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34章

作者:豪圣勇贤

同时又给重庆的军队发报,让他们立即调动大炮,在瞿塘关,也就是夔门处秘密设置一个炮队,于万县附近再秘密设—炮队。一旦英国炮艇进入重庆,立即发出警告让其退去,如果英军不与理会继续前行,可开炮警告。如果英军开炮,可伺机还击。

发完电报,等到收到刘新生和重庆军队的回电的以后,张英豪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张英豪知道既然英国人敢于入侵xizang,那么,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切断四川出口的打算。张英豪可不敢赌英国人会不会丧心病狂的派出炮艇到重庆地区肆意开炮,那损失就大了,受苦的还是那些炮火下的百姓。

张英豪现在也不知道满清有没有得到英军入侵xizang的消息,想了一下满清的操行,行不敢抱多大的希望。张英豪虽然也大概猜测满清会是什么反应,毕竟甩锅这个事情不需要学都会,不过自己也不敢确定。

想了一会没有结果,张英豪就到地图前面认真的看了起来。其实张英豪对于出兵xizang抵抗英军并不着急,既然前世xizang没有被分裂出去,那么也就是说最后英国必然退兵。而且不管怎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是猛龙过江,地头蛇总是要去试探一下猛龙的成色的。那些喇嘛、僧侣、头人、土司就是地头蛇,英国军队想要把地头蛇一棍子打死,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张英豪前世可是看过《雪域高原》那本H小说的,虽然里面可能都是事实,但是里面的内容实在是把张英豪虐的不行,看了几次都没有能够坚持看完。但是也让张英豪知道了雪域高原的一些情况。

藏族人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之上,他们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藏族人骁勇善战,民族性强悍,根本不会服从英国侵略者的统治,肯定会四处袭击英军。就像后世美国入侵阿富汗一样,陷入到治安战里面。英军只要有人落单,就很容易被愤怒的藏族人杀死,而且xizang没有丝毫的工业,英国人还要从印度运输军火等物资,后勤补给必然十分的匮乏,根本无法持久战斗下去,所以英国人在xizang根本玩不转。

还有一点要考虑的就是如果现在进军,自己是不是会先和藏兵打上一场呢?要不要和藏兵打上一场呢?这些都是未知数,必须要等到消息确切以后,再做打算。不说做到知己知彼,英军的火力,兵力还是要知道的吧?不然去送人头的事情,张英豪也是不会干的。而且不能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xizang,引起藏族人民的反抗,必须要以解放者姿态出现。

第三嘛,就比较阴暗的想法了,喇嘛,头人,僧侣,土司都是革命军将来必定要斗争的对象,他们现在还掌握着不少的武装力量,革命军去了必然是要取缔这些武装力量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让英国军队去消耗一下这些武装力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样的,英国人后勤压力也很大,让藏兵们去和英国打,消耗一下英国的后勤也是很好的选择。

等委员们都进来以后,张英豪把电报交给大家传阅,然后说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都看看吧。”

大家看完电报也都小声的议论起来,张英豪注意到大家看完以后,转过身来说道:“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传来,大家掌握的情况就那么多,结合自己的工作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刘琦同志先来吧。”

“主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觉得先不要着急,进军的计划也早就有了,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开,等有了确切的消息再说吧。我觉得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长江水道和满清政府。”

“主席,你不是早就预测过英国人会入侵xizang吗?我们等等满清的反应再说吧,看看他们有什么态度。”

“是呀,主席,满清到现在还没有表态呢,也不知道满清有没有收到消息?”

“现在重庆也还没有消息,我觉得应该立即通知重庆做好相应的准备。”

“—旦长江上面不通了,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也运不进机器设备了。”

.a日西.

