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50章

作者:豪圣勇贤

伴随者一阵枪响,子弹在街面上横飞,墙壁被打出一个个坑洞,碎屑横飞。解放军面对如此火力一开始也有点不知所措。此时他们靠墙已经没有用了,而且顷刻之间又被打倒了己任。其他的解放军当即卧倒在地,拼命的左右翻滚躲避子弹。不少解放军还从腰间拿出手榴弹丢了出去,趁着爆炸的烟雾干扰视线,解放军又向前冲了二十几米。

也许真的有了必死的觉悟,此时的营官分外的冷静,对于解放军也能够见招拆招。当即说道:“全部人一起开枪。”

第三百三十二章:

解放军一时被清军的火力压的抬不起头来,吴德彪更是趁着解放军压制在地上不能动弹的机会让人给他不停的上子弹,他自己则利用自己的射击精准的优势不停的射击,一个班的同志很快就躺在地上不动弹了。

解放军就这样傻傻乎乎的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一时居然攻不进去,反而是伤亡了几十人。巡抚衙门这地方幸好炮,否则损失将更加的严重。当然,如果巡抚衙门有炮,解放军这边也早就解放了思想,开炮了。

李老虎此时亲自来到了巡抚衙门前面,看到里面的清军依旧在做着殊死的抵抗,又看了一眼地上牺牲的同志,转头看着主持进攻的营长同志说道:“大炮呢?开炮啊!“

“旅长,对面没有炮啊!而且开炮的话,房子就被打坏了。”

李老虎听了,当场就要气笑了,但是他突然想起之前张英豪培训的话,马上就知道这是同志们打仗还是打的少了,没有掌握战争规律,并不知道如何去打仗,他当即压下火气说道:“战争不需要讲什么公平决斗,而且我们同志的性命比那几栋破房子值钱,立即开炮,用大炮开路。”

“是。”

炮兵其实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营长却是希望看看步兵能不能攻击进去,所以一直没有下令开炮。现在得到了开炮的命令,炮兵们自然不在有丝毫的犹豫,一小队士兵将两门迫击炮全部调整好角度,立即装弹,两枚炮弹冲天而降,有一枚正好落在了巡抚衙门的门楼之上,门楼被剧烈的爆炸震倒,另外一枚却好巧不巧的落在了一挺机枪的旁边,这挺机枪也变成了零件,连带着周围的几个清军也都丧命。

清军的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打的晕了头,他们根本不清楚炮弹是怎么打过来的,更不知道怎样躲避这种从天而降的炮弹,就在此时又连着落下了几发炮弹,之前的街垒全部给炸飞了,里面的清军也全部被炸死了,失去了最了后的防线,清军迅速溃散!

贵阳城破,林绍年在最后时刻服毒自杀,却被解放军军医及时灌肠救治活了下来,没有达到他为满清殉节的目的,其余清军不是被射杀就是跪地投降。

自古以来,云贵这些地方都属于穷困的边疆地带,贪官污吏横行,那些不远万里来到这边疆地带的官员们可不是来吃苦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该享受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少。就如前任总督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引起了无数人的愤慨。而自从锡良到达云贵地区以后,为编练军队更是全力搜刮,人员,金银,粮食,衣物,总之能用到的都搜刮一空,把本来就不富裕的云贵地区搞的更加困苦不堪。

再加上此次经历战祸,贵州算是损失惨重,贵阳损失更重。由于林绍年把贵阳人民也编入军队的做法,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后又有大量的地方武装冲进贵阳,他们到处抢掠放火,数百间房屋被烧,上千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只能是前进党的同志来收拾。特别是那些地方武装最后居然放了羊,看到别人抢劫,他们也加入其中,沦为抢劫犯,导致很多商铺受到劫掠。要不是李老虎镇压的命令下达的及时,而且迅速的攻克巡抚衙门,也幸好这次李老虎他们带的人比较多,事态失控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就被镇压了下来,否则整个贵阳就都要变成废墟了。

