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英国佬还真的有些鬼门道呢。”
参谋部的参谋们现在脸色却是变的有些难看了。
抵达雅鲁藏布江的英国佬并没有盲目的渡河,而是等待后面的部队到来以后,才开始强渡。后方炮火支援,机枪不停的扫射。压的革命军抬不起头来。而且英军在渡河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脱节的迹象。
这种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利用自己手里的力量,实在是不可不得的学习机会,可惜现在是生死搏杀,敌人越厉害,对自己就越大的伤害。革命军混成师7团的部队在英国佬正面拼命挖战壕,双方兵力数量相差一倍。背后是预备队,除了随时准备增援7团外,还要防备屁股后面的那些藏人。
为了试图全歼英军,另外还派了6团的战士运动到英军的侧后方。准备在抵达战场附近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况对英军发起攻击。现在,英军不知道革命军来了将近一万大军,而革命军已经掌握了英军的人数是三千人与火力的配置了。
大家担心英国佬的侦查部队派遣的太远,所以按照计划,5团与6团前期只能靠自己,7团将直面英国佬的攻击。战士们也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这次的战斗可是来了差不多一万人,而作战士兵也是英国佬的两倍。
作为防守的一方,革命军已经设下了防御阵地。英军明显不想硬碰防御阵地,他们试图绕过去从战场的西侧发动进攻。而此时负责把守这个方向的就是原先锋营的李成。
李成当即向上级提出,先锋营准备和英国佬正面干一场。其他部队可以趁势越过双方战斗的防线,从英军两翼发动进攻,现在在战场上面,革命军占据着兵力优势,所以李成的提议得到了通过。
正面进攻,—举击破敌人,这是革命军面对满清军队、藏军和民团时候最期待的战斗。只要敌军敢给革命军机会,革命军就立即展开进攻,这种战斗总能轻松获胜。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正面面对英军,革命军还是大为兴奋的。虽然之前因为不熟悉英军而吃了点亏,但是革命军并没有任何畏惧的感觉。
第三百零九章:
战场大概在什么位置其实是双方默认的,毕竟双方都不是傻瓜,没有道理非要在一个能够让敌人充分发挥的地方战斗,知道了敌人挖好了战壕还去拼命进攻。最终战场选在了一片平地上,这里没有能够阻挡双方的进攻的任何障碍物。
革命军的队列线其实最适合在这样的战场上施展出来,所以到了战场以后,革命军步兵的同志们立即开始拼命挖战壕。
首先开火的无疑是英军的炮兵,英军首先开火,受损失的自然就是前线的步兵。李成第一次真正见识到这样的局面,一颗炮弹落地,只要附近有人,立即就是一片伤亡。
革命军虽然也有过些演习,可演习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时候像是在演戏。其实在革命军的内部演习中,因为通过计算,在对攻战争当中,因为加入了炮战的因素,革命军的伤亡将会非常的高,甚至经常突破六成、七成,伤亡八成的次数也不少,很多革命军在感性上并不信这些数据。因为很多同志都相信,只要跟着张英豪主席,革命军永远都是施以屠戮的一方,绝非是被屠戮的一方。
革命军大部分的班长,副班长都是由老兵担任,这些老兵在四川打民团,杀土匪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同志们翻山越
岭,千辛万苦的来到XZ。但是这些无力丧惧z让j没右样的炮火里面,只要一颗炮弹命中,很多战士连一枪都没有放就报销了。
转眼间,革命军这边就损失了三十多人。这可是进藏部队以前所没有预料的,以前打清军的时候,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上次张英豪带队消灭了那么多甘陕绿营,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损失。而在四川剿匪过程中,总共加起来,也没有多少损失。
李成被打急了,连连高呼:“开炮,炮兵炮给我开炮!“仿佛听到了李成的呼喊,革命军的火炮在校定了英军炮兵的位置以后,也立即就开火,一轮炮弹发射过去,英军那边就响起了几声巨大的爆炸声,这是击中了英军的炮兵阵地,英军的炮弹殉爆了,附近的英军炮兵也全部去见了他们的上帝。
