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80章

作者:豪圣勇贤

华人华侨联合会得到了消息以后,自然和冯如联系,冯如也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主席,冯如真是天才,他通过多年来苦心攻读机械制造,掌握了抽水机、打桩机、柴油机、蒸汽机、电话机以及无线电接收报机等数+种机器的制造与设计,堪称我们中国自己的发明大王。我们现在的无线电改造升级,其中就有冯如的一份功劳。

冯如在任总工程师的时候说到飞机在军事上的价值,他说:日俄战争对中国非常不利。我看,在这列强竞争的时代,飞机是军事上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有很多飞机分守中国沿海港口,就可以防御列强的侵略了。而且我们的飞机发动机就是冯如亲自带人制造的。”

张英豪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不就是为广大的人民服务的嘛,像冯总工程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个让他安心工作的环境而已,帮助他购买更多的机器设备和书籍资料,让他的才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现在这飞机能够带多重的东西上天?“

“现在只能带五十千克的东西上天。但是带了四五十千克东西以后,飞机就航程也就缩短了。”

张英豪得到这个消息,才真正的振奋起来。张英豪早就把自己对飞机的要求全部都对同志们说了,飞机上要装载机枪的事情也都说了。既然陈一伟敢来向自己表功,还能携带五十千克炸弹,那么也就是说这飞机已经完全具备实战能力了。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现在列强没有一个国家重视飞机这种新兴的东西,现在的关注度都在汽车化工等工业上了。张英豪知道自己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海军,所以飞机的军事价值无以伦比,是保卫沿海地区的主力。现在飞机是真的还在起步阶段,只要自己能够紧跟,和西方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恐怕将来自己的航空工业应该不会落后于人,飞机就是将来主要的攻克方向,绝对不能落后于人。只要能够规模化生产,将来爆发战争以后,立即就成千上万架的生产,如果这样,飞机制造产业还发展不起来,张英豪也就只能认了。

“可以了,谁叫咱们底子薄呢?不过现在也不要着急,先进行秘密研究,再改进改进,最好航程能够达到五百公里,这样的飞机军事意义就大了。冯如同志的预测是对的,将来我们解放沿海省份的以后,如果列强干涉,炮击我沿海城市,那个时候就要用到这些飞机了。同时要开始培训飞行员了,宁肯人等飞机,也不要飞机等人。”

“唉,培训飞行员的事情也需要从零开始。现在莫要说国内,便是整个世界其他国家也还没有出现什么航空普及教育课程,我们也需要摸索,没有足够的教材跟课程教授。因此大多数时间还是训练那些通过了视力、恐高跟胆量训练的同志们乘坐飞机试飞。不过更多的还是冯如亲自试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制造的飞机,自己不去飞一下就不知道具体情况。”

张英豪听了,连忙说道:“必须限制冯如同志亲自试飞的事情,如无必要,就不要让他自己亲自试飞。他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他的价值不需要试飞来体现,一旦冯如同志出了什么意外,那是全国人民巨大的损失,不仅我们的航空事业要倒退,很多工作都将受到影响。你一定要和冯如同志好好谈谈,务必要做通冯如同志的思想工作。”

“好。”

“那么,你打个电话通知一下,明天我们带着同志们去看我们的飞机。”

“行。”

陈一伟刚离开,负责水利的部门负责人吴杰森就被张英豪给找来了,水火无情,前世的洪水让张英豪现在都记忆犹新,而且今年的四川降雨量明显就不对,久旱之后很容易就会出现洪灾。在这个时代,洪水的破坏力可不是后世所能比拟的。

“杰森,你来了,坐。我们四川现在已经相当于干旱几年了,今年的天气明显不对,降雨量大增,你们水利部门有没有制定什么计划?咱们四川是盆地地形,极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们必须要去加固堤坝了啊。”

“主席,我们已经接到相关的指示了,很早的时候就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把相关的情况也已经反映到了各地的政府部门,已经做好了相应的计划。现在我们也已经联系了基础建设部门的同志,不少地区已经开始修缮工作了。”

“那就好,水利问题可是关系到吃饭问题,一点都不能马虎。”

“是啊,说句实话,现在咱们四川的堤坝很不妙,大量的堤坝都已经年久失修了。岷江、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河流都很糟糕。很多堤坝还是康熙乾隆年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很长的时间了,如果不尽快加固,只怕就会出现险情。而这样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几乎全川都是,都要尽快解决,不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危险。”