所以,经过此次事件,从此以后,军中又加了不少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这些临时性的武装力量要么接受整编以后再使用,要么就不要去用。除非是故意要制造这种混乱,才能使用。

而就在李老虎带着战士继续狂飙猛突向着云南进军的时候,从四川进攻云南军队也已经全部准备完毕了。

由于云南的地理优势,山区众多,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而锡良却是以逸待劳,占据了天时地利。另外就是解放军新生产的重型装备在云贵地区都很难运输,战力严重削弱,而且更加麻烦的是云南民族混杂,各种地方势力错综复杂,特别是很多的土司地主,他们极为排斥前进党和解放军,已经完全把前进党和解放军妖魔化了。

事实上前世的军阀凭借一个贫弱的云南能够在民国历史上称雄,不是没有道理的,地理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如果那些土司头人和地主在云南这些地方要是玩起游击战,解放军还真的会觉得特别的麻烦。

解放军想要进入云南作战预期确实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张英豪要一路军队从贵州进军,先期解放贵州的原因,解放了贵州,云南也就四处处于挨打的位置了,从贵州方向直接进攻云南的腹地,简直不要太简单。毕竟谁也不可能在云贵之间提前布置大量的兵力吧?如果知道,那就是未卜先知了。

在成都军委处就传出了张英豪的声音:“......我们进军云南困难很多,但是,虽然云南地处边陲内陆,虽然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但云南却是一块宝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我们现在必须把这里的资源拿到手里。

而且云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为列强所觊觎,也就是我们不要,敌人就会拿去。这英、法两国相继吞并了缅甸与越南,把缅甸和越南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以此作为跳板,把侵略的魔爪伸进了云南,从西、南两面频频对云南进行渗透。面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以及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空前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互为作用,激起了云南人民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抗争,云南人民在贪官污吏和外侮欺凌之下,他们自发都会觉醒民族主义和国家意识,这里人民极易鼓动,这是我们大有可为之地啊!”

张英豪说完,直接对着陈立农问道:“立农同志,你之前一直都有安排党员同志加入到各个地方的势力,也对全国进行布局,夺取那些起义部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现在云南布局的怎么样?”

“主席,如果说哪个地方的势力发展的最好,我觉得就是云南和广西了。就像主席说的,在人民战争,人民革命面前,越是苦难的地方,越是容易让我们前进党生根发芽。尤其是滇西刀安仁领导的抗英反清斗争、刘永福领导的抗法斗争,以风起云涌、搏击掀发之势推动着云南各族人民在“内巩国基,外御强敌"的迫切感中不断觉醒,促进了云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形成广泛的多民族群众基础,为我们解放云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哦,那你详细给同志们说说。”

“好的。正如之前主席所说的那样,在中法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在云南开口通商,相继签订了《滇越铁路章程》、《七府矿产开采权》和滇西划界等不平等条约以后,云南人民反抗列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899年,杨自元聚众夜袭蒙自城,赶跑勘察滇越铁路线路的法国人;1903年,周永祥领导个旧锡矿工人起义......"

同志们听到1903年这个年份,直接打断陈立农问道:“这是去年发生的事啊!那现在这个周永祥怎么样了?”

听到这个问话,陈立农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同志们,这又是满清的一笔血债啊。这周云祥是云南红河建水人,红河个旧锡矿工人起义领袖。法国与清廷在前年签订《中法铁路章程》,准许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强征沿途红河农民土地,强迫沿途各红河县人民修路。清廷进而又允许英、法两国开发云南七府矿藏,其中包括临安府的红河个旧锡矿,引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怒。”

说道这里,陈立农再次叹了口气说道:“去年五月,矿工周云祥率领个旧这个地方的锡矿工人揭竿而起。起义军提出"阻洋占厂”、“拒洋修路”、“官逼民反”、“除暴安良"等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起义中心由矿山转到临安府城,影响波及滇南、滇中广大地区。我们的同志也立即加入到起义军队伍里面,扩大影响力,也曾多次击败清军的围剿。”

“然后呢?”

