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67章

作者:老老王

 就这样,在军令难违之下,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三人,终究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进了录音棚,前后足足花了三天,总算是完成了登月短片的配音工作。

 接着,菲里在离开时,还带走了他们在训练时留下的一大堆录音带,作为补充的素材。

 事后,三位宇航员郁闷了好几天,才将心情调整了过来。

 但等到阿波罗11号即将发射时,却又有一个更加让人郁闷的真相,如晴天霹雳般砸到了他们头上……

 第429章、阿波罗11号:骗在月球上!

 1969年7月16日,整个美国的新闻界,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

 因为,按照NASA的官宣,肩负着载人登月重任的阿波罗11号飞船,即将在今天上天启航!

 虽然夏天的佛罗里达半岛又闷热又潮湿,但从午夜两点开始,通往卡纳维拉尔角的公路上却已经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至少有超过十万名游客从美国和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一起翘首围观此番登月盛事。

 凌晨4点左右,距离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15公里

 外的训练基地里,即将出发参加登月探险的勇士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三人按时起床,进行了最后一次健康体检,开始享用早餐。

 虽然马上就要出发去月球,但他们依然表情淡定,心情沉稳——宇航员心理素质要求的第一条就是沉稳,既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处理太空中的各种情况,又要有处变不惊的心态。

 与此同时,土星五号火箭的总工程师,曾经为纳粹德国发明V-2火箭暴击伦敦的航天先驱冯·布劳恩,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库特·德布斯,阿波罗登月总负责人菲利普中将等人,陆续来到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厅。

 一个五十多人的地面指挥班子,早已在这个宛如礼堂一般的宏伟大厅里随时待命:

 他们坐在一排排的仪表板后面,通过各式各样的仪表和电视屏幕,监视着发射场上的火箭和飞船状况——在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没法用AI来代替人工的落后年代,这是各国航天中心的普遍场面。

 而在距离发射场几公里之外的看台上,此刻更是冠盖云集、高朋满座——美国总统罗伯特·肯尼迪,亲自带领6个部长、102名众议员和19名参议员,还有8个州长和31名市长,以及44名外国大使,2000多名各国记者,来到这个以他已故哥哥命名的航天中心,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勇士送行。

 成千上万的游客聚集在看台四周,心情雀跃地认为自己即将亲眼目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距离飞船发射还有2小时30分钟时,三名宇航员来到了发射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飞船。

 在发射场上,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对着记者递上的麦克风,充满深情地说道:“这将是一次幻想般的旅行,我们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一叶孤舟,充满着危险和条件,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幸福……”

 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则挥舞拳头说,“我们将要向月球进军!揭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面纱!”

 而在几公里外的看台上,事先精心化妆的罗伯特·肯尼迪总统,也带着一脸的深情。在提词器的帮助下,朝在场的游客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用尽全力地灌输起了心灵鸡汤:“正如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样,在八年前,人类第一次漫游太空。科幻小说的剧情化为了现实。

 此后,我们就将目光投向了更加深远的宇宙。

 即使是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也只是人类文明前进过程中的一站而已。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好高骛远?因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永不停歇的探索,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第一动力。只有勇敢进取的探索精神,才能让人类的前路更坦荡光明,让人类一步步走向真理。

 当未来的某一个晴朗夏夜,我和我的孙辈在庭院中纳凉的时候,我希望我仍能满怀好奇地仰望夜空中的繁星,计算着我们探索太空的飞船何时抵达外星系,或是等待勇敢的探险者从太空中归来。

 当然,走向宇宙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始终是一部与各种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但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基础,永远都是那些心怀家国,把全社会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的人,那些给予人民的回报比人民的期望和要求还有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

 在这里,我要向今天登上飞船的三位登月勇士表示感谢,你们为国家付出的牺牲举世皆知,你们的勇气和功劳决不会被遗忘!在征服宇宙的大军中,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你们永远是最闪亮的明星……”

 ……

 当他结束演讲时,晨曦已经在东方的天际微露,闪闪发亮的巨大火箭披挂上了清新的晨光:起初是鲜红的,后来是暗红的、金色的……大地与海洋也仿佛苏醒了过来,天地间充满了各种生机勃勃的喧哗声。