张英豪当然知道清末民国时期有记录的大灾就不少,这些大灾无一不是数百万上千万的民众受灾的。不过中国的文人可不会去记录这些"小事”,所以都是寥寥几笔带过。而小灾更是从来就没有断过,在中国这样一个季风性气候的国度里面,南北和东西跨度又那么大,同一时期水灾和旱灾同时发生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杰森,现在资金够不够用?现在人手方面怎么样?”“有专门的拨款,资金现在倒是勉强够用,主要是民众支持我们。我们的同志到他们当地修堤坝,一声号召,无数的百姓就会主动前来帮忙,咱们只要管顿饭就可以了,甚至是免费得义务劳动,用当地百姓的那句话就是这是给自己干活,要啥钱?石头水泥也是老百姓用肩挑手提搬运过去的,咱们的老百姓最是辛苦。"

“是啊,我早就说过,只要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挡人民的热情。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其实他们只是想过的更好一点,更加安生一点而已。满清就是连这点念想都不给,所以就这么必然会被人民给推翻。”

”呵呵,满清那是死有余辜,不过现在又已经有文人开始在报纸上写什么我们滥用民力了。“

杰森说的报纸,就是四川稳定下来以后,开办报馆的人突然如雨后的春笋一样多了起来。那些旧文人,隐藏的维新派看到前进党没有彻底封锁他们的发言以后,纷纷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他们的看法。当然他们现在不敢批评前进党搞的土改等政策,那就猛打擦边球,好像是要试探出前进党的底线一样。

听到杰森说到报纸的事情,张英豪眼里冷色一闪而逝。挥了挥手说道:“不要管那些人瞎咧咧,他们这些人就像狗一样,只会吠几句,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不明白百姓的需

求,自然什么话都敢说。他们不知道现在的白只要上应的导,让他们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百姓就会爆发出十倍的

热情。这些人自以为高高在上,认为可以把天下玩弄于他们的笔杆之中,可是他们这些人怎么也理解不到历史是我们人民群众创造的,只有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才是最可爱的一群人。”

“是啊,他们确实是最勤劳的一个群体,要是劳动人民都不能够吃饱穿暖,那确实就是国家出了问题。我就是想能不能给这些前来劳动的人一点工钱。”

张英豪苦笑一声,说道:“我也想给他们钱,可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穷啊,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我们所有的物资现在都在想办法弄成银钱和外汇,用以购买机器设备。如果我们通过增发纸币的方法来解决工钱问题,那也是饮鸩止渴,无济于事。”

“确实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如果能够修通和陕西方面的铁路的话,那么蒙古地区的牛羊就可以大规模的进入四川,弥补四川的市场的不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和进行Xz贸易我们就获利颇丰。发点钱,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可供消费的话,通货膨胀那就不了可避免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通货膨胀这些内容,吴杰森他们虽然不完全明白什么道理,基本的概念还是知道了的。知道钱多了,钱就不值钱这个道理,所以也没有再说什么。

张英豪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立即着手修筑川陕公路。就算是铁路无法暂时修建,但是,修条公路还是没有问题的。有了一条公路,也能够解决无数的问题。

………….

第二日是一个风和日丽好日子。科工委在成都城外面的空地上开始摆弄起来,慢慢的就出现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新式热气球,为椭圆形,直径约3.5米、长有10余米,下面装有一个巨大的吊篮,吊篮里面放着一些沙袋,吊蓝后面还有一个螺旋桨用来充当动力。下面还系着巨大的缆绳,固定在大绞盘上由专门人员摇轴旋转升降。

这新式热气球可以带着几百千克的人和货物,以三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行数小时。人在吊篮中被气球带上天空后,对远方即可进行瞭望观察,还可以居高临下指挥地面部队的行动。这其实已经不能算是热气球,而是一种吊篮飞艇了。

另外一个比热气球更为庞大的就是一艘足足有四十米长小型飞艇。为什么说是小型飞艇呢?因为德国制造的飞艇长达一百多米。眼前这四十米长的飞艇仅仅是小儿科,但是在现今的中国,这是庞然大物也。