“起义爆发后,清廷调拨云南臬司刘春霖为"总统防团各军",督率总兵官刘树元、副将谢凤生领兵三营,总官马柱、临开广兵备道魏景桐等部官兵万余人,辅以滇东南各地的地方民团,对周云祥起义军施行大规模围剿。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起义军毫不畏惧,顽强坚持斗争,坚持数十日。

最可恨的是清兵一边围攻,一边肆意焚烧,制造大量的难民交给周云祥赈济。刘春霖见硬攻不能奏效,立即派王正雅等人前往招安周云祥,并且暗中收买周部将邓云广,并说其母熊氏,讲明利害将其说服;熊氏又说周云祥。周云祥向来以孝闻名,在其母劝说下方才答应在清军允诺保障义军士兵安全的条件出降,我们的同志劝说不住,最后埋伏的清军杀害了周云祥,起义军也遭到了清军的血腥屠杀,起义也就失败,我们的同志加入义军的时间也不长,也没有接到武装起义的命令,所以只能被迫再次隐入地下。“

"可惜,太可惜了。“

"是啊。”

张英豪听了,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直接问道:“我记得去年全国各地的起义列强都参与了围剿,那么这周云祥这里法国佬参与进来吗?“

“参与了,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法国殖民者也积极采取行动镇压起义。当起义军攻打蒙自时,驻蒙自法国领事提供上千支快枪给防守蒙自的清军。法国佬还以保护滇越铁路筹建处的路员、工匠和传教士安全的名义从越南方向派法军及越南军三千人前往云南"助剿""。”

张英豪听了才说道:“同志们都听到了,云南可以调集上万的清军,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我们解放云南的时候可能需要面对英法殖民军队,这些帝国主义也能够派出成千上万的军队进入云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如果面对帝国主义,我们要不要和打上一场?“

听到张英豪的问话,立即就有同志回答道:“自然是要和他们打上一场。”

“打,必须要打。”

aue

张英豪知道因为Xz的胜利,与会的同志其实都有点看轻帝国主义列强或者说同志们根本就不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当然,中国被欺负了那么多年,有机会和列强正面打上一场,同志们自然是要去和帝国主义碰━碰的。

张英豪没有回答,示意陈立农继续说下去。陈立农干咳一声说道:“同志们,其实在云南我们是有在云南和列强开战的基础的。不只是法国佬激起了人民的起义,英国佬侵占的领土也是不小。而且有一名抗英英雄经过相关同志的努力,他已经献出了全部家产加入了我们。”

听到陈立农这么说,立即就有看过资料的同志说道:“傣族土司刀安仁吗!”

“土司?”

“可不可信啊?

听到土司这个词,不少同志立即就皱了眉头,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张英豪听了笑道:“同志们,之前的德格土司多吉僧格也自愿把德格交给我们解放,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并且在进兵XZ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也号召人民帮助我们,我们不能把这些朋友一棍子打死吧,我们说统一战线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在阶级利益之上还有国家利益,我一直说我们前进党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即使是阶级利益,也要让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土司头人和地主是爱国的,他们就是我们团结的对象。虽然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但是却是有背叛阶级和利益的个人。我们不搞独裁那一套,不是唯我独尊,还是要给别人机会的嘛。而且这刀安仁并不能决定他的出生,他出生便是盈江干崖宣抚使第23任土司刀盈廷掌印夫人所生的长子,是满清朝廷法定的土司继承人,他能够献出财产加入我们,就是他的最强表态了,他也有无产阶级觉悟了,立农同志你继续。”