革命军知道自己这边的炮兵素质明显不如英军。在敌人炮火轰击的时候,准确度肯定比英军差了一大截。不过革命军总结教训和经验,对此炮兵们现在有一套他们自己的作战策略,这策略也和各个国家那种传统的炮战极不相同。
革命军的炮火很少首先开火。火炮也非常分散的散布在战场周围,预先统一炮火编号和区域目标的编号,需要打哪里的时候所有的火炮朝一个目标打,在分散火器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了火力的集中。
大炮在一个地方开几炮以后,为了避免被敌军锁定位置,需要不断的移动位置让敌军无法寻找到他们。这样的打法也许杀伤力小了一点,但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会让英军的炮兵找到革命军的炮兵阵地,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炮兵阵地。打过几轮炮弹之后,所有火炮马上变换位置,避免被英军的炮火摧毁。
用张英豪的话说,就是炮兵们在作战的时候不要把思维局限在阵地上,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射出需要的炮弹,给予敌人该有的打击!炮兵们这一次显然很彻底的贯彻了张英豪说的的战术,
在火炮的使用上面革命军也和其他国家的部队不一样,其他各国的火炮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摧毁目标,而革命军的火炮更多的是为了协助步兵的防守和进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革命军此时的那点火力根本不能奢望去摧毁什么目标,和人家进行炮战也打不过人家。老老实实的缩起来,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什么样的武器就打什么仗,不要脱离实际去瞎想。
革命军的炮兵们在迫于无奈之下选择的这种战术――划分炮火的位置,划分打击目标的区域,炮火根据前线的需要单独使用,当然西方国家是在二战之中才开始运用这种战术。
革命军炮兵开火的时候,英国佬的火炮毫不犹豫的就开始还击了。一时间战场上炮弹的呼啸声和爆炸声搅合在一起,如同那滚滚春雷一般,经久不息。双方都是向对方的炮兵阵地开始轰击,都想一下把对方的炮兵给干掉,再轰击对方的步兵阵地。
革命军的炮兵由于要转移阵地,所以炮火一直都不是很猛烈。在来来回回打了四五个回合,革命军这边除了一门火炮不幸被命中外,其他的火炮基本安然无恙。
荣赫鹏此时的心情不可避免的糟糕起来。在与革命军作战前,满心愤懑的他希望能够在战争中痛歼落后的革命军,然后进军拉萨狠狠的捞上一大笔战利品。
双方军队接火之后,荣赫鹏就觉得事情不太对头,即使前期英军取得了不小战果依旧如此。首先自然是对面革命军组织完全不像是什么落后军队,比起英军也未必能逊色多少,唯一欠缺的只是经验而已,而且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革命军在不停的进步,从他们一路杀伤革命军的数量就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这一点。
其次就是对面军队透露出来的一种气质让他非常的不舒服,那是一种百战百胜的强军才能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只有经历无数战争的军队才能获得,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对面这支军队会有这样的气质。
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这支军队有魂,他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斗,这支军队能够在战斗中自动的学习和进化,这是荣赫鹏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军队。给荣赫鹏的—种感觉就是对面的军队绝对自信能够战胜自己。
荣赫鹏很想对革命军的这种气质嗤之以鼻,英国军队战遍世界,在全世界殖民,英军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而且不久前八国联军刚打得清国军队丢盔弃甲,承认了战争的失败而签订战败条约。他又不是不知道清国军队是什么样子,凭什么对面的革命军就完全不是清国军队的样子?难道对面还不是清国人不成?
在英军的眼里,清国这么落后的地方,能出什么强军吗?难道真的能在煤堆里面蹦出一只纯白色兔子不成?