张英豪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微微苦笑,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大家自然而然的把屁股坐在了四川这一边,为了四川的利益而考虑。不过这也正常,大家也都知道成康马路修起来干什么,知道主席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大家可不愿意触了张英豪的霉头,只能挑选能说的说。经过那么多的培训,大家自然不会说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到时候过去捡便宜就可以了这样的傻话。有些话想得但是说不得,有些事做得但是说不得。

看到这种情形,张英豪不由的想起了成吉思汗因为商人被杀,他在西征之前,在一个高台上跪了三天三夜的事情。表面上是要祈求他们信仰的长生天赐予他力量,实际上就是让人民看到他的决心,统一西征的思想而已。成吉思汗跪了三天三夜,下面聚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内心的耻辱感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只要一下令,这些聚在这里的人自然就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战士。当然花刺子模最后也尝到了蒙古铁骑的厉害,最终自食恶果。

张英豪听了一会,大致知道大家的意思了,然后就开始询问商务部与工业部的情况。

“主席,现在重庆的进出口贸易达到了五千万两,我不清楚英国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入侵xizang。但是对于根据地来说,一旦长江水道截断,那么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损失肯定惨重啊。”

“是呀,怪不得最近那些洋鬼子都打算尽快完成交易,不愿意先把工厂卖给我们,而是直接卖工业产品。火车头咱们都被迫多买了几个,以备不时之需。看来入侵xizang的事情,这些洋鬼子都知道了,也做好了切断四川贸易的准备。"

“嗯,虽然大家都不同意现在把英军入侵xizang的事情给挑破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要立即最好最坏的打算。既然离撕破脸皮不远了,那么大家尽可能的把贸易给完成了。一旦断绝贸易往来,那么我们四川想再打开长江航线就不容易了。大家都要做好被满清以及洋鬼子联手封锁的打算,甚至英国人为了干扰我们出兵xizang,会鼓动满清来进攻我们。

满清如果真的不顾国家民族的大义趁人之危,列强也必然会来进攻我们,趁火打劫。一旦英国人从长江进来攻打我们,英国在重庆的海关和领事馆就给我立即拿下。既然要封锁,那就让他们封锁吧,我们也好好消化一下现在进口的东西。封锁个几年,这些问题我们自己就解决了。马上发电报给外面的同志,想尽一切办法搜集最新料学资料书籍,然后再想办法弄回四川或者陕西。我们现在急需这些东西,其它就按大家说的。既然同志们都来了,我们就去看看兵工厂最新研究成果吧。”

张英豪说完,就带着一干人等来到了兵工厂。张英豪之所以要带同志们来兵工厂,也是要告诉同志们,安安心心工作就可以了。革命军有这个实力粉碎一切来犯之敌,革命军虽然没有水兵,但是依旧不惧怕英国在长江里面能够横行到重庆的炮舰。

远远的,张英豪就看到了余庆鳌在兵工厂外面迎接。张英豪快走几步,伸手和余庆鳌握了一下说道:“怎么样,余庆鳌同志,新研究出来的大炮性能怎么样?你们这次试射大炮还顺利吧?制造的大炮合格不合格?”

“主席,很顺利,各项数据已经收集完毕,马上就可以定型生产了,很快就可以给部队换装了。”

“很好,我们进去说,今天我们就是来见识一下你们这些日子的研究成果的,还要麻烦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这个没有问题,以前我们缴获满清的大炮都是架退炮,这次我们研究出来的是管退炮。”

“什么是架退炮?什么是管退炮?”这时就有同志问道。

”哦,不好意思,是这样的,管退炮是指火炮发射之后,伴随着后坐力进行后坐时,只有炮管会发生回退动作的火炮;架退炮则是指火炮发射之后后坐时,炮架和炮管一起进行回退的火炮。架退炮和管退炮属于以火炮自身的技术特点而作的区分,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炮种。即无论是海军的舰炮,还是陆军的野炮、山炮、要塞炮、攻城炮,都存在过架退、管退炮这种类型。而架退、管退炮的承替,也可以作为火炮的一道分水岭。”

“等等,我以前听说过榴弹炮和加农炮,刚刚又讲山炮和野炮,我都听晕了,这是怎么区分的?”

