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顺便一提,日后享誉于东南亚的菲佣们,也主要是他加禄人。因为菲律宾的其它民族文化水平较低,说英语远没有他加禄人那么流利,就算想出国当菲佣也很困难……
总之,菲律宾的问题是出在了最基础的根子上,并不是什么改革就能脱胎换骨的,而更加激烈的革命,则更有可能让整个国家就此散架。面对这么一个比奥匈帝国还要松松垮垮的散装国家,即使是有
什么硬汉风格的天降猛男,也是无计可施,最多就是搞个严打,整肃一下治安,便已经是极限了。
假如硬是要进行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怕是改革还没产生实效,分裂和内战就该爆发啦!
事实上,马科斯能够在这么一个民族矛盾堪比南斯拉夫的散装国家里,顶着美国主子的压力,维持独裁统治二十年,同时一路横征暴敛,攒下百亿巨富,并且即使是在菲律宾经济崩溃、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之后,继续稳坐总统宝座十年以上……本身就已经足见此人颇为高超的政治手腕了。
南越的吴庭艳,若是能够有马科斯的本事,估计也不会那么快就把国家给玩崩吧?
想到这里,菲里望向远处露天咖啡座里,那个怎么看都像是华人的马科斯先生的目光,也变得柔和了一些:眼前这家伙,确实是个贪婪无度的屑人。但换成别人上台,难道就会更好吗?
要知道,在此时虫豸满窝的菲律宾政坛,马科斯的形象并不差。因为他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很骁勇的。当年麦克阿瑟跑路的巴丹半岛防御战,还是个小伙子的马科斯,硬是饿着肚皮跟美军一直打到了最后。
接下来,巴丹的死亡行军,马科斯同样也在俘虏队伍之中,并且在途中带着几个美军俘虏逃了出来,硬是从零开始拉起一支队伍,坚持了好几年的游击战,最后甚至配合麦克阿瑟大帅打回了马尼拉。
无论美国还是菲律宾,都是把他当作战争英雄来宣传的,换成别人的话,还没有这样一层光环附身。
未来的马科斯,独裁统治菲律宾二十年,固然没能让菲律宾走向繁荣和伟大。但至少也做好了裱糊匠的工作,成功协调了菲律宾诸多民族之间的矛盾,好歹没有把它像南斯拉夫一样推入民族内战的深渊。
如果换成是塞尔维亚的米洛什维奇,或者缅甸的敏昂莱大将,按照那种极端民族主义的作风,只怕是菲律宾内战早已打得轰轰烈烈、遍地开花,而不是像现实中这样,战事还能基本局限于棉兰老岛一地吧?
哎,世界就是一堆草台班子,当你觉得一个统治者糟糕透顶的时候,或许下一个还会更烂到出奇呢?
他叹了口气,再次抬起头来,眺望着远方的马尼拉市区,那座现代化都市的天际线。
虽然此时的马尼拉,仍旧处于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盛景象,日后那些破败的贫民窟里。如今住着的也都是还带着盼头的勤奋打工人。但在菲里的眼中,已经能够看到这个热带岛国的死兆星了……
——
总之,在磨蹭了将近一个月之后,玛丽莲·梦露在马尼拉的交流演唱会,终于还是办了起来。
首先是马尼拉大酒店里的小型演唱会,各路名流汇聚,觥筹交错,衣香鬓影,俨然一场上流人士的高端鸡尾酒会,人人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高端归高端,却也让梦露小姐感觉有点拘束。
然后是菲律宾大学里的万人演唱会。因为台下的都是青春荷尔蒙溢出爆破的大学生,这气氛就活泼和热烈得多了。不仅是该校的大学生,就连其它学校的大学生和一些高中生、初中生也来看热闹,并且追着玛丽莲·梦露讨要签名,让这位已经即将过气的金发尤物,兴奋得如痴如狂。
期间,让菲里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当演唱会结束后的半夜时分,梦露小姐坐着敞篷车离开之际,居然还有一个面貌丑陋、皮肤黝黑的菲律宾矮个儿小伙子,骑着摩托车追在后面,挥舞着本子索要签名。
因为遇上了深夜车祸导致的街道堵塞,玛丽莲·梦露坐着的敞篷车,还真给这名骑摩托的鬼火少年给追上了。而心情很好的玛丽莲·梦露,也顺手给这位菲律宾粉丝签了名,并且随口闲聊了几句。
坐在旁边的菲里一开始还没留意,但偶然看到了签名本上的名字,又借助路灯端详了一下这个黑皮小伙子的相貌,顿时大吃一惊:这不是未来的硬核狠人,无法无天的杀人狂,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总统吗?