英军非常正常的以炮击作为战斗的开始,荣赫鹏本以为己方的炮弹能够轻易给革命军重大的杀伤,甚至能够直接以强大的炮火击溃革命军。但是荣赫鹏还没来得及观察革命军的惨状,就被革命军的炮弹给英军的巨大伤害吓住了。而且革命军这流氓—样的炮兵发炮方式搞的无比的难受,如果不立即改变战术,甚至学习革命军,那么他们就可能只能被动挨炮弹却不能给予革命军炮兵多少杀伤。
英国佬的见革命军的炮兵如此布置,他们自然也立即就学会了。在分散炮兵阵地的同时,对着革命军的步兵开始炮击。但是现学现卖终究不如革命军的长期训练,英军炮击革命军的步兵,革命军也毫不示弱,对着英军的步兵炮击,现在就看谁能够承受更重的损失了。
荣赫鹏见炮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炮弹却是急剧消耗。他终于忍不住命令一个步兵营展开进攻了。不管是英军还是革命军,在XZ都补给困难。双方都知道这场战斗最终还是要靠步兵在战场一决雌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以军事动员能力和优秀机动作战手段,迅速击败法军并俘虏法国皇帝。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军事理念影响深远:主动进攻是战争获胜的关键,因此进攻战略优于防御战略;武器装备的改进应有利于进攻;利用机动迂回,发动决定性战役,战争便能够在几个星期内结束;胜利最终来自步兵的刺刀冲锋,战斗意志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列强都认为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胜,威廉二世更是认为能够在短时间击败法国,所以德军才敢发动一战。
普法战争之后,武器装备、战术手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军队的思想还停留在单打一甚至是前膛枪时代。军事家和军队领袖经常依赖过往的成功经验,对技术、武器和战术的变革不敏感,不再实事求是,就可能会导致军队在新战争中败北。
事实上随着连发步枪、重机枪、轻机枪先后问世,步兵的死亡地带从1870年的300米延伸到二十世纪初的两千米。火炮性能的改进不只体现在射程和射速上,由于无烟火药的使用,火炮发射位置相对隐蔽,不易被敌方发现。迫击炮弹道弧线较高,可以打击遮蔽物后面的人员装备。
防御技战术也因为铁丝网的应用和堑壕筑垒而强化。看起来很简单的铁丝网,却对步兵冲锋造成极大阻碍,即使是炮火轰击也难以彻底清除。堑壕和掩体保护下的机枪火炮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进攻和防御力量,由于武器进步都大大增强。但是欧洲军界高层却在进攻理论的影响下,忽略了防御战术在火力强化下的质变。多数欧洲国家一战前民族主义高涨,在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下,士气高昂和获胜决心更推动了“进攻崇拜”。比如,法国名将福煦认为"决定胜负的将是绝对的进攻和古典战斗精神"。俄国军界甚至认为"在不得已防御时,火力主要目的是破坏敌军士气"。
此时的英军就是这个情况,还没有摆脱旧式战争带给他们影响,也没有经历过一战时惨烈的堑壕战、阵地战,战术上依旧没有革新。所以英军的进攻部队排着整整齐齐的方阵,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革命军阵地进攻。军官的马靴军帽都擦的雪亮,步兵们刺刀闪着寒光。他们就排着横队,在号子的伴奏声中,以方阵形式向革命军刚刚开挖的战壕发起了进攻。
乘着刚刚双方炮战的功夫,李成他们已经把挖出了一条简易的战壕,此时正在拼命挖防炮洞。英军的大炮再次对着革命军的步兵开始轰击,李成他们只能赶紧躲进防炮洞里面,并且拼命扩大防炮洞。
英军的炮击一停止,李成他们立即就从防炮洞里面出来了,他们就看到英军已经近距离革命军只有五十米了,但是让李成他们疑惑的是,英军难道是排着队列来送死?还是有什么阴谋?
但是既然英军已经到了阵地前面来送死,革命军自然不再客气。
“迫击炮自由炮击,重机枪也全部给我一起开火。”在英军距离战壕还有三十米的时候,革命军立即向着踏着整齐步伐的,昂首挺胸,英勇无畏的英国侵略军倾泻出了全部火力。短短—瞬间,这群进攻的英国佬就像成熟的小麦—样被放倒在地。革命军停火以后,战场除了少数侥幸受伤活命的英军发出呻吟以外,一个营的英军就此全部报销了,而这兵力,也是英军侵略XZ的六分之一兵力了。
第三百一十章:
面对这一出乎意料的战况,荣赫鹏和驻锡金的政治专员约翰.克劳德.华特都惊呆了,但是转眼,他们就立即恼羞成怒了。一个营的精锐部队转眼之间就消失在眼前,荣赫鹏他们心里的愤怒可想而知。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精锐士兵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彻底给报销了。到了此时,一丝不详的预感出现在了荣赫鹏等一干军官头脑里面。
英国人不愧是战遍世界的老牌工业强国,只需一次,他们就知道了之前的那种进攻方式已经彻底失效了,他们自然也没有再犯第二次这种错误了。
“开炮,给我继续开炮,给我把敌人的阵地给炸平了,把那些卑鄙的黄皮猴子全部给炸死。”
