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站起来说道:“同志们,今天咱们先敬严复先生—杯,严复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叛匪的巢穴,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誉得失,心中只有救国救民的情怀。我是非常佩服的,来祝严复先生工作顺利,祝我们的大学早日开学,干啦。”
“干啦。”
“严先生辛苦了。”
江…""
“这第二杯,敬我们筹办大学的委员会同志,没有他们的努力,那么现在也就没有四川大学的影子。你们辛苦啦。干啦!”
“主席客气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同志们我有一个要求啊,大家别喝多了,千万别喝的酩酊大醉。这一杯呢,敬同志们,几年来大家一起革命,辛勤的工作,虽然都是大家应该做的,但是,在这里我感谢大家。来,干了这一杯预祝我们早日推翻满清,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干杯。”
“好,干杯。”
“为新中国,干杯。”
喝完三杯酒,张英豪就坐下继续和严复聊天。有酒,有肉。没喝酒之前,众人碍于严复的关系,还算有有点拘谨,不过三杯酒下肚以后,情绪就完全调动了起来,说话也就没有陌生感了。有些酒量浅的同志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陌生感也就没有了。
这酒一喝,气氛就起来了。张英豪不怎么爱喝酒,喝一点有点上头就最好了,这种感觉特别的舒服,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不过在坐的不少同志可不这么认为,平时工作辛苦,有机会明目张胆的喝酒的机会可是不多,喝醉也能放空一下心情。
张英豪前世在大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聚餐的时候喝太多的酒,因为每次都需要他这样比较克制的人来收拾残局,那感觉实在不好。经常听着那些酒鬼的疯言疯言语,没什么意思。
“张主席好像不爱喝酒的样子。"严复说道。
“我喝不喝酒全看工作的需要,对于我个人来说,没必要我从来不喝酒,稍微喝一点也没问题,有必要的话,喝醉也可以,不过我只是喜欢微醉的那种感觉而已。“
“哦,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众人吃着菜,喝着酒,让张英豪有种回到后世大排档的感觉。
这时有同志问道:“主席,现在日俄战争你觉得还要打多久?”
听到这个问话,众人纷纷停下来,看着张英豪。张英豪就知道吃饭也不会消停,微微一笑说道:“根据情报,现在日本已经伤亡了六万多人,现在还没有攻克旅顺,而且越是往北,日本就越是困难,沙俄其实也同样没有轻松多少。日本的动员能力差不多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沙俄也不会轻易认输,他们肯定还会有几场大会战。以前我就说过,西方列强是不会允许日本奔溃的,而俄国的主要力量在欧洲方向,所以现在日本打仗的钱都是借的,他如果打不下去了,就看美英国家如何调停了。”
“主席的意思是日俄战争会很快结束了吗?”
“也没那么快,要看战局的发展。仅仅获得一个旅顺对日本来说就是个鸡肋,他必须要获得足够缓冲地带,所以他们至少要打过沈阳到达铁岭才行,否则日本基本就算是白打了。不过两个国家都不在本土打仗,最终他们必然走上调停的路线。一旦他们坐上谈判桌,调停的好,第二天就可能停战。如果谈不拢,可能还会多耗上几个月。总而言之,这场仗不可能持续几年时间。”
“主席,你觉得他们会签订什么样的条约?”
张英豪冷笑一声说道:“他们为了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的利益而打仗,那么肯定就是瓜分东北的条约而已,还能怎么样?”
“主席,那他们到底谁会是赢家?”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短期看没有赢家,中期看小日本和沙俄都是赢家,长期看赢家必然是我们中国。”
严复插话进来说道:“张主席,你详细说说,满清怎么成赢家了?”