这两个庞然大物在城外一出现,不用宣传,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成都城里面的人纷纷往城外走,造成成都里面万人空巷。而在两个庞然大物的另一边,又缓缓升起了两个真正的热气球,下面也都有一个大大的吊蓝。不过这两个热气球明显就小气多了,虽然燃烧着熊熊的烈火,但是人们更加愿意看没有火焰的庞然大物。

飞艇和新式的气球并没有法力驱动,所以没有小说里面神仙御剑飞行那么稳妥,负责表演的同志和现场指挥人员心里心也是颇为紧张。不过参加活动的同志都学习了气球升空的原理,也都知道如何操纵者庞然大物,虽然心里紧张,但是更多的还是激动。

眼看着时间到了,椭圆形的吊篮上,站着三个带着风镜的人,其中一名是队长,就见他对着下面的队员和旁边的同志开始指挥起来。他喊一个口令,其他的队员立即就喊─个,然后照做。

“收揽绳!""缆绳收!”“放缆绳!""缆绳放!“

“放左一沙袋!""左一沙袋放!”“放右一沙袋!""右一沙袋放!”

随着指挥人员和飞行人员的口令交替喊出,缆绳被收回吊篮之中,沙袋被抛下地面,随着吊篮的一阵震动,缓缓的升上了天空。

所有人的头都跟着热气球缓缓抬起,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缓缓的运动起来,这热气球巨大的就像一座房子,男人对于“大"有着特殊的偏爱,如此的庞然大物飞上天空,令地面上的群众狂呼不已。

上升到一定的高空以后,后面的螺旋桨也转动起来,整个热气球立即向着成都城里面飞去,打算横穿整个成都城。每个人看着这庞然大物飞离,都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啸高喊声,整片人群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面。大家拼命高喊着什么,一些小孩子还跟着热气球奔跑起来。

孔明灯大家都见过,但是这么大的飞行器,以前可是没人见过。这就是工业的魅力所在,他可以让高山低头,河流让路。

有人因为过于兴奋地边跳边呼喊,居然掉到了水田里面,但是这点小插曲完全不影响群众兴奋的情绪。经过成都上空的时候,吊篮里的同志突然洒出一片片的纸片,纷纷扬扬的落到了地面。众人捡起一看,里面就只有几个字:“我们上天了! "。这几个字是张英豪连夜搞出来的,目的也是留作一个纪念。

有点文化底子的人看到这种场面,立即就想起了一个名词:天女散花。所有的人类都做过飞天梦,人在长身体的时候必然会梦见自己飞起来或者如同有轻功一样奔跑起来。而现在严密保护的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就有很多神女飞天的场景。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里面,虽然有人知道了西洋人已经发明了飞天的工具,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没有见过呢!

看着高高在上的热气球,每个人都想体验一把俯视苍生的感觉。不过军队里面的同志倒是不怎么惊讶,毕竟很多次战役,炮兵就是通过热气球来校正参数的,将战场的情况看的更加清楚。而且军队都接受过扫盲运动,知道这玩意就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一样的东西。

看到纸片落地,有人忙着去捡纸片,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一些小孩子就更加的兴奋,纷纷高喊:“天上下纸片了。""天上下纸片了。”

现在没有人知道这纸片上几个字的价值,当然也就没有人会把这张纸片好好地保存起来,不少都进了厕所和用来引火了。不过张英豪为了这几个字保值,还专门下了一点功夫,专门盖了一个小小的印章,张英豪也不会去宣传让人们把纸片捡回家藏起来,这东西就看心和缘分了。不过有些人还是捡起一片纸片,励志自己努力学习,将来自己也要为国家做贡献。直到后世家人发现了这张纸片,拿出来晒到了网上。在鉴定了真伪以后,顿时价格就被抄到了一套房的价格,让这些家庭小小的发了一笔横财。

热气球飞走了以后,接下来就是飞艇起飞了。巨大的飞艇准备就绪以后也慢慢升空了。飞艇上升到五百米左右的空中,也绕着成都飞行起来。沿途无数的百姓对着飞艇纷纷指指点点,仿佛看到了什么神物一般。

马达的呜呜声响起,接着巨大的飞艇飞过。从来没有见过的人,都是倍感稀罕。实际上也是外行看了个热闹,只有内行的人才会看出门道。对于简单了解西洋科技的人,见到西洋人已经能够上天入地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慨。飞天遁地,这不就是神仙手段吗?