余庆鳌听了这么小白的问题,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前进党就是这样,不懂就问,不能够不懂装懂。于是很耐心解释道:“是这样,山炮和野炮是我们国家的说法,对应的一般就是中小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榴弹炮弹道弯曲,射程短,炮管也短,大约是口径的20~30倍,全炮重量轻一些,容易拆卸,适合在山地作战。加农炮射程远,弹道平直,管径比在30~45倍,分量重,用于打击远处的目标。”

“也就是说这种管退炮好用很多是吧。”

“对,相比起架退炮,管退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可以简化炮架结构,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火炮发射后的制退,以及快速实现火炮炮管发射后的重新自动复位,因而管退炮也被称为速射炮,现在列强生产的火炮几乎全是管退炮。”

第二百九十三章:感谢加更!

众人走到兵工厂后面的一块空地上,上面从小到大放着一排盖着炮衣的大炮。看到张英豪他们到来,工作人员立即掀开炮衣,露出里面的大炮。

所有的同志看到大炮都是眼前一亮,非常具有美感。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这就是工业的魅力,男人或许都有巨舰大炮的情怀,至于女人,更是不堪,感觉要匍匐在大炮之下,—种被征服的感觉从内心升起,顿时感觉腰酸腿软。

同志们看到这些大炮都立即兴奋了起来,赶忙上前查看,特别是那些见识过炮兵威力的同志,他们领教过西洋大炮令人恐怖的威力,那绝不是步枪齐射可以比拟的,而是一种天崩地裂的破坏,小小的一发开花炮弹,足以报销一个班!

为什么有句话叫做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老兵不是不怕炮,而是看开了,因为被大炮打中了,也就没得救了,尸骨无存,根本就没有必要害怕了。

余庆鳌来到一门大炮旁边,指着介绍道:“同志们看这里,与以前的架退炮相比,管退炮上多了一个叫做“制退复进机"的结构......依靠水压或气体阻尼炮管的后坐,抵消后坐力,在后坐完成后可以快速实现炮管自动复位。因为总体看起来,火炮后座时炮架并没有大的位移,而呈现出了仿佛是炮管在运动的状态,因而称为管退炮。”

“这个加农炮和榴弹炮哪个好用?”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接口道:“他们的生产和设计的目的是有点不一样的,加农炮采用的定装药,是对目标进行平射的火炮、主要用于射击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其主要特点是身管长,弹道低伸,初速大,射程远,精度较高。加农炮发射时后坐力大,其重量比同口径其他炮种大。射程在五公里到二十公里之间。

榴弹炮和加农炮相比,其初速较小,射角较大,炮弹的落角大,接近沿铅垂方向下落,因而弹片可均匀地射向四面八方,杀伤和爆破效果好。主要用于打击或歼灭暴露的和隐蔽物后的目标,压制敌技术兵器兵,破坏工程设施和交通枢纽。而且榴弹炮是变装药,可以配燃烧弹、榴弹、毒气弹、碎甲弹、照明弹、发烟弹、宣传弹等多种弹药,采用变装药变弹道可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目前最大射程达十公里。”

“这洋人还会卖管退炮给我们?“

“几乎不卖,现在还武器禁运呢,当然有钱例外。架退炮他们愿意卖给我们,管退炮不愿意,我们也是转了几个弯,过了几道手才弄到用来研究的。目前我们的榴弹炮最大口径只能达到155毫米口径,再大就工艺不行了,加农炮口径更小。“

以现在同志们的见识,当然不能短期就理解列强对中国的态度。这个时代,西方列强全面渗入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已经是既定国策,虽然暂时瓜分不满清的领土了,但是为瓜分东方这个大国的市场,英、法、德、美、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主要手段就是在各地培育代言人。

在没有工业力量的满清,销售军火就等于控制这支军队,其间的利益绝不仅是出售武器的利润,每打出一发子弹和炮弹,都必须向外国人寻求补充,四川向德国佬购买的子弹可是花了不少的钱,德国佬汉斯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当然,和张英豪做生意的乔治和佩恩也是赚了不少钱。

“为什么叫加农炮?”