“严先生,我说的嬴家是中国,而不是满清。这场战争真正的输家仅仅是满清朝廷而已。我说短期没有赢家,是因为通过这场战争,日俄两国都消耗不少,就像两个壮汉精疲力尽被榨干了并且欠了一大笔钱—样,很快他们就要打不动了。满清就不用说了,妥妥的输家。
中期来说为什么是日俄两国呢?就是因为日本人能够通过东北得到巨大的利益,补充战争的消耗,最终是越来越强。沙俄虽然失去了一段铁路和南满,但是沙俄和日本分配
好了利益,划清了界限,日俄之间的矛百得到江北潇继续加都得到了较长的和平发展期,而且沙俄还能够在北满继续加
大对资源的掠夺,反正都是我们中国的利益,沙俄并没亏什么,只是死了些人而已。
至于说长期是获益的是中国,那是因为日俄在东三省的斗争,使他们都不能够独自吞并整个东三省,中国只要强大起来,那么这些土地依旧是中国的,但是如果日本或者俄国
—方完全获胜,那么东三省就会有被占领,而有去失东北领土的可能。当然,这只是按照常理来说的,但是,在现在的
中国,我们前进党和解放军就是最大的变数,只要操作的好,我们就是最终的赢家。但是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拼命的发展工业,加强我们自己,那么我们的地盘,自然是我们说了算。”
“主席,看来这方面是完全不能指望满清朝廷了。“
张英豪听了,笑着说道"满清靠得住,老母猪会上树,我们不要对满清有任何的指望,否则受伤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自始自终能够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主席,现在日俄开战,我们北面和西面还能轻松一点,如果日俄停战,那么,我们北面和西面的国防压力就会变大了。”
张英豪看了一眼这位发言的同志说道:“你说的对,蒙古、新疆我们确实应该尽早把它们解放。现在滇缅边境冲突不断,藏印边界又起冲突,法国佬也在趁机挑衅。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不是都有预测吗?我们的陆军要加强到单挑全世界的地步。所以,以后啊,我们必须做好四面接敌的准备咯!不知道同志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心里准备?”
“主席,我不怕,大不了拼了这条命,我也要拉个洋鬼子垫背。”
“对,谁要是再来欺负咱们,打就是了,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同志们有这个心就要努力工作,咱们就努力搞建设,造出更好的枪炮,给前线的战士们送去,他们在前线杀敌,我们务必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就可以了,千万不能让我们解放军同志饿着肚子打仗。”
听到这里,严复说道:“张主席,现在滇缅边境冲突很严重吗?”
张英豪面带笑容,点了点头说道:“严重,解放军进入
了江心坡和胡岗谷地以后,双冗N太找全了。”不断,说不定哪天就从冲突升级成为战争了。”
其实和英国佬在这里冲突也有好处,当地的人民也会抵抗侵略,这样更加容易让解放军和当地的人民建立深厚的友谊,接纳前进党和解放军。
“哈哈,主席,说起来,我们从革命以来,就一直不停的战斗呢!”
“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我们先干倒了四川的满清朝廷;然后是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接着就是出兵陕西;之后在XZ和英国佬干了起来;还没有安生几天,就又出兵云贵地区;滇缅边境又和英国佬对上了;接着就是第二次反围剿作战;这还不算,马上有出兵解放西北;我们确实是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战争。”
“你们说的还不算,咱们可是在不停的修铁路,还修了那么多的公路、水利,开垦了那么多的田地,果然还是主席说的,劳动创造价值啊。”
听着同志们说的这些东西,张英豪想到的却不是这些。看起来解放区确实是不停的用兵,但是其实张英豪已经是很节制的用兵了。每次动兵几乎都是单个方向用兵,不说集中了全部兵力,但是也是集中了优势兵力,进行全力一击,对手不死也要残废掉。
而现在既然日俄战争如火如荼,那么自己就不能放过最好的一个机会,应该把满清的重工业基地武汉拿到手里,这样,自己才算是真正处于不败之地。至于说作战方案,这些方案早就做出来了,只需要把其中一些变化的地方更改一下,就可以了。
满清不能像前世的刮民党那样爆兵,敢于抓大量的民夫填充军队,也不能像明末那样抓大量的民夫进入绿营进行战争,用汉人杀汉人。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根本不能和一战以后的生产力相比。而且满清不像蒋光头那样有一个大量爆装并且大力支持的美国干爹。现在的战争可不像古代战争,拿着把刀就可以了,没钱,没装备,就是满清想要拼尽全力,大量爆兵,他也会感觉有力没处使。
还有就是公务员考试的问题,现在干部明显是不够用的了,如果不通过考试来获得人才,全靠部队等地方支援来的人才的话,会严重的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不过考公务员考试这个事情也很麻烦,中国人对“当官"这个事情可不是一般的热衷,公务员考试一旦开始,那么官僚主义就必然是自己以后需要坚决斗争的东西。
不过自从三定以后,从人事部又分出一个人才储备管理委员会出来,再加上大量投奔到解放区的年轻人,也算是解决了一点燃眉之急。这些其实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过每次增加事情,就需要成立新的机构。