热闹的一天过去,整个城市都好像注入了一股不明所以的生气,整个城市好像变得更加了鲜活了起来,众人对这些飞天的东西也都议论纷纷。热热闹闹的飞行表演结束,带给人民的震撼却远远没有停止。在人民见识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以后,在他们开阔了眼界以后,人民就会迅速的成长起来。

不少同志都知道张英豪做事是一套一套的,此次也不例外,张英豪看飞行表演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立即就在各个城市推广开来,并且趁着这股科技之风,把实验室里面无土栽培的植株,石膏做的人体内脏样本,显微镜等统统拿出来到各城市里面展出。向人们说明喝开水,对植物施肥的必要性。

当人们群众通过显微镜,看到干干净净的水里满是微生物,指甲缝里,头发上也满是小虫子的时候,他们立即就接受了生病是因为这些虫子在作怪的事实。让张英豪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展览又一次促使一大批的人剪掉了脑后的辫子。

从张英豪革命以来,张英豪从来就没有去强求群众剪掉辫子,强制剪辫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张英豪知道,头上辫子好剪,心中的辫子难剪的事实。而且张英豪来自后世,对辫子这个东西也没有什么偏见,后世很多小孩不还是在脑后留一小撮毛吗?你爱留就留,爱剪就剪,当人们都自愿剪掉辫子的时候,革命才有意义。事实也正是如此,不少剪掉辫子的看到那些没有剪辫子的人,反而会增强这人的革命意识。毕竟看到一根辫子就想起━次革命还没有成功,也是不错的事情。当然这个事情也是海外的革命党攻击张英豪的一个罪证之一,辫子都不强求老百姓剪掉,一定是一个伪革命。

张英豪让这些人留着辫子,其实还有一个目的,这些人至少是不是反革命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摆明了立场不是自己人嘛,留着辫子的人也混不进自己的队伍里面。这些留辫子的人难道还敢明目张胆地作恶不成?他们留着辫子反而会受到群众无形的监视。如果这些不打算和前进党为伍的反革命被剪了辫子,反而容易让他们混入革命的队伍里面,这样更是不妙。

普及了科学以后,除了一些老人和那些食古不化的文人,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希望剪掉辫子的,毕竟打理一条辫子也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加入新政府部门是必须要剪辫子,移风易俗其实就在这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

张英豪和一干党政军的大员自然没有看热气球和飞艇的热闹,而是纷纷乘坐汽车来到飞行基地,观看飞机的表演。

这个时候的飞行员可是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有恐高症这样的人不用说,肯定是不行的,个子高大的人也是不行的。一定是要小个子的人,要胆大无畏。这个时候的飞行员可是一个超高危险的职业,飞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飞明天的事情。但是,现在谁又会想到,现在还是大部分用木头做的飞机,仅仅十几年的发展,就成为了主宰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张英豪看着眼前的这架飞机,真的很是简陋,不过张英豪看过前世冯如设计制造的飞机图片,比眼前的飞机更加简陋,整个人完全暴露在外面,无遮无拦的。眼前这飞机不管怎么说,也有了一个简易的座舱。虽然没有盖子给飞行员遮风挡雨,但是也比如同坐在高速行驶的单车上好多了。

此时广阔的四川平原上,晴空万里,春意盎然,气温宜人。冯如此时非常的高兴,激动地介绍着如同他孩子一样的飞机。他先是向同志们介绍了飞机的制造、驾驶等基本知识,然后对张英豪介绍道:“主席,这架飞机是双翼单发活塞式飞机,翼展十一点八米,机长九点八米,转载两人,一人驾驶,装备一挺机枪,最大起飞重量大约四百九十千克....…”

张英豪听着直点头,数据基本和陈一伟说的差不多。冯如介绍完毕,此时风速正好,张英豪他们来到观察室以后,驾驶员立即爬上动力滑翔机的驾驶室,将飞机启动起来,飞机在跑道上跑了起来,沿着跑道行使一段距离以后,飞机腾空而起。

众人的眼球也跟着这架简陋的飞机运动起来,好像有吸睛术—样,被牢牢的吸引住了,每个人的心都纠在一起,为它担忧。

—秒,二秒,三秒......三百秒.......飞机依旧在蓝天翱翔,围绕着场地盘旋,飞了超过了十分钟,飞行距离超过十千米,此时飞机在离地面仅仅约五十米的高度。

张英豪率先鼓起掌来,并且脱下军帽向飞行员致敬,其他人也纷纷照做,鼓掌赞赏,技术工人们也大声呼喊庆祝。

飞行员在飞机上也很兴奋,他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今天是他们敬爱的张主席来观看他的飞行表演。看了一眼下面观看他飞行的同志,他马上往上拉升,加大高度,飞机持续爬升,很快就到达了二百米以上了。然后他绕着这一大片区域又飞了一圈,调整好位置以后,对着预定的靶位飞了过去。