——直到这时候,菲里才意识到,那位日后闻名于互联网的菲律宾「老杜」,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年轻,他其实跟懂王和睡王是同辈。甚至比懂王还要大了一岁,只是因为容貌凶悍,才不太显老罢了。
即使是现在,杜特尔特也已经在读高中,马上就能考大学了,这次是来马尼拉的各所大学探探底。
好吧,先是见了菲律宾的硬核屑人,后来又见了菲律宾的硬核狠人,这次马尼拉之旅还真是不虚此行。
再接下来,随着路演走秀的全部结束,玛丽莲·梦露的亚洲和平外交之旅,也已经到了尾声。
按照基辛格博士的安排,他们将会先在菲律宾乘坐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前往日本,跟李梅将军汇合,然后再一起坐飞机回到夏威夷,接下来视情况而定,或者直接返回美国本土,或者搭乘军舰造访几个太平洋上刚独立
的小岛国,转悠到年底快要过圣诞的时候再回国。
到那时,下一任的美国年度形象代言人应该已经开始选拔,而他们这个临时团队也就该解散了。
结果,在苏比克基地的空军机场上,正在等飞机去日本的菲里一行人,又遇上了一个想要找他们蹭飞机的家伙,还是之前曾经在夏威夷有过一面之缘的中情局同僚——靠着一己之力,在老挝发掘出王宝将军,以极低的成本拉出一支骁勇善战的苗族军队,屡次挫败越共的CIA传奇特工比尔·莱尔!
不过,他之前飞到夏威夷,是搭乘了南越总统的弟弟吴廷瑈和第一夫人陈春丽的飞机,身边跟着浩浩荡荡一大票人。但此刻出现在苏比克基地的,却只有比尔·莱尔孤身一人,看着就觉得寒碜和没排场。
“吴廷瑈和他的太太陈丽春呢?您怎么没有继续跟他们一起行动?莱尔少校?”
菲里一边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的同行,一边问道,“局里给你批下新的经费了吗?”
“吴先生和他的太太,现在还在加利福尼亚州旅游,似乎想要在比弗利山庄买个别墅。
但我实在没时间陪他们闲逛,王宝阁下那边的苗族士兵也在等着发军饷,所以我就先过来了。”
比尔·莱尔叹息着说,“至于经费……局里给我批了三十万美元,算是聊胜于无吧!”
——在如今这年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三十万美元绝对已经称得上是巨款。但若是要维持一支五千人的苗族军队,还得让他们参加高强度作战的话,这点儿钱就很是杯水车薪了。
所以,在离开中情局总部之后,比尔·莱尔又继续到处化缘,刚刚在菲律宾想办法搞到了一批淘汰了的旧式武器弹药。但因为苗族军阀王宝的地盘深处于内陆山区,想要把货物运进去,只能靠空运。
为此,比尔·莱尔想要蹭梦露小姐的飞机去日本,求见空军参谋长李梅将军,让空军点头帮忙组织一次战略空运,把苗族军队急需的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运到老挝的深山中。
哎,虽然这货确实是个种罂粟的屑人,但同时也是个货真价实的爱国者啊!
不过,即使苗族山民的卖命钱再便宜,就凭这么东拼西凑出来的一点儿资源,真能打赢越共吗?
还是得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让他们具备最起码的造血能力啊!哪怕是靠贩毒……
而远离海洋的老挝山民想要把鸦片输送到国际市场,就离不开南越港口的放行和组织运输。
于是,菲里就询问莱尔,那位吴廷瑈先生,是否答应跟法国情报机关断绝关系,专心做美国走狗了?
看到莱尔表情苦涩地摇摇头,菲里不禁感慨:除了菲律宾的死兆星,这次连南越的死兆星也看到了啊!
还有之前跟越共攀上的交情,这种事真的一点也不难。
——没有经过数十年战火淬炼的早期越共,本质上还是一个松松垮垮的小资范儿俱乐部。不仅组织松散,革命意志也极不坚定。甚至胡志明本人都一度放弃革命,打算找个地方娶妻生子,隐居享福……
最差最差的结局,美国也能得到一个跟南斯拉夫一样「打左灯往右转」的「粉红色越南」,让胡志明和铁托一样。因为亲美倾向,而成为斯大林的眼中钉肉中刺,给社会主义阵营制造内部混乱。
与此同时,只要美国人不给法国人帮助,那么在二战之后遍地废墟、满目疮痍,政局一片混乱,残余殖民地都在造反冒烟的法国,也是绝无可能发动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发动大军再次入侵越南的。
而法国也没有理由可以怨恨美国不帮忙收复殖民地——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有哪个国家是指望盟友「上场代打」殖民地的?自己的殖民地,就得自己打下来,自己打不下来,就看着别人流口水呗!