想到这些,张英豪觉得自己或许马上和满清决一死战来的好。和满清决一胜负,然后才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至于说会天下大乱,开玩笑,革命哪里有不死人的道理?辛亥革命几条人枪照样敢于革命,自己现在手握比满清还强大的力量,现在却还是按部就班的发展,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想到太祖说过,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暴力的行动。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自己现在就好像是从容不迫了,这是有问题的,现在满清那边动员地主阶级满世界的寻找各地隐藏的前进党。张英豪知道自己派出去各地建立解放区的同志在和各地地主冲突中,死了不知道多少了。
趁着现在日俄战争,这两个国家都腾不出手干涉自己的机会,趁着列强国家还没有武装满清的时候,一举将满清朝廷给打倒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日俄战争结束,那么所有国家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转向满清和自己。列强全力武装满清朝廷和自己战斗就是必然的结果,看自己和英国佬现在还在战斗不休就知道,英国佬绝对不会允许前进党掌权,但是想到前世列强各国武装刮民党也没有战胜共产党和解放军,似乎这里面也有问题啊。
是应该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战略问题。
张英豪收回心思,安心的吃完饭后说到道:“大学的事情就交给委员会的各位同志和严复先生了,年后我们就争取早日开学...…”
1905年2月15日,四川第一所理工类大学正式开学了,也是全中国第一所理工科占据更高比例的一所大学―一四川工业大学。虽然张英豪雄心勃勃,但毕竟在这个时代里面,理科的老师难以找寻,实际上最难的也是教师极其缺乏的问题。
这是一所理工科的大学,即使准备了那么久,但是现在老师依旧不是很齐全,不少专业都只有一个老师,,甚至现在依旧没有足够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的重。更何况一所理工类的大学,需要的资金更是海量。不过比起这些,很多学生对理科也没有多少兴趣。
这个时代,懂得理科的人少之又少,大学成立之前,接到的报名人数不少,但是符合要求的人才区区二百七十人。其他的学生都是各部门抽调过来深造的,总算是把学校的第一届学生给填满了。
后世扩招以后,哪所高等学堂每一班没有几十人的?现在是严复亲自出来当校长,第一届学生如果只有区区二百七十人,那就没得搞了。而且这中间不少人都选择读文科,当中只有三十来人是要读法律、商科、医学这些科目的。很多人—听教授的东西是工厂里面的东西,下意识就是奇技淫巧,真正想要学习张英豪希望的理工类的,反而是少之又少,比老师还少。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解放区也需要把自己的优秀同志进行深造,张英豪从从各地抽调优秀的同志进入学校学习,先把学校给办起来再说。
再大的困难都不足以让张英豪失去信心。因为对于张英豪来说,本来就想过困难的局面。历史上中国辛亥革命之后几十年之内都是这种情况,自己岂能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张英豪现在却也不担心没有学生,自己大把的同志需要深造,没有学生,自己创造出学生就好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在现在的国内,读书人最大的想法依旧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当官。因此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学习理工,而且学习理工的内容也需要基础的理科知识,这些都对大规模招生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
“主席,你放心。我已经是通过相关的渠道,给不少在欧美的留学生发出了邀请。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请几个外教,反正只要给钱就不怕没有人。”
“好。”
这也是一个办法。
中国在理工科方面的教师实在太少。如果实在不行,请几个外教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也不需要请什么世界级的教授人物。现在中国的理工大学也不需要这样强大的人物,只要能力差不多,能够理解书本里面的内容,做做实验,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严校长,关键还是教材和实验器材。有了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能够慢慢摸索,没有这些东西,一切都是枉然。我已经把几个实验室也并入到了学校里面,希望你们能够妥善利用。”
“好的。我也要整理一下,看看学校应该怎样办的更好。”
“那好,严校长,经验我们可以慢慢摸索,就像我们的医科大学和技术学校一样,只要一届比一届教的好,我们自然就会越办越好。”