此时的荣赫鹏依旧不甘心失败,立即就组织了第二次进攻,炮兵们也再次发威,对着革命军的阵地就是一阵狂轰滥炸。笼罩在阵地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一个营的英军就在荣赫鹏的命令下冲向了战场。于此同时,英军的机枪也不停的向着革命军的阵地的射击,倾泻着密集的火力。英军冲到阵地一百米的时候,笼罩在阵地上的硝烟才终于散尽了。
这一次,李成他们可是没有之前那么幸运了。一个防炮洞连续挨了几枚炮弹被掩埋,里面一个班的同志全军覆没。三个防炮洞被炸塌了,里面几十名同志伤亡过半。而且此时同志们挖的战壕也很多地方被炸塌了,更加重要的是其中一挺重机枪也被炸成了零件。
李成捂着受伤的右肩膀说道:“马上隐蔽进入阵地,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暴露目标,等英国佬靠近了再打...…”
军官达华尔此时带着英军进攻,八十米,革命军阵地没有丝毫的反应。五十米,革命军阵地依旧没有丝毫反应。看到这种情况,英军心里顿时激动了起来。
“难道阵地里面的敌人已经被炮火全部炸死了?“达华尔内心不住的想到。
这个时候,低腰行进的英军已经渐经渐加快了脚步,四五十米的距离,只英军再前进一点,然后就是一个极速冲锋,英军就直接进入革命军的阵地了。
三十米的距离,这个营的英军纷纷直起腰,准备向革命阵地发起最后的冲锋。就在这一瞬间,李成终于下达了射击的命令。剩余的两挺重机枪,四百来条步枪,迫击炮一起对着英军射击,直接变成了一道钢铁城墙。
刚刚直起腰打算冲锋的前面上百英军立即被打倒在地,英军也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当即就熟练的趴倒在地,和革命军展开了对射。同时,还把之前的英军尸体立即堆积在身前,当做掩体使用,效果还挺好。
英军此时一趴下,英军后面的机枪和大炮立即就对革命军展开了射击。甚至英军自己发射的炮弹不时也落到了英军进攻部队里面也在所不惜。面对如此局势,此时革命军也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就立即躲入原先的防炮洞里面,要么就立即出击,和英军纠缠在一起,迫使英军停止炮击。
李成此时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他没有想到英军的炮兵部队居然如此犀利,他们的指挥官居然如此狠辣,即使误炸自己的部队也在所不惜。不过李成没有被英军的炮击吓破胆,此时根本就没有给他多少思考的时间,与其躲到防炮洞里面挨炮弹,之后和冲上来的英军展开刺刀战,让部队白白牺牲,还不如尽可能的靠近敌人,双方一旦交手,再向己方发射炮弹会大大提高误伤自己人的几率,英军将不得不停止炮击。李成坚信,革命军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出训练的水平,在刺刀一道上就能彻底战胜英国军队。
“吹号,进攻。”
冲锋号还没有吹响,一部分战士就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从时间上来说,李成完全可以断定,这些进攻的战士绝对没有收到自己的进攻命令就发动了进攻,而是战士们也受不住英国佬的炮击,主动出击的。李成此时不知道该说这些同志擅作主张还是善于抓住战机。
其实这也是李成自己没有经验,让英军靠的太近了,导致他们自己没有了丝毫回旋的余地。李成此时完全没有了任何别的想法,此时他依旧和以前想的一样,只要革命军端着刺刀展开了冲锋,胜利就已经唾手可得了。
嘟~嘟~嘟嘟......
军号声响起,不等英国佬的下一轮炮击到来,同志们就直接跳出了阵地。英军一听到革命军的冲锋号,也立即就爬了起来。就在此时,英军那边却传来新的声音。虽然大家不懂英语,可李成他们都是军人,只是看一眼,他们明白了一件事,英军也开始实施刺刀战,和革命军拼刺刀了。
战斗就这样直接进入了刺刀见红的最血腥的阶段。这时,英军的机枪大炮立即就停火了。最先和英军接敌的就是刚刚擅自进攻的战士们,英军在看到革命军跳出战壕的那一瞬间也都爬了起来,射出了枪膛里面子弹,不少革命军直接被英军打倒在地。
此时,双方的经验,训练,在此时就显出了差距。英军站起来以后,除了刚刚被误炸的地方外,其他地方不仅队列
保持的更好,而且军人之间的距离同样更好。革命军此时的队列不完整,前后有些脱节。英军虽然也有同样的问题,但
是他们却能快速的调整,使部队立即又形成一个整体。
刚刚打算和英军拼刺刀的战士由于没有形成整体,也没有遵照三人一组的战术,而是单打独斗,刚刚和一个英军碰
了一下刺刀,就被旁边的英军刺倒在地,这样事实是李成想都没想过的。
“迫击炮,立即炮击敌人,尽可能的对着英国佬开炮!“英国佬没有迫击炮不能射击,革命军可是没有这个顾虑,直接用迫击炮炮击英军。但是即使革命军的炮兵在不停的开炮,英军依旧顶着革命军的炮火,不顾伤亡的向着革命军的阵地进攻。
此时英军的想法和革命军一样,那就是双方纠缠在一起。看到英军居然能够冒着革命军炮火继续前进,着实让李成从内心深处生出赞叹。在这样短兵相接的战场上,真正想拼出性命,是一件非常看运气的事情。至于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就要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了。
此时革命军在英军的拼死进攻之下,革命军有点承受不住英军带来的压力,居然有了不敌的迹象。
“营长,不能等了!立即叫增援部队吧,我们必须稳住战线!”
