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48章

作者:老老王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再也不能阻挡美军的前进道路,只能避开正面作战,在乡下「游而不击」。

 1968年1月5日,随着周边地区的初步肃清,美军的浅水重炮艇,终于冒险深入西贡河,对越共占领的西贡市区展开炮击。而美国空军的炮艇机,更是对西贡展开了日夜不息的弹雨舔地。

 美军一开始曾经幻想会有饱受越共迫害的西贡市民,会拿着鲜花来迎接他们这些「解放者」。但最终迎接他们的只有子弹、死亡和炼狱——所有砖砌的物体都成了越军士兵的火力点,他们闯入民居,爬上屋顶,躲进水沟或墙后,整个西贡成了巨大的碉堡。美军一入城内就像掉进铁桶,枪林弹雨从四面八方倾泻过来,每一步的推进都变得异常艰难,有时候甚至只能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展开争夺。

 由于低估了城内5万越军的顽强程度,以及大规模扩军导致美军士兵素质的降低,导致攻势非常不顺,战斗异常激烈——越军依托城内的复杂地形和打巷战的丰富经验,藏身于屋檐和天花板上,从每一个裂缝中射击,在绝境之中负隅顽抗,美军尽管有着绝对的火力和兵力优势,缓慢而坚定地蚕食城中敌人的阵地,但依旧每推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整个西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开战之初,驻越美军司令部还有过一些保护西贡市内文物古迹和地标建筑的考虑。但随着战斗的白热化,他们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只知道将尽可能多的钢铁和火焰,倾泻到西贡河的两岸。

 一时间,法国殖民者遗留的庄严教堂变成废墟,豪华的饭店化为瓦砾。街道被碎石乱瓦和尸体堵塞,以至于看到西贡圣母大教堂坍塌的文职军官不由得哀叹:“为了拯救这个城市,我们不得不毁灭它。”

 就这样,西贡全城都处在了激战的旋涡之中,硝烟滚滚,血肉横飞。虽然美军切断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外援,但城内的各路越共武装,依然在猛将黎仲讯的指挥下,靠着囤积的物资困兽犹斗。

 不过,随着新山一机场、广播电台、总参谋部和堤岸区赛马场等要害地点的相继丧失,到了1月中旬的时候,西贡城内的越军终于弹尽粮绝,再也坚持不下去,开始陆续出现成建制的投降和逃亡。

 紧接着,指挥西贡防御战的黎仲讯大将,也在1月18日化妆潜逃,离开了西贡。

 失去指挥的残余越军陷入一片混乱,很快就相继放弃了抵抗。

 1月21日,西贡市内的战斗基本结束,驻越美军司令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得意洋洋地乘坐吉普车进城阅兵,并在独立宫的废墟前升起星条旗,通

 过无线电宣布了西贡战役的胜利。

 又过了几天,菲里和载着一众战地记者的雪风号,也缓缓驶入了满目疮痍的西贡河……

 第401章、西贡之春

 1968年1月31日,春节

 南越首都,西贡

 “用我们的双手,拿起成千上万的武器!

 拿起沉重的武器,让我们发誓为自由与和平而战!

 那残暴的敌人,我们会把你消灭……”

 伴随着曲调欢快的南越军歌《誓不背叛家乡》,飘扬了五年的红旗,在西贡黯然落下,而久违了的黄底三线旗,则跟耀武扬威的星条旗一起,再一次冉冉升起。

 面黄肌瘦的西贡市民,站在硝烟弥漫的废墟和瓦砾之中,麻木地看着又一次「城头变幻大王旗」。

 而菲里·金上校,也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这个「越战霸榜」的著名网红打卡景点。

 ——由于本时空的美军全面介入越战,是从西贡陷落、南越崩溃开始的,所以他之前真没来过西贡。

 嗯,穿越前的菲里去越南玩,也只报了个顺化-岘港旅游团,同样没去过当时已改名胡志明市的西贡。

 所以,对于西贡这座城市,他其实是挺好奇的。

 但才刚刚从码头上岸,菲里就忍不住摇头唏嘘了。

 这简直都打得比二战后的柏林废墟还惨,简直是堪比斯大林格勒了啊!