张英豪前世就看过电影《刀安仁》,还是算比较了解这个人的。当然张英豪说这些话是要负很大的政治责任的,这等于是给刀安仁背书了。不过张英豪也无所谓,刀安仁是傣族人,对于解放云南,稳定云南少数民族,稳定边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以后出问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斗争就是了,土改以后还会怕一个土司头人造反吗?即使是朋友在明天就要变成敌人,今天该分给他的蛋糕还是要分,这就是张英豪觉得做人应该有的准则和态度。

听了张英豪这么说,众人也没有再说什么了,陈立农接着介绍了刀安仁以及他的事迹以后说道:“刀安仁依托大青树营盘,坚持了八年之久的抗英斗争,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但是在1898年,英国再次要求勘定滇缅边界,清朝廷派出昏庸无能的官员刘万胜担任勘界负责人与英方谈判,在英帝国主义者的利诱威胁下,刘万胜听任洋人摆布,竟将属于我国的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等大片国土拱手让给英帝国主义者,并以诛杀九族为威胁,强令刀安仁撤军,并且还要军法从事。刀安仁顾及家人和部下的性命安危,不得不撤退。使刀安仁和各族群众浴血奋战八年的反抗英国侵略者斗争的成果毁于一旦。当时刀安仁悲愤至极,仰天长叹说了一句:“小民尚知守土,朝廷却忍辱求荣,如斯沉沦。"同志们想想八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同志们听了陈立农的描述和反问,也是义愤填鹰,并且感同身受。纷纷都痛骂了起来。

“当真是嶲卖爷田心不疼啊。”

“刘万胜内忍外残,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利益,这个人就是个卖国贼,当真该杀。”

“满清也太不是个东西了。”

“骂满清没用,割让的土地多了,他们也不在乎这么点土地。”

.…".

不管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自己前世的人,听到这些割让土地的事情都是义愤填膺,内心愤恨不已,根本就没有说麻木不仁一说。其实这也是张英豪在刚刚进军完XZ以后又马不停蹄的策划解放云贵的原因之一。英国佬在XZ吃了亏,必然要找回场子,环顾一周,最好的地方就是让满清从滇缅边境地区割肉。就满清那个德行,必然又要丢失领土,所以张英豪也打算在滇缅边境地区和英国佬再碰一碰,试试英国佬的成色,也多多锻炼解放军。既然土司军队都能够战胜英国佬,张英豪就不信解放军不行。而且有了抵抗侵略的大旗在,在土改等问题上也更好解决,能够争取团结更多的朋友,更好的孤立敌人。反正XZ的俘虏还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现在是一点都不需要着急。

等到同志们安静下来以后,陈立农接着说道:“所以这刀安仁对于满清朝廷是极度失望的,在我们的同志接触刀安仁以后,给他讲明了道理以后,他不顾父亲的刀盈廷的反对,毅然献出了大部分家产交给组织,部分兑成黄金,购买枪械弹药,现在在干崖等地已经组织了有傣、汉、景颇各族群众数百人,只要等我们的命令一到,他们立即就能够响应我们。”

与会的同志听了也都不住的点头,张英豪接口说道:“这些情况进军云南的同志都知道,我们再来讲讲下一个问题。”

第三百三十三章:

张英豪此时也真正是体验了一把《孙子兵法·军形篇》里面说的: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张英豪想到这里,对于胜可知而不可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再次引用《孙子兵法》里面的一句话直接说道:“这次进军云南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那句话: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经过这么多的分析,同志们听完也纷纷点头,那里已经有了解放军胜利的一切条件,解放军只是促使这个条件成熟转化而已。

张英豪说完,手指就指向了广西,然后又指向了广东的廉州府说道:“我们这次解放云贵以后,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相机解放广西和广东廉州府,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出海口,仅仅依靠长江实在是太被动了。立农同志,你也顺便说说现在广西的情况吧。”

清末的广西是没有出海口的,出海口全部属于广东,前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广西的发展,才把明清时期属于广东的廉州地区划给广西管辖,让广西也有了出海口。

“主席,这广西的情况更加的复杂,从前年到现在,一场以天地会为核心,以游勇为主干力量的会党起义席卷了广西全省,现在这场起义依旧没有被满清镇压。”

“天地会我知道,这游勇是什么?”

