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18章

作者:豪圣勇贤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同志们经常引用的。可实际上因为人们都只看中结果,把最重要的一句给省略了。让孔子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的真正原因是"十五有志于学”中的这个“有志于学"。孔子十五岁的时候有了“学习“的志向,有目标,接着就是学而后知不足。

孔子是内心主动的学习,不是像很多孩子一样被迫的学习,就像我们说喜欢学习的人和喜欢劳动的人一样稀少。孔子主动追求进步,到处去拜师学习,后来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

同志们,不管是哪个人,只要有坚定的目标,除非真的是智商比较低的人没有办法,否则,一个从十五岁坚持到三十岁都在主动学习的人,主动追求进步的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学十五年,哪里有不成材的道理。就像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实验灯丝一样,实验了一万多种材料,终有一天成功了。

有“志"于学,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因为答案就在那里,一个人思考,学习,寻找一个答案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废寝忘食,日思夜想,厚积薄发,最后必然能够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张英豪说的是事实,但是事实上现实的人恰恰相反,就张英豪所见过的人中,无数人就没有“志"于学,做不到有“的“放矢,没有目标,虽然他们也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的知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他学的知识不是来用的,而是变成了一台储存机器,知识很多,但是不会用。

现实中大多数不说活到老学到老,反而是不服不忿,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谈论事情的时候,不说谦虚,他们是不管对错,先把自己认同的理念定为真理,不赞同的就是错的。这等人哪里可能“有志于学”,更不可能有什么“学习精神”了。这明明是半桶水乱晃荡,却偏偏觉得自己水满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加不进—滴水了,固执己见,最终就是庸碌无为。

但是人就是这样,必然受限于自身固有的东西。人总是喜欢唯心的东西,什么天长地久,什么真心诚意,都喜欢想象的永恒的美好的事物。

其实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不停的进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人的本性当中就有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因为劳动,进取都需要花费自身储存的能量,获取能量就需要去劳动,这本来就是一个怪圈。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时候,人就像多数动物觅食一样,需要的资源都是临时获取,需要多少获取多少。饿的时候自然去勤快找食,不饿的时候勤劳并不能使你得到更多生存资源,因为你得到了也留不下来。少活动可以减少体力消耗,将省出来的能量储存在身体里,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优势。

私有制从原始社会就有了啊!为什么至今没多少进化?因为形成社会以后,私有制出现,财富可以储蓄,勤劳能够得到更多生存资源。公社化运动为什么必然会失败?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谁愿意勤劳多出力啊,都是想尽法子偷懒,根本没有劳动积极性。

张英豪想起了自己奶奶说公社化运动的时候,种黄豆,种花生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多挣公分,种子都是和着肥料一起丢到地上,根本就不管那坑里面有没有种子。还有些人说什么勤劳惯了,不干点活浑身不舒服,闲不住,其实大多数人这么说是面子问题,他们自然不好说不干活就没饭吃。张英豪前世小的时候听过不少人这么说,但是后来经济发展了,这些人不愁吃穿以后还不是照样是闲下来了,根本就没有说闲不住的道理,因为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之一。

后世的房价为什么要那么高?很多人正常工作买房,却还需要花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加自己几十年提前消费才能买的起。这样到底好不好?那么再逆向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作几年就能随便买车买房,家里拥有巨额的积蓄,这个人还有动力去工作吗?

或许有人还会有,但是绝大多数人就绝对不会愿意再去工作了。我们说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就像那些拍短视频的人,他们其实并没有创造什么财富,反而是在消耗人民的财富。如果赚到钱的人都不劳动了,生产力又没有达到那个按需分配的高度,那么社会必然通货膨胀,最终崩溃。但是通过高房价就能让一个家庭为了一栋房子拼命劳动几十年,这账国家不会算?劳动一辈子,这或许本来就应该是无产阶级的觉悟。