 三名宇航员沐浴在朝阳的曙光之中,走进火箭发射台,乘上电梯,抵达距离地面100米的高处,通过狭窄的临时栈桥,走进了土星五号火箭顶部的阿波罗飞船座舱。

 工程师们随即关闭了舱口,并细心检查了舱口的密封情况,再移走栈桥。

 发射现场的气氛也愈发地热烈起来,所有人都看着那个大大的倒计时显示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倒计时20分钟!飞船的外接电路被切断,完全改用内部电源。

 倒计时6分钟!火箭和飞船最后检查完毕。

 倒计时100秒!自动点火装置开始工作,发射场上的所有人都撤离了发射架附近。

 此刻的发射场上,已是一派阳光灿烂,盛夏的骄阳照耀着矗立的工业巨兽,展示出它的雄浑和有力。

 看台四周的人们完全忘记了一切,只是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土星五号火箭起飞的那一刹那。

 “5,4,3……”

 伴随着喇叭中传来的播报声,土星五

 号火箭第一级的5台F-1发动机同时点火,炽烈的明亮火焰喷薄而出,让周遭的世界都显得暗淡,耀眼到让普通人的眼睛根本无法忍受。

 发射台下方,几十个高压喷嘴开始猛烈喷射冷却水,给塔架、基座和排焰通道降温。

 接近3000摄氏度的高温,让冷却水瞬间变成了蒸汽,在火箭四周呈现出一片云雾升腾的奇景。

 火箭推力开始冲击发射台,其推力合计1.8亿匹马力,相当于此时北美洲全部河流发电总量的两倍。

 “2,1,发射!”

 当地时间9点32分,发射按钮被启动了。

 这一瞬间,发射塔、大地,甚至几公里外的看台上,都感到剧烈的震颤。

 接着,110米长的土星五号火箭挣脱了最后几个固定装置,缓缓上升。

 当气势雄伟的火箭,带着人类的光荣和梦想,伴着隆隆的轰鸣声冲天而起,飞向大西洋上空时,身在现场或盯着电视机的千百万人,他们的眼睛也都跟着火箭升腾,发出祝福的掌声与欢呼。

 等到它终于消失在天际,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之后,现场观众开始三三两两地散去。但休斯敦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却紧张了起来——在卡纳维拉尔角点火的只是土星五号的第一级火箭,后面还有第二级和第三级火箭的点火喷射,需要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操纵。只有这两次点火全都一路顺利,才能让阿波罗11号飞船加速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轨道,踏上奔向月球的38万公里漫长征途。

 最麻烦的是,在第三级火箭工作完毕的时候,阿波罗飞船还得进行一次「太空翻跟头」——因为要削减阻力的缘故,阿波罗飞船在发射时,宇航员乘坐的指令舱在最上面,中间是运载给养的服务舱,登月舱在最下面。指令舱上面安装有救生火箭(逃逸火箭),一旦出事可以靠它把指令舱带走。

 但是,等到飞船进入太空,登月之旅正式启程的时候,登月舱就得放在前面了。

 否则,宇航员没办法通过指令舱和登月舱之间的通道,进入登月舱。

 所以,当土星五号第三级火箭分离时,不是让火箭跟飞船分离,而是第三级火箭带着登月舱分离。然后,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握着操纵杆,驾驶飞船原地翻了一个180度大筋斗,让飞船的「脑袋」和「屁股」换了个位置,将指令舱的锥形顶端对上登月舱的连接孔,把孔的内壁和锥体的三个钩环牢牢咬合在一起。

 ——虽然这么一套堪比马戏团杂耍的操作,看着确实是险象环生,但精英飞行员可不会感到畏惧。

 对于早期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诸如此类的操作,只是每次返航着舰的基本功——对于空中的飞机来说,航母的甲板俯瞰下去简直才洗澡盆那么大,而且还起伏不定,经常带有横风。如果当时正在进行海战的话,航空母舰为了躲鱼雷和敌机,恐怕还不得不做各种机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降落难度。

 更要命的是,结束作战任务返航的舰载机,往往已经弹痕累累,甚至操纵失灵,飞行员也疲惫不堪,说不定还负了伤……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在短短几十米的跑道上,用飞机的尾钩挂住阻拦索……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王牌舰载机飞行员来说,公园里表演杂技的艺人恐怕都只配当他们的徒弟!