此时他们这些飞行员也已经总结起飞、降落以及投弹的时候是几个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越是靠近投弹的地方,他就越是紧张起来。旁边的同志一直在观察着靶位,手里也不停地计算。突然开口喊道:“投弹。”

听到投弹口令,飞行员立即用力拉动了一个投放杆,把飞机下面挂的水泥做的炸弹投了下去。

在飞机下面挂的东西脱落的瞬间,飞机猛的一震,好像速度都加快了不少。飞行员知道,有两次事故就是在投下物品以后,发动机突然熄火造成的。他立即看了一眼螺旋桨,发现没有问题以后,心里也是舒了一口气。

飞行员又飞行了一圈以后,就要在校场跑道上降落了下来,这让他更加的紧张起来。因为之前飞行当中,除了两次是在投弹以后出问题外,其他的事故都是在飞机落地和起飞的时候出的问题,特别是落地的时候,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轻折骨折,重则机毁人亡。

在天上飞看到的停机坪和在地面上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地面上看到巨大无比的停机坪。在天上看其实也不过如此,飞机的飞行速度一秒钟就是二三十米,在降落的时候,稍微的迟疑或者偏差,到达地面的时候,就是天差地别了。

有两任试机队长就是在落地的时候出了问题,一位手臂骨折,一位直接壮烈牺牲。当时把情况汇报到张英豪主席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张英豪主席也是专门为此发明了降落伞和安全带,专门提供给飞行员使用,让他们感动不已!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冯如总工程师还没来之前,他们即使安排有政委,但是政委也没有接触过飞机这玩意,伤亡率太高,政治工作并不好做。但是,既然是张英豪主席的命令,所有的同志也都是把命豁出去的训练,面对伤亡也麻木了起来,但是政委也没有办法。

如今的飞机很多地方都是木板制造的,一些地方也仅仅是用铁皮糊上,十分脆弱。现在驾驶飞机飞行对天气的要求非常高,除非必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放在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天气训练飞行,因为恶劣的天气很容易造成飞行事故。而且上天上地下的温差容易导致发动机跟螺旋桨等出现问题。

从飞行员被挑选中开始训练试飞到现在,他已经听到了十数场飞机事故了,除了几个好命的同志受伤之外,不少同志是当场就差不多没了性命。怕死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面对飞翔这梦幻般的事情,可是,万一真要在天上出了事情,基本就是听天由命了,飞机也就变成了飞行员的棺材了!

但是冯总工程师来了以后,更是在他亲自驾驶飞机飞天并且讲明白其用途以后,所有同志的心态全部变了。一个从海外来的人都能够为国为民无惧生死,他们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当党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死有何惧呢?至此,所有的同志心态变了,全都变得更加积极的驾驶飞机训练,誓要护卫国家安全。

现在飞行员还是觉得张英豪主席说的另一句话更好:训练就是在打仗,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道理?平时训练都怕死,难道还指望上战场就不怕死吗?

其实,现在还没有空战的概念,自然有人觉得飞机这东西无关紧要。让这些同志冲锋陷阵没有丝毫的问题,但是让这些同志在保密单位不明不白的死去,心里多少有点抵触也再所难免。但是,张英豪知道空战的残酷性,一战中的飞行员是所有军人中死亡死率最高的,那时的飞行员就是敢死队员,经过几次战斗能活下来的希望渺茫。

在凡尔登战役中,英军有576名飞行员伤亡,损失战机782架。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飞行员的平均存活周期只有4个星期。

在整个一战期间,参战各国飞行员的平均死亡率高达16%,在大规模进攻作战中的死亡率接近100%!一战后半场,由于前线急需飞行员,新征募的飞行员训练20个小时就要上前线,也就是刚学会开飞机就要参加空战,作战技能只能靠自己在空战中摸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大大缩短了飞行员的存活周期。1917年4月,协约国分配到前线的新飞行员的存活周期只有17天!英军在西线作战的飞行员平均飞行寿命只有69个小时。

