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正在这时,又一波灰烬簌簌扑在落地窗的玻璃上,模糊了外面街道上宛如炼狱的可怕风景。而电视画面再次切换到了市长办公室的发言人,他在屏幕里用贝叶斯统计模型计算本次山火的责任分配比例:军方和警方占12%,消防局占14.6%,自来水公司21.2%,剩下的由气候变迁和'历史遗留问题'分摊……
再接下来,电视信号便突然中断,变成了一片雪花屏。
客厅里的几个男人也不由得沉默了下来,互相面面向觎,气氛一时间有点儿尴尬。
最终,帕特里克老爹干咳一声,率先开口:“说起来,过去遇到这种天灾,外国佬总是很乐意表演一下善意。如今洛杉矶的大火已经烧了那么多天,怎么没有听说其它国家来表示同情和哀悼?或者捐献一些救援物资过来?为了筹措安置火灾难民的救济资金,我这个礼拜就已经被募捐了三次啦!”
结果,他不说还好,一开口之后,在场的几人顿时更感尴尬。
片刻之后,还是菲里干咳一声,接下了话茬。
“父亲,现在的世界,已经跟一年前截然不同了,大家都变得更加冷酷,更加自私和缺乏同情心。
铁幕对面的红色国家姑且不论,至于铁幕这边的所谓「盟国」……呃,考虑到我们刚刚往他们头上砸的核弹,欧洲人和日本人这会儿没有派出间谍来洛杉矶放火,就已经是很克制的表现了!”
提出「民族自决」的威尔逊总统,到签署《大西洋宪章》的罗斯福总统。无论他们的口号有多么空洞,在实践中掺杂了多少私货。但终究是推动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文明、更加人道主义的方向在前进。
确实,提到美国在国际上的「道义优势」,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
反美人士将美国视为跟英国一样的霸权帝国,列举出美国历史上对内对外的种种暴虐恶行,认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从来就是十恶不赦到了脚底流脓、头上长疮,哪来什么道义可言?
另一部分亲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则是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认为「道义无用」,巴不得美国赶紧卸下一切国际上的道义责任,彻底放飞自我,自私自利,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就像大航海时代那些满世界烧杀抢掠、坑蒙拐骗的欧洲航海殖民先行者一样。
但无论这些人从各个角度大加针砭。对于美国的「道义优势」如何不屑一顾,可现实却是,美国在国际上的道义优势。从二十世纪初到冷战时代,都是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最为雄厚的一笔外交资产。
参考英法在殖民时代的各种不做人,那会儿美国的形象已经还不错了。
——在十九世纪剥印第安人的头皮是一回事,在二十世纪高举反殖民大旗又是另一回事。
作为二战时期《大西洋宪章》的起草者和战后联合国秩序的牵头创始国,以及冷战时代西方阵营的盟主,美国在二战后之所以一直说话有人愿意听,并不是仅仅因为美国有多少航母和核弹头,也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首屈一指,而是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了至少整个西方世界的「立法者」。
——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中国先秦时代,为华夏大地制订了礼乐规范的周天子!
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把美国视为「人类文明灯塔」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人类天性中的慕强本能可以解释的,很多外国人对于美国的信仰,已经远远超过了慕强的程度。
而是真心信仰着美国的制度优势和道德优势,把美国看作了寄托着理想和信念的地上天国!