指导员在李成耳边焦急的喊道。
李成没有立刻说话,更没有立刻下令,而是继续看着前线拼杀的敌我双方,他心中此时翻滚着一个念头,“洋鬼子居然能在这样惨烈的战况下保持着如此的战斗力!”
不管是民团还是清军,在革命军端着刺刀到跟前的时候,革命军就已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了。但是此时,李成仿佛感觉英军才是革命军一方,自己这一方变成了原本的清军""。
荣赫鹏看到双方的士兵纠缠在了一起他就知道,当英军发动刺刀冲锋的时候,那就是必胜的时候。所以他举着望远镜,向着尚且没有被硝烟完全遮蔽的敌人阵线看去。果然如同他预料—样,革命军一方的整个阵线已经迅速单薄下去,地上躺了为数不少革命军牺牲的战士。革命军虽然依旧悍不畏死的战斗着,可这样的英勇却依旧没能获得胜利。
荣赫鹏又向革命军的后方望去,他希望能够看到英军冲破敌人阵线的英姿出现在那里。突破了敌人的阵线,意味着英军取得了正面战斗的胜利。
但是让荣赫鹏意外的是,后面始终不见一个突破的英军士兵。他急忙有调转望远镜的的位置,英军的刺刀战确实让对面革命军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他也发现不少革命在战斗中不是和英军拼刺刀,而是拿出手枪进行射击,这就完全不讲武德了。令荣赫鹏感到更加意外的是,对面的革命军飞蛾扑火般冲到英军前面,即便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却没有人逃跑,没有人撤退,他实在是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荣赫鹏讶异的打算放下望远镜的时候,无意间,他看到革命军的后方有人潮涌动,他赶紧抬起望远镜看了起来,革命军后面确实出现了很多新部队,他立即知道那是前来援助的革命军。他当然不能让这些革命军顺利的进行增援,于是当即命令道:“命令炮兵,对着后面增援的革命军进行炮击,干扰其进行增援,命令前线的部队撤退。”
就在炮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就有营长靠上来说道:“上校阁下,要不要我们现在立即出击支援?就这么打,实在是不行。”
荣赫鹏咬着牙叹道:“来不及了。等你们赶上去,帝国的勇士已经被对面的支援部队杀光了,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撤退下来了。我们现在也立即开始挖战壕,防备敌人的进攻。”
“是。"
荣赫鹏知道炮击并不能消灭增援的革命军,又看了一眼距离,自己这边的部队进行增援已然来不及,只能命令前线的士兵自行撤退,即使损失惨重也顾不得了。
先遣队营部里头,指导员兴奋的大声喊道:“营长,增援部队马上就要上来了! ”
李成转回头看过去,却见远处有着快步奔行的纵队。虽然他们受到了英军的炮击依旧不为所动,在极速的向着前线进军。看距离,顶多再过十几分钟这支部队就能抵达阵地。
增援部队原本距离此地就不远,李成看到英军作战勇猛,自然很快很快就接受了指导员的建议,立刻申请了增援。
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增援,李成心里没有丝毫的欢喜,就见他面色沉静,对指导员说道:“我马上就带着全部战士一起出击,拖住英国佬,指导员你来负责引领增援部队进入阵地。”
指导员一听就说道:“营长,你怎么现在还要上战场...…”李成惨然—笑说道“我本来早就要上战场,只是这里需要指挥,所以之前没有上而已。这么多一起翻山越岭,辛辛苦苦来到这里的好同志啊!这次仗打成这样,我们营几乎都要死在这里了。你看英国佬现在已经有撤退的迹象了,我不去拖住英国佬,让他们逃离不能为牺牲的同志们立即报仇,我心里实在是不甘心。而且我不上战场去和同志们死在一起,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同志们送死么?同志们都死完了,我不死在战场上也要到军事法庭走一遭。与其被自己人杀,还不如和同志们一起上战场,死在冲锋的路上!“
第三百一十一章:
指导员听到这绝望的言语,他想说这不是李成指挥的错,但是这又是谁的错呢?指导员自己一时居然也想不清楚,张口结舌居然说不出话来。
指导员不知道判断指挥员的过失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是否完成了分给他的战斗任务。其实战争就是这样,即使绝对的指挥正确,在对攻战争中哪里可能真的出现零伤亡呢?