“这个因为它是在苏格兰的加农铸造厂生产出来的,英文"cannon"的意思就是大炮!主席,各位同志,下面由我来给同志们介绍一下,这边请。”

说完,就带着大家来到最小的那门大炮开始讲起:“同志们,这门最小的单兵作战迫击炮只有50毫米,射程三百米,射速达到每分钟三十发,杀伤半径五米左右。接下里就是65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这门是75毫米野战炮,炮重一千一百公斤,炮长两米七,最大射程八千米,射速每分钟十五到三十发...…”

“这些大口径的大炮能运到xizang去打英国人吗?“张英豪听了以后有点无语,直接说道:“我们现在能把迫击炮运到xizang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了,而且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即使是迫击炮,在xizang也是战无不胜的战争神器。至于说这些野炮,呵呵,我们要拼命修路,将来用车运,才有可能把这些火炮运到雪域高原上”

半个月以后,张英豪他们才收到确切的消息,英军已经攻到了江孜地区。张英豪完全不能想象现在那边到底是怎么个战况,满清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川藏边境传回来的消息零零碎碎,还有传言说英军已经撤退了。这让张英豪心里大为着急,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了,要是让英国人攻进了拉萨,那么以英国人的德行,必然是一顿抢掠,损失的可都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过张英豪依旧是按耐住心急,选择了耐心的等待。

张英豪不知道的是满清得到消息比他预料的要晚很多,如果四川没有被张英豪占领的话,那么从四川发电报到京城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可是,自从张英豪在四川革命以后,xizang可以说几乎完全和满清断绝了联系。

实际上历史上是在1903年秋,英国武装使团集结在中国与锡金的边境。英国武装使团政治专员荣赫鹏率大部队翻过则里拉山口,向亚东峡谷挺进。

那时驻藏大臣裕钢迅速把英军入侵的消息通知xizang地方政府。十三世达赖号召“全藏僧侣人民不惜重大牺牲,誓与佛教大敌英国侵略军决—死战。”

裕钢火速起草给清政府的奏文。由于四川不通,只能从其它道路送达,从青海道路更是难行,一年只有几个月能够通行,其他时间都是大雪封山,近两个月才传递出一个消息:英人入侵!奏文表示:“xizang已是用兵御侮之志牢不可破。”

正当藏军修筑工事,准备与入侵者决一死战时,裕钢等到了满清朝廷的回音:“切勿动手,等驻藏大臣与英方议和。”

满清提到的驻藏大臣,是前去接替裕钢的有泰。

不过现在裕钢发出的奏文能不能过被满清朝廷收到,张英豪不知道,裕钢也不知道。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满清或许根本就得不到消息。即使得到消息,也没有任何办法及时解决了,最大的可能就是躺平。

在此期间,张英豪又接到了好消息,解放区的第一座水电站顺利建成,并且运行成功。张英豪梦寐以求的电力时代已经悄然在他面前开启了。

这个水电站,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第一个。陈一伟来报告的时候,张英豪很高兴的问道:“装机容量是多少?”

陈一伟很爽利的回答:“四百五十千瓦。”

张英豪听完如同一盆冷水浇下来,透心凉,无奈也只能点点头,四百五十千瓦,也就是说一个小时能够输出四百五十度电。在张英豪小的时候,家乡当地随意一个小乡镇用的发电站的装机容量都是上千瓦,这么点电,真是毛毛雨。

不过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张英豪还是跑去看了一下这个水电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水电站。只是简单的蓄水,弄出几十米的落差,然后进行发电而已。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中国的第一个水力发电站。

