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43章

作者:老老王

 就这样,四月的西贡,刚刚经历了吴庭艳「十日王朝」的屠杀,又送走了阮庆将军的「三日天下」。

 至于接下来,在这座城市里还会继续发生什么事情,那就真是连上帝都不晓得了。

 该叫什么名字?江户藩?关东藩?

 第227章、去年让我打卡斯特罗,今年要我打胡志明?

 在意外打死了阮庆将军之后,一群少壮派军官才发现事情好像大条了。

 一番互相指责和甩锅争吵之后,在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残局的情况下,这帮冒冒失失的莽撞家伙,只得来了个「版本回滚」,决定重新推出政变军的前任统帅,「德高望重」的陆军司令杨文明担任领导者。

 就这样,原本已经打算退休回乡下去种花的杨文明,又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早晨,被自己的副官阮文戎少校拖出被窝,懵懵懂懂地黄袍加身,跟老搭档总参谋长陈文敦一起,再次披挂上阵,出山掌权啦!

 然而,过去的杨文明虽然是南越军官团的头号大佬,勉强还能服众。但此时杨文明的嫡系部队早已被打光,个人声望也在屡战屡败又传出「通共」嫌疑之后,变得大不如前,根本没办法震慑诸位将校。

 于是,几个小时之后,随着阮庆的死讯传开,被阮庆从第二军区带到首都的第22师和第23师,愤怒于自家上司阮庆的无辜惨死,很快就跟政变军的其余部队爆发了交火,残余的警察和民兵也卷入其中。

 一时间,整个西贡到处都是枪声和爆炸声,更有无数暴徒趁乱劫掠,越共的特工队也趁机浑水摸鱼,不断狙杀和绑票西贡的各路顽固分子,乃至于暗杀那些派驻南越军队和政府的美国顾问。

 正在踌躇满志地筹备着新内阁名单的副总统阮玉书和外交部长武文牡等一众南越高级文官,看到西贡又一次化为战场,顷刻间拔腿就跑,做了鸟兽散——其中大多数人很快又在美国大使馆完成了集结。

 这样一来,当「三姓家奴」阮正诗,在北面邀请北越大军进驻顺化的时候,西贡这边的各路兵马却正在继续打成一团,政府都快被打没了,谁还有闲心思顾得上边境的这点儿破事?

 只有美国大使洛奇和驻越美军司令哈金斯,为此急得跳脚。但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也只能翻白眼。

 就这样,对于北越的河内当局要挥师突破北纬十七度线,进军顺化的做法,只有美国政府在联合国会议上大声疾呼,声嘶力竭地谴责北越撕毁《日内瓦协议》侵略邻国的罪行,要求联合国大会予谴责,要求安理会投票再次组建「联合国军」,保卫南越的领土完整云云。

 接下来,自然是不出所料地被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国代表给喷了回去。

 而身为苦主的西贡南越政府,在事发后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北越的外交部门视之为默认……

 ——如今的西贡正处于无政府状态,政府都没了,不想默认也只能默认啊!

 更离谱的是,西贡方面都没撤销阮正诗这个「当代吴三桂」的本兼各职:吴庭艳总统死了,中央政府被打没了,领导政变的军官团也乱套了,谁来撤销阮正诗这个「三姓家奴」的顺化总督之职?

 总不能让白宫的肯尼迪总统来越俎代庖吧?

 就这样,北越两个主力师第304师和第308师,「合理合法」地穿过了边海河,踏上了南方的土地……

 ——

 边海河,又名贤良江。

 这原本是一条平凡无奇的小河,发源于长山山脉,流淌入南中国海。

 但因为它基本与17度纬线重合,从而跟欧洲的柏林墙一样,成为了冷战在东方的「竹幕」象征物。

 边海河经过的流域,恰好是国土狭长的越南「身体」中段最苗条的「腰部」。从西端的老挝边境到东端的南中国海,全长只有50公里。按照1954年签署的《日内瓦协议》,法国殖民者撤出后的越南,以北纬17度线,也就是边海河,为越南临时军事分界线。

 边海河的北面,是劳动党执政的河内政权,边海河的南面,是勤劳党执政的西贡政权。

 以边海河为界,南北两侧宽各5公里的范围内,理论上双方不设兵力,因此又称DMZ(非军事区)。

 但事实上,南北双方都没有完全遵守这份协议,而是在边海河两侧部署了重兵,严阵以待。

 一时之间,这道「楚河汉界」,似乎随时有可能升级为战争的「震中带」。

 当然,从四月初开始,边海河南岸的南越,就已经不战自败了,精心修建的防御工事也就成了废物。

 事实上,早在顺化总督阮正诗公开投共之前,北越军队就已经接管了边海河对岸的南越壁垒工事。因为南越边防部队已经杀奔顺化造反,期间北越军队只遭到了极为微弱的抵抗,还有美军顾问的口头抗议。

 接下来,顺化地区的越共游击队,也抢占和控制了多处重要的公路桥和交通枢纽,为北越大军的南下清除了障碍——到了这一步,距离北越正规军的大举南下,就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借口了。

 而现在,随着「三姓家奴」阮正诗的公开站台北越,这个统一全国的时

 机,已经降临啦!

