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薬
那样丢了清白,她认了,毕竟大道在前,断去了长生桥,她也认了,毕竟她如今心境远胜之前完满,可是…每个休沐都要服侍到他府上,不仅要脏了身子,还要取走辛辛苦苦修来的道行……
殷惟郢想想都心头一酸,脸色凄苦。
只要他一旦学了采补之法,辛辛苦苦的修行,都要给他人做嫁衣……
她下意识回想起他解开衣衫,那双手游离的感觉,就浑身一颤,至于更深的东西,她不敢去回想。
“到底该怎么办?”
殷惟郢喃喃自语着,接着看着蒲团下的八卦,想到了什么。
要不,卜一卦吧。
她眼里多了丝明亮,随后一手掐诀,阖上眼眸,绕着八卦转圈,由左往右,由右往左,往复两回。
“初六,履霜,坚冰至。”
殷惟郢嘀咕着。
这一卦,往往意味着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
患是什么?
陈易?但这个防不了…没有能力……
除了陈易,患还是什么?
采补之法!
殷惟郢骤然有了启发,
“既然他要用采补之法夺我道行,那他得不到采补之法不就好了?”
思路一开阔,她骤然想到更多。
只要陈易得不到自己道行,他就算会弄自己,可任他怎么弄,自己就都闷着不说话,像个死人一样躺着,完全不配合,他迟早会玩腻的。
而他一玩腻,自己就能跟他断开瓜葛,继续如往日般修道,并修补长生桥。
至于怎么让他得不到采补之法…
“采补终归小道,而能取道行的采补之法,少之又少。”
殷惟郢掐指一算,
“若我记得不错的话,京畿之地里,就唯有合欢宗……”
她掐着指,细细算了一遍,运起元炁,暗暗卜了一简易的卦。
半晌后,她挑起眉头,疑惑不解,
这合欢宗现在怎么…凶多吉少?
今晚有加更
第126章 安后的闲棋
石砖上,宫门边,站岗的小太监小宫女垂着头,打着瞌睡,听见脚步声时强打精神,转醒过来,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看见云裳下摆随风摇曳,而其身后,跟着数名身着彩衣的女官。
身着金丝红袍便服的雍容贵妇,站立到那宫内有名的莲音湖边,身旁的宫女端着银盒子,里头正是饵料,举目可见莲音湖上几近枯萎的无数莲蓬,她捻着手帕,抓起饵料抛下,既不脏手,又能见锦鲤翻腾。
起初是数十尾闻着味涌来,接着又是百来尾,水花一时四溅,眼下莲蓬已枯,却还是能想象到春夏是锦鲤闹青莲的美。
“娘娘,安南王昨夜递来了奏折,还有问贴。”
女尚宫素心缓缓开口道。
“他怕是在京中折损不少,要退兵了吧。”
安后头也没回,她见着锦鲤翻腾,拢了拢狐裘。
她清醒不久,理应静养,不宜走动,可一静下来,那些画面都就纠缠着她不放,压得她有些喘不来气,昨夜睡浅,今早便想来这里看看锦鲤,散散心。
女官恭敬点头道:
“估摸是了,问帖一份是给皇上的,一份是给你的,我们都看过了,再合着兵部的汇报,安南王应是要回南疆去了。”
“南疆、南疆,那魔教盘踞之地。”
安后想到了谁,一声轻叹,
“还记得襄王也是跟这南疆魔教有勾结,不然也不至于抄家流放。”
女官素心听不出弦外之音,只是应和,
“襄王不过有眼无珠之辈,其眼界智慧,怕是远远比不上已故的襄王妃。”
安后轻笑一下,默然了,旋即问道:
“止戈司那边如何了?”
“娘娘的懿旨已经下去了,陈千户近来声名鹊起,止戈司的大人们都对他很是欢迎,也感兴趣,据说都想见一见他。”
女官欲言又止。
“都想见一见他…”
安后却是冷笑道:
“那些人说得倒是好听,可武人之流,最喜的就是争锋,他们就是想试试他水分,着手拟份调令,调一些人走,等他站稳脚跟,再调回来。”
“是,娘娘。”
女官素心话音刚刚落下,便听见身后有脚步声阵阵,方一回头,便看见那位喜鹊阁主步步走来。
素心退后一步,识趣地朝周围人打了个手势,众女官宫女退了开来,只剩无名老嬷站在安后身边。
“嬷嬷,事都安排妥当了吗?”
安后目不斜视。
“自然妥当,那勿用楼跟陈家女都上钩了,不过,还有一步闲棋,娘娘还没安排。”
无名老嬷轻声说道。
安后自然知道那步闲棋是什么,
“你是说冬贵妃吧,之前时机未到、变故太多,还没到用上她的时候,不过现在算算,大抵也差不多了。”
“高丽女子温顺啊,便是唐时就以善事人闻名了,先帝初登基时,便几次下诏命高丽国遣使进贡,正是为了冬贵妃这样的美人。”
无名老嬷说到这里,顿了顿,叹息一句道:
“只是待冬贵妃入宫时,先帝已入玄门,便要斩下尸,也绝了色,不再踏足嫔妃院子一步,任那高丽妃子一身娇媚也无处施展,连我这老不死的,都觉得便宜那陈千户了。”
老嬷感慨着,安后却没有应声,凤眸晦明不清。
锦鲤仍在争食,无名老嬷扫了一眼,问道:
“娘娘,除开冬贵妃外,接下来该怎么安排为好?”