 ——作为法属印度支那半岛殖民地的首府,号称「东方小巴黎」的西贡,曾经是很美丽的。

 (虽然不知为什么,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似乎有点多,比如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也号称小巴黎。)

 当初的西贡,乃是法国在东方的核心据点。法国殖民者为了建设西贡,是真的下了很大的力气,投下了巨大的资本,不惜工本地大兴土木,乃至于印度支那殖民地开辟的前三十年竟然一直赔本:

 法国非但没办法从越南搜刮到多少利益。反而还得投钱到越南去搞建设,简直把殖民搞成了扶贫!

 当然,以高利贷帝国主义而闻名的法国,也不是来越南搞慈善的,他们在西贡建造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终究是为了给法国侨民营造一个新家。所以才乐意对西贡大规模投资兴建各种气派建筑。

 比如西贡著名的砖红的圣母大教堂,连红砖都是从法国运来的;豪华的西贡歌剧院,其档次不亚于当时巴黎的任何一家歌剧院;此外还有充满了文艺复兴风格的西贡邮局,精心布局的街道和公园等等。

 但尽管如此,西贡的当地人还是会觉得与有荣哉,就像上海人自傲于「法租界风情」一样。

 并且,在法国人多年统治的影响下,法棍面包成为了西贡当地人喜爱的主食。

 西贡早点摊上的法棍面包和咖啡,就跟中国早点铺子的油条和豆浆一样常见。

 让这座东方的亚洲城市,充满了某种浪漫的异域情调和东西方杂糅的文化感觉。

 有一首经典名曲《美丽的西贡》,就用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语调,歌颂了这座「洋气」的城市。

 但到了现在,美越两军的炮弹和炸药,却把这座城市彻底夷平了。

 砖红色的圣母大教堂,粉红色的耶稣圣心堂,奶油黄色的西贡邮局,宏伟的西贡歌剧院,卡提拿街的欧陆饭店,气派的咸宜大道和嘉隆街,华商云集的堤岸区,统统化为了焦黑的废墟瓦砾。超过十万西贡居民在战火中丧生,让这座城市几乎变成了二战时斯大林格勒、华沙、汉堡、德累斯顿一样的死城。

 虽然今日乃是农历的春节,但西贡街头既看不到庆祝新春的对联,也闻不到春卷的香味。

 战争的血手,就像揉烂一朵娇艳的金盏花一般,把西贡的芬芳、秀丽和可爱,都撕成了碎片。

 所以,在已经面目全非的西贡市区内溜达了一圈之后,菲里就丢下看得双眼放光,一心想要从废墟中发掘劲爆新闻的《纽约时报》战地记者大卫·哈伯恩斯坦等人,自己意兴阑珊地前往临时设立在三十公里外的边和机场的司令部,按照规矩去向现任驻越美军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报道。

 ——跟遍地瓦砾和废墟,还散落着大量未爆弹和残余越共分子的西贡相比,被美国空降兵轻松夺取的边和,眼下市容保存得更完整,可供美军征用的房屋更多。故而成了驻越美军司令部的临时驻地。

 然后,理所当然的,此时的

 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根本没空也没兴趣搭理菲里这样的「小人物」。

 他正在协调指挥下一步的进攻作战:美军三个师合计五万兵力,这些天一直都在沿着湄公河溯流而上,穿过越柬国界,目前已经攻入金边市区,跟守城的越军和红色高棉武装力量展开了浴血厮杀。

 这等戎马倥偬之际,整个驻越美军司令部的所有人,都是忙到了飞起:即使没事也要装出很忙的样子。

 菲里这个CIA的外人,自然是在司令部这边坐了冷板凳,只能自

 己没事儿到处溜达。

 然后,他就见到了这地方的另一个「闲人」——守住了朱莱的南越名将;黎明岛少将。

 “恭喜将军,您在朱莱基地的杰出战绩,已经传遍了整个自由阵营,从华盛顿到伦敦,都在谈论您的指挥若定和大将风度。您的勇敢和忠诚,也得到了白宫和国会山的高度赞赏。”

 菲里向他敬礼并恭维说道,“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就要称呼您一声「总统先生」了!”