 北越人民军总参谋部的作战局局长黎德英,站在边海河畔,不无感慨地看着眼前部队进军的场面。

 原本在边海河上,只有一座非常简陋的木桥,而且还被南越工兵炸断。但现在,北越工兵不仅重新修复了桥梁,拓宽了公路,还在河面上不惜成本地赶工抢修了五座浮桥。

 望着渡过边海河,滚滚南下的人流和车流,黎德英不胜唏嘘。

 作为总参谋部的作战局局长,他曾经殚精竭虑,无数次制订和复盘过突破分界线的战役方案。无论哪一套方案,在敌人掌握的海空优势面前,都是那么的困难重重,必须付出惊人的损失才能打垮对手。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胜利竟然来得这么轻松,又这么突然,这么的不费吹灰之力!

 或许,今年真的就能踏平南国,统一河山了吧?

 黎德英抬头遥望着南方的地平线,如是想道。

 ——

 在轻松通过边海河两岸的北纬十七度线非军事区之后,北越军队又继续兵不血刃地夺取了东河市,渡过了后汉河。接下来,广治省的省会广治市,也被插上了红旗。

 按照五角大楼之前为南越国军制订的防御方案,在边海河国境线遭到突破之后,南越军队应该采取边打边撤的方针,依托沿海平原上的众多河流作为屏障,进行节节抵抗,阻滞北越军队的推进速度。

 但是,当北越大军真正驰骋于这片夹在山与海之间的狭长平原上时,实际上只有空气在进行防御。

 彼此混战多日的南越乱兵、佛教僧兵、地主民团和天主教民兵。在仓促之间,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跟北越的装甲部队展开较量,更不可能出兵挡在北越坦克的前方——万一被别人给偷家了可怎么办?

 群龙无首之下,他们只能纷纷让开公路,要么逃亡乡野,要么盘踞在村寨或堡垒里死守。

 还有大批的散兵游勇和难民混在一起,一股脑儿地沿着1号高速公路向顺化溃逃。不仅冲垮了沿途的路障,顺便还把边境土崩瓦解的恐惧传导到了后方,等于是起到了为北越军队开路喝道的效果。

 这就导致了北越军队在开战后势如破竹一般,长驱上百公里,很快又渡过了美政河,兵锋直指顺化。

 作为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首都,坐落在香水河的顺化。如今不仅是拥有14万人口的南越第三大城市,还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都是越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极其强烈的政治意义。

 当北越军队兵临城下之时,各路暴徒和乱兵已经混战了大半个月,彼此打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一支越共游击队更是已经潜入顺化的皇城,盘踞在这座仿紫禁城风格建造的皇宫里超过一周时间。身为顺化总督和第一军区司令的阮正诗,又带头投共,并且站在北越军队的坦克上,不断用高音喇叭喊话劝降……

 得了,吴庭艳总统都死了,顺化的总督都投降了,底下的小兵还拼个什么劲儿啊?

 更别提,之前爆发的灭佛危机,更是使得这座越南古都的居民,对西贡政府充满了怨恨情绪。

 所以,在这种军心离散、士气崩盘的情况下,担任北越先头部队第308师很快就成功突入了市区。城内的市民、乱兵、暴徒纷纷夺路而逃,有的往南钻进山野,有的奔向附近的新美港,试图找船出海。

 北越军队为了尽快完整地接收城市,并未阻止难民逃散,而是放开道路,纵容其离开。

 再接下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北越大军,终于在香水河畔遭遇了一点儿小小的阻碍。

 派驻在顺化的美军顾问和少数美国特种兵,还有一百多名愿意接受他们指挥的南越海军陆战队士兵,炸断了香水河上的大桥,并且用野战炮向北岸开火,暂时让北越军队止步于香水河以北的旧城区。

 但这并没能给北越军队造成多少麻烦——看到大桥被炸断,第308师很快就地搜集船只,准备强渡香水河,同时又派遣了一支侦察部队,向西从香水河的上游绕道过后,穿插进敌后。

 而美军顾问身边只有不到二百人,根本无力封锁足有数十公里长的整条河道,看到敌军展开多点渡河的攻势,就只能放弃了位于香水河南岸的「美国援越指挥部」,坐上装甲车,一溜烟地往南逃跑了。

 接下来,顺化机场也被北越军队轻松占领,机库里的六架飞机和大量航空汽油被缴获。

 就这样,到了4月25日,向南狂飙上百公里的北越军队,已经初步占领了整个顺化,并转入治安作战,清剿顺化市区内的匪徒和残兵,释放了被南越政府囚禁的数千名政治犯,同时等待后方输送的补给。

 其推进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二战德国装甲兵的闪电战!