如果法国指责美国不肯无偿帮忙收复殖民地的话,就算法国人不觉得丢人,其他国家都觉得丢人呢!
(法国人可能还真不觉得丢人,一战末期就要求美军一路打进柏林,再把整个德国无偿交给法国。)
然而,面对这样一副坐着不动就能稳赢的牌局,脑子进水的杜鲁门总统硬是打了个满盘皆输。
他命令美国情报机关切断了跟胡志明的联系,同时垫款出船,把数以万计的法军送去收复越南殖民地,其中甚至包括相当多的德国佬——因为本土的法国人在经历二战之后,普遍没兴趣再去亚洲卖命,法军高层只得另辟蹊径去募兵:很多刚出战俘营的德军俘虏,只是换了件军服,就跑到越南为法兰西而战了。
接下来,持续八年的法越鏖战之中,法国其实根本无力维持这样一场耗资庞大的海外战争,全靠层层加码的美国援助,给二十万法军在越南前线吊命——到了战争末期,美援已经占到了总军费的近八成。
很多法国殖民地官员趁机从中大肆贪污,中饱私囊,美援经费被「漂没」的比例竟高达40%到75%!
除了拼命给法军打钱之外,美国在军需物资方面更是大方,比如奠边府战役期间,向前线法军空投物资使用的降落伞,就是从驻日美军和驻非美军的库存中直接调拨的,弹药更是敞开供应,要多少拿多少。
好吧,美国如此慷慨解囊,为了让法国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不惜一边自己打自己的脸,砸了自己「反殖民」的自由主义招牌,一边疯狂地烧钱输血,给法军报销军费,法国总该对美国感恩戴德了吧?
没有!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法国人反而因为如此慷慨的援助,彻底恨透了美国!
整个法国的舆论界,都认为美国这是在越南设下陷阱,想要让法国人在东方把血流干!
区区几张肮脏的钞票,就让无数法国年轻人跑到世界另一端做无谓的牺牲!美国佬的良心坏透啦!
嗯,从实际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国的大力援助,也确实是把法国的大批军力给拖在了遥远的东南亚,以至于放松了对非洲的监控。等到好不容易从越南撤军时,非洲殖民地已经遍地起火,镇压不住了……
法国人由此认为,美国援助自己重返越南,从一开始就不怀好意,这绝对是杨基佬在害我!
再接下来,因为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苏伊士战争之中,英法联军遭到美国的悍然背刺,导致英法联军在埃及人面前不败而败,法国更是对美国老大恨之入骨,甚至不惜搞出了退出北约的骚操作!
总之,冷战的前二十年里,法国一直都是西方阵营之中的刺头儿,动不动跟美国老大唱反调,被媒体称为「不忠的婢女」。每逢美国遇到倒霉事儿,法国总是最最幸灾乐祸的那一个。
在越战问题上,法国也一直站在美国的对立面,起初是在南越给美国一次次下绊子,不断试图推翻美国扶持的吴庭艳政权——哪怕法国本身都还在拿着美国援助进行战后重建。后来,美国人逐步清除了法国在南越军队和政府里的残余影响力,戴高乐总统干脆不顾旧仇,直接勾结越共,一心只想给美国添堵!
就这样,因为杜鲁门总统的倒行逆施,美国既跟原本关系良好的越共翻了脸。而美国烧钱卖肾大力援助的法国也被搞成了仇人,还砸了自己的「反殖民」人设,在国际上形象大坏,可谓是里外不是人。
下一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法国已经决定退出越南之时,并没有及时止损,跟越共与胡志明展开和谈,修复关系,而是又亲自跳进了这个火坑,一手扶植起了吴庭艳这个坑货,给美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关于美国为什么要扶植吴庭艳这个坑货?而不是其他更合适一些的人选?