欧洲的高福利社会制度最终是必然要崩溃的,现在奶着这些国家的就是靠输出工业品到欠发达地区而已,一旦工业品利润下降,将来这些国家一旦削减福利,或许这些国家又是动乱的开始。

对于国家来说,钱都是她印刷出来的,所以根本就无所谓房价高低,国家只需要人民去劳动。高价房能够让人民去劳动,就把房价推高。什么样的工资水平能够让人民去劳动,就维持一个什么样的工资水平,现世就是这么残酷。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歌颂文革的现象,说什么那个时候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人民地位高,地位平等,现在的社会工人没有地位了,不公平了,已经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了,已经变成资本主义了。

这就是典型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是让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他们也是说不出来的。他们也不明

白这是为什么?他们也感觉到了时代带给他们的痛苦,但是他们也像清末民国时期的旧文人一样,没有解决办法。

但是让他们说到底要不要改革开放,到底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他们也只能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其实只要去了解一下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逃港人员,去了解一下这些人怎么说的,就知道很多事实真相了。

有些人既支持改革开放,又支持文革及以前的工厂制度,这本来就是一对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只能是二选一,没有中间道路。

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这没有问题,问题是工人们进步不够迅速,已经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成为了阻碍生产力的障碍了,怎么办?比如说工厂需要购买新的机器

提高生产力,那么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了,怎么办?.工人们阻拦工厂改造升级,阻止工厂购买新机器,因为改造以后就要有人失业。工人们还会说:“这机器还能用,为

什么要换掉呢?”

所以当工人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工作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而是利益的代言人了,而且工人也像利益固化了。

不能辞退工人,难道一直养着他们吗?这些工人不会用新机器,因为文化的原因,培训都难达到要求,只能招聘新的工人,那么工厂的这些旧工人怎么办?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必然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了,这个又怎么解决?所以一个工厂要持续的提高生产力,那么工人也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一个工厂只要不能无限扩张,工人最后也必然成为工厂的累赘。当一个工厂只需要一个工人的时候,难道就因为工人的原因而拒绝建立这样的工厂吗?

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不是指个别工人。工人也需要新陈代谢,进行自我的淘汰,工人们也是痛苦的,因为工人也需要不停的进步。所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啊!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你的劳动能力才是你真正的铁饭碗。这里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只有不停的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在哪里生活都是抱着铁饭碗。即使现在说公务员是铁饭碗,但是只要政府职能不是无限扩张的,那么迟早这个铁饭碗也必将会被打破。未来的某一天,这些人或许才是最惨的。

这些想反古的人,其实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自己没有赚到钱,不公平,应该要穷就大家一起穷才公平。其实一个人赚不到钱,是因为他真的不值钱,某些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大学生出来要多少工资,硕士生出来要多少工资,博士生出来要多少工资,其实这个一点都不现实。很多人要技术没技术,要力气没力气,要颜值没有颜值,要能力没能力,眼高手低,只知道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他们从来不反观自己,不从自己身上找点原因,还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没人识货,总是说剥削,说压迫,也不看看自己是真的不值钱。

其实可以反过来假设,一个人的劳动果实完全由自己独享,那就变成小农经济了,农民就是不用纳税以后劳动果实完全自己享用,而且还有补贴呢!但是又有几个人还愿意种地呢?

工业化就必然伴随着分工与合作,一个工人的收入多少就必然和他的劳动能力挂钩。就算是假设计件工资不存在剥削的情况下,算是最公平的,干多少给多少钱,但是也没见哪个计件工人发财的,他们也是说自己累的要死,没有多少钱。就像送外卖一样,多劳多得。

因为低级劳动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即使干活干到累死,他也不可能有多少钱。而在改革开放以前,低级劳

动和高级劳动价值被人为规定的差不多,所以无数人都想回到那个时代,自己没有能力,干多干少一个样,收入个会变,就干着普通的工作,生活地位和那些精英人士一

样,甚至没事还可以拉出这些精英来批斗一下,多爽的一

件事情!但是这是绝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东西,高级劳动最终必然是要获得更多报酬的,人为控制最终是不能长久维持的。一旦市场经济出现,收入差距必然拉大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当然会让那些低级劳动者感觉不