战斗就是要达到某种目的,战士在战争中只定月彩啦拢中易指战员就是让己方的战士尽量做到最有效的应用,发挥出最
大的价值。只要想获得胜利,必须要付出代价。只要指战员完成了他的作战任务,他就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员。战士在战场上是牺牲还是幸存,其实就不是指战员能够确定的。
“别想了!你负责指引援军进入阵地。”
李成说完,带了剩余的部队直接就往一线冲去。但是他刚出营指挥部,就见到预备连连长吴正刚正惊慌失措的向营部跑来。见到了李成带着同志们出现,吴正刚愣在当场。
李成他们走到吴正刚面前,吴正刚才回过神来说道:“营长,这里只有我们了!”
“呵、呵!”
听到李成的笑声,吴正刚顿时打了一个冷颤。李成盯着吴正刚不徐不疾的说道:“很好,都死光了,终于轮到我们了,现在带着全部预备队上吧!”
吴正刚—愣,援军就要到了,不应该拖延一下时间,等到增援部队一起进攻吗?现在还要到前线去送死?吴正刚身为老战士,从来没有过在避战的经历,但是此时去前线,典型的就是个添油战而已,去送死罢了。只要等到援军,集合所有的力量就能一举战胜英军,为什么还要上前线呢?
吴正刚脑子此时有点混乱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跑来找营长李成,就是想从李成这里这得到"正确”的指示。而李成的指示让吴正刚陷入两难之中。
“吴正刚,带着部队跟着我上!“李成继续发令道。李成相信,自己这些人一定能够拖住英军,增援部队就拥有足够的时间摆开阵列,彻底歼灭这股英军。增援部队此时需要的只是时间,而李成带着剩下的同志加入战斗,应该能够给援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发完了命令,李成瞪了吴正刚一眼。吴正刚不敢再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向着预备队所在的地方跑去。
李成跟在吴正刚身后,同时侧过脸看着远处的战线,此时战士们正在和英军做着殊死的搏杀,短兵相接,没有丝毫的美感可言。
到了预备队面前,李成看着这些同志们,大家脸色都有些发白。再也没有以前战斗面对清军时那种意气风发,渴望求战的模样。
“同志们,我亲自带你们冲锋!“李成大声喊道。
这声呼喊声让战士们精神一振,但是也仅此而已了。此时大家被战场上惨烈的战斗给吓住了,以往都是革命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迈步上了前线,然后轻轻松松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战斗、前进、冲锋、那是多么美好的词汇。那是通往胜利,通往光荣的大道。但是,正在与英国侵略军的战斗却向革命军揭开了战争的另一面。原来残酷,死亡,生死搏杀,畏惧才应该是战争的本来的面目。
李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部队高喊:“阵地上的同志需要我们的支援,咱们再不上,那些同志都死定了。咱们今天不救他们,以后就没人会救我们了。而且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绝对不能让这股英军给跑了。全体都有!上刺刀!不是敌人死就是咱们死,拼了。”
他举起手中的步枪,对着部队喊道:“同志们,跟我冲!杀啊!”
其余的战士听着李成的喊声,也立即跟着喊道:“杀啊。”
然后也义无反顾的冲了出去。
李成以前从来就没有想过,在兵力差不多一比一的情况下,革命军居然无法战胜英军。短短时间里面部队就快打光了。要知道李成带领着的是悍勇无比的革命军先锋营,是整个革命军数一数二的军队了。
如果对面的是清军或者民团,这一个营的士兵即使面对几倍的兵力也能轻松取胜。端着刺刀冲锋也能直接杀穿敌人的队列,敌人崩溃以后,部队接着就该追击了。
现在战士们可以说除了开始那会,此时已经发挥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同志们拼了性命,依旧差点就没有稳住阵线。既然此时援军马上就到,也该拼尽最后一丝力量了。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