然后,这个「立法者」的地位和随之带来的,对国际秩序的最终解释权,让二战后的美国受益匪浅。
尽管这种收益在表面上不是非常明显,甚至根本就是无形的。但它确实是利在千秋,因为就像周朝用「礼法」定义了「何为华夏」一样,美国也在二战后的世界上,缔造了一种关于文明的普遍共识。
——具体包括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宗教自由、自由市场、大国不能随意侵略和吞并小国,国界线不能随意变化等等。违反这些准则的话,倒也不至于一定亡国。但必然被「文明世界」的圈子边缘化。
而当美国还是人类灯塔的时候,距离「灯塔」越远,就意味着越黑暗,越野蛮,在国际上越被歧视。
这一系列共识的诞生、形成和深化,意味着大多数国家不到万不得已,就不愿意也不敢尝试挑战既有的国际秩序。因为各国都预估到美国届时必然会采取果断行动,让任何挑战国际秩序的悖逆者付出代价。
确实,为了维持这个国际秩序,美国必须付出很多代价——既要客串世界警察,自带干粮出兵,暴打各种刺头儿和「流氓国家」,还要充当大善人,每年花费天文数字的资金,满世界派送各种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扶持,给那些「前线国家」和爆发了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送钱送粮食送军火。
仅仅从账面上看的话,这些国际行动都是最多只能赚个名声和面子,但经济上却是绝对要亏本的。
更别提,冷战前期的美国,一边跟苏联对抗,一边追求全球军事霸权。故而不允许存在任何地区大国,想尽一切办法要摁死中苏,甚至就连对待印度都极不友好,长期扶持巴基斯坦,并多次尝试拆解印度。
——别看中印开打时,欧美各国援助了一大堆武器弹药,其实等这些军火运到时,喜马拉雅山脉上早已大雪封山,能打的仗早就打完了。印度军队根本没有能力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主动仰攻高原。
这种挥霍国力,全球出击的打法,对于国力和财富的消耗,简直堪称恐怖。
亏得美国当时还是全球第一工业国,又掌握了美元霸权,底子足够雄厚,所以还能撑得住。
但像这样满世界撒钱和流血的搞法。在普通美国公民眼里,显然是让他们感觉不太舒服的。
而且,在维持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过程之中,由于缺乏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以及国内的党争严重干扰了外交,美国还多次在撒钱的时候用力过猛,当了冤大头,被一些狡猾的小国和组织薅了不少羊毛。
——对比当年大航海时代,英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冒险家,在全世界到处烧杀抢掠,一船船财宝香料运回老家,美国的世界霸权
,表面上却变成了在全世界到处送钱送物和自带干粮打仗!
而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就一句「保护自由国家」?我们美国牛仔啥时候变得如此悲天悯人了?
简直就是在当个大傻逼!
我们也想要满世界到处圈地抢东西,把女人和宝藏带回来,而不是空着手伤痕累累地回家啊!
总之,乍一看之下,如此赔本的国策,实在是让很多习惯于勤俭持家的美国人感到气不过,甚至觉得日本和西欧根本不是什么帮助美国维持霸权秩序的盟友,而是依靠美国慷慨施舍才能生存的寄生虫。
为了这些包袱和累赘,美国付出了太多,获得的却太少,对方也毫不感恩,反而经常小动作不断。
于是,不少见识有限的美国红脖子就觉得,美国为了治理世界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好处却太少了。
但这一切的代价,其实都是值得的。就像在中国古代,中原天子经常要用国库赏赐蛮夷,面对番邦的朝贡,也要秉持「薄来厚往」的原则,让那些来朝贡的使臣赚取暴利,只为了一个「万国来朝」的虚名。
除此之外,中原天子还经常要为藩属国锄强扶弱,就像明朝万历皇帝出兵朝鲜一样,自费派兵保护藩属国,甚至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辛辛苦苦流血流汗救下了人家,对方还不但不领情。反而各种蹬鼻子上脸,搞得出兵的天子好像自取其辱一样,实在是让人气得很想要炸裂。
二战后的美国出兵朝鲜,出钱资助法国重返越南,以及自己出兵越南,其实都是差不多同样的历程,华盛顿付出了无数的金钱和物资。但得到的却只有无尽的抱怨,甚至是仇恨。
但问题是,你想当天子,想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得承担起天子的责任啊!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既然美国想要当这个世界霸主,建立一套自己主导的稳定世界秩序,那么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仁慈和慷慨,以及武德充沛和讲义气。
就像苏联建立之后,随着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纽带的断裂,俄罗斯人想要继续让莫斯科统治全世界六分之一的陆地,那么就得把俄罗斯变成提款机,源源不断地给各个加盟共和国进行转移支付一样。
——发达地区必须在经济上对落后地区进行输血和扶持,才能长期维持一个统一国家的存在。
否则的话,落后地区的人力和资源,就会因为虹吸作用而被抽干,最后导致政治结构的崩塌。
比如,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全国一盘棋的安排。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一直承担着对内地的帮扶业务,每年都要向中央上缴巨额的税金,还要向中西部落后地区不断提供天量的转移支付。
可是,如果没有背后的广阔内地,上海这颗东方明珠,又如何发展得起来呢?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是这样,在一个国际体系的内部也是这样,富国必须援助穷国,才能长治久安。
然后,对于美国来说,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外援助和慷慨付出,也并非没有足够的收获。
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一个全世界都用美元的金融体系,一个让美国跻身地球文明中心,让美式文化击穿语言、民族、宗教和地域的隔阂,成为全球顶流的机遇……这难道还不够让白宫慷慨解囊吗?