公平,因为低级劳动者再也没有了偷懒的机会,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而且即使他们累死累活,也只能挣到仅仅足够糊口的钱而已,而且社会的进步让他们不努力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了。

这些不愿意再进步,不愿意跟上时代的人,像不像旧时代的那些文人一样的人呢?那时的文人是不参与劳动,这些人是劳动了没有价值,又不愿意上进,想躺平。

其实一个人到底能不能赚到钱,赚到多少钱。取决于这个人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就像明星,就像网红,他们拍个电影,发个视频就服务了几百万,几千万的人,每个人只消费了一分钱,那也不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所能比拟的。如果一个高技术工作只有某个人才能做,他就是那个贵族工人,这个人随时能够取得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一个人只能不停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价值,他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想要回到过去,过上过去的某种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唯心主义,是想要利益固化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让无数人不适应,就是因为放出了资本这个恶魔,引入了竞争机制。看过《共产党宣言》的人都知道,资本是血淋淋的,充满罪恶的,没有丝毫人情可言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当工人们开始代表自己利益,希望利益固化,不再主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再代表阶级利益的时候,工人们就自己会放出资本这个恶魔出来。

因为人们想要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就要去掌握足够多的金钱,要获得金钱就要进去市场里面拼杀。是龙是虫,只有经过市场检验才知道。

那些想要回到文革时代时代的人,又何尝不是市场拼杀的失败者,想要所谓的公平,大家和和气气的过日子,不想去参与竞争,想要回到那个时候的工厂里面,鼓吹那个时候工人的地位,是否是想要国家养着他们,是否想要混吃等死呢?在工厂里面干一辈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还地位高,不能够开除工人,还能子承父业,想要利益固化,这是多么美好的混吃等死的理想的地方。

市场是什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赢者通吃。人都变成了货物出售,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每个人出卖劳动力或者出卖技术,都是任由市场来挑选。工厂主,资本家就是赢家吗?也不是,资源会枯竭,他们也随时面领着倒闭的风险。人们也越来越没有幸福可言,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感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才是正常现象。

其实真正最不公平的应该是挖矿产资源发财的那些人,矿产资源应该属于国家,归全民所有,服务所有的民众。挖出来卖掉的钱也应该用来发展生产力,或者搞基础建设,或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很多人羡慕美国,还不如羡慕美国印刷美元的美联储是财团机构来的舒服,羡慕美国能够通过印刷钞票剥削全世界来的舒服。

对于国家来说,幸福、快乐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个别家庭的悲喜剧其实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国家需要的是冰冷冷的机器,是发展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是越来越高端的人才。而人想要的是人文关怀,是幸福快乐,这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东西。唯物主义就是这么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人总是喜欢唯心的东西,所以进步是反人性的,主动追求进步就要克服人类很多固有的属性。《易经》比卦里讲:向强者亲附,优势互补,比之吉也。就好像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好日子是比较出来的,美女是比较出来的。就是因为有比较,想要比别人生活的更好,于是就不得不去干活,学习,于是社会就进步了。

所以人的真正的态度就是不停的学习,不停的进步,有句话叫做但行好事,莫问前途。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就是但求提高能力,这个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劳动的能力,莫问赚钱多少。因为赚钱多少只是一个结果,提高能力才是过程,能力有了,能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钱自然就来了。忽略了提高劳动能力过程,想要有钱这个结果,就是唯心主义的幻想而已。

抱怨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一件事情,几乎所有的有明确目标,并且为此而奋斗努力的人,都不会出现抱怨的情绪。相反,一个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人,不爱劳动的人,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才会经常抱怨。

一个人到公司,只要早上抱怨一句,那么他一整天就算是废了。一个人整天说公司的坏话,那么这个人为什么

不离职,反而在这垃圾公司工作呢?是不是代表这个人也很垃圾呢?