张英豪对着施工的工人同志和技术人员一一握手同时鼓励道:“你们很了不起啊,完成了中国的一个第一。咱们将来要建多少个水电站?数都数不清,所以同志们好好加油努力,争取建出更大、更好、发电量更多的水电站...…”

张英豪回去以后,突然想到电力的管理问题,后世张英豪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可是非常清楚南方电力集团的厉害。张英豪又想到现在矿产的管理也很混乱,到底要怎么发展,没有一个规划可不行。还有那么多的工厂,如果不好好管理的话,里面的蛀虫很快就肥的流油了。

于是张英豪马上动手写计划书,写着,写着,灵感爆发突然一个词语蹦到了张英豪脑袋里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想到这一点,一切就简单多了,一个金字塔就算是成立了。国资委下面管理矿产集团,电力集团,各个国有企业。以后防止垄断可以再拆分为南方,北方电力集团这样的模式。

这个事情肯定不能自己来干,否则就是累死也干不完。张英豪第一想到的就是包世林以及赵二妮两位同志。想到包世林就想到钱的问题,张英豪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据地的央行也一直没有成立,现在也是时候成立央行了,所以包世林现在另有任务了,那就只能是赵二妮一个人挑大梁了。不过国资委属于政务院管理,还需要和张伟强等同志商量一下。

张英豪也不耽误,马上发出人事调动的命令。把赵二妮同志从眉山市市长调到中央来做这个国资委的主任,同时也把包世林给调动一下,不再担任财政部长了,而由副手接任。

现在根据地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不怕没职位,就怕没能力,有能力的话,大展拳脚指日可待,可惜时代让太多的人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能力,将来有能力的人成长起来,位置就被人占据,想再上位就只能爬楼梯了。

接到赵二妮同志到达重庆以后,当天晚上张英豪召集相关的同志开会。赵二妮和包世林两个人最先到办公室。赵二妮更是进门看张英豪就直接问道:“主席,有什么工作要交给我们么?”

张英豪看到赵二妮颇为高兴,有一个女同志成长的这么迅速,还真是出乎张英豪意料之外。听到赵二妮的问话,张英豪说道:“来了,你们两个坐一起吧,等下还有同志要过来。”

对于赵二妮的问题,张英豪自然不会单独和她说—遍,等下还要和同志再说一边,那样就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

等赵二妮和包世林坐下以后,张英豪问道:“二妮啊,你家父母是农村人吧?“

“对,听我这名字就知道是农村人了,家里排老二。”“现在父母还在家乡吗?”

“不在农村家里了,我父母身体不怎么好,老大又参加了革命军,腿部受伤退役后安排在顺庆的一家小学当校长,还有个弟弟也要送他去读书,家里就两人,让他们两个务农身体也吃不消。而且我们前进党反对剥削,我们家的田地租给别人种,自己收租过活的话不就成为了新地主了嘛!所以我就把他们接到了顺庆,我们家也干脆就放弃了农村户口,放弃了农村分的那十多亩地,转为城市户口,我在顺庆给他们找了个活干,毕竟不劳不食嘛。”

张英豪听的连连点头,这才是该有的态度,把家里安排的妥妥当当,自己才能安安心心的工作。张英豪也没有再问把她父母安排在哪里工作的话,即使是动用了一点特权,张英豪自己也管不过来。

英国两次入侵Xz历史

英国对于xizang的入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次的发动战争。在大体占领印度和尼泊尔以后,英国就开始制定了入侵xizang的计划。

南亚次大陆地形特殊,xizang的位置恰好是所谓的世界屋脊。如果英国人能够控制xizang,就可以居高临下,觊觎他们垂涎三尺的中国西北、西部甚至西南等地,并且能够随意进入中国腹地,占据军事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相反,满清只要不丢掉xizang,可以大体拱卫中国西部的安全。不过,英国人想要染指xizang并不容易。