 “啊,事实上,我只是履行了应该做的职责而已。当总统?这样的好事,我还真没想过。”

 这时还很年轻的黎明岛少将,有些拘谨地回了个礼——短短的一年多之前,他还只是一名少校,完全是因为广南国内部的一次次政变和混乱动荡,以及越共的大举进攻,消灭了太多太多排在黎明岛前面的大佬,才让他先是被破格提拔为少将旅长,又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广南政权残存的最后一支孤军的领袖。

 根据白宫对外界放出的风声,鉴于上次错误地扶持了吴庭艳这个文人担任南越总统,导致他一直没法很好地控制军队,最终让南越军队在自相残杀中土崩瓦解的惨痛教训。如今在让南越重新复国之后,就应该选择一名有声望、有能力,能赢得军心的南越军人担任总统,以便于更有效地剿灭越共,稳定局势。

 很显然,在岘港陷落、广南国军土崩瓦解的当下,孤军奋战在朱莱的黎明岛少将,就是硕果仅存的唯一合适人选。接下来只要不出意外,美国肯定要抬举他上去当一任南越总统,以酬谢其功劳的。

 这一喜讯顿时让毫无思想准备的黎明岛,感觉有些手足无措,既紧张又期待,乃至于患得患失。

 但他终究还是知道,越是在这个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就越是不能随便得罪人。

 所以,黎明岛稍一犹豫,就尬笑着向菲里讨好说:“金上校,您能冒险将船驶入危机四伏的西贡河,踏上这片硝烟未散的战场,这种勇气也足以让人钦佩。就像五年前,您在绝境中带领一支东拼西凑的联军镇守海云岭,遏制了越共的嚣张气焰一样。”

 “西贡河有什么危险的?就算越共有往河里丢过水雷,这会儿也早该被海军陆战队清扫光了。”

 菲里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这里又不会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美国盟友」,用攻击机和鱼雷艇「招待」我乘坐的雪风号,制造又一起「自由号惨案」,杀了我们的人还要我们继续做牛做马!”

 ——所谓的「自由号惨案」,是1967年6月的东地中海上,以色列对美国的一次「误击」事件。

 当时正值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主动出击,不宣而战,靠着犀利的偷袭,在六天之内打垮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阿拉伯联军,从约旦手中夺取了圣地耶路撒冷,从叙利亚手中夺取了重要的戈兰高地,从埃及手中夺取了加沙,以及面积比以色列本土还大的西奈半岛。

 可想而知,以色列军队能够从阿拉伯人身上刷到如此辉煌的战果,肯定离不开美国老板的大力援助。

 事实上,除了慷慨援助了以色列大笔军火物资和军费开销之外,在整场战争前后,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都在埃及和叙利亚沿海巡航,保护以色列的海岸线和领空,防止阿拉伯人的舰艇袭击以色列港口。

 此外,美国海军和情报机关还出动了若干艘电子侦察船,游荡在阿拉伯国家的沿海地区,把截获的阿拉伯国家秘密电报转交以色列,并用船上的干扰设备,去干扰埃及的防空雷达设施和战场通讯系统。

 如此鞍前马后地帮忙,除了直接参战几乎啥都做了,这个大哥已经做得够意思了吧?

 但傲慢的以色列人却并无半分感恩之心。反而把自带干粮效力的美军,当做舔狗和奴仆一样看待。

 在6月8日的西奈半岛附近海域,美国海军的自由号电子侦察船正在执行无线电监听工作。殊不知距离他们不远的沙滩上,一支以色列军队正在把60名埃及战俘反绑双手,丢在一起,然后用机枪悉数扫死。

 原因是快速推进的以色列军队没工夫看管俘虏,又不想释放他们,于是就简单粗暴地集体处决了事。

 结果,等到这些无视国际法的以色列士兵,把六十名埃及战俘全都打死之后,回头一看海面上,竟然有一艘美国间谍船大模大样地停着,顿时慌了手脚——糟糕啦,刚才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肯定让船上的人瞧清楚了。万一有谁走漏风声告诉了记者,以色列的脸面还往哪里搁?

 接下来,以色列军队想也没想就决定杀人灭口——尽管对方是美军,还是盟友,但犹太老爷才不管呢!

