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38章

作者:老老王

 菲里不以为然地答道,因为他知道。如今被美国官方机构掌控的魔法物品,已经非常多了。

 如果说,一开始虚构「猎魔人」奇幻世界的时

 候,他还比较谨慎,不敢一次性抛出太多的魔法物品,以免出纰漏的话。那么在尝试几次,确定没闹出什么笑话之后,菲里已经彻底放开了手脚——为了增强人们的关注度,更好地忽悠世界,各式各样的魔法物品,全都被他慷慨大派送,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管饱。

 比如他刚刚释放的那位纽约脱衣舞女。虽然在「穿越」回地球时,她的身上是一片布、一根线都没有。但脚上却踩着加持了羽落术的金属凉鞋,脖子上套着带有舞光术的魔法项圈,十个手指戴满各式各样的魔法戒指,腰间戴着增强体力的魔法腰带,肛门里插着附魔的黄金肛塞,嘴里还塞了会冒彩烟的魔法口球。

 林林总总加起来,相当于在她的身上佩戴了七八公斤的金银珠宝,而且还都是附魔的。

 所以,现在经由他的「虚拟穿越」恶作剧,从而流散出去的魔法物品,已经多达数百件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反过来,既然魔法物品已经有了这么多,以后还会越来越多。

 那么,它们也就不再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而是可以适当使用的高档素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只要给一枚魔法戒指套上一排指环,变成「魔法指虎」。然后在指虎的横档上,铭刻上一句英语格言,那么岂不是就能冒充来自「英语魔法世界」的魔法物品了?

 除此之外,附魔的发光肛塞,也能镶嵌在古代英国风格的盾牌或头盔上,增加一个夜间照明功能……

 听了菲里这番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设想,基辛格博士顿时愣住了。

 ——拿「波兰语魔法世界」的魔法物品,冒充虚构出来的「英语异世界魔法产物」?

 这是什么「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换皮魔术?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还真能行得通?

 “咳咳,就我所知,FBI确实掌握一些魔法物品。如果只是短时间借用的话,应该可以试试。

 不过,像这样的战略欺诈工程,就算再怎么以务虚为主,也得要有一个团队才能搞起来。

 我的军事副官

 亚历山大·黑格上校,最近刚好搞砸了点事儿,被攻讦得很狼狈,在白宫待不下去,想要调动到你这边来过渡几个月,你的这个部门可以给他安排一下岗位吗?”

 基辛格想了想,如此对菲里开出了条件。

 嗯,想要往战略忽悠局塞人啊?这也是很正常的交易,菲里刚想点头,却突然脑子一个激灵:

 等等,亚历山大·黑格?这不就是未来的「半总统」黑格上将吗?

 作者的话:  PS:今天看了介绍日本绳纹时代遗迹的科教片,六千年前的日本人就能盖出三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还有十多米高的瞭望塔楼,陶器也做得很精致,似乎在当时的东亚也不算落后了。

 不过,这些日本先民居然不种地,而是靠海鱼、贝壳和栗子充饥,拿栗子当主粮,实在是挺稀罕。

 感觉在华夏文明萌芽之前,东亚各地的石器文化并没有拉开差距,说不定还是日本那边更精致些。

 我去参观过的河姆渡遗址,怎么说呢,真是不如日本青森的绳纹时代遗迹那么气派啊。

 良渚古国当然要比绳纹遗迹更加宏伟多了,不过年代也晚了一千年。

 但当时日本东北生活的还是虾夷人吧?跟后来的大和民族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554章、从上校升到上将只要一年?

 亚历山大·梅格斯·黑格上校,出身于宾夕法尼亚州,目前是基辛格博士的军事副官(参谋/顾问)。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他将会前后担任副国家安全顾问,白宫幕僚长、驻欧美军总司令和国务卿,并在短短一年多里,从上校一口气晋升到四星上将,创造了某个变性人上将出世之前的美军升官速度记录。

 1971年的黑格上校,在1972年就变成了黑格上将!这是什么升官速度啊?