一战中,把击落敌机5架(含)以上飞行员叫"王牌飞行员”;如果击落敌机超过20架(含),那就是"超级王牌飞行员”。这个分类是法国报纸最早提出的。很多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数量远远超过官方验证的数量,因为被击落的敌机如果落入敌军阵地,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则无法获得官方认证。

即使击落敌机要经过官方验证,但是在一战中,涌现的王牌飞行员数以千计,主要参战国王牌飞行员人数如下:英国1046名,美国480名(包括加入英军作战者),德国391名,法国178名,意大利45名,奥匈帝国27名,俄国20名。

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列强国家其实真的什么都已经经历过了。就经历来说,中国军队实在是差的远了。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加入了军队就要做好随时丢掉性命的准备,不管是训练还是发生战争。张英豪要的就是一批听从命令,能征善战的军队,没有丝毫悲秋怀春的感慨。

不过转变思想以后的飞行员看来,自己能够上天,已经是神仙手段了,就算是死,那也无憾了。

看到飞机平安着陆,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知道要促进飞机产业的发展,只能依靠需求,所以张英豪转头对冯如说道:“冯总工程师,辛苦你们了。这飞机比我们以前制造的飞机好多了。我们国家同列强相比,落后了太多,我们现在就从航空工业开始追赶吧。

我会再选一百名同志来学习驾驶飞机,还要储备航空后备力量,所以我代表军委先向你们订购三十架飞机用于训练,不知道多长时间能够交付这三十架飞机。”

冯如听到了张英豪的肯定,更是直接下单三十架飞机,高兴的同时也犯难了。训练飞行员倒也没有什么,大家都在摸索阶段慢慢的发展,但是大规模生产飞机可是真的难住了冯如。

冯如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咬咬牙说道:“交付三十架飞机需要一年的时间,不,需要十个月的时间。”

以前张英豪不怎么来飞机研究的地方,是因为以前是零,张英豪自己并不知道怎么制造飞机,说的再多屁用没有,甚至还会让那些亲自干活的同志感到厌烦,认为张英豪是指手画脚,外行指导内行。但是现在已经从零升级到了一,张英豪现在就相当于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有了需求,生产的同志自然需要竭力去满足,所以接下来就是张英豪出场指导的时候了。

张英豪听了笑着说道:“冯总,飞机也会不停地出现问题,我们驾驶的飞机发现了问题,如果需要你们改进的话,你还觉得能不能按时完成呢?“

“这~”

是呀,这就是一个现实问题,这又不是真的是下单三十架完全一样的飞机,而是不停地生产,生产完立即交付使用。发现问题如果不解决问题,这就是拿驾驶员的生命开玩笑了。

“其实还是我们的产能太低了。”冯如也只能无奈地叹息―声说道。

自然是产能太低了,如果产能足够,完成一笔订单,发现问题以后再去改进生产就是另外一笔订单了。

张英豪听了冯如的话,点了点头说:“冯总,你听说过模块化设计,流水线生产吗?”

看到冯如点头,然后又摇头,张英豪不知道冯如到底知不知道,或者只是知道一点,张英豪也不在意,解释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的说道:“这里是咱们保密单位,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们的枪械等军火制造都是把全部零部件生产出来

以后,然后组装上去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现在我们在研究的汽车也在拼命研发,尽可能的让里面的零部件可以通用,让里面的一个个部件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出来,然后集中到一个地方组装,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你看咱们这飞机也是一样,现在难点就是发动机以及部分精密的东西,只要攻克了发动机这些东西,批量生产的难题也就跟着攻克了。然后咱们按照生产这架飞机的顺序一步一步组装起来,这样不仅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而且也不容易出错,熟练工也不需要那么多。

我们和其他工厂配合或者自己建立一个个零部件供应工厂,甚至就是集中从海外大规模的采购必要的零件,也很方便谈价格,然后流水线组装生产我们的飞机。一旦能够进行流水式生产飞机,又有充足的零部件的供应,我们每个月都能够生产成千上万架飞机。你想想如果我们有了成千上万架飞机在天空飞行,一次至少可以丢下五十吨炸弹,足以保卫我们的国土和人民,谁还敢侵略我们呢?“

在福特汽车发明的流水线生产以前,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每装配━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产量少的可怜,完全是奢侈品。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神话般的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张英豪在解放区的制造业都大力提倡分工合作,从张英豪最初建造房子和竹器生产,再到后来的成衣制造等等,里面都有流水线制造的影子。张英豪实在是无法忍受一个人把活做全套的事情,这样的效率不仅低下,全套的工作也都需要熟练工才能做好,根本就无法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满足不了海量的需求,而且一人把工作做完了,张英豪如何安排更多的人员就业呢?