因为这事儿并不是什么经过深思熟
虑和缜密筹谋的行动计划,而是跟赫鲁晓夫拍脑袋下令种玉米一样,属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头脑发热、擅自独断,美国外交部门应付差事,草草应付,再加上有人游说递条子,最后又因为赶时间来不及反复研讨,而仓促上马,才最终酿成的大错。
这一切最初开始于1954年4月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内阁会议上声称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露出了败像,可能会有放弃越南的想法。4月7日,艾森豪威尔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宣称要在越南寻找代理人。
但问题是,整个四月里,奠边府包围圈内的一万五千名法军还在超水平发挥,继续顽强奋战,甚至打出了几个颇为漂亮的反击,而围攻的越军那边也是兵劳师疲,逃兵渐多,后勤眼看着就要坚持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法军即将兵败奠边府的悲观预测,美国上下都是将信将疑:虽然大家一直都在讲着辱法笑话,但现在的法国佬,居然对越南猴子都要竖白旗了?不会吧不会吧?
既然法军看起来似乎未必会战败,那么抛开法国人,在越南寻找扶植对象的事情,似乎也不用太急。
所以,尽管总统吩咐要在南越寻找代理人。但杜勒斯国务卿却在最初几周里拖拖拉拉,几乎啥也没做。
事实上,这种看法也不能算错,在四月份的时候,奠边府前线的参战越军就已经公开放话。如果到5月10日再打不赢的话,他们哪怕抗命造反也要撤退了——遗憾的是,法国人只撑到了5月7日……
结果,在5月7日,奠边府战役结束之时,美国的外交部门顿时犹如五雷轰顶,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鞭子似的,终于在总统的怒斥之下,开始手忙脚乱地到处寻找南越方面的潜在合作对象。
到6月2日,中情局西贡站的特工,就去通知吴庭艳的家属,让他们做好成为皇亲国戚的准备了。
——从开始动手干涉越南政局,到公开决策要扶持吴庭艳统治南越,前后总共只花了不到一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里,干涉内政的对象又是远隔重洋的异国,加上此时通讯技术不如后世便利,信息交流不便,各种背景调查也来不及做,可见这事儿搞得有多么仓促和马虎!
更要命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倒也罢了,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的人选要求,还很苛刻。
首先,那些已经加入越共阵营,或者跟越共结盟,反对法国的左翼人士,显然是不能考虑的。
其次,法国殖民当局在越南扶持的上层买办走狗,也是不能考虑的。因为他们要么是说法语的精神法国人,要么干脆已经加入了法国籍,美国不愿意自己出钱养一群法国的狗。
再次,越南还有一些中立的宗教团体,既反对越共,又反对法国。但白宫认为这些乱七八糟的「邪教徒」太土气,让美国扶持他们的话,就太丢脸了(其实这些宗教团体才是正确的扶持对象)。
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小了,仅限于少数因为反对法国而流亡海外的越南右翼知识分子。但这些人的文采恐怕比不上中国的胡适,人品却比胡适糟糕得多,各个看着都是烂泥扶不上墙。
想想也知道,毫无凝聚力的自由派公知嘛,素来都是这么一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模样。
在这样一群又怂又坏、节操全无的烂人之中,拟人度相对还算高的吴庭艳,自然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尽管这时候的吴庭艳并不在美国,而是去了巴黎,但他在美国有着自己的人脉关系:吴庭艳曾经在新泽西州的玛丽诺科修道院研修神学,并且跟纽约教区的主教枢机主教弗兰西斯·斯贝尔曼结为好友。
之前,在斯贝尔曼主教的引荐下,他陆续见过不少美国政要,包括约翰·肯尼迪、麦克·曼斯菲尔、威廉姆斯·道格拉斯等等,只是没争取到什么支持。此外,他还去日本求见麦克阿瑟,结果连面都没见到。
此时机会降临,斯贝尔曼主教立刻赶赴华盛顿,再次帮吴庭艳展开游说,而华府政要也想起了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于是,美国驻法大使道格拉斯·狄龙,去见了身在巴黎的吴庭艳一面,回来向国务卿报告说:“这个矮胖子看着有些自闭,不像是能在西贡站稳脚跟的样子。但是跟其余几个废物相比,他多少还要稍微强一点儿。如果一定要从这些人里面选一个的话,那就选他吧!”
然后,中情局又匆匆调查了一下吴庭艳的身世背景,发现按照斯贝尔曼主教的描述,吴庭艳乃是越南的官宦世家出身,同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反对法国的殖民压迫,吴庭艳曾经多次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或通缉。此外,越共在土改时杀了他的大哥。所以吴庭艳在1945年拒绝了胡志明的招揽……
好么,家里有权有势,本人既反法,又跟越共势不两立,还信上帝……这正是白宫需要的人才啊!