 更过分的是,在此期间,他还没有打过哪怕一场胜仗!顶多就是在美国跟北越的和谈中有点表现!

 而且,还没等停战和谈成功,他就已经升为上将了!

 想想亚历山大·黑格的升官速度,当真是让如今还只挂着少将军衔的菲里,感觉到满心的酸楚。

 要知道,他的这个少将是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各种坑蒙拐骗,历次征战沙场,收拾了数不清的烂摊子,在古巴对阵卡斯特罗,在海云岭鏖战越军,伺候总统的情妇和友邦的第一夫人,两次出任驻越美军司令官,深度参与美国内战,导演了纽约的毁灭,还连续两次差一点挨了核弹轰顶……这才好不容易当上了少将,并且还是个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

 同样是给基辛格做搭档,怎么我摊上的全是麻烦事儿,轮到他黑格就是原地升天?

 (基辛格:菲里老弟,你不看看你是什么家世,黑格又是什么家世,给你火箭提拔,你能坐得稳?)

 接下来,跟坐火箭一般的升

 官速度相比,黑格将军还有一个更加恐怖的绰号:「半总统」!

 ——在1973年,水门事件进一步发酵之后,疲于应对司法诉讼和舆论风暴的尼克松总统,基本上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了司法攻防上。而国家大事则全都交给了基辛格博士和黑格将军。

 时任国务卿的基辛格,很直白地告诉黑格:「接下来的日子,你主内,我主外,总统专心应对检方」。

 于是,在尼克松辞职前16个月中,黑格将军基本代行了美国总统的内政职能,而基辛格则代行了美国总统的外交事务。以至于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黑格是「半总统」!

 全美乃至于全世界都公认,这位坐火箭晋升的黑格上将,「非法」代行了16个月的总统职务。

 然而,尽管亚历山大·黑格的官运如此亨通。但他打仗的手艺,就有点让人不敢恭维了。

 他在越战时期最出名的事迹,就是策划了美国在越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地面攻势,即沿着九号公路大举入侵老挝南部,旨在从陆上切断胡志明小道的「蓝山719」行动,北越称之为「九号公路战役」。

 结果,四万美军和南越军,在亚历山大·黑格上校的「精妙策划」下,一头扎进了十万北越军队的包围圈,被打得丢了半条命,光是死伤就超过两万人,损失的技术装备更是数不胜数,切断胡志明小道的战略目标也没实现——所有进攻部队都被撵鸭子似的赶回了出发地,胡志明小道此后依然畅通无阻!

 从此之后,黑格上校就悻悻收手,不再亲自微操战事,而是专心坐办公室,做他的「政治将军」了。

 在本位面,由于越战提前结束的缘故,亚历山大·黑格上校没有捞到机会往胡志明小道送人头;由于五角大楼在内战中保持中立,黑格上校这个偏向文职的军官,也没能在美国的第二次内战中赚到什么军功。

 但在成为基辛格博士的军事副官之后,为了显示他的军事素养,黑格上校还是忍不住手痒,组织和策划了一场东帝汶之战——前面已经说过,根据尼克松总统的命令,美军撤出了几乎整个东南亚,只留下了天体营林立的巴厘岛。作为五角大楼的纪念性战利品和最后的前沿阵地(美军大兵放松打炮基地)。

 但因为整个印度尼西亚都被美军肢解得七零八落,导致风景如画的巴厘岛周边,其实也不怎么太平。

 尤其是如今还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的东帝汶。不仅本身遍地乱党反贼,还能支持周边的西帝汶、松巴岛等地的左翼民族武装频繁造反,破坏亲美的右翼军阀统治,俨然已经成了一颗赤化东南亚的毒瘤。

 统治东帝汶的葡萄牙殖民军,到了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已经是被本地起义军各种吊打,只能蹲在东帝汶首府帝力,困守孤城,军心动摇,一日三惊,逼得葡萄牙政府到处喊救命试图摇人来救援。

 在葡萄牙的一再哀求之下,澳大利亚往东帝汶派了一个营。但明显是杯水车薪,顶不了什么用。

 所以,在从东南亚撤军的工作进行到一半,大批脱离印度支那半岛战场的美军,陆续抵达巴厘岛、关岛、塞班岛和萨摩亚等中转站时,按捺不住手痒的亚历山大·黑格上校,就在十月份提出了一个想法:

 一味地避战撤退,未免也太丢人了。即使要搞战略收缩,至少也得打个胜仗,秀一下肌肉吧?