“这"游勇"是在中法战争结束后,满清裁军节饷。被裁减的士兵很多无家可归,他们偷枪逃跑,参加越南的抗法战争,被称为"关外游勇"。法国佬巩固了对越南的占领,这些游勇活动比较困难,难被迫退回中国境内。由于这些游勇深受清朝的迫害和欺骗,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他们参加了会党组织,成为广西会党的一个系统,参与了这次起义。广西会党大起义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劫富济贫、"官逼民反"、特别强调杀贪官,杀皇帝,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政府。起义军还开展反帝斗争,如在中越边界活动时经常袭击法军,与法国传教士进行斗争等。”

张英豪直接说道:“我们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广西的起义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获得了人民支持。”

“主席说的对。前年,广西上思、贵县等地瘟疫症流行,猪牛家禽大批死亡,村民亦死亡不少。去年,广西发生大饥荒,饿死七八万人。在南宁府的邕宁、新宁等州县霍乱以及左右江地区瘟疫流行。而且由于洋货大量流入广西,促使自然经济解体,造成了大批人员失业,加上连年灾荒,苛捐杂税加重,致使民不聊生,人民纷纷加入会党。

广西会党主要有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等,为了反抗清朝统治,一直以来就不断发动起义。以前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人民斗争并未因此停息,反而促进了广西会党起义的高涨。就像XZ一样,人民饱受奴隶制度的苦,但是每家每户都要送人去当僧侣喇嘛,这些僧侣喇嘛反过来又是奴隶制度的维护者。所以现在的广西会党得到巨大发展,成为会党势力根深蒂固的地方。”

“说说广西现在的具体情况吧。”

陈立农指着地图说道:“根据我们目前的资料,前年广西农民在哥老会领袖陆亚发领导下提出"劫富济贫"口号,董三在上思起义,覃老发在永宁起义,另部五六万人在左江地区起义,起义势力遍及广西南部和西部,占领二十余城镇,如果说前年这些起义都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去年一部分哗变的清朝士兵与会党结合起来发动的起义,广西就立即成烈火燎原之势了。”

同志们跟着陈立农的手指移动,大致看到了起义的区域,就听他继续说道:“起义军攻克武鸣、上林、南丹、东兰和柳州,直逼省城桂林。今年前半年,起义军继续壮大,势力漫及全省并扩大到湖南、贵州边境,控制了庆远、南宁、梧州、思恩、柳州、询州等广大地区,形成南宁和柳州两个中心。到了7月,起义军攻下柳州后,兵分三路出击:—路由东北方向越过桂林直取广东肇庆;一路由西北方向越过融县、罗城出击湖南、贵州;一路由西南方向越过庆远、恩思进攻迁江、上林。清政府现在是调集了粤、湘、滇、黔等七省军队和江南常备新军共十多万人到广西"会剿",从四面八方围攻起义军,云南和贵州都被满清抽走了大量的兵力,就是当初云南围剿周云祥起义的一万多正规军,也被满清抽调了不少,这也是我们这次进攻贵州如此轻松的原因之一。”

张英豪听了,淡淡的笑了一声道:“哈哈,看来我们还借了这些会党的光了,没有想到这些会党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同志们对这广西的会党有什么看法吗?”

“主席,现在广西那边的会党势力那么大,我们是不是考虑改变一下处理会党的事情,如果简单的取缔的话,势必会引起众怒。”

张英豪听了,不动声色的说道:“那么同志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会党问题呢?总要拿一个章程出来吧!”