你以为中国古代的儒生们,为什么口口声声都把「教化蛮夷」视为万世之功啊?
当然是因为,想要向其它族裔推行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将其同化和融合,实在是一件苦活儿呐!
更别提,一个原本身处于文明洼地的落后国家,想要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倒反天罡,一跃而起,摆着一副导师的架子教训全世界……那得要怎样的大气运傍身才行啊?
要知道,在二战之前,美国可不是什么「山巅之城」,而是一直被欧洲鄙视的蛮荒之地:粗野、鄙陋、缺乏文化、没有格调和品味,美国富人都是粗俗的暴发户,美国的科技主要靠偷窃……
结果短短几十年就来了个大反转:美国人的畅销书通行世界,好莱坞的电影成了全球顶流,就连美式快餐的垃圾食品,都成了第三世界人民的珍馐美味,远比所谓的法式大餐更有知名度!
前后也就是隔了二十年,美国便从国际社会的边缘角色,一下子变成了全世界都在崇拜美国!
像美国这样的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快速崛起,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是很罕见的情况。
为了抓住这一个世纪也未必有一次的机遇,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也都是值得的呐!
可到了现在,为了填补六十年代一系列乱政恶政埋下的大窟窿,尼克松总统捏着鼻子杀鸡取卵,不再按照原有的规则行事,而是不惜倒行逆施,亲手摧毁了这一套美国主导创立的「文明世界秩序」。
表面上看,短期内确实是获利巨大,美国停止了
绝大部分的海外战事和国际援助,关闭了一大堆的放血槽,同时又从欧洲和日本那边狠狠敲诈了一大笔的油水,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加深了对它们的控制。
也就是说,为了以最快速度回血,美国靠着穷凶极恶的武力,把盟国进一步殖民地化了。
这确实有利于美国从盟国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在经济和财政上收益颇丰。
但是,代价呢?
代价就是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天子造反」,从最顶层摧毁了君臣契约,以及宗主与属国的默契。
从此,西方社会礼崩乐坏,美国自己从天子的位置跳了下来,变成了个头最大的诸侯。
——随着美国对巴黎和法兰克福悍然投下核弹,西方世界在二战后建立的那套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温情脉脉的文明秩序,就此分崩离析,宣告终结。欧美白人从此撕下了那张标榜人道主义、平等和进步的光鲜假面具,让整个世界重新回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
而在这个新的丛林法则时代里,美国却偏偏占了最大的一块利益,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就算畏惧于美国眼下还是全球第一的核武库,各国都不敢乱说乱动,也没有勇气联手讨伐美国。
但各种软性和硬性的反美思想,必然将会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
如果美国以后还想要维持自己的全球利益,就只能全靠军事恐吓,这个成本必然要水涨船高!
——
“现在的世界秩序,跟一年之前相比,已经是天翻地覆了。人道主义、自由主义和人权思想都成了笑话,各国之间的互助精神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了互相看倒霉的幸灾乐祸。”
金家老宅的客厅里,菲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不无唏嘘地感慨说,“过去,欧洲盟友和日本人虽然对美国的行事作风有所不满,但总体上还是对美国抱有一定程度的信任。
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和联邦德国,都相信美国会保护它们,只要待在美国的羽翼之下,他们根本不需要维持一套昂贵的军事动员体系和独立的军工生产体系,就能享受长期的和平。
日本和韩国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就算明面上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但还是放心地把战时指挥权,以及相当一部分战机、军舰、导弹、坦克和军械弹药的供应,都挂靠在美国的军工生产体系上。
这样一来,就算它们的军队再多,因为武器弹药依赖美国,便只能是美国的附庸。
但它们依然自愿选择这么做,因为它们相信美国的信誉和文明度。
可如今在被美国核弹教育过之后,盟国都明白了自己不过是高级一点的殖民地……”
“在发现了自己其实是殖民地之后,下一步肯定就是各国反殖民运动的兴起。”
伯纳德大哥叹了口气,接下了话题,“谁让二战后的国际潮流就是如此呢?有色人种都觉得自己能跟白人平起平坐了,更别提那些傲慢的老欧洲白人……再过几年,就是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届时是否会出现历史的轮回,发生一场欧洲摆脱美国控制的逆向独立战争呢?”