“陈尊明与那剑甲有脱不开的关系,既然如此,便试着以间隙分化,安排他去查那寅剑山的案吧。”
太后缓缓吩咐着。
她还记着地宫里的一幕幕,也记得陈易让被涂山附身的她袭杀剑甲,她推测二人彼此关系匪浅,可至于到底什么关系,陈易并没有说,剑甲也未曾流露,这既彼此同行又彼此相杀,饶是她也难以捕捉。
………………………………
一天前的闵府上。
家有一老,他正笔直站在庭院里,看着闵宁一遍遍地挥刀,面容舒展,即便尽量严肃,可仍旧掩不去眸中的喜意。
挥刀挥得满头汗水,闵宁收刀入鞘,转身看见闵贺仍在,不住一笑。
“爷爷。”
闵宁缓步走去。
“不错,使刀使得比你爹要好。”
闵贺下意识夸赞着,可闵宁却是在一笑之后,眼眸落寞下来。
老人家察觉到什么,轻声宽慰道:
“是爷爷说错话了。”
“没什么…”
闵宁摇了摇头,而后问道:
“爹和娘在下面怎么样了?”
“他们不如爷爷,魂魄不成形,已经入了轮回转世。”
闵贺唏嘘地谈起了幽冥地府之事,
“爷爷在下面啊,因生前忠义受了赏识,又有武艺,给阎王当日游巡使,专逮祸乱恶鬼,与你爹娘都不一样。”
爷爷的魂魄回来好几日了,即便不是第一次听他讲起地府的情形,可每每听到,闵宁都还是心觉不可思议。
“不谈这个了,谈多了就坏了规矩,阎王爷不喜。”
闵贺摆了摆手道。
“谈相国案也坏规矩吗?”
闵宁不由问道。
这么多年来,她就想查清楚相国案,好为家门雪耻,好为横死的亲人报仇雪恨,然而闵贺自与她见面后,始终避而不谈。
“事关天家,这是为了你好,不谈这个了,谈些别的。”
闵贺制止了闵宁继续问下去,
“无杂念…你是借给了那个叫陈易的?”
少侠脸颊生晕,无杂念毕竟是家传宝刀,却被自己这样轻易地借了出去,如今爷爷问其下落,她只能支支吾吾道:
“啊、嗯…是姐姐跟你说的?”
提起陈易,闵宁瞬间又想到了什么,接着心头把那些措辞再酝酿一遍。
“自然是鸣儿告诉我的。”
老人的眉宇皱了起来,想到了闵鸣的处境,叹口气道:
“这些年倒是苦了她,你们爹不成器,也不听教训,让这一家的重担落在她身上,让她一人把你拉扯长大,又给你出主意女扮男装,承了锦衣卫的世袭军职。”
闵家虽然不至于说是辉煌过,但当年闵贺白手起家,官至镇抚使,在京城也说得上的有余之家,原以为富足以传三代,只是一朝败落,都成了一场空,竟要让长女入青楼维持生计。
放一般的书香门第,恐怕家主暴跳如雷,早已将闵鸣从家里除名,可闵贺明白,一切事怎么样,都不能怪到女儿的头上。
更何况,闵鸣是清倌,不曾梳笼,至多不过是琴艺侍人,好歹还留着体面。
待老人的惆怅思绪逐渐从面上远去时。
闵宁犹豫了一会,适时掏出准备好的措辞:
“爷爷,那个叫陈易的,素来敬仰你。”
这可是大事,既然爷爷提到了陈易,那么她就不能放过机会。
“难得,我个老不死的死了都有人敬着。”
闵贺话说得几分唏嘘,面色平静,闵宁却看见了老人家飘渺虚幻的眉毛抽动,俨然是多了几分兴趣。
闵宁深吸一口气,她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于是便把演练几遍的话说了出来:
“他说世上江湖高手如过江之鲫,有名的无名的,武榜前十换了一批又一批,除了寥寥数人以外他都记不住,可日后哪怕流落江湖,他无论如何都能记住一个不在武榜上的老前辈,那便是爷爷你。”
闵贺深吸一气,眉宇松动,嗤笑道:
“看来是个油嘴滑舌的小子,我倒想知道,他为何不记住那些武榜高手,独独记住我这老匹夫?”
闵宁旋即道:
“他说…武功谁都有,可忠义不一样,他见过那么多高手,独独你有。”
闵贺怔在原地,双眸瞪大,嘴角强掩勾起的冲动,他双手负到背上,尽力表现得云淡风轻。
他微微颔首道:
“唉,只怕那小子看走眼了。”
上一篇:师尊求你别再带凤傲天回来了!
下一篇:毛利小五郎的柯学后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