 既然五角大楼决策要保留巴厘岛,那么至少巴厘岛附近的赤色分子,美军还是得要设法清剿的。

 那么,趁着很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如今还滞留在亚洲的边缘岛屿,尚未完全撤回国内,剩余的军事物资也还没有用完,索性联合葡萄牙和澳大利亚友军,对东帝汶叛匪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如何?

 就算不能一举铲除东帝汶的叛匪,至少也能予以其沉重打击,使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对巴厘岛上的「美军伊甸园度假村」构成威胁。顺便还能向世界展示一下武力,表明美军依旧宝刀未老!

 为了推动他构想的东帝汶攻略,亚历山大·黑格上校首先说服了基辛格博士,然后又得到了尼克松总统和参联会的支持,最终让五角大楼拍板同意,在撤军期间对东帝汶发动一场小规模的「警察行动」。

 接下来,既然这次是海岛战场的小规模作战,自然要调用专业对口的海军陆战队四等人马润。

 就这样,原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国的陆战一师四等人大兵们,刚刚在风景如画、美女如云的巴厘岛上,享受了一个多月天天睡女人喝啤酒,躺在沙滩上吹海风的快活日子,就被突然勒令重新披挂上阵,满腹牢骚地坐上了登陆舰前往东帝汶,联合当地的葡萄牙殖民军和澳大利亚友军,一起突袭东帝汶起义军的总部。

 最初,这场两栖登陆作战打得还算顺利,陆战一师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滩头抵抗,

 就成功占领了大片登陆场,建立了临时码头,然后继续向着敌后纵深挺进,直扑距离海岸线不远的东帝汶起义军总部。

 但问题是,这一次的情报部门出了严重纰漏:谁也没想到东帝汶的土著猴子们居然有苏联原子弹啊!

 结果,伴随着一道璀璨的闪光,一声轰鸣的巨响和一朵蘑菇云的冉冉升起,这八年来早已被核弹轰出PTSD的陆战一师海军陆战队员们,瞬间崩溃哗变,丢盔弃甲,掉头狂奔向了滩头登陆场,然后夺船跑路。

 战后一清点,发现陆战一师总共才死伤和失踪了二十多人,损失可谓十分轻微。但已经运输上岸的坦克、火炮、弹药、辎重,却几乎丢了个干净。很多士兵在向登陆场逃跑时,竟然连步枪和手榴弹都扔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接下来没过几天,陆战一师丢弃的M101式105毫米口径野战炮,就在苏联教官和越南裔教官的指导下,被东帝汶起义军拖到了帝力郊外,朝着城里放炮轰击,给葡萄牙人发送美国炮弹。

 于是气得帝力城里的葡萄牙殖民军破口大骂:你们美国人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

 好么,原本是想露个脸,结果却是把屁股给露出来了。

 既然东帝汶之战被打成了这么狼狈的德行,提议和推动此战的黑格上校自然要背锅。

 幸好美军的死伤人数不多,丢的只是面子,而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帝天兵早已把能丢的面子都丢得差不多了,再多丢一点也无所谓。所以,在活动了一番关系之后,黑格上校很轻松地就成功过关了。

 但作为最起码的惩戒,他还是得要被冷藏一段时间,至少在短时间内,黑格上校是不能继续跟着基辛格博士和白宫的顾问团队飞来飞去,满世界走秀,出现在新闻媒体的聚光灯之前了。

 尽管如此,对待「自己人」很有人情味儿的基辛格博士,也没有放弃这位资历深厚、背景强大的新搭档。而是尽量想给黑格上校安排个好一点的过渡岗位。

 这一次被尼克松总统踢出访华团队,打发来洛杉矶,跟菲里商量事情的时候,基辛格博士就把黑格上校也一起带来了——他本来是想要把黑格上校塞进如今纯属空架子的联邦宇宙军挂个名,混个联邦宇宙军副司令的空头衔:虽然没什么权力,但至少听起来够气派,给人的感觉很有牌面。