流水线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现在又没有数控,也没有机器人,依旧全部需要靠人工完成,完全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的问题。解放区即使做不到完全按照流水线生产。但是只要把一些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这样也能大大的节约时间,极大地提高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都能够大幅度提高,能够极大的促进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解决了有效的使生产资料,技术,组织,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也解决了大量群众就业的问题。

而这个年代的飞机还非常的原始,处于刚刚出现的时期,甚至连机身都是木质结构,电子设备也不必说了,最重要的还是发动机,只要完成发动机等部件的制造难题,飞机流水线,规模化生产根本不是梦。

空战一旦开始爆发,认识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那么飞机的需求就会猛增到成千上万架,没有流水线生产,根本就完不成生产任务,满足不了需求。

和张英豪一起来的同志和冯如在内的厂里同志,被张英豪说的热血沸腾。想象着成千上万架飞机飞过的场景,冯如兴奋的说道:“如果真是这样就太好了,谁也不敢再侵略我过了。主席说的这个办法好,我马上就开始研究。”

张英豪接着说道:“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能着急,而且,列强欺负了我们几十年的时间,也不是我们一天两天就可以赶走他们的。即使再等等,我们也等的起。飞机的研究我们也不能落下,所以我们的飞机应该是能够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f代...…”

张英豪解释了一下几个词语的意思,冯如听的更是两眼放光,对张英豪佩服不已,更是拿出笔记本记录起来。

张英豪说的更加起劲了,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有了一个铝厂,铝合金质量轻,只要材料合适,木板全部替换成铝合板。我们需要研发不同的用途的飞机,比如轰炸机,它的要求就是载弹量大,其他的功能可是适当的忽略。战斗机的要求就是护航,所以—挺机枪不够,安装上十挺八挺我们也不嫌多,还有侦查机等等。飞机需求不同,性能、大小等也都不同。但是有一点,就是同一种飞机尽量做到零件通用,这样以后再改进的时候,不需要全部把以前建设的工厂全部拆除新建,这样就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还有研究飞机就不要小气吧啦的,要大气磅礴,机枪往十挺八挺上造,载弹量往一吨,两吨上想办法,飞行速度要超过二百公里每小时,航程要达到五百公里,飞机的研究方向就是造的更大,飞的更高,航程更远,火力更强....…”"

张英豪这次和冯如谈了很多,还跟他交流了一些单翼飞机制造技术,张英豪虽然只知道一个概念,不过还是同求知若渴的冯如旁若无人的交流了大半天的时间,除了喷气式飞机没有说外,张英豪把自己肚子里面的存货全部同冯如说了一遍。

直到临近晚饭时分,张英豪突然听到肚子里面闷雷一样的抗议声。冯如也听到以后,尴尬一笑的说道:“主席真是厉害,我真是受益匪浅,请受我一拜。”

说完,站起来向着张英豪深深地鞠了一躬。在这个年代里面,还是非常讲究师徒传承的。张英豪如此倾囊相授,冯如自然是能够感受的到。冯如也是个知恩之人,立即就对张英豪表示了感谢。

张英豪立即把冯如扶起说道:“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冯如听了这话,他是见识过美国繁华,吃过苦的人,内心更是深受震动,也跟着说道:“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

老年的冯如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依旧不止一次的表示感谢张英豪,并且说如果不是张英豪帮助他们解放了思想,他们对于飞机这新事物必将在黑夜里面进行长期的摸索,根本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中国的飞机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张英豪的指导和支持。天不生主席,航空事业如黑夜。

“主席,不如吃完饭我们再秉烛夜谈?”

张英豪听了,哈哈大笑道:“不了,我的脑袋已经被你掏空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不只是人,天上的老鹰,鸽子也都是你们的研究对象。仿生学在未来也必将是我们的一个研究方向。”

冯如听了,立即说道:“明白了,主席,我们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试验场地最好有草原,有沙漠,风力比较好的地方。”