 与之相比,操纵阿波罗飞船原地翻跟斗。虽然也有些风险,但至少不会比战时的舰载机降落更艰难。

 总之,凭着胆大心细和娴熟的技艺,柯林斯成功完成了上述的高难度操作,没出一丝一毫的岔子。

 接着,奥尔德林卸下登月舱和指令舱之间的封闭板,安置好电源和电缆,让两者连为一体——整个对接过程看起来有点像是火车车厢之间的挂接,不过显然要更加复杂和危险得多。

 而彻底耗尽了燃料的土星五号火箭,也已经与登月舱脱离,缓缓下落回大气层,化为燃烧的火流星。

 至此,土星五号火箭的使命全部完成,它已经把阿波罗11号飞船送上了奔月轨道。

 在接下来的三天航程中,阿波罗11号只需要依靠惯性,就能抵达月球旁边了……

 为了避免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无聊,阿波罗11号飞船在进入宇宙的第一天,还在近地轨道上的时候,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电视实况转播,让地球上的人们领略一下太空中的异域风光。

 为此,柯林斯把摄像机对准了美丽的地球,让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东太平洋和美洲大陆的影像——新大陆的右侧已经夜幕降临,而太平洋的海水则依然是蔚蓝色的,朵朵白云飘浮其上,景色堪称壮丽。

 再搭配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柯林斯的解说词,让人仿佛是在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科教片。

 然而,不知为什么,尽管三名宇航员在摄像机的镜头前,都是那么的风趣幽默、满脸阳光。但只要镜头一旦移

 开,他们的表情就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瞬间阴郁下来……

 ——

 当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遨游之际,作为幕后黑手的菲里、基辛格博士和NASA局长托马斯·佩恩,则正在跟小肯尼迪总统进行秘密汇报,并且解释他的疑惑。

 ——总统很困惑地表示,都已经决定登月要造假了,为什么还要让宇航员飞到月球轨道上去呢?

 就算火箭发射的场面没法造假,但也可以让飞船在相对安全的地球轨道上待几天,然后再返航嘛!

 “首先,总统先生,土星五号火箭的推力是早已预定的。假如只让飞船进入地球轨道,那么就得拆掉火箭的第三级,动静实在太大,不利于保密。所以阿波罗11号飞船必须要去月球走一趟。

 其次,苏联虽然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深空探测技术,他们的望远镜分辨不出飞向月球的阿波罗飞船。但他们还是能够粗略地判断出,到底是否有无线电信号从月球方向传来的。如果真的只是让阿波罗11号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转个几天,苏联人一直没发现有从月球方向发回来的无线电信号,就很难不起疑心。

 然后,如今的地球轨道太「干净」了,总共也没几颗人造卫星。阿波罗飞船的体积,若是放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或许很难辨认。但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阿波罗飞船就能被地面观测站看得一清二楚了——万一真的让苏联人用望远镜全程追踪,观测到飞船根本没去月球,那该怎么办?

 最后,以目前的宇航技术,飞船在地球轨道上待十天,似乎也未必比去月球绕一圈来得安全多少——反正,飞船不管是在月球轨道,还是在地球轨道出了故障,我们都一样没法组织营救。

 综上所述,我们最终决定,让阿波罗11号飞船还是按照原计划去月球,只是不登上月面。”

 NASA局长托马斯·佩恩如此答道。

 “可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大大增加了阿波罗11号飞船本身的风险性!持续十天,全程三十八万公里的漫长旅途啊!在这一路上,不管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总统烦躁地说,“万一阿波罗11号没能进入月球轨道,你们之前准备的骗局又该怎么演下去?”

 “

 如果阿波罗11号飞船的旅程实在不幸,连月球轨道都没能顺利进入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宣布他们的失败,然后抓紧时间再拍摄一部新的登月短片,并且让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进行配音。”

 菲里上前一步,对总统答道,“佩恩局长刚刚告诉我们,目前NASA还有一枚完工了95%的土星五号火箭,阿波罗12号飞船也已经准备就绪,完全可以在今年之内发射升空。

 所以,我们还有机会,这次就赌一把吧!不管做什么大事,都是要冒风险的!总统先生!”

 “……”小肯尼迪总统抬起头来,深深地看了他一样,最后摇头叹息道,“好吧,现在看来是只能赌一把了!愿上帝保佑美国!我这就回白宫去了,后面的事情都由你们几个盯着!

 总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明白了吗?”

 “遵命,总统先生!愿上帝保佑美国!”

 在,他却只能以有史以来第一个宇宙骗子的身份,待在距离月面一百多公里的位置欺世盗名。

 “怎么?感觉很不好受?”