所以抱怨,想回到过去那个美好的日子,都不是健康的态度。只有进步,向前,摆脱时间的束缚,不要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界限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态度。

所以如果一个人劳动以后没有饭吃,那就是国家有问题。如果想要发财,那就不要想着靠任何人的施舍和可怜。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是完全的福利社会,依旧是

需要劳动的。因为物质财富极其丰富,那就是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掌握生产力的依旧是人,如果你没有

掌握这先进的生产力,依旧是没用,那也不过是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的人养的一头猪而已。

除非人类能够彻底摆脱吃饭问题,也就是人类不再需

要吃喝拉撒睡了,那个时候,人类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了。

辛苦的劳动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天天辛苦的劳

动简直就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每天都要和懒惰做斗

争,每天重复着昨天做过的事情,甚至劳动到怀疑人生的

程度,觉得毫无意义。

痛苦,绝望,懶惰,怀疑这些都是心理的东西,都是

人生的阻力。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明确的目标,每天都要有工作

计划和目标,而我们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都要

心向光明,心怀信念,充满希望继续前行,坚信它能够实

现,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足够的动力。

太公曰:“诫惧致福。

太公说:“懂得了无恩之恩的道理,人们就应当谨慎

小心,自求多福。

是的,自求多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才是该有

的做事的态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才是该有的做人

的态度。

最后就是远离那些态度有问题的人。

回过神来,张英豪继续说道...大家要知道,西方列

强已经研究这些研究了两百多年了,他们积累了多少资

料,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而我们要赶上他们,就必须把他们做过的实验全部都给做一遍,并且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看到现象,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消化完外国的所有科技成果.…..…”

第二百五十七章:加更!

讲完课回到办公室,张英豪就接到了一个好消息。眉山市市长赵二妮发来电报,她们在下面的县里找到的大型芒硝矿脉,现在工厂一期建设已经建造完毕,试生产取得成功,月产芒硝五百吨以上。

芒硝是自然界中含钠硫酸盐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以以含水芒硝和无水芒硝两种形式出现,也可与其它化合物形式复盐,如钙芒硝,钾芒硝,碳酸芒。

元明粉(硫酸钠)的前景十分广阔,可以用于制水玻璃、玻璃、瓷釉、纸浆、致冷混合剂、洗涤剂、干燥剂、染料稀释剂、分析化学试剂、医药品等。

张英豪得到消息很高兴,这些东西都是除了自己用之外,全部可以用来卖给外国人,换取机器设备。不过现在受限于运输,就算是大量开采出来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年产也就才六千吨,实在不能算多。

四川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也是当初张英豪放弃在陕西革命跑到留在四川的原因之一。

四川可以说少有的一个几乎不求人的省份,到了后世,她已经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以纺织、丝绸、皮革、造纸、食品、仪表、为主的轻工业体系。航空、航天、核能、电子、光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科技领域更是领先全国。

四川磷、硫、盐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化学工业的基础条件。

四川人民很早就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古法制作和应用颜料、油漆、农药、染料、硫磺、芒硝、草木灰碱、火硝、黑火药等生产生活用品的的实践经验。只是长期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束缚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四川解放以后,四川的化学工业才赢得崭新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解放的地方纷纷根据当地拥有的资源开始建厂,张英豪还专门为此成立一个科学技术调查管理委员会,积极搜集各地的古法制作技术以及那些人民的实践经l。展出里面的科学道理,理看这些东西能否进行工业化生产。就像四川建立了为数不少的纯碱厂,就业人数就达到了网二千人,现在大都已经能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了。不过县它的更多是手工作坊,简单的生产火柴,肥皂,雪花膏等日用品没有丝毫的问题。

....….接下来同志们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建立一个个小型的实验室,就是利用光谱分析的办法,按照我弄来的这张元素周期表把里面的所有元素一—提纯出来。这个工作是外国的科学家几乎做过一次的,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做一遍,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讲完课回到办公室,坐下来喝了一杯茶,突然想到一件以前就应该要做,但是自己忙碌起来居然给忘了的事情。