 于是,以色列军队先排了一架侦察机过去打前站,自由号上的船员以为是对方是自己人,丝毫没觉得有啥问题,还友好地同上面的飞行员招手。

 接下来,以军的“幻

 影”式飞机,就对挂着星条旗的自由号发动空袭,以军鱼雷艇也全速冲了过来。

 船上的美国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火箭和航炮打得鬼哭狼嚎。全船起火。接着又被鱼雷击中船体,在船壳上开了个龇牙咧嘴的大洞。绝望的自由号船长声嘶力竭地命令报务员,赶紧向距离这儿不远的第六舰队呼救。但无线电通讯遭到以色列人的干扰,根本发不出信息。

 幸好,在该海域的高空之中,恰好有一架美军侦察机目睹了这一切,并吃惊地报告给第六舰队。

 部署在东地中海的「美洲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得知此事,立刻紧急出动大批A-4「天鹰」攻击机,前往事发海域救援「自由号」,谁知却遭到了以色列空军的拦截。

 在此期间,以色列的「超军旗」飞机又对「自由号」展开了第二轮攻击,几乎将其彻底摧毁。

 但此时,这场交火事件已经被报告到了白宫,而大惊失色的约翰逊总统,直接打电话找到了拉宾,咆哮着质问以色列军队到底想要做什么?到了这一步,眼看着实在瞒不住了的以色列军队,才勉强收手停火。

 事后,美国海军将已经被打成残骸,几乎要沉没的自由号拖到希腊,发现船体已经报废,光是弹孔就有821个,船上共有34人被以色列军队打死,另有164人受伤,共计198人伤亡。

 「自由号」事件震惊了世界,也给美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色列政府在事后坚称这是一起「误炸」事件,并对美军伤亡表示「遗憾」,愿意进行赔偿。但拒绝承认任何责任,也不同意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正常来说,面对自家小弟的如此蹬鼻子上脸,美帝老大怎么也得表示一下震怒,进行一番惩罚。

 否则,若是谁都能随便打美国的脸,这自由阵营的队伍就没法带了。

 然而,以色列此时在表面上还是美国的小弟,实际上却已经成了美国的爹。所以,面对犹太人的施压,约翰逊总统怂了,他光速接受了以色列毫无诚意的道歉和象征性的赔偿,接下来就掉头打压愤怒的美国民众,警告他们不要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意外,而让盟友难堪。

 如此懦弱的态度,让一向傲慢自大惯了的美国民众,深感不可思议,并为此愤愤不平:作为号称要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海军舰艇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盟友的攻击,而且事后还不得不忍气吞声,这无疑是对美国霸权的莫大讽刺。

 不过,以后的日子里,这样的事情还会越来越多,让美国人逐渐认识到,他们其实是在被犹太人统治,而美国也不是什么世界霸主,而是一个好像笑话般荒唐的「半殖民地半帝国主义社会」!

 当然,现在的美国犹太人势力还比较松散,只敢暗搓搓地搞点事,菲里还敢私下里吐槽几句。

 若是等到半个世纪之后,美国「深层政府」已经成型的年代,他若是敢在外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再被人录音下来的话,估计立刻就会被扣上「反犹」的帽子。然后从此名声扫地,仕途尽毁了吧?

 对于去年刚刚发生的「自由号惨案」这个话题,黎明岛只是隐约听说过一点儿。但也从美国官方的奇怪态度中,感觉到这背后的水很深。所以只是打了个哈哈,就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虽然您在越南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这几年依然一直在流传着您当年跟越共大战海云岭的故事。很遗憾,我只是守住了朱莱,您曾经战斗过的海云岭、岘港和会安,如今全都丢了。”他感慨地说。

 “放心吧,未来的总统先生,反攻的时刻很快就要到来!泰勒将军向五角大楼索要了一百万军队,可不仅仅是为了夺回西贡——怎么也得收复岘港,甚至向北继续推进到北纬十七度线吧!”菲里安慰道。

 第402章、黎明岛总统和基辛格大师

 不得不说,在砸下了百万大军,发起了倾国豪赌之后,1968年确实成为了美军凯歌高奏的一年。

 ——在攻克西贡的短短11天之后,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又在2月1日拿下了柬埔寨首都金边。

 跟西贡爆发的殊死鏖战不同,越共和红色高棉在金边的抵抗,显得很是有气无力、敷衍了事。

 总的来说,在双方交火的最初两天,金边守军的抵抗还算激烈和顽强,把美军死死堵在湄公河畔。

 但看到越来越多番号的美军,源源不断地从湄公河下游涌来,敌我力量对比日渐悬殊,并且美军的武装小艇开始绕过金边市区,深入洞里萨河与百色河,似乎有包围全城的架势。本来已经在西贡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越军,很快就再也没有意愿为了保卫「外国首都」,而拼光自己的最后一点本钱了。