 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摘下耳麦,凑了过来,低声问道,他的眼眶上赫然也有一道熊猫般的黑眼圈。

 总的来说,在这几天的旅程之中,三位宇航员的睡眠质量都不太好,因为光照反差太剧烈。

 阿波罗11号飞船上有四个窗口,两个前窗,两个侧窗。于是,飞船的自转让宇航员们感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奇怪体验——每当飞船向阳时,强烈的阳光便透过窗户射进来;而反之则黑暗一片。

 也就是说,在本次航程的每一个小时之内,他们都要经历三次日出和三次日落。

 感觉不亚于在警察局的审问室内,每隔十分钟被人用强光照射眼睛,弄得没法睡觉一般。

 生物钟真是想要不紊乱都不可能!

 除此之外,在这三天的旅程之中,他们并不是可以一路躺平休息着过去,而是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实验任务,甚至得要拍摄一部宇宙科教短片:柯林斯在仪表墙前慢慢地上下飘浮,尽量在极度局促的逼仄空间之中,表演各种失重的舞蹈;阿姆斯特朗客串宇宙吃播,介绍各种太空食品的吃法,并且逐一尝试。

 奥尔德林对着小黑板,讲解本次远航的航线和沿途的星图,还得在宇宙中回答地面转发的记者提问。

 此外还有表演罐头在失重条件下的旋转,用水枪在舱内喷出球形水滴,然后腾空张嘴一口吸入等等,

 ——凡是做过短视频的人都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片,又吃不好睡不好,那得有多累。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三天靠着惯性奔向月球的旅程之中,阿波罗11号飞船并不是一路太平无事。

 期间也出了一点儿小麻烦,差点导致阿波罗11号飞船偏航。

 什么麻烦呢?飞船被宇航员的尿水给滋歪了!

 ——阿波罗登月的全程要用一个多星期。而宇航员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显然不可能一直憋着不上厕所。

 但在全重仅有六吨的指令舱里上大号,可不是坐马桶,阿波罗飞船的指令舱比战斗机驾驶室还要拥挤,不可能为宇航员专门修一个厕所。因此,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在舱室里排泄时只能用收集罐,就跟老司机长途开车时尿在瓶子里一样。至于穿着宇航服出舱时,那么就只能小便用纸尿裤,大便憋着了。

 可是,屎尿如果一直堆在这么狭小的舱室里,气味无疑是会很臭的。飞船的空气过滤系统功率很小,人在里面和屎尿一起待上几天之后,那气味真是比远航归来的潜艇还要臭不可闻。

 所以,这一次,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不会带着屎尿回地球,而是拉完了就丢,通过一条管道排出舱外。

 然后,这些屎尿一进入太空,就凝成粉状冰晶,如彩虹般向着四周发散开来——宇宙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便溺刚刚被排出飞船时的相对速度很低,只有0.3米/秒。在一两分钟之内,都会环绕在飞船四周。

 乍一看之下,宛如被水晶碎屑环绕,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仙境。

 但只要想一下此番奇景的实质,就回让人不由得作呕了吧?

 更要命的是,就是这么一点点拉屎拉尿的反作用力,也会干扰到宇宙飞船的前进方向!

 ——阿波罗11号飞船刚刚开始释放排泄物,船身就开始出现了不规则抖动,自转速度也发生了改变,吓得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一阵鸡飞狗跳。

 还好,飞船在设计时留下的冗余比较多,释放排泄物用的管道不止一条。

 指挥中心赶忙让阿姆斯特朗从反方向的另一条管道排出尿水,这才把飞船的姿态给调整了回来……

 但如此一番折腾之后,收集罐内的屎尿也不可避免地漏了味儿,让指令舱里的空气变得更臭了。

 当然,跟臭烘烘的浑浊空气相比,更让宇航员们感到心情糟糕的,则是这趟旅途本身——对于一名旅行者来说,有什么比艰难跋涉到了目的地跟前,却不得门而入,只能打道回府,还有让人更伤心的呢?

 此时,全世界都以为,他们正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的开端。

 再过几个小时之后,两名美国宇航员就会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在月球插上星条旗。

 但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三人却知道,这里就是他们的终点了。

 “你知道吗?尼尔,我真的有想过,是否要不顾一切,在这里坐着登月舱闯到月亮上去。”

 奥尔德林看着窗外的苍凉月球,愤慨地说,“去他的骗局,去他的国际观瞻!老子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