张英豪现在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他除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外,还要到学校去讲课。另外就是现在这样,想到什么就立即记下来,然后交给相关的人去做。

不过这个事情可不能交给其他人代劳,想到就做,张英豪立即就到了军委办公室召开了军委会议,商量接下来的用兵方向。

等人到齐以后,张英豪说道:“同志们,今天叫大家过来,就是商量一下接下来的用兵方向。我在这里说一个简单的事情,那就是咱们打下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要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以后,才能站稳脚跟,工作推广迅速。如果贸然去到一个地方,甚至出现局面打不开的情况。我说的对吧?”

“对。”

“是有这种感觉。”“嗯,不错。”

听到大家的回答,张英豪继续说:“我就不说远的,张峰同志解放陕西,如果没有赵亮同志之前打下的基础,哪里可能那么快就完成了基本的土改?那些当地人发挥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不容忽视的。”

“主席,你直接说怎么办吧?”

“那好,我想了很久啊,之前和其他同志也说过这件事情。我们既然知道李通,赵亮同志做出了巨大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放更多的同志出去发展根据地。将来就能够减少我们统一全国的阻力,大家觉得怎么样?”

“主席,这些派出去的同志发展的军队如何控制?”“我们革命军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我们派出去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的人,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同志嘛!”

“主席打算怎么做?”

“不是我打算怎么做,而是大家商量怎么做。大家觉得行,咱们就去做,觉得不行,那么就不做。”

“嗯,确实可以派出部分同志先去发展革命根据地,为将来的进军做准备,窝在这四川可不行。”

“主席派哪些人出去呢?“

派哪些人出去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等下冉读怎么具体派人。既然大家都没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咱们举个手,

表决一下吧。同意派出部队的就举手。”

说完张英豪就举起了手,其他委员也纷纷举手。“既然都同意,那么我的意见就是派本省人。原因就是本省人熟悉环境,他们会说当地的语言,知道哪些人是咱们团结的对象,哪些人是咱们斗争的对象,不会出现两眼一抹黑的局面,这样可以比较快速的站稳脚跟。”

“当然了也不能全部是本省人,一个班派出去,一个两个本省人就可以了,不过必须要有一个党员。”

“可以,我同意,好像指导员一般都至少是入党积极分子吧?”

“不是积极分子那他怎么升级?确实至少是积极分子。”

“我也同意。”

“那行,那就签署命令吧。让下面的部队去执行,让他们执行以后把相关人数给报上来,再给他们补充就好了。”

“不用集合起来培训一下吗?”

“不用了,让他们回家闹革命还培训个什么,来回一趟耽误多少功夫?让他们的领导安排一下就可以了,大家都不傻,知道怎么做了。”

就这样,一个个以班为单位的战士悄悄消失在了四川这块土地上,而出现在了全国各地广大的农村地区,在那些地方进行着艰苦的革命。张英豪其实也知道他们这些小队不可能全部都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只要有那么几个小队成长起来,那就算是赚了。虽然以前就派出了一些当地的同志去当地进行革命,但是派出军队还是第二次,第一次就是派出赵亮和李通他们。

把命令下发下去以后,张英豪就转头看了眼全国地图。这一眼看过去,突然看到东三省新画了一条醒目的红线。他愣了一下,眨了眨眼睛问道:“这条线是怎么回事?”

“主席,这是今年通车的一条铁路,叫做中东铁路,俄国人修建的。”

张英豪看到这条铁路,张英豪顿时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张英豪这段时间还纳闷呢,为什么满清一直没有找自己的麻烦。这段时间以来,河北的起义军剩余不多的人逃入了陕西。北洋军只是简单的攻击了一下潼关就撤兵走人了,原来满清现在真的是内外交困,自顾不暇了。

张英豪现在还记得张峰的第一封电报是说:有河北义军的人来投奔,接不接收。张英豪就回复了一句:革命的道理胜过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