眼看
着艾森豪威尔总统催得急,杜勒斯国务卿也顾不上再仔细调查,就把吴庭艳匆匆扶上了马。
就这样,朝鲜战争的硝烟刚刚消散,美国便给自己找好了下一个战争泥潭。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愚蠢和无知,让接下来二十年的美国,几乎要用国运来买单。
事实上,美国刚刚强迫越南的末代国君保大皇帝,任命吴庭艳为首相之后,就发现不对劲了:
首先,吴庭艳出身的「官宦世家」,似乎很有水分——他爷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地主。要到他父亲吴廷可这一代,才总算通过科举考试当上了官。但吴廷可的仕途也不顺,到了1907年就丢官回家种地了。
吴庭艳自己是一边下地种水稻一边去免费的法国神学院念书,才接受了教育,并考上了公务员。
换而言之,吴家哪里是什么越南豪门,根本就是寒门中的寒门!说是草根出身也差不多!
所以,在流亡美国期间,未来的南越总统吴庭艳,一度穷得要到唐人街的中餐馆刷盘子,并且因为向黑心老板讨要欠薪而被打,还领过教堂的救济餐(金牌讲师的既视感,只不过地点是在纽约)。
由于出身低微,吴家在越南压根儿就是泯然众人,并不是什么想象中影响力根深蒂固的大贵族。
而吴庭艳在越南可用的,也就是他的几个兄弟,根本没有世家豪族的那种「家臣团」配置。
吴庭艳的南越总统宝座,不仅全靠美国的钦定,还得靠美国出力替他搞定各路刺头儿,甚至艾森豪威尔总统都得为他打电话到巴黎恐吓法国总理——真是不折不扣的「尾巴摇狗」,把美国这边都给累吐血了。
只是羞刀难入鞘,既然是自己当初眼瞎了才选的人,现在也只好含着泪也要一路扶持下去了啊!
至于给南越的经济援助,更是多得如山如海——如果没有美援,吴庭艳甚至发不出公务员的工资!
其次,吴庭艳本人确实是立场坚定的反法人士没错。但他的弟弟吴廷瑈却是一个精神法国人,很早就跟法国的情报机关搭上了线,还在法国置办了大量产业,要做生意也都找法国,而不是美国。
偏偏吴庭艳最听他弟弟吴廷瑈的话,只要吴廷瑈一忽悠,吴庭艳就言听计从,甚至不惜跟美国对着干!
在吴廷瑈的庇护下,迄今为止,南越政府和军队里,依旧遍布着无数的法国代理人。尽管美国人已经是挥泪大放血地给南越送钱送东西了。但肯尼迪总统在南越说话的声音,恐怕还是不如戴高乐响亮呢!
好么,兜兜转转折腾了一大圈,美国最终还是花自己的钱,养了一条法国的狗!
以上这两条就已经够让美国人吐血了。而更让美国人吐血的是,这位吴庭艳总统还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经常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就连在打击越共的事情上,他都表现得很诡异,甚至有「通共」的嫌疑!
比如说,这次跟比尔·莱尔一起找菲里蹭飞机去东京的,还有另一位要回国告状的中情局间谍。
——看到莱尔在隔壁老挝扶持王宝将军,以极低的成本,就拉出了一支敢拼能打的苗族军队,中情局西贡站感到非常羡慕,便想要复制到局势堪忧的南越来:老挝有苗族,南越同样也有苗族啊!
于是,中情局特工们就在南越中部山区,越共活动频繁的多乐省,选择了一个名为「邦恩瑙」的苗族村庄,给这些越南苗族发了一笔钱,又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组织苗族壮丁进行军事训练。
很快,邦恩瑙的苗民们,就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而且在战斗得非常主动和积极,远比那些消极避战的南越军队要强得多,很快把影响力扩展到了周边两百个村庄,几乎将越共逐出了多乐省。
在中情局眼中,这种扶持低成本苗族军队打击越共的办法,真是「前景一片光明」啊!
相比又烧钱又不肯好好打仗的南越政府军,真是价廉物美到不知哪里去了!
然而,吴庭艳在得知此事之后,却勃然大怒,在明知越共已经跟这些苗族人结下血仇的情况下,依然派出军队闯入邦恩瑙,收缴了这些苗族民兵的武器,南越士兵还把前去阻拦的中情局特工暴打了一顿。
等到南越士兵离开了一片狼藉的邦恩瑙之后,头破血流的苗族长老们,痛哭流涕地抱着中情局特工的大腿,表示吴庭艳这哪里是缴了他们的枪,根本是要了他们的命!得到消息的越共很快就会来屠村啦!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