“啊,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时代已经变了,老欧洲是摆脱不了美国控制的。”
菲里耸了耸肩膀,“第一,它们太富了,没有勇气像越南人那样让家园化为焦土,为了独立而不惜抛弃现代生活;第二,它们太小了,人口不足以建设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在美苏之外另立门户……”
就是黑帮的保护费和绑匪的勒索信好不好?
而且还是那种极不负责任的黑帮,收了保护费不但不办事还要继续找茬的最差类型。
于是,西方阵营各国联手反抗苏联的道义法统,自由旗帜之下的精神凝聚力,也就此宣告终结
眼下的华盛顿,完全是靠恐惧和暴力,在勉强维系着一个名为同盟,实为宗主国和殖民地的世界体系。
但是,众所周知,就算不是100%,至少90%以上的殖民地,都无时无刻不想着要独立。
那么,接下来,欧洲各国是要在暗地里励精图治、整兵备战,准备反抗美国的军事占领了吗?
这个……独立自主的想法是很好的,拿这个做梦也不错,毕竟梦里啥都有。
但真要付诸于行动的话,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现在的老欧洲根本办不到啊!
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一个国家想要摆脱超级大国的占领和控制,要么就得付出巨大的牺牲,让整个国家化为废墟和焦土,靠着起码十年以上的游击战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把敌人活活拖垮和耗走。
要么建设强大的国防和独立的工业体系,凭着实力把域外强国的触手给挤出去。
但很遗憾,如今的欧洲人缺乏坚持长期游击战的意志,更没有把家园毁于一旦的魄力——当年面对纳粹德国的征服,无论荷兰、比利时、丹麦、法国,都是光速秒跪,如今面对美国,它们的表现只会更差。
毕竟,老欧洲各国人民的生活太富裕了,根本舍不得为了什么政治口号,而去过苦日子。
同时,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教训,也让厌战的思想钢印,被深深打到了他们的骨子里。
所有的欧洲人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战争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只会带来贫穷和死亡。
普通人对战争产生了PTSD,觉得被政客忽悠着当炮灰上战场送命,是天底下最最愚蠢的事情;富人和权贵面对集体躺平的民众,也没胆子强行动员——真要打一场核战争,他们的一切产业也是要灰灰的啊。
既然从上到下都没有玉石俱焚的意志,日子也没惨到活不下去,那就凑合着过吧,为啥还要打仗?
接下来,欧洲人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发展自己的独立工业和国防,也是办不到的。
毕竟,它们每一个国家的体量都太小了。
虽然老欧洲曾经做到过这样的事情,甚至还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
现在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就连比利时都能独立建设工业体系的年头啦!
——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基本零配件的数量越来越多。
要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把工艺锁在图书馆里,指望用到的时候再去查是不行的——这么搞很快就会失传。就算你查到了封存的资料,实践又是另一回事,更别提要怎么基于不懂的知识进行二次开发了。
这样一来,就需要有足够的受教育人口,被塞进各个工业部门,才能让庞大的工业体系顺畅运转。
大致上,任何国家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大约是基本零部件数量的10倍,最少也不能少于5倍。因为光靠核心工业并不能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还需要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行政、军事、社会保障等第三产业,以及采矿、农业等初级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来配合。
这些人配齐了,整个工业体系才能顺畅地运转。否则就会因为劳动力不足而陷入窘境。
在十九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艘铁甲舰有几十万种零部件。所以当时只需要上百万人口,就能搞出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即使是比利时这种只有400万人口的小国,在蒸汽时代也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国了。
但到了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也随之翻了几倍,已经需要最起码上千万的劳动力才能维持工业体系完整了。一战时期,法国因为只有4000万人,已经无法维持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而6000多万人的德国却还能独立运转。甚至在全世界的围攻下坚持鏖战四年。
等到二战时期,工业体系进一步复杂化,就连德国的人口都很难维持全产业链,全世界只剩下人口上亿的美国和苏联,还各自拥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支撑着它们碾碎欧洲,成为了战后的超级大国。
到了二战之后的冷战时代,随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到来,一套完整而先进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已经需要由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工业国——也就是美国和苏联,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级,其他人口不足的工业国最多只能做附庸,成为超级大国产业链上的一个零
件。
所以,尽管英法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战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对江河日下的扑街命运。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