 因此,趁着美军还没有来得及合围金边的机会,越军于1月底开始放弃金边,逃窜进了乡野和山林。

 另一边,自从

 朗诺的「高棉共和国」政权覆灭以来,红色越南的军队一直驻扎在金边,以军管的形式统治这座柬埔寨首都。同时,黎笋还绕过柬共领导人波尔布特,在柬埔寨东部大量扶持亲越势力。

 而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武装,则被排斥在金边之外,只能在柬埔寨西部的乡下根据地待着。

 嗯,事实上,极端厌恶城市化的波尔布特,很可能自己也不想去金边这种「污浊的大城市」。

 因此,在美军进攻金边的时候,波尔布特只是象征性地派遣了一个团参战,并且一看到越军有放弃金边撤退的架势,立刻就抢先溜之大吉,跑得比越南人还快——反正金边其实根本不是红色高棉的地盘。

 就这样,美军在2月1日攻入金边,在已经烧成废墟的皇宫升起星条旗,宣布恢复「高棉共和国」。

 前不久刚刚中风的「朗诺总统」,也坐着轮椅回到了金边,在莫尼旺大街观看了美军入城的阅兵式。

 到了2月中旬,美国「内河舰队」的武装小艇,已经驰骋于烟波浩渺的洞里萨湖之上,并且攻入柬埔寨西北部的暹粒和马德望,在吴哥窟遗迹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石墙上竖起了星条旗!

 与此同时,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在西哈努克港登陆,轻松占领了这座已经被越军放弃的港口城市。

 另一边,调任驻泰美军司令官的艾布拉姆斯将军,也在1月初从曼谷大举出兵,对泰共和入泰越军进行讨伐,最终让舍不得放弃城市的越军和泰共,在叨呵府遭遇了一场惨败,超过两万人被美军包围歼灭。

 接下来,艾布拉姆斯将军又充分利用了入泰越军仓皇撤退、回援本国,泰共武装游击队暂时还不太适应正规作战,无法有效填补战线的空窗期,派遣美军在湄南河流域大举反扑,多路出击,大大压缩了泰共游击队的活动空间,把泰共组织基本驱逐到了靠近老挝边境的山区里。

 1968年2月17日,从曼谷向东推进的美军,与从西贡向西出征的驻越美军,在泰柬边境附近的诗梳风胜利会师,欧美媒体对此大肆渲染,鼓吹得堪比二战中美苏两军打穿纳粹德国的「易北河会师」!

 嗯,如果只从地图面积上来看,双方的攻击距离倒是确实差不了太多。

 另一边,眼看着越南战场果然能够「大力出奇迹」,似乎竟然有一战而平的迹象,美国本土的舆论也是瞬间翻转。除了少数愤世嫉俗的反战左翼媒体之外,整个新闻界都是一边倒的歌功颂德,狂拍马屁,赞美约翰逊总统的「有魄力」,说什么——“泰勒将军一到,泥潭就没了,胜利就有了!”

 在电视台、广播和报纸上,各种层出不穷的宣传活动,这期间都是热闹非凡,没完没了——什么采访一线官兵,智囊名嘴预测战局,好莱坞明星上前线举办劳军晚会等等,简直是比节日庆典还要精彩纷呈。

 那一次次的凯旋游行、入城仪式,漫长的战俘队列,废墟上飘扬的星条旗,更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而在这一轮攻略期间,美军飙升的阵亡数字,则是被美国媒体和公众,全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美军和美国人民并不是不能承受死亡。而是无法忍受那种看不见希望的漫长战争泥潭。

 只要能够看到战线在推进,敌人在溃败,那么就算短时间内的伤亡多一些,美国人也能淡然处之。

 比如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夺岛作战,从瓜达尔卡纳尔、塔拉瓦、塞班岛、关岛、贝里硫、硫磺岛,到琉球岛,美军在这其中随便哪一个岛屿,不是跟日本鬼子打得尸山血海?但军中和后方又何曾怕过了?

 只要能够看到胜利结束战争的希望。哪怕是一度厌倦战争的美国公众,也是可以再次变好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