听到张英豪这么问,众人顿时相互看着,一时没有人肯回答。张英豪的问话一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谁先回答的答案━般都是错误的,虽然张英豪不会追究什么,但是同志们依旧不愿意丢这个脸。

张英豪见同志们这表情,直接说道:“我们要怎么分析一个组织的好坏成败的方法早就讲过了,套用上我们的三大法宝简单一分析就清楚明白了。我们的三大法宝是什么?都还记得吧!”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不管公司也好,工厂或者什么组织,任何一个组织战斗力是否强大,前途是否光明,只要用三大法宝略微一分析就知道了。像会党这个东西,张英豪都不用去怎么做深入的了解就能做到比他们那些会党的领导人还了解他们会党的兴衰成败,简直不要太简单。

“既然同志们都知道,就不应该被会党这声势浩大的外表所迷惑。武装斗争就不说了,不主动学习,没有文化的军队,大炮能打好吗?战略战术能理解吗?还是封建的的军队。会党的统一战线也有巨大的问题,至少至今我还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联系我们,但是我知道这些会党肯定知道我们四川是怎么处理会党的。但是,难道就因为我们取缔会党他们就不来团结我们共同反清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会党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当然,肯定也有些会党觉得我们才是他们的主要敌人也不一定。

有些同志肯定会疑惑,既然反清是我们的首要问题,我们也不应该取缔会党啊。问这问题的同志就是立场有问题,不明白什么是人民革命,不明白这些会党组织也是人民革命的敌人。因为我们已经在川陕地区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矛盾自然就发生了变化,会党就不再是我们团结的对象了,恰恰相反,他们就是我们打击的对象了。但是在解放区外面,会党现在依旧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很多同志就会迷糊,这不是出尔反尔吗?同志们,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是斗争的态度。今天再教同志们一个做事的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就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这些东西,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必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土改,这些就是我们原则性问题。什么是灵活性呢?其实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子。我们进军XZ以后,到现在依旧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铭主改革,少数民族那里也不着急土改和改革。我们在解放区内和解放区外对待会党的不同态度,对待土司头人和地主的不同态度,都是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怎么处理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就怎么处理。

至于说党的建设,会党做的更是一塌糊涂,而这也是这些会党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次广西会党起义规模和影响力绝对不能和古代的历次起义相提并论。从哪里可以看的出来呢?因为历史上所有有规模的,影响力巨大的起义都只有一个核心,一个领导集体。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到太平天国都是这样。太平天国虽然用了拜上帝教这么一个宗教玩意,但是至少他们还有一个领导集体。而这广西的义军呢?内部互不统属,有十几个起义的首领,步调不一致。而且他们没有根据地建设的概念,沿袭了李自成那旧式农民起义流徙不定的作战方式,最终必然是被满清各个击破,最终必然是起义失败。”

听完张英豪的讲述,不少同志都感觉面部发烧,张英豪淡淡一笑,继续说道:“所以这广西会党起义如果想要成事,必然还有两步要走,第一步就是相互残杀吞噬,角逐出最强的那一股力量,起义军形成一个核心。第二步就是必须完成现代化政党的建设与改造,会党是绝对成不了事的。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抛弃了明教的原因之一。或者义军里面有一个像朱元璋、李自成那样的强人,整合了整个广西的义军以后不建立政党而建立一个封建朝廷,像传统那样改朝换代,这样或许也能成就─翻事业,不过我本人是完全不看好的。同志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主席,或许这些会党不能成事。但是如果我们出兵解放广西的话,还是要和这些会党打交道啊。我们不能直接对他们说取缔他们的武装就直接取缔了吧?他们不管怎么说也是反清的起义军,我们不能和他们打上一场,做那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吧?”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首先我们要明白,会党是因为统治者的压迫而产生的自保组织或者为了利益而产生的群体。就像之前访问我们的黄三德和司徒美堂他们的那些帮会,都是为了团结起来反抗压迫,保护自己的利益才产生的。这些三合会,三点会什么的,都是特殊时期特殊产物。他们是会党,我们是政党,就是一个身份而已,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中的爱国份子,也不能否认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解放广西,我们要做的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那一套,采用的方法就是团结――斗争――团结的方法。只要这些会党暂时不武力攻击我们,我们就暂时团结他们。会党在反清方面有其进步性,但是终归他们还是属于反革命,我们这些革命者对付会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土改,和百姓一起干活创造更好的生活。只要我们再广西那边坚定不移的完成土改,那么就会有八九成的会党份子自动就会回到回到家乡去分田分地,从内部就把会党份子给瓦解掉了。