此时的xizang非常落后,粮食产量低,地广人稀,交通条件极差,很多地方只有马帮才能通过,还有可怕的高原反应、雪崩、暴风雪等等。

即便英军不需要作战,单纯用一支大部队,从中印边界行军到拉萨,也是非常困难的。当然,英军是职业化军队,为此做了长达近百年的准备工作。

早在18世纪,英国就派人打着商贸和拜见活佛的名义,从印度进入对xizang,进行侦查。

在1775年,英国外交官博格尔就曾经花费1年时间,进入了xizang,见到了班禅。博格尔希望xizang脱离中国,归属英国,被班禅断然拒绝。然而,博格尔此行还是有很大收获,对xizang有了较深的了解,结交了一些藏族政客。

1783年,英国再次派遣特使团进入xizang,这次见到了达赖。不过,达赖也坚持xizang是中国一部分,无权和英国达成外交条约。最终,特使团仅仅争取到一个权力:可以让他们麾下的印度商人,在xizang合法经商。

随着英国人完全控制尼泊尔、缅甸甚至锡金和不丹,入侵xizang已经是必然。他们打着考察的旗号,派出很多所谓探险家,对xizang的地理、气象和民情进行详细的侦查,以便于未来的进攻。

对此, xizang方面是心知肚明,用禁止一切外国人进入作为回应。可惜, xizang当时很多地方是封建土司管理,拉萨鞭长莫及,英国人还是成功的进行了渗透。

第一次英国入侵xizang,是在1888年。当时,英军就和藏军在中国和锡金边境发生激战,这就是隆吐山战役。英军的目的是击溃这里的藏军,打开从印度大吉岭入藏的必经之路,以便未来的入侵。

双方激战5日,英军以先进的装备,击败了只有土炮、土枪以及弓箭、长矛的藏军,占领了隆吐山(位于现在锡金与印度西孟加拉邦边境)。此战英军有火力的绝对优势,因藏军依据险要地形死守,英国人仍然死伤100多人。由此,隆吐山被脱离中国,属于锡金。

藏军曾经多次发动反攻,试图收复隆吐山,集中了1万军队和民兵赶赴亚东。可惜双方军事实力相差太远,最终藏军失败了,亚东也被英国人占领。

此战失败后,清政府派驻藏大臣升泰赶赴亚东,与英国方面会谈。1890年,升泰与英印官员在亚东签订《中英藏印条约》,承认锡金为英国保护国,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

十三年后,英国借口《中英藏印条约》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第二次试图入侵xizango

印度总督寇松勋爵,任命荣赫鹏上校同驻锡金政治专员约翰·克劳德·怀特一起领导英军,负责入侵xizang的军事行动。

实际上,荣赫鹏是主要的指挥官。他是职业军官,也是一个探险家。他在1886年就来到中国,曾从东北横穿蒙古戈壁,翻越天山到达新疆,随后又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印度。

就探险来说,荣赫鹏这段旅行很了不起。即便今天有了汽车和公路,走这条道路也绝非易事,而且要旷日持久。可以说,荣赫鹏是个优秀的探险家。对于xizang恶劣的自然条件,荣赫鹏还是比较有准备的。

除了让士兵进入高原进行的适应性训练以外,他还准备了高达七八千的名民夫以及无数的骡马。而他的作战部队只有3000人,但装备颇为精良,有机枪和野战榴弹炮。

1903年10月,荣赫鹏率领大顺军,从之前占领的隆吐山出发,入侵xizang境内。12月,他们攻占了交通要隘帕里宗,驱逐了这里的xizang官员。由此,战争爆发了。

1904年1月,1000多藏军赶到堆纳至多庆一线展开布防,利用地形阻挡英军前进,两军在曲美辛古对峙。两军对峙,而藏军占据高地,具有一定的优势。英国人认为强攻对他们不利,可能会有较大伤亡,决定使用计策。英军军官狡诈的提出,为了表示有谈判的诚意,英军退出步枪子弹,藏军则将火绳枪的火绳熄灭,藏军从山地上下到平地来。