 但现在听菲里这么一通忽悠,他又改变了主意,觉得眼下的战略忽悠局似乎更加大有可为,还是让黑格上校到战略忽悠局里当个副局长,或许对日后仕途更有帮助的样子。

 然后,面对基辛格博士的推荐人选,菲里还能怎么样呢?自然是只能答应他啦!

 不管怎么说,手底下有个未来的国务卿可以使唤,总归是一件让人很有心理成就感的事儿。

 脑子都跟电脑似的飞速运转!

 从入职就任,熟悉环境,了解工作情况,到拿出一份行动方案,他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

 这还是在黑格上校之前从未做过此类的宣传工作,临时仓促转型之下,现学现卖干出来的效率!

 尤其是亚历山大·黑格上校咨询了一堆人之后搞出的宣传方案,更是让菲里这个穿越者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绝:“用便携式的8毫米或16毫米家庭(胶片)摄影机,拍一部异世界主题伪纪录片,拿到电影院去公映作为宣传素材?记录某个幸运儿穿越到异世界的场面?哦,这个点子太棒了,一定会引起轰动的!”

 在穿越者菲里的眼中,这种伪纪录片的套路,不就是美国影史奇葩《女巫布莱尔》的营销手腕吗?

 ——出品于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乃是好莱坞历史上的一部神作,低成本高票房的极致典范:

 拍《女巫布莱尔》的只是一群学生,用的是便宜的家庭摄影机,服化道上也没怎么花钱,整个制片成本只有可怜的三万美元,却换来了足足三亿美元的夸张票房,可谓是货真价实的「万倍之利」!

 一群年轻人众筹了点儿钱,初次拍片就一炮走红,票房数亿!这种小说主角般的故事,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一个好莱坞真实版美国梦的案例,必然会作为好莱坞影坛的大黑马,而被全世界的电影历史所铭记!

 那么,画面粗糙程度堪比日后手机自拍短视频的《女巫布莱尔》,是怎么做到如此火爆的呢?

 简单来说,《女巫布莱尔》的观众被告知的是,有三名学生深入一座小镇附近的森林,调查当地关于布莱尔女巫的传说,并准备将其拍摄成纪录片。但在途中却遭遇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最后全体失踪,也找不到尸体。事发一年后,他们生前拍摄的片子才被发现,其内容交代了这些作死学生的下场。

 ——制片人很鸡贼地做了虚假宣传,声称《女巫布莱尔》不是商业片或艺术片,而是纪录片,用「失踪学生」拍摄的胶带剪辑而成,乃是真实的灵异故事纪实片!

 为了给人营造100%纯度的真实感,甚至直到《女巫布莱尔》公映很久以后,制片方都始终坚持宣布本片是根据从警方手中买的真实素材剪辑而成,制片方还故意通过电影节目和网站来伪造本片的真实性。

 其成效也非常的突出——人的好奇心是很容易被勾起来的,每个人都有隐性或显性的偷窥癖好,该片开始只在几十个电影院放映,到后来扩展到几千家,电影拷贝胶片都洗疯了,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这事儿本质上还是打着擦边的诈骗,醒悟过来的观众很快就气急败坏。所以《女巫布莱尔》的三位主演虽然一炮走红,但也从此败光了人品,此后混得泯然众人,相当于是一次性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不过,好莱坞名利场上,做着明星梦的俊男美女们之间竞争何其残酷。跟那些一辈子都只混了个八十八线,甚至只当过群演的扑街之辈相比,《女巫布莱尔》的演员们。就算是靠着坑蒙拐骗,能够年纪轻轻就在一部票房数亿的传奇黑马电影里充当主角,一炮走红,举国闻名……哪怕败光人品也是值了啊!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黑红也是红!

 混娱乐圈的可不怕被人骂,就怕没有流量和知名度!