至于这些会党的首领,我们可以承认他们反抗满清的正义性和他们义军的身份,解放军对他们的武装进行整编。如果他们不承认自己起义的身份,还要和我们进行武力对抗,那么我们就坚决消灭他们,这就是斗争。我们取缔会党原则是不变,取缔会党的工作也不能停,但是可以灵活处理,暂时不公开,不宣传,直到我们通过工作让广西的民心归附以后我们再公开取缔会党会比较好,这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理办法。”

与会的同志听完张英豪说的话,大家也都有了不少的实际工作经验,也都立即就知道怎么做了。其实现在的张英豪是真的不怎么把这些会党份子看在眼里,现在广西起义看着热热闹闹,实际上会党造反都是前期很有很有战斗力,但是一旦发展的形势稍好一点,他们内部的斗争比外部的斗争更加的激烈,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就是从天京事变开始的,或者说无数的势力由盛转衰都是内斗导致的,即使是秦朝的灭亡也是从内部大乱斗开始的。

“广西那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主席,我们在广西那边除了有加入义军的同志外,还得到了一个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的著名人物的帮忙和承诺,只要我们的军队进入广西,他们就会响应我们。”

“中法战争和赴台抗日的著名人物?不会是黑旗军的刘永福吧?“

听到张英豪猜测,陈立农惊的目瞪口呆,愣了好一会才说道:“主席怎么知道的?”

“呵呵,你继续说。”

刘永福这个人张英豪自然是很清楚的,他的黑旗军也是很出名的。前世清末历次对外冲突中只有一场半的胜利。一场就是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面对小日本的步步紧逼,他快刀斩乱麻的解决了朝鲜的内部叛乱,稳定了朝鲜的局势,延迟了日本的侵略时间。

另外半场就是领导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广西保住了,安南却是丢了,不败而败。张英豪特地还查过这段时间历史,自然对刘永福这么一个特殊人物比较印象深刻。不过这也是张英豪不得不对满清说个“服字的原因之—,也是张英豪为什么说满清皇族是中国统治阶级的统治阶级。因为很多像刘永福这样反清的人士最后居然都得到了满清的招安和重用,满清对这些反满的人也都给加官进爵,从这一点来说,不得不佩服满清的统治之术确实了得。

陈立农把刘永福的生平简单讲了一下说道:“刘永福自己出生贫寒,又是加入天地会反清起家,所以对农民起义抱有同情,我们四川革命以后,他也非常关注。特别是他在广东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我们的同志和他接触以后,立即就得到了他的支持。并且还派人动员了黑旗军原部将吴凤典组织钦廉和左江一带壮汉族子弟兵加入革命,和我们并肩作战.…”

有了之前的人才储备管理委员会,人员也都部署完毕,这些事情已经不需要张英豪去操心了。

会议完毕以后,张英豪转头对着命令道:“发报给张建平同志,此次进军云南必须速战速决,西南的统一绝对不容逆转,川滇决战已经不可逆转,望你部克服困难,再立新功...…”

张建平调任此次进军云南的总指挥,他在收到电报以后,就当场在临时指挥部宣读了电报内容,解放军在叙府的将领基本都聚集在了这里,其实大家的心中早就有了准备,—听到要开始进攻云南,众人都是摩拳擦掌,兴奋异常。

军队只有在战争和在准备战争这两种状态,张建平看到同志们的神色并不畏战自然高兴。

“同志们,这次解放云南总共要从三个方向进军,西路军那边不归我们统辖,他们从川藏地区进入滇西北的山区,走茶马古道过丽江,这里乃是各族混杂之地,满清的控制力并不强,解放军进入之后一面牵制清军,一面要安抚地方势力,避免地方的土司势力倒向满清。

不过我估计这如意算盘不容易实现,毕竟那些地方的土司、地主可不是那么乖乖听话的,我看他们那路困难可是不少啊!