张英豪走出校园,转头慢慢的看着这所学校。其实因为太过仓促,这个学校的校舍还是比较磕醦。只是圈了一个很大的没什么用处的荒地,然后前面挂了一个牌子而已。
教育,这才是真正的花钱如流水。如果不是张英豪掌握着解放区大量的物资,就算是张英豪也负担不起。不过成果非常明显,义务教育这几年有些学生自学,考试合格就可以跳级,现在已经培养了一批小学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不管怎么说,也比那些文盲或者半文盲好用很多。这些人出来以后可以当工人、老师、护士等等。
教育的公平真的非常的重要。私人真的是办不起公共教育的,的他们只能小规模的教育,教育资源的不公,那么就会出现极端不公平的现象。
发达国家没有不重视教育的,美国到现在基本已经覆盖了全国范围的初等教育和正在完善的中等教育,虽然美国人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年轻人只有不到百分之八,但是具有小学文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这是多么恐怖一个数字?这样的比例也只有德国教育才能够相提并论。所以,只有国家,用国家的力量才能够大规模的发展公共教育。实际上在中国,就如湖南、安徽。江浙地区的民办教育也算非常发达,但真正接受教育的人有多少呢?真的很少很少。
很多民办学校,没有几年都会因为经费问题关闭。在张英豪的心里,自己是绝对不想让私人介入到教育当中的。但是在将来,经济越是发展,办的起学校的人会越来越多,那时候一部分人就想要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就会想自己办学校。这个时候,就应该越要挡住资本的洪流对教育的冲击。否则社会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这样发展的后果就真正验证了电影里面的一句话: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了。
回到办公室,白天龙突然跑过来说道:“主席,教育部制定了一个计划,参照工业大学,我们还计划再建造一所科技大学。我们也准备在新解放的省份各建立一所理工类的大学,帮助这些省份一起简单的完善教育体系。”
张英豪想了一下说道:“一次建六多所大学?我是没有一点意见,但是这样做是否太超前了?我们还是先把小学建好再说吧。而且大学老师难找,钱或许能够解决,但是老师呢?大学的老师可不是一句话能够解决问题的。”
白天龙苦笑一声说道:“主席说对了,资金确实有缺口,但是至少可以办小一点,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海外华人华侨捐资助学的人不少,我们还能应付一阵,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主要就是老师找不到,现在老师严重缺乏,就咱们这一所学校,都缺少老师。这些老师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日子。”
张英豪点了点头,皱了皱眉说道:“白部长,就没有想到其他办法?“
"主席,现在老师的缺口是越来越大了,就说这小学吧。现在一连解放了四个省份,如果再把广西解放的话,就是五个省,根本就培养不过来啊。”
张英豪笑了一笑,五个省份算什么,张英豪已经准备再次动兵了,不过张英豪也没有多说,而是笑道:“当真是幸福的烦恼,不能着急。我们先在省会城市开办一所师范学校吧!你叫我们四川的姑娘跑到甘肃去教小学,在现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也不适合,将来铁路交通完善以后,这些事情才好解决,这种事情急不来啊。”
“主席,不瞒你说,为了招聘到足够的老师,教育部可是费劲了心思。但是愿意当老师的人却是少数,毕竟很多同志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不愿意丢下现在做的工作来当老师。不过现在很多部门都在同教育部门抢人才,已经威胁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毕竟就算是一个小学老师,也比文盲,半文盲强的太多。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来找主席了。”
张英豪看着白天龙,终于知道这小子像说什么了。不过张英豪不接他的话,而是问道:“听说现在聘请了不少旧文人?“
“主席,现在实在是没办法。我们没办法,这些旧文人也没办法。我们是极度缺乏老师,但是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旧文人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越来越穷困潦倒了,咱们也不能让这些人饿死不是。让这些人教理科或许不行,但是把这些人稍微培训一下,让他们教语文、历史等课程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英豪听完,也没有再说什么,尔是反问道:“像大学老师,高薪聘请怎么样?“
“不行的主席,大学老师的工资本来就比较高了,主席你也说过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之—就是把廉价的劳动力买过来,并且压缩昂贵的劳动力价值,再高,它也有一个限度吧?如果某些大学的老师工资一旦太高,老师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他会加剧社会的矛盾。而且有些人的要价太高,所以咱们都给拒绝了,但是小学老师的待遇的确应该提高一些。”