藏族代表同意了,藏军遵守约定撤掉了山头的部队,将火绳枪全部熄火,而英军只有部分士兵退掉了子弹。

根据英国人的要求,藏军指挥官拉丁代本、朗色林代本,赶赴火线谈判。期间,英军突然开枪,打死了拉丁代本、朗色林代本,接着发动全线攻击。英军开枪开炮,没有装弹的士兵,也迅速装上子弹射击。

因为藏军的火绳枪非常落后,根本无法迅速射击。点燃火绳需要使用火镰,要反复打击很久,仓促之间根本就点不着。要知道后世赵尔丰率领两千多人就可以横扫整个xizang了。可见这些人的战斗力。

在藏军无法还击时,就遭到密集枪炮打击。此时藏军已经从山头上下到平地,也没有任何地形优势,像被屠杀一样,毫无还手之力。

由于英军为三千人,数量是藏军三倍,火力更是几十倍,藏军迅速伤亡殆尽。短短五分钟内,藏军就有五百多人伤亡。此战—千藏军共有五百二十三人牺牲,还有三百多人受伤,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英国人虽然获得辉煌的胜利,但是却在xizang留下了背信弃义的恶名。

英军攻占曲美辛古后,继续向北进攻,期间不断遭遇藏军和藏民狙击。xizang地形复杂,是打游击战的好地方。藏军和民兵曾经在杂昌谷地伏击英军,毙伤对方一百多人,藏军伤亡一百五十多人。可惜这种游击战,不可能对英军伤筋动骨。最终,两军在江孜发生了战略决战。

江孜位于xizang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卫和藏的枢纽。要攻打拉萨,就必须占领江孜。

当时英军也有了麻烦,由于长期艰难行军,英军补给消耗大半,藏民又坚壁清野,不断游击战,导致补给线中断。无奈之下,英军主力沿途杀回亚东,杀出一条稳定的补给线。

到了四月中下旬,江孜的英军,只有荣赫鹏率领的五百多人了。藏军趁机偷袭,将荣赫鹏和一百三十多人包围在帕拉村。荣赫鹏险些送命,狼狈突围逃出帕拉村。

不过,5月下旬,英军主力再次从亚东返回江孜,准备全面进攻,情况又有彻底的改变。当时藏军倾其全部,调集1万多藏军和民兵,全部赶赴江孜、日喀则及拉萨一线。

藏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发动了诸如江洛林卡突袭战之类,导致英军一定的伤亡,但无法改变大局。双方每次交战,藏军由于火力相差太远,甚至可以说存在两代的差距,伤亡数量都是英军数倍。

而有一个战役不得不提到,那就是xizang土司集结出动了一千多个藏族骑兵,在平地猛烈冲击英军。这种骑兵冲击战术,是藏族人制胜的法宝,以前依靠密集冲锋击退了很多侵略者。

可惜,时代不同了。在英军三挺重机枪的扫射下,短短四分钟内,骁勇的藏族骑兵伤亡七百多人,被迫撤退。此战后,藏族人把这种重机枪称为:魔鬼画笔!

一个英国少尉回忆:这是令人恐怖的场面,这根本不算是战斗,只是单方面的屠杀。我对屠杀感到厌恶,尽管将军下令要尽量扩大战果,但是我还是停止了射击。

在这种敌强我弱,战斗力悬殊的情况下,藏军和民兵仍然坚守工事,同英军血拼。乃宁寺位于江孜以南二十公里处,是英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

乃宁寺之战,英军利用火炮摧毁寺庙围墙,杀伤了大量藏军士兵。英军攻入寺内的时候,残余的藏军和民兵仍然果断肉搏,直到全部战死。

即便如此,此战英军也不过伤亡二十人左右,而藏军伤亡为二百多人人,其中四十多人人为寺内的喇嘛。作为报复,英军战后一把火将乃宁寺烧毁。

1904年7月英军包围了江孜,切断藏军和外界的联系,随后围攻江孜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