 ——与其一辈子活得窝窝囊囊,还不如当一回大明星,哪怕只红火过一部片子!

 咳咳,言归正传,把《女巫布莱尔》的「伪纪录片」形式放到现在,就是黑格上校的宣传套路了。

 尽管如今是1970年,不是1999年,技术条件要落后得多。但作为二十世纪最先进的发达国家,美国早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初步普及了家庭用的八毫米和十六毫米微型手摇摄影机。

 嗯,中国的民国剧里,尤其是拍上海滩的片子里,这玩意儿偶尔也有作为道具出场。

 五十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普遍拿它来记录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影像,比如节日庆典、生日派对、婚礼和葬礼的场面、毕业校庆等等,再用家庭迷你放映机投影出来、不时回味——相当于会动的照片集。

 到了六十年代,更是已经升级出了能够拍摄彩色电影的家庭摄影机,在美国的普及率还挺高。

 虽然还是只有记录影像的功能,并不能做到同时录音——那得要用上电视台摄影师的大家伙才行。

 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录影,基本都是默片,或者想办法做个字幕说明和后期配音什么的。但对于造假炮制「伪纪录片」来说,不用配上声音,岂不是更加方便和容易了吗?

 “目前,我们需要从二手市场买几台旧的八毫米家庭摄影机,搭建一个秘密摄影棚,拍摄几部「说英语的异世界」主题的无声默片——不要让专业的摄影师去拍,要找外行人来拍

 ,什么背光、手抖之类的毛病都要有,以免被行家老手看出痕迹。但布景和道具都要尽量逼真,决不能轻易暴露出纰漏。”

 亚历山大·黑格上校指着他的方案计划书,对菲里如此侃侃而谈,“接下来,我们会把片子复制出几盘拷贝胶片,拿给好莱坞某家可靠的工作室,委托他们利用这些素材,制作出一部纪录片。

 官方再适当地放风,吸引舆论关注,提起广大影迷对这部纪录片的兴趣,最后再让FBI暗中活动一番,敦促电影院线跟着宣发。那么,这部伪纪录片就会「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全美各州电影院,引发热议。

 相信跟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相比,一部关于异世界的纪录片,应该能给美国人民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嗯,没错,鉴于美国人民不怎么爱看书的反智主义传统,电影的影响力确实比文字印刷品大得多。

 与其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一堆类似「复活节岛外星人石像」和「埃及金字塔是飞碟基地」之类的地摊文学,或是弄几个假的「穿越者」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参加访谈节目,说一些令人昏昏欲睡的话题……

 倒还不如索性拍一部「异世界」的「伪纪录片」来忽悠大众算了!

 要知道,就算到了1999年,美国观众之中还有不少相信《女巫布莱尔》里面的故事是真的。

 更别提在1970年,还是在已经有真的「穿越者」从「异世界」归来的情况下……

 菲里伸手摸着自己的下巴,越想越兴奋,忽悠之魂大悦,觉得这事儿真的很有搞头啊!

 确实,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能够成为爆火黑马,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互联网的病毒式推销。

 但跟进入21世纪之后相比,1999年的互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影响力不过覆盖了几百万人。对于《女巫布莱尔》的三亿美元票房贡献有限——或者说,就算没有互联网,《女巫布莱尔》也能另辟蹊径爆红!

 现在是1970年,虽然没有互联网,却有联邦政府的推波助澜,想必宣发效果也不会太差才对。

 再接下来,对于菲里这个战略忽悠局长来说。哪怕不算经济账,而是算政治账,拍一部类似于《女巫布莱尔》这样的伪纪录片,并且成功忽悠了世界的话。在KPI考核的时候,肯定也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尼克松总统或许懒得关心你炮制出了些什么文章。但多半会注意到一部引发了舆论热潮的新电影!

 不过,就凭这样一部「伪纪录片」,让美国公众知道还有一个说英语的奇幻异世界,英语民族同样也有在某个或某几个魔法世界开拓出了生存空间……难道他们就会跟打了鸡血一样,立刻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