听到这话,张英豪直接说道:“提高小学、初中的老师待遇问题不是我说了算,而且现在也没有办法提高。已经给
老师分了菜地了,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增加一点补贴,不能一刀切。你们看看制定出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出来,国家财
政和地方财政怎么个分配法,做详细一点,可操作性强一点...…”
张英豪知道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享受的待遇一直是超人一等的,别看这些读书人多数都骂北洋和民国政府,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既得利益者,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在张英豪自己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知识阶层之前,这些旧文人就掌握着
大量的话语权,想要消除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中国人即使到了后世,崇拜的依旧是想诸葛亮这样
舌战群儒的人,而不是像西方那样推崇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智慧,就像中国有本书叫《智囊全集》一样,里面很多都在讲为人处事的技巧方法,教人如何明哲保身,而不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被这些读书人污蔑为奇技淫巧,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而话语权都掌握在这些读书人的手里,所以就算是那些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动者,也被这些人污蔑为贱业。
后世到了民国时期,就更加的明显了,以工资为例,京城、上海的一些劳动者每个月能拿到三五块大洋已经不错了,同时期的北大教授每个月四百块。普通工人还会被克扣,这些学者、教授、大师绝对不会被拖欠的,政府再困难,也会尽量给他们足额拨款,教授和工人的收入能达到一百倍。正是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才让所谓的文人能够玩得起民国范儿。
无数人忍饥挨饿,无数人家破人亡,这些被政府盘剥的钱都被用于军事和消费上面,没有用来搞建设,没有用来改善民众的生活。可以说这些民国范的优越生活完全建立在无数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之上,没有丝毫可以值得炫耀的东西。
对比后世如果大学教授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在三五倍,那算是对知识的尊重。可是一旦达到了一百倍,那就是在制造阶级仇恨了,这就是现代那些资本家、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只能造成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这两大集团的尖锐对立,或许这也是有钱人拼命移民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民国时期对于大师教授们的待遇是太出格的。
后世的某些砖家叫兽使劲吹捧民国所谓的学术自由,也吹捧学者所谓的独立,感叹民国范儿,追捧民国所谓的大师,未尝不是在追忆这种拿着普通人百倍收入,俯瞰苦难众生的一种优越感,对比他们的前辈,他们实在是太丢人了。
但是民国期间这种对大师们的尊重并没有带来国家的富强,也没有让科技有丝毫的发展,那些教授拿着巨额的经费去研究故纸堆,玩文化,研究古籍,一个个忙着著书立说,何尝有人把这笔钱用在科学研究上面,也没见谁做出什么能够增强国家实力的军工产品。
玩文化这些东西,应该是盛世才能够兴盛的,毕竟有句话叫做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嘛!但是却因为民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而出现兴盛,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是说文化层面的东西不重要,而是还坚持弄这些,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本来应该被严重鄙视的一群人,却因为他们的徒子徒孙掌握了话语权,拼命去美化他们,把一些人送上了神坛,而真正支持这个国家脊梁的无数的劳动者,是为这个国家研制出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技术人员,不是吟风弄月的所谓士大夫。其实就是到了互联网普及的年代里面,还依旧有人吹捧说什么现在的公务员就是古代的士大夫,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脊梁在经济发展以后,很快又被资本给绑架了,人民知道的不是这些辛勤劳动的技术人员,而是那些有钱的企业家,那些以亿为小目标的人,或者是那些娱乐板块的帅哥美女们,或者是那些运用资本的手段套现以亿为单位的人。呵呵!
