了点事情,让大唐的百姓生活能过的好一些。”

  李世民告诉李文斌:这个工商富民的事你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更不要理会别人的目光,把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给做成了,这才不愧于他李世民的儿子!

  听着李世民的夸赞,李文斌当然是乐开了花。

  这段时间他和商贾走的很近,已经让不少太子的势力趁机进谗言,说他身为亲王不思读书报国,反而把心思都放在这些贱业之上,丢了皇家的脸面等等。

  李文斌虽然对这些话不屑一顾,不过却也担心这些话被李渊给听了,万一他觉得他这个孙子给李唐皇室丢了人,命令他以后不许参与工商,那他之前的那些心血可全都完了。

  幸好李世民的思想很开通,也看到了工商的重要性,在李渊面前替自己以理据争。

  这样一来,李文斌心中最后的那丝顾虑也终于打消掉了,以后做事也可以更加放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