 一张北越士兵将红旗插上顺化皇城门楼的照片,迅速犹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插旗硫磺岛,苏联红军战士插旗柏林国会大厦的

 名场面一样,被刊登在了全世界各大报刊的头版上。

 而身在岘港的菲里,才刚刚离开教堂,回到岘港机场的住处,就得知上级给他派了一项艰难的新任务。

 “啊?升我为临时上校,让我给尊室订将军当顾问,辅佐他守住岘港?因为我去年在古巴的表现让总统很放心?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嘛?去年让我打卡斯特罗,今年要我打胡志明!”

 看着华盛顿发来的密码电报,菲里不禁咂舌道,“总统和局长是不是也太看得起我了?”

 “虽然我也觉得这个任务很让人为难,但服从命令终究是军人的天职。”

 基辛格博士劝解说,“快跟我一起去见尊室订将军吧!他刚把司令部给搬到机场旁边了……”

 作者的话:  PS:一个非常有趣的BUG:虽然美国在越战中把敌人称呼为「越共」。但此时北越是劳动党执政,南越是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领头,名称上都没带个「共」字。

 要到1976年统一之后,才真正改名成了「越共」。

 第228章、尊室订将军的空城计 (加更求票)

 岘港总督尊室订少将,今年三十六岁,乃是整个南越最年轻的将军。

 他的姓听起来似乎有点古怪,但在越南,尊室之姓,其实极为尊贵,因为这代表着阮朝皇族的出身。

 至于为什么越南阮朝的皇族不姓阮,却要姓尊室?这是当然是因为,在越南姓阮的人太多了啊!

 ——就像朝鲜遍地都是姓金和姓李的人一样,在越南,姓阮的人也多得满坑满谷。

 按照统计,在越南,姓阮的人竟然占到了总人口的40%之多!

 然后,众所周知,这世上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一旦数量太多,就会显得低贱,姓氏也不例外。

 越南自从跟中国分裂以来,前几个在越南出现的封建王朝,分别是丁朝、李朝、陈朝、黎朝、莫朝、郑朝等等,倒是没啥大碍。但偏偏最后一个统一越南的王朝,却是阮朝!

 可想而知,当自以为功业盖世,尊贵无比的阮朝皇帝,看着举国遍地都是姓阮的人,从贩夫走卒到娼妓乞丐都是大批大批的姓阮,满朝文武更是差不多有一半姓阮,那心情自然是非常非常的不美丽。

 为此,嘉隆帝阮福映专门修改了皇室姓氏,把阮姓和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合起来,组成一个叫做「阮福」的新姓,作为国姓——实际上,越南的阮朝,严格来说应该写作「阮福朝」才对。

 同时,为了彰显帝王的尊贵,嘉隆帝又规定,阮福姓氏只有帝王才配享用,其余皇室不准使用。

 但若是让这些皇室成员继续姓阮,在越南又显得泯然众人。

 于是,嘉隆帝便让皇族旁支改称「尊室」,生造出了一个新的姓。

 嗯,尊室,一听就很尊贵的样子。

 当然,从嘉隆帝统一越南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了,姓尊室的皇室子孙繁衍不计其数。虽然不至到了连个码头上扛大包的都是皇室尊亲的地步。但是各种生活落魄、郁郁不得意之辈,也不在少数。

 所以,尽管是皇室旁支,身上流淌着阮朝的血脉。但在吴庭艳推翻保大皇帝,消灭阮朝的时候,尊室订为了自家的前途富贵,却坚决站在了吴庭艳的一边,还当了吴庭艳的义子。而吴庭艳也投桃报李,对尊室订多次破格提拔,曾让他当过第三军区司令和首都警备司令(西贡总督)的要职。

 即使在今年的「三三零政变」之中,尊室订被叛军打得一败涂地,丢失了整个首都防卫圈,不得不狼狈逃出西贡。但在吴庭艳重新打回西贡之后,看在这个「二号义子」尽管仗打得不怎么样。但终究是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忠心耿耿的份上,还是又给了尊室订一次机会。

 ——让他坐军舰北上岘港担任总督,搜集当地残余兵力,从背后威胁阮庆的第二军区辖地。

 结果,尊室订前脚才刚到岘港,吴庭艳总统后脚就升天了,阮庆少将成为了首都西贡的主人。

 接下来,正当目瞪口呆的尊室订少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琢磨着该怎么向阮庆少将易帜求饶,或者索性就这样辞职下野,收拾细软流亡海外的时候,阮庆暴毙、西贡大乱和北越南下的消息又一起传来……

 喵的,他的「义兄」阮正诗竟然做了三姓家奴不说,还把北越军队带进来了啊?