如今的四川已经小步慢跑的进入工业时代,劳动者的收入都在迅速提高,相应的教师的收入就减少下去。张英豪自然不允许维持一百倍的收入差距了,因此很多文人是不愿意来到四川教书的。
其实就是到了后世,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工资就是提不上去,就像万达王说:只有给员工涨工资,才能提高中国的消费水准。无数人呼吁涨工资,但是这工资就是涨不上去,很多人就骂资本家心黑或者找各种原因,骂再多其实也没有什么卵用!也有人说除了工资不涨,其他的东西都在涨,房价更是翻了几倍,增长的速度完全不是工资能够赶上的。
其实工资涨不上去的原因很简单,比如一个岗位的工资是一个月两千元。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那么这个岗位的工资就永远涨不上去。因为一个人离职了,还有无数人继续顶替做这个岗位的工作。只有当这个岗位两千元的工资完全失去吸引力的效果以后,也就是完全留不住人了。岗位的工资才会被提高一点,比如说提高到两千一百元。
然后这个岗位就又可以继续留住人工作了,随着技术的升级,如果这个岗位变得更加轻松,那么这个工资或许就会再次降低。如果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再次发生变化,这个两千一百招聘的人就会被赶走,再次换上两千工资的工人,甚至是换上一个一千八、九百的工人。所以实际上一个岗位工资的多少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这个岗位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为什么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一样?就像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广东省韶关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仅只有每月一千三百元,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两千一百元。
其实各地都是一样的,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仅是足够养活自己而已。如果工厂按照这个最低工资能够招到足够的劳动力,那么谁会愿意提高工资标准呢?只有当这个工资标准招聘不到人或者离职率太高影响生产以后,工厂才会适当的提高一点工资。
所以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他们只能决定劳动人民工资的下限而不能决定收入的上限,不能让劳动了的人民处于挨饿受冻状态,仅此而已。但是公务人员却不同,不管在哪个岗位,他们的工资不是依靠供需斗争关系和创造的价值取得的,而是国家规定的,所以公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在哪里基本都是当地的中上水平,他们都能过上让人羡慕的小资生活。
第三百六十八章:
很多人说国家应该主动提高工资,这样是否可行呢?我们假设把所有工人的最低工资瞬间提高到最低一万元。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第一,物价必然飞涨。工资的多少必然是和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民工资的多少也必然和物价相适应,和社会总财富相适应。试想一下,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当人民的工资突然飞涨,物价如果不涨会是个什么后果?自然就是经营和生产这些商品的所有者承担损失。他们为了减少这些损失,必然提高商品的价格,这就必然导致物价上涨,而且上涨的工资绝对比不过物价上涨的幅度。
第二,那些农民、失业人员、边远地区的人,也就是那些所有没有纳入到这个提高收入标准的人瞬间就变成了赤贫人员,他们该有多么绝望呢?他们的生活怎么继续下去?国家发钱养活他们吗?养活他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该用多少钱养活他们呢?
不像卡塔尔、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拉伯等国家一样,中国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人均资源基本都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却不到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凭什么发展起来?凭的就是衬衫换飞机,依靠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依靠人民的双手的而已。后世中国好像处处受到欧美国家的限制,其实欧美国家又何尝不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呢?如果没有中国,多少国家直接停摆?列强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直接下降一降大截。
在后世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是实际上贸易自由吗?其实自由贸易一点都不自由。中国即使花再大的价钱,也买不来一些关键性技术。欧美国家的高科技几乎全部禁止出售给中国,而且还对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进行制裁。如果真的贸易完全自由的话,那么以中国人的勤劳,一个中国就将干翻全世界,然后把全世界的资源都买过来提供给自己的国家,那个时候,中国或许才能摆脱生产力和资源匮乏的境地,每个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再提高―截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为什么现在张英豪可以购买到不少列强的先进技术?其实很简单。这个时代的贩卖的大头其实就是机器设备。这个时代有什么商品呢?电器?中国有电吗?外国现在其实也没有多少电。全世界生产的钢铁加起来还没有后世河北省生产的多,又能够贩卖什么东西呢?所以这个时代的贸易其实就是原材料、初级工业品和机器设备而已。
对于学校招收一些旧文人的事情,张英豪也不能自己下命令把这件事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把这些人全部一棍子打死。如果这些旧文人愿意劳动,张英豪也不能拒绝他们,这些人没有暴乱,张英豪也不能杀了他们。对于教育部启用这些旧文人,张英豪也能理解,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必须先想方设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将来出了问题再进行处理。
前进党上层是没有旧文人的,对于这些旧文人的想法,经过教育以后,同志们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也越发的鄙视这些旧文人。想到这些,张英豪接着说道:“白部长,什么时候都有既得利益者,旧文人愿意跟着走,我们自然欢迎。如果他们不愿意为劳动人民服务,依旧喜欢高高在上,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即使没有他们,我们一样能够办好教育。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