东路大军是以解放贵州军队为主,同时加上在贵州临时整编的一个师,共计达到了三万四千人,从贵阳出兵,主要进攻富源,曲靖,接着会攻昆明......”"

刀安仁和刘永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刀安仁出生,是第23任德宏干崖宣抚使刀盈廷的嫡长子,被称为"混相",即傣语"宝石王子"之意,是法定的土司继承人,又名郄安仁,字佩生(沛生)。

刀安仁少年时期其父十分重视他的教育,先后安排了傣族私塾教师刀洛勐和知今鉴古、学问渊博的白族教师蒋桂对刀安仁进行教育,使其知书达理,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期间缅甸国王嫡长孙莽达拉疆括因缅甸被英国殖民军占领,国破家亡抵抗挫败后,退守到盈江干崖刀安仁家进行避难,在与刀安仁接触中交谈了缅甸国家被沦为殖民地的经过后,让年幼的刀安仁懂了国家落后就要被人欺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从而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光绪十一年(1885年),缅甸国王嫡长孙莽达拉疆括因缅甸被英国殖民军占领,抵抗挫败后,退守到盈江干崖刀安仁家进行避难,在与刀安仁接触中交谈了缅甸国家被沦为殖民地的经过后,刀安仁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光绪十七年(1891年),刀安仁承袭土司职,成为干崖第24任宣抚使。英帝国主义为扩大殖民地,举兵入侵干崖铁璧关地区。身为土司的刀安仁火速调集四五百名土司兵到铁璧关大树营安营扎寨,号召当地傣、汉、景颇、傈僳、阿昌、德昂等各族群众,共同组成相互支援的联合统一战线,采用"光天报信"和"七里蜂护窝"等丛林战术,击溃英军的侵犯,粉碎了英帝国主义妄图侵吞我国领土的野心,保卫了祖国领土。

光绪十九年(1893年),英国殖民主义者见武力不能达到目的,以勘界为由,暗地把汉龙关的界碑移到中国境内,企图以"合法手段”达到侵占我国领土的目的。刀安仁随父亲刀盈廷奔走300多里,查证确认了汉龙关在勐卯正南的位置,为《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再次要求勘定滇缅边界,中英会勘滇缅边界。清政府派出的勘界大臣刘万胜昏庸无能,“贪婪受贿,出卖国土”(被称为“刘卖界"),听任英方官员摆布,中国丧失了干崖、陇川、勐卯的大片土地,包括刀安仁派兵驻守的铁壁关大青树营盘地区。边界划定后,刘万胜强令刀安仁调回守卫在大青树营盘的部队。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倾诉对贪得无厌的帝国主义的仇恨,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的不满",刀安仁怀着悲愤之情,用傣文写成叙事长诗《抗英记》。

民族英雄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清末民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又名义,字渊亭。幼随父母迁于广西上思务农。

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

咸丰七年(1857年),两广地区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刘永福兄弟为了谋生,投奔了钦州那良人郑三领导的起义军中,不久李保哥去世,刘永福的近亲也就全部离开人世。刘永福在郑三军中三年,没同清兵交战,反倒在同巫必灵部起义军的一次火并中受到重伤,差点丢了性命。

咸丰十年(1860年),刘永福改投农民军首领吴二,因待遇不好,改投王士林。刘永福在王士林部下一呆就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