 眼看着北越大军渡过了边海河,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尊室订少将的心情也越来越惶恐。

 幸好,虽然西贡的那帮逆贼和鸟人,估计是指望不上了。但大洋彼岸的美国爸爸,还是非常可靠的。

 美国远东空军在李梅上将的督促下,已经不顾一切地启动了战略空运,即将从菲律宾往岘港紧急拉来大量的军械弹药、粮秣物资,用以稳定岘港这边的军心,让当地天主教徒认为自己没有被抛弃。

 此外,驻越美军司令哈金斯将军也发电报来鼓励尊室订守住岘港

 ,无论如何不能让北越人民军继续南下,并且还许诺只要西贡的局势稍微稳定下来,就会空运一批美国特种兵过来,帮助尊室订作战。

 嗯,洛奇大使同样发来了电报,只不过内容比较离谱,竟然要尊室订出兵北上,在顺化平原迎敌!

 上帝啊!顺化的北越军队至少有两个主力师!他现在手里连一个旅的兵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打得过?

 当然,洛奇大使的电报虽然离谱,但他打来的一百万美元拨是很棒的,所以尊室订也就没生气。

 现在,白宫又向他推荐了一位军事顾问「金上校」。据说还是去年打赢了古巴核战争,击败了卡斯特罗赤色政权的「年轻将星」,被誉为当代美国最擅长收拾烂摊子的「救火队长」……

 对此,这些天已经焦头烂额的尊室订少将,是十分高兴的,并且也带着几分期待。

 但愿这位金上校真是什么天生奇才,面对着南越眼下这副一塌糊涂的烂摊子,也能妙手回春吧!

 ——解释说明一下,现在的菲里,刚刚被晋升为临时上校。但这个军衔是战时暂设的,为了让他有资格跟尊室订少将进行平等对话:否则让一个少校跟一个少将当顾问,会让人觉得很尴尬。

 等到岘港之战结束,菲里不再给尊室订少将当顾问之后,他的实际军衔又会「回滚」为少校。

 ——

 总之,在岘港机场旁边临时搭建的一系列军用帐篷之中,菲里见到了尊室订将军。

 在菲里的眼里,尊室订的名字虽然怪怪的,但相貌却是称得上英俊帅气,阳光活泼,而且颇为脸嫩,说他是二十岁出头的大学生都有人信。乍一看颇有几分后世香港电影里那位「小马哥」的风采。

 除此之外,由于曾经在美国进修的缘故,尊室订的一口美式英语也说得非常流利——至少比「恶龙夫人」陈丽春那一嘴法语味儿的英语,要容易听得懂。

 如果不是他身上穿着的迷彩服,菲里乍一看之下,还以为是美国哪个大学里的运动系亚裔大学生呢!

 可恶啊,明明比我大了不止十岁,怎么看着竟然跟我一样年轻?

 你这副尊容不去做演员,反而来当兵,感觉还真是亏了啊。

 菲里一边在心中如此暗自腹诽,一边跟尊室订少将寒暄了几句。随即就要求了解岘港附近的最新兵力部署情况,然后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眼下岘港的守备兵力之空虚,似乎跟唱空城计也没差多少了!

 ——作为一座远离边境线二百公里,「群众基础」较好,附近也很少有游击队出没的后方天主教徒城市,南越政府本来就没在岘港部署多少兵力。除了警察和民兵保安团之外,就只有一些零星的海军陆战队和别动队,并且上一次还都被吴庭艳总统带走去打西贡了。

 后来,尊室订少将从西贡坐船赶来岘港上任时,也只带了少许亲兵护卫和一个营的别动队。

 以上就是南越在岘港的全部正规军,合计不到四百人。

 不过,岘港以南的朱莱半岛,还有南越国军第二师少量留守部队,包括一个第4步兵团、两个炮兵营和美军顾问小组,在第二师师长被阮正诗杀害之后,留守在师部朱莱的残兵,就全接受了尊室订的指挥。

 但问题是,之前尊室订做的计划,是他从岘港带兵南下,去朱莱汇合这些第二师残部,然后一起继续往南攻击,进犯更南方的藩朗等城市,骚扰第二军区的后方,给阮庆少将指挥的叛军添乱。

 事实上,在吴庭艳总统升天之前,第二师的部队已经奉命开拔,往南走了很长一段路。

 现在,却突然要这些第二师的部队改弦易辙,掉头北上来协防岘港?那么,光是来回跑路、休整士兵和补充给养,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能够在一个星期内赶到岘港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